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国际刊号:1008-6358
  • 国内刊号:31-1794/R
  • 影响因子:1.00
  • 创刊:199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1期文献
  •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拟行选择性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15例)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15例).术中连续监测HR,BP和气道压;测定患者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20min及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 4个时点的血糖浓度;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的术后唤醒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在气腹期间和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及HR均显著增加(P<0.05).气腹时两组气道压及血糖水平均有所升高,但A组升高较明显(P<0.05).B组病人术后唤醒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应激反应轻,术后清醒快且术后躁动发生率低,是一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中军;李涵葳;石碧明;任永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脏组织结构的二次谐波显像--灰阶定量研究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的声学组织灰阶定量技术评价二次谐波显像在不同切面、不同深度心肌与基波显像的差别.方法:采用美国Hewletr Parkard Image Point HX心脏超声诊断仪和2-4MHz探头.在增益、抑制、TGC和LGC不变的情况下,对20例患者,分别用基波显像和二次谐波显像采集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左室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及心尖四腔心切面.用Windows 98支持下的Photoshop 6.0软件对图象进行分析.结果:示二次谐波显像后近场的前间隔灰阶均值、离散度、中位数、小值、大值及优势灰阶分别高于基波显像19%、31%、24%、10%、15%和32%;远场的左室后壁的心肌灰阶均值、离散度、中位数、小值、大值及优势灰阶分别高于基波显像21%、45%、21%、17%、25%和46%.进一步研究发现二次谐波显像后左室侧壁的心肌灰阶均值、离散度、中位数、小值、大值及优势灰阶心肌灰阶各测值低于基波显像12%、47%、11%、16%、19%和30%.结论:二次谐波显像后心脏结构的轮廓更为清晰,尤其在透声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心内膜的显示能力明显增加.

    作者:岑琪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介入诊疗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行血管内介入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的选择性动脉造影与栓塞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脊髓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6例髓内动静脉畸形经血管造影检查,表现为隐匿性髓内血管畸形者6例,余20均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其中供血动脉为单纯脊髓前动脉者10例,单纯脊髓后动脉者4例,脊髓前动脉和后动脉同时供血者6例.12例接受了栓塞治疗,达到临床治愈者3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58.3%.所有栓塞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选择性血管造影确诊后行栓塞治疗是髓内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戚跃勇;孙清荣;梁开运;邹利光;周政;刘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肺癌与肺结核空洞的CT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空洞与肺结核空洞的CT表现.方法:收集经病理与临床证实空洞形成的肺癌45例,肺结核空洞31例,分析评价空洞壁的厚薄、有无壁结节、液平,是否偏心分布,及病灶本身的特点,包括分叶、毛刺、钙化、周围卫星灶,胸膜凹陷征等情况.结果:癌性空洞一般为厚壁,有壁结节,分叶及周围胸膜凹陷征多见,而结核空洞薄壁相对多见,常有卫星灶.结论:厚壁空洞出现壁结节伴胸膜凹陷征高度提示肺癌.

    作者:冯斌;吕俊明;张兴伟;张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31I治疗Graves病504例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并评价131I治疗的504例不同年龄组Graves病患者的疗效及甲减发生情况.方法:将504例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按年龄分为A组(≤18岁)、B组(19~25岁)、C组(26~39岁)、D组(40~59岁)和E组(60~74岁),服131I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相同;确定治愈、未治愈及发生甲减标准,治疗后每3~6个月随访1次.结果:治愈率A、B、C、D四组相近(90.3~94.1%),E组略低(78.4%);甲减发生率A、B组高,E组低.结论:老年人组Graves病患者1311治疗治愈率略低,但甲减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青少年组甲减发生率虽高,但也是可以接受的;对于少年儿童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不属于绝对禁忌.

    作者:王强;杨吉生;余大富;徐燕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超声检查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慢性肾功能不全可以是多种慢性疾病的晚期阶段,病因比较复杂.一般通过询问病史、体检和相关化验检查等常可确定病因.但是,部分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现伊始即为肾功能不全,因此确定病因比较困难.超声检查是肾病患者的常规检查之一.本文总结分析超声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因的情况,评价超声检查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益虎;石莹;陈伟明;吴意赟;王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CT及MRl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oca1 nodular hyperplasia,FNH)现今成为需要与原发性肝癌相鉴别的重要对象之一.由于局灶性结节样增生与原发性肝癌有着截然不同的治疗原则和预后,如何对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病人确切诊断,使其免受手术之苦,是目前临床上的一个课题.

    作者:刘辰;叶有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椎小关节变性与腰椎滑脱-CT表现和联系

    目的:观察椎小关节变性不稳定变与腰椎滑脱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5例腰椎滑脱而未见椎弓峡部断裂患者的腰椎CT,主要观察滑脱椎体小关节的情况.结果:椎小关节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表现有关节突增生硬化、肥大及碎裂,椎小关节面毛糙、间隙狭窄消失,小关节半脱位等.结论:部分腰椎滑脱仅与椎小关节变性不稳定变有关,CT可以清晰显示.

    作者:丁汉军;王海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呼吸机治疗

    目的:分析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方法:总结2000年7月~2002年12月在我科NICU呼吸机治疗的63例新生儿资料,分析其各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比较肺透明膜病(HMD)治愈组与死亡组胎龄、出生体重及上机日龄的差异.结果: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愈率为69.8%;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为53.0%,其中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的阳性率为41.3%,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常见的致病菌;气漏、肺不胀的发生率分别为12.7%、7.9%,肺气漏的发生与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明显相关;HMD患儿治愈组与死亡的组胎龄、出生体重、上机日龄比较有显著差异;治愈的HMD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为25.9%,BPD的发生与胎龄、体重明显相关.结论:呼吸机是治疗呼吸衰竭的主要手段;下呼吸道感染是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建议早产儿当吸气峰压超过25cmH2O时,使用高频通气以免发生肺气压伤;HMD患儿胎龄越小,体重越低,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同时也越易并发BPD.

    作者:宋金枝;吴本清;潘小梅;吴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遗传与环境因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从正常查体人员中随机选择105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大于4 g/L者作为实验组,在同一人群中按年龄、性别1:1配比的原则,选择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小于4 g/L者作为对照组;深入现场,检测可能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的因素,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并随访比较了不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者一级亲属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体重指数,高脂肪饮食,吸烟,体力活动少,高血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一级亲属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等9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高纤维蛋白原者的一级亲属(6.1±0.8 g/L)明显高于低纤维蛋白原者的一级亲属的(4.4±0.5 g/L);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高者CHD的发病率(24%)高于血浆纤维蛋白原低者(10%).结论:遗传和环境因素均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一定的影响;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是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孔令斌;纪德尚;杨本付;潘志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从肝脓肿患者中分离出1株绿色气球茵

    2003年3月,我们从1例肝脓肿患者的血液及肝脓性分泌物中同时分离出1株耐万古霉素的绿色气球菌,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兴利;王延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Wilson病基因第8、14和18外显子突变检测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索中国人群wilson病基因(ATP7B)第8、14、18外显子突变特征.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银染技术初步研究了30例患者和15例正常人ATP7B基因第8、14、18外显子突变频率.结果:第8外显子有6例患者发现泳动异常(20%,6/30),且均为杂合子;14、18外显子及正常人未见异常迁移.结论:提示中国人ATP7B基因第8外显子可能为一突变热区.

    作者:林豪杰;董强;李乃忠;汪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IgA肾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与肾间质损害关系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水平与肾小管间质改变的关系.方法:检测35例IgA肾病患者及22例正常人血浆ADM水平,分析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血浆ADM的关系.结果:IgA肾病患者血浆ADM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间质明显病变组血浆ADM水平显著高于间质轻度病变组(P<0.01);血浆ADM水平与尿蛋白及尿钠的排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DM参与了IgA肾病患者病理生理过程,血浆ADM升高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有关,血浆ADM与尿钠及尿蛋白的排泄有关.

    作者:曹礼应;谢云惠;段建;郭虹;余开慧;王柏清;卓红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nm23 mRNA表达与肺癌的分化转移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肺癌中nm23 mRNA表达水平与肺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53例肺癌标本,4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5例肺部良性结节性病变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nm23 mRNA的表达水平,根据手术、病理和影像学结果判断有无转移并确定分期,就nm23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变量之间进行分析.结果:nm23 mRNA在肺癌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3.4%(23/53)和39.1%(18/46),P>0.05;低分化、晚期、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其nm23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nm23 mRNA与肺癌的分化、转移及病理分期有关,检测nm23 mRNA水平有可能推测肺癌的预后.

    作者:王海峰;陈晓峰;高文;丁嘉安;易祥华;史德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MARS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急性暴发性肝衰竭

    急性暴发性肝衰竭是一危重病症,如不进行肝移植,死亡率可高达80%[1,2].近年来德国研制的一种新型人工肝支持技术--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在肝衰竭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疗效[3,4].

    作者:邹建洲;陈利明;丁小强;滕杰;傅辰生;钟一红;袁敏;王吉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成人Bartter综合征1例

    Bartter综合征是临床上发病率极低的一种肾小管疾病,国外统计约为1/10 6[1].它的临床特点包括:低钾血症、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血浆肾素活性增高,继发性高醛固酮血症,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反应低下,血压正常或偏低,尿前列腺素E2及其它来源于肾脏的前列腺素含量增高,常有血钙、血镁降低,肾活检示肾小球旁器增生,无组织水肿等[2].Bartter于1962年首先报告.现将本院近期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同时结合文献复习.

    作者:李园;任跃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预防呼吸衰竭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对比研究

    目的:了解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对预防呼吸衰竭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77例,随机分为奥美拉唑治疗组39例及法莫替丁对照组38例,对照两组上腹痛、反酸、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上腹痛、反酸、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病死率分别为5.13%、7.69%、2.56%、0%,对照组分别为23.68%、34.21%、21.05%、13.16%,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奥美拉唑更能减少慢阻肺、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时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从而降低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病死率.

    作者:林学壬;肖伟民;李伟明;刘林;胡杨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动态检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NSE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免疫夹心法检测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3d内、第5、7、10、14天血浆NSE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观察血浆NSE含量与患者Hunt氏分级及G()S预后评分的关系.结果:患者血浆NSE的高峰值出现在发病5d以后,Hunt氏分级Ⅰ、Ⅱ级的患者血浆NSE在发病第5,7d时较对照组高,P<0.05,发病3d内血浆NSE浓度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Ⅲ、Ⅳ、V级患者的血浆NSE水平在发病14d内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较Ⅰ、Ⅱ级的患者血浆NSE升高更明显,在第14d时仍维持较高水平.患者平均血浆NSE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r=0.57,P<0.01),与患者的预后成正比(r=0.61,P<0.01).结论:动态检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NSE有助于我们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代红源;杨友松;郭富强;韦永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探讨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的影响.方法:将32~92岁共15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年龄分为3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长,≥70岁组女性患者明显增多,无痛性心肌梗死增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60~69岁组及32~59岁组.结论:年龄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及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多见,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作者:姜瑾;顾平生;张元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格拉司琼防止顺铂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格拉司琼(枢星)是一种新型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我院自2002年1月~2003年6月对38例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患者比较枢星与昂丹司琼(枢丹)对胃肠道反应的疗效.

    作者:顾体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呋喃唑酮诱发SD大鼠扩张型心肌病病理及神经内分泌研究

    目的:建立一个可靠的、在病理及神经内分泌变化接近于人类扩张型心肌病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43只2周龄SD大鼠喂饲呋喃唑酮8周;检测体重、心脏重量、体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组织病理及心血管活性肽.结果:呋喃唑酮组体重减少,而心脏重量增加;心电图表现为QRS时限与Q-T间期延长;心脏超声示LVEDD、LVESD增大,而LVEF减小;组织病理示心脏重量增加,光镜与电镜下表现为典型的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变化;血浆心血管活性肽:血浆中ANP、AngⅡ、ET和TXB2增高,而PGF1 α与血浆PGF1 α/TXB2明显降低.结论:呋喃唑酮诱发SD大鼠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不仅在活体形态学、组织病理而且在神经内分泌方面也与人类相符.

    作者:于勤;朱宁;吕申;吕田;季晓鹏;姜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特征的探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1997~2002年收治了57例DKA,其中老年者23例(40.4%),本文对此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讨老年DKA的临床特征.

    作者:苏会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内镜结合超声内镜进行临床诊断,高频电切及其它方法对直径小于2cm良性肿瘤行内镜下治疗.结果:48例内镜治疗后病理确诊黏膜下肿瘤,仅6例术前活检病理确诊,21例术前接受超声胃镜检查,其中16例与术后病理符合.47例1次切除,1例2次以上切除.单纯高频电切除24例,皮圈或尼龙圈套扎后切除12例,血管瘤栓塞和套扎治疗2例,黏膜切除术10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黏膜下肿瘤术前诊断主要依据形态学,超声胃镜可判断肿瘤起源层次,确诊有赖术后病理.内镜下治疗对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少,为较小黏膜下肿瘤治疗首选方法.

    作者:汪全红;陈世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白介素12诱导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IL-12诱导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与常规用IL-2诱导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力、增殖能力、细胞因子和细胞表型的改变.方法:将20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癌瘤进行体外分离,分别用常规含IL-2的培养液和含IL-12的培养液以及IL-12+IL-2的培养液培养,诱导TIL的生长.培养10~14d测定细胞杀伤率、细胞因子、增殖能力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56的表达.结果:①IL-12+IL-2组和单用IL-12组对自体肝癌细胞的细胞杀伤率比IL-2组明显增高(P<0.001;P<0.01),均具有极显著差异;②IL-12+IL-2组较IL-2组表达CD+3、CD+4、CD+8明显升高(P<0.01);CD+56增多不明显,无显著差异(P>0.05).③IL-12+IL-2组比IL-2组扩增能力明显增强(P<0.05).④IL-12+IL-2组或IL-12组较IL-2组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白介素12作为诱导剂诱导肝癌TIL可明显增强TIL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且增殖能力明显增强.

    作者:张一心;汪晓莺;梁志强;陈易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肝硬化合并Hp感染测定血氨浓度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的血氨浓度变化与不同肝功能分级及门脉高压程度的关系,同时观察根除Hp后对血氨的影响.方法:48例确诊为Hp阳性的肝硬化患者为阳性组,另有36例Hp阴性的肝硬化患者为阴性组,同时有40例Hp阳性的正常人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的血氨浓度进行比较,并应用丽珠胃三联治疗1周,于4周后再测定3组血氨浓度进行比较.结果:阳性组的血氨浓度与阴性组和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阴性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阳性组不同肝功能分级组血氨浓度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而阳性组和阴性组食管静脉曲张不同程度之间的血氨浓度亦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3组的血氨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肝硬化的血氨升高有密切相关性;而根除Hp可使血氨水平有显著降低.

    作者:张剑波;林中;卢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MxEA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

    目的:探索难治性急陛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应用米托蒽醌(Mx),10mg·d-1,1d~3d;足叶乙甙(VPl6)100mg·d-1,1d~5d;阿糖胞苷(Ara-c)200mg·d-1,1d~7d;7d为一疗程.结果:25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14例CR,占56%,5例PR,占20%,总有效率76%.结论:应用MxEA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取得较好疗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作者:郭熙哲;潘敬新;张少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C反应蛋白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意义.方法:46例C()PD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体温、x线胸片、白细胞计数及痰液性状分为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前者给予抗菌治疗,后者仅给予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CRP为56±32.18mg/L,非细菌感染组CRP为6.32±2.54 mg/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抗菌治疗1周后,细菌感染组CRP值明显下降.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CRP水平增高与合并细菌感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选用抗感染治疗及评价疗效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周亚新;吕祝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肺血栓栓塞症102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PTE的临床表现特点、胸部CT平扫、肺通气和灌注核素显像特点,并对胸部CT平扫和肺通气和灌注核素显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导致PTE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心肺疾患、外科手术、创伤及骨折和恶性肿瘤也是PTE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组病例肺通气和灌注核素显像呈高度可疑(HP)者为87.5%.本组病死率15.7%.结论:PTE仍是一个易被临床忽视的疾病,应密切加强关注其临床特征并综合加以分析,其胸部CT平扫的影像学特点对PTE的诊断价值也不容忽视.

    作者:周玮;刘锦铭;冯元春;李秀忠;李惠萍;何国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病理改变的关系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病理改变的关系,及根除Hp对胃黏膜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对慢性胃病患者在胃窦部3~5点取胃黏膜活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胃黏膜组织中Hp的感染状况.对确诊Hp阳性的150例慢性胃炎患者,均给予质子泵抑制剂、甲硝唑和阿莫西林联合治疗2周,3个月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结果:282例患者中,共检出Hp阳性150例(占53.19%).在Hp阳性的150例患者中,CagA-IgG的检出率为71.33%,其中活动性炎症患者中CagA-IgG的检出率明显低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患者(P<0.01).Hp阳性患者经质子泵抑制剂、甲硝唑和阿莫西林联合治疗2周,3个月后复查Hp根除率为79.33%,且Hp根除组的炎症好转情况明显优于Hp未根除组(P<0.05).结论:Hp感染与胃黏膜的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等癌前期病变的关系较为密切,尤其是I型Hp菌株感染与癌前期病变关系更为密切.抗Hp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炎症程度及临床症状.另外,抗Hp治疗可能会使萎缩或肠化生的胃黏膜发生逆转.

    作者:王永福;孙春梅;耿立霞;许贤智;杨国安;陈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临床医师掌握肺功能检查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意义的调研

    目的:了解临床医师是否掌握肺功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有关肺功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的6道A1型多选题用多媒体当堂逐题放映.97位内科医师在答题卡上逐题回答,每题1分,总分6分.比较三级和二级医院、副高级及副高以上职称和中级及中级以下职称医师、呼吸内科及其它内科医师、本科及本科以上和专科及专科以下医师,工作时间10年及10年以上和10年以下医师总分以及每道题答对率.结果:①总分:三级医院相对二级医院医师、副高及副高以上职称相对于中级及中级以下职称医师、呼吸内科相对于其它内科医师、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相对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医师、工作10年及10年以上相对于工作10年以下医师的总分高,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②各题答对率:三级医院相对二级医院医师、副高及副高以上职称相对于中级及中级以下职称医师的2道题答对率高(均P<0.05);工作10年及10年以上相对于工作10年以下医师的3道题的答对率高(均P<0.01);呼吸内科相对于其它内科医师、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相对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医师的4道题答对率高(均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认真学习2001年WHO和NHLBI颁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和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表的<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进一步认识肺功能在COPD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刘振威;顾宇彤;蔡映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声带囊肿显微喉镜手术前后的电声门图评估

    目的:探讨电声门图(electroglottograph,EGG)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显微喉镜摘除术前后的声带囊肿患者进行EGG测试,分析其波形和参数.结果:声带囊肿患者EGG波形多呈现异常,且多为渐开相切迹或陡直.显微喉镜术后EGG波形多数转为正常,且振动的稳定性提高(jitter和shimmer降低,HNR增加),CQ、CQP和CIP降低.性别之间,EGG波形无显著差异,女性Fo显著高于男性,jitter、shimmer和CQP多数高于男性,HNR则低于男性.结论:声带囊肿患者的EGG波形和参数呈现病理性改变.EGG可作为临床上一项客观的评估手段.

    作者:魏春生;王薇;陈小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186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外科手术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18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功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 59例,脾切除(LS)2例,LS+LC 1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1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LC 1例,辅助胃大部切除11例,可调控式胃束带术(LAGB)5例,甲状腺肿瘤4例,阑尾切除术2例.本组2次手术3例,胆漏1例,无一例中转开腹,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普通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

    作者:丁志国;郑成竹;李际辉;印慨;胡明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从1999年1月~2001年12月以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39例.结果:获得随访33例,随访时间长20个月,短4个月,平均7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根据Neer膝关节功能评定优19例,良10例,优良率87.9%,可4例(12.1%),无术后感染及内固定断裂.结论:采用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能提供坚强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桂召柳;程添栋;王尚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成人室间隔缺损及合并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成人室间隔缺损及合并症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92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年龄18~46岁,平均34.6±5.6岁.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9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1例(其中中度以上关闭不全4例),合并细菌性心内膜炎7例.术前肺动脉测压47例,肺动脉平均压46.8±18.9mmHg(高为78mmHg).室缺修补采用直接缝合45例,绦纶补片修补31例,同时行右室流出道狭窄解除7例,右室流出道白体心包片加宽2例,三尖瓣成形9例,赘生物清除7例,单纯三尖瓣置换1例,三尖瓣、二尖瓣双瓣置换1例.结果:92例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2%.右心功能不全6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术后残余漏2例,随访3~20个月,心功能均有明显好转.结论:年龄因素不是室缺手术禁忌证,适应证的掌握及合并症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程云阁;俞世强;张近宝;杨秀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38例报告

    急性肝功能损害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1],也是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近3年来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146例,其中38例并发急性肝功能损害,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钱何布;郑志群;王晓东;陆骏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2例先天性腭咽功能不全的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先天性腭咽功能不全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率.方法:22例CVPI患者,男性10人,女性12人,年龄4~25岁,平均为13岁,对其出现的局部和全身症状作相关的临床检查、头颅定位分析和语音测试.结果:22例CVPI患者,临床表现除了过高鼻音,鼻漏气及代偿性发音外,其中伴先天性心脏病2例,耳部疾患3例,视力异常3例,四肢畸形1例.韦氏智力测试IQ为轻度障碍.头颅定位分析CVPI组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语音测试CVPI组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通过对CVPl患者的临床检查,CVPI不仅有局部的临床特征,同时还可伴有全身系统的异常,充分认识此疾病可大大提高CVPI的诊断率和治疗率.

    作者:俞立英;周艺;吴斌;王国民;陈阳;吴忆来;范洲际;蒋莉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膀胱癌谷胱甘肽转移酶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组合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组合表达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GSTπ和TopoⅡ表达.结果:GSTπ表达水平升高,其阳性率在Ta~T1与T2~T4(34.5%、87.1%)、Ⅰ、Ⅱ、Ⅲ级(40%、62.5%、84.6%)、初发与复发(52.3%、87.5%)间比较(P<0.05);TopoⅡ表达水平下降,其阳性率在I、Ⅱ、Ⅲ级(80%、62.5%、30.8%)、单发与多发(81.3%、35.7%)间比较P<0.05,但与临床分期和复发无关P>0.05.以GSTπ+/Topo Ⅱ-表达者膀胱癌恶性程度更高,具有更强的侵袭力,易复发,进展快,预后差.结论:GSTπ高表达和Topo Ⅱ表达水平下降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相关.

    作者:赵长林;石兴敏;徐惠绵;吴永安;苗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扁形筋膜血管神经蒂第二掌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或虎口缺损

    目的:探讨应用扁形筋膜血管神经蒂第二掌指背岛状皮瓣治疗拇指或虎口的适宜方法.方法:采用该皮瓣修复伤性拇指缺损10例,拇指中毒感染坏死2例,虎口外伤性缺损2例,电击伤坏死1例,外伤后后瘢痕挛缩1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而且都有感觉.结论:扁形筋膜血管神经蒂第二掌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或虎口缺损,简单易行,能克服解剖上变异,增加血运,比单纯的血管神经蒂更加安全可靠.

    作者:梁家龙;施向春;闫飞;王忠远;吴锦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穿刺留置导管法硬化治疗肾囊肿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穿刺留管法硬化治疗的疗效.方法:1999~2002年在B超引导下穿刺肾囊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采用先引流后注人无水乙醇的方法治疗肾囊肿83例.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治愈71例,占85.54%,显效8例,占9.63%,有效3例,占3.63%,无效1例,占1.20%.结论:利用B超引导下穿刺留置导管法硬化治疗肾囊肿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操作安全,是治疗肾囊肿的佳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李业山;任子云;王瑞珩;陈国俊;孟小鹏;吉光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C-erbB-2表达、SPF和组蛋白酶D与乳腺癌预后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的c-erbB-2表达,SPF与预后的关系,以及cath-D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128例乳腺癌病人的c-erbB-2和cath-D的表达.结果:c-erbB-2表达比不表达病人预后差(P=0.01).cath-D和c-erbB-2表达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001).结论:c-erbB-2阳性表达和cath-D阳性表达者,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

    作者:孙燕翔;谢大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姑息性手术治疗可提高晚期乳房癌病人的生存率

    目的:探讨姑息性手术在晚期乳癌患者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3~2000年间收治的227例晚期乳癌的资料,并对接受姑息性手术治疗组和未接受手术仅保守治疗组的生存时间和3年生存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晚期乳癌病人接受姑息性手术治疗者平均生存时间和3年生存率均要高于未接受手术治疗者.而在手术组,切缘阴性者生存率大于切缘阳性组.结论:姑息性手术可能在晚期乳癌患者综合治疗中有一定价值.

    作者:成剑文;张勇;秦贤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宫颈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致失血性休克1例

    1临床资料患者43岁,住院号367443.因月经后阴道淋漓流血1年,大出血3次,于2000年6月28日8pm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为28~30d,无痛经及性交痛史,曾2次早孕行人工流产,末次妊娠人流时间为1996年4月,未放置宫内节育器.

    作者:王彦;徐爱群;王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小儿心内直视手术控制胶体渗透压的研究

    目的:探讨小儿心脏直视手术围体外循环期胶体渗透压的变化规律.方法:将68例先心病患儿随机分成4组,分别以晶体液、血浆、人血白蛋白、血定安预充,观察胶体渗透压和临床一些指标的变化及比较组织的湿干重比.结果:以人血白蛋白、血定安预充与以晶体液、血浆预充相比,前两者能够在体外循环中维持较理想的胶体渗透压;组织的湿干重比升高幅度较小;术后辅助呼吸时间较短,出现眼球结膜、眼睑水肿的比率较低.结论:维持小儿体外循环过程中适当的胶体渗透压有助于患儿康复,减少并发症;以人血白蛋白和血定安预充能够较好维持所需水平的胶体渗透压,且安全、有效.

    作者:徐驯宇;韩涛;李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10周期控制性超促排卵卵巢储备与卵巢反应性的分析

    目的:以月经周期第3天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FSH/LH为卵巢储备检测指标,分析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与超促排卵时卵巢反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0周期控制性超促排卵,按卵泡数目及取卵数分为取消组、低反应组、正常反应组,比较各组患者周期第3天血基础bFSH、bLH、b E2、bFSH/LH.结果:各组bFSH、bLH、b E2均正常,随年龄增加,辅助生育时卵巢反应性下降;随bFSH/LH比值升高,卵巢反应性下降,取消组bFSH/LH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反应组,低反应组与正常反应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bFSH/LH比值增加可作为辅助生育技术卵巢反应性降低的早期信号.

    作者:邱慧玲;沙爱国;任建枝;郑仁瑞;李萍;黄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腹壁韧带样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9岁,因发现右下腹壁肿块进行性增大半年而入院,无明显肿痛不适,亦无畏寒发热.检查:BP:120/80mmHg,血生化正常,查体:腹部平,右下腹近耻骨处局部皮肤隆起,皮下扪及一约8cm×7cm×5CT大小肿块,质硬,界清,光滑,活动差,无压痛,余未见异常.

    作者:沈菊平;俞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制备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去垢剂、胰蛋白酶对于猪主动脉瓣膜去细胞过程的影响,研究心脏瓣膜组织工程生物支架的佳制备方法.方法:将新鲜猪主动脉瓣膜用氯化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曲拉通和胰蛋白酶等处理,去除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常规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电子扫描显微镜检查,评价效果.结果:NaCl-SDS对瓣膜超微结构损伤小,但去细胞不彻底,胰蛋白酶法去细胞彻底,对结构损害大,曲拉通法能有效去除细胞成分,对瓣膜结构损伤小.结论:曲拉通法是一种有效去细胞的方法.

    作者:赵强;孙晓宁;徐德民;陈安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结直肠癌分期中的超声内镜作用现状

    1简介超声内镜(endoscopy ultrasonography,EUS)的应用提高了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Dukes A期患者(T1,T2,NO)现已增至结直肠癌的18%~24%,这些早期患者有局部或内镜下切除治愈的可能,因此术前正确、可靠的癌肿分期至关重要.

    作者:冯跃;秦凤艳;孟荣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胆囊癌放射治疗的进展

    胆囊癌总的发病率不高,占我国消化道肿瘤的第5~6位,占胆道系统肿瘤的首位.美国胆囊癌的发病率为2.2~2.4/10万人[1].近10~15年的调查显示[2],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病率呈递增趋势,尤以陕西、河南两省较高.

    作者:孙菁;王凤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胰腺癌的治疗进展

    胰腺癌在西欧和美国居癌症的死因第5位,在我国其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胰腺癌早期症状隐匿,也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明确诊断时几乎所有的病人已是局部晚期或有转移病变.

    作者:郭绍举;刘禹翔;李健;谢纬;黄明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贝尔氏面瘫的治疗进展

    氏面瘫(Bell's palsy),又称特发性面瘫(idiopathic palsy),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其病因不明,诊断依赖于对其他疾病的排除,治疗上尚无统一认识.

    作者:任平治;马亚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Gastrin/CCK与癌基因/抑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胃泌素(Gastrin)和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nin,CCK)在近20年里作为单纯消化道激素的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就成年机体而言,Gastrin/CCK基因平常在G细胞和I细胞以外的消化道非内分泌细胞中仅低水平表达、分泌微量未成熟的Gastrin/CCK前体,但在其来源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Gastrin/CCK基因异常表达,合成、分泌相当数量的不同加工程度的产物,包括成熟的酰胺化分子形成(G-NH2/CCK-NH2)、甘氨酸延伸型中间产物(Ggly/CCK-gly)、Gastrin/CCK原(ProG/ProCCK),与其相应的自身受体形成自分泌环路(autocrine loop),以自分泌方式对消化道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及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过程进行重要调控.

    作者:孙强中;张丰深;马宽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肺癌的诊断和分期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简称肺癌(1ung cancer)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6%,全部癌症死亡的28%,全部死因的6%.

    作者:白春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慢性脑膜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持续超过1个月的脑膜病变为慢性脑膜病变,可见于感染性疾患如化脓性细菌、结核杆菌、真菌、艾滋病毒、梅毒螺旋体等脑膜感染和一些非感染性疾病如肉样瘤病、癌性脑膜病等.

    作者:董继宏;钟春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来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葛均波教授在TCT大会上公布RACTS研究结果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003上海国际呼吸病学术研讨会概况

    过去的10年中,肺部炎症和损伤机制一直是肺部疾病研究的焦点,特别是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肺内、外起因.这些疾病常常合并系统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衰竭综合征(MODS).

    作者:白春学;孙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功实施心肺联含移植手术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骨科微创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骨科微创技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应用于临床,如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但微创外科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概念而兴起,早源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微创冠脉搭桥(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它强调的不仅仅是一个手术小切口,而且非常强调在保证获得常规外科手术疗效的前提下,通过精确的定位技术,减少手术对周围组织造成的创伤和对病人生理功能的干扰,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促使病人的早日康复.

    作者:阎作勤;姚振均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