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
  • 国际刊号:1002-1701
  • 国内刊号:33-1050/G4
  • 影响因子:0.96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92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2004年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2018年4期文献
  • 循证护理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循证护理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70名护理学员,根据教学模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模式,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员理论知识,技能以及CCTDI评分.结果:研究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生CCTDI量表中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葛玲飞;苏沧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以需求为导向的住院医师医学人文关怀教学模式初探

    传统的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培训中沟通、合作、伦理和心理社会学内容的培训相对不足,在充分调研后,组成了一个多学科临床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初步建立基于住院医师需求的医学人文关怀培训实践课程.共170人次的住院医师参加了培训,尝试了小组讨论、观看视频、情境模拟、分享体验等方式,体验了医学人文关怀、基本沟通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方面的经验、实践和反馈.住院医师的反馈显示95.6%对课程表示满意(130/136),而且被调查者表示均愿意参加进一步的实践练习(100%,27/27).本研究探索了新形势下住院医师医学人文关怀教学的模式.

    作者:高虹;余情;郑玉英;朱卫;李蕾;陈华;娅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PACS的实时三维及多平面重组在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及多平面重组在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60名影像系本科生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和PACS实时的教学模式,评估其满意度和学习成绩.结果:除试卷考核中填写解剖部位的成绩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成绩及满意度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PACS的实时三维及多平面重组功能能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和学习成绩.

    作者:周运锋;董立军;王敏红;杨晨;赵宇;袁权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四段式交互小组讨论教学”在生理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四段式交互小组讨论教学”方法在生理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01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4班3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四段式交互小组讨论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态度及评价.同时,评估学生实验报告.结果:实验报告的撰写结果表明97.3%的学生其实验分析的撰写已由验证书本理论变为依据实验结果推导实验结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7.1%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法有必要推广.结论:“四段式交互小组讨论教学”强化了对学生“三基三严三早”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分析能力,并带动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作者:徐静婷;曹娅麟;张亚星;刘鹏;王庭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MBBS护理技能培训全英文教学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MBBS护理技能培训全英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方法:采用全英文授课,对MBBS留学生进行护理技能培训,培训后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及教学评价.结果:学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为(90.23±5.68)分;教学评价得分为(4.44±0.53)分,教学效果及评价良好.结论:教师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足及课堂缺乏师生互动是MBBS护理技能培训全英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多渠道加强师资培训,丰富授课形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陈玲玲;林婷;黄菲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依托于微信平台的外科手术微课教学系统研究

    研究将移动学习理念引入到外科学手术教学体系中,依托于强大的微信公众平台得以实现,并采用微课的教学模式构建了全新的教学生态系统,其目标是突破现有外科手术教学的困境,实现教学的变革发展.研究对相应生态系统的剖析和教学实践应用的讨论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作者:高昱;乔世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探索迁移学习促进研究生课堂教学的实践应用

    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学习期间的一个基础与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升研究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和实践性是研究生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关注元素.文章回顾分析和探讨了我们在面向发育、生殖医学与妇产科等相关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中的教学体验,对增强课堂教学的迁移学习教育,序贯知识点的认识和对研究生的研究与临床思考能力作了相应的探讨.

    作者:马芳;马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非虚构写作技巧在医学教学案例编写中的应用解析

    探讨非虚构写作技巧在医学教学案例中应用.通过对其在案例编写群体的确定、案例结构的建立、写作伦理的处理三方面的应用解析,归纳出优秀医学教学案例的五大特征,为医学教学案例编写提供依据与指导,也为教学案例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作者:郑鸣之;胡珏;钟恺;李翔;朱一亮;杨元宵;蒋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药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高校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对工科类院校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文章结合我校药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实际,分析了目前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并实践药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指导新模式,包括团队教学、大学生课外创新性计划及校企合作教学指导.

    作者:童胜强;程冬萍;李行诺;楚楚;王鸿;颜继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在乳腺癌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在乳腺癌护理带教中以问题为导向教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7月在我院实习的32名护生做随机非盲实验并分组,对照组按常规模式教学,实验组施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观察评估两组的护生满意情况及考核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护生总满意度上显著提升,达到1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科时,两组在理论成绩、操作技能考核结果上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科时,实验组相对对照组在上述考核结果上均显著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乳腺癌护理带教中推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是一种可行方法,能够明显提升护生的综合素养及教学满意度,值得推荐.

    作者:卢芳;陈丹;洪璟;何建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医学生妇产科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式探讨

    分析国内外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式的差异.根据妇产科学科特点,以多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为切入点,着重加强学生在倾听、仁爱、语言表达与换位思考的能力.课程改革尝试特色课题研究以促进教学,追踪随访临床医学生妇产科医患沟通能力变化,为国内外医学生妇产科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提供借鉴,也可推广及临床医学全科教学.

    作者:张丹;徐向荣;刘益枫;徐矜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现时代妇产科临床教学的思考

    新时期,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高校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对未来医学人才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妇产科临床教学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妇产科临床教师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与国家对未来医学人才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及其优势,改革妇产科临床教学模式,以期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未来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

    作者:罗爱月;杨书红;赵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本科护生在心血管内科病房经历床旁抢救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深入了解本科护生在心血管内科病房实习期间参与床旁抢救的真实体验,为教育管理者制订实习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在心血管内科实习的12名护生进行访谈,应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5个主题:面对抢救场面呈现负性情绪,缺乏抢救的应对能力、渴望获得更多的应急知识与操作技能、人文关怀能力不足,病房床旁抢救更能锻炼能力.结论:护理教育管理者应在入科教育时突出心内科病房的特色,引入危重病例抢救演示模式,加强人文关怀氛围.

    作者:孙莲莲;陈秀青;林新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分析普通外科护理带教中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探析在普通外科护理带教中,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特选取我科于普通外科实习的护理学生42例,将其按照抓阉的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传统组(21例)和实验组(21例).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传统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管理50d后,分析对比两组实习护理学生的临床实操成绩和基础理论成绩.结果:通过管理后,采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实验组实习护理学生的临床实操成绩为(93.06±2.92)分,基础理论成绩为(95.73±2.75)分,两组指标均显著高于传统组,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通外科护理带教中,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实习护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水平,其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高的管理模式.

    作者:沈红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带教对实习护士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带教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中对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在我院实习的106名护生为观察对象,将实习护士分为研究组(n=53)和参照组(n=53),给予参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循证护理带教模式应用于研究组护士.带教结束后评估两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寻找真相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认知成熟度、自信心、开放思维).结果:经过带教,研究组护生的评判思维能力总分高于参照组,7个评分项目的分数均较对照组高,P< 0.05,差异均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循证护理带教模式对护生的评判性思维的提高作用较大,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朱夏玲;李莉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抛锚式教学在精神病学实习教学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式抛锚式教学在精神病学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以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本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改良式抛锚式教学,另一组接收传统的实习教学,课后借助自编的课堂教学质量调查问卷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学生评价.结果:实验组的量表总分以及在自主学习与教学方法因子上的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式抛锚式教学在精神病学实习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效果要优于传统的实习教学.

    作者:郑俩荣;吴秀华;张明;甘照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妇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发展的需要,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妇科护理的技术性较强,且对护士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为了不断提升我院带教老师实践性教学,并加强妇科护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我院护理部带领护理教研组,实施了妇科护理学实践课程的改革,以期提升护理人员的各项能力.

    作者:林惠英;孙敏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参与式现场点评教学法在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参与式现场点评教学法在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传统理论教学后,参加抢救模拟演练时临床实习医生现场点评,随后录像反馈时师生共同点评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教学.结果:两组实习医生理论成绩、病史采集和诊断思维操作成绩及教学满意度、自我效能等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与式现场点评教学法在急诊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满意,是形成性评价方法在实践中的探索应用.

    作者:邬梅珍;陆志华;马小董;胡海敏;吴燕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目标管理教学法在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对目标管理教学法在妇产科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80例妇产科实习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实习生均于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实习.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习生40例,予以传统带教;实验组实习生40例,予以目标管理教学法.对两组实习生的带教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两组实习生的带教结果.结果:实验组的考核成绩理想,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均较高,数据对比所得P值在0.05以下,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带教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所得P值在0.05以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目标管理教学对妇产科实习生实施带教,可提高实习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带教水平.

    作者:楼呈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传统教学结合案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本研究以泰山医学院2013级临床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试行传统教学(Lecture-Based Lerning,LBL)结合案例教学(Case-Based Lenarning,CBL)法,通过对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分析探讨学生理论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情况,以评价该教学方法在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中的可行性.

    作者:姚树桐;杨瑞瑞;李卫红;刘艳;桑慧;高琳琳;商战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叙事教学在护理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叙事教学法在卫生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高职护理专业99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49名和实验组50名.对照组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用叙事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课程成绩、职业防护认知.实验组学生对叙事教学法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的课程成绩、职业防护认知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学生对叙事教学法的评价较高.结论:叙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卫生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教堂效果,促进了职业防护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燕;饶和平;祝美姣;葛炜;黄金银;宁香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三明治”教学法在医学院校文科课程中的应用——以商务英语为例

    目的:探讨“三明治”教学法在医学院校文科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已有文献,85%的相关论文着眼于在医学教学中采用该教学法;对照班实验、问卷调查及成绩分析.结果:参与调查的医学生一致认为更乐意参与采用“三明治”教学法的课堂,实验班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差异显著(P<0.05).结论:该教学法适用于医学院校文科课程,并有利于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

    作者:林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PBL教学法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用于压疮预防带教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科室的110名临床的责任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人.其中实验组使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式.统计两组护士的考试成绩,并比较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成绩以及所提问题的人数相较于对照组显著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错误比例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对压疮危险因素的认识、收集资料、评估慢性伤口、书写病例等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法在压疮预防带教中的使用可提升护士的临床操作能力以及认知水平,提高带教效果.

    作者:王淑娟;徐晓琴;赖晓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辅以微信的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开展案例教学法网络教学,创新辅以微信的案例学习教学模式,在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开展微信平台的生物化学案例教学.辅以微信的案例教学法较传统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可以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合格医学生基本素质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侯建成;张红;卢晓晶;李妍;罗军;姜艳霞;张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翻转课堂对医学生考试成绩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翻转课堂(FC)相对于传统教学法(LC)对医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用RevMan和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对照试验论文13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传统教学法,翻转课堂可明显提高医学生的考试成绩(FC组相比于LC组,平均成绩高4.58分).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法可提高医学生考试成绩.

    作者:鲍美华;黄晓珊;李广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临床医师职业嵌入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医师职业嵌入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量表调查临床医师,对影响因素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职业嵌入得分3.58,临床医师不同科室对职业嵌入影响差异显著.结论:临床医师职业嵌入状况较低,应考虑人口统计学变量因素,安排激励措施,使其保持职业稳定性,促进工作绩效.

    作者:何飞英;耿庆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高等院校自然学科基础研究学术发展潜能和影响力二维评估体系的构建

    将SCI论文数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之比定义为某一单位的学术发展潜能指数,从而使规模不同的学校可比.采用某一单位的学术发展潜能指数与SCI论文数构成二维四区评估体系,对不同学校分类,尽量避免学术排名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使高校学术排名的正向激励作用得以发挥.

    作者:杨光;刘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以人才队伍提升独立设置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独立设置医学院校是高校队伍里的特殊群体,从人才队伍提升为切入点,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通过实证对比,比较生师比、教师结构、人才队伍及大学排名等,总结提升独立设置医学院核心竞争力的经验做法,以期对同类院校有所借鉴.

    作者:郑媛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医学生碎片时间管理SWOT分析

    目的: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碎片时间管理现状调查.方法:对齐齐哈尔医学院500名学生问卷调查,运用SWOT分析法对碎片时间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医学生碎片时间管理现状优势占主导,被管理、被利用的期望值较高.结论:高校应加强引导,给学生更多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指导,学生要提高碎片时间管理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作者:吕冬琴;陈敏;彭晓铃;何月;郑智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西医临床本科专业认同感调查与对策

    目的:了解中西医临床本科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方法:问卷调查.结果:学生专业认同感水平不高,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满意度及对未来工作的预期也不高.结论:加强对学生专业兴趣及学习的引导,采用“心理调查一问题探析一教学修正”的教育改革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王小红;陈小燕;陈婉玲;何兆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SOSS”体系的构建

    为解决目前我国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面临的关键问题,探索并构建了依托自主学习能力(Self-study)、围绕外科手术理念的培养(Operation concept)、制定分层模块化培训(Stratification module training)目标和利用标准化考核手段(Standard examination)的“SOSS”培训体系.

    作者:耿磊;胡晨;邓俊芳;沈恬;蒋国平;张珉;沈晔;郑树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同性别医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现状分析

    目的:探究不同性别医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现状及特点.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泰安市某高校67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并对不同性别医学生网络消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医学生在网络消费的商品种类、消费水平、消费支出来源方面存在性别差异(P<0.05);在消费动机方面无性别差异.结论:不同性别医学生网络消费呈现不同特点,应结合这些特点引导医学生理性消费.

    作者:陈学禹;张兴;赵莉;张雨晴;李志莹;姜珊;于晓;韩高超;陈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安全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安全感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福建某高等医学院校抽取808名在校学生进行人际信任与安全感测量.结果:大学生人际信任、安全感均呈中等水平;确定控制感对人际信任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而人际安全感则对人际信任起着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安全感可以增进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作者:柯采茶;肖慧欣;刘春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预防医学本科生学习动机与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预防医学本科生学习动机、态度的影响因素,为教学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校449名预防医学本科生,填写《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调查问卷》,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数据.结果:性别、对专业的喜爱程度、高考志愿由谁填报是学习动机和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年级不同影响因素不尽相同.结论: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和管理方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获得好的教学结果.

    作者:孙小婕;赵慧娟;刘海霞;石塔拉;宓伟;李宁;董兆举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下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思考

    教育部和国家卫计委2012年实施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促进了教育的深刻变革,对其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产生深层次的触动,引领了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五年来,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及机制改革,成为各校医学教育研究和改革的重点.文章以协同创新理论为指导,以培养白求恩式卓越医学人才为目标,以多维度协同创新视角探寻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路径,这对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伟;吴昊;钱风华;李治国;吴运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英语国家关于医学人文与医学教育融合的探讨

    医学人文在国内近来已成为热议话题,美、英、澳等英语国家进行了多年广泛、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这些国家近20年的理论研究焦点、开展方式及融入医学教育的实践,对我国医学院校在这方面的探索有一定借鉴意义.

    作者:蒋育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绩效与过程管理的高职院校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目前关于德育评价体系的研究大多以理论思辨研究为主,实证研究较少;关于普通高校的德育评价体系研究较多,但针对高职院校的研究较少.文章以绩效作为切入点,针对高职院校及学生的特点,德育工作成效所特有的抽象性与延迟性,尝试构建了基于绩效与过程管理的高职院校德育评价体系,旨在为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作者:范海燕;崔淑芳;孟凡云;王凯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大数据与医德教育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引发高等医学教育诸多领域的改革与创新.作为高等医学教育重要环节的医德教育,在大数据时代的浪潮中要有所思考和作为,才能满足社会对医学教育发展及医学人才素养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大数据的内涵特征,了解大数据与医德教育融合的方式,结合医德教育数据化的紧迫性要求,提出运用大数据创新医德教育的思路、途径及保障措施等,探讨构建一种针对性强、个性化兼顾的医德教育数据化管理机制.

    作者:陈录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学科竞赛的发展及其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

    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经历了9年的发展,其竞赛规模日益壮大,今年已经上升为国赛.生科竞赛特色鲜明,选题开放,重视过程培养,依托竞赛网络平台实时上传相关数据.调查表明,通过参加浙江省生命科学竞赛,大学生得到了系统的科研训练,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与没参加的学生相比,参加过竞赛的学生无论学习成绩、评奖评优,还是就业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学科竞赛激发了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导致创新创业活动全面开花,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大为提高.

    作者:袁小凤;黄在委;李洪涛;黄燕芬;窦晓兵;朱君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在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后的影响.方法:将280例初产妇采用系统抽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讨组,每组140例.出院时均给予基础指导,参照组在出院后每周对初产妇进行一次电话访查,研讨组则通过微信平台对初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在4个月的干预后,对两组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讨组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高于参照组,且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讨组母乳喂养总例数(119例)多于参照组(86例).结论:通过微信平台对初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对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起到提升的作用,促进初产妇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对婴儿进行喂养.

    作者:黄玉萍;郑聪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儿童性早熟性激素水平及性早熟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性早熟性激素水平及儿童性早熟发生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0例性早熟儿童作为性早熟组,并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106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的性激素水平,儿童性早熟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性早熟组儿童血清瘦素、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睾酮(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情况、动物性食物摄入情况、是否使用成人化妆品是影响儿童性早熟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性早熟儿童体内性激素水平异常,儿童性早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通过改善家庭环境、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预防儿童性早熟.

    作者:马勤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康复运动锻炼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康复运动锻炼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肺癌外侧切口根治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康复运动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FEV1、FVC、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运动锻炼能有效改善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虞开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探讨计划生育服务对孕妇分娩后避孕手段及主动避孕率的作用

    目的:探讨孕妇产后应用计划生育服务对避孕手段及主动避孕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接诊的126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产妇进行产后常规保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专门的计划生育保健.2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孕妇分娩后避孕手段的差异、主动避孕率、人工流产率及非意愿再次妊娠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主动避孕率及避孕套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人工流产率及非意愿再次妊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分娩后实施专门的计划生育保健不仅有效提高产妇避孕成功率,还宣传健康及有效的避孕手段,提高了主动避孕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徐美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指压穴位法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指压穴位法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病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每天进行穴位按压,2周后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观察组SAS、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指压穴位法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状态.

    作者:顾丽英;冯静英;唐雪春;朱红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肌酸激酶同工酶假性增高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检测时,分析结果假性增高的因素.方法:用生化分析仪检测非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CK和CK-MB的值.结果:41例成人非心肌梗死患者中:肿瘤16例、脑部疾病5例、心血管病16例、风湿病2例、溶血2例;电泳分析结果:巨CK1增高20例,巨CK2增高12例,CK-BB增高7例.结论:应用生化仪检测非心肌梗死患者CK-MB,引起结果假性升高的影响因素,同血清中存在巨CK、CK-BB、AK等物质有关.因此免疫抑制法检测的CK-MB值增高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应进一步做电泳法鉴定CK同工酶,以明确病因及诊断.

    作者:孙福明;周浩淼;刘增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常规方法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对肾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了解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本院内科收治9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为分析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冠心病心力衰竭对症干预方案、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患者治疗后各项数据记录对比以归纳联合治疗对患者血脂、肾功能指标影响.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各项血脂指标所得数据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实验组肾功能指标胱抑素CysC指标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β2微球蛋白指标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干预方案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更好的调整血脂水平,对肾功能无严重影响甚至有保护效果.

    作者:王洁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150例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均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实验组实施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指标以及血脂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较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血脂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实施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病情症状,对患者血脂以及血压改善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芬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益气蠲饮方治疗肺癌晚期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益气蠲饮方在肺癌晚期恶性胸腔积液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取80例肺癌晚期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患者于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入院进行治疗.随机均等分组,对照组予以胸腔闭式引流术,并取顺铂灌注胸腔,患者共40例;实验组同时予以益气蠲饮方治疗,患者共40例.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记录、分析和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总有效率较高,对比得出P< 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生存质量改善理想,卡氏分值改善幅度较大,对比得出P< 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白蛋白变化情况改善情况理想,对比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益气蠲饮方对肺癌晚期恶性胸前积液患者实施治疗,可改善患者病情症状以及生存质量.

    作者:张济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小剂量甲强龙应用于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小剂量甲强龙治疗儿童M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治疗的74例MP患儿观察治疗效果,治疗时给予1-2mg/kg甲强龙,治疗后观察胸片、症状变化,分析本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了治疗前后患儿的免疫指标变化.结果:有效率为94.59%,经过治疗后患儿的免疫指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甲强龙治疗MP的疗效确切,同时能改善免疫功能.

    作者:冯伊利;金蓓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雾化鼻腔冲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

    目的:考察经雾化鼻腔冲洗疗法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将310例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100例)和鼻腔冲洗组(210例),分别经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或在此基础上联合雾化鼻腔冲洗疗法.观察疗效(鼻塞、流涕等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事件.结果:常规组和鼻腔冲洗组在鼻塞/流涕[(3.98±0.71)vs(3.04±0.22)]、咳嗽[(3.98±0.71)vs(3.04±0.22)]缓解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947,15.479,P均<0.05).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Uc=3.830,P< 0.05).结论:采用雾化鼻腔冲洗疗法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可获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江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人体构造课程整合式教学的构建和实践

    在21世纪,医学模式从“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推进医学教育的改革成为了共识与趋势,模块式和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医学整合式教学孕育而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人体构造课程是八大模块整合之一,课程按人体器官的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和人体局部,构建学习人体形态结构正确的思维方式,力求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作者:李锋;马爱荣;沃雁;丁文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内分泌系统整合课程实践

    整合课程是新形势、新挑战下的医学发展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开展了整合课程教学改革.内分泌系统是其中一门重要课程.教学团队从课程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践.

    作者:梅文瀚;蔡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形成性评价在循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目的:在循环系统整合教学中探讨形成性评价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被分为两组,2014级为终结性评价对照组,2015级为形成性评价实验组,以期末考试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张文慧;郑艳倩;陈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泌尿系统基础整合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交大医学院的泌尿系统整合课程分基础整合和临床整合二个阶段,基础阶段整合了多学科内容,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学课程.文章总结了泌尿系统基础整合课程的实践成果,分析了整合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作者:王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液系统整合课程的实践与探讨

    目的:总结2015-2017年间血液系统整合课程的经验和不足,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该课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描述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梳理了目前血液系统整合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等方面的现状.结果:血液系统整合课程实现了课程的精简,初步建立了一支基础和临床结合的教师队伍,在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和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取得了经验.结论:血液系统整合课程初步建立,进一步完善后可向五年制推广.

    作者:吴英理;郑俊克;夏立;徐含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病理教学在不同整合教学体系中的比较与思考

    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采用了不同的整合课程体系,其共同点都是将相关医学课程进行重组和优化,加强了医学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通过比较病理学教学模式在这两种不同教学体系中的差异,探讨病理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从而加强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作者:赵雷;张帆;陈广洁;傅国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改革与发展的十年回顾

    文章回顾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中心成立10年来在实验室定位、软硬件建设及教学改革方面采取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效,并对下一步深化实验室建设及教学改革进行了畅想.

    作者:顾鸣敏;许伟榕;郭晓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医学功能学实验整合课程建设和优化

    医学功能学实验是一门融合功能学科实验方法为特色的基础医学实践课程.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推动该课程进一步深化整合,是教学改革的实际目标.文章从课程概述、实施、特色及效果等多方面就如何建设和优化该课程进行探讨和展望,以期为整合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策略性指导意见.

    作者:胡优敏;王艳霞;冯雪梅;倪雯雯;张颖;黄晨;黄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呼吸系统整合课程的实践和成效

    以呼吸系统整合课程为例,回顾并总结系统整合课程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成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实践表明,通过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师资培养、建立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增强基础与临床教师的交流和合作等,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推广整合式课程教学方法及有效培养高层次的优秀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黄莺;廖月玲;韩玉慧;周美佚;黄莹;胡优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医学遗传与胚胎发育整合课程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2010-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对医学遗传与胚胎发育整合课程教学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超过85%的学生对整合课程的总体印象、课程目标、内容安排、大纲编制、案例分析和师资力量表示满意.但整合课程内部及与其他整合课程之间的无缝对接尚需加强.

    作者:顾鸣敏;丁之德;徐洪;黄雷;党素英;陈燕;王芳;倪萦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机体防御与免疫整合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机体防御与免疫课程属于基础医学的横向整合课程之一,对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均进行了改进.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医学免疫学课程的实施现状,总结了该课程的实践成果.

    作者:陈广洁;谢长宜;钮晓音;蒋黎华;聂红;路丽明;席晔斌;葛海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病原生物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在病原生物学课程的建设中,我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资源、评价体系、师资建设等多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总结,文章对这些改革经验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策略性指导意见.

    作者:刘畅;何平;郭晓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分析目前国内外病原生物学实验课现状,立足自身特点,在实验内容优化和整合、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改革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教学的改革和实践,调查问卷结果对改革效果予以肯定.

    作者:赵蔚;杨杨;张灼阳;董珂;张彦;倪进婧;郭晓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医学院校中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建设的可行性和教学方法的探讨

    医学院校中理学专业基础课程是涵盖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面向护理学、检验和营养学等相关理学专业学生的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它涉及人体各系统、器官和组织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和调控以及代谢与基因调控.文章对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建设的理念、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以及目标进行了分析,进行了课程建设的可行性和教学方法的探讨.

    作者:陆红丽;黄旭;孙碧英;支建明;许文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医学相关专业疾病学基础整合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初探

    疾病学基础是针对护理学、医学检验、营养学等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医学整合式课程.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课程的现状,交大医学院对疾病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定位和目标等进行了重组构建,并在医学院内进行了实践探索.

    作者:王兆军;吴健桦;王颖;王昊;吴琛耘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神经系统整合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国内外医学院校医学课程整合背景以及神经系统课程的自身特点,详细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系统整合课程的开展情况,并对该课程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思考,以期为该整合课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思路.

    作者:宋清香;侯丽娜;邱瑜;张文慧;崔永耀;朱亮;丁文龙;李锋;李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医学形态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形态学实验平台把握教学改革的契机,始终以改善教学效果为目标,加强实验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平台就近几年在实验教学中的改革措施及成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提出思考.

    作者:邱燕燕;范嘉盈;张岚;赵伶兹;刘幼彦;王金妹;冯京生;陈荪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整合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于2007年构建而成,是一门面向本科生的整合课程,融合了生化、免疫、遗传、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实验教学内容.为提高整合效果,课程的整合模式被进一步优化.实验内容依生物医学研究的基本进程被重新作了归类,既突出其内在联系,又贴近临床科研实践,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为科研创新打好基础.

    作者:黄心智;沈文红;许伟榕;王保国;孙岳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总论整合课程的建设和优化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总论整合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将传统上侧重机体形态改变的病理学与侧重机体功能和代谢改变的病理生理学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在教学形式上引入了PBL、翻转课堂等方式,避免了传统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的弊端.目前,本课程已从临床医学八年制顺利推广到临床医学五年制.本课程的实践可为相关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张亮;蔡军;黄莺;赵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整合课程的实践

    从20世纪中叶开始,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相继开展了高等医学教育的整合式教学改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历经多次整合课程教学改革,结合我国和我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并终全面推广适合我国招生制度的基于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课程体系,在全国率先打通了器官系统整合式教学改革成果全面落实的“后一公里”[1],这些实践可为相关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钮晓音;苏懿;郁松;郭晓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生殖系统课程在医学系统整合教学中的探索

    与学科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法相比,生殖系统整合型教学法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教师上课形式还是学生学习方法和考试类型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性.更为重要的是,该教学法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理念上带来了巨大的更新.

    作者:丁之德;吴平平;武婷婷;凡永;徐雅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代谢生物化学整合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和五年制学生对代谢生物化学整合课程教学的整体评价.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对课程的授课模式、教学理念和目标整体认可,80-90%的学生对教学效果表示满意,表明模块式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医学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在课程建设中也有一些不足待改进.

    作者:李倩;童雪梅;杨榕;张萍;黄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体系下药理学整合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体系下,药理学总论被纳入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中,各论被纳入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中.文章分析药理学课程的国内外现况,课程安排及师资,存在的问题和可采取的措施,以期对改进相关临床本科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徐光旎;荣征星;崔永耀;陈红;陈红专;李娟;朱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分子、细胞与组织整合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探索

    整合式课程已成为医学教育模式,但生物学如何整合需要实践和总结.我院将基础医学与细胞生物学整合,以细胞为主干,深入至分子,拓展至组织,体现器官系统的细胞基础.同时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辅助整合效果,培养学生核心素质,包括团队为基础的口头报告、课堂测试及反馈、自学后课堂讨论.经过实践,课程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杨洁;王英;孙雪青;易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北美医学整合课程体系在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北美医学课程体系采用跨学科的模块化课程,实现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学科的深度整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依托“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项目,将北美医学整合课程体系应用于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教学,探索医学教育新模式.借鉴北美医学课程体系,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标准,对“上海-渥太华联合医学院”项目的基础单元(Foundation Unit)课程实施改革,分享北美医学整合课程体系在国内基础医学教育中的实践和体会.

    作者:张方;陈广洁;钮晓音;郭晓奎;梅文瀚;邵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医学基础消化系统整合课程实施的回顾性调查

    通过对已完成基础和临床阶段学习并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基础医学消化系统整合课程的实施效果.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消化系统整合课程总体上满意,认为消化系统课程设置合理,课程内容对学习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很有必要,并认为系统整合式教学有助于学习和理解基础医学知识,有利于从基础到临床的过渡.

    作者:董莉;陆欣;郑青;戎伟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