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江苏中医药杂志

江苏中医药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 国际刊号:1672-397X
  • 国内刊号:32-1630/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56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8
  • 全年订价:23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剑桥科学文摘, 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医学
江苏中医药杂志   2014年4期文献
  • “补肾疏肝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6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疏肝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予中药补肾疏肝汤治疗,对照组66例予三磷酸腺苷联合谷维素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疲劳量表积分及SCL-90评分显著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疏肝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牛占忠;张喜平;周红军;王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消癥通络汤』治疗输卵管妊娠药物杀胚后包块50例

    目的:观察自拟消癥通络汤治疗输卵管妊娠药物杀胚后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予以自拟消癥通络汤治疗输卵管妊娠药物杀胚后包块50例。结果:50例中,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49例,显效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消癥通络汤是治疗输卵管妊娠药物杀胚后包块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金珠;罗立敏;赵勤勇;郑锦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跟痛症2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及复方南星止痛膏外贴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4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中药补益肝肾、散寒活血方内服,同时外贴复方南星止痛膏;对照组内服醋氯芬酸肠溶胶囊,外涂双氯芬酸钠二乙胺乳膏。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结论:运用中药内服及外贴方法治疗跟痛症疗效显著且更安全。

    作者:严立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乙癸滋血汤”治疗肝肾亏虚型痛经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乙癸滋血汤治疗肝肾亏虚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于经前1周开始服用乙癸滋血汤,共服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60例,于痛经发作时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0%。结论:乙癸滋血汤治疗肝肾亏虚型痛经疗效显著。

    作者:禹建春;赵娟;王海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6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冰片贴敷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2组均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局部点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冰片贴敷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情况、干眼症积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治疗后2组干眼症积分、Schirmer试验结果、泪膜破裂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能显著改善干眼症患者的泪液分泌,抑制泪液蒸发,稳定泪膜。

    作者:鲍领芝;吕伟;袁晓玲;李继英;杨林青;赵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安中消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安中消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予安中消痞汤;对照组32例予维酶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予常规三联抗菌治疗1周。2组均治疗3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48.28%,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9.38%,总有效率43.75%。2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安中消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

    作者:杨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分期结合辨证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37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分期结合辨证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69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取中医分期结合辨证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6.49%,总有效率97.30%;对照组治愈率53.12%,总有效率75.0%。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病例随访1~2年,治疗组复发率3.13%,对照组复发率17.6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分期结合辨证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巨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消风散』加减治疗风热型妊娠身痒41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消风散加减治疗风热型妊娠身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应用中药消风散加减治疗;对照组41例,予以口服扑尔敏治疗。以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92.68%。结论:中药消风散治疗风热型妊娠身痒疗效确切。

    作者:黎燕玲;覃钰芹;黄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炎合并脓毒症瘀毒内阻证29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升降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肺炎合并脓毒症瘀毒内阻证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肺炎合并脓毒症瘀毒内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加升降散)29例,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31例,疗程均为7d。分别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以及外周静脉血TNF-α、IL-6水平的变化,评价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和APACHEⅡ评分分值均明显下降,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升降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肺炎合并脓毒症瘀毒内阻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TNF-α、IL-6水平,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作者:钱风华;夏一春;赵雷;顾雯艳;祁丽丽;钱义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龟鹿二仙汤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龟鹿二仙汤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服用龟鹿二仙汤,疗程14d;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T细胞亚群以及中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使用率。结果:化疗后第2周,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CD4+、CD4+/CD8+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治疗组中因白细胞过低而使用G-CSF者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龟鹿二仙汤能有效减少化疗对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损伤,保护化疗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保证化疗顺利完成,因此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钱钧;林胜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活血散凝胶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气滞血瘀型3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活血散凝胶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使用活血散凝胶剂)、对照组(使用活血散+饴糖制成膏剂),每组30例,分别给予相应外用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第3、7天进行临床证候计分,治疗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7d后愈显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治疗组积分减少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疼痛、压痛、肿胀、瘀斑及功能等症状体征评分在治疗第3天及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治疗第7天治疗组上述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结论:活血散凝胶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气滞血瘀型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缓解作用,且不良反应少,优于饴糖剂型。

    作者:孙欣;俞宁;尹宏;李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益气化瘀解毒方抗胃癌复发转移201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解毒方对胃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江苏省中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和解放军八一医院开展了多中心研究,入组胃癌II、III期术后患者共429例,其中有效病例397例。试验组201例,采用益气化瘀解毒方配合化疗;对照组196例,采用单纯化疗。对两组复发转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组无病生存曲线比较显示,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其中以2组Ⅲ期患者差异尤为明显。(2)试验组2年复发转移率20.27%,3年复发转移率27.11%,均低于对照组的31.05%和39.18%。结论:益气化瘀解毒方具有降低胃癌II、III期术后患者复发转移风险的作用。

    作者:舒鹏;刘沈林;王瑞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汤剂,2组疗程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中药汤剂联合西医常规疗法能显著改善AECOPD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提高临床疗效,能改善AECOPD患者的血栓前状态。

    作者:苏成程;唐艳芬;尤菊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药组方调节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Th1/Th2平衡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组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SLE病例共90例,分为中医组、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简称“中西医组”)各30例,分别治疗6个月后,观察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免疫指标以及IL-2、IFN-γ、IL-4、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中西医组临床疗效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中西医组较中医组及西医组能明显降低SLEDAI评分及提高中医证候积分;中西医组较中医组及西医组能明显改善血IL-4水平;中西医组能明显改善血清IgG、IgA及C3水平,中医组则能显著改善血清IgM、C4、ESR及抗dsDNA水平;西医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中西医组和中医组。结论:养阴清热中药组方具有一定的抑制免疫作用,其治疗SLE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改善Th1和Th2代表性细胞因子,调节Th1/Th2平衡,从而发挥治疗效果。

    作者:陈薇薇;苏晓;高龙;夏嘉;唐华燕;杨旭鸣;张娜;顾明珠;蔡枫;谷丽华;姚重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56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2组疗程均为12周。分析比较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尿PRO定量、尿RBC计数、尿β2-MG、Scr、BUN、U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治疗组治疗后尿PRO定量、尿RBC计数、尿β2-MG、UA、Scr及BUN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组中肝肾阴虚、脾肾气虚型疗效较好,其次为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疗效差。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疗效确切,可改善肾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作者:廖国华;冯春俭;蒋敏;俞立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温针灸联合利可君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3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利可君对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轻中度减少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4例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予西药利可君口服治疗,治疗组加用温针灸。结果:治疗组白细胞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联合利可君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安全简便,费用低廉,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王立新;崔德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筋透刺治疗背肌筋膜炎2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经筋透刺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采用经筋透刺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电针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高于对照组的81.5%。结论:采用经筋透刺治疗背肌筋膜炎具有安全、有效、方便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许毅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择时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26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择时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于17:00~19:00时段内行艾灸治疗,对照组22例于17:00~19:00时段外行艾灸治疗。2组均于治疗20d后进行关节肿痛数、症状体征积分、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关节肿痛数、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81.82%。结论:择时艾灸能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葛冉;孙志岭;纪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刺背腧穴联合推拿膀胱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联合推拿足太阳膀胱经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91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针刺五脏背俞穴联合推拿足太阳膀胱经治疗,对照组睡前口服舒乐安定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优于对照组的82.2%;治疗组痊愈率为67.4%,优于对照组的40.0%。结论:针刺五脏背俞穴联合推拿足太阳膀胱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显著,优于采用口服舒乐安定治疗者。

    作者:荆红存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电针联合激光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脂肪含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激光对单纯性肥胖症脂肪含量的疗效。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联合激光治疗)和对照组(电针治疗)各30例,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BMI、FAT和VF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AT、BMI和VFA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VFA下降值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性, FAT下降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联合激光治疗对于降低脂肪的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尤其是内脏脂肪。

    作者:曹雯萍;高雨虹;艾炳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岳仁宋治疗自觉发热而体温正常者验案1则

    笔者有幸目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岳仁宋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1例自觉发热而体温测量正常者,取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杨彩虹;岳仁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赵申祥诊治慢性肾功能不全验案3则

    慢性肾功能不全又称慢性肾衰竭,是各种肾脏病和(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发展到晚期所出现的代谢产物和毒物的潴留,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严重症候群[1]。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合理的运用中医药治疗,能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脏的微循环,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赵申祥主任医师是宣汉县名老中医,从事中医诊治工作40余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赵师采用温肾化瘀、健脾益肾、益气养阴等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现将其诊治慢性肾功能不全验案3则介绍如下。

    作者:罗立;李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金保方运用二至地黄汤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血证验案5则

    二至地黄汤,由二至丸与六味地黄汤合方而成。二至丸中女贞子味甘苦平,补肝肾,泻相火;墨旱莲味甘酸凉,滋肝肾,凉血热,药味虽少,补而不腻,实为妙方。六味地黄汤功效滋补肝肾,三补三泻,专治肝肾阴虚,兼夹虚火上炎,阴不内守之疾,实乃治疗肾虚之主剂[1]。临床用于治疗血精,每获良效。金保方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男科学研究所所长,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特聘专家,曾先后师从中、西医男科学专家徐福松、黄宇烽教授学习,并随中医妇科大家夏桂成教授学习多年,学贯中西,对男女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并总结出许多宝贵的临证经验。笔者有幸侍诊于金师,观其灵活运用二至地黄汤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血证,效果显著,现将验案5则介绍如下。

    作者:林树栋;王志强;孙大林;张新东;金保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严隽陶应用《内经》理论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病案1则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以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为特征的退行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畸形和活动受限。其中膝骨关节炎(KOA)是常见的一种。西医疗法多为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局部理疗,严重者给予局部封闭甚者手术治疗等,但一般损伤和副反应较大,多数患者难以坚持或拒绝接受治疗。严隽陶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市名中医,推拿学科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奠基人,擅长推拿治疗内科杂病和颈肩腰腿痛等疑难杂症。现整理严师应用《内经》理论,采用推拿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病案1则如下。

    作者:郭艳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基于脏腑阴阳立论之慢性脾胃病膏方辨治验案4则

    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脾属阴,为太阴湿土之脏,喜温燥而恶寒湿;胃属阳,乃阳明燥土之腑,性喜润而恶燥,胃不仅需要阳气的温煦蒸化,也需要脾脏阴液的滋养濡润。两者密切配合,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方能共同完成受纳水谷、运化气血、转输精微的气血生化之源功能[1]。吾师陈意教授擅长运用《内经》阴阳学说进补膏方[2],颜德馨教授擅从阴阳辨治脾胃病[3],故临床上,笔者于脾胃病的膏方辨治也每从脏腑的阴阳属性立论,纲举目张,条分缕析,多有效验。现举验案4则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江松平;祝智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灸为主治疗双侧周围性面瘫1例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数为一侧发病或一侧痊愈后另一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极少见。笔者在2012年10月运用针灸为主治愈双侧周围性面瘫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嘉;诸晓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甘露消毒丹合方治疗小儿湿热病证验案3则

    甘露消毒丹是叶天士所创,全方由白豆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石菖蒲、黄芩、连翘、浙贝母、射干、薄荷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化浊之效,用于气分湿热并重之证。正如王孟英《温热经纬》所言:“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无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小儿湿热病证常由外感引起,表现为发热、颐肿咽痛、汗出、渴不欲饮、胸闷、腹胀、食欲下降、小便短赤,甚则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数有力。现将笔者临床使用甘露消毒丹合他方加减治疗小儿外感湿热病证3则介绍如下。

    作者:夏桂选;左加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浅析恽铁樵论黄苔主积在肠

    民国名医恽铁樵在其著作《病理杂谈》中提出“有积必有黄苔,积在肠而不在胃”的观点。恽氏认为舌苔与胃肠紧密衔接,胃肠的病变必然会在舌苔上有所体现。舌上无薄苔,味蕾粒粒起耸,为胃停积过多;舌苔厚且黄,有积在肠。苔黄可攻,苔不黄不可攻。即积在肠可攻,积在胃不可攻。

    作者:于志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血管疾病“异病同治”规律探讨

    宗气即为心气之源泉。在病理过程中,宗气不足往往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有表现,它早出现并且贯穿始终,是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机。“以补为功,以通为用”是心血管疾病“异病同治”的基础。运用补虚通阳为主的方剂作为基础,随证加减,符合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共同特点,对多种心血管疾病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充分验证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这也为寻求适于推广的中医诊疗方案提供了思路。

    作者:郑娴;郭晓东;王铁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从大肠“体阳用阴”理论探讨便秘的辨治思路

    宗吴鞠通《医医病书》大肠“体阳用阴”理论,探讨了大肠体阳、用阴蕴义及其对便秘的治疗指导。指出便秘因大肠体阳而致者,宜通达阳气,或补气,或行气,或泄热,或散寒;因用阴而致者,注重理阴,或滋阴,或养血,或活血。

    作者:郭永胜;张思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浅析《症因脉治》失眠证的证治特点

    明代医家秦昌遇所著《症因脉治》认为,外感失眠证的主要病因是风、寒、热等外邪侵袭,或是失治、误治使真气损伤;内伤失眠证的主要病因是情志失调,饮食失节,或素体虚弱,禀赋不足等。治病当先辨其症,次明其因,再切其脉,据症、因、脉辨别证型,分证型进行治疗。在《症因脉治》中秦氏从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将失眠证分为13个证型论治。

    作者:陈聪;宋咏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浅谈《温热暑疫全书》之“静暑”

    现代社会,由于人口的暴涨、环境污染的加重等原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酷热难耐。为了躲避炎热,人们大量使用空调、电扇、冰箱等避暑工具,这种逆季节的生活方式给我们的健康带来新的问题。“空调病”这一新兴词汇顺势而生,并且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古代医家早已发现了与今日“空调病”类似的病证,清代医家周扬俊就在其所著《温热暑疫全书》中提出了“静暑”一证。笔者对此书中关于“静暑”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现代气候的变化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简要探讨如下。

    作者:熊乙霓;万宇翔;冯全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滋肾平颤颗粒对异动症大鼠行为学及黑质纹状体DAT和VMAT2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滋肾平颤颗粒对异动症(levodopa-induced dyskinesias,LID)大鼠行为学和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及囊泡单胺转运体2(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2,VMAT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注射于大鼠脑右侧黑质造成偏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进一步对PD大鼠予以左旋多巴/苄丝肼制作异动症模型。实验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干预组、中止给药对照组和中止给药+中药干预组,分别处理或给药1个月后观察药物对 LID 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abnormalinvoluntary movement,AIM)评分的影响,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黑质纹状体DAT及VMAT2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和中止给药对照组比较,中药干预可明显减少异动症大鼠的AIM积分;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DAT mRNA以及VMAT2 mRNA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其他各组,中药干预组与模型组,中止给药+中药组与中止给药组比较,两种mRNA表达均上调,其中VMAT2增高的趋势更明显。结论:中药可以有效缓解异动症症状,上调DAT mRNA以及VMAT2 mRNA表达。

    作者:叶青;周洁;袁灿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滋肾通关古方对慢性肾盂肾炎大鼠尿SIgA和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滋肾通关古方对慢性肾盂肾炎大鼠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从免疫学角度研究慢性肾盂肾炎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治疗1组(造模后立即开始灌胃中药)、中药治疗2组(造模后30天开始灌胃中药)、西药组(术后30天开始灌胃左氧氟沙星),除正常组外建立慢性肾盂肾炎大鼠模型,分别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尿常规和尿培养阳性情况,比较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结果:西药组、中药治疗1组、中药治疗2组大鼠尿常规和尿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模型组;中药治疗1组大鼠尿SIgA明显高于模型组和西药组;中药治疗1组大鼠CD3+细胞数、CD4+/CD8+比值明显高于西药组、中药治疗2组。结论:早期运用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肾盂肾炎模型大鼠,能够上调其体内CD3+T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促进其尿SIgA的分泌。

    作者:蒋春波;倪道磊;金伟民;梁国强;张露蓉;孙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三七总皂苷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IL-6和AngⅡ的影响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 Panax Notoginsenosides , PNS )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和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Ang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模型,将心肌缺血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 PNS 组,并设假手术组作为空白对照。 PNS 组给予 PNS 120mg/kg ,分别给药3、7、14、28d 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 IL-6和 AngⅡ含量。结果:在心肌缺血后3、7、14、28d ,造模大鼠 IL-6和 Ang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缺血早期 IL-6迅速升高而在后期稍有下降, AngⅡ的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PNS 组给药3d 后 IL-6较模型组即显著下降,且持续到给药28d;而给药28d 时 AngⅡ才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在急性心肌缺血期以炎症反应为主而在心肌缺血后期则以心肌纤维化为主。 PNS 可能在心肌缺血的每个阶段均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即在心肌缺血早期起到抗炎作用,而在心肌缺血后期尤其是连续给药14d 后起到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作者:姬艳苏;冯利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李益民从心论治肿瘤的经验

    古人把心喻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这与心主神明的功能分不开。李益民主任中医师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人的神志改变息息相关,从心辨治肿瘤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副反应、减少肿瘤转移的可能。治疗肿瘤时要强调辨证,肿瘤病人常见有心肺气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肾阳虚证、肝火扰心证。通过养心气、补心血、温心阳等法,调节阴阳平衡,均能收到较好疗效。

    作者:林琳;李益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邵荣世运用膏方之经验

    邵荣世教授擅长脾胃疾病及内科杂病的诊治,在运用膏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谨察阴阳,以平为期;重视脾胃,善调升降;重治未病,倡导食疗。附验案1则以佐证。

    作者:张锋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华明珍从肝论治女性更年期心脏病的经验

    女性更年期心脏病有着特定的发病年龄和发病人群,且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济南市中医医院华明珍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本病与肝之关系密切,重视从肝论治,提倡形神兼治,活用古方逍遥散,并注重生活和精神调摄。

    作者:牛英硕;王瑞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经方是指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之方剂。经方组方精炼,结构严谨,疗效显著可靠。糖尿病在中医属于“消渴”病的范畴,中医药对其治疗有独到之处。近年来,临床医家将白虎加人参汤、桃仁承气汤、肾气丸、黄芪桂枝五物汤等诸多经方,灵活应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对于治疗机理方面的研究仍需深入。

    作者:钱橙;王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名医长廊

    1933年生,江苏无锡人,副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瘀热”病机理论的形成及临床意义--周仲瑛国医大师“瘀热”相关学术经验发微之一

    “瘀热”是中医的一种重要病机概念,其形成分别与造成“瘀”和“热”的内、外因素有关,但有由热致瘀与由瘀致热之分。“瘀热”为病,可有发热、出血、斑疹、黄疸、昏迷、厥脱、癥积等多种临床表现,历代医家先后提出犀角地黄汤、抵当汤、下瘀血汤等代表方剂,清代叶天士提出“凉血散血”为其治疗大法。周仲瑛教授在继承、发扬传统“瘀”和“热”的理论及临床应用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和建树,总结外感“瘀热”有攻窜散漫、多症杂陈、易于深入损伤脏腑、腐败破坏导致实质性损害等病理特点,内伤“瘀热”往往标实本虚互见,病多迁延难已,涉及多脏,脏腑体用皆损,甚至不可逆等病理特点。周教授总结的“瘀热”病机理论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蜀华;蒋卫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海派中医妇科流派调经经验浅析

    海派中医妇科,流派纷呈,名医辈出。各流派名家诊治妇科疾病,强调调经为先,海派中医妇科各流派对调经的临证思维、选方用药等,同中有异,颇具特色。其共性特色主要为:调理冲任,重在补肾;理气养血,顾护脾胃;周期疗法,调经助孕;创立验方,善于归纳;组方精简,巧用药对。总之,调经之法要顺应其周期性的阴阳消长,调补肾之阴阳,协调气血之盛衰,助其顺利转化。

    作者:张亚楠;胡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