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正在国内医学教育领域中逐渐推开,PBL在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中也值得积极探索.经过实践检验,预防医学教学中应用PBL,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
作者:尤华;胡志斌;王建明;赵丽萍;陆慧;唐少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医学伦理学中开展PBL教学的主要内容有:提出贴近实际的案例情景、协作学习并分析从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成果汇报与评价反馈.PBL教学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协作能力、伦理学素养和医疗决策能力,有较强可行性和实用性.同时,医学伦理学PBL教学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经验少、师资弱等问题.但总体来讲在医学伦理学课程中开展PBL教学具有推广前景.
作者:张兴宇;王见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通过对比传统教学方法和以临床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模式,研究更有效的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模式.方法:分别对以临床病例为引导的观察组和传统的实验教学对照组实施教学,期末对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期末考核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在横向思维、融会贯通和学习积极性方面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以临床病例为引导的实验教学模式,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学习能力方面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作者:穆雅琴;王健;王喜英;白光梅;黄芳;张海燕;朱壮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探讨同伴主导的小组学习(Peer-Led Team Learning,PLTL)教学模式在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药物毒理学教学实践中的效果.在靶器官毒理学案例教学过程中,首次引入研究生作为学生导师参与小组讨论学习,通过评估量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PLTL教学模式既解决了传统教学师资不足的问题,又大大提高了本科生的学习成绩、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者:胡慧媛;聂宏光;郭凤;封瑞;赵美眯;孙雪菲;孙宝志;郝丽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信息技术在整体护理实训中的应用.方法:试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用临床思维模拟人系统和传统的操作练习模式完成实训操作,干预前后进行考核成绩和临床思维能力测评.结果:试验班学生练习评价及综合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班(P<0.05).结论:信息技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训操作水平,而且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李佳怡;崔旭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已由知识传授的战场转而成为师生共同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和提高应用能力的战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包含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本研究基于对分课堂理论方法,在医学院校高等数学课堂进行具体实践,对教学改革效果与传统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孔雨佳;丁怡;安洪庆;边玮玮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题组从实践教学平台、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考核评价方式三方面进行优化和探索,为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借鉴价值.
作者:孔微;陶明;陶丹红;石敏;韩耀静;邹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为了提高医学专业留学生的教学水平,可以通过加强课堂管理,完善考勤制度,增加PBL等教学方式,把学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同时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述措施在提高医学专业留学生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国内医学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作者:孙世杰;程桂芝;王冰;魏晶;王世仪;李霞;李芳;李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作为新独立的专业培训基地,遇到了学科发展不平衡、带教意识及考核评价体系欠缺等难点.浙大一院探索了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核医学住院医师培训教学体系:明确分层分级管理目标及评级体系、加强过程管理、加强师资建设、360度教学效果反馈并持续质量改进等,有效提高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
作者:董孟杰;翁婉雯;杨君;鲍艳芳;徐勤;张军;林丽莉;赵葵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CBL)结合传统教学(LBL)法对麻醉生理学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给3个年级学生分别实行LBL、CBL+ LBL教学法,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CBL+ LBL教学法显著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结论:CBL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张阳;王志红;林建清;魏义明;陈炜;黄景峰;郑章斌;林默君;强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为提高教学质量,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检验其教学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成绩考核对两组学生进行考评.结果: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基础护理实践教学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基础护理实践教学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欢;王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当前各高校均在积极推行各种学生技能大赛、教师各种教学技能大赛或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然而,国内有关的教、学技能大赛都采用单一比赛形式,在直观上只能单一反映教师教学水平或者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我们创新性的在我校康复治疗学系学生康复技能大赛过程中,模拟当前反映临床医生培训效果的Mini-CEX评价方法,对每组参赛选手选择一个指导老师对其技能比赛操作过程进行评价以此反映老师对Mini-CEX评价方法掌握程度的新型竞赛模式,同时反映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老师学生评价的水平,更省时、省力的体现了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促进,值得今后在不同技能大赛中借鉴.
作者:罗庆禄;严清华;欧海宁;杨宁;侯玲英;邓国政;陈泓鑫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为提高环境卫生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本科25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67人,对照组185人.实验组教学内容为开放性设计性实验,对照组教学内容为验证性实验,并通过调查问卷及成绩分析对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实践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结论: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实验设计、实验动手、独立思考等能力,并且显著提高了学生实验课考试成绩,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作者:张贺;孙铭薇;石明;刘林华;罗皓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高职高专护士职业素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10名护理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护士职业素养课程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课程结束后应用自设问卷对评价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课程总评成绩优良率为78.24%.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总体认可度84.12%.结论:形成性评价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作者:钱耀荣;岑慧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在核医学科、放射科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核医学科、放射科的规培生和实习生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40例采用目标教学法,比较各组教学效果和评价并分析差异.结果:观察组教学效果的评分、教学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标教学可提高核医学科、放射科的教学质量.
作者:余小忠;朱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范顺武教授团队以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er Interbody fusion,文中简称OLIF)培训中心为试点,改进了传统临床专项技术培训模式,开创了因人施教的“自助餐式培训”,提高了培训质量,吸引了全国各大医院的医生前来学习,推动了该项技术在全国的推广和应用,为外科临床专项技术培训提供了新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马建军;范顺武;马彦;沈舒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BL联合PBL教学法对留学生麻醉危重病课程临床见习的影响.方法:58名留学生分成2组,分别接受传统教学法和CBL-PBL教学法(CP组).采取满意度问卷调查和课后答题评价教学效果.结果:CP组在满意度和课后主观题的得分上优于对照组.结论:CBL联合P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优化临床教学,适合留学生教学.
作者:孙捷豪;张学政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在急诊住院医师临床能力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2017年应用迷你临床演练记录表(Mini-CEX记录表)对在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参加规范化培训的60名住院医师进行7个项目临床核心能力评估,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规培结束时住院医师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的7个项目包括问诊技巧、体格检查技能、人文关怀、临床判断、组织效能、整体表现中分数和合格率明显高于培训初期(P<0.05),住院医师对迷你临床演练评估的满意度高达90%以上.结论:采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能提高住院规范培训医师临床胜任能力,同时也提高住院医师的教学满意度,操作简单,值得在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中进行推广.
作者:季明霞;洪小飞;陈铁江;王向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进入临床的第一站,对医学生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临床见习教学存在资源不足、方式局限、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基于当今盛行的互联网环境,借助在线即时通讯软件,将案例式系统性课程与小规模个性教学相结合的“CBL式MOOC-SPOC”新模式,丰富了教学形式,有助于提升临床见习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戴慧芬;潘佳琪;沈哲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PDCA循环理论用于神经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名神经外科护理实习生,将实习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式.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带教.分析观察两组实习生的带教效果.结果:实验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综合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实习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率为92.33%,对照组实习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率为80%,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理论能够提升带教效果,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其综合能力,获得实习生的认可.
作者:王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个案病例讨论(Case-based Discussion,CbD)作为工作场所为基础的评估方式之一,也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具有相当可靠的信、效度和极好的便利性.CbD可将理论联系实际,使参与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并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CbD的教学模式已在国外广泛应用,相信不久也会在我国成为评量受训医师临床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
作者:刘雷;张少青;董国霞;刘艳;李新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PBL教学在妇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至我院妇科实习临床护理的实习生10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传统灌输式教学,给予观察组PBL教学模式,对比研究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临床操作实践水平、教学效果评分与护生自我评价优良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测试评分、临床操作实践水平测试评分、教学效果评分与自我评价优良率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妇科护理实习生采取PBL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知识水平与实践操作水平,优化教学效果,而且还能提高护生对自我学习效果的满意程度,临床上推广应用很有价值.
作者:苏雅云;苏美云;侯正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单纯运用Mini-CEX临床技能考核表或形成性评价在实习教学过程中评估实习医生的综合水平已经得到初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骨科实习教学中结合Mini-CEX临床技能考核表的形成性评价对骨科实习医生进行了初步应用并进行相应评估,以期为下一步临床实习教学深化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程;阙伊辰;文兰;薛静波;刘岸松;易国良;黄文;王文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基于临床案例学习(PCMC)联合以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模式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70位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带教,观察组采用PCMC联合PBL模式带教.比较两组出科成绩和教学方法认可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科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教学方法认可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CMC联合PBL教学模式在骨科护理带教中可提高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教学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丹;林宁;王晓芬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我国正在进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证研究,将实行两段式的考试模式改革.笔者开展了考试新模式相适应的临床教学方法改革.方法:2016年我系随机将临床医学专业2013级两个班的学生(240人)分成试验班和对照班.试验班对所学的临床学科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儿科学有机结合教学大纲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内容,配合案例式的教学方法授课,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照班则按平常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果:期末考试成绩表明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试验班优于对照班,妇产科学考试成绩无差异.结论:结合教学大纲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配合案例式的教学方法改革,有利于提高临床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对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认识.
作者:方姝;陈凯;周虹;蔡蓉;李海林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信息—病案讨论—读书报告—理论分析(IDRA)教学法采取病案引导式的教学查房,通过查阅文献,点评读书报告,结合查房问题,全面培养眼科学生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IDRA教学法增强了学员的临床诊疗、文献查阅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了知识面,学生满意度较高,适合临床教学推广.
作者:唐静;高云霞;邓应平;张明;张军军;刘陇黔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索TBL联合CBL教学法在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可行性.方法:以急性抬高性心肌梗死临床课程为教学内容,将住院医师随机分为实验教学组及传统教学组.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在学习积极性、团队合作精神及临床分析能力方面实验教学组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在理论成绩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TBL联合C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住院医师学习的主动性及临床分析能力.
作者:王嫱;吴昊;孟浩宇;刘海雷;祝因苏;许雪强;贾坚;朱华渊;周蕾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对循证护理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康复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入院学习的康复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为循证护理结合案例教学法.总结两组护士的带教情况.结果:两组护士在带教学习中的收获均有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循证护理技能的掌握、撰写发表论文情况.结论:循证护理结合案例教学法能够显著提升护士的护理技能,使护士能够以评判的思维分析问题,并从多种角度去解决问题,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
作者:楼程英;陈秋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基于PACS病例库CBL教学法在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湖北医药学院2013级临床本科生120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人采用传统教学法即理论科教学进行授课,实验组60人采用基于PACS病例库CBL教学法授课.形成式评价以理论课考试成绩为主、阅片考试成绩为辅;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影像课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74.6±6.9)分、(84.7±7.2)分,阅片成绩分别为(13.2±3.0)分、(16.7±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PACS病例库CBL教学法授课的学生与传统教学法相比,理论考试成绩有所提高,提高影像病例判读思维能力.
作者:闵朋;徐佳佳;杨锐;张旭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住培医师参与的改良PBL教学法在医学生见习阶段的应用.方法:将住培医生10名及医学见习生90名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改良PBL教学法及经典PBL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专业笔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在兴趣、协作精神、深刻印象、临床思维培养、关爱患者的同理心和临床病例分析能力方面,改良PBL教学组较经典PBL教学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住培医生参与的改良P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生见习阶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海燕;孙家琛;钟海峰;万云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三明治”教学法在医学影像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把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分两组:实验组2个班,对照组2个班,分别使用“三明治”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然后统一标准考核,比较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明治”教学法促进了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作者:李东印;焦海山;陈尚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通过调查近5年我国发表的TBL教学法应用相关的医学教育文献,分析该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的应用现状.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 database、Pubmed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查找2012年至2017年TBL教学法应用相关的医学教育文献,并其进行对其归类及分析.结果:T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应用有上升趋势,特别是外科、护理、口腔等实践性较强的临床学科.结论:TBL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教学宗旨得到我国教师认可,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者:梁子聪;叶劲松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普外科临床带教中采取案例结合问题教学法对带教效果和带教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笔者医院普外科实习学生,从中抽取40例并在编序后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普外科带教)和实验组(案例结合问题带教),各组学生20例.在课程完成后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并调查学生对带教质量评价.结果:带教结束后学生接受理论、实践考核,实验组所得数据均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带教后发放关于带教质量调查问卷,实验组对接受带教各方面肯定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临床带教中应用案例结合问题教学法,可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刻吸收相关知识,值得推广.
作者:郑逸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体育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育.在体育课中时常会伴随着一些危险,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组织好学生们的体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以免学生们出现运动创伤,进而对学生们的学习、生活造成危害.文章主要对体育教学中运动创伤的原因展开分析,并探讨具体的预防措施.
作者:俞达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为加强以全科专业为核心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以全科医生基层岗位胜任力为目标,探索建立了“H-C即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实践基地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通过建立“一体化”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三年融贯、逐年递进”的培训计划、设置“交叉互补、科学全面”的课程体系、打造“紧密结合、共同提升”的全科师资队伍、建立“实时有效、持续优化”的质量改进制度,发挥全科基地的作用,保证高质量的全科人才培养.
作者:戴红蕾;张佳;卢崇蓉;朱文华;陈丽英;臧国尧;裘力锋;方力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医学生对临床危机情景的识别和处理以及临床技能的提升是目前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临床虚拟仿真教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佳途径,能够实现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提高.
作者:张文斌;王敏;沈啸华;栾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新疆定向生就业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和石河子大学1200名在校定向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就业意向以及影响因素.结果:定向生中尚有17.1%的定向生对未来职业的发展前景缺乏信心,选择继续留在基层工作的仅占7.8%,影响定向生就业意向的因素有民族、年级、成绩排名.结论:新疆定向生的职业认同有待进一步提升.
作者:李玉华;唐小玲;陈立章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学生对过期药品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200名高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问卷调查有效率83.17%.过期药品基本知识及格率低,专业、知道大处方界定标准、知道合理用药含义、参加义务健康咨询频率、课堂外获得医药信息频率对过期药品基本知识、态度、行为均有影响(P<0.05).结论:完善医学人文教育内容及形式,开展过度医疗及合理用药专项教育,鼓励参加义务健康咨询活动,多渠道传播医药信息.
作者:娄鹏宇;王艳霞;王伟;杜泽玉;徐晓妍;陈军;胡式良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医学本科生冲突管理现状.方法:分层随机抽取282名医学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本科生冲突管理各维度得分排序为整合>妥协>回避>顺从>支配.不同年级回避、顺从维度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性别在妥协、顺从维度有显著差异(P<0.05).有无阅读习惯、实习经历学生顺从维度均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医学本科生冲突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应采取针对措施改善其冲突管理能力.
作者:李元;李馨雨;徐雅林;王志楠;彭歆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为了完善病理生理学现有的教学评估体系、结合TBL教学模式,在实习课中进行学生互评体系的尝试.方法:评估流程包括: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对教师所提供病例进行思考;就病例内容进行团队间的互相发问及相互评分;教师根据各团队在问答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结果:团队通过角色互换,完成互评.
作者:李夏青;刘福;刘清华;王锋;周鑫;张杨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全面规培背景下省属医学院校临床本科生的职业发展认知.方法:随机抽取700名临床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使用SPSS 24.0分析.结果:择业标准以薪酬水平为主,职业选择变动较大,对规培制度认识薄弱但总体理性,“四证合一”专硕成为毕业后首选,三甲医院成为规培后就业热门选择,职业发展信心不足.建议:培养职业使命感,学习规培政策,建立能力评估体系,推广订单式培养.
作者:李新;秦刚;李珊珊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通过对学业预警概念的解析,介绍了当今国内外学业预警发展的现状,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医学院校学生学业特点,从预警指标、预警标准、预警等级等多方面建立了医学院校学生学业预警体系,并对实践效果加以总结,学业预警工作不但促进了学风建设,而且促进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医学院校实施学业预警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胡树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临床教师是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的主力军,更是实现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针对目前临床教师教学意识薄弱、人文素养缺陷及教学能力层次不齐,文章从我院临床教师的具体实际出发,对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主任医师等不同层次临床教师的培养进行了探讨,旨在构建多层面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临床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作者:童九翠;朱向明;史良会;余小文;凤焱;黄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调查分析住培医师对医院规范化院级公共科目培训的满意度.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医院住培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院住培医师对于院级公共科培训教学的态度及形式满意度较高,对于教学内容,特别是专业理论联系实际、临床技能、医患沟通、科研等方面还有更高的要求.结论:医院规范化院级公共科目培训有利于住培医师的培养,需改进教学内容,科学的管理,改进培训制度和方法,为住培医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培训环境.
作者:艾凌云;段君凯;张柳萍;晏萍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我国医学院校学生胜任力的现状及特点.方法:全面检索2007-2017年4月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医学生胜任力的文献.Note Express软件整理.结果:共纳入文献28篇,逐年呈增加趋势、总量不高;尚未形成发文数量较多的机构群、作者群.现有研究对胜任力的认识仍需统一,合作发文趋势明显,有较好的基金支持.结论:医学生胜任力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跨机构合作上有提升空间.
作者:王丽丹;徐文华;王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为了给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抽取人才培养方案涉及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调研目标、课程以及教学和实践活动所需要的KAQ因素形成因素集合,利用复杂网络建模的方式建立KAQ因素网络,进而利用对网络的调整和优化反馈KAQ设计与实施,从而为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条新的研究与实践思路.
作者:张兰华;韩忠东;马敏;李玉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基于当前医患现状、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和医学特色,提出了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通过剖析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教育方法、教育机制和教育成效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知信行”作为理论指导,提出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STAR”模式,该模式有效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实现联动,促进了医学院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落实.
作者:连毅;林文诗;卢益东;上官杨平;林瑾;阮积晨 刊期: 2018年第08期
根据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是以提升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核心目的,通过整合优化医学临床教学内容,压缩核心课程学时,推行延长“见习医生制”实施时间,逐渐将课堂从学校搬到医院,转化临床授课形式,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出一条符合5年制医学院校临床医院实际情况的医学人才培养新路径.
作者:张卫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为了深入了解卫生文艺作品应用于医学生课堂教学情况,进一步提升医学人文教学质量.笔者以泰山医学院为例,使用“问卷星”针对大学生开展在线问卷调查,得出了卫生文艺作品是医学人文教育有效工具等结论.文章后介绍了相关经验并提出若干建议.
作者:孙庆梅;李有刚 刊期: 2018年第08期
血管外科是一门新兴学科,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国人饮食结构西化,主动脉瘤、糖尿病足等血管外科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与之相适应的医院健康教育相对滞后,严重影响医学生及人群对此类疾病的认知.微课一种新颖的多媒体传播手段,具有内容科学凝练、易于网络化交流等优点.与医院健康教育相适应的血管外科微课视频开发易于普及血管外科疾病诊治常识,提高医学生教育水平及民众健康认知,从而使血管外科专业更好的服务于国民健康.
作者:孙晓磊;鞠梅;何延政;刘勇;施森;石镁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医学发展进入新阶段.从中国医学教育的现状和实现健康中国的需求出发,深度思考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向,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版、“新医科”建设以及“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至关重要.探索“新医科”建设的战略意义、内涵和实施路径,前瞻性地设计和构建未来医学人才教育体系,推动中国医学教育走向国际前沿.
作者:顾丹丹;钮晓音;郭晓奎;胡翊群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通过分析本市儿科及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的生源及就业情况,研究人才培养政策导向及供需平衡.2010-2017年共招录儿科及儿外科规培医师1116人,共结业609人.85.22%的结业者留在本市三级医院就业,基层医疗机构的儿科人才依然匮乏.
作者:邵黎兵;单炯;吴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选取同时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接受临床理论课程学习的清华大学医学院(训练组)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未训练组)的八年制本科医学生.其中训练组医学生在医学预科学习后进行了为期2年的科研培训,而未训练组未接受科研培训,在医学预科后直接进入临床理论课学习.两组共同学习结束后,分别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课考试成绩.结果提示八年制医学本科教育早期阶段进行科研培训可能有助于临床理论知识的掌握.
作者:焦洋;黄晓明;潘慧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医学整合课程是以器官或疾病为中心,将相关学科课程内容融为整体,实现学科知识融通,提升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课程形态,以培养顺应社会需求的医务工作者.口腔医学作为技术性高要求的学科,更注重综合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文章就口腔颌面外科学为研究学科,探讨整合课程模式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作者:张君伟;朴正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为探索高职护理专业(老年方向)课程设置方案,在对从事老年护理的一线护士及管理人员就老年护理课程设置问卷调查基础上,研究提出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分老年药物等专业基础课程6门、老年护理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6门,老年社会支持技术等专业拓展课程13门.
作者:陈月卿;饶和平;孔庆红;毛翠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整合课程,以呼吸系统为例,其教学改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级临床本科生卓越班和实验班共195人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采用整合课程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法.结果和结论:课程整合有利于基础医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赵宇;肖薇;董海影;李波;王珺;李光伟;金莉;林岩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配合以痛为腧针刺法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1月癌性疼痛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单一三阶梯镇痛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三阶梯镇痛联合穴位埋线配合以痛为腧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癌性疼痛控制率;疼痛缓解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癌性疼痛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LI、卡氏评分.结果:观察组癌性疼痛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癌性疼痛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LI、卡氏评分相近,P> 0.05;治疗后观察组癌性疼痛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LI、卡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阶梯镇痛联合穴位埋线配合以痛为腧针刺法治疗癌性疼痛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癌性疼痛,改善患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沈淑蓉;吴林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讨老年神经介入手术患者接受喉罩式七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行神经介入手术的72例老年患者作随机非盲实验,同时划分患者为两组,Ⅰ组接受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Ⅱ组给予喉罩式七氟醚吸入麻醉,观察评估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在各操作时点的HR、MAP检测值上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Ⅰ组相比,Ⅱ组在拔管反应率、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费用上均有明显优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神经介入手术患者实施经喉罩式七氟醚吸入麻醉是一种可行阻滞方案,能够在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条件下,减少拔管反应,促进患者术后苏醒,减轻其医疗负担,值得推荐.
作者:丁雷鸣;王武;雷李培;李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芦荟大黄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及对Wnt通路的影响.方法:用人胃癌BGC-823细胞作为模型,用芦荟大黄素处理,用MTT分析方法来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及β-catenin和TCF7L2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芦荟大黄素浓度的提高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增加(P<0.05);随着芦荟大黄素浓度越高,在平板上形成的克隆数量越少;β-catenin和TCF7L2基因及蛋白表达下调,呈现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芦荟大黄素能够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其分子机制可能与Wnt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王毅;饶尚锐;孙伟;王中林;黄节;潘忠良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比较不同中西医方案治疗痰湿中阻型脑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103例脑动脉供血不足痰湿中阻患者中,68例经中西医三联方案治疗(命名为三联组),另外35例经中西医两联方案治疗(命名为两联组).比较其症状改善率,治疗前后收缩期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的血流速度.结果:三联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6% (59/68),两联组为85.71% (30/35),P<0.05.治疗前后TCD血液学相关参数均较其治疗前改善,P均<0.05;三联组治疗后LVA、RVA及BA平均血流速度均优于两联组,t值=2.676,3.917,3.295,P均<0.05.结论:中西医联合穴位针刺可更好改善脑动脉供血不足痰湿中阻型患者的眩晕症状,一定程度地纠正其脑供血不足.
作者:马颖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胆碱酯酶抑制剂联合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54例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即美金刚和多奈哌齐.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分量表(ADAS-cog)、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MMSE)、精神神经科问卷评估(NIP)、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情况.结果: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联合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后,与治疗前的ADAS-cog、MMSE、NIP、ADL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碱酯酶抑制剂联合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等,促进患者的治疗.
作者:沈继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培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共有82篇文献进入荟萃分析,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显著的两个问题,提及率分别为43.90%、42.68%.结论:改进教学方法、规范考核评价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邓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随着产前诊断的技术的发展,目前医学遗传学的专业人才已无法满足需求.而随着双规合一的推行,专业型硕士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培养专业的临床人才的重要方式.但是如何在临床轮转之余完成医学遗传学的临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则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探索.通过教学效果比较,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更好地满足这两大需求.
作者:方碧妹;杨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了解临床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等情况.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近3年录用招聘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总体比较满意,但对其敬业精神评价较低,岗位适应时间较长,实践技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此,提出相应建议: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培养敬业精神;加强主动学习和适应能力,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夯实实践技能,提高操作能力.
作者:窦伟洁;谷景亮;赵芳;甄天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对美国家庭开业护士分析,归纳其准入标准、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注册等方面情况,分析其主要经验和特点,为国内社区、家庭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高级执业护师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史岩;朱迪;陈勤;易景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医学研究生法律知识掌握情况,探讨医学生法律知识的培训路径.方法:由律师对医学研究生进行20课时法律课程培训,包括法律法规及案例分析,进行培训前后法律知识问卷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培训前后,医学生法律知识总得分和告知义务方面、病历书写方面、责任方面得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医学院校法律知识教育不能满足临床执业的法律要求,律师进行法律知识授课可以有效提高医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
作者:田胜男;刘爱和;王晓路;瞿长宝;王圆圆;路玲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精神护理干预对严重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绍兴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20例严重睡眠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加强精神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患者睡眠质量,并比较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结果:经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和PSQI评分均低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菊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早期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早期人文关怀护理.对比2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SAS、SDS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PSQI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早期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玲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血透室护理中存在的的不安全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0例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预防措施进行分组,没有实施预防措施的患者为对照组(n=323),实施预防措施的患者为观察组(n=357).统计两组不安全因素,对比两组患者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中跌倒为58例(17.96%),针头滑脱50例(15.48%),院内感染为122例(37.77%).观察组患者进行预防措施干预,跌倒为37例(10.36%),针头滑脱29例(8.12%),院内感染为79例(22.13%).经统计学分析,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跌倒率和针头滑脱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率、针头滑脱发生率以及跌倒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血透室护理中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机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推广.
作者:柳慧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施护在孕妇保胎中的应用.方法:抽取门诊收治的患有先兆流产疾病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产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均有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护理方法保胎,给予治疗组患者中医辨证护理方法保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提高的幅度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有助于孕妇保胎,且能提高孕妇的生活能力,效果较好,应予以推广使用.
作者:郑红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15日-2018年1月15日期间至我院就诊的350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其中给予常规组患者传统护理模式,给予实验组患者预防性护理模式,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DVT发生率分别为3.42% (6/175)与8% (14/175),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对骨创伤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措施,便于保证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质量,降低DVT发生率,提高血流速度.
作者:陈智慧;陈培华;杭国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通过对全国52家二、三级医院检验科257个生化检验项目的抽样调查,分析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在临床的实际开展情况.结果表明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糖等19项检验项目开展率为100%,而有关激素、药物浓度监测、维生素等检验项目临床开展较少.另外,仍有61.5%的医院有半自动和手工检测的项目,在实践教学中仍要重视手工操作训练.调查提示应适当调整高职生物化学检验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作者:刘隽;郭云霞;蒋君;钟楠楠;姚德欣;郭丽香;胡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明确临床检验常规岗位应用的主要知识点、技能点及职业能力要求,为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国52家医院检验科116个知识点及技能点抽样调查,分析临床检验常规技术应用情况.结果:血细胞分析仪等各种自动化仪器在临床应用广泛,但与形态相关的项目仍多采用手工方法检测;开展的项目数量三级医院明显多于二级医院.结论: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内容可作适当调整,注重传统基本技能与现代自动化仪器检测教学相结合,增加综合性实验,加强教学模式改革.
作者:李敏霞;邱冬;李振江;王君;胡野;杨拓;李晖;胡雪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通过对全国二、三级医院检验科抽样调查,分析免疫检验技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显示,肿瘤标志物、自身免疫病、过敏原检测项目和ELISA、化学发光、胶体金免疫技术临床各级医院普遍采用,而单克隆抗体制备、传统沉淀反应、荧光酶免疫测定等技术临床应用相对较少.因此,免疫检验技术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应相应调整.
作者:孙中文;黄静芳;廖璞;徐炜烽;盛胜航;胡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通过对全国部分二级、三级医院检验科寄生虫检验岗位工作32个知识点和技术点进行调查,分析寄生虫检验技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消化道蠕虫、溶组织阿米巴、阴道毛滴虫及疟原虫等检验项目及知识点应用较多,粪寄生虫卵孵化试验、寄生虫免疫学检查、寄生虫培养鉴定、寄生虫分子检测项目没有开展,另外检验项目手工操作二级医院为100%,三级医院为94%,在实践教学中要重视手工操作训练.调查结果提示,高职寄生虫检验技术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应做适当调整,以适应临床寄生虫检验岗位工作的发展需要.
作者:李妤蓉;张辰阳;胡野;吴琳;曹德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通过对全国各省市二级、三级医院临床检验科开展的微生物学检验项目进行调查分析,对目前各个医院开展的微生物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中找出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的差别,为今后修(制)订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标准、教学计划以及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使医学检验专业教育教学更贴近临床岗位工作实际,有利于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作者:谢春;杨颖;杨大干;王翠玲;胡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通过对全国52家医院检验科抽样调查,分析血液检验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常用细胞化学染色、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等检验项目常用;而有关遗传性溶血性疾病、血小板功能、单项凝血因子等检测较少.另外,手工操作三级医院为48.8%,二级医院为60.6%.调查结果提示,血液学检验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应作适当调整.
作者:黄斌伦;楼宏强;单小云;吴茅;胡野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