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南昌大学
  • 主办单位:南昌大学
  • 国际刊号:2095-4727
  • 国内刊号:36-1323/R
  • 影响因子:1.00
  • 创刊:1956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44-120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双效”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06年6期文献
  • 硫氮卓酮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硫氮卓酮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实验组(硫氮卓酮组)从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开始后用硫氮卓酮2 μg/(kg·min)经静脉途径给药,持续1.5 h. 对照组(只给等量的5%葡萄糖溶液).分别于麻醉前、CPB期间、CPB终止后4 h、CPB终止后12 h分别测血清肌酐清除率、尿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结果 ①麻醉前两组患者血清肌酐清除率、尿α1-MG, 尿β2-MG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CPB后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血肌酐清除率在CPB期间、CPB终止后4 h均较麻醉前低,但对照组低于实验组(P<0.05),两组到CPB终止后12 h均基本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③CPB期间、CPB终止后4 h、CPB终止后12 h两组患者尿α1-MG、β2-MG均较麻醉前高(P<0.05),但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CPB对肾功能有损害作用;硫氮卓酮对CPB后的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黄永高;刘季春;刘寅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肾小管间质病变对肾功能不全预后判断的评价

    目的 观察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肾功能不全临床表现及病情转归的关系,评价肾小管间质病变对肾功能不全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56例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根据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分为急性肾小管间质病变组(n=96)与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组(n=160),观察两组间临床表现、肾小球病变类型与程度以及病情转归情况的差异.结果 临床表现上两组病例少尿发生率及夜尿增多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肉眼血尿发生率、高血压程度、贫血程度、血肌酐水平等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理类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1),急性肾小管间质病变组以急性肾小管坏死多见,以IgA肾病、狼疮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较多见,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组以IgA肾病常见,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硬化性肾炎、增生硬化性肾炎较多见.两组病例肾功能恢复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同一病理类型肾功能恢复情况也存在差异(P<0.01).结论 肾功能不全患应尽早行肾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并予积极治疗,应重视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其与肾功能恢复情况关系密切,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红恩;王水华;江云锋;雷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药生津剂在头颈部放疗中对唾液pH值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生津剂在头颈部放疗中对唾液pH值的影响.方法 将33位因头颈部肿瘤而放疗的患者(均为首程放疗)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16)中药生津剂加放疗和对照组(n=17单纯放疗).检测其放疗前及放疗不同剂量(20、40、60 Gy)时的唾液pH值.本生津剂方剂组成为:饮剂,党参、玄参、丹参、天冬、麦冬、甘草;漱剂,银花、菊花、山楂.结果 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两组患者唾液pH值均降低,在放疗至20、40 Gy时,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放疗至60 Gy时,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中药生津剂不能改变唾液pH值的变化.

    作者:蒋李懿;高海;黄国莲;张世凡;蒋泽先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牙冠延长术对残根保存修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牙冠延长术对前牙残根的保存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90颗前牙残根行牙冠延长术,通过一年半的临床观察,观察患牙术前术后的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和松动度及龈缘位置的变化.结果 患牙术后的PLI、BI、PD、松动度和龈缘位置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6周各指标保持相对稳定(P>0.05).结论 牙冠延长术的成功实施有利于前牙残根的保存和修复.

    作者:叶芳;廖小平;杨健;廖岚;郭小文;朱洪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PCR法快速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合并细菌感染

    目的 探讨以16s rRNA基因为基础的细菌聚核酶链反应(PCR)法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合并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 收集1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女13例,男4例,年龄17~79岁)不同时期、不同部位标本45份,其中17份来自细针穿刺(FNA),28份为术中标本.获取胰周渗液后,行细菌通用引物PCR法检测,并与常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0例终诊断为胰腺感染,并行手术治疗;7例终诊断为胰腺未感染,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死亡.常规培养阳性检出率为84.4%;细菌PCR法阳性检出率为80%.PCR、培养诊断胰腺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90%(9/10)、100%(10/10),特异性均为100%(7/7).两者耗时分别为5 h、3 d.结论 B超引导细针穿刺安全可行;PCR法能快速、准确地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合并细菌感染,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邬林泉;吴柏华;罗志强;黄长文;邹书兵;邵江华;傅华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体外循环降温期不同氧分压对二尖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的影响

    目的 评价体外循环降温期不同的氧分压对二尖瓣置换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75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按体外循环降温末期动脉血氧分压数,分成低氧组、常氧组和高氧组,记录体外循环结束后第1、8、16小时多巴胺用量,术后麻醉清醒时间和呼吸机辅助时间,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体外循环术后第1小时内,常氧组多巴胺用量明显小于低氧组和高氧组(P<0.05),术后第8小时,常氧组多巴胺用量明显小于低氧组(P<0.05).术后麻醉清醒时间和呼吸机辅助时间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二尖瓣置换术体外循环降温期,常氧分压氧合有利于术后早期患者心功能恢复.

    作者:陈干;喻本桐;余翠莲;凌华;饶长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重建心阻抗图测定心排血量的正常值分析

    目的 探讨重建心阻抗图测定心排血量的正常值.方法 检测180例正常成人的重建心阻抗微分图,用重建非线性公式计算心搏出量,分性别和年龄组统计心搏出量(SV)、心搏指数( SVI)、每分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结果 重建阻抗法的心排血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同年龄组内男性的SV、CO高于女性,但SVI、CI男女基本一致;心排血指数CI的正常值>2.7 L/(min·m2).结论 重建心阻抗法的心排血量能够反映人体的生理变化.

    作者:罗萍;黎曰真;彭景添;方小芸;王静;徐信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双介入治疗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11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治疗(双介入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11例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病人行经皮穿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成功,胃食管曲张静脉得到了有效闭塞.随访3~12个月,其中3个月内再出血仅1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均为肝功能衰竭.结论 该治疗方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既降低门静脉压力,又闭塞了曲张的胃冠状静脉及其属支,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熊强;吴建兵;胡蓉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MBT直丝弓技术矫治骨性AngleⅡ1错(牙合)畸形的硬组织变化

    目的 探讨经MBT直丝弓技术治疗的骨性AngleⅡ1错(牙合)患者的硬组织变化特征.方法 选择13例ANB角大于5°的骨性AngleⅡ1错(牙合)患者,经MBT直丝弓技术治疗后,分析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变化.结果 U1-SP的距离减小,磨牙关系改善,ANB、UI-SN 、L1-MP 和U1-L1角度减小,且变化均有显著意义.A-SP、 B-SP和L1-SP的距离在矫治前后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MBT直丝弓技术能有效治疗骨性AngleⅡ1错(牙合)患者,其变化以牙效应为主.

    作者:刘剑;姚芬;葛红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再次肝移植治疗缺血性胆管铸型症(附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治疗缺血性胆管铸型症的经验.方法 对1例肝移植术后15个月并发缺血性胆管铸型症患者实施再次肝移植,分析该例患者的临床过程、手术及病理发现并结合文献探讨该并发症的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结果 患者顺利康复出院,随访6个月,肝功能完全正常.结论 肝动脉供血障碍是胆管铸型症的重要病因,胆管组织全层坏死是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为术后远期进行性黄疸,再次肝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长文;傅华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疗效对比

    目的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疗效观察.方法 阿德福韦酯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疗程4~12个月,平均为7.5个月;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1次/d,顿服.结果 阿德福韦酯组HBVDNA有效率83%,阴转率54%,副反应发生1例(1/24),平均反跳时间为(105.00±21.21)d ,ALT复常天数(70.55±51.99)d,与拉米夫定组无统计学差异;阿德福韦酯组平均起效时间为(76.25±27.95)d,反跳率10%,ALT复常率92%,与拉米夫定组有统计学差异;两药无交叉耐药,小儿疗效较差.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无交叉耐药、反跳率低的两个特点,效率高、安全性好.小儿使用阿德福韦酯,建议同时使用免疫调节剂,以期提高应答率.

    作者:李琴英;黄镇;范敏;金志文;王莉萍;王海辉;杨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关节镜治疗半月板囊肿

    目的 介绍半月板囊肿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及关节镜治疗方法.方法 6例患者均使用关节镜进行探查和治疗,囊肿行刨吸,半月板酌情行全切、次全切或半月板修复术.结果 6例患者随访3~14个月,均无膝关节不适主诉.结论 半月板囊肿是一种少见的膝关节疾患,MRI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关节镜治疗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志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35例青年脑出血CT、DSA及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非高血压性青年脑出血的病因.方法 分析135例非高血压性青年脑出血患者的CT、DSA资料.结果 脑叶出血64例,基底节区出血33例,脑室出血29例,小脑出血9例;DSA正常55例(占40.7%),异常80例(占59.3%),其中烟雾病43例、动-静脉畸形(AVM)29例、动脉瘤6例、动-静脉瘘2例.8例复发性脑出血中DSA正常5例.结论 烟雾病是非高血压性青年出血重要原因,其出血的好发部位是基底节区和脑室;隐匿性血管畸形也是非高血压性青年脑出血原因之一;基底节区和脑室出血DSA阳性率比脑叶出血高.

    作者:徐文苑;黄经纬;谢尊椿;吴裕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爱宝疗与高频电刀探头治疗宫颈糜烂疗效对比

    目的 研究爱宝疗与高频电刀探头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选择2002年7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80例宫颈糜烂的已婚妇女,随机分成3组,A组60例,用爱宝疗浓缩液宫颈局部上药治疗.B组:60例,用爱宝疗浓缩液联合爱宝疗栓宫颈局部上药治疗.C组:60例,用高频电刀探头电熨宫颈糜烂局部治疗. 治疗后3个月评价研究对象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局部宫颈糜烂的愈合情况.结果 3组之间临床症状的消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宫颈糜烂的A、B、C 3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宫颈糜烂、单纯型宫颈糜烂、颗粒型宫颈糜烂的A、B、C组患者治愈率比较,B组和C组的治愈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宫颈糜烂、乳突型宫颈糜烂的A、B、C组患者治愈率比较,C组均高于B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爱宝疗浓缩液联合爱宝疗栓和高频电刀探头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明显优于爱宝疗浓缩液.爱宝疗浓缩液联合爱宝疗栓与高频电刀探头治疗宫颈糜烂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后者治疗重度及乳突型宫颈糜烂疗效明显优于前者.

    作者:陈琦;谭布珍;万利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其影响.方法 采用日本Sysmex CA-50自动血凝仪及日本Kx-21血液分析仪对我院500例临产孕妇和50例正常婚检妇女进行以上指标的检测和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的Fbg、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L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产孕妇的PT、APTT和TT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临产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前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对于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及诊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莉平;资捷;林立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术循环效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标准心肺复苏、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两种复苏模式循环效应的影响.方法 对158例心搏骤停患者先后实施两种复苏法,先行标准心肺复苏,后行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每种复苏方法进行3 min,记录直接动脉压.结果 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模式的收缩压,舒张压均大于标准心肺复苏模式(P<0.01).结论 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可产生较高的动脉血压,优于标准心肺复苏.

    作者:王联群;赵为禄;钱克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异丙酚配伍不同剂量曲马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异丙酚配伍曲马多在人工流产中的效果.方法 :门诊要求行人工流产患者450例,随机分为3组,各组均为150例.A组静脉注射异丙酚 2.5 mg/kg;B组静脉注射曲马多50 mg,3~5 min后注射异丙酚2.5 mg/kg;C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 异丙酚注射量同B组.观察3组患者诱导时间、异丙酚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BP、HR、SpO2变化及术中,术后反应.结果 3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异丙酚总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以SpO2明显,各组术中均较术前,术后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提示异丙酚对呼吸系统有抑制作用.结论 异丙酚配伍曲马多用于人流手术麻醉可加强镇痛效果,不增加副作用,但不能减少异丙酚用量.

    作者:陈文玲;袁巧玲;潘凌云;刘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哮喘发病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哮喘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60例哮喘患者与30例健康对照者基因型.结果 哮喘组基因型分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异(P<0.05);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T等位基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GF-β1启动子C-509T多态性与哮喘发病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夏武;周世良;许萍;李平;王福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烧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烧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择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诊断确立的危重烧伤患者36例,随机分为HVHF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烧伤治疗;HVHF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监测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并取外周血检测细胞因子.两组均于治疗前后作APACHEⅡ评分.结果 患者体温、心率、MAP及SaO2改善,外周血TNF-α、IL-6及IL-8浓度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VHF组治疗后APACHE Ⅱ评分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HVHF能够清除烧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体内炎症介质,改善预后.

    作者:潘拥军;柏士平;张守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昏迷

    目的 评价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 应用(鼻)面罩BiPAP呼吸机对10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的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并与8例行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无创通气组动脉血pH、PaCO2在通气后有明显改善(P<0.001),好转8例(8/10,80.0%),药物治疗组好转5例(5/8,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经(鼻)面罩BiPAP通气治疗对COPDⅡ型呼吸衰竭昏迷患者有效,昏迷并不是经(鼻)面罩BiPAP通气的禁忌证.

    作者:陈乐蓉;邹禄如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乌灵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单用西酞普和西酞普兰加乌灵胶囊对老年抑郁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84例CCMD-3抑郁发作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西药组)、西酞普兰加乌灵胶囊(加中药组)治疗,疗程为6周,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加中药组不良反应较西药组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乌灵胶囊能提高老年抑郁障碍患者对西酞普兰的耐受性.

    作者:袁也丰;陈建云;郭明;万爱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脐血血气分析与胎心监护图形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

    目的 结合脐血血气,探讨不同类型胎心监护图形预测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68例胎心监护图形为不良图形(早期减速、晚期减速、轻度变异减速、重度变异减速、轻度心动过速)的新生儿(观察组)和20例胎心监护正常图形的新生儿(对照组)出生后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值,血气测其pH、BE、PCO2、PO2值.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气分析中pH、BE、PCO2、PO2等对应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中,重度变异减速者及晚期减速者pH、PCO2、PO2、B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轻度心动过速、轻度变异减速、早期减速者的pH、PCO2、PO2、B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胎心监护不良图形中重度变异减速与晚期减速与胎儿窘迫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减速、轻度心动过速及轻度变异减速与胎儿窘迫的发生无必然联系.

    作者:朱波;刘淮;蔡静;黄淑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妊娠晚期胎心监护的非应激性试验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胎心监护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80例胎心监护非应激性试验(NST)异常孕妇为观察组, 抽取同期270例胎心监护(NST)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孕妇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胎心率监测结果及围产儿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孕妇妊娠合并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和低体重儿的发生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羊水污染和围产儿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NST是妊娠晚期产前胎儿电子监护的有效方法可提前筛选预测胎儿宫内窘迫,为临床做出前瞻性诊断,改善围产儿预后.

    作者:王惠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脑电双频指数用于丙泊酚静脉麻醉胃肠镜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通过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丙泊酚静脉麻醉胃肠镜中的应用,探讨其在指导临床用药、提高麻醉质量及减少麻醉并发症等方面的意义.方法 68例拟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胃肠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脑电双频指数组(BIS组,n=35)和未用脑电双频指数组(对照组,n=33).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手术中(胃肠镜操作开始后5 min)和手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麻醉苏醒时间以及术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数.结果 麻醉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感觉,术毕全部患者都顺利唤醒.两组间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MAP、HR、R、SpO2均无明显差异(P>0.05);BIS组的丙泊酚用量麻醉苏醒时间,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丙泊酚静脉麻醉胃肠镜中,通过BIS监测麻醉深度下,可避免盲目使用丙泊酚的相对过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显著减少并发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艺;朱晓红;胡芳宝;董丽萍;龚连红;黄婧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右肺静脉直接异位引流入右房一例超声漏诊分析

    1 临床资料患儿,男,3岁,无明显不适,查体:心脏杂音,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三级收缩期杂音,P2稍亢进,T 37.2℃,心率90次/min,血压90/68 mmHg,神清,呼吸平,口唇无发绀,心率齐.心电图:右室肥大;CR:右房、右室大,提示充血类先天性心脏病.

    作者:俞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85例分析

    淋菌性结膜炎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已极为罕见,但近几年来,特别在沿海开放地区此病有增多趋势.我院自1996年9月至2002年9月共诊治85例,将其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进明;李静;蓝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成骨不全症二例报告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以骨脆弱和骨畸形为临床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缺陷的结缔组织病,临床罕见.为引起对本病的重视,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钟荣梅;黄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云克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临床观察

    许多恶性肿瘤常发生骨转移,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骨转移癌患者大多伴有骨痛,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越来越多转移灶,并伴有多处疼痛.如何处理骨转移癌的疼痛是临床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总结了本院用云克治疗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发生多发性骨转移后减轻患者疼痛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雯;黄林峰;邱小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颈外静脉插管到上腔静脉长度的回归方程与相关分析

    经颈外静脉穿刺插管到上腔静脉用于长期静脉内高营养治疗、中心静脉压测定和介入治疗等,已广泛被临床使用[1].在穿刺插管前,首先要计算出颈外静脉(即甲状软骨上缘)到上腔静脉的距离[2].本文在40具成人尸体上,根据颈外静脉回流情况[3-5]的分型(I型回流到颈内静脉,Ⅱ型回流到静脉角,Ⅲ型回流到锁骨下静脉)[3],测出颈外静脉到上腔静脉长度,与胸骨颈静脉切迹到剑胸结合处的距离作相关回归分析[1,6],旨在为临床盲探颈外静脉插管提供解剖学基础.

    作者:熊俊平;李冬华;王小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金属硫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金属硫蛋白(MT)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指导宫颈癌患者化疗方案制定.方法 随机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1月至2005年3月宫颈癌石蜡切片93例,其中宫颈鳞癌75例,宫颈腺癌18例.选择正常宫颈组织21例作为对照,以S-P法检测金属硫蛋白(MT)的表达水平.结果 MT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腺癌、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4.2%、28%、57.3%,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93例宫颈癌中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者的MT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0%、73.7%、64.7%,3组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宫颈癌Ⅰ期、Ⅱ期、Ⅲ期、Ⅳ期MT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7.5%、26.9%、70.8%、79%,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MT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较正常宫颈组织为高,MT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

    作者:尹春华;刘丝荪;刘页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西咪替丁在体外对大肠癌细胞的敏感性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在体外对大肠癌细胞药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MTT法体外检测西咪替丁对54例大肠癌患者癌细胞的药物敏感性,依其性别、年龄、部位、Dukes分期、p53蛋白表达分组,统计分析各组病例的敏感药物的差异.结果 西咪替丁在54例大肠癌患者中有14例敏感,敏感率为25.9%;结肠癌的敏感率为46.2%,显著高于直肠癌(7.1%);p53阳性表达者的敏感率为40%,显著高于p53阴性者(8.3%);性别、年龄、Dukes分期与药物的敏感率无关.结论 西咪替丁在体外对部分大肠癌患者癌细胞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结肠癌和p53阳性表达的患者.

    作者:李太原;张海涛;端木尽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胚脑组织提取液神经营养活性成分的分析

    目的 通过对胚脑组织的分离纯化,分析不同组份中的神经营养物质对神经细胞的营养作用.方法 :采用超滤器超滤,透析袋透析以及Sephadex S-200凝胶层析方法将胚胎脑组织提取液分离纯化.得到9种不同分子量组分的脑活性因子(BCF),分别加入原代培养的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悬液中,培养24 h和15 d后以MTT微量快速自动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发现培养24 h后,有5种组分具有促进培养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存活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15 d后,有4种组分具有促进培养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存活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胚脑组织提取液可促进培养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成活、成熟和分化.不同的组分蛋白对神经元的作用不一样.

    作者:吴东风;林明宝;聂荣庆;张进;胡国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制作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的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 单人以显微外科技术,缝合血管应用一线环形缝合首尾打结法、为保护供心采用两步法切断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及妥善的心脏移植物保护措施.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可以复制出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一线环形缝合法提高了吻合质量而且加快了吻合速度;分次切断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可以省去供心修理时间及自制小纱布的应用等有效保护供心.结论 改进的技术能有效建立稳定的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作者:邹循锋;鄢业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用链菌素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83例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其它们的交界区组织和24例正常组织中MMP2的表达,分析MMP2在肿瘤组织中的过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CD34标记肿瘤微血管,分析MMP2的过表达与肿瘤MVD的关系.结果 MMP2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在癌旁交界区组织也有表达,肿瘤组织的过表达率显著高于交界区(P<0.005),在正常组织中不存在过表达;MMP2的过表达与肿瘤类型、病理分级、性别、年龄、吸烟史无明显关系;MMP2在肿瘤组织的过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状态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肿瘤组织中MMP2过表达组的MVD显著高于非过表达组.结论 MMP2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过程,并且与肿瘤血管生长有关系,MMP2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作者:田东波;肖伟民;潘桂常;曾峰;胡国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近视眼高阶像差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近视散光患者眼高阶像差的分布,瞳孔直径、近视、散光度数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 像差数据由哈特曼-夏克Hartmann-Shack原理设计的Zywave波前像差仪对不同瞳孔直径的近视眼进行测量,共对103眼准分子激光手术前的近视散光情况进行检查,提取当瞳孔直径为5.0 mm、6.0 mm时高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值,根据近视和散光的度数高低分组对比研究分析.结果 随着瞳孔的增大,高阶像差相应增加.6.0 mm瞳孔下,同一眼内3~5阶像差的RMS值呈递减趋势.在低度和中度近视患者中,各高阶像差和屈光度无明显相关性;在高度近视患者中,高阶像差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而增加.彗差和球差均与屈光度有明显的相关性.高阶像差随着散光度数的增加而增加.彗差和散光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但球差和散光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高阶像差在个体中存在较大差异,瞳孔增大时球差和慧差比率增加,散光影响球差和慧差, 瞳孔直径、近视和散光程度对高阶像差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易敬林;柴勇;许小毛;周水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骨多形性蛋白2cDNA在COS细胞和B16F1细胞中的表达差异

    目的 研究骨多形性蛋白2cDNA(BMP2cDNA)转染入COS细胞和B16F1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BMP-2cDNA 克隆在AD1-1载体中巨细胞病毒的早期启动子下游,构建了表达质粒BMP-2/AD1-1.采用脂质体法将表达质粒分别转染入COS细胞和B16F1细胞中.72 h后,分别取100 μL培养上清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所表达的BMP-2蛋白.结果 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BMP-2/Ad1-1转染的COS细胞上清液中有2条BMP-2特异表达带,大小约为39 kD和36 kD;BMP2/Ad1-1转染B16F1细胞上清液中有1条特异表达带,大小约为15 kD.结论 BMP-2cDNA在COS细胞和B16F1细胞中表达产物的种类与大小均有差异.

    作者:刘金辉;Glenn Larsen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Aβ-结合性酒精脱氢酶蛋白在缺氧性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缺氧性损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Aβ-结合性酒精脱氢酶蛋白(ABAD)在缺氧性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缺氧性损害的保护作用,以探讨急性缺氧性疾病的治疗新方法.方法 ①观测缺氧状态下细胞Aβ-结合性酒精脱氢酶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体外培养的COS-1细胞置于缺氧箱诱导缺氧1~16 h(氧浓度控制1%~2%),收集细胞,裂解,离心得到蛋白提取液,同时用TRIzol方法提取总RNA;Northern blot法检测正常和缺氧状态下细胞ABAD mRNA的表达水平;15 μg总RNA于10%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并转移至尼龙膜,采用QuikHyb快速杂交系统与α-32P标记的全长ABAD cDNA探针杂交,杂交膜于-80℃放射自显影18 h;Western blot检测正常和缺氧状态下细胞ABAD蛋白的表达水平:20 μg蛋白样品于SDS-NuPAGE胶电泳分离,电转移使样品印迹至尼龙膜上,后者依次与鼠抗人ABAD单克隆抗体(一抗)和兔抗鼠抗体(二抗)孵育,用化学发光法显示印迹条带;②观测上调ABAD表达对细胞缺氧性损害的影响: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扩增ABAD全长编码序列,PCR产物直接克隆至pcDNA3表达质粒中,构建ABAD-pcDNA3表达质粒;将1 μg pcDNA3-ABAD表达质粒DNA用Lipofectmine 2000转染剂转染至COS-1细胞株,培养36 h.正常对照组则以1 μg pcDNA3空载体转染;转染后细胞按上述方法进行缺氧处理,收集细胞,裂解,采用DNA片段化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ABAD正常表达和高表达条件下缺氧诱导的细胞死亡事件.结果 与正常表达组相比,ABAD mRNA及蛋白水平均于缺氧后1 h开始下降,4~8 h后显著降低,至16 h表达几乎完全消失;提高ABAD的表达可明显降低缺氧所致的DNA片段化水平(P<0.05).结论 ABAD是缺氧高度敏感性蛋白,同时又是一个对缺氧性损害有明显保护作用的蛋白.因此,它可望成为急性缺血缺氧性疾病临床监测的一个新指标,并具有潜在治疗应用价值.

    作者:王朝东;吴晓牧;胡国柱;柳喆;徐红薇;Shi Du-yan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因子-2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因子-2(TIMP-2)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5例甲状腺癌组织,20例甲状腺瘤组织,5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MMP-2、TIMP-2进行检测,并进行χ2检验及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MP-2、TIMP-2蛋白在甲状腺癌中表达极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瘤组织(P<0.01).MMP-2蛋白表达率随甲状腺癌临床分期递增,肿瘤浸润程度的升高,淋巴结转移发生而上调.TIMP-2蛋白表达率随甲状腺癌临床分期递增,肿瘤浸润程度的升高,淋巴结转移发生而下调.结论 MMP-2和TIMP-2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程度有密切关系.检测甲状腺癌组织中MMP-2和TIMP-2蛋白的表达,尤其是测定MMP-2、TIMP-2比率,对判断甲状腺癌侵袭与转移,估计其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熊隆信;孙明生;徐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套式PCR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embB基因突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采用套式PCR(二次扩增)替代传统PCR(一次扩增)扩增痰中结核分枝杆菌embB基因,探讨其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embB基因突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已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住院病人68例和非结核肺部感染病人16例,嘱其留取晨痰,分别进行套式PCR扩增和传统PCR扩增,再行产物分析.结果 68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传统PCR扩增embB基因阳性结果为29例,阳性率为42.6%,套式PCR扩增embB基因阳性结果为47例,阳性率为69.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66,P<0.05);16例非结核病人传统PCR和套式PCR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两者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检测结核分枝杆菌embB基因突变,套式PCR灵敏度高于传统PCR,两者特异度相同,套式PCR能快速、敏感、特异地扩增结核分枝杆菌embB基因片段.

    作者:刘珍琼;熊国亮;辛茶香;涂荣跃;涂少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花边莲提取液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花边莲(HBL)提取液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抑制试验(MTT法)、荧光显微镜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观察了SGC-7901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HBL对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在形态上具有凋亡细胞的形态特征;与对照组比较,HBL处理48 h后,各组胃腺癌SGC-7901细胞均出现亚二倍体峰(Sub-G1),细胞凋亡率与HBL呈剂量依赖性,并使细胞阻滞于S期.结论 HBL可诱导胃腺癌SGC-7901细胞凋亡、对SGC-7901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阻滞于S期有关.

    作者:余波;涂硕;刘卓琦;杨晓红;吴剑;余乐涵;万福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盐酸氨溴索颗粒浓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盐酸氨溴索浓度的HPLC-MS方法,用以测定健康志愿者口服盐酸氨溴索颗粒后的血药浓度,估算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血浆中加入内标红霉素后,乙醚提取,HPLC-MS分离-分析.色谱系统:Phenomenex Luna CN 柱 150 mm×2.0 mm I.D. 3 μm,甲醇∶水(含0.1%甲酸)=46∶54为流动相,流速0.2 mL/min,柱温30℃.质谱检测方式:SIM.结果 盐酸氨溴索线性范围为3.125~800 ng/mL,低检测浓度为3.125 ng/mL,提取回收率78.374%~93.130%.测定22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交叉口服盐酸氨溴索颗粒(受试制剂)及盐酸氨溴索片(参比制剂)90 mg后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294.075 ng/mL和297.870 ng/mL;Tmax 1.705 ng/mL和1.523 ng/mL;t1/28.646 h和9.495 h,无显著差异;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2±38.4)%.结论 本法专属、准确、灵敏.统计学结果表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作者:陈琳;高署;李俊杰;冯鸣燕;周阳海;杨杲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光学离焦对雏鸡屈光状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远视、近视离焦对雏鸡屈光状态的影响,了解光学离焦视觉回馈在相当于人类近视发展的关键年龄对屈光状态发育的调控作用.方法 年龄7 d的健康罗曼氏小鸡(相当人类1~1.5岁)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在白天12 h的给光时段内,第1、2、3组雏鸡随机1只眼每天戴+6.5D眼镜1 h(依次分割成2、4、6次配戴);其余11 h戴-6.0D眼镜;第4、5组分别戴用+6.5D、-6.0D眼镜12h.5d后,用带状光检影镜和游标卡尺测量实验眼和对照眼的屈光度和眼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实验眼和对照眼的眼轴、屈光度均有显著性差异.②戴负镜组(第5组)实验眼较对照眼更为近视,眼轴相对更长.③交替戴正负镜组(第1、2、3组)和戴正镜组(第4组)的实验眼较对照眼均表现为相对远视,眼轴相对更短;相同戴正镜时间分成的次数越多,产生远视度数越高,眼轴相对越短.结论 远视性离焦导致近视,近视性离焦导致远视,短时的近视离焦可以完全抵消相当长时间的远视性离焦的效果,分成的次数和效果成正相关.

    作者:唐鹏钧;殷小龙;刘其生;张付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站台水环境应激不同时间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观察

    目的 探讨小站台水环境应激不同时间对小鼠胸腺细胞的破坏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小站台水环境诱发的应激模型,观察应激12 h、24 h、48 h组和对照组在站台前后体重、胸腺重量、胸腺指数的变化以及胸腺细胞凋亡的状况.结果 站台前后小鼠体重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有降低趋势;应激48 h组胸腺重量、胸腺指数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有极为显著性(P<0.001),而应激24 h组、12 h组无显著性(P>0.05);应激48 h、24 h、12 h Annexin-v凋亡蛋白增加与照组相比差异极为显著性(P<0.001);应激12 h出现TFAR19蛋白的百分率为96%左右,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 P<0.001).结论 小站台水环境应激不同时间都可促进胸腺细胞的凋亡.

    作者:杨军平;邱丽瑛;曾玉琼;吴振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2/1密码子23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基因外显子2/1密码子23多态性,从而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2/1密码子23与激素敏感型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按标准方法从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和基因测序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对20例哮喘患者(研究组)及20例健康对照组的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2/1密码子23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和分类.统计两组的各基因型频率,判断两组之间有无差异.统计学处理用χ2检验.结果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哮喘组(20例)与健康对照组(20例)样本PCR产物片断长度约356 bp.SSCP分析显示哮喘组(20例)与健康对照组(20例)样本的电泳速率相同,提示无变异存在.行基因测序糖皮质激素受体外显子2/1密码子23基因型均为AGG.结论 江西籍汉族人种中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2/1密码子23基因未发现多态性的存在.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2/1密码子23与激素敏感型支气管哮喘之间无明显联系.

    作者:刘震天;周世良;张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消炎合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消炎合剂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理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致炎动物大鼠和致血瘀动物兔为动物模型,观察消炎合剂抗炎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结果 消炎合剂能明显降低实验性大鼠炎症模型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数,什高卵磷脂小体密度,抑制纤维母细胞增生和炎细胞浸润,减轻腺体增生,增加和改善实验性兔瘀血模型微循环的血管管径,管径截面积,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等,提示消炎合剂具有抗炎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结论 消炎合剂有显著抑制实验性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

    作者:傅颖珺;戴群;刘立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p16、Ki-67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p16、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制作40例胃肠道间质瘤组织芯片,并进行分组(低度危险组、中度危险组和高度危险组),以40例正常胃肠道肌壁组织为对照,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p16、Ki-67在胃肠道间质瘤组及对照组的表达.结果 ①Ki-67在胃肠间质瘤组中的表达高于在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而p16的表达情况则正好相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②p16、Ki-67在胃肠道间质瘤各组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低、中度危险组合并后与高度危险组比较时未发现p16的表达差异(P>0.05),而Ki-67则存在差异(P<0.05).结论 ①p16可能在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②Ki-67可作为评价肿瘤恶性潜能的一个重要指标;③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作者:熊小亮;俞薇薇;钟安菁;宋恩霖;刘繁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大鼠肺内血管重塑与气管重塑的关系

    目的 观察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大鼠肺内血管重塑与气管重塑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n=5)、对照组(n=5)、慢性支气管炎组(n=6)、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组(n=6),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复制慢性支气管炎,气管内注入LPS与烟熏的方法复制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动物模型,弹力纤维染色观察肺小动脉形态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细支气管平滑肌和胶原层厚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慢性支气管炎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组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 )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无显著差异(P>0.05),细支气管管壁厚度与气管外径比值(MT%),管壁面积与气管总面积比值(MA%)显著性增厚(P<0.05).结论 4周内吸烟和脂多糖的慢性刺激主要导致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和肺气肿的发生,对肺血管结构重建并无明显的直接影响.

    作者:白晶;钟小宁;梁国容;梁向东;张健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RNA干扰单独及联合p53基因对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RNA干扰技术单独及联合p53基因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分5组介导RNA干扰质粒和p53基因单独或共转染到非小细胞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观察转染后第1、3、5、7天该细胞的增殖活力,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吸光度(A),以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结果 各组A均值分别为:空白对照组:1.406,脂质体组:1.238,RNA干扰质粒组:0.168,p53组:0.22,干扰质粒+p53组:0.109,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以共转染干扰质粒+p53组强.结论 RNA干扰技术可成为有效抑制非小细胞肺腺癌的治疗新方法,联合抑癌基因p53可增强其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杨晓红;万福生;潘泽政;余波;贺慧为;艾春红;张晓春;卢小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川芎嗪对心脏骤停鼠脑复苏的作用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心脏骤停复苏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脑复苏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16只大鼠随机分为川芎嗪组(n=8)和对照组(n=8),大鼠窒息导致心跳骤停模型复制成功后,川芎嗪组和对照组于复苏即刻分别静脉注射川芎嗪、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大鼠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动脉血与脑匀浆丙二醛(MDA)、脑干湿重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脑海马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川芎嗪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P<0.01),降低1 h动脉血MDA(P<0.01)及24 h脑匀浆MDA(P<0.01),改善24 h、48 hNDS(P<0.05),减轻大脑湿重(P<0.01)及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结论 静脉注射川芎嗪能减轻大鼠心脏骤停复苏后脑组织损伤,改善脑功能.

    作者:张慧利;余为治;黄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VEGF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生与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对30例前列腺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6例正常前列腺标本进行原位杂交染色,然后行图像分析,观察VEGF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前列腺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低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前列腺癌的血管生成相关.结论 VEGF在前列腺癌血管生成、癌细胞转移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胡映波;习小庆;吴勇;易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COX-2、Survivin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与Survivin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染色法检测COX-2、Survivin蛋白在60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20例正常卵巢、2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20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结果 COX-2、Survivin蛋白在正常卵巢、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及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COX-2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盆腹腔淋巴结有无转移呈显著相关性(P<0.05).Survivin基因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病理类型有相关性(P<0.05)、Survivin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OX-2、Survivin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高表达,并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说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非单一基因作用,而是多基因协同作用.

    作者:夏爽;傅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消糜泡腾片主动皮肤过敏性及阴道刺激性试验

    目的 研究消糜泡腾片(XM)对豚鼠和家兔的毒性作用.方法 ①主动皮肤过敏实验:豚鼠3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即消糜泡腾片组(0.2625 g生药/0.2 mL/只)、豚鼠经皮肤多次给药致敏后;激发.观察其过敏反应.并与赋形剂空白对照组(赋形剂0.2 mL/只)与阳性对照组(1% 2,4二硝基氯代苯0.2 mL/只)相对照;②阴道刺激性试验,取大耳白兔3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即消糜泡腾片高剂量组(1.05 g生药/kg)、消糜泡腾片低剂量组(0.525 g生药/kg)和赋形剂对照组(与高剂量组等量),家兔经阴道给药,观察其全身状态有无异常及阴道组织有无红斑和水肿等.结果 豚鼠给药后未发生皮肤过敏反应;家兔给药后全身状态无明显变化,阴道组织无红斑和水肿出现.结论 消糜泡腾片(XM)对家兔全身及阴道局部无不良毒性反应;对豚鼠皮肤无过敏反应.

    作者:李剑琦;杨慧;俞红;冷红文;彭光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NK/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EB病毒感染及TCRγ基因重排的检测

    目的 检测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免疫表型、EB病毒感染及TCRγ基因重排,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诊断NK/TCL48例患者石蜡包埋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LCA、CD79α、CD20、CD56、CD3、CD45RO及EBV抗体研究其免疫表型;EBER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RNA(EBER);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方法检测TCRγ基因重排.结果 48例NK/TCL均表达LCA,CD3、CD45RO、CD56和EBV阳性率分别为44%、52%、73%和19%,CD79α和CD20均为阴性;EBER阳性率为81% ;TCRγ基因重排阳性率为19%.结论 NK/T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不一致,并非所有病例CD56阳性,石蜡切片中CD3阳性定位于细胞质;EBER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提示它们可能为NK细胞来源;TCRγ基因重排阳性说明NK/TCL 中存在T细胞的单克隆性增生.

    作者:刘繁荣;熊小亮;温文;朱静;宋恩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内毒素血症大鼠Clara细胞数量和形态学变化

    目的 探讨内毒素(LPS)血症对Clara细胞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透射电镜分析,观察内毒素血症大鼠Clara细胞数量和形态学方面的变化.结果 静脉注射LPS后0.5 h肺开始出现急性肺损伤(ALI)病理改变,表现为肺小动脉充血,肺泡隔水肿,肺泡隔出现以中性粒细胞(PMN)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随着时间的推移,肺损伤程度逐渐加重,于6 h达重,6 h后逐渐恢复.内毒素致伤后1 h大鼠Clara细胞数量开始明显减少,6 h达少,24 h后逐渐恢复.LPS致伤后24 h,Clara细胞的超微结构明显受损.结论 内毒素血症可引起Clara细胞受损,Clara细胞可能是LPS在肺内的作用靶点,Clara细胞受损可能是LPS诱导急性肺损伤的早期事件.

    作者:罗佛全;傅华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内毒素诱导休克犬循环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内毒素诱导休克犬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杂种雄性犬16条,经中心静脉30 min注入内毒素(LPS)650 μg/kg,诱导犬内毒素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n=8)行假治疗,治疗组(n=8)行HVHF治疗.监测HVHF治疗0、1、2、3、4 h时HR、mAP、PAP、CVP、PAWP、CO值并计算PVR、SVR值.结果 ①静脉注入LPS后mAP、CO、HR逐步下降,而PAP、PAWP、CVP、PVR、SVR逐步上升,当mAP比基础值下降20%以上时认为模型成立.成模时各指标与基础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同时点比较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②HVHF治疗3 h后,治疗组mAP、CO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 h后治疗组PAP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HR、PAWP保持稳定(P>0.05);对照组4 h HR下降(P<0.05),PAWP上升(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3 h后HR高于对照(P<0.01);PAWP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VR下降(P<0.01),对照组上升(P<0.05).两组比较,治疗2 h后治疗组PVR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HVHF能有效地改善内毒素诱导休克犬的循环功能,HVHF是感染性休克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钱克俭;江榕;朱峰;曾振国;吕农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核因子-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中的影响及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SAP组、假手术组.动态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及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SAP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学病评分比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术后3 h起,SAP组胰腺组织中NF-κB p65即持续上调,呈时间依赖性,12 h与3 h比较差异显著(P<0.01),假手术组无明显表达(P<0.01).结论 NF-κB的活化作为始动因子参与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NF-κB表达与胰腺组织损伤呈正相关,抑制NF-κB的表达有可能减轻胰腺炎症.

    作者:李清华;徐萍;陈令全;谢勇;陈江;刘丕;吕农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003~2004年江西省麻醉性镇痛药品的应用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 2003~2004年麻醉药品在我省各家医疗机构的使用情况,了解麻醉性镇痛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 对我省南华医药有限公司微机管理系统提供的2003 ~2004年向全省各家医院供应麻醉性镇痛药品的品种、数量通过DDDs析方法和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04年我省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主要以哌替啶和吗啡制剂为主,并且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与国际麻醉药品管制局提供的标准有较大差距;其中我省吗啡类制剂的使用比例虽然排在第二位但使用量相当低,而传统止痛制剂度冷丁却依据占据着相当大的一部分,芬太尼制剂的DDDs是高的,其余的基本与用量情况相符合;用药金额中芬太尼注射液高.结论 我省麻醉性镇痛药量逐年提高,但与国际上规定的标准还是有很大差距,根据卫生部关于麻醉性镇痛药规范管理精神,为大限度减轻癌痛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对麻醉性镇痛药使用上药开放,管理上要严格.

    作者:赵晓琴;欧阳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肝硬化患者Q-T间期延长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Q-T间期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我院11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进行12导联的心电图检查并观察Q-T间期的变化以及行主要生化检查,并与55例慢性肝炎患者及110例健康人员对比,以研究肝硬化患者Q-T间期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平均Q-T间期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的与正常对照组 ;肝硬化患者的Q-T间期与Child评分间有著意义的负相关;患者Q-T间期与多数生化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患者超过半数(53.6%)存在Q-T间期延长,肝硬化患者的Q-T间期与Child评分及分级负相关,与反映肝功能的生化参数也密切相关.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心电图的监测十分重要.

    作者:朱勇;吕农华;黄群;王健;王崇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口服多美康氯胺酮合剂用于小儿麻醉诱导对患者术后个性习惯的改变

    目的 观察口服多美康(咪唑安定)氯胺酮合剂用于小儿麻醉诱导对患者术后个性习惯的改变.方法 80例ASAⅠ~Ⅱ级行中小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口服多美康0.5 mg/kg+氯胺酮3 mg/kg;B组:口服多美康0.8 mg/kg+氯胺酮3 mg/kg.观察术后个性习惯的改变.结果 两组患儿睡眠状态各时间点与术前以及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意义,饮食习惯第1天与术前以及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意义余时间点比较无意义.结论 口服多美康具有拮抗氯胺酮的精神症状作用,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其抗精神症状作用加强.

    作者:朱小萍;张红艳;高素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快速诱导经鼻光导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 借助光导芯技术解决快速诱导经鼻气管内插管问题.方法 采用美国Laerdal公司生产的Traehlight气管插管工具,对40例无法经口气管插管困难的病人进行快速诱导经鼻气管内插管 .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10~30 s完成气管内插管,36例1次插管到位,4例2~3次完成.结论 借助光导芯技术进行快速诱导经鼻光导气管内插管,提高了气管内插管的成功率,可减少病人清醒下长时间插管的痛苦和插管时带来的并发症.

    作者:胡春华;雷恩骏;赵为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妊娠并发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并发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至2005年间收治的11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例,其中妊娠合并急性胆石性胰腺炎(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AGP)8例,妊娠并发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pancreatitis,HLP)3例,以同期住院终止妊娠者作为对照,分析妊娠并发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措施.结果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血、尿淀粉酶升高程度较胆石性胰腺炎轻,血脂升高程度及发生多器官衰竭者的比例明显高于胆石性胰腺炎者.结论 妊娠并发HLP对孕妇及胎儿危害大,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是阻止妊娠并发HLP出现器官功能障碍的有效手段.

    作者:刘朝霞;龚沂;刘小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急性胰腺炎治疗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现状和治疗性研究的现状.方法 检索我国14种主要中文期刊中有关急性胰腺炎(AP)治疗性研究的文章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查阅192卷1608期,查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性文章共235篇,其中临床治疗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文章 34篇,所占比例为14.5%.结论 我国目前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以非手术综合治疗为主.治疗性RCT文章的数量、质量均有待提高.临床科研设计欠合理,论文撰写不规范.

    作者:胡常红;吕农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对比

    目的 观察两种剂量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急诊及住院病人70例,随机分为奥曲肽50 μg/h组(n=35)、奥曲肽25 μg/h组(n=35).结果 止血时间50 μg/h组为(13.4±11.2)h,明显快于25 μg/h组的(19.8±16.2)h;6 h、12 h、24 h、48 h和72 h止血率50 μg/h组分别为51.4%、71.4%、85.7%、91.4%和94.3%;明显高于25 μg/h组的40.0%、53.7%、71.4%、82.9%和85.7%(P<0.05);平均输血量50 μg/h组为(420±305)mL,少于25 μg/h组的(580±463)mL(P<0.05).再出血率50 μg/h组为11.4%,明显低于25 μg/h组的22.% (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报告.结论 两种剂量的奥曲肽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均有效,50 μg/h组疗效优于25 μg/h组,且止血时间快,再出血率低.

    作者:刘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4月我院26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行T管引流或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结果 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40 min.并发胆漏2例,局限性包裹性胆汁性腹膜炎1例.术后无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平均16 d,随访3~23个月未发现胆管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安全有效.

    作者:王向;郭基珍;胡赣明;王晓俊;张国生;陈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实时跟踪荧光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实时跟踪荧光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临床价值.方法 对2 367例临床血清标本用FQ-PCR方法进行HBV-DNA定量测定,并和ELISA两对半以及AL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HBV-DNA阳性率为60.9%(1 442/2 367),其中大三阳HBV-DNA检出率为89.04%(845/949)、ALT升高47.84%(454/949)、小三阳HBV-DNA检出率为39.08%(408/1 044)、ALT升高33.42%(349/1 044)、单HBSAg63.8%(185/290);单抗HBe HBV-DNA检出率4.54%(1/22).结论 实时跟踪定量检测的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检测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病原学依据.

    作者:易冬英;周春骏;祁妍;陶玲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检测试剂对脂蛋白(a)测定结果的影响及排查方法

    目的 探讨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检测试剂对脂蛋白(a)(LP(a))测定结果的干扰及排查方法.方法 选取临床标本20份,选择测试项目,逐一配对测试,观察交叉污染情况.结果 确认GPDA试剂对LP(a)测定结果有影响.结论 通过更改试剂通道顺序,排除了交叉污染,得到理想的检测结果.

    作者:陈辉;伍勇;宋明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普通探头超声引导下瘤内无水酒精量化注射治疗肝癌的探讨

    目的 探讨无水酒精量化注射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已确诊的肝癌病人共53个肿瘤结节,在超声引导下瘤内量化注射无水酒精(PEIT),注射量按回归方程[1]Y=2.885X(肿瘤直径≤5 cm时),Y=1.805X(当肿瘤直径>5 cm时)计算,式中X为肿瘤大直径(cm),Y为注射酒精量(mL),每3~5 d注射一次,直径≤5 cm,4~10 d为一疗程;直径>5 cm,15~20次为一疗程.超声观察肿瘤大小及内部回声变化,随访观察1、2、3、4、5年的生存率.结果 超声示:肿瘤直径有不同程度缩小,1~2个疗程后,其平均直径从4.8 cm降至2.8 cm,肿瘤结节普遍回声增高,26%肿瘤结节周边示高回声环,20%肿瘤明显缩小呈光斑样,后伴明显声影.23例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1.3%(21/23)、86.9%(20/23)、69.6%(16/23)、60.9%(14/23)、47.8%(11/23).13例肿瘤直径大于3 cm患者,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76.9%(10/13)、61.5%(8/13)、53.8%(7/13)、46.2%(6/13)、30.8%(4/13).36例中60%病人注射无水酒精后有脸部及上身皮肤潮红(酒醉面容),休息数小时后恢复正常,36例均未发现严重肝功能损害及全身并发症,无一例术后12 h内死亡的患者.结论 超声引导下无水酒精量化注射治疗肝癌,疗效安全可靠方法简单,易操作,副作用极小,损伤小,价格较低廉,患者易接受,尤其是对肿瘤直径≤3 cm的疗效更佳.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作者:罗晋;洪涛;李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银杏为银杏科植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近代研究证实它对心脑血管及多种疾病有确切的治疗作用.从银杏叶中提取的有效药用成分的化合物主要为总黄酮类及银杏内酯等,简称为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761),是天然的PAF拮抗剂,并具有独特的抗自由基作用.在心血管领域中,银杏叶制剂已被用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对于预防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显著的作用[1].

    作者:陶艳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提高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效率的研究进展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作为一种治疗肿瘤和其他疾病的新方法已经得到临床认可,成为超声治疗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但由于超声波本身的性质,其在组织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能量衰减以致疗效降低,在治疗过程中靶区的温度和坏死体积不易监控等问题.很多学者就这些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希望通过增加超声在靶区组织的能量沉积,改进监控的方法和设备以提高HIFU的治疗效率.因此,本文就如何提高HIFU的治疗效率做一介绍.

    作者:张友岩;李发琪;白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细胞心肌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通常认为哺乳动物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1,2],不能再生.心肌细胞坏死后,心脏纤维组织增生,心室重塑,心功能下降,终发展成慢性心力衰竭.再灌注治疗,不能修复及逆转已坏死的心肌细胞,慢性心衰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低,预后差.

    作者:徐信群;魏云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