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
  • 国际刊号:1008-7664
  • 国内刊号:33-1233/R
  • 影响因子:0.52
  • 创刊:1998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11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2006年5期文献
  • CT诊断腮腺区肿块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腮腺区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通过观察46例腮腺区肿块的CT表现及其术前诊断,并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46例患者中,慢性炎性肿块4例,良性肿瘤26例,恶性肿瘤16例.CT扫描对恶性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0%、92.31%、90.48%,CT扫描对颈淋巴转移诊断符合率为81.25%. 结论 CT扫描对腮腺区肿块的定位、定性有重要价值,可以提高腮腺区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

    作者:李鹏;张建明;金学成;陈关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作用. 方法 40例中度COPD患者分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口服小剂量氨茶碱和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共6周.治疗前后检测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数和IL-8水平、测定肺功能并评价临床症状积分.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普米克令舒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数和IL-8水平明显降低,FEV1/FVC以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明显增加,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而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可有效抑制COPD患者气道炎症细胞浸润、改善肺功能并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陈爱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Ⅰ型与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子免疫学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首发且未服药的Ⅰ型与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成份与正常人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健康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成份的含量,并相互比较. 结果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IgA、IgG、IgM、C4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或P<0.05),Ⅰ型精神分裂症患者IgG、C4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IgM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IgM显著高于Ⅰ型精神分裂症患者(P<0.01).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学异常,这种免疫学异常可能与不同的临床亚型及预后有关.

    作者:陈海支;金晓日;陈胜华;刘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结核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图文报告模式的研究

    目的探讨结核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图文报告模式与临床诊断及淋巴细胞增生积分之相关性. 方法确定结核性及拟结核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图文报告模式,分析积液细胞图文报告及图片积液淋巴细胞增生积分,以明确其对临床结核性浆膜腔积液诊断的价值. 结果细胞学图文报告与临床诊断之间总符合率达87.8%,结核性浆膜腔积液成熟淋巴细胞增生积分(2.85±0.67)明显高于恶性肿瘤组(1.42±0.56)及非特异性炎症组(1.12±0.33),P<0.001. 结论细胞图文报告模式能为临床结核性浆膜腔积液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种新方法.

    作者:吴茅;李宏波;林慧君;刘建栋;严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鲑鱼降钙素对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肌注鲑鱼降钙素对并骨质疏松症的髋部骨折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方法对69例髋部骨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随机对照研究.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 结果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超声传导速度(SOS)值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所测SOS值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髋部骨折效果显著.

    作者:吴连国;史晓林;董黎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预防免疫阻断乙肝病毒父婴传播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预防免疫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婴传播(P-FT)的价值. 方法筛选孕妇丈夫血清HBV DNA(+)、孕妇无HBV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A组61例,孕前以乙肝疫苗(HBVac)免疫至抗-HBs(+)后再妊娠.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200U.B组60例,仅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新生儿分为A1、B1、B2组,A1、B1组新生儿注射HBVac 10μg和HBIG 100U,B2组新生儿只注射HBVac 10μg. 结果 A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9.84%(6/61),而B组感染率为26.67%(16/60);A1、B2组婴儿6个月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8.52%(54/61)和73.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孕前注射乙肝HBVac,获得免疫后,可显著降低新生儿HBV阳性率;孕期注射HBIG,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显著提高婴儿6个月龄抗-HBs阳性率.

    作者:葛晓英;徐云萍;蔡东飞;蒋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结核患者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 方法采用先进的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了29例结核菌阴性及49例结核菌阳性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 结果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中CD+4、CD+4/CD+8降低,而CD+3、CD+8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8、CD+4/CD+8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结核患者的CD+3、CD+8、CD+4/CD+8均较青年结核病患者低,其中CD+4/CD+8差异有显著性;病变范围广泛者的CD+3、CD+4、CD+4/CD+8较病变范围小者低,CD+3差异有显著性;痰菌阳性者与阴性者比较,CD+4/CD+8下降,CD+8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T 细胞亚群变化存在其自身特点.对肺结核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了解抗结核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李月翠;黄小东;唐神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探讨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0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49例54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患者,采用下肢周围血管无创检查仪、超声多普勒及深静脉造影,了解下肢深、浅静脉和交通支功能.根据病变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 结果 54条肢体中30条为手术操作不当所致,16条为交通支功能不全所致,3条为血栓后遗症,1条为布加氏综合征,1条为动静脉瘘,1条为髂静脉受压综合征,1条为新血管再生所致,1例为双大隐静脉畸形. 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是许多不同疾病所共有的一个临床表现,术前应认真检查确定引起静脉曲张的病因,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避免术后复发.

    作者:张延祥;娄尧强;张强;孟路阳;王晓栋;王林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螺旋CT尿路重建在肾绞痛中的诊断价值

    B超及IVU是泌尿系统结石常用的诊断手段.但肾绞痛时B超和尿路平片在诊断输尿管结石时的敏感性下降,不易直接发现输尿管中下段小的结石.短期内行静脉肾盂造影,往往不能观察到患侧肾脏和输尿管显影.作者利用螺旋CT行尿路重建,可以清楚地显示输尿管结石及肾盏、肾盂和输尿管,对肾绞痛时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优于B超和IVU,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明;陈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超声对胎儿肾盂扩张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超声对胎儿结构异常的诊断价值早已被公认.随着高分辨力仪器在临床的普及应用,使胎儿肾积水的检出率明显增加.作者通过对156例胎儿肾盂扩张>6mm的患儿进行产前跟踪及出生后随访观察,探讨肾盂扩张的程度与可复性肾积水的关系,进行预后评估.

    作者:钱蓉蓉;汤海燕;杨松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5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CT分析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是指新生儿晚期各种原因引起维生素K缺乏致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的颅内出血症.该病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后遗症明显,部分患者易被误诊,从而延误治疗.作者收集了2000年2月至2005年2月本院经维生素K治疗后痊愈的和有明显好转的25例患儿进行CT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夏黎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床旁超声在心导管术后并发动静脉瘘诊治中的应用

    股动、静脉穿刺插管技术日益完善,已成为心导管术常用的血管入路.1999年以来,作者经床旁超声检查并指导治疗心导管术后并发动静脉瘘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邬赟青;林仙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80例X线表现与临床分析

    气管支气管异物(FB)是儿科常见急症疾病,但由于种种原因,该疾病经常被误诊,据文献报道误诊率达20%[1].本院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共收治80例儿童FB患者,现将病史、性别构成、好发年龄、异物类别、部位及首诊时间、胸部X线等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兵;赵仕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MRI诊断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SSEH)十分罕见,但临床经过十分凶险,致残率较高,故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搜集本院2000至2004年间SSEH 5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蔡志琴;唐一帆;范海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MRCP结合敏感编码技术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本研究通过分析各种胰胆管病变的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原始及重建图像特征性影像表现,结合敏感编码(SENSE)技术,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旨在总结MRCP的影像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和评价MRCP结合SENSE技术的应用价值.

    作者:崔凤;姜永乐;袁杭;郝亮;邓国辉;姜远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是一种少见的、局限于乳腺小叶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却极易误诊为乳腺癌而造成误治.现对本院近5年经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患者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作者:张竹君;潘农;徐子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在小肠原发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小肠原发性肿瘤少见,在胃肠道肿瘤中不到25%,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以下.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小肠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受到重视,尤其是小肠肿瘤术前诊断准确率提高[1,2].作者回顾性分析23例小肠原发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小肠原发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周利民;徐兆龙;纪建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与临床相关性的探讨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其病程进展快,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明确病变进展情况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而急性胰腺炎的坏死程度,胰外渗液的进展,是否合并感染,CT检查是主要的诊断和评价手段[1].作者收集了经临床证实及CT检查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6例,旨在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分级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

    作者:何伟莉;兰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SA、GPDA 联合检测对鉴别腹水良恶性的临床价值

    腹水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而快速准确地鉴别腹水的性质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SA(神经氨酸乙酰衍生物)和GPDA(二肽茶酰氨酶)被认为是重要的肿瘤标志物.作者对319例腹水标本SA 和GPDA进行同步检测,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对腹水性质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晓磊;黄咏枫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和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本院1994年3月至2005年3月对126例乳腺癌患者应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取得了及时确诊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聪慧;吴大忻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常因糖代谢异常、玻璃体反复出血、眼底血管纤维增殖、收缩牵拉视网膜脱离、缺血等并发症,导致视力丧失.近年来玻璃体切割术给PDR的治疗带来希望,挽救大量患者的视力.但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有效的术后护理十分重要.现将89例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吴文栩;游逸安;杨娇弟;王小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大黄、芒硝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病因复杂,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治疗棘手的急腹症.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治疗SAP有了新的突破.其中生大黄粉悬浊液从胃管中注入,芒硝腹部外敷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现将治疗中的配套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应莲琴;陈雪英;张美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抚触配合足部反射区按摩减轻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评价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临床征象,于血清游离胆红素浓度明显增高时,易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引起后果严重的核黄疸,影响生长发育,是小儿致残重要的原因之一.为了探索一个早期、有效、安全降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的方法,作者对82例新生儿给予早期抚触配合足部反射区按摩,进行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俞琦;邵雪英;余金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胃切除术应用液囊空肠导管的护理

    液囊空肠导管是一种新型的经鼻空肠导管,长约120~150cm,外径为3.0~3.5mm.液囊空肠导管以鼻胃管作载体,导管前端依附在鼻胃管内,前端由套子将其封闭.导管内有2个腔,1个呈圆形,为液囊导管,与套子相通,另1个呈月牙形,为空肠导管,前端侧面有3个孔.从导管末端的液囊导管圆形开口处注入一定量液体,使得导管前端的套子膨胀为液囊,借助液囊的体积和重力,在胃蠕动的作用下,使鼻胃管与液囊空肠导管在胃腔内分离.其特点是在行胃减压的同时又能行肠内营养滴注.本科在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应用此导管选择51例胃切除患者实施胃减压及肠内营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洪友兰;汪凤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气囊止血带引起皮肤损伤原因分析及护理

    气囊止血带在肢体手术操作中会带来诸多方便,合理使用可以减少术中失血、使手术野暴露清晰、利于手术医生操作、缩短手术时间,还能减少血资源的应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在四肢手术中应用较广泛,但临床上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手术中引起皮肤损伤偶有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对临床护理工作也带来诸多影响.作者通过对500例应用止血带手术患者进行观察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玉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骨质疏松症患者职业特征的调查与护理干预

    骨质疏松症作为常见的代谢性骨病,被认为是世界上发病率、死亡率高及保健费用消耗大的疾病,且与年龄相关的各种原因都可以成为其发病病因,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了解其发病率与职业之间的联系,为开展社区服务提供依据.作者对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诊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职业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哮喘患者吸入激素依从性的调查与分析

    哮喘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乃至社会问题.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但经过长期正规治疗哮喘可以达到临床完全控制或称临床治愈.但哮喘患病率明显提高,其中依从性不佳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作者对135例哮喘患者进行吸入激素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淑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临床分析观察及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好发于育龄妇女,并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与妊娠相互影响,妊娠会使SLE病情复发、加重,SLE使妊娠合并症增加,威胁母婴生命,因此严密的观察病情和全面系统的护理极为重要.本科于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SLE合并妊娠18例患者,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作者:金菲;吴千苗;陈益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喉显微术中的应用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μ受体阿片类强效镇痛药,其作用时间短,麻醉后苏醒迅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作者旨在观察瑞芬太尼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军明;肖旺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Trocar 套管内注布比卡因对LC术后肩部牵涉痛镇痛效果的观察

    肩部牵涉痛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疼痛的主要表现之一,以术后几小时为高峰期,随后2~3d逐步减轻.目前有关LC术后镇痛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1~3].作者主要探讨腹腔内注入布比卡因对LC术后肩部牵涉痛的镇痛效果.

    作者:张勇军;卫法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右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全麻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防治作用

    如何减少气管内插管所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一直是麻醉领域极为关注的课题.作者探讨右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全麻气管内插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以评价该方法在临床麻醉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道奋;郭建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瑞芬太尼和氯胺酮复合用药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氯胺酮是小儿麻醉中常用的药物之一,但其用药量随着患儿体重和手术时间增加而增大,安全性下降,且患儿苏醒时间较长,易出现恶梦和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突出优点是作用时间短,消除快,长时间应用蓄积少和恢复迅速,两药联合应用是否会减少氯胺酮的用量,增加小儿麻醉安全性,缩短患儿苏醒时间,减少麻醉并发症;2005年3至6月作者通过对60例患者的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丛海涛;曹东航;丁进峰;王惠琴;彭从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O2气腹时AEPI与应激反应的关系

    麻醉深度目前尚无理想的监测方法,近年较为关注的是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AEPI是一个连续、实时反映麻醉深度的监测指标,能提供手术刺激、镇静、催眠等多方面的信息[1],且能预测体动及意识消失或恢复过程.而有报道[2]用异丙酚麻醉时,AEPI、双频指数(BIS)均不能预测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麻醉应是手术时患者虽有伤害性刺激而无伤害性反应(主、客观)的状态,不仅限于无意识[3],尚包括应激反应的抑制等多个方面.作者就此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O2气腹时AEPI与应激的变化关系.

    作者:朱广球;安裕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异氟醚复合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术中的应用

    硝普钠降压起效快,作用强,不降低心排血量.吸人性麻醉药异氟醚,同时具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作用.作者采用异氟醚复合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应用于鼻内窥镜手术,旨在观察降压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易东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异氟醚吸入麻醉对核心温度及代谢热的影响

    在手术期间患者经常出现体温降低,这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手术室温过低,伤口长时间暴露及冷液体的输入,均会造成体温的降低.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中心体温下降的程度,平均皮温的改变程度,评价异氟醚吸入麻醉下耗氧量和代谢热的影响.

    作者:沈国全;孙秀洪;顾张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作者分别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各45 例,比较其麻醉效果、验证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根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93例体外循环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麻醉分析

    1997年2月至2005年4月,本科共完成体外循环(CPB)下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麻醉9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建良;周煦燕;陆雅萍;周咏华;袁孝忠;黄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无静脉转流原位肝移植麻醉中早期循环支持的分析

    原位肝移植(OLT)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本院自2003年以来,共进行8例原位肝移植手术,均在非静脉转流下完成.作者通过对这8例患者的临床麻醉,着重探讨在麻醉中实施早期循环支持以维持循环的稳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筠;舒晓燕;雷李培;王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自体血回输在急诊腹腔内出血病人中的应用

    大量出血能危及患者生命,及时手术止血并快速输血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而异体输血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其所带来肝炎、艾滋病毒传染和异体免疫反应等副作用也引起人们的恐慌.避免和减少术中异体输血,不仅防止了异体输血的副作用,而且可解决血源紧张.本院在2004年1至12月期间采用一次性使用贮血滤血器术中回收腹腔内积血的方法自体输血,救治因急诊腹腔内大出血或伴失血性休克患者3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招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术患者血压脉搏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既能发挥腰麻作用迅速、肌松完全的特点,也可通过硬膜外导管注药增加麻醉平面和延长麻醉时间.在剖腹产手术中应用有镇痛肌松效果确切,又能有效消除盆腔手术牵拉不适的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由于产妇本身的解剖生理特点,低血压发生率极高.作者通过腰麻减少局麻药剂量加硬膜外麻醉联合,有效的减少了低血压并发症,并保证了麻醉质量.

    作者:胡丽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在职知识分子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余姚地区在职中级以上知识分子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中年人群制订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2004年9至11月对全市在职中级以上知识分子进行糖尿病调查,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表明体重指数,腰臀比,腰围,收缩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甘油三酯7个因素与糖尿病有显著性相关(P<0.05);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腰围,收缩压,糖尿病家族史,年龄,甘油三酯,腰臀比与2型糖尿病有显著性相关(P<0.05). 结论在临床工作和预防工作中,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防止肥胖,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改善糖尿病症状,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延缓其进展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岚;滕云;裘秀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超重和肥胖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肥胖症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流行病,早在20世纪50年代,Lauer MS研究[1]就证实了肥胖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在美国,有34%的成人超重,27%的成人肥胖,患病率自1980年以来已上升75%以上[2].肥胖不仅引起左室增大和左室充盈障碍,且常伴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骨关节炎等疾病,是心血管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通过超声影像学技术,尸检等方法对超重和肥胖人群左心室解剖测值及功能指标与体重指数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作者作一综述.

    作者:魏以新;韦铁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下肢动脉栓塞治愈3例分析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常见病,但内科医生常对其缺乏认识,往往错过佳手术时机.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愈该病的关键.作者自1997年11月至2005年2月共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隋向前;邓旻;张碎虎;杨少清;胡端忍;李创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伤寒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报道

    金葡菌、绿脓杆菌、病毒感染所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较多,而伤寒杆菌发生AIHA则报道较少,尤其目前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更难遇见典型病例.作者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宝顺;李桦;滕承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口服大剂量氯氮平致严重肺水肿1例分析

    氯氮平为二苯二氮卓类精神科常用药物,有抑制网状系统、中枢性和周围性抗胆碱能作用,去甲肾上腺素阻断及交感神经阻断作用.大剂量氯氮平中毒引起严重肺水肿文献报道罕见,其病因尚不明了,作者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念珠菌性败血症治疗分析

    手术后并发念珠菌性败血症的报道日益增多,但剖宫产术后念珠菌性败血症发生极为罕见,本院于2005年3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群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海藻(羊栖菜)干预高脂饲养大鼠脂肪肝的量效研究

    目的探讨海藻(羊栖菜)对实验性高脂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 方法将70只体重为(150±10)g雄性SD大鼠正常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予基础饲料,其余60只均予高脂饲料,饲养8周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病理模型组10只,予高脂饲料;羊栖菜治疗组I、II、III、IV、V共5组,每组10只,除给予高脂饲料外,分别给予羊栖菜煎剂,剂量分别为1g/(kg·d)、5g/(kg·d)、10g/(kg·d)、20g/(kg·d)、40g/(kg·d),共4周.12周末,处死所有动物,观察动物体重、肝指数、血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肝脏病理学变化. 结果与模型组,羊栖菜组I、II比较,羊栖菜组Ⅲ、Ⅳ、Ⅴ大鼠体重、血清甘油三酯明显偏低(P<0.05);与模型组、羊栖菜组I、II、Ⅲ比较,羊栖菜组Ⅳ、Ⅴ肝指数也明显偏低(P<0.05),羊栖菜组Ⅳ、Ⅴ肝组织学方面肝细胞脂肪变明显减轻. 结论中、大剂量的羊栖菜煎剂对实验性高脂大鼠脂肪肝有治疗作用.

    作者:张美稀;陈圣高;郑文君;陈福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对产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分析及防范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同时对自身健康需求进一步提高,为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在医疗第一线的护理人员的心里压力日趋增大,所以护理人员的精神卫生问题已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作者对本院92名产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她们的情绪状态,探讨精神保健之良策.

    作者:冯红星;黄爱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若干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与其它慢性疾病相比,在全球范围COPD的共性是危害大,确诊晚,疗效差.近年不少国家已将COPD作为慢性疾病中重点防治项目[1].

    作者:刘敬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食管内支架置入治疗晚期食管癌梗阻

    晚期食管癌引起食管梗阻,致患者进食困难或并发食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则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时间,直接危及生命.作者自2000年9月至2004年12月开展食管内支架置入治疗晚期食管癌梗阻患者28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建勤;汤雷军;罗永荣;张亚珍;李俊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