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9817
  • 国内刊号:34-1092/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48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2011年2期文献
  • 大学生运动伤害焦虑心理自我认知干预效果评价

    运动伤害是困扰大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每年都有体育伤害事故发生.从大学生角度来看,担心在体育课中受伤,是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活动主动性的主要因素,从而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产生运动伤害焦虑心理.如何运用科学的心理学手段,消除大学生的这种不良心理,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体育活动过程中,是体育教师们一直尝试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将通过自我认知手段来考察其对大学生运动伤害焦虑心理的影响,以期为改善大学生运动伤害焦虑心理状况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张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唐山市幼儿父母躯体虐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唐山市3~6岁幼儿遭受父母躯体虐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儿童暴力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办便抽样方法,对唐山市243名3~6岁幼儿父母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近1 a内,60.1%的父母对子女实施过躯体虐待,其中28.8%为非接触性体罚,52.7%为轻度躯体暴力,8.6%为重度躯体暴力,0.4%为极重度躯体暴力.影响幼儿遭受躯体虐待的主要因素有儿童性别、父母是否有不良嗜好、家庭居住地.结论 幼儿遭受父母躯体虐待的现象较为普遍,有必要开展有关儿童暴力伤害的早期干预.

    作者:崔立华;杜文冉;庞淑兰;薛玲;任琦;刘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高中生人格对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调节的中介效应

    目前国内多数研究将人格变量作为影响社会支持或心理健康的一个因素,单独考察人格变量与社会支持或心理健康的关系.从理论上说,人格既可以作调节变量也可以作中介变量,如果认为人格会改变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则人格是调节变量;如果认为社会支持会影响人格,而心理健康会受到人格的影响,则人格是中介变量.

    作者:陈彦垒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农村留守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及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家庭影响因素,为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及白编家庭情况调查问卷,对207名小学和初中的留守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中小学生的问题行为检出率为15.46%,其中品行问题检出率高;留守中小学生的问题行为较非留守中小学生严重,其品行问题、多动、不注意-被动得分高于非留守中小学生;抚养人类别、文化程度及父母外出时间是影响留守中小学生的重要因素.结论 正常、温暖、有序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父母、抚养人、学校及社会应群策群力,减少中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

    作者:张雪琴;龙永梅;张哲;何兰英;邱晓娜;王静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同归因训练模式对高一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归因训练模式对高一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效果,为提高高一学生学习自信心提供依据.方法 以学生自我归因和教师归因2种归因训练模式分别对某普通高中69名和64名高一学生进行为期5个月的归因训练,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干预.结果 学生自我归因组和教师归因组的自我效能感和归因状况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干预后的自我效能感、语文自我效能感和归因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我归因训练组学生具体学科(语文)的自我效能感较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学生学业成绩在归因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的归因训练模式对高一学生的归因状况和自我效能感影响不同;归因训练并不直接导致高一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

    作者:胡义秋;詹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同办学模式和同伴组成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比较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流动儿童的学校归属感和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学校归属感量表(PSSM)、安全感量表,对分层选取的1 30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民办学校,同伴中大多数为流动儿童的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同伴中大多是城市儿童的,就读于公办学校并有相似同伴组成的流动儿童具有较高的学校归属感;安全感在流动儿童类型和学校归属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不同学校类型及同伴类型的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不同,安全感是影响不同类型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的可能因素.

    作者:聂润秋;徐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学生道德同一性发展特点分析

    道德同一性是道德自我的核心,是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它是指有益于他人的自我一致性和连续性,反映了独立的道德人格不断建构的过程,也反映了个体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间的一致性程度,是对社会共有价值、理论、规则和信仰的自我概念[1].

    作者:钱志刚;周碧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北京市顺义区中学生自杀相关心理行为现况调查

    在现代社会中,自杀是人类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中国的自杀现状:1995-1999年>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目前已属于世界上的高自杀率国家之一,估计中国平均年自杀率为23/10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其中15-24岁年龄组占总自杀人数的26.64%[1].另有资料显示,我国15-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自杀[2].

    作者:张立敏;李玉堂;赵瑞兰;张克深;杨合;于金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四川省南部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四川南部未受地震影响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未受地震影响的2所四川省农村初中所有初一年级留守儿童374人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评价量表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留守类型、不同看护人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为社会支持、父母关心程度、看护人的要求程度、自评学习成绩.结论 从父母,看护人以及社会支持网络等外部保护凶素出发,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

    作者:何芙蓉;刘巧兰;周欢;杨洋;张莎;马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农村中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肥东县某农村地区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肥东县某农村地区的2所中学,对初一至高三年级分别随机抽取12个班级.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自尊量表等进行同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总体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0.7%.女生为25.3%,男生为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541,P=0.000);初中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7.8%,高中生为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18,JP=0.000);父母婚姻状况对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34,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中年级、家庭环境得分低、自尊得分低和消极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师生关系得分高和积极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较高.应联合学校和家庭,根据其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作者:邵福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广东实验中学高中生杜克健康评价问卷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杜克健康评价问卷(DuKE)对高中生的调查结果,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东实验中学142名患病寄宿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生DUKE同卷6项健康功能评分都较高,且离散度不大;4项功能障碍中的抑郁和疼痛因子评分较高,且离散度较大.其中性别、年级、病种之间各因子的评分差异绝大部分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只有男生与高二学生的疼痛因子、高三的自尊冈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说明中学生的躯体健康状况较好,但町能伴随的抑郁、疼痛症状.结论 杜克健康评价问卷能较客观地反映高中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欧水招;李春会;谢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目睹暴力及遭受暴力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对照分析

    目的 了解日睹暴力及遭受暴力对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的影响,为预防和减轻儿童期伤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广州某大学大一和大二学生757名,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进行调查.结果 95名大学生在目睹暴力的同时遭受暴力侵害,即同时遭受2种伤害,阳性率为12.5%.无伤害大学生、曾日睹暴力大学生、曾遭受暴力大学生、以及曾日睹暴力及遭受暴力大学生PTSD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双重伤害的大学生比其他组别大学生PTSD总分及5个因子分更高,PTSD症状更明显(P值均<0.05).目睹暴力与遭受暴力的关系显著(P=0.000).在有目睹暴力经历的大学生中,有亲身遭受暴力的比例(62.5%)高于无亲身暴力的比例(42.0%).结论 目睹暴力及遭受暴力的大学生较常见,且其成年后的PTSD症状明显.目睹暴力与遭受暴力相关,应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防治.

    作者:赵静波;侯艳飞;杨雪岭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云南省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特征分析

    青少年抑郁心理症状的预防与控制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促进的重要研究课题.抑郁心理状态不但增加痛苦的心理体验,损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且与自杀、吸烟和攻击等不良行为密切关联[1].为了解云南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状况,为进行预防干预研究提供依据,笔者于2009年对云南省12408名中学生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

    作者:黄莹;李燕;胡安艳;陈桂存;刘宏;李姣;黄鑫;郑志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高中生学业勤奋度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究学业勤奋度埘学牛学业成绩的影响,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学业勤奋问卷,对采用目的 取样和分层取样法选取的黄石市实验高中、阳新县英才高中的386名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学业勤奋度发展水平进行调查,运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高中生学业勤奋度的平均等级为3.08,全问卷的总体不良率和良好率分别为28.3%,32.2%.女生顽强性明显高于男生(P<0.05),高二学生时间投入显著高于高一学生(P<0.05).目标监控、时间投入和顽强性与学业成绩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时间投入、任务承诺和顽强性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直接作用.结论 时间投入、任务承诺和顽强性对学牛的学业成绩存在预测作用.

    作者:雷浩;田澜;刘衍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发展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关系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发展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小学生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绪量表,对重庆地区418名留守儿童和340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同伴影响力对整体满意度、积极情绪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交往能力对积极情绪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情绪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发展水平较低,社会创造性倾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作者:胡馨月;陈旭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信效度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但由此而带来的学习倦怠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学习倦怠的研究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重要指标,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1-2].目前,用于测量学习倦怠的量表[3]主要是以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Maslach Bumout Inventory,MBI)为基础,一般只对其进行稍微的文字修改.

    作者:李富业;王学涵;刘继文;陈佳;郑红英;顾佳怡;李静;姜信增;张慧;王培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青少年抑郁与儿童期虐待和近期生活事件相关分析

    目的 了解青少年抑郁与儿童期虐待和近期生活事件的关系,验证可能存在的调节中介效应假设.方法 方便抽取合肥市3798名使用网络的中学生,进行亲子冲突策略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以及人口学特征调查.采用层级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青少年儿童期虐待、近期生活事件和抑郁可能存在的调节中介效应.结果 不同性别青少年早期虐待经历与近期生活事件均有关联(P值均<0.01),并通过近期生活事件间接地对青少年抑郁产生效应(P值均<0.01);中学女生儿童期虐待对生活事件介导的间接效应有调节作用(P=0.001),而男生未见儿童期虐待对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P=0.260).结论 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抑郁的作用部分是通过近期生活事件介导的间接效应,中学女生儿童期虐待对间接效应有正向调节作用.应该采用措施阻止儿童期虐待的出现,其中受虐女童是重点保护的对象.

    作者:杨林胜;张志华;吴红燕;孙业桓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河南省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目的 了解农村校外青少年与在校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为农村学校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河南省2个县13~18岁430名农村校外青少年和198名在校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校外青少年和在校青少年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2%和29.3%,轻度不良反应检出率分别为33.5%和47.0%,中度及以上不良反应检出率分别为5.1%和12.1%;校外青少年SCL-90总分(124.55±33.84)低于在校青少年(142.42±41.59);2组青少年各因子分排序前4位的因子均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抑郁;女性各因子分和总分均高于男性(P值均<0.05).结论 相对于在校青少年,校外青少年心理状况较好;农村青少年不良反应症状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抑郁;男性心理状况好于女性.

    作者:吴翠平;娄晓民;梁利花;戈文洋;季士治;游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嘉兴市初中学生手卫生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嘉兴市初中生手卫生知识和行为现状及影响其依从性的主客观因素,为开展手卫生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嘉兴市4所初中共1 3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5%以上的被调查者知道手卫生相关知识;近40%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六步洗手方法;有68.28%的学生用流动水加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且女生频次高于男生(χ<'2>=10.91,P<0.05);36.6%的被调查对象常看到学校洗手池边有标准洗手图,58.6%的被调查对象能常使用洗手池边的洗手液或肥皂,4所学校均无干手机,1所学校配有干手纸;初中生获取手卫生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72.1%)、宣传资料(64.2%).结论 应加强中学生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宣传,特别是手卫生知信行3者间关系转变的健康干预,同时需加强手卫生设施的配置.

    作者:陈中文;俞慧芳;唐娴;施秀珍;胡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天津市教师吸烟行为和控烟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天津市教师吸烟行为和相关控烟知识,为在教师人群中进行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天津市河西,北辰、宁河3区不同类别学校教师6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教师现在吸烟率为12.2%,吸烟率为16.0%,大学、中学、小学教师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教师的现在吸烟率为25.0%,高于中学和小学教师.27.4%教师有时在学生面前吸烟,8.2%教师经常在上班时间吸烟,27.2%教师在办公室吸烟.34.8%的教师教过学生拒绝吸烟的技巧.61.0%的教师否认低焦油、低尼占丁的烟对身体的危害小.52.2%的教师认为过滤嘴可以降低吸烟的危害,92.5%的教师认为应该在学校所有范围内禁止吸烟.结论 学校应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和培训,提高教师烟草相关知识知晓率,帮助吸烟教师戒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控烟健康教育.

    作者:王刚;顾清;袁媛媛;李学军;高皓宇;赵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监护人饮食行为对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的影响

    目的 了解监护人饮食行为对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为改善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南京市玄武区1 128名3~6岁儿童及其主要监护人为对象,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学龄前儿奄和监护人自身的饮食行为等.结果 约59%的学龄前儿童有挑食偏食行为,其监护人不挑食偏食(OR=0.510)、饮用牛奶(OR=0.831)、食用鸡蛋(DR=0.906)的行为是影响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的因素.结论 玄武区学龄前儿童的挑食偏食行为问题非常突出,与其监护人自身的饮食行为有关.

    作者:程昊龙;莫宝庆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学生二级传播方式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通过对学生进行重点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知识教育,探讨其对家长相关知识和健康行为建立所起的影响.方法 在余杭区高中、初中和小学3个层次学校中各抽取1所高中、1所初中及1所小学,并在抽取的学校的同年级中随机抽取高二、初二和小学五年级各2个班,1个班为教育班,另1个班为对照班,教育班进行课堂健康教育,通过对照等方法,观察二级传播效果.结果 二级传播后,小学教育班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二级传播前提高了18.32%(P<0.05),比相应对照班家长的健埭知识知晓率提高了19.05%(P<0.05);小学生教育班家长麻疹防治知识较二级传播前提高了27.71%,糖尿病防治知识较二级传播前提高了 18.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学教育班家长乙肝、糖尿病防治知识二级传播后与传播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教育班家长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二级传播后与传播前比较也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生二级传播是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作者:沈旭娟;张宝津;张时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北京大兴区青少年学生自觉超重肥胖与减重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大兴区学生对超重、肥胖及自身认知情况,研究其对学生减重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北京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中超重、肥胖检测结果、个人认知情况和减肥行为部分进行分析.利用SPSS及Excel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自觉体重超重肥胖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检出率为40.6%.很大比例的学生不能根据科学依据对自己的胖瘦进行判断,有76.3%的学生盲目采取措施减轻或控制体霞增加.结论 应积极在青少年中普及控制体重的知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掌握科学的管理体重方法.

    作者:李冬梅;高建英;李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广西高校医学生对包皮环切术预防艾滋病知信行定性分析

    近年在非洲完成的3个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认为,包皮环切术能使艾滋病病毒(HIV)通过异性传播的危险降低50%-60%[1-3].包皮环切术作为一种简单易行、成本低、并发症少和效益高的预防男性感染HIV的方法,对于控制艾滋病蔓延具有重要意义,是预防男性通过性行为感染HIV的一项重要策略,但如何推广包皮环切术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特别在非穆斯林国家.

    作者:蒋俊俊;邓伟;梁冰玉;杨晓波;李平;罗皓;梁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相关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年龄段的特定群体,不但会受社会普遍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影响,还广泛存在一些大学生特征性的不良生活方式,如沉迷于网络、盲目节食减肥等[1].为了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具体情况及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2],以便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水平,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状况进行专项调查.

    作者:汪胜;卢晚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一起寄宿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一起甲型H1N1流感在寄宿制学校暴发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RT-PCR方法以及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及血清抗体检测;同时进行面对问卷调查并查阅校医门诊记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一次疫情暴发后,学生甲型H1N1流感感染率为32.69%.X2检验表明,同班同学发热(OR=2.257,95%CI=1.664~3.060)、同宿舍室友发热(OR=2.270,95%CI=1.782~2.891)、宿舍每天开排气扇(OR=0.776,95%CI=0.617~0.976)、宿舍朝向与当时季节风向不一致(OR=1.417,95%CI=1.114~1.801)均与甲型H1N1流感感染有关.结论 加强晨检、及时发现传染源并采取单间隔离或居家隔离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重要手段,加强居室通风是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作者:陈希;李铁钢;柳洋;狄飚;袁俊;王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一起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调查

    2008年5月4日,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辖区某学校教师电话报告:该学院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咽痛症状.接报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小分队人员立即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经核实,该学院自2008年5月1日以来,即有部分学生陆续出现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据<北京市学校及托幼园所聚集性集中发热处理技术规范>对本起疫情进行了调查,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为由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

    作者:蔡旭;王瑞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西北师范大学新生肺结核感染情况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病.全球约有1/3的人感染结核菌,每年约有300万人因结核病死亡[1].第4次全国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我国结核病疫情仍然很严峻.结核病在群居性人群中容易传播,近10多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学校时有结核病暴发流行[3].

    作者:何随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某高校2007-2009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大学校园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他们集体生活、学习,人口相对密集,容易引起传染病的发牛和流行.为了解高校学牛传染病发病情况,探讨高等学校学生传染病发病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现将某高校2007-2009年学生传染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梁亚荣;朱香英;谭小明;陈芝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杭州市民工子弟学校学龄儿童伤害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杭州市民工子弟学校儿童不同于本地儿童的伤害流行特征,为开展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杭州市4所民工子弟学校、4所本地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均数比较用t检验.结果 杭州市民工子弟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43.64%,中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44.38%,与本地户籍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民工子弟初中女生的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初中女生,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多发性伤害的发生率及伤害年均发生数均高于本地户籍学生.伤害的首位因为均为跌落,民工子弟小学生的触电发生率、初中男生的溺水发生率及初中女生的烫伤、刀割伤、碰掩伤和触电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同类学生.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因伤害造成的家庭负担更重.结论 民工子弟有不同于本地户籍学生的伤害流行特征,伤害造成的家庭负担较本地学生更重,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防制工作.

    作者:朱晓霞;刘庆敏;方顺源;施文英;项海青;陈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抚州市城区小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调查

    蛔虫感染是常见的肠道线虫感染,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国蛔虫等肠道线虫感染呈下降趋势.2001-2004年全国寄生虫病抽样调查显示,我国人群蛔虫感染率为12.72%[1].为了解抚州市城区小学生蛔虫感染现状,为进一步防治蛔虫感染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9年9-12月对市区内3所小学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仕标;何云岩;王敏;邓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海口市2003-2008年学校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海口市学校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凋查方法,对海口市2003-2008年学校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学校食物中毒发生18起,发病人数542人,涉及学生6151人,发病率7.71%;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复秋季节.学校食物中毒以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结论:应加强学校管理人员和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食堂内部卫生管理机制,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作者:张帆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裕固族140名3~6岁儿童膳食营养及营养状况评价

    目的 了解3~6岁裕固族儿童膳食营养及营养状况,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营养指导和干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40名3~6岁裕固族儿童,通过24 h回顾法结合记账法进行膳食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采用Z评分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 除维生素 A、维生素C摄入量较低外,其他能量及多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与中国其他民族儿童比较接近;体格发育状况也比较乐观,基本达到2005年中国9个城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及WHO的标准;调查对象存在消瘦和超重现象,未出现生长迟缓及肥胖.结论 裕固族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基本接近中国其他民族儿童及WHO标准.建议增加该群体新鲜蔬菜、水果、肉类等食物的摄取,结合营养教育,加强平衡膳食理念的宣传,以进一步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张晓琼;王军;周雪;王玉;刘兴荣;龚地萍;李金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国9~18岁少数民族女生月经初潮与形态发育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我国9~18岁少数民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及与形态发育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少数民族女生生长发育规律和开展青春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对蒙、回、壮、朝鲜族9~18岁女生的月经初潮年龄、身高、体重、胸围和BMI等指标进行比较和统计检验.结果 2005年蒙、回、壮和朝鲜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分别为12.78,13.28,12.71,12.35岁.18岁组蒙、回、壮和朝鲜族女生身高分别为159.0,159.0,155.1和157.5 cm,体重分别为54.7,53.3,47.6和52.3 kg,胸围分别为78.7,78.8,75.7和79.4 cm.11~14岁已来潮女生形态发育情况要好于未来潮女生(P值均<0.01).结论 朝鲜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早于蒙、回、壮族,蒙古族和回族女生成年身高较高,月经初潮与形态发育关系密切.

    作者:宋逸;马军;胡佩瑾;张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营养不良与营养正常青少年心肺功能和体型特征比较

    目的 了解营养不良对青春期青少年身体发育、心肺功能的影响,为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整群抽取育才学校1 320名中学生,对12~14岁中学生按身高标准体重筛选营养不良学生.共筛选出37名营养不良学生作为营养不良组,根据年龄、性别、年级匹配原则选取37名营养正常学生作为对照组.对2组学生的心肺功能、体型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营养不良组学生肺活量指数、Erisman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Erisman指数随营养不良程度加重而降低(P<0.01).结论 营养不良对青少年心肺功能及体型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加强学生营养,提高青少年身体发育水平.

    作者:张迪;陈容;裴丽红;顾国家;张微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藏族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因子分析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是反映不同人群生活条件和健康水平重要的标志[1].体质发育指标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数据[2].通过对尽可能多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可以了解各指标在模型中的贡献率,对建立完善的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筛查指标和评价因子,评价个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堃;肖艳杰;席焕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新疆锡伯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分析

    锡伯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总人口约20万.新疆察布查尔锡们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锡们族自治县,现有锡伯族人口2万.锡们族有本民族的信仰及生活、饮食习惯.青少年体格发育变化与营养水平、经济发展和卫生医疗条件改善密切相关.

    作者:毕存箭;苏煜;杨俊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仫佬族小学生体表面积调查

    目的 了解仫佬族小学生体表面积的生长发育状况,为建立仫佬族小学生健康指标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适合中国人的Stevenson标准公式,对广西罗城县仫佬族小学生的体表面积进行测量.结果 仫佬族小学生体表面积与身高、体重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男、女生体表面积发育曲线出现交叉现象,12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汉族小学生相比,仫佬族学生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的发育水平均低于汉族学生.结论 仫佬族小学生体表面积整体发育水平低于汉族学生,需建立独立的健康指标评价体系.

    作者:黄昌盛;黄秀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韩2所大学男生体质量指数和肺活量比较

    目的 了解中国延边大学和韩国仁荷大学男生体质量指数和肺活量的差异,为改善大学生体质状况的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自愿参与研究的中国延边大学朝鲜族(271名)、汉族(397名)和韩国仁荷大学(275名)男生,测定体质量指数和肺活量.利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和协方差分析.结果 延边大学与仁荷大学男生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边大学朝鲜族男牛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汉族男生(P<0.05);调整年龄和体质量指数后,延边大学朝鲜族和汉族男生肺活量均明显低于仁荷大学男生(P值均<0.01),而延边大学朝鲜族和汉族男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边大学朝鲜族男生的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男生,延边大学男生肺活量低于仁荷大学男生.

    作者:李成福;许青松;韩雄毅;金玲;洪润哲;金元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吉林市9~12岁朝鲜族和汉族女童性发育状况

    儿童通过青春期的生长发育及性发育过渡到成年人是连续、复杂的遗传和环境(社会、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青春期因民族、地域、经济文化水平以及生活习惯不同而异,并随时代推移而变迁,而且发育开始时期和程度都影响后期的健康[2].文献报道显示,我国青少年近年来呈现身高、体重发育水平普遍提高,性发育不断提前的长期趋势[3-4].

    作者:李善姬;白雪松;张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国内外焦点解决模式应用研究

    焦点解决模式(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期治疗技术[1].焦点解决模式主张用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解决问题的积极观点,来促使改变的发生,避免局限于探求原因或是问题取向的讨论,也即焦点模式是朝向目标的谈话,而非问题导向的谈话[2].

    作者:董乐;黄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学研究进展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以与其年龄不相适应、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为特征的心理行为性疾病,在学龄儿童中广泛存在[1].儿童ADHD的现患率在不同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德国3-17岁儿童ADHD现患率为4.8%(男童7.7%,女童1.8%)[2],加拿大报道儿童ADHD发病率为3%-9%,男孩发病率大约是女孩的3倍[3].

    作者:林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江山市农村学校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分析

    随着江山市改水工程的深入发展,2家大型自来水厂的管网未梢水逐渐铺入平原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用上了卫生安全的自来水.但部分边缘山区由于条件限制,尚未用上自来水.为掌握农村学校饮用水水质的动态状况,提高学校自备水的卫生管理水平,笔者对江山市2007-2009年全市农村学校自备水水质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郑芝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苏州市区中学生2009年视力不良情况分析

    近年来,视力不良成为中学生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为全面了解苏州市中学生视力不良情况,以便为制定有效的近视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09年度苏州市区中学生体检资料的视力部分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萍;曹志杰;贾松;袁凤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广西4~12岁弱视儿童散光现况分析

    目的 了解散光在4~12岁弱视儿童中的主要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散光及弱视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4~12岁弱视儿童2057例(3704眼),所有弱视散瞳后采用视网膜检影法确定散光状态,描述散光在不同年龄、性别、弱视程度的弱视儿童中的分布.结果 在2057例弱视儿童中,散光(≥0.50 D)检出率为94.02%,且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各年龄组散光度以0.50~2.00 D(69.1%)为主,散光类型中的复性远视多,散光轴向以顺规散光为主(90.20%),各年龄组散光度、散光轴向和散光性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儿童散光眼的散光度、散光类型和散光轴向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弱视程度散光眼的散光度、散光类型和散光轴向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散光在4~12岁弱视儿童中检出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儿童散光应尽早矫正,以防止弱视产生.

    作者:肖信;刘伟民;林泉;王英;张玉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金华市某重点高中学生视力及色觉调查

    目的 分析金华市第一中学高中3个年级学生的视力与届光度及色觉状况,为纠正学生不良用眼习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测金华市某重点高中全体2550名学生.测定远视力,凡裸眼视力<4.8者采用插片验光以测定球镜屈光度,并进行色觉检查.结果 高一、高二、高三学生视力<5.0检出率的分别为90.17%,93.34%,97.76%,女、男生分别为95.48%,91.71%.视力<4.8的2300名学生中,屈光度≤4.00 D的有1617名(70.30%);>4.00 D的有683名(29.70%),其中女生407名(34.20%),男生276名(24.86%).色觉障碍检出率为2.59%.结论 重点中学学生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90%;女生远视力与屈光状况更差.

    作者:许建平;许晨;应丽华;高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国40个市(县)中小学校创建无烟环境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学校创建100%无烟环境的综合性干预效果,为积极开展校园控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7-2008年在全国20个省40个市县中小学按照统一的干预策略开展为期1 a的100%无烟学校创建活动,采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分别收集干预前后学校的吸烟现象、学校人群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及控烟态度、学校人群的吸烟与被动吸烟等资料,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基线调查时36.14%的学校未观察到吸烟现象,干预后创建无烟学校上升为74.51%;干预前学校男性人群吸烟率为12.13%,干预后创建无烟学校中男性吸烟率降至10.61%;干预前学校不吸烟人群的二手烟暴露率为28.01%.干预后二手烟暴露率降至10.15%.干预后人群对烟草危害的正确认识及控烟态度较基线时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无烟学校创建活动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基本实现了项目的 预期目标.

    作者:高峰燕;郭欣;刘亨辉;万霞;杨杰;杨功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城市学龄前儿童运动发育家庭环境量表的初步编制

    目的 编制城市学龄前儿摩家庭运动环境评价量表(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On Motor Development for Pre-school Urban Children,FESMDPU),为家庭环境与儿童运动发育的关联性研究提供量化工具.方法 以HOME和AHEMD-SR量表为蓝本,在确立71个初始条目的 基础上,运用临界比、相关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对条目进行删减.结果 根据各条目临界比保留伞部条目,根据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删减15个条目,后通过第1次和第2次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删除5个条目,后共保留51个条目.此外,探索件因素分析提取了户外运动空间、户内运动空间、精细运动玩具、大运动玩具、空间色彩类玩具、温暖/鼓励、口常生活照顾7个因子.结论 保留51个条目作为FESMDPU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为该量表的应用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花静;张郦君;古桂雄;秦志强;孟炜;吴擢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国外学生体检表项目分析

    目的 了解国外学生体检表的内容,为建立适合我国学生的健康体检项目和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以Google网络搜索为主要检索工具,对检索到的50份国外学生体检表项目内容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并对国外学生体检表的内容进行循证分析.结果 国外学生体检表主要分为基本信息、医学史、预防接种史、体检项目和医生填写部分,其中体检项目又分为形态指标、内科、外科、五官科、辅助检查5个部分.结论 我国中小学生体检表与国外学生体检表既存在一定的共性,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国外学生体检表中的部分项目设置值得参考借鉴.

    作者:伍晓艳;陶芳标;朱鹏;苏普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与成因分析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20多年的成长过程中,发展与问题始终相伴存在: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01年开始,逐渐完成了从民间推动前进向政府主导的转化,其理论研究与工作开展也都进入到快速发展期,在国际上可以堪比起步较早、理论和方法都较为成熟的欧美等国;另一方面,许多潜隐在认知、研究和操作三大领域中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来,经常导致许多预设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无法实现.

    作者:仲稳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平湖市校医和保健教师现状调查

    学校是儿童青少年集中的场所,是传染病的易发区.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造成传播和扩散.近年来,非典、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接连发生,卫生防控工作形势严峻.而作为基层的学校,由于面对的人群特殊,同时又是人员集中的场所,所以做好学校卫生工作就显得更为急迫.校医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和执行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作者:蒋华英;宋长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网络成瘾大学生患者脑电超慢涨落图参考值

    目的:运用脑电超慢涨落技术(ET)检测网络成瘾(IAD)患者脑内S谱系的变化,探讨IAD患者脑电超慢涨落S谱系参考值的范围及神经递质的变化,为临床应用ET检测和诊断IAD提供参考.方法 在成都市选取90例网络成瘾大学生患者作为IAD组,另取6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ET分析、提取代表脑内神经递质变化的S谱系,对比观察IAD患者大脑S谱系变化.结果 不同性别IAD患者间S1-S7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IAD患者S11值显著高于女性(P<0.05);各年龄段男、女lAD患者S11值的参考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D患者S谱系的参考范围,S2、S4系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S5、S11系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脑电超慢涨落S谱系可以反映IAD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可以应用于IAD的检测与诊断.

    作者:朱天民;杜宇鹏;李辉;郑重;金荣疆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血小板5-羟色胺水平分析

    目的 探索5-羟色胺(5-HT)在青少年网络成瘾发生中的作用,为心理疏导、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3例网络成瘾患者青少年和44例正常对照的血小板5-HT含量;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情绪状态.应用SPSS 14.0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 网络成瘾组血小板5-HT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5,P<0.05);网络成瘾组抑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0,P<0.01);网络成瘾组焦虑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0,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小板5-HT水平与网络成瘾、抑郁、焦虑程度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网络成瘾发病可能与神经元功能失调有关.

    作者:罗江洪;吴汉荣;蒙衡;杜亚松;林治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单纯性肥胖儿童颈动脉参数

    目的 了解肥胖儿童颈动脉参数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高血压、高血脂及BMI对儿奄颈动脉血管的影响,为早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某地9~15岁肥胖儿童43例,超重儿童37例,正常体重儿童10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统计方法包括方差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9~15岁儿童颈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期峰值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逐渐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阻力指数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降低的趋势(t=3.196,P<0.05).右侧颈动脉舒张未期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5,P<0.05),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内中膜厚度有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P<0.05),颈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I、血压、高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内中膜厚度有相关性.

    作者:邬盛鑫;马受良;马君义;郭春家;杨巧玲;方新林;凌菊;张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β3-AR基因变异及气质类型分析

    目的 了解β3-AR基因变异及气质与儿奄单纯性肥胖的关系,为控制儿奄单纯性肥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随机整群抽取的武汉市714名儿童的β3-AR基因型进行检测,并测量体重、身高,测查儿童气质类型.结果 肥胖儿童β3-AR不同等位基因间的气质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童肥胖组中间偏麻烦型、麻烦型和启动缓慢型与对照组中间偏平易型、平易型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童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各气质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因变异从不仅从生理角度影响儿童的肥胖,还其与儿童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强度及指向性有关,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彭安娜;杨少萍;张斌;张丹;陈忠;胡唏江;覃凌智;杨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