目的:通过内耳器官离体培养技术来观察万古霉素对体外培养耳蜗毛细胞的影响,探讨万古霉素耳毒性.方法:选用生后2~4 d的昆明小鼠做为实验对象,应用鼠尾胶包埋法离体培养耳蜗基底膜,通过若单明-鬼笔环太染色技术定量观察不同浓度的万古霉素对耳蜗毛细胞的影响.结果:给予万古霉素后的离体耳蜗内、外毛细胞未发生坏死和缺失,毛细胞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结论:万古霉素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耳蜗毛细胞无损伤作用.
作者:金昕;任丽丽;王苹;丁大连;杜宝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构建含辐射敏感启动子的pNEgr-mIL-1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哺乳动物细胞后经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检测mIL-12的表达.方法: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构建pNEgr-mIL-12表达载体;脂质体转染法转染COS-7细胞和B16细胞;ELISA法检测mIL-12p70表达.结果:①pNEgrmIL-12重组质粒转染瞬时表达细胞COS-7细胞,经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照射组mIL-12表达量比未照射组明显增高(P<0.05,P<0.001),约为未照组的1.5~2.5倍;在2.0 Gy照后表达增高为明显,表达于照后4 h达峰值,在观察的72h内保持于较高水平;②转染pNEgr-mIL-12的B16细胞于2.0 Gy照后增高明显,为未照射组的1.5倍;并且经2.0 Gy X射线照射后随时间延长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低至0.05 Gy的剂量对两种细胞亦均有激活作用.结论:pNEgr-mIL-12重组质粒具有辐射激活下游基因表达的功能,且经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表达均有增强,尤以2.0 Gy照射组作用明显,但在低剂量50、75、100 mGy照后表达水平增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作者:杨英;刘树铮;付士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附睾内5α-还原酶(Ⅱ型)mRNA的表达是否随年龄增长而改变.方法:采用斑点杂交的方法,用cDNA探针检测附睾中Ⅱ型酶mRNA的表达量.结果:在附睾头、体、尾部,5α-还原酶(Ⅱ型)mRNA的表达量于青春期前(21 d)、青春期(42 d)、成龄(91 d)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年龄增长对附睾内5α-还原酶(Ⅱ型)mRNA的表达没有影响.
作者:刘素环;王忠山;王弘;张家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紫外辐射致皮肤损伤的药物防护机制.方法:以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细胞内SOD、H2O2为观察指标,研究人参三醇组甙及VitE、VitC对UVB致人角质形成细胞(Colo16)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一定剂量UVB可诱导明显的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发生S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可使细胞内SOD下降、H2O2升高,人参三醇组甙及VitE、VitC对其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减少S期细胞数、抑制细胞凋亡、激活细胞内SOD活性、降低细胞内H2O2.结论:紫外线照射后细胞内氧自由基变化可能是紫外线致皮肤损伤的机理之一.
作者:金光辉;刘树铮;刘扬;李效昆;马兴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以质粒PCNDA3.0为载体,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目的基因在体外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编码人可溶性VEGF165的目的基因克隆于带有CMV启动子/增强子的PCNDA3.0载体上,重组为PCNDA3.0-VEGF165质粒载体.直接以质粒DNA形式应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收取细胞上清,用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上清中VEGF165可溶性表达产物.结果:VEGF165基因在CMV启动子/增强子的调控下,可在ECV304细胞高效表达,且在转染后72 h表达量明显高于转染后48 h的表达.结论:以质粒PCNDA3.0为载体,VEGF165基因可以在体外真核细胞中表达,为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一个新的基因治疗途径.
作者:贾晓晶;刘丽;龚守良;刘树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AQP7在大鼠睾丸的基因与蛋白质表达及定位.方法:取4周和12周Wistar大鼠睾丸,采用RT-PCR、Westernblot检测AQP7 mRNA和蛋白质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进行其定位研究.结果:大鼠睾丸有AQP7 mRNA和蛋白质表达,定位于减数分裂后的精子细胞和精子膜上,管周细胞也有AQP7的阳性染色.结论:AQP7在睾丸的表达可能与精子发育及曲细精管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刘庆双;李大男;赵丹;赵雪俭;赵丽娟;杨宝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p53基因转染对卵巢癌细胞系SKOV-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人野生型p53基因与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NDA3的重组体(PCNDA-p53),并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其导入不表达p53的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中,经筛选、鉴定后,观察细胞生长速度、集落形成能力和增殖周期的变化.结果:成功地构建了人野生型p53基因与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重组体,转染后获得稳定表达p53的转染克隆.外源性p53基因的表达明显抑制了卵巢癌细胞的生长速度及集落形成能力,使细胞阻滞于G1期.结论: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能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关婷;崔满华;李守柔;金镇;邱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证实预防性应用无环鸟苷(ACV)能够抑制潜伏单纯疱疹病毒的激活.方法:用Balb/c小鼠建立潜伏感染模型,紫外线B照射激活病毒,照射前开始予ACV口服,停药1 d后处死动物检测活化病毒.结果:治疗组30例中无一例检出活化病毒,而对照组30例中有12例检测出活化病毒(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ACV特异作用于病毒激活期,能有效地抑制病毒活化.
作者:郝倩;张岩;贺冰;徐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西比灵对癫痫鼠点燃效应及相应氨基酸变化的影响.方法:用大鼠杏仁核快速点燃方法观察西比灵对点燃效应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应用西比灵后颞叶皮层及海马组织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的含量.结果:西比灵有减弱点燃效应、升高GABA含量及降低GLu含量的作用.结论:西比灵有辅助抗癫痫作用.
作者:林卫红;张淑琴;黄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刺五加叶皂甙(Acanthophopanax senticosus,ASS)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寻找治疗肺癌的新途径.方法:经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观察ASS对Spc-A1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和形态改变.结果:ASS可诱发肺癌细胞凋亡,电镜观察肺癌细胞呈凋亡改变,其效应与其作用的剂量成正比.结论:ASS可促进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凋亡,抑制DNA合成.
作者:张曼颖;安继红;李昌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临床上有效地控制心室率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环节.本文作者对30例心室率较快的心力衰竭患者行常规治疗无效而加用小剂量倍他乐克后,心室率减慢,心衰得到控制,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魏琦;何渊;司华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999年1月-2001年1月本院采用静点纳络酮抢救急性酒精中毒247例,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病例为本院收治的急性单纯性酒精中毒病人247例,排除并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诊断标准:有过量饮酒史,呼气有酒精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症状;排除药物中毒及其它原因所致的昏迷及昏睡.中毒分度标准:轻度中毒为酒精中毒兴奋期和共济失调期.严重中毒为酒精中毒昏睡昏迷期.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饮酒量、饮酒至就诊时间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常规补液,静点维生素C、维生素B,、利尿、保肝及对症治疗;治疗组首次静推0.4 mg纳络酮,然后0.8 mg加入葡萄糖250 ml液体持续静点,其余治疗同对照组.
作者:王小璐;秦敬华;何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患儿,男,70 d.因间断呕吐,体重不增2个月入院.患儿为过期产10 d,出生后1周因反复呕吐、稀便,在某医院诊断为吸入性肺炎、胃扭转,给予持续静脉高营养、静点脂肪乳等治疗.出院1周又因抽搐数次入院,诊断为低钙性抽搐、营养不良一度.治疗5 d出院.出生后第70天,因间断呕吐2个月再次入本院.查体:体重3500 g,消瘦、营养不良外观,状如老人.双乳晕色素沉着,外生殖器呈男性,阴囊无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血钠124 mmol@L-1,血钾6.3 mmol@L-1,二氧化碳结合力23.4 mmol@L-1,血钙2.24 mmol@L-1,血皮质醇273 nmol@L-1,血糖1.61 mmol@L-1,血尿素氮2.8 mmol@L-1,醛固酮1 230 pmo1@L-1,睾丸酮42.8 mmol@L-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0.38 IU@L-1.诊断为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给予补充电解质及激素治疗,病情好转.后因家长拒绝继续治疗,于入院后第5天不治而亡.死后尸检:肾上腺5.5 cm×3.5 cm×1.6 cm,重量18.2 g.
作者:陈灵;孙志克;赵善瑞;于嫦琴;刘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坏死性淋巴结炎(NHL)是近年才被认识的一种非肿瘤性淋巴结增大性疾病.它是以发热、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三大特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临床极易误诊.现将本院收治的1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NHL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明子;孙晓坤;吴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先天性膈疝是新生儿先天性畸形的疾病之一,死亡率较高.对这类严重的畸形,以往曾用很多不同的材料作膈成型的代替物,但效果均不满意.本文作者对新生儿腹横肌及其血供进行了应用解剖学观测,为临床开展此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作者:薛延军;李祥鹏;奚林;刘海燕;韩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99年10月-2000年4月本文作者应用集束射频聚能刀治疗肝癌22例,治疗32次,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本组肝癌患者均为同期住院病人,通过影像学、放免、病理诊断证实.肝癌病人22例,男19例,女3例,年龄32~72岁,平均53岁.原发性肝癌20例,继发性肝癌2例.瘤体直径3.5~15 cm,单发1 3例,多发9例.入院检查:HBsAg(+)18例,肝功能Child A级3例,B级8例,C级11例.伴有肝硬变15例,门静脉癌栓6例.血AFP>400μg@L-116例,CEA>10μg@L-112例,血清铁蛋白>250μg@L-111例.②治疗设备:射频治疗机;集束聚能特制带鞘穿刺针,外鞘绝缘,外径3 mm,内蕊为10个电极,穿刺时可收拢,治疗时展开;电子计算机;高分辨率的B超机.
作者:宁国礼;曹洁;王凤华;翁长宁;杨海松;郑辉;马丽萍;康振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是发病率高、严重致盲的眼病之一,具有病程迁延、易复发等特点.目前治疗HSK药物较多,均有一定疗效,但因用药时间长,易产生耐药性.1997年9月-1999年9月本科应用干扰素球结膜下注射治疗HSK,报道如下.
作者:王英;于海燕;陈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在剖宫产手术中时有发生.本文作者就本院18例择期剖宫产并发SHS与8例急诊剖宫产并发SHS对比,分析探讨其原因.
作者:叶丽珍;柴晓波;樊英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前,药物流产已经成为避孕失败者的首选措施,为了减轻流产妇女的痛苦,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现结合本院药物流产的观察结果,对药物流产不全及失败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艳梅;王艳红;金丽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尿液中的5种微量蛋白包括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α-微球蛋白(α-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本文作者观察儿童不同肾脏疾病时尿中5种蛋白变化情况,采用ELISA法及酶标仪分析,对尿液中5种微量蛋白含量进行测定,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威;刘冰;张北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腹水病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耐药菌株及异型菌株生成有关.SBP的发生直接影响到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因此有效的预防对提高肝硬化病人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对1990-1999年间经内科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062例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探讨预防SBP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兰汝春;孙长贤;张卫红;刘秀英;王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病情重,死亡率高,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本文作者分析了21例本院诊断DAI病人的早期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作者:田苗;孙兴梅;梁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32例,女14例,年龄18~66岁,左侧20例,右侧26例,锁骨骨折多为外伤所致.②手术方法:a.麻醉方法,局麻下或高位硬膜外麻醉.b.手术方式,以骨折断端为中心,顺锁骨骨折处切开皮肤、皮下显露骨折端,用骨膜剥离器钝性分离骨折端,用直径2.0~2.5 mm克氏针自骨折远端逆行穿入髓腔,自肩峰出皮,将骨折复位克氏针顺向打入锁骨骨折近端3~4 cm,若为粉碎性锁骨骨折,可将粉碎的骨折块用7号线固定,针尾折弯留于锁骨肩峰端皮外,间断缝合骨膜、皮下组织、皮肤.术后15 d拆线,上肢用三角巾悬吊固定,8周拔针.c.术中分离时注意保护锁骨下动脉.
作者:纪昕玲;王玉欣;田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39岁,孕2产1.1984年行剖宫产分娩1次.既往月经规律,本次停经40 d后出现恶心、呕吐来本院就诊,诊断为早孕.于停经47 d阴道流血少许,于停经第50天时来本院门诊部计生科行人流术.术前查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阴性,彩超提示:子宫前位,10.5 cm×5.5 cm,宫内可见节育器、8.7 cm×1.5 cm条状液性暗区,形状欠规整,子宫前壁欠光滑.因人流术中出血多(约600 m1),立即停止吸宫,同时宫颈注射催产素及麦角,静点止血药物并急诊入院观察.入院后阴道流血渐减缓,给予消炎止血治疗3 d.再行彩超检查:子宫前位,8.8 cm×5.6 cm,宫颈内可见8.1 cm×6.4 cm实质不均质回声区,子宫前壁回声欠均匀.
作者:周佰霞;胡玉兰;张晔;刘淑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病例1,男,66岁,1996年3月因左肩胛部发现乒乓球大小的肿块,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纤维组织细胞瘤.1996年12月因局部肿瘤复发,再次在外院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997年4月又因局部肿瘤复发来本院就诊.查体:左肩胛间区皮下可见3个肿块,其中2个约鸡蛋黄大小,另1个约鸡蛋大小,质地较硬,境界清,活动度差,无触痛.术后病理报告瘤细胞为大量星形及小梭形细胞,并有泡沫状的脂肪细胞,其间有丰富分支状毛细血管网及粘液样基质,含丰富酸性粘多糖,部分形成筛状粘液池.病理诊断:粘液样型脂肪肉瘤.1998年9月又因局部肿瘤复发来本院,见肩胛间区有3个肿块,分别为7 cm×7 cm×6 cm,7 cm×6 cm×5 cm,3 cm×3 cm×3 cm,决定行放射治疗.随访2年仍健在.
作者:金光华;崔广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病例1患儿,男,3月龄,1995年5月因皮疹2日住本院儿科.患儿于入院前2日出现皮疹,以手足、颈部、四肢首发初起时为小疱疹,疱液初为透明,后变混浊,随后口周、外阴、臀部出现相同皮疹,很快皮疹融合成大片红斑,周围绕以红晕.患部干燥、潮红、剥脱,呈银屑病样外观.病后头发开始脱落,并伴有腹泻.入院时查体:神情淡漠,营养差,秃发,眼睑红肿,眼睑周围皮肤发红,口角流涎,四肢皮肤可见少许疱疹,颈部、手足、外阴部、臀部皮肤可见片状红斑,周围绕以红晕,患部干燥、潮红、剥脱,可见部分鳞屑.呼吸平稳,心肺听诊无异常,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入院后查血锌(3 mmol@L-1)明显偏低,家庭成员中姨母有类似病史.入院诊断肠病性肢端皮炎.入院后给予葡萄糖酸锌片(每片含锌10mg)70mg,每日3次口服,第2天精神好转,第3天皮疹减轻,1周后皮疹消退.
作者:张柳;潘敏;葛春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文作者对同期收治的2例具有相同临床特征而病理性质不同的鼻咽部占位性疾病的诊治经验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23岁,因渐进性鼻塞2个月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渐觉鼻塞,偶流黄涕,且逐渐加重,尤以鼻塞为著.近 1个月涕中带血、色鲜红,无剧烈出血,但有鼻咽部异物感,需张口呼吸.曾就诊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诊断为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后以鼻咽部占位病变入本院.专科检查:呈闭塞性鼻音,张口呼吸,鼻咽部有占位,软腭因占位推向前下,膨隆明显,肿物广基、色红,表面有大量怒张血管,质韧.右颈深上淋巴结肿大.辅助检查血沉22 mm/1 h未.鼻咽部CT示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无明显增强效应.右颈淋巴结穿刺查脱落细胞阴性.临床以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先行选择性血管栓塞术,d后于气管切开插管全麻下行经腭径路鼻咽部肿物摘除术,肿物质脆,易碎,广基,边界不清,出血约400 ml,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为鼻咽部非何杰金淋巴瘤.
作者:孙绍辉;邹淑波;刘艳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神经钙粘着蛋白(N-cadherin)是钙粘着蛋白家族成员,主要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对神经原的发育分化可能有重要作用.本文作者构建了神经钙粘着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并用P19细胞为实验对象初步分析了它的功能.P19细胞是小鼠胚胎性癌细胞株,在1×10-6mol.L-1视黄酸(retinoic acid,RA)诱导下,P19细胞可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本研究利用N-cadherin/PCNDA3转染P19细胞获得了与RA相似的效果.
作者:李贤慧;窦贺荣;马勇;朱辉;陈佳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患者,男,30岁,10年前发现双阴囊有一豆粒大肿物未治,婚后3年未孕,且发现肿物增大而就诊.既往健康,泌尿外科情况:双侧附睾头部均可触及一类圆形肿物,表面不平,约2.0 cm×2.0 cm×1.5 cm.质韧无压痛,精液检查未见精子,余无异常.手术切除肿物.②病理检查:右侧不整形组织一块2.0 cm×2.5 cm×1.5 cm,结节状,切面实呈淡褐色,部分呈土黄色,左侧体积略小,余与右侧相同.镜下肿物由扩张的附睾输出管形成的囊腔,囊壁为胞浆呈空泡状的立方形细胞,囊内为乳头状结构,表面被覆具有透明胞浆的柱状细胞,局部可见小的脂质性肉芽肿.左、右侧结构相同.③病理诊断:双附睾乳头状囊腺瘤.
作者:金海涛;齐丽艳;张元德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解脲支原体(UU)所致泌尿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各血清型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UU的14个标准分型血清对长春地区184例UU感染的阳性分离株应用代谢抑制实验方法进行血清分型鉴定.结果:不同组别的UU优势血清型不同,有泌尿生殖道感染症状(显性感染)组的UU优势血清型为4、3、8、1型;无泌尿生殖道感染症状(隐性感染)组的UU优势血清型为3、6、14、4型.UU的4、8型在显性感染组中的阳性分离率显著高于隐性感染(P<0.05).未定型UU在显性感染组中检出8例,在隐性感染组中未检出.结论:长春地区的4、8型UU与显性感染有密切的相关性;3、6、14型的UU则主要以隐性感染或寄居形式存在.
作者:刘洋;钟淑霞;徐斌;张林;张超英;温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乳腺导管浸润癌中的表达及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35例乳腺导管浸润癌患者进行检测.结果:Bcl-2和PCNA蛋白表达均为68.6%;Bcl-2表达与癌组织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与雌激素(ER)水平及5年生存期呈正相关(P<0.01),与肿物大小无关;PCNA表达与癌组织分级及肿物大小呈正相关(P<0.05),与ER水平及5年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Bcl-2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Bcl-2高表达、ER水平高、PCNA表达低者生存期长、预后好,Bcl-2和PCNA可作为判定乳腺导管浸润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王丽萍;陈东;陈爱军;王晓明;张元德;张俊格;张玫琦;苏学志;李雪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对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关键性凋亡调节基因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H.pylori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20例胃癌组织、18例重度异型增生、12例肠上皮化生、24例萎缩性胃炎、16例浅表性胃炎组织中Bcl-2、PCNA蛋白表达情况,快速尿素酶法和HE染色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胃癌组H.pylori感染12例,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PCNA指数呈递增趋势,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组中H.pylori阳性组与H.pyloir阴性组的PCNA LI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H.pylori阳性和H.pylori阴性病例间的PCNA LI差异无显著性.Bcl-2蛋白在异型增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慢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H.pylori阳性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ylort阴性组,它们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ylori感染可促使PCNA、Bcl-2蛋白表达增加,H.pylori可能作为促癌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周长玉;阎晓凯;高歌;侯治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癌基因c-fos和c-jun在肝细胞型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例正常肝组织、23例癌旁异型增生肝组织和31例肝细胞型肝癌组织的癌基因c-fos和c-jun表达,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组织中c-fos和c-jun弱表达或不表达;在癌旁异型增生肝组织中c-fos和c-jun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5(65.2%)和14(60.9%),染色强度与正常肝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肝细胞型肝癌中c-fos和c-jun阳性例数分别为17(54.8%)和16(51.9%).c-fos和c-jun表达水平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且二种癌基因在肝细胞型肝癌中表达的协同性较强.结论:c-fos和c-jun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肝细胞型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fos和c-jun表达水平与肝细胞型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可作为判定肝细胞型肝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张颖超;韩喜春;贾明库;王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和强度基牙材料与瓷冠破折碎裂的内在关系.方法:选用计算机建立上颌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陶瓷层、牙本质、核桩等结构.分析在天然齿基牙、钴铬合金基牙及复合树脂基牙情况下,铸造玻璃陶瓷全冠的瓷层内及残余牙本质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高弹性模量的钴铬合金能够降低瓷层及残余牙本质内的大主应力和小主应力峰值,防止瓷层破折碎裂;而弹性模量与牙本质相近的复合树脂桩降低应力峰值的作用不明显.结论:对于有牙髓活力的牙本质基牙,尽量保存牙髓活力后行全冠修复.对于行根管治疗术后的无髓牙,进行核桩冠修复时,采用高弹性模量的高熔合金,尽量避免使用弹性模量较小的复合树脂核.
作者:吴哲;吴健;梁傥;周瑞云;王汉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周围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PASO)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老年PASO患者进行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TNF及外周循环内皮细胞(CEC)进行检查.结果:50例PASO患者均呈现高ET、高TNF、低NO血症,外周循环血内皮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1),且同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血管内皮损伤及TNF参与了PASO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彭丽萍;左孟华;王春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排除混杂因素,进一步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后5年的生存情况及各预后因素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与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圣@萨可门医院1 002例乳腺癌病人的资料,包括自然状况及预后因素(经历史性队列调查获得),应用COX模型,通过调整后的风险比率(Adjusted hazard ra-tio,AHR)定量评估各预后因素的作用.结果:调整混杂因素后,两医院乳腺癌病人的死亡率非常接近(AHR=0.9,P=0.5024);年龄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AHR=0.8,P=0.2097);肿瘤大直径超过2.0 cm的乳腺癌病人的死亡风险约为肿瘤大直径小于2.0 cm的乳腺癌病人的2倍(AHR=2.2,P=0.0001);淋巴结有转移病人的死亡风险约为无淋巴结转移病人的3倍(AHR=3.0,P=0.0001).结论:在调整混杂因素干扰后,两医院乳腺癌病人的死亡率仍非常接近,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个数是重要的预后因素.
作者:盖学良;付彤;王志新;雅克·布里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sIL-2R、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与肺癌诊断、疗效判定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肺癌患者血清中sIL-2R、IL-6和TNF-α水平,并进行化疗前后对比.结果:肺癌患者sIL-2R、IL-6和TNF-α的生物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化疗后sIL-2R、IL-6和TNF-α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性著(P<0.01).结论:sIL-2R、IL-6和TNF-α可作为肺癌诊断、疗效判定及预后评价的辅助性指标.
作者:刘铁梅;赵凤芹;朱光泽;张浩然;谢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电解离弹簧圈(GDC)栓塞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与预后相关的并发症等.方法:对采用GDC栓塞治疗的68例患者72个颅内动脉瘤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4.1%)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其中2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ICPC),直径4~6 mm;1例前交通动脉瘤(Acom),直径为2.2 mm.3例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史.动脉瘤破裂的直接原因:1例ICPC为微导管穿破动脉瘤壁的囊泡,另2例为栓塞过程中GDC穿过动脉瘤壁.1例术中可见造影剂外溢,3例术后CT扫描均证实再次出血.3例术中均经继续导入GDC将动脉瘤栓塞,出血停止.1例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和颈内动脉闭塞,经动脉内局部应用药物后大脑中动脉血流恢复.2例术后恢复良好,无神经系统功能缺失;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术后遗留一侧肢体轻偏瘫和语言障碍.结论:GDC栓塞动脉瘤术中与操作直接相关的动脉瘤破裂发生率为3%左右,病死率约1%.危险因素可能与SAH病史、动脉瘤较小和术中使用球囊作为辅助治疗等有关.
作者:侯凯;罗祺;王宏磊;罗毅男;王长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肥厚性心肌病梗阻程度与QT离散度(QTd)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肥厚性心肌病患者51例,梗阻型28例,非梗阻型23例,体表心电图分别测定QTd及校正后QT间期(QTc),动态心电图统计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及程度,多谱勒超声测定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并比较二组间差异.结果:肥厚梗阻与非梗阻型心肌病静息时QTd分别为(61.2=23.1)ms和(47.0±18.6)ms(P<0.05),QTc分别为(60.2±24.1)ms和(4 7.2±21.6)ms(P<0.05),发生Lowns2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分别为71.5%和21.7%(P<0.001),LVOTG分别为(70.1±23.8)mmHg和(13.2±5.8)mmHg(1 mmHg=0.133 kPa)(P<0.001);梗阻型心肌病LVOTG与QTc呈正相关(r=0.48,P<0.05),24 h室性早搏次数与QTc亦有良好相关性(r=0.51,P<0.01).结论:肥厚性心肌病随左室流出道梗阻程度加重,QTd及室性心律失常程度加重.
作者:王文志;白波;赵林阳;杨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疗效与肿瘤病理类型、血供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对65例经病理证实的老年肺癌患者进行TNM临床分期,并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BAG),分析肿瘤血供情况;采用卡铂或顺铂、阿霉素、丝裂霉素、足叶乙甙3种或3种以上药物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AI总有效率为93.8%,鳞癌和未分化癌的有效率分别为86%和81%,明显优于腺癌(50.0%)(P<0.05),中心型多血管型肺癌的有效率为91%,明显优于少血管型周围型肺癌(50.0%),临床Ⅱ期的有效率为92%,明显优于Ⅳ(57%).结论:经BAI治疗老年肺癌效果与肿瘤组织类型、肿瘤血供及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
作者:袁庆海;庄树武;孙小艳;姜文国;郑丽茹;刘宝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确定和评估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84年6月-2000年6月246例根治性全肺切除术肺癌病例资料,评估术后30d医院内病死率及危险因素.结果:246例中手术死亡18例(7.3%),发生并发症52例(61.80%).结论:病人的年龄、重度吸烟、围手术期的输液管理、肺感染、终止机械通气失败及复合并发症是手术死亡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刘国津;张宏;王晓军;王凯忠;袁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盆腔脂肪过多症为一种少见疾病,由Engels[1]于1959年首次报道,1968年Fogg[2]等提倡用该名.现对本院收治的2例盆腔脂肪过多症病人的临床诊治要点进行讨论,报道如下.
作者:邓宏;那万里;常喜华;王金国;金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微量营养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微量营养素在抗感染、慢性退行性病变和肿瘤等方面发挥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发现微量营养素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有密切关系.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1型)是胰岛β细胞发生自身免疫性破坏,导致其绝对数量下降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疾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2型)则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疾病.在DM发生的亚临床期,包括细胞因子、氧自由基、一氧化氮在内的多种因素参与胰岛β细胞的破坏.
作者:刘霆;张桂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Fas基因广泛表达于人体组织中,属于肿瘤坏死因子、神经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并命名为CD95.Fas蛋白有一段80个氨基酸的序列与细胞凋亡信号传递密切相关,被称为死亡功能区(death domain,DD).Fas配体(Fas Ligand,FasL)或抗Fas单克隆抗体为40 kU的膜蛋白.Fas和FasL共同在淋巴细胞发育、分化和免疫反应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并通过介导细胞凋亡,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发生及在生精细胞凋亡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作者:刘光伟;龚守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955年Waksman BH和Adams RD首次描述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neuritis,EAN)动物模型.该动物模型是由CD4+T细胞介导、影响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的自身免疫疾病.EAN在免疫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神经病理学改变及电生理等诸多方面,同人类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极为相似.尽管G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许多研究已表明,该病是由多种病因如细菌、病毒等感染后诱发、由CD4+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贾飞勇;梁东;傅文永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对该病致痛因素的研究十分重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疼痛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综合症状.本文作者将对目前已被广泛接受或由实验证实的一些致痛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王锡三;何述明;王志芳;张龙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B超检查与X线检查联合应用诊断胸部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不同的胸部疾病,分别用B超与X线进行对比检查.结果:本组29例病例中,B超检查诊断正确25例(86%),X线检查诊断正确29例(100%).结论:单纯应用B超检查诊断胸部疾病易发生误诊或漏诊,与X线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B超检查可以反复进行而无不良后果,放射线检查则对机体有一定损害,不宜反复多次应用.
作者:周路;杨永恒;金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和检测人血清中氨甲喋呤(MTX)的方法.方法:0.5 ml血清加等量蒸馏水混匀,加2 m1乙腈,离心,上清液用乙醚萃取,下层液经0.45 μm滤膜过滤,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PE-Pack C18(120 mm×5 mm),以0.15 mol@L-1乙酸钠:乙腈=89:11(pH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03 nm.结果:血清中MTX的线性范围0.01~50.0 mg@L-1(r=0.9943),本方法的回收率为100.90%,日内及日间变异RSD均小于5.00%.结论:本方法适用于临床MTX的血药浓度检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尹一子;夏小平;杨岩;李艳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右冠状动脉右室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 inright ventricle,CAF)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由于本病已能够手术治愈,故手术前诊断具有实际意义[1.3].以往诊断依靠造影检查,随着彩色超声诊断仪器的不断更新,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彩超已成为诊断本病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本院于1995年和2000年收治2例该病患儿,其中1例并发房间隔缺损,均经手术证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军;高东梅;伊莲花;朱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利用电动带锯机制作断层标本已成为断层解剖学研究手段之一.本研究对冰冻包埋技术和石膏包埋技术进行比较,并对冰冻包埋技术进行了改进[1],报道如下.
作者:董国军;石岫昆;周晓辉;赵广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根管冲洗是根管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普通的根管冲洗针头由于针尖孔垂直向下,冲洗时药液仅局限在根管下1/3及连通根尖孔处,根管中、上1/3根管壁上的感染物质不易被清除干净.另外如操作不当还可增加药液溢出根尖孔扩散的机会.本文作者在临床实践中研制出多孔注射针头用于根管冲洗,通过2年来的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素敏;倪雪岩;王珉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16和18型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HPV16和18型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5例未置宫内节育器(IUD)和93例置IUD妇女的宫颈拭子进行HPV-DNA的检测.结果: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产次、宫颈糜烂、子宫异常出血、T型IUD 4种因素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其比值比(Odd Ratio,OR)分别为1.2、2.8、3.3、4.5.结论:HPV感染与IUD的类型、产次、子宫异常出血和宫颈糜烂有关.
作者:王桂芳;崔满华;邓淑娟;黄冰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从基因水平对膀胱癌多重耐药基因(MDR1)进行研究.方法:用PCR技术对膀胱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进行分析检测.结果:大多数膀胱癌及少数正常膀胱粘膜标本在167 bp处显示MDR1基因异常扩增.结论:随肿瘤分级的增高,MDR1表达率有增高趋势,MDR1基因表达与膀胱癌生物活性密切相关.
作者:赵玉千;郝珊;付耀文;吴长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袁力克;谭旭昌;邓振宇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