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开展城市社区居民对公立医疗机构服务现状满意度调查分析,探讨新形势下,医疗卫生创新发展的新机制,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方法随机分层抽取青岛市社区居民1430人,采取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公立大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及其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青岛市社区居民1430人中选择到大型公立医院就诊者占65.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37.3%。在大型公立医院从就诊到结束,耗时至少半天者占69.5%,一天以上者占18.7%;就诊流程部分不合理者占45.2%,如住院手续繁琐、化验单拿取不方便、导医人员太少、专家门诊限号、看病等待时间过长、诊病时间较短、医生因患者多而缺乏耐心等;就诊流程比较合理、方便者占40.0%。认为大型公立医院的服务态度一般,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者占58.2%;认为服务态度好,很满意者占30.7%。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态度好,很满意者占43.2%;认为服务态度一般,有待提高者占37.9%。96.1%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应该形成公私联合多元办医格局,为居民提供各种优惠政策;98.4%的被调查者期望国家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促进优质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延伸。结论现阶段多数患者选择到大型公立医院就诊,就诊流程和服务态度是需要改进的重点。大型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合作,形成联动创新发展机制,使患者就医有更多的选择,从而获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作者:王燕;张毅;郑樱;杨林;马爱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总结胃癌术后无胃肠减压管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15例术后无胃肠减压管的择期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宣教沟通、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方法。结果14例顺利恢复,1例因营养不良未完全纠正发生吻合口瘘。术后平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48.7±16.4)h,首次排便时间(65.1±5.7)h,术后住院时间(12.4±3.1)d,术后发生恶心呕吐2例、腹泻2例,咽喉疼痛不适3例。结论胃癌术后无胃肠减压管可减少患者的应激损伤,改善术后体验,加快术后康复,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可行。
作者:孙超民;田勇;胡利兵;李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了解甲钴胺联合丹参川芎嗪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为该病提供有效而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16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被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77例,观察组采用甲钴胺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甲钴胺治疗。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传导速度(MNCV);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 SNCV、MNCV 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4.298、25.546、18.737、15.733、14.284、14.886、9.337、9.402,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 SNCV、MNCV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9.119、11.103、7.429、6.352,均 P <0.05)。观察组的显效率48.8%(42/86),总有效率90.7%(78/8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10、7.937,均 P <0.05)。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5.8%(5/86),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6.5%(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3,P >0.05)。结论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甲钴胺联合丹参川芎嗪具有更好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姜忠妹;陈专心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加强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麻醉管理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按照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的常规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加强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气管插管时、切皮后、停药时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术后血压异常、寒颤、低氧血症、缺血性心脏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和停药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气管插管时收缩压为(136.92±19.57)mmHg,舒张压为(84.57±12.39)mmHg,切皮后收缩压为(126.93±16.68)mmHg,舒张压为(78.43±11.76)mmH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56、4.98、5.14、5.83,均 P <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时心率为(74.46±11.28)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25,P <0.05);观察组术后血压异常8例,寒颤2例,低氧血症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44%,对照组术后血压异常15例,寒颤4例,低氧血症5例,缺血性心脏病2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7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4.58,P <0.05)。结论加强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有助于减少老年腹腔镜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心率的波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作者:邱飞梅;卢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术和再通术在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27例因输卵管阻塞导致不孕症的患者实施选择性输卵管造影,若仍然有阻塞则行输卵管再通术。结果127例患者中有19例为双侧输卵管阻塞,经手术检查后证实其中9例患者11条输卵管为假阳性。治疗后108条输卵管恢复通畅,有效率为80.00%。随访一年后,有41例(34.75%)患者受孕。结论介入再通术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治疗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患者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小琴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采用医用胶联合肌瓣治疗脊柱手术中硬膜损伤伴脑脊液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脊柱手术中并发硬膜损伤伴脑脊液漏患者36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26~78岁,平均58岁。术中受损硬膜缝合或修补后,采用康派特医用胶水联合肌瓣或筋膜覆盖粘合处理。术后给予抗生素、及时换药等抗感染处理,并严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引流量,每24小时引流量小于50 mL 时拔除引流管,皮肤引流口再次加以缝合。结果研究病例中术后引流液中脑脊液消失时间短0 d,长4 d,平均1.5 d;引流管拔除时间短1 d,长5 d,平均2 d;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感染,无其他并发症,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硬膜缝合修补后采用康派特医用胶水联合肌瓣或筋膜覆盖粘合是治疗脊柱手术术中硬膜损伤伴脑脊液漏的较佳处理方法。
作者:贾永建;宋洁富;荆志振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基层医院急诊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符合条件的患者192例作为对照组,以2014年3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符合条件的患者19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经验性的病情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和转运,观察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进行病情评估,有针对性地实施救治,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患者转运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转运交接项目准确率、患者亲属及相关科室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后,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由对照组的13.0%降低至观察组的5.2%(χ2=5.121,P <0.05);转运交接项目准确率由对照组的85.4%提高至观察组的94.3%(χ2=8.248),患者亲属满意度和相关科室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9.1%、87.5%分别提高至97.4%、96.4%(χ2=15.561,χ2=10.141,均 P <0.05),各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能对急诊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估和分类,可以有效降低急诊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转运交接项目准确性,改善了患者亲属满意度和相关科室满意度。
作者:张燕君;吴小将;赵彩花;楼晓赟;王玲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哈尔滨地区部分老年人口腔缺失牙的状况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发病情况进行初步的调查,分析两者之间有无关联性,以期为研究口腔疾病与脑功能疾病之间关系以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多学科间联合预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选择159例符合调查入选标准的老年患者,记录其口腔情况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史的各种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口内有缺失牙但无 ICVD 病史的仅有27例占16.98%,余132例有缺失牙同时患有 ICVD 病史占83.02%。患病的研究对象中后牙缺失人数多于缺失前牙的人数(χ2=32.360,P <0.01)。义齿修复前牙缺失的持续时间越长则患ICVD 的风险大(r =0.437,P <0.01),即有时间趋势。结论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牙缺失状况存在一定相关性。后牙缺失比前牙缺失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患病影响更大,并且牙缺失状况的持续时间越长则患(ICVD)的风险加大,但缺牙时间长短对 ICVD 的影响尚不明确,需开展进一步深入、持续的研究。
作者:李亮;刘玉梅;于海燕;刘爽;张亚楠;王贝贝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清胱抑素 C 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糖尿病综合干预方法,对照组再口服厄贝沙坦150 mg/d,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1次/d,两组患者均观察12周,治疗前后空腹抽血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胱抑素 C,脂联素,采用24 h 动态血压仪监测 DBP、SBP。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DBP、SBP、Scr、BUN、UAER、TC、TG、胱抑素 C、脂联素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或 P <0.01),但对照组治疗前后 BUN、TC、TG 无明显变化(P >0.05),观察组治疗后 Scr、UAER、TC、TG、胱抑素 C、脂联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或 P <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能够有效控制血压,全面改善糖脂代谢,有效降低脂联素与血清胱抑素 C,减少胰岛素抵抗,抑制肾小球功能受损,改善肾功能,是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良好方法。
作者:王丽群;王筱景;楼江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将80例PSD 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2、4、8周末分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量表(MES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第4、8周末 HAMD 评分分别为(16.92±3.75)分、(8.60±3.2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7±4.11)分、(11.13±3.72)分(t2周=-2.671,t4周=-3.239,均 P <0.05);研究组第4、8周末MESSS 量表得分分别为(20.06±3.87)分、(12.47±3.9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8±3.12)分、(15.09±3.20)分(t2周=-2.061,t4周=-3.250,均 P <0.05)。研究组疗程结束后的显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χ2=5.227,P <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
作者:赵国君;陶锋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 AMI 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55)和观察组(n =55)。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 PCI 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χ2=4.94,P =0.026)。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功能指标 SV(t =3.23,P =0.002)、CO(t =3.82,P =0.000)、LVEF(t =3.14,P =0.002)显著升高,而氧化应激指标 SOD(t =8.42,P =0.000)显著升高,MDA(t =3.99,P =0.000)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氯化钠辅助治疗 AMI 疗效可靠,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文静;杜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苏芬太尼联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将120例行镇痛分娩的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苏芬太尼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镇痛(A 组0.5 g/L,B 组1.0 g/L,C 组2.0 g/L),记录三组孕妇镇痛效果和产程情况。结果 A 组产后2 h 出血量(147.55±25.39)mL,总产程时间(727.54±56.38)min;B 组产后2 h 出血量(131.03±18.73)mL,总产程时间(573.53±40.09)min;C 组产后2 h 出血量(120.03±14.84)mL,总产程时间(493.82±34.51)min。三组间产后2 h 出血量、总产程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3.3427、7.5517,均 P <0.05)。A 组 VAS 疼痛评分(3.15±1.14)分,氧分压(17.11±1.43)mmHg,二氧化碳分压(52.73±2.59)mmHg;B 组 VAS 疼痛评分(2.01±0.76)分,氧分压(18.24±2.03)mmHg,二氧化碳分压(50.01±1.68)mmHg;C 组 VAS 疼痛评分(1.51±0.35)分,氧分压(19.41±2.76)mmHg,二氧化碳分压(47.21±1.02)mmHg。三组间 VAS 疼痛评分、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4.6514、2.8525、5.6814,均 P <0.05)。A 组并发症发生率7.50%, B 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C 组并发症发生率15.00%,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71,P >0.05)。结论采用1.5 g/L 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新生儿和产妇预后较好,因此应首选1.5 g/L 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应用在分娩镇痛中。
作者:张晓青;朱鸣萍;吴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比较甲氨蝶呤与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保守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临床效果。方法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共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各75例;A 组采用甲氨蝶呤药物保守治疗,B 组则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程度,宫内妊娠率、重复异位妊娠率、卵巢体积及卵泡个数等。结果 A 组和 B 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21.56±4.98)d,(7.91±1.42)d;B 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7,均 P <0.05);A 组患者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通而不畅率及不通率分别为10.66%(8/75)、62.67%(47/75)、26.67%(20/75);B 组患者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通而不畅率及不通率分别为65.33%(49/75)、26.67%(20/75)、8.00%(6/75);B 组患者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和不通率均显著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8.94,P <0.05);A 组患者宫内妊娠率和重复异位妊娠率分别为30.67%(23/75)、20.00%(15/75);B 组患者宫内妊娠率和重复异位妊娠率分别为53.33%(40/75)、8.00%(6/75);B 组患者宫内妊娠率和重复异位妊娠率均显著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8.16,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卵巢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卵泡个数均显著多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7、2.06、2.10,P <0.05)。结论相较于甲氨蝶呤药物保守治疗,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保守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输卵管通畅程度,改善远期生育结局,并有助于降低对于卵巢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香红;肖海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了解多肝段切除术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在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作用,为该病提供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213例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被随机分为观察组117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采用多肝段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多肝段切除术联合胆道镜取石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术后对两组进行随访,并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10.1±3.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7±4.6)d(t =6.560,P <0.05)。术后3~6周观察组结石残留率7.69%(9/11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9,P <0.05)。两组术后随访时间(11.2±3.9)个月。观察组手术优良率89.74%(105/117),高于对照组(χ2=9.154,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80%(22/11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67,P <0.05)。结论在复杂型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中,多肝段切除术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具有更好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施成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用三种血清学方法同时对布鲁菌病高危人群血清学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为布鲁菌检测提供合适的检测技术。方法按照《布鲁菌病监测标准》(GB 16885-1997)和《布鲁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中规定方法,分别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安徽省涡阳县某羊场布鲁菌病高危人群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RBPT、SAT 和 ELISA 阳性率分别为19.1%、12.1%、16.3%,与 SAT 相比,RBPT 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8.5%、91.8%、91.4%、0.81;ELISA 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和 ROC 曲线下面积为:93.9%、95.1%、94.9%、0.88。结论 ELISA 检测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和 ROC 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其他方法,可在实际检测工作中推广。选择适宜的布鲁菌病检测方法,制定布鲁菌病监测和技术策略,可以有效地控制布鲁菌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章静;唐玉菲;王雷;王贵峰;刘必勇;陆军;刘新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儿童抗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临床、头颅 MRI 和脑电图(EEG)特点。方法收集10例符合抗 NMDAR 脑炎的患儿临床、头 MRI 和 EEG 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10例抗NMDAR 脑炎患儿中,女7例,男3例,发病年龄1岁1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6岁11个月,10例患儿均未伴肿瘤性疾病,伴有癫痫发作者9例,精神行为异常者10例,意识障碍者4例,不自主运动者8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者5例,睡眠障碍者10例;头颅 MRI 正常者7例,异常者3例,其中为2例为额、颞区异常信号,1例为脑萎缩,与病情不平行;10例患儿 EEG 均异常,多为局灶性或弥漫性慢波活动,5例伴有额、颞区尖慢波,左侧异常高于右侧,与病情相符合。结论抗 NMDAR 脑炎可发生于儿童,女童多于男童,少见合并肿瘤,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行为异常、癫痫、不自主运动、意识障碍、睡眠障碍;脑电图监测对于病情及预后判断比头颅 MRI更有意义。
作者:杨燕飞;李雅彬;王艳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技术(EVAR)在治疗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年龄≥80(87.0±6.2)岁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手术16例,其中男性11例,急诊手术2例,均为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动脉瘤解剖条件复杂11例,占69%,术后进行1月至3年随访,回顾性分析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情况,评价治疗效果,分析总结针对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治疗的特点及经验。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达100%,术中使用主体覆膜支架 Medtronic Endurant 12枚及 Medtronic Talant 4枚,手术时间67~182 min,平均(92±25)min,术后3 d 因心衰死亡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占69%,随访期内因Ⅰ型内漏死亡1例,其他原因死亡4例。结论对于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腔内治疗手术成功率高,是首选治疗方法,但需注意采用相应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手术中、远期疗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
作者:周伟;辛军;周建平;陆军;杜巍;李伟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冠心病(CHD)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脂指标、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N 末端 B 型钠尿肽原(NT-proBN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0冠心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分别接受氟伐他汀钠胶囊20 mg/d(20 mg 组);40 mg/d(40 mg 组);80 mg/d(80 mg 组),三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NT-proBNP、以及血脂相关指标、ALT、CPK 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及主要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各组基线资料均为统计学差异(P >0.05),三组治疗后 hs-CRP、NT-proBNP 具有统计学差异(F 值分别为185.956、16.824;均 P <0.05);80 mg 组 hs-CRP(2.52±0.32)、NT-proBNP (1034.26±526.49)低于20 mg 组[hs-CRP(3.68±0.41),NT-proBNP(1395.15±330.52)]及40 mg 组[hs-CRP(3.85±0.39),NT-proBNP(1471.54±312.17)](hs-CRP:LSD-t 值分别为3.143、4.113,均 P <0.05;NT-proBNP:LSD-t 值分别为2.986、3.765,均 P <0.05);其指标下降幅度△hs-CRP、△NT-proBNP 亦大于20 mg 组及40 mg (LSD-t 值分别为4.783和5.819,均 P <0.05);三组 TC、TG、LDL-C 在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值分别为14.402、10.929、121.968;P <0.05),80 mg 治疗后 TC、TG、LDL-C 低于 A 组及 B 组(LSD-t 值分别为3.538、4.765、4.387,P <0.05);三组 HLD-C 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 ALT、CPK 治疗前后亦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0.05);80 mg MACE 发生率低于20 mg 组及40 mg 组,但三组并未有体现出统计学差异(P >0.05),三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剂量氟伐他汀能够显著的降低冠心病合并充血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炎性反应,降低 NT-proBNP 水平而改善心功能,有效发挥调脂功效,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王江;袁丽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再次妊娠时选择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210例(瘢痕组)及同期非瘢痕子宫选择阴道试产的产妇85例(非瘢痕组),根据瘢痕组产妇所选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瘢痕 A 组(72例)和瘢痕 B 组(138例),比较不同组产妇之间的分娩结局、母婴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瘢痕 A 组72例产妇中阴道试产成功并顺利进行阴道分娩64例,成功率达88.89%(64/72),另外8例产妇改为剖宫产,占11.11%(8/72),其中3例为持续性枕后位,2例为社会因素放弃阴道试产,2例为胎儿窘迫,1例为出现不完全性子宫破裂。瘢痕 B 组138例产妇均顺利进行剖宫产。非瘢痕组100例产妇中91例产妇阴道试产成功,成功率为91.00%(91/100),另外9例产妇均改为剖宫产,占9.00(9/100),其中3例为胎儿窘迫,2例为巨大胎儿,2例为持续性枕横位,2例为社会因素放弃阴道试产。瘢痕 A 组产妇的平均住院时间较瘢痕 B 组明显缩短,而产后平均出血量则较瘢痕 B 组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5.87、26.32,均 P <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1.05,均 P >0.05)。瘢痕 A 组和非瘢痕组产妇的平均住院时间、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妊娠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8、1.30、1.03、0.00,均 P >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时,应严格把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试产的适应证,严密监护下经阴道分娩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洁;甄莉霞;方春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双联抗血小板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否能明显减少消化道损伤及是否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筛取270例确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入组病例均连续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90 d,联合治疗组为接受泮托拉唑40 mg 口服联合治疗(137例),常规治疗组不接受任何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133例)。比较两组出现消化道损伤症状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各有1例失访、随访90 d,联合治疗组(136例)出现消化不良症状26例(19.11%);大便潜血试验阳性11例(8.08%);排黑便4例(2.94%);呕血0例。常规治疗组(132例)出现消化不良症状41例(31.06%);大便 OBT(+)23例(17.42%);排黑便19例(14.39%);呕血4例(3.00%)。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6、4.56、11.20和4.18,均 P <0.05)。联合治疗组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5例(3.68%)、心电图确诊心肌缺血4例(2.94%),心肌梗死及因心血管病死亡均为0例;常规治疗组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4例(3.03%)、心电图确诊心肌缺血3例(2.27%)、心肌梗死及因心血管病死亡均为0例。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86和0.125,均 P >0.05)。结论泮托拉唑对减少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继发消化道损害发生率具有积极临床意义;其应用未增加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谢彬;孙光裕;丁云岗;曾培灿;刘小翠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保乳术后标准切线野覆盖腋窝淋巴结状况以及对腋窝淋巴结实施调强计划(IMRT)后正常组织剂量,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疗。所有患者放疗以标准切线野为基础,并实施逆向调强优化放疗。腋窝Ⅰ、Ⅱ站淋巴结使用原始计划计算覆盖程度,计算靶区剂量均匀度 HI、剂量适形度 CI、剂量学等参数。结果标准切线野照射下,I 站平均剂量为(33.95±8.24)Gy,明显高于Ⅱ站(22.13±6.67)Gy,且 V50、V45、V40分别为(22.45±6.32)%、(39.83±7.54)%、(49.65±8.31)%均高于Ⅱ站,Ⅰ站照射明显更多,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632,P =0.009;t =7.214,P =0.000;t =8.954,P =0.000;t =6.121,P =0.002),Ⅱ站覆盖差;全乳腋窝多野调强照射计划中,19例患者(95.00%)均达到了95%体积 APTV≥50 Gy,覆盖情况较好;但 HI、CI 分别为(1.11±0.03)、(1.36±0.07),明显差于标准切线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584,P =0.001;t =9.144,P =0.000);全乳腋窝多野调强照射下同侧肺、心脏所受平均剂量分别为(1694.58±102.31)cGy、(645.54±74.44)cGy,明显多于标准切线野照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654,P =0.000;t =6.654,P =0.001)。结论标准切线野照射腋窝淋巴结Ⅱ站覆盖差,全乳腋窝多野调强照射覆盖较好,但正常组织所受剂量明显增加。
作者:陈明聪;郭亚枫;丁军辉;吴海波;金军标;尚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肾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查阅了2000-2014年《中国药学文献数据库》中不良反应项下有关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肾脏损害的报道,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逐篇查找并检查相关文献,对其中资料完整的52篇论文中182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因使用头孢类抗生素而发生肾脏损害的158例患者中新生儿和老年人所占比例高,分别为26.58%、22.78%。另外,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女性所占比例(55.06%)高于男性(44.9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P >0.05)。在发生肾脏损害不良反应的158例患者中以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患者多,占59.49%(94/158);其次是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的患者占20.25%(32/158);第二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使用所占比例小,分别是13.92%(22/158)、6.33%(10/158)。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比例明显高于第一代、第二和第四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74、70.61、92.32,均 P <0.05)。所有的头孢菌素加起来涉及到11种,其中引发肾脏不良反应多的三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分别是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这三种均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在158例患者中出现血尿132例,占83.54%;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用药过程中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而且少数患者伴有腰部疼痛或腹部疼痛。另外,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12例,占7.59%,其中死亡7例。14例患者发生尿潴留,占8.86%;其中8例患者为使用头孢唑啉2~4 d 后出现排尿困难,均为男性,年龄45~75岁,及时停药,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另外,6例患者是在使用头孢替唑和头孢呋辛后出现排尿障碍、腹胀痛,在停药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头抱菌素类药物对高龄、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给药或慎用此类药物,不应与其他有肾毒性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环孢素等联用,并随时检测尿液及肾功能改变,力求做到合理规范地使用头抱菌素类药物。
作者:詹尧平;王维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180例 UA 患者为受试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且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另外,对照组90例予常规西医内科治疗,观察组90例予常规西医内科治疗加丹红注射液治疗,并于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等指标水平,并对血管内皮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P <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血管内皮功能指标 NO(73.66±11.58)μmol/L、ET-1(64.75±6.83)ng/L、vWF(114.58±16.24)%、FMD(6.54±0.88)%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t =8.04、7.90、8.44、7.67,均 P <0.05),且与对照组(62.78±10.42)μmol/L、(92.31±8.67)ng/L、(152.64±18.75)%、(4.18±0.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78、7.34、7.70、6.56,均 P <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血清 SOD (154.62±21.37)U /mL和 MDA(4.18±0.79)nmol/L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 =7.58、8.67,均 P <0.05),且与对照组(132.45±26.89)U /mL、(5.27±1.16)nmol/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22、7.81,均 P <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用于治疗 UA 血瘀证时能够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对血管内皮的损伤,而改善患者 PCI 术后血管内皮功能,极具临床应用价值且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董春桃;杜丽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腔镜保守性手术术后应用不同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65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腔镜保守性手术,根据术后使用药物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戈舍瑞林),Ⅱ组(米非司酮),Ⅲ组(孕三烯酮),每组各55例,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Ⅰ组治疗后 E2、CA125、EMAb、痛经 VAS 评分分别为(136.7±3.8)pmol/L、(18.0±2.8)u/mL、(200.8±52.1)pg/mL、(1.91±0.35)分,Ⅱ组分别为(155.0±3.5)pmol/L、(29.4±3.3)u/mL、(265.1±49.8)pg/mL、(1.98±0.44)分,Ⅲ组分别为(158.0±3.2)pmol/L、(31.1±3.5)u/mL、(278.2±45.6)pg/mL、(1.95±0.45)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Ⅰ组=10.257、9.029、13.311、7.802,tⅡ组=8.441、7.083、10.54、6.703,tⅢ组=7.702、6.448、8.671、6.784,均 P <0.01),三组治疗后 E2、CA125、EMAb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11.375、8.002、7.671,均 P <0.01),Ⅰ组治疗后 E2、CA125、EMAb 明显低于Ⅱ组、Ⅲ组(tⅠ组-Ⅱ组=3.562、5.017、3.631,tⅠ组-Ⅲ组=3.268、4.573、4.023,均 P <0.05);Ⅰ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Ⅱ组、Ⅲ组(χ2=10.456,P <0.05);Ⅰ组1年妊娠率为50.91%,明显高于Ⅱ组、Ⅲ组(χ2=7.700,P <0.05)。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Ⅱ组为3.64%,Ⅲ组为29.09%(χ2=12.732,P <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腔镜保守性手术术后应用戈舍瑞林治疗效果确切,且治疗依从性更好,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妊娠成功率更高,但米非司酮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及安全性,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
作者:居星耀;孙立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度情况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分娩的3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血压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轻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三组。记录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母婴结局的各项指标,以及三组母婴结局的不同情况,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重度妊娠高血压组早产58.3%、剖宫产66.7%、孕周(33.6±2.8)周、婴儿体质量(2330.3±652.3)g,均显著高于中度妊娠高血压组的18.2%、18.2%、(36.6±3.7)周、(2892.6±761.4)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45,χ2=5.4900,t =2.2048,t =1.9071,均 P <0.05),子痫(41.7%)、产后出血(58.36%)、急性肾功能衰竭(41.7%)发生率明显少于中度(9.1%、18.2%、9.1%)、轻度妊娠高血压组(0.0%、14.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86,χ2=3.8845,χ2=3.1586,均 P <0.05);中度妊娠高血压组产妇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轻度妊娠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对妊娠结局有着严重的影响,同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妊娠结局的影响程度成正相关,因此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早期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终提高母婴预后效果。
作者:张巧丽;黄水仙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分析其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150例,按照就诊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检测治疗前后卵泡生成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5.33%(64/75),高于对照组的77.33%(5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月经量、经期及瘤体体积大小分别为(47.50±3.85)mL、(4.15±1.22)mm 和(11.26±0.98)cm3,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88、10.13、10.22,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 FSH 和 LH 分别为(32.06±2.75)U /L 和(31.16±2.13)U /L,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9.67,10.04,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 E2为(51.40±3.34)pmol/L,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39.32±3.26)pmol/L,两组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81,P <0.05)。结论应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对育龄期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月经状况和性激素的分泌,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亚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行射频消融(RFCA)术前后房室传导功能的电生理参数变化,探讨不同消融终点对 AVNRT 患者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96例 AVNRT 行RFCA 慢径患者,依据慢径是否消除分为慢径消失组和慢径改良组,分别记录患者 RFCA 术前、术后反映房室传导功能的腔内电生理检查数据:PA、AH、HV 间期,房室结前传文氏点(AVN-WKB),房室结快慢径路前传有效不应期(AVB-WKB),将术前术后的电生理参数进行比较分析,且电话随访患者1年,比较慢径消失组与慢径改良组术后心动过速复发情况。结果 RFCA 术对 AVNRT 患者房室结前传时间的影响:与 RFCA 术前比,术后希氏束电图 PA、AH、HV 间期均无明显变化(均 P >0.05)。RFCA 术对 AVNRT 患者房室结前传不应期的影响:与 RFCA 术前比较,慢径消失组术后快径有效不应期缩短[术前(287.5±46.2)ms,术后(260.2±55.6)ms,t =2.901,P =0.005],慢径有效不应期消失[术前(243.3±43.2),术后(0.0±0.0)ms,t =43.290, P =0.000],房室结前传文氏点提前[术前(261.3±44.3)ms,术后(293.2±46.2)ms,t =3.828,P =0.000];慢径改良组术后快径有效不应期无明显变化(P >0.05),慢径有效不应期延长[术前(242.2±42.8)ms,术后(281.2±41.3)ms,t =3.879,P =0.000;),房室结前传文氏点提前[术前(261.5±43.5)ms,术后(291.3±46.5)ms,t =2.769,P =0.007)。组间比较,术后慢径消失组快径有效不应期明显短于慢径改良组,但两组间房室结前传文氏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后慢径消失组与慢径改良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RFCA 术致慢径消失或慢径改良两种消融终点对 AVNRT 患者房室传导时间均无影响,但均使房室结前传文氏点提前;慢径消失使房室结快径有效不应期缩短,慢径改良使慢径有效不应期延长。RFCA 术致慢径消失或慢径改良两种消融终点对 AVNRT 患者均疗效肯定,1年内均无复发率。
作者:赵凯;张鸿雁;夏立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宫腔镜对宫腔内病变导致的不孕的诊断与治疗意义。方法选择宫腔内病变所致不孕患者120例,进行宫腔内检查确认导致不孕的因素,进行宫腔镜手术治疗,并评价术后疗效及生殖预后情况。结果宫腔镜检查异常者72例,进行宫腔镜手术患者43例,手术后宫内妊娠者24例,占55.81%,足月分娩者15例,占34.88%。结论不孕症患者采用宫腔镜诊断率较高,可以显著提高妊娠率,明显改善患者生殖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雅儿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对角膜创面上皮修复及其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按数字表法将128例患者(128眼)随机分成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两组患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组64例64眼术中加用0.2 mg/mL 丝裂霉素 C(MMC)辅助治疗。观察角膜创面上皮修复速度,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观察两组术后胬肉的复发率。结果术后两组移植片平整,结膜瓣边缘愈合良好。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分别为(2.13±0.37)d、(2.87±0.41)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91,P <0.01);术后复发率分别6.25%、4.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P >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MMC 可导致角膜上皮愈合延迟。
作者:华峰;李正义;陈吉孟;侯国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嗅觉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在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轻度认知障碍患者43例(轻度认知障碍组),同期选取 AD 患者49例作为 AD 组和健康人群5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利用 MMSE 量表、MoCA 量表和 CDR 量表对神经心理进行评估,利用西门子3.0T 核磁共振成像仪以事件相关设计的方式对嗅觉皮层区进行 fMRI 扫描,利用 matlab7.0和 SPM8数据预处理工具对图像进行分析,比较三组对象初级嗅觉皮层体积和激活体素数量,分析激活体素数量与初级嗅觉皮层体积和神经心理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轻度认知障碍组和 AD 组初级嗅觉皮层体积分别为(3846±517)mm3、(2863±367)mm3和(2214±283)mm3,两两比较,对照组>轻度认知障碍>AD 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t =16.835和34.716,与轻度认知障碍相比,t =19.753,P <0.05);激活体素数量分别为(193±84)、(104±52)和(51±27),两两比较,对照组>轻度认知障碍>AD 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t =47.916和72.954,与轻度认知障碍相比,t =37.382,P <0.05);偏相关分析显示,三组激活体素数量与初级嗅觉皮层体积、MMSE 评分和 MOCA 评分均呈正相关(r =0.397、0.462和0.494,均 P <0.05)。结论嗅觉 fMRI 可反映 AD 患者病理改变所引起的嗅皮层改变,可为 AD 早期诊断提供线索和信息。
作者:万鸿平;邓小容;杜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口肌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儿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语言认知训练;观察组予以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训练。两组训练的时间为6个月。采用 S-S 法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发育商、交流态度进行测试。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语言发育商较前提高(P <0.05);两组治疗后表达比较的 t 值为2.434,对应的 P 值小于0.05,观察组语言表达发育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语言理解和操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肌训练结合语言认知综合训练能更好地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陈维华;邹林霞;杨立星;林小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比较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467例,同时采集患者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各项指标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静脉血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等几项指标数据分别为(5.7±1.2)×109/L、(3.72±0.48)×109/L、(218.0±57.5)×109/L、(41.8±19.8)g/L、(115.7±13.8)g/L,末梢血上述指标分别为(6.7±3.4)×109/L、(3.62±0.72)×109/L、(204.0±87.7)×109/L、(32.7±20.7)g/L、(103.6±19.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994、2.497、2.885、6.865、10.908,均 P <0.05);两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结果差异较大,静脉血检验结果在临床上具有更大的利用价值,因此推荐血液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血。
作者:林萍;余建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 E-cad 和 IGF-1R 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原发性 HCC 实施肝切除术的具备完整资料的91例连续病例,通过RT-PCR 方法测定组织标本中 E-cad 和 IGF-1R 表达,分别分析 E-cad 和 IGF-1R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以及肝切除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E-cad 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较正常组织显著下降(38.7%比75.0%)。E-cad 阴性组患者其术后复发率明显增高(71.1%),其肿瘤侵及肝被膜者多(χ2=5.144,P =0.036),TNM分期 II ~Ⅳ期者多(χ2=7.161,P =0.009)。IGF-1R 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较正常组织显著上升(66.1%比20.0%),IGF-1R 阳性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增高(68.3%),其肿瘤侵及肝被膜者多(χ2=5.144,P =0.036),无瘤包膜者多(χ2=7.201,P =0.012),TNM分期 II ~Ⅳ期者多(χ2=4.195,P =0.014),门脉癌栓者多(χ2=6.538,P =0.032)。E-cad 与 IGF-1R 表达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χ2=14.329,P =0.000)。结论 E-cad 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IGF-1R 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两者表达均与肝癌侵袭转移及患者术后复发相关。同时 E-cad 与 IGF-1R 在肝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两者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起协调作用。
作者:匡如;蒋吉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上眼睑肿胀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病程小于5 d,具有上眼睑肿胀、发热和淋巴结肿大者早期诊断 IM,然后与后的标准诊断进行对比,同时调查病程超过一周的非早期诊断组眼睑肿胀的发生率,并对两组病例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结果早期诊断组初步诊断与标准诊断符合率97.14%,非早期诊断组上眼睑肿胀发生率60.8%,两组使用更昔洛韦治疗在退热、眼睑肿胀和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上眼睑肿胀在 IM的早期诊治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晓;魏丽;张婧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 CT 鉴别体外良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价值。方法41例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样本行能谱 CT 扫描,其中良性组30例,恶性组11例。应用能谱成像软件,测量样本的有效原子序数、水(碘)浓度、碘(水)浓度、各单能量 CT 值(40~140 KeV,间隔5 KeV)及混合能量 CT 值,并计算能谱衰减曲线斜率。将所得数据用 SPSS 18.0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良性积液与恶性积液有效原子序数、水(碘)浓度、碘(水)浓度及能谱衰减曲线斜率分别为(7.26±0.25)和(7.31±0.10)、(1021.82±6.37)mg/mL 和(1016.17±5.32))mg/mL、(-3.23±1.53)mg/mL 和(-3.06±1.18)mg/mL 及(0.26±0.12)和(0.24±0.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652、2.016、0.332、0.482,均 P >0.05)。良性组和恶性组40~50 KeV 时 CT 值分别为(-5.51±11.82)和(0.96±11.59)、(-0.41±9.77)和(5.75±9.85)、(2.47±8.21)和(8.19±8.1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559、1.785、1.984,均 P >0.05)。55~140 KeV 时 CT 值分别(4.87±7.13)和(10.66±6.70)、(7.17±6.48)和(12.71±5.94)、(9.58±6.11)和(14.96±5.65)、(11.63±5.97)和(16.77±5.52)、(13.31±5.93)和(18.36±5.52)、(14.66±5.98)和(19.52±5.52)、(16.06±6.06)和(20.90±5.63)、(17.03±6.10)和(21.42±5.88)、(17.58±6.12)和(22.29±5.59)、(18.05±6.14)和(22.74±5.49)、(18.52±6.17)和(23.19±5.51)、(18.74±6.20)和(23.33±5.46)、(19.16±6.20)和(23.80±5.47)、(19.30±6.26)和(23.87±5.45)、(19.57±6.26)和(24.19±5.48)、(19.66±6.28)和(24.21±5.43)、(19.92±6.31)和(24.46±5.44)、(20.00±6.32)和(24.53±5.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39、2.474、2.544、2.489、2.456、2.356、2.301、2.060、2.231、2.223、2.206、2.161、2.188、2.138、2.162、2.122、2.114、2.104,均 P <0.05)。良性组混合能量 CT 值(10.25±6.96),恶性组为(16.60±6.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01,P =0.013)。结论宝石能谱 CT 部分单能量能鉴别良恶性浆膜腔积液,特别是55-140KeV 单能量。
作者:郭仕涛;周实;林珏慧;林顺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比较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对颌骨髁状突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100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张口度、前伸运动及侧方运动的变化,观察和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8.0%,与对照组的8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2个月,两组张口度、前伸运动及侧方运动较治疗后6个月均有明显改善[(38.23±9.65)比(35.98±9.65),(37.98±9.65)比(35.43±8.76),(7.98±1.66)比(7.21±1.03),(7.87±1.43)比(6.98±1.06),(8.96±1.32)比(8.06±1.06),(8.86±1.25)比(8.86±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87、3.43、3.43、3.43、4.17、4.21,均 P <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张口受限、张口偏斜、关节症状、面神经损伤、腮腺涎瘘及咬轴错乱,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间比较(16.0%比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是其治疗的常用方法,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
作者:徐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比较四联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6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四联疗法(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体果胶铋)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溃疡愈合率、Hp 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缓解率96.88%比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4,P <0.05);观察组 Hp 根除率高于对照组(93.75%比76.67%.)(χ2=49.56,P <0.05),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 Hp 阳性消化性溃疡具有较好疗效,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军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对比分析实时组织弹性超声成像及 B 超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7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共84组颈部淋巴结,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之后,将患者分为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不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回顾其颈部淋巴结 B 超及实时组织弹性超声成像(RTE)检查。根据 RTE 检查中正常甲状腺组织与甲状腺癌病灶处弹性指数 EI 的平均值(Emean)、大值(Emax)、小值(Emin)及弹性平均值之比(SI),分析评价甲状腺 RTE 联合 B 超检查及单纯颈部淋巴结B 超检查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预估诊断性能。结果对颈部淋巴结进行 B 超检查,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0%、90.0%。所有存在淋巴结转移的 PTC 患者的 Emean、Emax、Emin 值和 SI 值均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 =0.001、0.002、0.001、0.007)。对发生淋巴结转移的 PTC 患者行 RTE检查的指标进行 ROC 曲线分析,Emin 的曲线下面积大,AUC 为0.918,佳临界值为0.240,SI 的 AUC 为0.896,、Emean 的 AUC 为0.718、Emax 的 AUC 为0.670,此时敏感度为94.0%,特异度为99.4%。结论 RTE联合 B 超较单纯 B 超检查对 PTC 患者是否伴淋巴结转移的预估诊断更为准确,且 SI、Emin 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刚;余正军;夏良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通过应用品管圈降低产科住院患者转科交接缺陷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自然分娩产妇,按照随机对照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未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组进行品管圈活动,对两组患者给予满意度问卷调查、护士转科过程发生缺陷的种类进行对照量化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达1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9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333,P <0.05)。产科转科交接缺陷原因分析在交接程序中存在未完善检查病历、送入转入科室漏带相关检查的问题;在交接内容中存在转科原因填写不全、特殊情况未标明的问题;在护士认知方面存在护士信息传递不详细、护士未正确重视转科的问题;在交接时间方面存在漏查、晚送、交接时间不充分的问题。结论品管圈管理可有效降低产科住院患者交接过程中的缺陷率,提升产妇的满意度。
作者:孙玲;肖元元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评价个性化愉悦因子输入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情绪状态影响,为患者健康干预提供指导。方法连续性纳入的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164例,按纳入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个性化愉悦因子输入组(n =82)、对照组(n =82),个性化愉悦因子输入组采用专门制定的个性化愉悦因子输入措施+常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干预1周、2周、4周,分别采用 zung 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评估患者焦虑、恐惧、抑郁、悲观和绝望等负面情绪改善情况,评价两组情绪状态的差异性。结果干预1周后:较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个性化愉悦因子输入组与常规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2周、4周后:较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干预前:焦虑得分:常规干预组(67.36±7.58)分,个性化因子输入组(65.27±6.53)分;抑郁得分:常规干预组(72.18±8.24)分,个性化因子输入组(73.29±7.48)分。干预2周后焦虑得分:常规干预组(51.87±6.26)分,个性化因子输入组(46.87±6.48)分;抑郁得分:常规干预组(57.43±6.27)分,个性化因子输入组(51.52±5.21)分。干预4周后焦虑得分:常规干预组(45.61±5.09)分,个性化因子输入组(41.84±4.92)分;抑郁得分:常规干预组(51.58±5.76)分,个性化因子输入组(43.36±5.41)分],个性化愉悦因子输入组比常规干预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2周后:焦虑与干预前比较,t =3.424,P =0.001;抑郁与常规干预组干预后比较,t =9.534,P =0.000。干预4周后:焦虑与干预前比较,t =2.613,P =0.001;抑郁与常规干预组干预后比较,t =13.53,P =0.000)。结论个性化愉悦因子输入对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情绪状态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黄赛赛;余晓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 与普通双层以下 CT 血管成像应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方法88例主动脉血管夹层患者行 CT 扫描分析 MPR、CPR、MIP、VR 等相关研究。结果64层螺旋 CT 的 MPR、CPR 技术显示破口的准确性较高,达到92.4%和91.6%,动脉期真、假腔强化 CT 值组间比较 t 观察组为7.0316,对照组为7.0299(P <0.05)。结论64层螺旋 CT 明显优于普通 CT,并具有快速、准确和无伤害的特点,可在术前对患者情况较为准确的进行评价。
作者:俞建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比较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108例心脏骤停患者按入住 ICU 的单双号日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进行四肢静脉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液体通畅情况及液体流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具有穿刺所需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液体通畅良好、液体流速快等优点。与对照组比较,一次性成功率增高(χ2=19.22,P <0.01),液体通畅良好率增高(χ2=21.78,P <0.01),液体流速>30 mL/min 率增高(χ2=31.20,P <0.01),穿刺时间缩短(t =4.85,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能更好地达到输液效果,更快地为心脏骤停的患者赢得抢救时间。
作者:陈友莲;伍媚妹;陈淑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0例;并设对照组64例。治疗组口服四君子汤加减,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疗程6个月,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证候疗效有效率85.71%,对照组为71.87%(χ2=3.037,P <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为65.62%(χ2=5.62,P <0.05)。结论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明显。
作者:李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半月结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126例行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半月结手术的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3.25±3.07)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6.79±3.45)分;对照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9.73±4.01)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52.19±5.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184、6.813,均 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3.18±2.16)d,疼痛评分(1.57±0.86)分,护理满意度96.83%,术后出现面部麻木1例,咀嚼肌肌力降低1例,口唇疱疹2例;对照住院时间(20.97±4.64)d,疼痛评分(2.85±1.61)分,护理满意度82.54%,术后出现面部麻木3例,咀嚼肌肌力降低4例,口唇疱疹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或 t =12.080、5.566、6.947、5.507,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半月结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可能减少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居淑瑜;王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护理在腹腔镜阑尾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按照床位号的单双数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采用早期护理加速康复,比较两组术后的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卧床时间、术后24 h 疼痛评分、术后24 h 精神状态、肠粘连率、感染率、住院时间分别为(28.35±6.21)h、(32.21±6.34)h、(45.23±4.59)h、(1.62±0.22分)、(8.95±1.32)分、3.3%、1.7%、(6.21±1.85)d,与对照组(45.82±16.32)h、(56.34±12.38)h、(56.23±6.27)h、(2.51±0.44)分、(6.25±1.62)分、15.0%、11.7%、(10.25±2.71)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17.25、12.39、10.36、2.79、3.82、4.90、4.82、7.34,均 P <0.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物理症状以及整体健康状况方面的评分分别为(8.41±1.75)分、(4.85±0.62)分、(20.13±2.53)分、(5.12±0.25)分,与对照组的(6.52±1.31)分、(4.21±0.35)分、(16.52±2.69)分、(4.43±0.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76、2.01、4.83、2.38,均 P <0.05)。结论术后早期护理能够促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付宁;王雪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护理干预2个月后对两组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对照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排尿次数、下尿路症候群(LUTS)评分分别为(311.42±19.75)mL、(105.75±12.54)mL、(11.87±2.18)次/d、(18.64±2.04)分,观察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排尿次数、LUTS 评分分别为(451.21±20.46)mL、(75.63±11.42)mL、(4.28±0.26)次/d、(12.54±1.98)分,两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排尿次数、LUTS 均得到明显改善,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 =25.30、25.85、6.57、38.73,观察组:t =56.02、28.14、24.73、55.26,均 P <0.05),干预后观察组膀胱容量明显大于对照组(t =30.70,P <0.05),残余尿量、排尿次数、LUTS 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t =11.09、21.59、13.40,均 P <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5.41±2.95)分、(32.42±3.07)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59.85±3.87)分、(58.63±2.58)分](t =31.37、40.82,均 P <0.05),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52.49±2.86)分、(50.26±4.33)分](t =25.96、20.99,均 P <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等维度评分分别为(75.63±10.86)分、(76.23±10.26)分、(81.06±10.48)分、(75.68±11.23)分、(82.39±12.57)分、(81.72±11.49)分、(83.96±12.59)分、(77.85±11.2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3±12.53)分、(61.52±10.48)分、(71.23±11.57)分、(60.71±11.26)分、(65.37±10.25)分、(68.36±11.26)分、(70.15±10.44)分、(67.38±12.57)分(t =4.93、6.26、3.93、5.88、6.55、5.19、5.27、3.87,均 P <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早期恢复,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整体生活质量。
作者:荆莉萍;金培英;周玮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后实施延伸性饮食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收集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60例,根据是否进行出院后延伸性饮食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出院后给予延伸性饮食干预,对照组出院后不给予延伸性饮食干预。于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检测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指标,并采用生活质量评价 SF-36量表测评两组生活质量。结果经饮食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体质量增加者15例,观察组体质量增加者26例(χ2=4.200,P =0.040);对照组、观察组血红蛋白分别为(117.11±19.81)g/L、(122.62±21.37)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29,P =0.043);对照组、观察组白蛋白分别为(37.2±3.9)g/L、(39.5±3.5)g/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829,P =0.095);对照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四个方面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335、4.661、2.074、3.873,P =0.041、0.037、0.046、0.039)。结论对胃癌根治手术后患者出院后实施延伸性饮食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术后近期生活质量。
作者:吴朝晖;陈立浦;余慧茜;张若;胡梅;金益曼;王爱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肿瘤患者中预防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采用 PICC 导管行化疗的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口头形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平均置管时间及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35%比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3,P <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7.2±2.0)d 比(3.6±1.1)d],平均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102.4±10.7)d 比(72.5±11.9)d],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17.5±2.6)分比(14.9±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269、4.652、3.975,均 P <0.05)。结论对行 PICC 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导管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谭红英;刘海洲;王娇群 刊期: 2015年第22期
肺癌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12%,并有着高的年死亡率。治疗上,总的目标是争取治愈或延长生命。但近6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了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因此,舒缓和支持治疗成为其终将接受的一项治疗。那些症状上表现为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剧痛、疲乏和恶液质状态,以及恐惧、抑郁和体力、智力显著降低的患者均有接受住院或家庭姑息治疗的指征。了解姑息治疗中应用的各种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进展期患者发生在后生命阶段的各种症状。进展期肺癌的常用治疗方法为手术、放化疗。在疾病早期引入姑息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
作者:牛素玲;吕英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骨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存质量的、致残率高的外科急症。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交通及运动的发展,脊髓损伤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据资料显示:全球每年 SCI 发病率估计在10~50人/百万人[1-2]。美国每年大约有273000例患者,而且还以每年12000新病例在增加[3]。脊髓损伤后,由于神经细胞缺乏自身修复能力,微环境的抑制,脊髓神经供血系统不能快速建立等,导致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运动和感觉系统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后神经的再生和供血系统的建立是 SCI 领域的两大难题,也是医学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人们通过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进行增殖、分化和移植,从而促使中枢神经供血系统和神经轴突再生的研究颇受医学界的关注。笔者结合脊髓损伤生理病理的特点,介绍目前内皮祖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并客观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刘铮;任桂玉;戴宁;张淑萍;王友成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贯彻落实《GMP》管理法规,构建高效制剂室。方法使用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替代传统管理模式进行制剂室日常生产管理。结果全新的管理模式,使制剂生产更安全、合理、规范,在原有硬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软件系统管理模式将逐步替代传统人工经验管理的方式,为建设医院制剂室信息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汪宇;钟文雨;王家鑫;薛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在校大学生无聊倾向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提供指导建议。方法采用无聊倾向量表(BPS)作为研究工具,选取安徽阜阳师范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和东北电力大学等分别作为师范类、理工类高校被试代表共491名。统计软件采用 SPSS 17.0,分析各院校在校大学生无聊倾向评分的差异。结果理工类院校学生无聊倾向评分显著高于师范院校;其中男生普遍比女生更容易感到无聊。结论院校类别、性别是影响无聊倾向的重要因素。
作者:孙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肿瘤患者86例,患者均接受化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健康教育路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前后抑郁及焦虑情况,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76.74%(χ2=6.284,P <0.05)。两组患者护理前 SAS 评分及 SDS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后,观察组 SDS、SAS 评分分别为(40.9±4.3)分、(38.5±4.1)分,对照组 SDS、SAS 评分分别为(51.2±5.2)分、(48.7±5.3)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582、4.782,均 P <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2,P <0.05)。结论在接受化疗肿瘤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制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盛袁萍;闵永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