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100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以下简称UF-100)是目前较先进的尿有形成分分析系统.该仪器对尿中有形成分直接进行荧光染色,利用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原理,以荧光、前向散射光和电阻抗的信号技术,识别和计数红细胞等,同时还提供红细胞形态信息(RBC-Info)和七项红细胞荧光参数:70%红细胞前向散射光(RBC-P70Fsc)、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分布宽度(RBC-Fsc-DW)、红细胞平均荧光强度(RBC-MFl)、红细胞平均前向散射光(RBC-MFsc)、红细胞荧光强度分布宽度标准差(RBC-FL-DW-SD)、未溶解红细胞数(Non-ClassifiedRBC#)、未溶解红细胞比率(Non-Classified RBC%),并将RBC-Info区分为非均一性(Microcytic)、均一性(Normocytic)、混合性(Non-classified),对泌尿系统的诊断、鉴别血尿来源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1].
作者:吴际贞;孟宪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轮状病毒(RV)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常见的病原菌,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症状以呕吐、腹泻、发热为主.有报道认为其发病可能与细胞免疫功能有关,但国内的相关报道不多.为了了解T细胞亚群在轮状病毒肠炎发病时的作用,现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以及健康儿童外周血中CD3、CD4、CD8和CD4,CD8值进行比较.初步探讨如下.
作者:施前锋;徐兴强;徐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梅毒螺旋体又称苍白密螺旋体(TP),是人类梅毒的病原体.梅毒可分为后天性梅毒和先天性梅毒,前者通过性传播,后者从母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及早做出诊断并及时治疗,对控制梅毒的蔓延和阻断母婴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紫艳;兰蔚蔚;陈鹏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正常人体内,膀胱中的尿液是无菌的,从膀胱穿刺取出的尿也应无细菌,尿液经尿道排出时,受到尿道中细菌的污染而混有细菌[1].在泌尿系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尿液细菌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对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更具有指导作用[2].
作者:夏克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败血症能导致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死亡率很高,快速诊断是控制感染、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血培养是确诊败血症的主要依据,临床上很多败血症和菌血症患者血液中细菌数量很低,特别是早期或抗生素治疗后,血中含菌量通常<1cfu/ml[1],因此不易检出.
作者:庄涛;江丽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全血细胞减少是指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均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其可由造血系统疾病或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它不是疾病的诊断,而是所有能引起周围血细胞减少的疾病的共同表现,因此临床上容易引起漏诊或误诊.现笔者收集我院2年来的185例全血细胞减少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彭来君;施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运动神经元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和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和无力,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现将2005年8月至2007年7月经肌电图检测的54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临床及肌电图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涂怀军;周晖;吴维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碘缺乏病(Iodin Leficiancy Disorders 简称IDD).该病与维生素A缺乏、缺铁性贫血,并列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重点防治、限期消除的三大微营养缺乏病.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直接关系到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2006年4月1日~2007年4月31日,我所对2070例学龄前儿童进行尿碘检测,结果如下.
作者:邹冬梅;祝云霞;周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缺血性骨股头坏死是临床常见病,是由外伤、酒精、激素等病因引起.近年有学者提出血管内凝血学说,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研究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报道用中药活血化瘀药治疗股骨头坏死有效[1].
作者:郑永昌;钱临芬;周志米;陈小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老年患者由于器官老化、免疫功能低下,往往伴有多系统多器官病变,其泌尿系感染是常见的疾病,由于临床过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病原菌种类变迁及耐药性的增多,因此加强对尿路感染的病原学检测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作者:戴学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很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及脂类代谢异常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脂蛋白(α)[Lp(α)]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
作者:汪建国;黄慧;洪灵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高脂血症往往表现为高胆固醇(TC)和(或)高三酰甘油(TG),与某些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和血栓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卒中和高血压等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1].
作者:庄爱周;吴国友;朱杰;于小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ACCESS2型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应用AMPPD(一种金刚基二螺[4,4]二氧乙烷的磷酸酯)为发光底物,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激素、血中药物浓度监测等领域.我院于2004年引进该仪器使用至今,现就其曾出现的几个问题和解决方法,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看法.
作者:桂勇;谢明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每年全世界约有50万例新发生的宫颈癌,中国约13万[1],由于宫颈癌不仅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安全而且有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因此宫颈细胞学检查可使宫颈癌得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我所新引进液基超薄涂片用于宫颈癌的筛查.
作者:朱宪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临床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变特性异常在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中作用的一门科学.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高脂血症是主要危险因子之一,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血清不同浓度TG、TC与血液流变学的相互影响作一探讨.
作者:张新生;郭小春;朱宇椿;刘事明;郭纪佑;高华荣;刘小花;朱伦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创伤是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占总死亡人数的10%[1].由于创伤给患者造成了劳动力丧失、死亡和伤残,给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尽管创伤治疗水平在提高,但不可控出血导致患者死亡占创伤相关死亡的30%~40%.通过早期处理不可控出血可能是降低院内死亡率的主要方法[1].我们对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乳酸(LA)测定,将结果与预后作初步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蔡红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是核酸代谢的重要酶类,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组织和细胞中,以红细胞和淋巴细胞ADA含量高,其含量与T淋巴细胞数量有关,更与T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密切关系[1].人ADA基因位于第20对染色体上,并呈现遗传多态性现象.
作者:查显友;周燕;谢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伴收缩功能受损为特征,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为主要临床表现,呈进行性加重.心衰时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升高 [1,2],但在DCM中的变化鲜有报告.本文旨在探讨DCM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N终端脑钠肽(NT-proBNP)及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梅;张海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尿红细胞检测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特别是肾脏疾病的重要实验指标之一.随着IQ-2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的问世,给尿常规检测带来了方便,但是临床常见的菌尿是否会造成尿红细胞实验结果的偏偏差,不同的菌种具体的影响情况如何,本实验对此进行了研究.
作者:刘旗;王明丽;徐笑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我科使用的美国德灵生化仪Dimension AR由于试剂船的设计方式和仪器工作原理造成将近1/4的试剂浪费,同时因为仪器的机械故障等原因产生试剂水化错误而报废试剂,其实试剂本身并无质量问题,致使成本居高不下.
作者:胡前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如何早期发现肿瘤并及时治疗,一直是肿瘤医学界的重点攻关课题.癌症筛查是癌症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理想的筛查方法应该具备价廉、操作方便、无创伤性、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的特点.癌症尿液筛查监测试剂(URC)是目前临床应用的体外癌症尿液复查监测的项目,常用于人群早期癌症筛查.我们将武汉晨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URC进行了临床试用,现将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怡春;徐笑红;张剑英;王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2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而微血管病变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5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hs-CRP、D-二聚体(DD)的变化,探讨它们在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王莉;王育瑛;吕凌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舒张血管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内皮素(endothelin,ET)具有强烈收缩血管的活性.糖尿病肾病(DN)是2型糖尿病(DM)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理可能与内皮损伤及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关.
作者:鲍舟君;姚燕珍;赵志钧;张国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精浆锌浓度,分析其与不育症的关系,为不育症的临床判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改良PAR化学比色法检测200例弱精于症患者和88例健康体检者精浆锌的浓度,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健康体检者精浆锌浓度为2.186±0.267mmol/L,弱精子症患者精浆锌浓度为1.410±0.172mmol/L.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t=25.86,P<0.01.结论 健康体检者精浆锌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弱精子症患者精浆锌浓度水平.检测精浆锌浓度对不育症的临床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罗明;卢雪芳;饶研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于β-内酰胺类的耐药性分析.方法 分离临床标本中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并对其β-内酰胺类耐药性及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多数耐药,所测基因型中OXA和PER基因全阴性,DHA基因5号和10号阳性,VIM和IMP基因5号阳性.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一种多重耐药菌,天然耐药多种抗生素,一旦感染治疗困难,所以对其基因型的研究对于临床的耐药性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徐爱平;单伟国;胡庆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胰蛋白酶原-2检测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层析法分别测定8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轻度69例,重度16例)和30例非胰腺炎急腹痛患者发作后不同时间的尿胰蛋白酶原-2,同时测定血、尿淀粉酶和脂肪酶进行比较.结果 8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80例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胰腺炎组和非胰腺炎组结果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但轻度与重度胰腺炎结果差异无显著性.胰蛋白酶原-2用于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4.1%和93.3%,均高于淀粉酶和脂肪酶.阳性预示值97.6%,阴性预示值84.8%.与CT检查结果有显著相关性(Kappa>0.800).结论 胰蛋白酶原-2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较好指标,适测定时间为腹痛发作后3天内.
作者:孙建民;杜菊兰;楼永刚;万汝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68例冠心病患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21例)、1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其亚群的分布特征.并检测受试者血脂、hs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分析各组间统计学差异.结果 冠心病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性降低,hsCRP水平显著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较稳定性心绞痛组hsCRP水平显著性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较其他两组有升高趋势,但未达统计学意义.各组间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占有核细胞百分比、CD14+CD16-亚群比例及CD14+CD16-亚群比例未见统计学差异.稳定性心绞痛组CD14+CD16+亚群较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组CD14+CD16+亚群比例较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升高.稳定性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D14+CD16+亚群比例显著升高,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可望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及易损斑块识别的新的筛查指标.
作者:俞根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及癌抗原(CA)19-9水平.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对77例抑郁症患者(男性抑郁症患者25例、女性抑郁症患者52例)和50例健康对照者(男性20例、女性30例)的血清AFP、CEA及CA19-9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男性抑郁症患者的血清AFP、CEA及CA19-9水平与男性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抑郁症患者的血清AFP和CEA水平与女性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抑郁症患者的CA19-9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女性抑郁症患者存在CA19-9水平异常升高,应重视女性抑郁症患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预防恶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宋娟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5)的评价方案,客观地对近红外颗粒速率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液中胱抑素C(CystatinC,Cys C)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利用IMMAGE800特定蛋白仪的近红外颗粒速率免疫透射比浊法(以下简称免疫透射比浊法),对方法进行精密度、线性、干扰试验及与AU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仪免疫透射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ys-C浓度的低值,高值两者分别为:批内CV为2.3%、2.09%:批间CV为3.31%、2.42%;日间CV为3.93%、2.48%;总CV为4.85%、2.85%日均值为0.891mg/dl、5.381mg/dl.样本在F-Bil干扰物试验中,浓度为0.11~1.13μmol/L,测定结果无干扰:在C-Bil干扰物试验中,浓度在0.12~1.16μmol/L,测定结果无干扰.在Hb干扰物试验中,浓度在0.4858~4.858g/L测定结果无干扰.在乳糜浊度干扰物试验中,浓度在155~1550度,测定结果无干扰.与AU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仪的免疫透射比浊法比较有良好的相关性,Y=0.992X+0.186,γ=0.990,P<0.01.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结果略低,两种方法的平均偏差为0.1720mg/L;多于95%的测定值落在0.1073mg/L到0.2367mg/L.结论 建立在IMMAGE800特定蛋白仪上用国产免疫透射试剂的近红外颗粒免疫透射比浊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证明该方法的重复性、准确性是符合临床检测要求的.
作者:胡勤辛;王强;于小妹;叶雄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肝炎病毒感染现状.方法 应用酶免疫测定(EIA)法和固相酶免疫测定(EUSA)法分别检测了140名医务人员血清中的HBsAg、抗-HBs、抗-HCV和HEV-IgG、HGV-IgG.结果 医务人员HBsAg、HCV、HEV和HGV感染率分别为7.7%、1.3%、7.1%和6.8%,其4型肝炎病毒总感染率为22.9%;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感染率分别为33.3%和12.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的HEV、HGV感染率分别高达8.0%、12.0%;观察组中有重叠感染现象而对照组中无.结论 观察组医务人员比对照组医务人员有更高的肝炎病毒感染率.
作者:陈彩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细胞内游离Ca2+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黄芩苷抗白色假丝酵母菌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Fura-2荧光探针技术检测黄芩苷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影响.结果 1/4 MIC、1/2 MIC、1 MIC黄芩苷浓度组白色假丝酵母菌胞内游离Ca2+浓度明显高于未加药物组(P<0.05).且表现为黄芩苷浓度越高细胞内游离Ca2+浓度越高趋势;不同时间组间比较白色假丝酵母菌胞内游离Ca2+浓度差异显著(P<0.05),在6h~24h随时间延长,细胞内游离Ca2+浓度逐渐升高.但48h胞内游离Ca2+浓度反而下降.结论 黄芩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明显增加白色假丝酵母菌细胞内游离Ca2+含量.
作者:吴秀珍;傅颖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日立7600和雅培AEROSET生化仪进行比对和偏倚评估,探讨两种检测系统之间血脂测定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 9-A2文件的要求.以日立7600生化仪为比较仪器.雅培AEROSET生化仪为实验仪器,分别测定40例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分析两种生化仪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和偏倚,评估测定结果之间的可比性.结果 日立7600和雅培AEROSET生化仪测定的血脂结果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预期偏倚可以接受.结论 不同生化仪检测同一项目时,需进行方法学比对和偏倚评估,确保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作者:张杰;叶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我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临床血液专业质量控制与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现状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质控管理现状调查、室内质控(IOC)和室间质评(EQA)PT得分成绩等资料作为评价依据.结果 在用的血液分析仪有37种型号、试剂有23种,使用统一质控品的实验室约占50%.IQC统计资料表明,临床血液4个项目的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较大,特别是血小板误差很大;近两年各地市EOA成绩虽有提高但仍有20%左右不合格实验室.结论 目前尚不具备在县级以上医院间广泛开展临床血液学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基础.但是,通过强化质量控制措施(统一校准、统一室内质控品、统一质控规则)和在联网实时监控的条件下,是可以进行区域性临床血液学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
作者:吴时耕;万本愿;吴茂红;姜青龙;熊玉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分析.方法 采用K-B法或MIC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再进行改良三维试验,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结果 在9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有16株(17.20%),8株高产AmpCβ-内酰胺酶(8.60%),6株为金属β-内酰胺酶(MBL)(6.45%),有2株同时产ESBLs和AmpCβ-内酰胺酶(2.15%),2株菌(2.15%)可能产丝氨酸碳青霉烯酶或有胞壁屏障.总产酶率为36.56%.结论 产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研究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正确认识它的耐药机制.有助于了解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以及医院内耐药基因的播散和流行.
作者:姚慧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4种方法对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的灵敏度与符合率.方法 采用 Axsym微粒子酶免分析(ME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4种方法对204例HBsAg浓度介于(0~5)μg/L血清标本及定值质控标本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 MEIA、TRFIA、ELISA、GICA检测HBsAg的灵敏度分别为0.125μg/L、0.25μg/L、0.50μg/L和2.50μg/L,对204例HBsAg浓度介于(0~5)μg/L的血清阳性检出率为74.5%、70.6%、63.2%、22.1%.以MEIA及中和确认试验为准,TRFIA、ELISA、GICA3种方法对HBsAg浓度在5μg/L以下的血清标本漏检率占阳性总检出者的5.9%、16.4%和70.4%.与MEIA的相符率为95.1%、86.8%、47.5%.结论 不同的方法对低水平HBsAg检测灵敏度差异较大,HBsAg浓度5μg/L以下的血清标本阳性检出率高低依次为MEIA>TRFIA>ELISA>GICA.
作者:吴坚敏;张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溶血对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浓度的影响.方法 取35份血清血糖浓度<5.0mmol/L、(5.0~6.1)mmol/L、>7mmol/L的标本各35份,每1份分4管,一管作为对照,另三管分别人为溶血,使其血红蛋浓度分别为Hb<1g/L、Hb=1g/L、Hb>1g/L,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浓度,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当标本中的Hb<1g/L、Hb=1g/L时与不溶血标本组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当Hb>1g/L时,与不溶血组比较,平均下降2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中度以上程度溶血对血糖测定结果有影响.在用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时应避免溶血.
作者:杨国灿;何高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联合骨髓涂片、印片和切片检查在诊断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光镜观察142例CMPD初诊患者的骨髓涂片、印片和切片的增生程度、细胞形态和组织定位.结果 142例CMPD中,切片的骨髓造血组织增生程度均为3+及其以上,占100.0%,印片占86.6%.涂片占68.3%,三者相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0.627,P<0.05).4+以上切片占86.6%,印片占57.0%,涂片占35.2%,三者相互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χ2=56.623,P<0.05).142例CMPD的诊断符合率由涂片的54.9%提高到骨髓印片的75.4%,后3片汇总诊断,符合率达到100.0%,三者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6.832,P<0.05).142例CMPD网硬蛋白染色显示轻度增多~增多者60例,占42.3%.结论 骨髓切片和印片在评估有核细胞量上显著优于骨髓涂片,完善的形态学检查可提高CMPD的诊断水平.
作者:范贤斌;朱蕾;卢兴国;徐志;虞飞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中大中期呼气流量(MMEF)的敏感性.方法 对80例慢性咳嗽、胸闷患者进行组胺激发试验,分析激发试验阳性结果中MMEF的变化.结果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中MMEF下降20%时所用的组胺累积量(PD20-MMEF)明显小于第一秒呼气流量(FEV1)下降20%所用的组胺累积量(PD20-FEV1).结论 MMEF在气道激发试验中比FEV1更具有敏感性.
作者:范嘉铨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B型钠尿肽(BNP)测定在心功能正常的房颤患者入院时及恢复窦性心律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Axsym型自动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38例心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前后血浆BNP浓度.同时取30例原发病相同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测其血浆BNP浓度.结果 房颤组恢复窦性心律前后血浆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组刚人院时血浆BNP浓度与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房颤组恢复窦性心律后与对照组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BNP的浓度受房颤影响,其检测有助于临床对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作出判断.
作者:周卓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和实施实验室内部比对计划和程序,以确保实验室内部应用不同的设备时对同一项目的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以可溯源的Roche模块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为目标检测系统(比较方法),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实验方法,对40份病人新鲜血清胆固醇进行检测,同时用两种检测系统对朗道质控物(水平2和水平3)进行胆固醇测定21次.对实验方法(Y)和比较方法(X)之间进行偏差评估,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推荐的大允许误差范围的1/3为标准,判断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系统误差(%SE).结果 两种检测结果的平均系统误差为1.7%.小于1/3 CLIA'88大允许误差.结论 两种系统检测结果的偏差可以被接受.
作者:帅虎;梅敏;黄晓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2型DM不同肾损害期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型DM患者85例,其中尿白蛋白正常组28例,尿白蛋白微量组30例,尿白蛋白明显增高组27例;糖耐量异常患者29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CF水平.同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糖耐量异常组和尿白蛋白正常组H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白蛋白微量组及尿白蛋白明显增高组HGF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且尿白蛋白明显增高组又显著低于尿白蛋白微量组(P<0.05).结论 2型DM患者不同肾损害期HGF浓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检测血HGF水平可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徐婉萍;万汝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化学合成透明带抗原表位肽,检测其在小鼠体内诱导的特异性抗体水平.方法 用标准Fomc方案在430A自动肽合成仪上合成ZP2121-140表位肽,并与等量完全弗氏佐剂混悬后左胫前肌免疫雌性BALB/c小鼠.在不同时间段收集小鼠阴道冲洗液,离心取上清,检测特异性IgA抗体;不同时间段断尾取血,分离血清,检测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在430A自动肽合成仪上成功合成了20肽,并经HPLC纯化、质谱鉴定证实其纯度达85%以上;抗原合成肽免疫小鼠后,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滴度高达1:3000,阴道冲洗液中特异性IgA抗体滴度高达1:500.结论 化学合成透明带抗原肽能在小鼠体内诱导出高滴度特异性抗体,从而为研制透明带避孕疫苗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蒋敏;秦卫兵;王一峰;张敏;刘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我省新生儿足跟血样的TSH水平及我省碘营养状况.方法 采集新生儿出生72h经6次以上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足跟血,让血液自然流出滴于s&s903专用滤纸上.渗透正反二面,室温下自然干燥;采用时间分辨镧系荧光免疫分析法(DELFIA)检测促甲状腺素(TSH)浓度.结果 2006~2007年共检测正常新生儿142536例.2006年与2007年全省正常新生儿足跟血TSH均值分别为2.2mIU/L与1.94 mIU/L,中位数分别为1.54mIU/L与1.50mIU/L,P97分别为5.99mIU/L与5.59 mIU/L,TSH>5的比例分别为5.6%与4.36%.结论 我省碘营养状况2007年较2006年好,部分地市的新生儿足跟血TSH的均值、中位数、P97水平,TSH>5 mIU/L的比例2007年较2006年有所升高,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作者:黄志华;王枫;杨蓉;徐小兰;舒向荣;邓连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凋亡信号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凋亡信号蛋白FasL和Bcl-2表达情况.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CD4+T细胞FasL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Bcl-2表达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D4+T细胞凋亡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效应低下和疾病发展相关.
作者:黄金文;伍昌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与hs-cRP、IL-6之间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组55例,非血管病变组60例.比较两组的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2项炎症因子指标,以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血管病变组hs-CRP、IL-6高于非血管病变组(hs-CRP:6.54±2.13 vs 0.12±0.93,P<0.01;IL-6:12.03±5.70 vs 7.61±2.58,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炎症因子的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赵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正确使用检测仪器、经常进行保养,是避免测量误差产生、延长仪器使用寿命、获得准确数据的关键.现将本科使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98年5月使用至今已十年)的工作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唐任光;黄庆;凌彩霞;滕建昆;李荣颜;农珺;李军;陆启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了观察地区之间的血脂水平差异.我们对2005~2007年我县企事业单位职工体检的6325例样本进行了血脂水平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吉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一种以病人新鲜全血为质控物的血细胞分析仪的质控方法.方法 以Bayer AD-VIA 2120血细胞分析仪为实验仪器,每天上午在配套质控物随标本测定后,选取20份结果合适的新鲜病人标本,下午重复测定1次(间隔6小时),连续检测10天,计算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前后2次检测结果的差值.将差值的均值和标准差定义为质控图的靶值和标准差.建立差值法Z分数质控图,再以Westgard质控规则连续17天监测病人新鲜全血标本,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在控.结果 除Hb发生1次失控外.差值法连续17天的质控结果均在控.结论 差值法能作为仪器配套质控物8小时外质量控制的补充,该方法经济、方便,提高了检验报告的质量.
作者:曾建明;李竟;陈茶;徐建华;庞鑫;王美兰;罗燕玲;张秀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在大肠埃希菌中重组表达梅毒密螺旋体TpN17抗原.用其建立梅毒诊断血清学方法.方法 酶切与PCR联用,合成全长TpN17基因,亚克隆后克隆到pET-HIS质粒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株中表达.亲和层析纯化.纯化rTpN17包被微孔板,ELISA方法检测临床8份梅毒阳性血清和4份阴性血清.结果 获得了重组表达并纯化的TpN17,ELISA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能被梅毒患者阳性血清所识别,特异性100%,灵敏度100%.结论 证明了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可用于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作者:刘灵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7种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1例皮肤鳞状细胞癌,38例基底细胞癌和20例正常皮肤进行Cytokeratin7(K72.2)、Cytokeratin8(C-51)、Cytokeratin109(DE-K10)、Cytokeratin14(LL002)、Cytokeratin17(E3)、Cytokeradn18(D10)、Cytokeratin19(KS19.1)标记,观察不同细胞角蛋白的表达.结果 41例皮肤鳞状细胞癌(包括高分化癌36例,中分化癌5例)和38例基底细胞癌中,7种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有所不同.鳞状细胞癌显示CK10+/18+/19-;基底细胞癌为CK10-/18-/19+.结论 有选择地检测一组CK的联合表达.有助于皮肤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姜辉;李新功;高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采用国家行业标准检测及评价TEK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方法 根据<血液学分析仪>标准.并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文件[1]和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文件[2]要求对常用血液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TEKS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测量准确性、重复性和校准功能验证均在允许范围内:线性良好;携带污染率较低;与Sysmex kx-21相比较相关性良好.结论 TEK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功能齐全、结果稳定、准确,可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用于大、中型医院临床标本的全血细胞分析.
作者:郑丽华;颜箫;李南华;欧阳敏勇;戴洪;肖智勇;陈龙华;刘向松;万枝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氯化镧(LaCl3)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分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方法 RAW 264.7细胞随机分成四组:空白对照组(培养基中不含LaCl3和LPS),氯化镧组(含LaCl3 2.5,5,10,20μmol/L培养24h)、氯化N+LPS组(分别以含LaCl3 2.5、5、10、20μmol/L的培养基培养24h后,更换含LPS 1ms/L的培养基继续培养24h)及LPS 组(含 LPS 1mg/L的培养基培养24h).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 LPS 组培养上清NO浓度为52.82±12.60μmol/L与空白对照组(2.90±2.36±mol/L)和LaCl3组[(6.50±4.67)μmol/L、9.52±4.47μmol/L、11.14±7.42μmol/L、6.74±2.00μmol/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LaCl3+LPS组NO的浓度分别为26.00±5.83μmol/L(2.5μmol/L LaCl3+LPS)、29.86±7.26μmol/L(5μmol/L LaCl3+LPS)、34.62±6.24μmol/L(10μmol/L LaCl3+LPS),与LPS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20μmol/L LaCl3+LPS)组NO的产生为45.61±6.68μmol/L与LPS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一定浓度的LaCl3可抑制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产生NO的水平.
作者:娄远蕾;郭菲;汪泱;谢安;刘玉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HLA-A、B和DRB1基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48名临床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血样,采用rSSO HLA流式磁珠分型方法进行HLA-A、B和DRB1基因定型,统计DR患者HLA-A、B和DRB1三个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并引用以往本实验室调查的汉族健康对照人群的HLA基因频率数据,采用Woolf法计算相对危险度值.结果 48例DR患者中,HLA-A、B基因频率的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DR患者HLA-Ⅱ类DRB1基因,DRB1*01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DRB1*12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人群,计算RR值分别为5.32和0.34.结论 DR患者HLA-A、B基因频率分布与正常对照人群无显著差异,但HLA-DRB1基因与DR具有相关性.
作者:杨宝成;王大明;高素青;邓志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本研究采用PCR联合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分析检测TCRVγI-Jγ基因重排在常见血液病的中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初步探讨TCRVγI-Jγ基因重排在常见血液病的中的表达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PCR对115例血液病的骨髓进行TCRVγI-Jγ基因重排检测,阳性者行SSCP分析.结果 (1)TCRVγI-Jγ基因重排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阳性率分别为77.78%、71.43%、21.62%、33.33%、77.78%、66.67%、50.00%和100%.(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缓解、完全缓解患者与初治患者积分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13、0.02).在SSCP中,TCRVγI-Jγ基因重排在不同血液病中表达不同,恶性肿瘤患者表现为单克隆带/有优势寡亚克隆带.非恶性肿瘤患者表现为无优势寡亚克隆带/多克隆带,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 (1)TCRVγI-Jγ基因重排检测对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有辅助作用.(2)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也存在TCRVγI-Jγ基因重排.(3)PCR-SSCP检测TCRVγI-Jγ基因重排对良、恶性血液病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作者:潘胜美;陈国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已有长足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在临床上不断得到广泛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输血事业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部分,近几年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输血治疗已成为有效救治伤病员的重要手段[1].
作者:刘景春;刘仁强;刘赴平;车嘉琳;邹文涛;陈金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国内外临床检验中误差分析显示分析前误差占实验室总误差的50%~80%[1-2].分析前误差是由于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运送等不规范操作引起,是导致检验结果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严重干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造成错诊和误诊[1].
作者:张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深圳市血液中心是一家集采、供血以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血液中心,设有输血医学研究所.中心现有工作人员113人,其中科研人员有20人.多年来,随着深圳无偿献血事业的迅猛发展.
作者:卢亮;张印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正确使用检测仪器、经常进行保养,是避免测量误差产生、延长仪器使用寿命、获得准确数据的关键.现将本科使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98年5月使用至今已十年)的工作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曾志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以往对儿童血清镍含量少见报道,本文以ICP法测定儿童血清镍含量,结果如下.
作者:王骏;郭乃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在全球范围流行的传染病中,寄生虫感染的普遍性可能要超过其它病源所致的感染,其中人体常见的寄生线虫主要有蛔虫、钩虫、鞭虫、旋毛虫、丝虫等.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的有关知识,可通过研究当地感染人群或采用动物模型这两种方法来获得.
作者:邱林;彭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S100B蛋白是两种高浓度存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内的特异性蛋白.正常情况下,由于脑细胞和血脑屏障的完整性.NSE、S100B蛋向在外周血中表达浓度很低.
作者:罗怡;张阳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今年3月上旬,阜阳市几家医院陆续收治了以发热伴口腔、手足臀部皮疹为主的疾病患者,少数伴有脑、心、肺严重损害.经卫生部、安徽省和阜阳市专家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确定该病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截至目前患儿死亡人数已增加到19人,感染人数增至数百人,存在传播扩散的威胁.
作者:程献;徐咏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jd tissue),简称为MALIT淋巴瘤.
作者:敖洪峰;刘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河生肠杆菌常存在水中,亦可从人类标本中分到,但较少有该菌引起感染的报道.我院检验科从一患者伤口分泌物中分离到一株,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剑荣;张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男,54岁,高血压脑溢血入住我院脑外科,入院半个月患者出现腹泻稀便而送粪便进行培养,取粪便标本接种血平皿、中国蓝平皿、SS平皿35℃培养24小时.
作者:何祖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2008年5月18日~21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主办,台以及口本、医讯中心承办的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在山东济南市胜利召开.
作者:王小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一个适合临床实验室作为常规应用的镁的酶法测定.方法 对文献报告的四种镁的酶法测定的方法作了比较,选择HK-G6pDH法并对其作了某些改进,使其适合自动分析.结果 本法的线性范围为0.05~3.40mmol/L:精密度:低值和高值标本的批内CV分别为2.23%和1.45%;总CV分别为3.34%和2.18%:准确度:低值质控品的测定偏差为-4.08%,中值质控品的测定偏差为1.00%和-1.05%,高值质控品的测定偏差为2.98%和0.00%;本法(y)与Xylidyl Blue法(x)比较,相关良好,回归方程y=0.9769x+0.0066,γ2=0.9886.结论 本法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较好,加之本法的特异性较好,体系温和,适合临床实验室作为常规应用.
作者:宋文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和血红蛋白值在多发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并探讨血小板数与白细胞数的比值在患者阳伤预后中的关系.方法 应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的Gens仪器.对34例多发伤患者在伤后第1、第3、第7天的全血,用EDTA-K2抗凝测定血小板数及白细胞数等参数:根据患者存活和死亡判断预后;应用SPSS 11.5专业版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出B)、血小板数(PC)/白细胞数(PC/W/BC)的比值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ROC曲线分析,PC/WBC比值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七天的面积分别为0.720、0.820、0.948.结论 提示PC/WBC比值可作为多发伤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特别在三天以后.
作者:姜旭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