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国际刊号:1008-6358
  • 国内刊号:31-1794/R
  • 影响因子:1.00
  • 创刊:199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2001年4期文献
  • 成人先天性胆管囊肿的CT诊断

    目的:提高对成人胆管囊肿及其并发症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31个成人胆管囊肿的CT资料,对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其病因、病理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结果:胆管囊肿型Ⅰ型19例,Ⅱ型3例,Ⅳ型4例,Ⅴ型5例,胆管囊肿Ⅰ型常见.成人胆管囊肿合并胆管癌7例,胆囊癌2例,胰腺癌1例,合并结石14例,并发胆管炎7例,胰腺炎3例.7个胆管癌病例,以肿块为主要表现者3例,胆管壁增厚4例,出现特征性延迟相强化者6例.CT诊断成人胆管囊肿及并发症的准确性87.09%(27/31).结论:采用合适的检查技术,诊断成人胆管囊肿及并发症,CT是一种准确的,无损伤的手段.

    作者:彭卫军;张蓓;周康荣;何国祥;陈克敏;顾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上海综合性医院住院心脏病病种变化趋势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住院心脏病病种变化趋势.方法:对1990~1999年上海的综合性医院中山医院内科住院心脏病患者病种构成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共11004例,并与1948~1989年4个年代的研究结果比较.结果:(1)20世纪50~90年代心脏病病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在内科住院病例中所占的比例80年代高,90年代较80年代轻微下降.5个年代依次为9.89%,15.69%,20.91%,29.40%和27.66%.(2)各种心脏病病种构成呈持续渐进变化,90年代各种心脏病病种构成比与过去4个年代相比显著的特点是冠心病继续增加,成为住院心脏病中的首位病因,占住院心脏病总数的33.57%;其次是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占19.95%;风湿性心脏病构成比顺位继续下降,列第三位,占11.76%.(3)其它特点: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原发性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综合征、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变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呈上升趋势;先天性心脏病明显下降.(4)住院心脏病病死率呈明显下降趋势,5个年代依次为17.91%,11.51%,14.07%,6.14%和2.5%.结论:上世纪后50年,上海地区住院心脏病病种的构成显著改变,冠心病等与人口老龄化有关的心脏病增多,是本世纪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

    作者:金雪娟;王健生;陈灏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4例报告)

    目的:探讨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其中Ⅰ E期10例、ⅡE期4例、ⅢE期3例、Ⅳ期7例.结果:术前确诊仅6例(25%),手术切除率87%(20/23),随访23例(95.8%),随访期1~21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48.6%和39.2%.手术切除20例的术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65.7%和50.3%.结论: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术前诊断困难,主要原因是其X线征象与大肠癌酷似和内镜下病理活检阳性率较低.治疗上选择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联合术后化疗和(或)放疗的方案为合理.

    作者:凌跃新;黄德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PSA相关指标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PSA相关指标的价值.方法对直肠指检和血清PSA水平检查后可疑为前列腺癌的26例患者进行PSAD、PSAV跟踪检查,后根据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分为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良性病变组,比较两组上述PSA相关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两组PSA无明显差异,但前列腺癌组PSAD、PSAV均值较前列腺良性病变组明显升高.结论:PSAD、PSAV等PSA相关指标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倪浩东;向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53例体检发现蛋白尿和(或)血尿患者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了解体检发现蛋白尿和(或)血尿患者的肾脏临床和病理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有蛋白尿者48例(90.6%),其中单纯蛋白尿者占25%,24h尿蛋白定量>1.5g者占14.6%;有血尿者41例(77.4%),其中单纯血尿者占12.2%,红细胞形态异常≥70%者占51.2%;同时有蛋白尿和血尿者36例(67.9%);伴高血压者21例(39.6%);内生肌酐清除率<80ml/min者14例(26.4%).病理类型多样,其中31例(58.5%)为IgA肾病;部分病例病理表现严重,有明显活动性病变者占22.6%,经治疗大多肾功能有显著改善.结论:在人群中开展尿常规普查,能早期筛选出可疑肾脏疾病患者,并可望改善预后.

    作者:沈沛成;宦金星;滕杰;钟一红;袁敏;丁小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骨钙素变化研究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以及与骨钙素和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使用定量超声骨量(QUS)分析系统测定71例2型糖尿病踝中部骨超声指数(OSI),根据其测定结果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低组和骨质疏松组,并与同年龄的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同时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骨钙素(BGP)、C肽、血糖、血钙、血磷及血浆硷性磷酸酶等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OSI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2型糖尿病BGP和C肽值三组间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比例高于正常人.骨密度降低者BGP和C肽呈同步降低,说明2型糖尿病患着的骨质疏松可能与胰岛功能降低有关.血浆骨钙素测定司以作为骨质疏松的监测指标之一.早期诊断糖尿病并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必要时早期使用胰岛素将可能会防止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

    作者:蒋晓真;顾建钧;顾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活血化瘀法为主结合辨证论治治疗高血压病患者50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血压、血脂(TC、TG)、血粘度指标(全血高切比粘度、全血低切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的变化.结果:显效33例,占66%;有效13例,占26%;无效4例,占8%.总有效率92%.结论:活血化瘀法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

    作者:朱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人多发性骨折的临床特点(附226例报告)

    目的:探讨老年人低能量损伤引起多发性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1994年~2000年收治的226例65岁以上患者多发性骨折的发病、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226例中有2处骨折124例(54.9%),3处骨折67例(29.6%),3处以上骨折35例(15.5%).以髋部合并腕部、髋部合并脊柱骨折为多.生活伤是主要的致伤原因(85.0%).临床延迟诊断及漏诊率为17.3%.股骨Singh指数在Ⅰ°~Ⅲ°时,多发性骨折的危险性高.手术组平均卧床时间23d.结论:低能量的生活伤可导致老年人多发性骨折,Singh指数Ⅰ°~Ⅲ°时危险性更大.损伤部位以髋部合并腕部、脊柱骨折的发生率高.简单有效的手术可缩短老年人卧床时间.

    作者:张建明;陈翔;陈亚冠;姜栋;汪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鼓膜修补术袖套夹层法与内植法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单纯鼓膜修补术的袖套夹层法和与内植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位病例129耳的手术疗效.其中内植法57耳,袖套夹层法72耳.从鼓膜再穿孔率、菲薄率、气骨导差改善率三方面比较疗效.结果:袖套夹层法在鼓膜再穿孔率、菲薄率方面略优于内植法,气骨导差改善率二者大致相同.结论:袖套夹层法具有补膜成功率高,新生鼓膜质量好操作简单易行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克勇;赵宁军;孙臻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不同根治性切除术标准的评价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PLC)3种根治性切除术标准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各种标准归纳为3种:术中单项标准(A):完整切除肉眼所见肿瘤,术中多项标准(B):在A的基础上增加①无主要管道癌栓②肿瘤数目不超过2个③无肝外转移,术后综合标准(C):在B的基础上增加术后2个月内AFP降至正常和影像学检查无肿瘤残存.对222例PLC肝切除患者按3个标准分组,比较各标准根治组生存率(OS)及无瘤生存率(DFS)间差别.结果:A、B、C根治组的3年OS58.5%、72.1%和91.6%,3年DFS36.4%、44.0%和56.4%.A、B根治组OS、DFS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B根治组两者之间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多项条件的术中根治标准较单项标准更为合理.结合术后随访结果的综合标准比仅凭术中判断的标准更有实际意义.

    作者:黄力文;马曾辰;林芷英;汤钊猷;钦伦秀;叶青海;孙惠川;黄晓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药、无环鸟苷、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

    目的:为了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的有效疗法.方法:对8例(11只眼)ARN患者用中药、无环鸟苷(acyclovir,ACV)、激素联合治疗.结果:随访3~36个月,10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提高达90.9%结论:中药、ACV、激素联合应用是治疗ARN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陈卫玲;杨志坤;滕颖;马晓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点

    目的:分析和探讨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LHS)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点及其对临床早期干预的意义.方法:对1989年4月~2000年8月间我院收治10例HLH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为生后2h~36d,男性4例,女性6例.临床表现青紫5例,呼吸窘迫5例,心力衰竭8例,代谢性酸中毒8例.超声心动图检查示Ⅰ型3例,Ⅱ型1例,Ⅲ型1例,Ⅳ型5例.平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10.1±2.1mm,平均主动脉根部内径6.1±1.7mm.结果:死亡6例,放弃治疗及病情好转出院各2例.结论:HLHS的临床及心超特点明显,超声心动图有很高诊断价值,临床早期诊断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作者:桂永浩;惠慰;林其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进展期结肠癌术后单纯静脉化疗和联合腹腔化疗方案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进展期结肠癌术后单纯静脉较大剂量化疗和小剂量静脉化疗联合腹腔化疗(intraperitonealchemotherapy,IPC)的疗效.方法:60例结肠癌术后分为静脉组(30例)及联合组(30例),①静脉组:采用5-FU0.75+CF0.3第1~5天,第1~3日分别加注入顺铂40mg,每月1个疗程,共6个疗程;②联合组:静脉用5-FU0.5+CF0.1第1~5天,第1~3天腹腔泵注入5-FU1.0+顺铂40~60mg,每月1个疗程,共6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的免疫功能变化、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存期的差异.结果:①静脉组的Dukes C1、C2、D期,患者腹腔癌肿生长率为53.8%(7/13)、71.4%(10/14)、100%(3/3),肝转移10例达33.3%,联合组的C1、C2、D期患者腹腔癌肿生长率7.1%(1/14)、23.1%(3/11)、100%(3/3),肝转移3例为10%.C1、C2期两组腹腔癌肿生长率有显著差别(P<0.05),肝转移率有显著差别(P<0.05);②联合化疗组前后T淋巴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均未明显变化,静脉组化疗后CD3+、CD4+明显下降,CD8+略有增高;③联合组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30%(9/30)、胃肠反应率10%(3/30)、骨髓抑制率20%(6/30),静脉组分别是3.3%(1/30)、80%(24/30)及63.3%(19/30);④静脉组2年总死亡率达56.7%,联合组为30%,P<0.01.结论:联合组的免疫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腹腔癌肿生长率低、肝转移率低及2年死亡率显著低于静脉组.

    作者:章健;胡强;郑荣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近远期疗效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近远期疗效.方法:1993年5月~2000年6月,共20例接受21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男性19例,女性1例,年龄47~76岁,平均64±9岁.其中缺血性中风患者7例,一过性脑缺血者11例,无神经症状者2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颈动脉Duplex超声检查,19例同时行DSA检查,18例行MRA检查.狭窄度测定方法同NASCET.21侧手术的颈内动脉中,19侧狭窄≥70%,2侧狭窄60%~69%伴斑块溃疡.采取颈丛麻醉,术中选择性地应用转流管和补片缝合.术后定期行超声检查和随访.结果:术后30d内元死亡和中风.围手术期有1例TIA和2例术后颅神经损伤.20例随访1~63个月,平均31±20个月.术后2年生存率和中风发生率为92.3%和0,5年生存率和中风发生率为79.1%和12.5%.2例随访超声检查发现手术侧颈内动脉50%~60%的再狭窄.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有满意的围手术期结果和预防中风的远期疗效.

    作者:郭大乔;王玉琦;符伟国;叶建荣;陈福真;陈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端粒酶活性与P53基因突变在乳腺癌诊断上的意义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并分析端粒酶表达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Hyb以及PCR/SSCP法检测乳腺肿块中端粒酶的活性和P53基因突变.结果:乳腺癌标本端粒酶的阳性率88.1%,乳腺良性病变标本端粒酶的阳性率5.7%,两者差异显著(P<0.005).端粒酶表达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53基因突变率在乳腺癌标本中为85.7%,在乳腺良性病变标本中为2.9%,两者差异显著(P<0.005).结论:端粒酶活性在乳腺组织中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与P53基因突变有关,推测P53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端粒酶被激活的原因之一.

    作者:朱琪;冯煜;梁妙潜;袁亚;朱晴晖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附75例报告)

    目的:探讨AF内固定器的价值和方法.方法:75例胸腰段椎体骨折病人,Frankel's分级,A级9例,B级13例,C级16例,D级18例,E级19例.术前行CT和X-RAY检查.75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48例单纯AF器械撑开间接复位,27例同时行椎板切除减压.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Frankel'sB-D级,均有1~2级进步.75例均无神经根损伤.17例术后随访有椎体高度丢失.结论:对CT片显示骨折块椎管内占位小于50%者,原则上不作椎板切除减压.AF螺钉的进针点在腰椎板外缘骨嵴、乳突和横突3者的结合部,可以减少神经根损伤的机会.AF器械较RF器械简便和牢固,但仍不够坚强,早期起床活动需慎重.

    作者:郭峰;陈正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气雾剂用于预防全麻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利舒卡)气雾剂用于预防全麻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应.方法:30例全麻气管插管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分别以利舒卡气雾剂喷1次(组Ⅰ)、喷2次(组Ⅱ)、喷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Ⅲ).诱导后1min,声门暴露,组Ⅰ、组Ⅱ以利舒卡气雾剂按2揿,组Ⅱ于插管前再喷1次(方法同首次),组Ⅲ喷以生理盐水.观察诱导后1min、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3min、5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组Ⅰ、组Ⅱ的SBP、DBP、MAP和HR等波动明显比组Ⅲ缓和.结论:利舒卡气雾剂能有效地预防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德;陈俊峰;李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改良Dewar手术方法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附27例报告)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改良Dewar手术方法.方法:采用改良Dewar手术方法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27例.结果:27例,经6个月~7年随访,肩锁关节畸形纠正,肩锁关节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本手术方法解决了Dewar手术存在的喙突截骨块易碎裂及固定不太稳定的问题,是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较好的一种方法.

    作者:王兵;程添栋;薛双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MRI在诊断咽旁间隙病变中的价值

    目的:总结咽旁间隙肿瘤的MRI特点,评价MRI对咽旁间隙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的咽旁间隙肿瘤20例,全部行MRI检查,18例行增强MRI检查.结果:腮腺深叶来源肿瘤9例,良性混合瘤5例,恶性肿瘤4例,肿瘤与腮腺深叶间的脂肪间隙消失,颈内动脉无或向后稍移位.颈动脉鞘来源肿瘤10例,与腮腺深叶间的脂肪间隙存在,颈内动脉均明显向前移位.其中神经鞘瘤8例,迷走体瘤2例,后者可见明显流空.来自三叉神经的神经鞘瘤1例,与腮腺深叶的脂肪间隙存在,颈内动脉无移位.结论:咽旁间隙肿瘤主要来自腮腺深叶和颈动脉鞘,MRI是鉴别咽旁间隙肿瘤可靠的影象学检查方法.

    作者:吴卫平;周康荣;施伟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原发性肝癌TAE后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评价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E)疗效及选择再次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对56例肝癌患者TAE前后3周内的CDFI信号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6例中50例(89.3%)栓塞前CDFI显示有血流,栓塞后3周内复查,56例中35例(62.5%)CDFI出现彩色血流.50例中内部及周边异常血流减少或消失24例(44%),血流无明显变化者18例(36%).56例中血流出现及增多10例(17.9%).结论:CDFI评价原发性肝癌TAE疗效可靠性高,并对进一步选择治疗方案是一种简便、安全、准确的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林玲;江尧彬;徐高峰;季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国上海人群中胆固醇7α-羟化酶基因多态性与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中国人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基因多态性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包括上海地区中体重指数大于25的肥胖者68例,健康体检的体重正常人92例.以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进行分析CYP7基因翻译起始位点上游278bp处C→A替换多态性,同时检测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浓度.结果:肥胖和非肥胖者该多态性基因型分布无差异.CC纯合子较AC杂合子有较高的血清LDL-C水平和较高的高LDL-C血症的发生率.结论:CYP7的基因多态性是决定血清LDL-C水平的一个遗传因素.

    作者:陆志强;高鑫;胡予;蒋小红;孙璇;孙蔚;曹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下呼吸道标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情况及耐药监测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标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耐药监测,供临床用药借鉴.方法:对1999年7月~2000年7月期间我院临床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920株肺炎克雷伯菌,186株大肠埃希菌,用双纸片协同扩散检测ESBLs,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结果:92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菌239株,检出率为25.98%,186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菌31株,检出率为16.67%;除亚胺培南外,产ESBLs菌对其它9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P<0.01);亚胺培南对产ESBLs菌全部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检出率高,且为多重耐药,亚胺培南是治疗由ESBLs菌引起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作者:褚海青;李惠萍;何国钧;瞿介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胃肠道肿瘤术中放疗的安全性探讨

    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胃肠道肿瘤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寻求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1995年10月开始我们随机对胃肠道肿瘤病人在手术切除肿瘤后,术中对肿瘤淋巴引流区采用电子束照射20~25Gy(31例),同期对照组(71例)仅行手术,两组术后均行MF+CF或口服氟脲嘧啶化疗,就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和肠蠕动恢复同常规胃肠道肿瘤手术(P>0.05),手术时间比通常延长20~30min,实为放射治疗时间.术后复查血常规,也未发现白细胞总数或成分明显变化.两组病例均未发生术后出血、吻合口瘘、肠坏死等并发症.术后至2001年2月其远期随访中未发现肠坏死、以及局部纤维化造成的胰腺功能不良或者肠粘连,也未发现术后局部复发.结论:术中放疗本身是一种既经济、又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术中放疗对胃肠道肿瘤病人的预后等方面有其积极意义.

    作者:罗文杰;陈刚;倪旭东;张勇;陈问潭;赵大方;刘葆瑶;许厚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评价原位完整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

    目的:总结11例二尖瓣替换术(MVR)原位保留瓣下结构的方法和技术要点;评价其对术后早期左心室收缩、泵血功能的影响;探讨潜在的合并症.方法:部分切除二尖瓣前叶,分别将残留前叶及全部腱索和完整后叶及腱索重新缝合、固定在前、后叶原瓣环上.术后10d应用超声心动技术观测左心室舒张末、收缩末容积指数(LVEDVI,LVESVI),射血分数(LVEF),峰值排空率(LVPER)、左心室流出道(LVOT)收缩期血流速度和残留前叶的前向运动(SAM).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或严重合并症.术后LVEDVI,LVESVI均明显降低(均为P<0.01),LVEF和LVPER明显高于术前(均为P<0.05).收缩期LVOT血流速度无明显加快;无SAM现象.结论:原位保留二尖瓣前、后叶腱索的MVR技术并不复杂,易推广.对术后早期左心室收缩、泵血功能具有明显的维护、改善作用.无人工机械瓣膜运动障碍;但存在潜在的LVOT梗阻的合并症.

    作者:于昂;王敏生;王春生;赵强;沈学东;潘翠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提高晚期卵巢癌疗效的方法.方法:对我院1993年8月~1999年7月收治的18例估计首次手术无法切净或不能达到理想减瘤术的晚期卵巢上皮性癌,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法治疗,随后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予含铂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结果:14例新辅助化疗有效(77.8%),11例达到理想的减瘤术标准(61.1%),术后辅以正规化疗,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提高晚期卵巢癌减瘤术的成功率,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作者:浦红;何成章;丁宝瑛;吕蓓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外周血中AFPmRNA检测对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监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AFPmRNA检测对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高危人群监测的价值.材料和方法:采取AFP升高2次以上的慢性肝病患者63例、12例肝癌、21例肝癌术后患者静脉血5ml,用RT-PCR进行AFPmRNA检测.结果:AFP定量与AFPmRNA阳性率无显著关系(P>0.05),AFP进行升高组、持续升高组和波动组间AFPmRNA阳性率无显著关系(64.71%、40%、40.58%,P>0.05),AFP进行升高组、持续升高组发癌率为58.82%(10/17),30%(3/10)显著高于AFP波动组4.35%(3/69,P<0.01).AFPmRNA阳性检出肝癌41.67%(5/12),高危结节60%(6/10)、肝癌术后复发100%(4/4).AFP大于200μg/L能检出58.82%(10/17)肝癌和25%(1/4)的术后复发灶,AFP大于200μg/L、AFPmRNA阳性结合影像检测能检出91.67%(11/12)的肝癌和100%(4/4)的术后复发灶.结论AFP进行和持续升高是肝癌发生的高危人群,AFPmRNA阳性也是肝癌发生的高危人群,AFPmRNA能检测部分AFP阴性的肝癌患者,因此,AFP、AFPmRNA和影像联合检测能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

    作者:施裕新;林文尧;陆键;姚登福;谢阳桂;胡振民;吴晓颖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5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肿瘤可累及脑实质(半球,小脑),软脑膜,颅底,内听道,脊髓,海绵窦,脊神经,眼球等.收集1993年8月~2000年5月我院收住的15例PCNSL,现报告如下.

    作者:印美韵;彭湘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改善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死亡率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肾内科1995年8月~2000年4月间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其与年龄、透析时间、动脉血压(BP)、血浆白蛋白(AIb)、血红蛋白(Hb)、透析指数(KT/V)、左心室重量(LVM)的关系,并与同期10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存活患者相比较.结果:(1)心血管并发症(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脑溢血、脑梗死)和感染(肺炎、败血症)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分别占58.8%、17.6%和14.7%,(2)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动脉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较高、AIb更低、Hb更低、KT/V低下,而LVM显著增高(P值均<0.05).结论:心脑血管并发症、各种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此与透析不充分、高血压控制不良、左心室肥厚、营养不良和贫血严重有关.充分透析、积极纠正上述临床并发症,将有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胡宇枫;余镇远;岑俊;顾谊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的异质性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临床表现,肝活检病理以及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损害的异同.方法:回顾性总结15例AIH及20例SLE肝损害患者的临床及肝活检病理.结果:AIH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异常,高球蛋白、高γ球蛋白血症,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以慢性肝炎为特点;SLE肝损常表现在初发患者一过性ALT、AST、球蛋白、球蛋白升高,病理为非特异性肝损.球蛋白、γ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在AIH中极显著高于SLE的肝损(P<0.001),抗双链DNA抗体(ds-DNA)在SLE肝损病人极显著高于AIH(P<0.001).结论:AIH肝病损严重,肝外病变多样,有多系统损害倾向,是完全有别于SLE肝损的独立疾病.

    作者:於强;王吉耀;姜林娣;张锦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术后胃无动力症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术后胃无动力症的诊治.方法:通过对11例术后胃无动力患者的诊治,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36~67岁,平均49岁.结果:经过保守治疗均能痊愈.结论: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耐心地等待是治疗术后胃无动力症的关键.

    作者:朱朝勋;孟庆和;向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胃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我科收治的4例本病患者,同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本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者多见,病程长短不一,术前GI和GF均不易明确诊断,肿瘤破溃时与胃癌不易鉴别.因对放化疗均不敏感,故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结论:胃神经鞘瘤多发于胃体和底部,易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主张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姜伟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骨科术后伤口渗血回输的时间选择

    目的:选择骨科术后伤口渗血可回输的时间.方法:收集20例患者术后2h,4h,6h,12h,24h,48h伤口渗血及处理血标本,检测其血常规、血气分析、细菌培养指标.结果:术后6h为明显的时间点,在此之前,血液质量较高,回输后引起的风险较低.术后伤口渗血约60%集中在术后6h内,伤口渗血中血红蛋白随时间逐渐降低,至术后6h降至8g·L-1.血小板始终低于正常,白细胞早期低于正常,术后6h后反应性升高.处理血的PH值呈酸性,渗血和处理血中的血糖都进行性下降,渗血和处理血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渗血中的肿瘤坏死因子术后6h开始升高.结论:术后6h以内的伤口渗血质量较高,安全而对术后6h后的伤口渗血应慎重回输,否则有引发凝血疾病、发热及酸中毒的风险.

    作者:刘宪义;李淳德;朱天岳;卢宏章;李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未明热117例分析

    目的:通过未明热的病因分析,进一步探索未明热的诊断思路与程序.方法:对117例未明热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例未明热中:(1)感染性疾病占57.3%(67/117):其中结核病占26.9%(18/67),伤寒类占25.3%(17/67).(2)肿瘤性疾病占15.4%(18/117):其中恶性组织细胞病占27.8%(5/18),恶性淋巴瘤占16.6%(3/18).(3)血管--结缔组织病占14.5%(17/117):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占35.3%(6/17),风湿热占23.5%(4/17).结论:未明热病因多、临床症状、体征复杂多变,感染性疾病比例大,其中又以结核病居首位,伤寒病类其次.因此,在分析未明热病因时应首先考虑比例大的疾病.

    作者:万挺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绞窄性腹股沟斜疝的Ⅰ期修补

    目的:探讨绞窄性腹股沟疝的Ⅰ期修补的方式方法、疗效及临床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新型合成材料Marler制成的网塞及网片,行剖腹探查切口和(或)腹股沟切口行腹股沟区无张力填充修补.结果:术后观察并随访3~24个月,无感染,无复发.结论:该方法处理绞窄性腹股沟疝行Ⅰ期修补,较传统的方法简单易行、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性佳,而且无感染和复发,疗效确切.

    作者:程志俭;洪亮;黄陶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光剥舌患者总体蛋白更新速度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光剥舌患者蛋白质代谢变化的总体特征.方法:用稳定同位素15N标记的氨基酸作示踪剂,测定30例光剥舌苔患者和15例正常人总体蛋白更新速度.结果:光剥舌苔患者总体蛋白质代谢速率加快,分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P<0.01),蛋白质代谢处于负平衡.结论:光剥舌患者蛋白质代谢的变化可能与体内交感神经活动的变化有关.在临床治疗除要提供高能量、富含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的饮食、药物及维生素B6以外,更应抓紧治疗原发病及补肾养阴治疗.

    作者:戴豪良;陈依萍;朱青梅;吴靖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肺动脉栓塞患者24例临床分析

    目的:为提高对肺栓塞(PE)诊治的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24例PE患者,对其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结果:50岁以上患者占70.85%;呼吸困难症状多见,占70.85%;心电图典型的SⅠQⅢTⅢ表现仅为33.3%,而胸前导联一过性ST-T改变占87.5%;心肌酶变化不明显;低氧血症占91.67%;病因以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多见,占37.8%,慢性心肺疾病次之;误诊率为75%,死亡率达29.1%.结论:PE以中、老年多见,症状非特异性,DVT、慢性心肺疾病是PE的主要病因.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D-二聚体测定等有助于PE的筛查.溶栓、抗凝是PE的重要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作者:刘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甘氨双唑钠(CMNa)对食道癌放射治疗增敏作用的研究

    目的:初步评价甘氨双唑钠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各期食道癌病人63例,均符合入组条件并有病理证实,按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病人放疗同时使用CMNa 800mg/m2,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6周或7周,分别进行CT或X线拍片以观察疗效.放疗中每周测血常规及观察各种不良反应,每3周查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结果:A组的CR率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人治疗达到PR和CR时的中位照射剂量均低于B组,但由于病例较少,未观察到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CMNa对食道癌的放射治疗有较肯定的放射增敏作用,在推荐临床使用剂量范围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能否降低放疗剂量有待于Ⅲ期临床试验进一步累积探讨.

    作者:王凤英;孙菁;鲍云华;张珊文;徐国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改良三叶皮瓣法乳头乳晕再造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乳头乳晕再造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三叶皮瓣法对6例患者行乳头乳晕再造.结果:6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无1例出现坏死.结论:改良三叶皮瓣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乳头乳晕再造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建英;亓发芝;吴坤南;施越冬;张学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帕罗西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伴发的抑郁症状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帕罗西汀对伴有抑郁症的类风湿关节炎(类风关)病人生命质量和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40例病人随机区组分为抗抑郁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SF-36、类风关生命质量量表在治疗前后作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抗抑郁组在SF-36、生命质量量表、SDS评分等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由于类风关是较常见的慢性内科疾病之一,许多病人的生命质量常有下降并伴抑郁情绪,重视识别和处理病人的抑郁有助于提高类风关病人的生命质量.

    作者:姜林娣;季建林;王吉耀;梅振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稀释式自体血输血在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稀释式自体血输血在全髋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40例需行全髋置换术的病人,其中的20例采用稀释式自体血输血,作为研究组,另外20例采用异体血输血,作为对照组,其条件与研究组基本相似.结果:稀释式自体血输血量平均为700ml,其中17例围手术期不需要异体血输入,3例术后输异体血,平均为400ml,对照组围手术期异体血输血量平均为800ml.结论:稀释式自体血输血在全髋置换术中安全可行,基本可以做到围手术期明显减少输血量或不输异体血,大大节约了用血量,同时避免输血的并发症.

    作者:张弛;姚振均;陈伟;葛圣金;丁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素肾素血管紧张素心钠素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息者血浆内皮素肾素血管紧张素心钠素系统(ERAANPS)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2例AMI患者血浆内皮素(ET)、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心钠素(ANP)的浓度并与梗死部位、范围及心功能状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血浆ET、PRA、AⅡ、ANP明显升高(P<0.001);不同部位[前和(或)间壁、下和(或)后壁]梗死及透壁与非透壁性梗死时ERAANPS变化无显著性差别(P>0.05);但大面积与小面积梗死时其差别显著(P<0.05);Killip心功能分级中ERAANPs变化随心功能减退呈上升趋势.结论:AMI后ER-AANPS活性明显增高并与梗死范围、心功能状态明显相关.

    作者:刘贵京;张军丽;张禄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儿阴囊急症的诊断和处理(附10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阴囊急症的临床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5~1999年收治的106例睾丸扭转、睾丸附件扭转和睾丸附睾炎的小儿阴囊急症病例.对其在病史、体征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全部14例睾丸扭转均有睾丸触痛和提睾反射消失.有6例睾丸扭转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而手术.睾丸附件扭转88.9%有附睾触痛,85.2%有睾丸上极触痛以及37.0%有硬结.睾丸附睾炎90.8%有阴囊红肿.结论:体格检查在鉴别小儿阴囊急症中有显著作用.提睾反射的消失是睾丸扭转敏感、准确的体格检查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阴囊急症的诊断中是一项有价值的辅助检查.如已明确或怀疑睾丸扭转,应尽可能早地施行探查手术.

    作者:王翔;阮双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耳鸣的临床分析

    目的:耳鸣是耳鼻喉科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其症状复杂,严重者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治疗耳鸣的药物很多,但效果不理想.我们应用前列腺素E1治疗耳鸣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方法:选取1999年12月~2000年1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诊治的70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38例应用前列腺素E1治疗,另一组32例应用利多卡因治疗做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前列腺素E1治疗耳鸣的有效率是73.17%,利多卡因治疗耳鸣有有效率是47.22%.结论:临床观察表明,前列腺素E1是治疗耳鸣的有效药物.

    作者:侯玉凡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吻合血管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双叶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其升支与降支分别为营养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在手指外伤中的应用.方法:11只成人新鲜上肢标本,左侧5只,右侧6只,于尺动脉腕背支起始处灌注红色乳胶,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尺动脉腕背支及其升支与降支起始、行程、分支及吻合情况.以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其升支与降支分别为营养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修复单指皮肤全脱套伤8例,示中指及中环指指背或指掌侧皮肤缺损7例.结果:临床应用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5个月,伤指外形及皮肤色质与健指相似,掌侧远端指腹两点辨别觉为3.2~6.1mm,运动功能按TAM系统标准评价:优7指,良10指,可5指.结论: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其升支与降支分别为营养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是修复单指皮肤全脱套伤及相邻两指指背或指掌侧皮肤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王友华;汤锦波;成红兵;吴菊;侍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预测特发性阵发性房颤的心电图标志

    目的:通过体表心电图的指标预测特发性阵发性房颤(IPAF).方法:对确诊IPAF病例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人各40例,测量体表心电图12导联大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结果:大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在IPAF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以P波时限110ms和P波离散度40ms作为区别IPAF和正常健康人,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85%和82.5%、85%.结论:大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是预测IPAF的一种有用的心电图指标.

    作者:周国宝;夏燮均;林佑善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在脑瘤术后的应用分析

    目的:评估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在颅内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并与地塞米松常规治疗作比较.方法:术前首次1.0g静推,术中每4h用1.0g,术后每4~6h 1次,剂量为500mg/次,维持2~3d,第3~4天开始减量,约8~10d左右停用.维持剂量可视病情采用80mg每4~6h或40mg每4h静脉推注.结果:甲强龙组对脑水肿的疗效优于地塞米松组.甲强龙组30例与地塞米松组24例的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剂量甲强龙疗效好,不良反应与常规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别,有应用价值.

    作者:欧阳火牛;丁美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肿瘤瘤周水肿与VEGF mRNA表达

    目的:通过观察脑膜瘤、胶质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以了解其与瘤周水肿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脑膜瘤37例,胶质瘤28例.用RT-PCR的方法测定VEGF mRNA在组织中的表达.根据影像学检查计算脑肿瘤瘤周水肿指数EI.用线性相关分析VEGF mRNA与EI的相关性.结果:脑膜瘤中VEGF mRNA的表达与瘤周水肿程度EI呈正相关,r=0.619,P<0.01.在胶质瘤中,两者也呈正相关r=0.874,P<0.01.结论:脑肿瘤分泌VEGF是瘤周水肿形成的重要原因.

    作者:张煜;崔尧元;胡桦;江瀛川;陆林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疗术后胆漏

    目的:总结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鼻胆管引流术诊断治疗术后胆漏的经验.方法:对10例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和鼻胆管引流治疗的胆漏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例术后胆漏病人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5~20d,平均13d.结论: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是治疗术后胆漏的安全有效的非手术疗法.

    作者:仇养杏;张智勇;殷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围手术期胰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表达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胰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表达.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胰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和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的百分率.结果: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D3+、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下,在介入治疗后1周下降更显著,但在手术前(介入后3~4周)有所恢复,在手术后出现再次下降;NK细胞比率变化无显著差别.结论:胰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表达低下,介入化疗和手术创伤可加重抑制细胞免疫功能的表达,临床上应注意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保护.

    作者:傅德良;倪泉兴;虞先浚;徐近;华宇明;陈炜;龙江;张群华;张延龄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睾丸扭转的诊断与治疗(附8例报告)

    睾丸扭转是青少年阴囊急诊病因之一,一旦发病,需早期诊治,否则易致睾丸坏死.我院自1991~1999年共收治8例,其中7例经手法或手术复位睾丸成活.现报告如下.

    作者:卓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肝胆管残留结石的病因、预防和治疗选择

    肝胆管残留结石为手术中结石未能取尽,术后短期内又出现术前症状,术后造影示有结石者.肝胆管残留结石当今仍是外科治疗的难题.综合文献报告,近年残留结石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仍高达30%左右.如何降低残留结石的发生率和预防结石复发是当今胆道外科的重要课题之一.

    作者:周义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60例分析

    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它的发生常常影响病程及预后.我院1994~1998年间收治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60例,予以分析总结.

    作者:杨晓黎;刘希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低钾血症32例抢救体会

    低钾血症伴危象者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高,多以呼吸肌麻痹及心律失常而死亡.现就1998年4月~1999年3月收治的32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2例中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19~56岁,平均33.5岁.以发病至病情严重的入院时间为1~24h.其病因为:感染14例,其中病毒性感染9例,急性胃肠炎5例;甲亢9例;周期麻痹4例;肾小管酸中毒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注射干扰素合并输液反应各1例.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见附表.

    作者:苟安栓;郝桂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06例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和临床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疾病,以大肠粘膜与粘膜下炎症为病变的主要特征.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我科近8年来共诊治106例UC患者.本文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探讨UC的特点及内镜在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王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拉萨地区特殊肝包囊虫的手术治疗

    肝包囊虫病是西藏地区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细粒棘球绦虫的蚴是造成肝包囊虫的原因,被感染的病人可能在许多年无症状,并且初并未感痛苦.而手术是治愈此病的唯一较完善的方法,手术质量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现将我院1993年以来收治的80例肝包囊虫手术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次仁达瓦;胡根德;陈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医源性脾损伤的防治

    1临床资料1976年1月~1999年6月手术发生的脾损伤51例占脾损伤的20.48%.男43例(84.31%)、女8例(15.69%)、年龄18~75岁,58~73岁占90.69%,中位年龄为66岁.脾损伤发生在胃癌手术34例(66.67%)、胃十二指肠手术7例(13.73%)、食管癌手术6例(11.76%)、肝肿瘤手术3例(5.88%)、结肠造瘘术1例(1.96%).手术时脾损伤主要表现为左上腹渗血不止或术毕时发现脾有裂伤.脾损伤的部位主要为脾包膜撕裂共43例(84.361%)、脾门脾蒂裂伤8例(15.69%).手术时脾损伤的原因为肥胖病人切口较小,牵拉过度.损伤脾脏仅1例作缝合修补成功,其余均作了脾切除,术后无并发症和死亡.文献报道多种疾病可并发脾破裂.

    作者:张轶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可吸收丝线荷包环扎治疗闭合性髌骨骨折(附61例报告)

    髌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基本以手术治疗为主.我院自1991年1月~1996年4月,共对61例闭合性髌骨骨折采取了用可吸收丝线荷包环扎进行内固定手术,其疗效均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军;林伟龙;朱炯;李连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272例儿科死亡病例临床分析

    回顾我科1979年~1999年20年间住院患儿中的死亡病例,择资料较完整者272例,对其死亡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李红叶;张雷;陈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Ⅲ°喉阻塞非手术治疗体会

    急性Ⅲ°喉阻塞多见于小儿急性喉炎,喉外伤等.病情危重,如抢救不及时,常危及生命.传统认为需及时行气管切开改善通气.但气管切开增加了病人痛苦,并存在一定的危险及并发症.事实上,很多Ⅲ°喉阻塞患者经及时、全面的药物治疗均可治愈.我院自1994年1月~2000年8月共收治急性Ⅲ°喉阻塞27例,经药物治疗1~3h后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无1例行气管切开.现就治疗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杨国宁;王建中;李培基;罗兴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磁共振功能成像对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其应用前景

    磁共振功能成像是90年代以来兴起一种研究脑功能的方法,其利用神经元活动期间脑部磁共振图像上的变化较为精确的标示出脑功能活动区的位置与范围,具有很高的空间与时间分辨率[1].1990年Ogawa首先将MRI应用于脑功能的研究[2,4].此后随着1.5T以上磁共振成像仪及回波平面成像(echo planarimaging,EPI)技术使用的普及,磁共振功能成像在神经外科中的运用有了进一步发展.

    作者:江泓;胡锦清;沈建康;孙清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多发性硬化伴周围神经病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常见的脱髓鞘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中多发散在的髓鞘脱失和胶质增生,多发性硬化伴周围神经病(MS-PN)临床上较少见,近年来陆续有报道[1~9,11~14],但两者是并发或巧合仍不明确.本文复习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并对此加以讨论.

    作者:于强;朱文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应用的进展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又名息隐、含珠停等)的研制成功是80年代抗生育药物领域的重大进展.1985年Bygdeman和Swahn首次证明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可显著提高终止早孕的效果,使药物替代手术终止早期妊娠成为现实.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应用已不仅限于终止早孕,亦被用于引产、避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年期功血及治疗肿瘤,如:脑膜瘤、胶质瘤、前列腺瘤、纤维肉瘤等[1].本文综述其在妇产科应用的进展.

    作者:丁景新;杨来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井下煤矿工人消化性溃疡的特点--附1172例分析

    在井下工作的煤矿工人因工作环境、生活规律、个人嗜好等有其特殊性,为研究井下煤矿工人消化性溃疡(PU)的一些临床特点,本文收集了经胃镜检查、诊断的1172例PU作临床分析.

    作者:朱凤溪;张玉玲;刘德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皮康霜治疗外耳道真菌病266例疗效观察

    外耳道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笔者自1995年2月~2000年1月,用皮康霜(广东顺峰药厂产)治疗外耳道真菌病266例(328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兰聪;郭敬福;黄新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脐尿管异常的临床诊治(附17例报告)

    脐尿管先天发育异常在临床上比较少见[1],我院自1980年1月~2000年9月共收治脐尿管异常17例,现将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黄伟;濮亚斌;丁建民;胡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肋缘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566例体会

    我院自1997年6月以来,经右缘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56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66例,其中男性201例,占35.5%,女性365例,占64.4%,年龄小7岁,大87岁,平均年龄51.3%,胆囊炎急性发作,作急诊手术的26例,占总数4.48%;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择期手术的540例,占96.1%,胆囊息肉6例,占1.06%,胆囊癌1例,占0.17%.

    作者:黄奇胜;王培勋;顾志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药源性铅中毒1例报告

    1临床资料1.1病史患者女性,52岁.下肢浮肿1个月,腹胀伴呕吐、便秘3周.患者1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浮肿,晨轻晚重,经卧床休息浮肿有所消退.3周前无诱因下出现腹胀,以下腹为主,进食后即感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并反复便秘,2~3d解便1次.病程中患者时感乏力,体重减轻5kg,无发热、腹痛、腹泻.既往有白癜风史,服用中成药(白胶丸)1个月余.

    作者:寿涓;周月明;张丽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

    1背景自1894年美国Halsted提出乳癌根治术至今100余年来,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经历了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保留乳房手术等多个发展阶段.目前西方国家接受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可达40%.手术范围日趋保守,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广泛研究,人们逐渐接受Fisher提出的新理论.20世纪70年代Fisher提出乳腺癌一开始就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癌细胞转移无固定模式,区域淋巴结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免疫作用,但不是癌细胞滤过的有效屏障,血行播散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早期乳腺癌检出手段不断增多,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等在部分病例获得满意效果,使乳腺癌的治疗趋向综合治疗模式.

    作者:陈君雪;王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