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706
  • 国内刊号:34-1190/R
  • 影响因子:1.00
  • 创刊:199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82-948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本刊“健康教育”栏目被评为安徽省科技期刊特色栏目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2016年9期文献
  • 持续正压通气与自动调压治疗对重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比较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重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作用。方法将60例重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行自动调压治疗,观察组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并在治疗1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埃普沃思(Epworth)中不嗜睡评分为(0.52±0.23)分,与对照组[(1.65±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10,P <0.05),同时偶尔嗜睡、有时嗜睡、经常嗜睡等各项评分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28、5.83、8.09,均 P <0.05);治疗组匹兹堡睡眠指数总评分为(4.32±1.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5±2.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7,P <0.05)。结论在重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运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使其睡眠呼吸停止暂停综合征得到有效治疗,进而加快患者的恢复进程,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黄顺德;李玉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护理对肛肠手术患者焦虑和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肛肠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改善情况以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肛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心理情绪改善效果、焦虑抑郁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配合程度良好91.11%、情绪状态良好95.56%,与对照组(手术配合程度良好57.78%、情绪状态良好64.44%)相比明显提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13.61,均 P <0.001)。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40.4±11.7)分,对照组护理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57.3±12.5)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62,P =0.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满意度为62.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0,P =0.00)。结论对肛肠手术治疗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措施护理的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安全可靠,患者满意程度较高。

    作者:王玲琴;姜雅萍;马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协办单位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本期广告目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基层医药》关于投稿等事宜的声明

    作者:《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探讨

    目的:研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青光眼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分别采取传统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浅前房发生情况、眼压、1年后功能性滤泡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浅前房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3.81%);治疗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眼压低于对照组,且低于21 mmHg;治疗组1年后功能性滤泡形成率(90.70%)高于对照组(7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 <0.05)。结论在对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显著,适合普及使用。

    作者:赵晓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四级干预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四级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复发率、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管理模式提供资料。方法选择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19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四级干预模式组(99例)与常规干预组(99例),对其分别进行常规管理与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四级干预模式管理,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服药依从性、复发率、精神病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量表、生存质量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6个月后,四级干预模式组依从性、复发率、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前后差值、社会功能前后差值分别为96.74%、13.04%、(7.57±2.83)分、[理解与交流(6.32±3.64)分,身体运动(5.16±3.28)分,自我料理(2.87±1.38)分,与他人相处(9.05±3.51)分,生活活动(5.42±2.49)分,社会参与(7.85±3.28)分],常规干预组分别为74.74%、28.42%、(4.86±1.24)分、[理解与交流(3.89±1.86)分,身体运动(2.80±1.23)分,自我料理(2.19±1.16)分,与他人相处(5.83±3.04)分,生活活动(3.41±1.96)分,社会参与(4.27±2.17)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20,P =0.003;χ2=6.932,P =0.009。t =8.527,P =0.000;t =5.775,P =0.000;t =6.554,P =0.000;t =3.652,P =0.000;t =6.712,P =0.000;t =6.144,P =0.000;t =8.829,P =0.000)。四级干预模式组较常规干预组生活质量提高,四级干预模式组干预前后差值:心理社会(16.03±6.75)分,动力和精力(15.79±6.41)分,症状和副作用(19.37±7.28)分;常规干预组干预前后差值:心理社会(12.65±5.46)分,动力和精力(11.81±4.71)分,症状和副作用(15.18±6.29)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770,P =0.000;t =4.849,P =0.000;t =4.216,P =0.000)。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四级干预模式,较常规疾病管理模式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了复发率、改善了社会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值得作为疾病管理模式进行社会推广。

    作者:周秀月;章明慧;孙颖;梁胤;汤义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Hennipen 法治疗老年患者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 Hennipen 法治疗老年患者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治疗的急性肩关节前脱位老年患者57例,年龄65~81岁,平均72.3岁。所有患者采用Hennipen 法复位肩关节,治疗前后记录肩关节活动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行 X 线检查,证实整复成功,未出现肱骨近端骨折、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例复位失败,改麻醉下牵引复位。治疗前 VAS 评分为(5.4±0.9)分,治疗后 VAS 评分为(1.9±0.7)分,治疗前后 VA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43,P <0.01)。治疗后患者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结论Hennipen 法复位肩关节前脱位操作简单,对于老年患者,能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孙裕;肖展豪;李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用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在诊断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50例(92眼)为对照组,再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观察组,应用 OCT 对视盘及其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进行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视盘直径、视盘面积、视杯直径、视杯面积等在内视盘的参数。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视盘直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02,P >0.05),其余九项参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1、2.85、5.63、5.21、4.13、3.06、3.10、6.58、4.36,均 P <0.05)。结论OCT 能测量和分析视盘及神经纤维层的定量,重复性好,临床上早期诊断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忠海;褚长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膝关节置换术对老年人骨关节炎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对老年人骨关节炎的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的综合影响。方法选取行膝关节置换术的68例(共72膝)老年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3个月的随访,借助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的方法,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的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变。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25.1±1.8)分比(13.1±1.9)分]、活动度[(13.1±1.3)分比(8.1±1.5)分]、功能恢复[(23.1±1.4)分比(9.1±3.9)分]、肌力[(7.9±1.7)分比(2.1±1.3)分]以及稳定性[(8.1±1.9)分比(4.1±2.9)分]等各项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7.23、5.75、8.96、6.82、9.71,均 P <0.05)。随访期结束后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其各项评分较术前也均有明显改善,各项评分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43、4.48、4.87、3.96、2.57、2.79,均 P <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能够达到有效治疗老年骨关节炎的目的并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田利卫;李自振;吕战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FOLFOX4方案与 XELOX 方案治疗晚期直肠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 FOLFOX4方案与 XELOX 方案治疗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4例晚期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 组(FOLFOX4)28例:奥沙利铂(OXA)85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亚叶酸钙(LV)20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2天;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静脉注射,随后600 mg/m2持续静脉滴入24 h。14 d 为1个周期,4个周期评价疗效。B 组(XELOX)26例: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持续2 h,第1天;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早晚各1次,第1~14天,21 d 或28 d 为1个周期,2个周期评价疗效。两组均至少连用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54例均可评价疗效,A 组、B 组的有效率(RR)分别为46.4%(13/28)和42.3%(11/26),A 组有效率略高于 B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3,P =0.791)。不良反应方面:两组血小板减少、神经毒性的发生率相近(χ2=0.552、0.108,P =0.550、0.787)。B 组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低于 A 组(χ2=9.495、4.862、6.273,P =0.003、0.033、0.108)。手足综合征在 B 组发生率高(χ2=13.389,P =0.000),但程度较轻,主要为Ⅰ~Ⅱ度。结论FOLFOX4方案与 XELOX 方案治疗晚期直肠癌疗效相近,但 XELOX 方案具有用药更为方便,安全性更好等优点,值得临床一线使用。

    作者:宁涓;高桂华;胡立娟;王建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长期口服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脂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脂、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 =55)与对照组(n =55)。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羟氯喹治疗,疗程均为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12隔月和18个月后血脂、左心室结构与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甘油三酯(TG)[(1.7±0.3)mmol/L﹑(1.6±0.3)mmol/L ﹑(1.2±0.2)mmol/L]、总胆固醇(TC)[(4.5±0.5)mmol/L ﹑(4.3±0.4)mmol/L ﹑(4.0±0.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4±0.4)mmol/L ﹑(1.5±0.3)mmol/L ﹑(1.6±0.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8±0.5)mmol/L ﹑(2.3±0.4)mmol/L ﹑(2.0±0.3)mmol/L],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0.3±3.3)mm ﹑(39.4±3.0)mm ﹑(38.5±2.9)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29.4±2.6)mm ﹑(28.3±2.3)mm ﹑(26.7±3.0)mm]、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LVST)[(9.7±0.4)mm ﹑(9.5±0.6)mm ﹑(9.5±0.5)mm]、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10.2±0.4)mm ﹑(10.0±0.3)mm ﹑(9.8±0.4)mm]、左室短缩分数(FS)[(31.4±6.8%)﹑(32.6±7.0)%﹑(32.7±7.7)%]、左室射血分数(LVEF)[(60.4±5.4)%﹑(60.7±5.7)%﹑(61.4±5.6%)]、E 峰/A 峰(E /A)[(0.8±0.2)﹑(0.9±0.3)﹑(1.1±0.3)]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2.0±0.4)mmol/L ﹑(4.8±0.8)mmol/L﹑(1.1±0.3)mmol/L ﹑(3.4±0.4)mmol/L ﹑(42.4±3.8)mm、(30.7±3.5)mm、(9.9±0.6)mm、(11.2±0.5)mm、(30.1±5.7)%、(55.8±4.6)%、(0.7±0.1)],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TG =2.529、2.828、2.735,tTC =3.609、3.122、3.317;tHDL-C =3.651、3.419、3.733,tLDL-C =2.008、2.144、2.338,tLVEDD =8.933、8.347、8.282,tLVESD =6.445、6.628、6.594,tLVPWT =3.015、3.331、3.905,tLVST =4.571、4.583、4.861,tLVEF =11.021、11.328、10.163,tFS =7.915、8.048、8.253;tE /A =1.886、1.769、1.537,均 P <0.05)。结论长期口服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以显著改善其血脂状况,有利左心室结构与功能提高,避免了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胡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乙型肝炎病毒不同基因亚型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比较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的不同基因亚型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77例(血清 HBV DNA 均为阳性),留取血清标本。用巢氏 PCR 法检测所有入选者的 HBV 基因型亚型, ELISA 法检测 HBV 不同基因型亚型感染者血清中 IL-10及 IL-17含量,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所有入选者的肝功能指标。结果377例患者 HBV 基因型亚型分型结果:C 型323例,其中 C2亚型321例(85.1%),C1亚型2例(0.5%);B 型41例(10.9%),均为 B2亚型;BC 混合型12例(3.2%);D 型1例(0.3%)。该组 B2亚型、C2亚型、BC 混合型 HBV 感染者的性别、年龄、ALT、AST、TBIL 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B2亚型、C2亚型、BC 混合型 HBV 感染者的 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 HBV B2亚型、C2亚型者的 IL-1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0.444,P <0.05)。结论HBV 不同基因型亚型对机体免疫功能可能有不同的影响。

    作者:路璐;郝彦琴;李红;王勤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辅助性T细胞1、2及白细胞介素4、12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辅助性 T 细胞1(Th1),辅助性 T 细胞2(Th2)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4(IL-4)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腰椎骨折需摘除椎间盘的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Th 细胞亚群中 Th1和 Th2的分布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髓核组织中 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 IL-12的表达水平及 Th2型细胞因子 IL-4的表达水平;运用 RT-PCR 检测 Th1细胞转录因子 STAT4以及 Th2的转录因子 STAT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h1、Th2细胞在观察组髓核中,细胞数量明显增加[(6.24±2.89)比(25.12±3.20),t =16.26,P <0.05;(2.68±0.58)比(8.16±1.20),t =3.84,P <0.05];Th1型细胞因子 IL-12和 IFN-γ在观察组体内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23.47±5.61)比(7.65±3.21),t =8.422,P <0.05;(1.52±0.87)比(5.34±1.39)pg/mL,t =8.135,P <0.05];而在对照组织中未检测到 Th2型细胞因子 IL-4的表达;而在观察组中,IL-4在某些髓核组织中有一定的表达。且IL-12、IFN-γ和 IL-4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体内的表达呈负相关(r =-0.57,P <0.05;r =-0.23,P <0.05);STAT4的表达水平在观察组患者髓核内明显高于对照组[(3.21±0.49)比(1.12±0.24),t =13.15,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 STAT6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h1和 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龚韶华;石晓兵;包朝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负荷剂量与常用剂量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评价双负荷剂量及常用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A 和 B 两组,每组55例。A 组采用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第1天口服氯吡格雷300 mg +阿司匹林300 mg,以后服用氯吡格雷75 mg/d +阿司匹林100 mg/d),B 组采用常用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75 mg/d +阿司匹林100 mg/d)。给药后7 d 评估脑梗死进展情况和 NIHSS 评分改善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 组脑梗死进展率为12.7%,B 组脑梗死进展率为18.2%,A 组低于 B 组(P =0.429)。A 组治疗前 NIHSS 评分为(4.42±3.34)分,治疗7 d 后 NIHSS 评分为(3.15±2.58)分,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713,P <0.01)。B 组治疗前 NIHSS 评分为(4.16±2.76)分,治疗7 d 后 NIHSS 评分为(3.80±3.15)分,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209,P =0.232)。A 组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改善(1.27±2.54)分,B 组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改善(0.36±2.23)分,A 组改善分值较 B 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994,P =0.049)。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负荷剂量组比常用剂量组的脑梗死进展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荷剂量组比常用剂量组在治疗早期 NIHSS 评分方面可有更好的改善。短期使用双负荷剂量或常用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郑婵新;王大成;李雄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TCF7L2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僵硬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及其僵硬度与 TCF7L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将87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高频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僵硬度及颈动脉搏波传导速度(cPWV)等指标分为观察组(颈动脉的 IMT >1.0 mm 或局部有斑块存在者,cPWV >12 m/s)432例、对照组(颈动脉 IMT≤1.0 mm,cPWV≤12 m/s)440例。同时选择空腹血糖、血压正常且无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体检者4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 RT-PCR 方法对TCF7L2基因多态性 rs11196205、rs290487、rs11196218进行分型,并对各组研究对象的 BMI、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比较。计算各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并进行 Hardy-Weinberg 平衡检测;应用χ2检验,比较各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采用 dominant 模型比较各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结果rs290487基因分型分布,观察组与对照组(χ2=33.296,P <0.05)及健康对照组与糖尿病组(χ2=100.801,P <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 及 T 等位基因频率观察组与对照组(χ2=16.280,P <0.05)、健康对照组与糖尿病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7.190,P <0.05)。而 rs11196205、rs11196218的基因多态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CF7L2基因 rs290487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僵硬程度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 C 及 T 等位基因可能为导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变硬的风险基因。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h 增高及 HDL-Ch 降低可能为导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及僵硬度增加的风险因子,同时,可能提示了这些生化指标的升高为 C 及 T 等位基因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钟斌理;郭拥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炎琥宁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用于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治愈、好转、无效例数分别为27例、23例、1例,总有效率为98.04%;对照组分别为18例、25例、8例,总有效率为84.3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7,P <0.05)。观察组咳痰喘、肺部阴影、肺部啰音及发热时间分别为(5.19±2.31)d、(6.00±1.86)d、(5.16±1.51)d、(2.07±0.8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23、5.01、3.95、3.84,均 P <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9%,与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

    作者:徐燕荣;余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感动服务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感动服务应用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对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日期分为干预组62例与对照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感动服务,包括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倡导行为反思,提供个性化、多样式的健康教育等。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A)、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前后患者负性情绪的变化;同时采用生存质量核心量表 QLQ-C30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 QLQ-C30功能评分包括躯体机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68.79±13.97)分比(60.48±14.95)分,(53.49±15.82)分比(31.03±20.68)分,(88.81±16.46)分比(73.33±16.50)分,(86.48±8.21)分比(70.30±16.43)分,(31.03±1.27)分比(26.36±8.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094、3.606、3.265、3.478、3.20,均 P <0.05);QLQ-C30症状评分包括疲乏、疼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腹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41.81±14.25)分比(52.85±14.57)分,(16.89±10.14)分比(24.43±19.05)分,(17.41±13.56)分比(29.51±13.64)分,(25.83±21.09)分比(36.56±21.50)分,(11.54±8.19)分比(25.76±19.07)分,(40.93±18.30)分比(55.87±20.05)分,(15.02±10.24)分比(21.54±12.41)分,(8.66±2.41)分比(15.47±9.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179、3.243、3.359、3.470、3.205、3.151、4.282、3.153,均 P <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 SAS、SD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34.96±10.24)分比(48.24±11.71)分、(33.58±9.60)分比(42.06±9.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320、5.806,均 P <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98.06%比73.08%),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22.02±2.24)d 比(27.54±3.4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37,t =3.759,均 P <0.05)。结论感动服务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负性情绪,提升了护理服务的品质。

    作者:陈淑芬;王务萍;沙文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左旋咪唑联合维生素 B12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与分析左旋咪唑联合维生素 B12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的方法,将67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2例)、左旋咪唑组(22例)、维生素 B12组(23例)。联合治疗组采用左旋咪唑联合维生素 B12进行治疗;左旋咪唑组和维生素 B12组分别采用左旋咪唑组和维生素 B12单独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治愈率以及血清 IL-6和维生素 B12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0.90%,明显高于左旋咪唑组(77.72%)和维生素 B12组(81.82%)(P <0.05)。联合治疗组的血清 IL-6水平为(56.45±11.34)pg/mL,明显低于左旋咪唑组[(102.35±10.23 pg/mL)]和维生素 B12组[(145.44±12.35 pg/mL)](P <0.05)。联合治疗组的血清维生素 B12水平为(523.34±13.45)μg/mL,明显高于左旋咪唑组[(323.34±12.53)μg/mL)](P <0.05),而与维生素 B12组[(554.45±33.34)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在接受了左旋咪唑联合维生素 B12治疗后,血清 IL-6明显降低,B12明显升高,治愈率明显提高。左旋咪唑组和维生素 B12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年龄性别健康体检者血清CysC水平的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性别健康体检者血清胱抑素 C(Cys C)水平,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与 Cys C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者648例,选择其中肾功能正常者611例,测定血清 Cys C 和Cr 浓度,按照不同年龄或不同性别分组统计分析。另外37例肾功能异常者,测定血清 Cys C 和 Cr 浓度,并与相同年龄段肾功能正常者比较。结果不同年龄肾功能正常人群男女间血清 Cys C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2.449,P =0.092;t =0.176,P =0.872;t =2.030,P =0.135;t =2.376,P =0.098;t =1.549,P =0.219;t =1.732,P =0.182;t =1.095,P =0.353;t =1.732,P =0.182;t =2.449,P =0.092;t =2.611,P =0.080)。男性、女性及男女合并肾功能正常人群各年龄组间血清 Cys C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5.662、5.615、7.253,均 P <0.05)。男性、女性及男女合并肾功能正常人群各年龄组血清 Cys C 水平与年龄做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均呈现正相关性(r =0.525、0.511、0.522,均 P <0.05)。不同性别肾功能正常人群超过50岁各年龄段有血清 Cys C 阳性人员出现,且各性别组阳性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大(F =7.324、7.341、7.452,均 P <0.05)。肾功能正常人群 Cys C、Cr 含量及阳性率均明显低于肾功能异常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1.080、15.472,χ2=17.043、34.105,均 P <0.05)。结论健康人群血清 Cys C 水平与年龄有明显的正相关性,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大,这在50岁以上人群中尤为明显,而与性别无相关性。

    作者:郝雅娟;赵志兰;邱斌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方法选择3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进行研究。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例患儿,对照组17例患儿。对照组患儿给予口服盐酸丙卡特罗,观察组患儿在服用盐酸丙卡特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期间记录咳嗽症状,即咳嗽缓解、消失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个月时测定患者大呼气峰流速。记录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记录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64.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2,P <0.05);两组治疗前后大呼气峰流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患儿 FEV(12.81±0.34)L,高于对照组(2.32±0.45)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8,P <0.05),患儿 FVC(3.44±0.21)L,高于对照组(2.98±0.15)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7,P <0.05),患儿 FEV1/FVC(68.31±6.44)高于对照组(58.46±6.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5,P <0.05);观察组患儿咳嗽症状缓解时间(4.45±1.32)d,低于对照组(6.33±2.4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1,P <0.05);观察组咳嗽症状消失时间(7.63±1.96)d,低于对照组消失时间的(10.61±1.8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9,P <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情况均无显著变化。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常规疗法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能迅速缓解咳嗽症状、显著改善肺功能、减少复发率、无不良反应,并且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向群;徐秀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检测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选择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时机的参考价值

    目的:探讨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检测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选择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机的参考价值。方法选择脓毒症且并发 AKI 的患者62例,确诊后24 h 内收集患者尿液标本,统一用 ELISA 法分别检测尿 NGAL 水平,同时收集血肌酐、尿素氮、血白细胞等临床指标。根据患者在之后住院期间是否需要接受 CRRT,分为脓毒症 CRRT 组和脓毒症非 CRRT 组,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通过 ROC 曲线下面积评价尿液 NGAL 浓度在评价脓毒症 AKI 患者需 CRRT 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62例脓毒症 AKI 患者,27例患者后接受 CRRT 治疗,确诊 AKI 后的24 h 内,两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血白细胞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但脓毒症 CRRT 组尿 NGAL[(7.9±2.5)pg· mL -1·cr -1]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非 CRRT 组[(4.1±1.3)pg·mL -1·cr -1](t =12.912,P <0.01)。尿液NGAL 在预测脓毒症 AKI 患者需 CRRT 治疗的 ROC 曲线下面积是0.892(95%CI:0.775~0.898,P <0.01)。结论尿液 NGAL 在脓毒症 AKI 患者选择 CRRT 治疗时机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有助于早期介入 CRRT治疗。

    作者:金献冠;徐建国;杨燕阳;李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三种处理产时宫颈水肿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间苯三酚、宫颈注射或湿敷利多卡因三种方法在处理活跃期宫颈水肿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初产妇、宫口开大3~4 cm 伴宫颈水肿共26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A 组89例、B 组83例、C 组90例。A 组给予间苯三酚静脉注射,B 组给予利多卡因宫颈注射,C 组给予利多卡因湿敷宫颈。比较三组产妇用药后的宫颈变化、产程及母儿结局。结果A 组、B 组、C 组用药后1 h 宫颈水肿消退率分别为79.8%、59.0%、57.8%,A 组与 B 组、A 组与 C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1、5.04,均 P <0.05),B 组与 C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 >0.05)。A 组、B 组、C 组用药至宫口开全所需时间分别为(3.2±0.5)h、(4.1±0.6)h、(4.3±0.3)h,A 组与 B 组、A 组与 C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0.91、1.06,均 P <0.05),B 组与 C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15,P >0.05);用药后2 h 宫颈水肿消退率(A 组94.3%、B 组95.2%、C 组93.3%)、阴道分娩率(A 组94.3%、B 组91.6%、C 组94.4%)、新生儿窒息情况(A 组1例、B 组0列、C 组1例)和产后2 h 阴道出血量[A 组(187±90)mL、B 组(202±100)mL、C 组(199±94)mL],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4、0.29、0.10,F =0.633,均 P >0.05)。结论间苯三酚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宫颈局部应用均有消除宫颈水肿的作用,其中以间苯三酚效果佳,利多卡因的两种用法效果相当,三种治疗方法对母儿均无不良影响。

    作者:郑婕;何平;曾兰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导致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探讨如何预防产后出血。方法选取住院阴道分娩产妇2417例,分析子痫前期、巨大儿、胎盘早剥、肥胖、胎膜早破、高血压、孕周、孕产妇年龄、孕产次、流产次数、瘢痕子宫分娩、缩宫素引产、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产钳助产等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15.22%,子痫前期、巨大儿、胎盘早剥与产后出血显著相关(χ2=26.75、0.16、22.26,均 P <0.01);肥胖、胎膜早破与产后出血相关(χ2=6.53、4.98,均 P <0.05);高血压、孕周、孕产妇年龄、孕产次、流产次数、瘢痕子宫分娩与产后出血无相关性(P >0.05);缩宫素引产、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产钳助产与产后出血显著相关(χ2=45.66、21.77、88.06,均 P <0.01)。结论产前通过控制孕产妇及新生儿体质量、预防子痫前期、胎盘早剥、胎膜早破等发生以预防产后出血;产时避免无指征缩宫素引产、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产钳助产等以减少产后出血;产后准确估计出血量,积极处理,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作者:闫爱兰;王秀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局部枸橼酸抗凝序贯式人工肝在高危出血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序贯式人工肝在高危出血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15例伴出血或出血倾向的肝功能衰竭患者行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浆置换(PE)序贯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4 h,应用枸橼酸-葡萄糖抗凝溶液 A(ACD-A 液)为抗凝剂自滤器前输入,于血路管的静脉侧补充10%葡萄糖酸钙。血流速设置为100~120 mL/min,ACD-A 液及钙剂输人速度根据血流及滤器后离子钙(iCa2+)水平调整以维持滤器后 iCa2+0.35~0.45 mmol/L,血清 iCa2+0.9~1.2 mmol/L。术前纠正低氧血症及低钙血症。监测有效治疗时间(顺利完成治疗)以及治疗2 h、4 h 及6 h 时酸碱变化、血清总钙与血清 iCa2+比值、钠离子(Na +)水平。结果共进行治疗38次,有效治疗时间完成35例次,3例次因出现跨膜压升高终止治疗,治疗期间监测2 h、4 h 及6 h 酸碱变化、钠离子(Na +)水平,基本无明显变化;共检测外周 iCa2+110次,16次检测到外周血离子钙<0.9 mmol/L,低值为0.63 mmol/L,2例次诱发肢体抽搐,血清总钙与血清 iCa2+比值监测>2.5共6例次,给予增加置换液流量后改善且均发生在晚期肝功能衰竭患者当中。结论局部枸橼酸抗凝序贯式人工肝在严密监测及积极应用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应用于伴出血倾向的肝功能衰竭患者,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但晚期肝衰患者中使用仍有枸橼酸蓄积风险。

    作者:刘清岳;孙甲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ω-3脂肪酸免疫营养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ω-3脂肪酸(ω-3PUFA)免疫营养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价值,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编码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24 h 内给予留置胃管,给予自制的匀浆膳。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添加ω-3PUFA 的肠内营养制剂。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营养状况、血脂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χ2=4.8,P <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显著低于对照组(65.0%)(χ2=4.91,P <0.05);治疗组治疗后 NIHSS 评分、GCS 评分、TSF、AMC 均明显好转[(13.38±1.21)分比(10.12±1.33)分、(12.9±2.6)分比(14.1±1.7)分、(14.06±7.16)mm 比(14.8±4.18)mm、(26.32±1.42)mm 比(29.40±1.0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51、6.44、3.22、5.19,均 P <0.05);治疗后治疗组 TG 和 LDL-C 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71)mmol/L 比(1.41±0.67)mmol/L、(3.11±0.60)mmol/L 比(2.67±0.6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97、4.22,均 P <0.05)。结论应用ω-3PUFA 免疫营养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神经功能、血脂水平及营养状况显著好转,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鲍剑虹;潘思培;陈国钱;杨碎丽;陈为安;张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滑膜肉瘤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滑膜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患者48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 DWI 检查,DWI 的扩散敏感因子(b 值)为500 s/mm2,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成像结果和疾病检出情况,应用 ROC 曲线分析 DWI、MRI 对滑膜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DWI 检测对滑膜肉瘤的检出率为93.75%,明显高于 MRI 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P <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RI 对滑膜肉瘤的诊断特异性为72.58%,敏感性为79.12%,准确度为86.82%,DWI 的诊断特异性为76.81%,敏感性为85.79%,准确度为95.18%;DWI 检测滑膜肉瘤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明显高于常规 MRI 检测,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2、5.68、5.12,均 P <0.05)。结论DWI 可有效提高滑膜肉瘤的检出率,具有更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医师及时进行治疗,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彬;李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通窍醒脑汤佐治老年人重度颅脑损伤瘀阻清窍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通窍醒脑汤佐治老年人重度颅脑损伤瘀阻清窍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重度颅脑损伤瘀阻清窍证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用组和联用组,每组各20例,其中单用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用组在单用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窍醒脑汤,每天200 mL,连续服用4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GCS 评分和昏迷持续时间,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第4、8、14天的颅内压和治疗后第7天的脑水肿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用组治疗的 GCS 评分为(13.7±4.2)分,明显高于单用组的(9.2±3.5)分(t =2.86,P <0.05);联用组昏迷持续时间为(6.5±1.4)d,明显短于单用组的(10.2±2.5)d(t =2.54,P <0.05);联用组在治疗后第8天和第14天其颅内压显著增高者的例数分别为10例和8例,明显少于单用组的16例和15例(χ2=3.96,5.01,均 P <0.05),且联用组在治疗后第7天出现重度脑水肿患者的例数为3例,明显少于单用组的10例(χ2=5.58,P <0.05);联用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明显高于单用组的40.0%(χ2=5.01,P <0.05);两组患者在出血、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窍醒脑汤佐治老年重度颅脑损伤瘀阻清窍证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网兰;姚小英;皮白雉;宣娟娟;姚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后不同修复方式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对下颌第一磨牙完成根管治疗后不同修复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在某院口腔科就诊患者96例,共进行110颗牙体缺损患牙的修复,随机分成三组,其中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氧化锆全冠修复组为36颗,CAD/CAM氧化锆高嵌体修复组为35颗,直接复合树脂充填修复组为39颗,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评价标准,在修复后即刻(T0)、修复后1个月(T1)、6个月(T2)、12个月(T3)进行修复效果评价,使用 SPSS 13.0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0颗患牙修复后12个月复诊时均未发现修复体脱落;CAD/CAM氧化锆全冠、高嵌体修复和直接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在修复12个月后(T3)对继发龋、边缘适合性、外形、颜色匹配的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05、7.768、6.910、11.624,均 P <0.05)。结论CAD/CAM氧化锆全冠和 CAD/CAM氧化锆高嵌体修复后短期内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沈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对患者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为对照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与观察组(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 h 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C 肽及果糖胺(FMN)水平变化,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胰岛素及 C 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观察组餐后2 h 胰岛素水平(29.97±9.18)mIU/L,较治疗前的(20.79±7.49)mIU /L 明显升高(t =4.52,P =0.00),且优于对照组的(24.67±7.69)mIU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58,P =0.01)。治疗后,两组餐后2 h C 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除餐后2 h 胰岛素水平外,其他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 FMN 及 HbA1c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两组均发生低血糖事件,但未出现严重性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显著改善及加速其胰岛素细胞功能恢复,且临床效果优于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朱红亮;周俊;张青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网络干预对中年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

    目的:探讨网络干预对中年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中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分配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两组均按高血压诊疗常规给予降压药治疗,对照组门诊随诊,研究组进行网络干预,时间2年。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干预后12个月末,两组间吸烟控制、规律作息、业余爱好、心理平衡4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其余各项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3.062、-2.509、-2.239、-2.056、-2.126、-2.045、-2.023,均 P <0.05);干预后24个月末,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4.078、-3.792、-2.080、-2.098、-1.985、-2.478、-2.173、-2.478、-3.290、-2.514、-2.730,均 P <0.05)。结论网络干预有助于中年高血压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较门诊随诊模式效果优越。

    作者:黎秀华;阮美生;钟平;刘春华;胡华龙;丹荣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联合溶栓方案对前、后循环突发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联合溶栓方案对前、后循环突发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循环突发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共75例,其中前循环突发闭塞者共46例设为 A 组,后循环突发闭塞者共29例设为 B 组,均行动脉溶栓+机械粉碎扩张联合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ADL-Barthel 指数评分改善率,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和 GCS 评分,颅内出血率及病死率等。结果A 组、B 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0.00%(23/46)、89.66%(26/29);A 组、B 组 ADL-Barthel 指数评分改善率分别为58.70%(27/46)、62.07%(18/29);B 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P <0.05);两组 ADL-Barthel 指数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P >0.05);A 组、B 组治疗后 NIHSS 评分分别为(8.66±2.48)分、(8.72±2.51)分;A 组、B 组治疗后 GCS 评分分别为(12.89±3.61)分、(13.10±3.72)分;两组治疗后 NIHSS 评分和 GCS 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1.47、1.52,均 P >0.05);B 组颅内出血率明显低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6,P <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 P >0.05)。结论相较于前循环突发闭塞,后循环突发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联合溶栓方案治疗可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颅内出血风险。

    作者:王会兵;刘锦峰;张旭东;马晓鹏;任建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骨化三醇冲击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两组均口服骨化三醇治疗:观察组2.0μg/次,每周2次,于透析后当晚顿服;对照组0.5μg/次,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钙、磷指标,并计算钙磷乘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微炎症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354,P >0.050);治疗后两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均逐渐下降(t =6.685、4.289、7.678,均 P <0.001;t =4.067、3.341、2.130,均 P <0.050),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 =3.251,P =0.002;t =4.279,P <0.001;t =10.326,P <0.001)。治疗4周、8周时,两组血钙水平、钙磷乘积均未见明显变化(t =1.354、0.128、0.992、0.879,均 P >0.050;t =0.777、1.310、1.210、1.957,均 P >0.050),且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390、0.643、0.100、0.490,均 P >0.050);仅在治疗12周时,对照组血钙水平及钙磷乘积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 =2.805,P =0.006;t =3.070,P =0.002)。治疗前两组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丙二醛(MDA)、髓过氧化氢酶(M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624、0.649、0.857、1.178、1.549、1.365,均 P >0.050);治疗后两组 hs-CRP、IL-6、TGF-β1、MDA、MPO 均明显下降(t =7.417、13.663、25.709、16.114、9.940,均 P <0.001;t =3.006、5.945、12.961、7.367、4.567,均 P <0.010),GSH-PX 明显升高(t =13.173,P <0.001;t =4.815,P <0.001),且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601、9.263、11.094、8.262、3.693、9.289,均 P <0.001)。结论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利于改善微炎症状态,增强抗氧化能力。

    作者:李春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隐匿型自发性气胸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青壮年隐匿型自发性气胸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例青壮年隐匿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影像资料和治疗过程。结果2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其中胸腔镜手术手术18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手术4例;术中难点在于肺尖部与胸膜顶粘连严重游离困难;22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大出血,无中转开;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青壮年隐匿型自发性气胸患者首选手术治疗,常因胸内粘连严重,手术难度大,手术医生术前应有充分准备;患者预后良好,早期诊断困难,临床上应以重视。

    作者:龚立宏;罗伟彬;王有钰;钱有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FasT-Fix 技术垂直褥式缝合半月板水平Ⅲ度撕裂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对半月板水平Ⅲ度撕裂患者实施 FaxT-Fix 技术垂直褥式缝合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半月板水平Ⅲ度撕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单纯的半月板切除术,观察组在关节镜下行 FaxT-Fix 技术垂直褥式缝合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及预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6.53±7.34)min、术后功能活动恢复时间(25.01±9.55)d、住院时间(5.68±2.0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46.66±12.28)min、术后功能活动恢复时间(39.53±11.28)d 及住院时间(9.98±3.3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7.04、4.91、5.52,均 P <0.05);观察组手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 Lysholm 和 IKDC 评分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 =3.60、2.64、2.81、3.03,4.94、2.12、2.28、2.32,均 P <0.05);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24.00%)(χ2=4.15,P <0.05)。结论对半月板水平Ⅲ度撕裂患者在关节镜下行 FaxT-Fix 技术垂直褥式缝合术,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术后膝关节 Lysholm 和 IKDC 评分的改善情况显著,还显著降低术后伤口感染、血肿、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蔡震海;陈刚;潘界恩;黄成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痰热清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痰热清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放射性肺炎患者按照入组奇偶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给予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敏感抗生素及地塞米松注射液;对照组37例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同观察组,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痰热清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及胸部 CT结果总有效率为68.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3,P =0.028)。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能有效地治疗放射性肺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梅;梁华;刘淑娟;贺文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跟骨结节关节角测量在跟骨后关节面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跟骨结节关节角测量在跟骨后关节面骨折手术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2例波及跟骨后关节面骨折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均测量跟骨结节关节角,术中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采用Sanders 分型术前、术中比较,术后再次测量跟骨结节关节角。按 Maryland 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20个月。全组优良率90%,术后并发症:跟部增宽、距下关节炎2例,愈合不良2例(后清洁换药后延期愈合)。结论跟骨结节关节角测量在跟骨后关节面骨折手术治疗中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杰;戎耀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 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 Pilon 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择期接受手术治疗的 Pilon 骨折患者64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研究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P <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7.32±10.98)min、(13.72±5.91)d、(15.72±2.82)周,均短于对照组的(68.11±11.85)min、(16.62±5.21)d、(17.81±3.4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98、3.11、3.21,均 P <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53.32±21.36)mL,少于对照组的(188.65±26.24)mL(t =5.46,P <0.05)。研究组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3.13%)较对照组(28.1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P <0.05),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95、1.02、1.02、0.35,均 P >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Pilon 骨折可以明显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优于解剖钢板内固定。

    作者:凌云;张瑞;张玉宏;杜跃华;段雨金;谷青芬;刘建新;张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艾司洛尔、拉贝洛尔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拉贝洛尔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缺血性心力衰竭(ICD)患者8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治疗组2(20例)、治疗组3(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1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组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拉贝洛尔,治疗组3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和拉贝洛尔,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对比四组治疗效果,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步行距离及超声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1显效3例,有效14例,有效率为85%;治疗组2显效2例,有效14例,有效率为80%;治疗组3显效4例,有效15例,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55%。治疗组1、2、3与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1、2与治疗组3相比治疗效果均有显著性降低(P <0.05);治疗组1、2相比治疗效果无显著性改变(P >0.05)。四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无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的不良反应,且观察指标如6min 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FS)、每分搏出量(SV)等反应心功能的指标等均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P <0.05)。结论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拉贝洛尔或两者共同给药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作者:金悦;方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补肾化瘀法治疗清宫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补肾化瘀法治疗清宫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清宫术后宫腔粘连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观察组术后给予补肾化瘀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及月经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并分析治疗前后的宫腔粘连程度的改善情况和对子宫内膜情况、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总体疗效总有效率为94.3%,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7.1%(χ2=4.200,P <0.05),且观察组主症月经恢复情况总有效率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χ2=3.968,P <0.05)。治疗后两组 IUA 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 =6.50、3.36,P <0.05),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t =3.82,P <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 =2.20,P <0.05),但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8,P >0.05);治疗后两组 RI 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t =2.23、1.70,均 P <0.05),PI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38、0.65,均 P >0.05),但治疗后两组子宫动脉血流 PI、RI 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42、0.56,均 P >0.05)。治疗期间两组心、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均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显著性高于观察组的2.8%(χ2=3.968,P <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补肾化瘀法治疗清宫术后宫腔粘连效果好,可促进月经周期恢复和宫腔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子宫血流灌注量,促进子宫内胶修复有关。

    作者:陈丽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患者男,65岁,因“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6 h”于2015年2月16日就诊于滨州市人民医院。患者入院前6 h 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含糊不清,右侧肢体活动无力、行走不稳。2 h前出现烦躁不安。入院前行急诊颅脑 CT 未见出血灶,以“脑梗死?”收入院。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2年,不规律口服药物治疗,无心脑血管病史,无肝炎、肝硬化病史。近期无感染、消化道出血病史,无特殊用药史。入院查体:T 38.2℃,P 106次/min,R 25次/min,BP 160/95 mmHg,巩膜轻度黄染,皮肤黏膜可见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言语不清,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肌力IV 级,双侧巴氏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BC 11.46×109/L,HB 104 g/L,PLT 27×109/L,网织红细胞4.9%,外周血涂片可见大量破碎红细胞。肝肾功能:总胆红素(TBIL)58.7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41.9μmol/L,乳酸脱氢酶(LDH)965 U /L 血尿素氮(BUN)24.66 mmol/L,肌酐(Cr)212 mmol/L 尿酸564 mmol/L。血凝分析:凝血酶时间(TT)16 s,纤维蛋白原(FIB)1.55 g/L。血小板相关抗体、风湿免疫组合、溶血检查均未见异常。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增生活跃,粒系、红系、巨核系三系增生,可见畸形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巨核系成熟障碍,血小板散在可见。外周血涂片白细胞数增多,可见有核红细胞、畸形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头颅 CT 可见大片低密度影,颅脑 MRI 提示双侧额叶多发腔隙性梗死灶。考虑患者为 TTP,立即予以新鲜冰冻血浆多次输注及甲泼尼龙80 mg/d 持续静脉滴注,同时予以改善脑血液循环的药物。效果欠佳,建议患者行血浆置换,由于经济原因患者家属拒绝,患者精神症状及出血倾向加重,血清胆红素、肌酐、乳酸脱氢酶进行性升高,后出现烦躁不安、胸闷、呼吸困难、昏迷,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王立盼;付艳红;郑永青;王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从医院医保管理的视角看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医保付费制度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院取消药品加成及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以来,该院在医保总额预付管理方面进行了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合理控制医保费用的支出,真正体现了利益格局的改变,在保证了患者利益的前提下,使医务人员的利益也有所提高,医保基金也得到了合理的控制,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徐永平;胡文江;韩启龙;刘凤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血液透析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2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体质量增长情况及尿量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155.65±7.53)mmHg、舒张压(92.10±6.12)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收缩压(161.87±9.99)mmHg、舒张压(101.21±7.86)mmHg](t =2.49、4.57,均 P <0.05);观察组体质量增长(1.50±0.46)kg、平均动脉压为(95.34±6.67)mmHg,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体质量增长(2.17±0.57)kg、平均动脉压(109.21±7.58)mmHg](t =4.57、6.87,均 P <0.05);观察组尿量(873.15±25.75)mL,多于对照组的(241.98±18.54)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46,P <0.05)。结论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后,患者高血压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尿量明显增加,有助于控制患者体质量的维持,有助于患者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

    作者:李红芍;张王琴;娄丽妮;倪如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围术期液体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一直以来,围术期液体治疗都是维持患者术中循环稳定基础也是重要的措施。作为围手术期补液的常用液体,晶体液和胶体液由于分子量大小的不同,临床应用时对机体产生的作用也不同。近些年,在维持循环稳定的作用之外,围术期液体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也逐渐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尤其是晶、胶两种液体的比较更是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探讨采用不同液体进行围术期液体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作者:孙楠;赵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研究进展

    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一位妊娠,随着近年单独二胎政策的开放,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CSP 发生率也逐年上升。CSP 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很容易造成误诊或人流术中的大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尽管目前对于 CSP 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但无规范化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对 CSP 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梁绥和;杨有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