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4-8999
  • 国内刊号:41-1411/R
  • 影响因子:1.26
  • 创刊:1976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 国家中医管理局全国优秀期刊奖
  • 中医学
中医学报杂志   2018年12期文献
  • 柴芩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目的:观察柴芩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柴芩承气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与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各56例.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禁食时间、灌肠时间、胃肠减压时间)、胃肠动力相关指标(胃动素、P-物质、消脂素、内皮素)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低为96.43%,对照组为83.9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治疗后3d、7d胃动素高于对照组,消脂素、内皮素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芩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可明显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胃肠动力有关.

    作者:李红;刘俊保;姜艳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医体质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恢复情况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对产前体质状态相同、分娩方式不同的产妇,在产后3d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恢复情况的记录,以评价剖宫产和顺产对产妇恢复的影响,并寻找中医体质与产后恢复情况的联系,为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和产后生活调适提供指导方向.方法:将平和质孕妇按照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和顺产组各500例,在产后3d运用道生中医四诊仪对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记录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指标:①产后自行排尿情况;②产后3d子宫复旧情况;③产后3d泌乳情况.结果:①剖宫产比顺产更容易出现产后缺乳、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产后尿潴留(P<0.05);②产后3d气郁质产妇更容易出现产后缺乳(P<0.05),产后3d气虚质产妇更容易出现子宫复旧不良(P<0.05);③相较其他体质,产后3d辨识为平和质的产妇出现缺乳、子宫复旧不良的可能性更小(P<0.05).结论:剖宫产产后恢复情况比顺产差.产后3d,平和质产妇恢复得更好,气郁质产妇更容易出现产后缺乳,气虚质产妇更容易出现子宫复旧不良.

    作者:叶璐;高小雅;吴昆仑;唐菇芯;赵忆文;姜华静;沈倩;蒋彩艳;施君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辨证分期治疗不同程度原发性痛经

    目的:探讨辨证分期治疗不同程度原发性痛经12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60例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期法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时间与疼痛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114 3,P=0.042 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8 0).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9),研究组治疗后的疼痛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 9).结论:中医辨证分期治疗法能够显著提高痛经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痛经患者的疼痛情况.

    作者:周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茵陈越鞠汤联合多烯磷脂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目的:探讨茵陈越鞠汤联合多烯磷脂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及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8例患者在采用常规护肝治疗的同时,静脉滴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每天1次;试验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服茵陈越鞠汤,4周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并对比分析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氨酰转肽酶(valley ammonia acyl turn peptidase,GGT)以及肝纤维化指标,如层黏蛋白(laminin,LN)、透明质酸钠(through Ming sodium hyaluronate,HA)、Ⅲ型前胶原(typeⅢprocollagen,C-Ⅲ)和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C-Ⅳ)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4周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试验组显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食欲不振、恶心、肝脾肿胀、疼痛的中医症状、体征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患者降低幅度更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越鞠汤联合多烯磷脂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较好,不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机体肝功能,而且具有增强患者抗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韩本丽;任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药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Meta分析

    目的:对中药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中药联合黛力新治疗FD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16年10月20日.进行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版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5篇文献被纳入,共包含13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中药联合黛力新治疗FD的有效率优于单纯使用黛力新或黛力新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42,95% CI(3.12,6.27)];中药联合黛力新治疗FD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7.39%),但与单纯采用黛力新或黛力新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相比,无显著性差异[OR=0.63,95% CI(0.31,1.27)].结论:中药联合黛力新治疗FD疗效可靠,较为安全,可供临床医师参考.但因纳入文献质量较低,可能存在较大偏倚,故仍需要更多设计更为严谨的大样本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作者:苏凯奇;沈艳婷;林柳兵;陈懿榕;李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复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目的:观察复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e protein,24hUP)的影响.方法:1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服用肾衰宁颗粒;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服用复肾降浊胶囊,两组观察时间均为45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b、CRP及24hUP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25%,对照组为77.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高于治疗前,CRP、24hU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Hb升高,血CRP及24hUP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并能够改善患者贫血状态、降低微炎症反应及24hUP水平.

    作者:邢海燕;张琳琪;张国胜;任永朋;段明亮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前列通Ⅰ号保留灌肠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

    目的:观察前列通Ⅰ号保留灌肠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ⅢA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前列通Ⅰ号150 mL保留灌肠,每日1次;对照组予前列闭尔通栓1粒塞肛,每日1次,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health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score,NIH-CPSI)、中医证候积分,并进行直肠前列腺触诊,取前列腺按摩液进行镜检.评价ⅢA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疗效.结果:治疗组NIH-CPSI、中医证候积分、前列腺按摩液中白细胞数目和卵磷脂小体数量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1,0.000,0.001,0.010).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0.0%,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41).结论:前列通Ⅰ号保留灌肠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在改善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前列腺按摩液中白细胞数目和卵磷脂小体数量方面优于前列闭尔通栓,安全有效.

    作者:牛培宁;刘玉忠;葛松;刘畅;朱勇;杨凯;陈强;曾庆琪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紫草活血汤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

    目的:观察紫草活血汤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ssel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维A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紫草活血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TNF-α、IL-10和VEGF,采用皮肤病生存质量问卷评估生存质量.随访6个月,比较所有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TNF-α、IL-10、VEGF水平,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4.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TNF-α、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皮肤病生存质量问卷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草活血汤联合阿维A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炎症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骆伟雄;王天理;王才强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从厥阴病寒热错杂证论治稽延性戒断症状

    目的:从伤寒六经厥阴病寒热错杂证论治思路出发,探讨稽延性戒断症状的六经病机特点、证候特征及临床疗效.方法:将稽延性戒断症状(protracted withdrawal syndromes,PW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乌梅戒断颗粒,对照组给予盐酸曲唑酮片.采用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定量表(protracted withdrawal syndromes assessing table,PWST)、Hamilton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Hamilton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指标(TCM syndrome efficacy index,TCMI)及治疗前后神经递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免疫介质β内啡肽(β-endorphins,β-E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性激素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监测,评价乌梅戒断颗粒治疗PW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从厥阴病寒热错杂证论治PWS,对不寐、周身烦疼、恶寒厥逆、大便结利交替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烦躁症状改善疗效与盐酸曲唑酮相当,对抑郁症状改善较差;对神经递质(DA)、神经-免疫介质(β-EP、ACTH)的动态平衡均有较好调节作用.结论:从厥阴病寒热错杂证思路论治,运用乌梅丸加减治疗PWS,在稳定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内环境、调节正负反馈失衡方面具有良好优势.

    作者:李巨奇;方亚明;白宇乾;张横柳;万晓刚;沈创鹏;方志辉;徐广伟;杨烤纯;崔韶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医辨证联合益赛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给予中医辨证联合益赛普治疗.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患者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20米步行时间、肿胀关节数(swollen joint count,SJC)、压痛关节数(tender joint count,TJC)、患者总体评价(patient global assessment,pGA)、医生总体评价(evaluatorSglobalassessmentofdiseaseactivity,EGA)、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 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CCP)、抗RA33抗体(anti-ra 33 antibody,RA33)、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 6 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anti citrulline vimentin antibody,MCV)、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PLT)、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中医证候有效率高于治疗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8,P<0.05);治疗6个月后,患者ACR20、ACR50、ACR70达标率均高于治疗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晨僵时间、20米步行时间、SJC、TJC、pGA、EGA、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双手平均握力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患者晨僵时间、20米步行时间、SJC、TJC、pGA、EGA、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3个月时数值均降低,双手平均握力较治疗3个月时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ESR、CRP、RF、CCP、RA33、GPI、MCV、PLT、D-D、FIB较治疗前均下降,RBC、HGB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的ESR、CRP、RF、CCP、RA33、GPI、MCV、PLT、D-D、FIB较治疗3个月时均下降,RBC、HGB较治疗3个月时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益赛普可以较好地减轻炎症反应,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改善关节功能活动.

    作者:周唯践;顾玲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中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效果已经得到广泛肯定.大量文献表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氧自由基生成、钙超载、能量代谢障碍、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丹参、红景天、葛根、黄芪、玉郎伞、牡丹皮、当归、川芎、姜黄、五味子、白蒺藜、淫羊藿、黄连、银杏叶等中药皆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内源抗氧化性,抑制Ca2+超载,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防治炎症反应以及增加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等途径发挥作用.目前,对中药有效成分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动物实验样本量较少,说服力不够;临床研究病例数较少,证据尚不充足;缺少规范的动物模型评价体系;研究多针对某单味中药,对复方的研究较少;结合西医机制研究较多,但结合中医理论进行机制研究较少;中医病机、辨证分型尚缺乏统一标准等.以后的研究中,应扩大动物实验样本量,结合中医系统的整体研究及中医理论机制研究,制作更符合研究需要的动物模型,从分子、细胞、生物等不同层面出发,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

    作者:艾莘;李彬;郝轩轩;张晶晶;赵丹丹;朱明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瓦楞子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探讨瓦楞子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选择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信封随机法分为研究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治疗,研究组予以瓦楞子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采血测定炎症指标、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及氧化应激指标,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73.33% (P <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及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LPO)水平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orgotein dismutase,SOD)水平升高,白细胞介素水平升高,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降低,其中CD3+、CD4+及CD4+/CD8+平均水平均有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MDA、NO及LPO水平较低,SOD水平较高,白细胞介素水平较高,TNF-α水平较低,CD3+、CD4+及CD4+/CD8+水平较高,CD8+水平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瓦楞子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有关.

    作者:丁虎;王莉莉;肖劲声;李云峰;胡盼盼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祛风湿、通经祛痹类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目的:探讨祛风湿、通经祛痹类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RA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常规西药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自拟中药祛风湿、通经祛痹方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关节症状改善情况,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分别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转阴率48.72% (19/39)、C-反应蛋白(C-neactveprotein,CRP)转阴率52.50% (21/40)分别较对照组24.32%(9/37)、25.64%(10/39)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94.00%(47/50)较对照组78.00%(39/50)高,不良反应发生率8.00% (4/50)低于对照组的24.00%(12/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湿、通经祛痹类中药有助于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且不良反应率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巴燕·艾克海提;古结乃特汗·拜克里木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麻芷参苓白术散对鼻窦炎术后鼻黏膜愈合及纤毛清除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麻芷参苓白术散对鼻窦炎术后鼻黏膜愈合及纤毛清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经手术治疗的7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围手术期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麻芷参苓白术散.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鼻纤毛传输速率(mucociliary transport rate,MTR),鼻黏膜上皮损伤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4.158,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整体上优于对照组患者(Z=-2.766,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MTR均低于术前(=9.527、3.953,P<0.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MTR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727,P<0.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黏膜上皮损伤程度较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6,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阳性细胞数和胶原Ⅲ阳性基底膜厚度超过20 μm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7、X2=8.235,P均<0.001).结论:针对鼻窦炎术后患者给予麻芷参苓白术散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有助于术后鼻黏膜的愈合和纤毛清除功能的恢复.

    作者:尉瑞;李静波;袁艳红;陈璐璐;王慧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参、黄芪药对血中移行成分质谱分析

    目的:探讨人参、黄芪药对在正常大鼠血中移行成分.方法:利用UPLC-MS/MS联用方法对人参、黄芪药对体外样品及灌胃后正常大鼠血清样品进行分析,比较各样品分析结果,确认人参、黄芪药对的血中移行成分及其药材饮片来源.结果:推断出给药后大鼠血清中原型成分11个,其中来源于人参的化学成分8个,分别是人参皂苷Ra1、人参皂苷Ra3、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c、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g5、三七皂苷Fe;来源于黄芪的化学成分3个,分别是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山柰酚苷.结论:初步确立了人参、黄芪的血中移行成分,为阐明该药对血清药物化学成分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

    作者:朱宝玉;黄海英;刘雅敏;康俊丽;李建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红花刺槐花致毒性初探

    目的:提取红花刺槐花的挥发油,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并探讨其毒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花刺槐花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程序升温对红花刺槐花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用NIST11.L标准质谱库对检测到的峰进行初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从红花刺槐花挥发油中检测出的化合物有34种,主要包括:烯烃类、烷烃类、醇类、酯类和酮类等.佳程序升温条件为:60℃以3℃·min-1升至180℃,保持5 min,然后以5℃·min-1升至280℃,保持5 min.红花刺槐花挥发油的提取率为0.0004 mL·g-1.初步检测得到的主要化学成分有2,6,10-三甲基十二烷(1.18%)、反式-橙花叔醇(2.02%)、反式-金合欢烯环氧化合物(1.89%)、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5.33%)、棕榈酸甲酯(1.77%)、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3.97%)、植醇(6.01%)、十六烷酸-1-甲基丁酯(11.6%)、正二十一烷(12.48%)和正二十六烷(2.81%).初步推测2,6-吡啶二甲醛3-(苯基甲氧基)-双[甲基(2-吡啶基)腙]可能为红花刺槐花致毒成分.结论:本实验方法稳定易行,初步推测利用红花刺槐花的致毒成分可以制作潜在生物农药.

    作者:陈志红;许杜娟;陈腾;龚海燕;雷敬卫;罗晓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储藏环境对黄柏饮片中小檗碱及黄柏碱含量的影响

    目的:为黄柏饮片的储藏提供适合的条件,以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稳定.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包装材料、不同温度、湿度及时间等条件下黄柏饮片中小檗碱和黄柏碱含量.结果:相同条件下,不同包装材料的黄柏饮片中指标性成分的含量不同;温度、湿度、时间对黄柏饮片中黄柏碱和小檗碱的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黄柏饮片在储藏过程中应根据包装材料的不同合理制定储藏条件,以保证黄柏饮片的质量.

    作者:邹小燕;苏秀红;李庆磊;谢慧英;张苗;李雅静;谢彩侠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增液润燥汤对干燥综合征小鼠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增液润燥汤对干燥综合征(sicca syndrome,SS)模型小鼠外周血IgA、IgG、IgM的影响,分析治疗SS的作用机制.方法:90只BALb/c小鼠随机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增液润燥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白芍总苷组;免疫诱导法制备SS模型;ELISA法检测IgA、IgG、IgM.结果:模型组、白芍组IgA、IgG、IgM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液润燥汤中剂量组、高剂量组IgA、IgG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液润燥汤各剂量组IgA、IgG、IgM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液润燥汤各剂量组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液润燥汤各剂量组、白芍总苷组肝功能、肾功能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液润燥汤通过降低SS小鼠IgA、IgG、IgM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颌下腺损伤是其治疗SS的机制之一,且对小鼠肝、肾功能无损害.

    作者:李增变;周全;杨科朋;纠三伟;周婷婷;靳东亮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升清降浊制动颗粒对多发性抽动症模型大鼠纹状体内DA水平及DAT、DRD2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升清降浊制动颗粒对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模型大鼠纹状体内多巴胺(dopamine,DA)水平及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Z receptor,DRD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氟哌啶醇组,升清降浊制动颗粒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4只.采用3,3'-亚氨基二丙腈(3,3'-Iminodipropionitrile,IDPN)制备TS模型大鼠.从造模完成次日开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氟哌啶醇组、升清降浊制动颗粒高剂量组、升清降浊制动颗粒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氟哌啶醇稀释液[200 μg·kg-1]、升清降浊制动颗粒高剂量悬液[2.58 mg·g-1]、升清降浊制动颗粒低剂量悬液[1.29 mg·g-1]治疗,第21天结束后取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离子阱串联质谱仪(HPLC-MS/MS Q-TRAP)检测纹状体中DA水平,RT-PCR检测纹状体中DAT、DRD2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运动行为评分、刻板行为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高剂量、低剂量升清降浊制动颗粒均能降低IDPN诱导的TS模型大鼠运动行为评分、刻板行为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D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高剂量、低剂量升清降浊制动颗粒均能升高IDPN诱导的TS模型大鼠D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DAT mRNA表达显著降低,DRD2mRNA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高剂量、低剂量升清降浊制动颗粒均能升高DAT mRNA表达,降低DRD2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升高纹状体DA含量及上调DAT mR-NA、下调DRD2 mRNA表达量的作用(P<0.05).结论:升清降浊制动颗粒能改善IDPN诱导的TS模型大鼠行为异常,其机制可能与升高纹状体DA水平及上调DAT mRNA表达、下调DRD2 mRNA表达有关.

    作者:郑宏;高国财;梁瑞星;牛冬鹤;卢婷婷;张璠;冯斌;郑攀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分析

    基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对现有DKD动物模型与临床病症的吻合情况进行分析发现,DKD动物模型的特点与造模方法主要有:①化学诱导法简单易行,是应用为广泛的制备DKD模型的方法,在实验动物选择、STZ和四氧嘧啶的注射用量、模型评价标准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动物的病理生理过程与人类DKD有较大的差异,只是单纯的病症模仿,有待进一步研究;②自发性DKD动物模型,与人类DKD的部分发病机制较相似,常用于DKD发病机制方面研究,但来源较少且价格昂贵,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国家科研经费支持,自发性DKD动物模型的应用也越来越多;③基因工程DKD动物模型,虽在发病机制和病理表现上与人类DKD较相似,但其要求技术高且成本大,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作者:刘保松;白明;彭孟凡;刘田园;苗明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参皂苷Rgl对兔膝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l对兔膝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分析作用机制.方法:50只健康普通级新西兰雄性大白兔,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l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兔采用左后肢管型石膏伸直位固定法制备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从造模第2天开始进行药物干预.人参皂苷Rgl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人参皂苷Rgl 5 mg·kg-1、10 mg· kg-1、20 mg· kg-1灌胃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予以等剂量生理盐水(5 mL· kg-1)灌胃,每周3次,共6周.干预结束后在麻醉下用空气栓塞法处死所有实验兔,取负重面关节软骨,采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关键调控因子Caspase-3、Bax、Bcl-2 mRNA表达情况;Westem-blot技术检测Caspase-3、Bax、Bcl-2蛋白表达情况;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软骨细胞凋亡率.结果:模型组Bax、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人参皂苷Rgl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模型组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人参皂苷Rgl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Tunel法检测显示,人参皂苷Rgl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凋亡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人参皂苷Rgl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凋亡率低于低剂量组(P<0.05或P<0.01).结论: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法造模6周,可成功建立类似临床所见的人类骨关节炎模型.一定剂量人参皂苷Rgl对软骨组织有着积极的保护作用,可通过调控软骨细胞凋亡关键因子Bax/Bcl-2表达比例、下调Caspase-3的表达有效抑制软骨细胞过度凋亡,避免软骨组织进行性破坏.

    作者:段超;周细江;陈焱;彭锐;周晓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积芎解毒方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脏组织NF-κB、TGF-β1、AngⅡ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积芎解毒方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血液生化指标及对肾组织核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探讨积芎解毒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福辛普利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治疗8周后,检测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的变化.用ELISA法检测肾皮质组织匀浆NF-κB、TGF-β1、AngⅡ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肾脏组织NF-κB、TGF-β1、AngⅡ含量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24hUP)明显下降(P<0.05),TP、ALB均明显升高(P<0.05),NF-κB、TGF-β1、AngⅡ含量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中药高剂量组以上指标优于中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0.05).结论:积芎解毒方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NF-κB、TGF-β1、AngⅡ水平,保护大鼠肾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有关.

    作者:王峥;莫楠;李建鹏;彭贵军;张翥;彭珂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加味半夏厚朴汤对抑郁大鼠的干预作用

    目的:分析加味半夏厚朴汤对抑郁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加味半夏厚朴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各组接受28 d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刺激.造模结束后,加味半夏厚朴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按照1.5、3.0和6.0g·(kg·d)-1剂量给予相应药物,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溶液,连续15 d.给药前1d进行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测试其不动时间,每5d测1次,共3次.末次给药后1h,心脏取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分析主要脏器系数.结果:5组大鼠的不动时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肝脏、脾脏系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10 d后,加味半夏厚朴汤高剂量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实验不动时间显著短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15d后,模型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实验不动时间显著短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半夏厚朴汤高剂量组SOD活力、MDA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加味半夏厚朴汤高剂量组肝脏系数、脾脏系数显著高于模型组.灌胃15 d后,加味半夏厚朴汤中剂量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实验不动时间显著短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活力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系数、肾脏系数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半夏厚朴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显著缩短抑郁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悬尾实验不动时间,提高SOD活力、MDA水平、肝脏系数及脾脏系数.

    作者:李南;赵献敏;杜彩霞;宋艳丽;张书铭;马世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探讨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常见肾脏疾病,以水肿为多发临床表现,中医多从水肿论治.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提高和对本病生理病理的不断认识,循证经验的积累,中医从传统的辨证论治、新兴的微观辨证、激素分段而治、单药成方的使用等方面出发,结合膜性肾病病程长、水肿反复难消等特点,认为本病属“阴水”范畴.阴水以扶正治疗为主,健脾温肾,辅以活血、利水、养阴、祛瘀等法.对于临床仅有蛋白尿表现的患者,往往无明确辨证,根据中医理论,可归结为脾不摄精,肾失封藏,进而精微下泄,从脾肾两脏辨证入手,配合激素分段而治:诱导阶段,使用温肾补气升阳之品;有效阶段,清热养阴是基本方略;撤减阶段,益气助阳渐行渐进;维持阶段,“温肾助阳缓图缓减”,活血化瘀之法贯穿始终.同时,应重视微观辨证和单药、成药的应用.

    作者:李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运用“和”思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理关键为脏腑“气机失和”,病位在食管与胃,和肝、脾、肺的关系密切,主因情志不遂、酒食不节、素体胆病、久病体虚等各种失“和”因素而引起的中焦气机逆乱,脾气不升,胃失和降,气机上逆所致.故其治疗应以“和”思想为指导,立足于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宣发肃降的治疗原则,以平降逆气为主,同时佐以升气药,升降并举,纠正患者的失“和”状态,使气机升降出入有序,以达治病求本的目的.

    作者:杨芸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李杲“补脾胃”思想治疗鼓胀临床应用

    酒食不节,情志失常,劳欲过度,可使人体阴阳升降运动失常,从而造成鼓胀,而“补脾胃”有利于调节人体阴阳升降.鼓胀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此病早期以标实为主,后期以本虚为主,后期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而“补脾胃”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同时“补脾胃”对于鼓胀水肿、腹胀、纳差、厌油、体倦乏力、腹泻、发热、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的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国庆;耿良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浅析《黄帝内经》崇阳及扶阳观

    崇阳思想初源于古代先民对火与太阳的崇拜和敬畏,这种崇阳黜阴的学术思想渗透到《黄帝内经》学术体系,形成了中医特有的扶阳观.《黄帝内经》认为阳气在人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具有温煦机体、调节情志、激发脏腑组织功能等作用.同时,《黄帝内经》认为可以从生活起居、饮食、情志以及季节等方面摄养阳气.扶阳也是阳虚体质人群养生应树立的核心思想.值得注意的是,养阳犹如炉灰埋炭,切不可操之过急,而服峻猛之剂.

    作者:赵浩斌;鞠宝兆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从时节物候角度解析“少阳病欲解时”

    张仲景非常重视天地间寒热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对六经各病证的描述,皆是以天地间阴气阳气的变化,来推演人体阴阳变化后出现的各种病证.《伤寒论》中三阴三阳的病变,总体上三阳病趋向于热,病位向外、向上;三阴病趋向于寒,病位向内、向下.以少阳病为例,不论一天中的寅时,还是一年中的寅时,阳气已经由内而萌生.对少阳病而言,既非表证,又非里证,少阳病是阳气少,而郁困于半表半里之间,进退不得,其本身阳气力量不足以透发.此时借助天地间阳气欲发的力量,顺势升发,对症下药,正好解少阳病阳气郁而不能发之急.可见张仲景治疗疾病,处处都遵循天地阴阳二气的动态变化之道,顺势而为,借势而发,遵循天地之道、自然之理.

    作者:程斌;蒋时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从《黄帝内经素问》看阴阳五行实质

    《黄帝内经素问》所阐述的阴阳五行是气的运化规律,阴阳作为气的规律具有位和度的规定性,位指阴阳的空间和时间位序,度指阴阳相对平衡和谐的状态.中医诊断的根本在于把握阴阳位度,治病的基本原则也在于调整机体的阴阳位度.五行是气在阴阳规律制约下化生的物质分类,禀赋了阴阳的运动规律.阴阳五行是事物的先天属性,世间万物皆禀赋了阴阳五行的特性,因其位和度的不同形成了各种物象,中医诊病、治病即是通过象而审度调整阴阳的位与度.中医学是古人在认识和把握了阴阳五行规律后,调整生命运动状态,使其符合阴阳五行规律的朴素科学.

    作者:范崇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益气化痰方抗肺癌化疗多药耐药的作用

    目的:分析益气化痰方抗肺癌化疗多药耐药的作用,通过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MDR1 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阐明益气化痰方抗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机制.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益气化痰方+化疗;对照组给予益肺清化颗粒+化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瘤灶、生存质量、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以及外周血中MDR1 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外周血MDR1mR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周血CK20 mRNA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所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及NK细胞分布均高于治疗前,而CD8+细胞比例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稳定率为86%,对照组为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A、NSE、Cyfr21-1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痰方可抑制化疗对MDR1 mRNA水平的升高作用,降低CK20 mRNA表达水平,对化疗有一定增效的作用;还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提高肿瘤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裴俊文;孙太振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医药治疗恶性腹水证候及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探讨中医药治疗恶性腹水证候及用药规律分析.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相关文献,纳入文献63篇,分析文献涉及的主要证型、治法及用药规律,并对常用的单味药进行总结.结果:恶性腹水的辨证论治体系中以阳虚多见,脏腑关系为密切的为肝、脾、肾,气血与腹水的发生关系亦很密切,中医辨证分型以脾肾阳虚证为多见,而所应用的中药处方中经典方相对较少,自拟方较多;所提及的中医治法,利水渗湿法、健脾益气法、温阳化气法、理气消胀法、活血利水法所占频次为前5位,出现频数>6次的单味药前5位为利水渗湿药、补气药、理气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结论:通过文献整理为临床辨证论治恶性腹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宋凤丽;康宁;王文雯;王爱丽;高辰;李仝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益气健脾抗癌汤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免疫指标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益气健脾抗癌汤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免疫指标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术后接受常规治疗,即应用胃肠减压管对胃肠进行持续减压并禁食,同时给予患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研究组50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健脾抗癌汤.治疗20 d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指标(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变化,并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及胃肠功能、体力状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指标IgG、IgA、Ig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体力状况卡氏(Karnofsky,K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术后应用益气健脾抗癌汤能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安全性高.

    作者:陈红兰;陆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于中国分期的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探析

    目的:探讨基于1977年中国分期的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以“肝癌”与“证候”为检索主题词,对中国知网1979年1月至2016年6月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结果:纳入7篇以1977年中国分期为分期标准的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文献,并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结论:血瘀证与脾虚证是原发性肝癌的两大基本证候;从Ⅰ期到Ⅲ期,呈现出从单纯气滞→气滞与血瘀相兼→以血瘀为主,从脾虚→湿热蕴结的演变趋势;Ⅲ期(晚期)表现为虚实夹杂,实证以血瘀证、湿热证为主,虚证则特异性地出现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毒邪内蕴作为兼证,贯穿始终.

    作者:卢燊;王雄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橙皮苷及橙皮素抗肿瘤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橙皮苷和橙皮素是两种来自于芸香科柑橘类物种的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作用温和,抗癌谱较广,作用机制复杂.本文综述了有关橙皮苷和橙皮素在抗炎、抗氧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减少肿瘤细胞的物质代谢等抗肿瘤药理活性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肯定了橙皮苷和橙皮素对恶性肿瘤的预防作用,提示其在肿瘤的预防及辅助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但是,橙皮苷和橙皮素对黑色素肿瘤的发生、发展的作用结果存在争议.同时,橙皮苷和橙皮素对肿瘤的抑制涉及复杂的机制,可能是多条信号通路相互交叉、信号之间“串扰”的综合结果,受肿瘤所处的微环境、肿瘤细胞不同的生物学特性甚至生长发育的影响,需对此复杂的调节网络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李丽;任周新;赵鹏;刘学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益气通络解毒方调控食管鳞癌干细胞特性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通络解毒方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凋亡、干细胞特性的影响以及Notch/NF-κB表达的变化,探讨益气通络解毒方调控食管鳞癌干细胞特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方法、流式细胞方法、电击损伤修复方法检测益气通络解毒方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检测侧群细胞比例、体外培养成球数目,评价益气通络解毒方对食管鳞癌干细胞特性的影响.Western-blot方法检测Notch/NF-κB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益气通络解毒方可以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诱导细胞凋亡,降低侧群细胞比例和成球数目,下调Oct-4、S0x2、Hes、P65、NICD的表达.结论:益气通络解毒方可能通过Notch/NF-κB通路的调控影响食管鳞癌的干细胞特性.

    作者:孙旭;张义;刘铄川;陈亚楠;翟祁瑞;王茜;蒋立峰;刘怀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Meta分析

    目的:评价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数据库中检索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公开发表的文献,将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和安全性总结.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试验组540例,对照组474例.Meta分析显示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对照组在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功能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9篇文献中无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描述.结论: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但是文献的研究方案设计中,治疗时间、疗程没有统一的标准,有待于以后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设计科学的传统医学研究方案.

    作者:曹玉举;许建文;雷龙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五腧穴理论及其运用

    五腧穴即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井、荥、腧、经、合五类腧穴的简称.五腧穴配属五行,阴经的五行属性为木、火、土、金、水;阳经的五行属性为金、水、木、火、土,五腧穴表达出了脏腑经络之气从小到大,阳气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五腧穴的脉气流注则主要说明五腧穴的位置和作用,说明每一类穴位因位置不同,深浅不同,治疗作用也不同.另外五腧穴的分布排列与卫气在四肢的运行有关,但五腧穴具有以四肢末端作为经脉之气的根本,以头面躯干为根结的向心性流注特点.

    作者:于维涛;覃景春;庄礼兴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医综合方案改善智力低下患儿智力水平及社会适应行为能力

    目的:观察口服聪脑益智胶囊结合益智开窍针刺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中医综合疗法,在改善智力低下患儿智力水平及社会适应行为能力方面的临床疗效,探寻治疗智力低下患儿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5例智力低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给予符号形式及指示内容关系训练、文字训练、交流训练、注意力训练、游戏训练,实物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以及启智教育;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聪脑益智胶囊口服、针刺、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疗法.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进行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IQ)及适应能力商数(adaptability quotient,ADQ)评估.结果:两组患儿IQ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总IQ差值比较(=2.91,P<0.05);操作商差值比较(t=2.31,P<0.05);语言商差值比较(t=3.01,P<0.01),两组患儿各指标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ADQ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6,P<0.01).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P<0.05).结论:应用中药、针灸、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中医综合方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本病,能够有效改善其智力水平以及社会适应行为能力.

    作者:余亚兰;刘玉堂;宋虎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针灸通督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灸通督法辨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41例.对照1组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2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通督法辨证治疗.比较3组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iast growth,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VEGF)、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9(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9,Caspase-9)等水平变化情况;对比3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结果:治疗前,3组BFGF、VEGF、Caspase-3、Caspase-9及NIHSS与ADL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FGF、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而Caspase-3、Caspase-9明显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通督法辨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诱导血管新生、促进神经修复,抑制细胞凋亡,促进患者生活能力改善,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经济方便的治疗手段.

    作者:秦丽红;冯垚;王国辉;王丽华;秦丽微;李冰;王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眼针配合加减星蒌承气汤对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D-二聚体和降钙素原的影响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加减星蒌承气汤对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D-二聚体(D-Dimer,D-D)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55例,采用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照组给予加减星蒌承气汤治疗;治疗组在给予加减星蒌承气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眼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记录神经缺损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并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D-D和PCT的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缺损评分及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浆D-D水平为(5.64±1.81)mg·L-1,治疗后为(0.93±0.39) mg·L-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浆D-D水平为(5.93±2.43)mg·L-1,治疗后为(1.85±0.56)mg·L-1.治疗组和对照组较治疗前血浆D-D水平均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浆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CT含量为(2.32±0.77) μg·L-1,治疗后为(0.25±0.84)μg·L-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CT含量为(2.20±0.72) μg·L-1,治疗后为(0.57±0.68) μg·L-1.两组较治疗前血清PCT含量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配合加减星蒌承气汤可以明显降低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D-D和PCT水平.

    作者:王娜莎;吴姗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参芪补肺汤联合八段锦治疗稳定期气阴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目的:观察参芪补肺汤联合八段锦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COPD稳定期气阴两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信必可都保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参芪补肺汤(黄芪30 g,丹参30 g,百部15 g,党参15 g,补骨脂15 g,桑白皮30 g,紫菀15g)联合八段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肺功能和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理状况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的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及运动能力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补肺汤联合八段锦治疗稳定期COPD气阴两虚证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和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董良杰;刘豹;释延琳;释延无;李路凯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陈明对《伤寒论》五苓散证的解读及运用

    五苓散在《伤寒论》中凡八见,为苓桂剂的代表方剂.本证核心病机为膀胱气化不利,水气内停,核心症状为小便不利、口渴;方药配伍特点:茯苓、猪苓、泽泻利水于下,桂枝化水于外,白术防水于中.陈明教授认为,五苓散证水蓄于内,往往影响全身,上、中、下三焦证候皆可见.水蓄于下,则见小便不利、少腹满;水亏于上,则见消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水扰于中,脾胃升降紊乱,则可见心下痞、霍乱等病证.以五苓散治风水、消渴、干燥症、水痞、汗出异常、脑积水等均应收效.

    作者:崔姗姗;陈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曾斌芳辨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制方用药规律

    目的:建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医案数据库,挖掘曾斌芳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证遣方用药经验.方法:本研究利用复杂网络分析及点式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曾斌芳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用药特点、配伍规律、核心方等隐性知识进行挖掘研究.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32例、277诊次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数据.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常用药物按节点度排序:药物组成以小柴胡汤合四物汤为基础方,配以疏肝健脾、滋阴软坚散结、清热解毒利湿之品.常用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特点:四气中以微寒、温、平为主;五味中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脾经、肺经、肝经为主;常用药物相关度配伍体现了疏肝理气和血的治疗思路.用药规律充分体现了“治未病”的防治思想,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为治则,以甘味之药补脾和中、缓肝之急,防“肝病传脾”之变;“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为治则,以辛味之药疏肝理气和血;以苦味之药清热解毒利湿.点式互信息法分析显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常用药物中疏肝理气药与活血养血药配伍相关度高,体现了疏肝理气和血的治疗思路.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显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基本核心方以小柴胡汤合四物汤为主,以和血柔肝健脾为法.结论:曾斌芳教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制方用药特点体现了“和血柔肝健脾”的治疗原则,印证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病传脾、血络不和”的病机核心.

    作者:郭峰;孙洁;马燕;王晓波;庄小芳;王晓忠;王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陈安民辨治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药组合规律分析

    目的:探讨陈安民教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陈安民教授治疗AA的验方145首,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方法创建药物特征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技术分析验方的药物归类、用药频次和药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验方122首,涉及中药191味,其中位于前5位的分别是补虚药41味,清热药37味,活血化瘀药18味,止血药14味,解表药14味;191味中药的用药频次达3 682次,黄芪、生地黄、丹参、仙鹤草和葛根分别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和解表药中用药频数高的药物;含12味和10味中药的验方数量多;包含8 ~15味中药的验方中,黄芪和当归的出现频率为62%,以此确定了补气养血、补肾壮阳、补肾滋阴、补肾填精、补气养血4个基本药物组合.药物配伍常见的2味和3味药组合分别是黄芪-当归和黄芪-当归-熟地黄.结论:陈安民教授治疗AA主要的药物是黄芪和当归,常见的配伍是这二者相互配伍,其用药经验的4个基本药物和6个组方原则与现代中医学对AA病机的认识相符.

    作者:廉万营;石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张晓丹治疗崩漏经验

    张晓丹教授治疗崩漏,不离塞流、澄源、复旧三大治法,但也不拘泥于初期塞流,中期澄源,末期复旧的步骤,而是将其融会贯通.在塞流方面,重视瘀血为患,不一味见血止血,并根据不同出血阶段,将瘀血分为“死血”和“活血”,灵活处之;澄源大法始终贯穿诊疗之中,辨证论治,青春期崩漏者,注重脾肾调治,育龄期及围绝经期崩漏者,尤以肝肾为重,兼顾心脾.其治法虽各不相同,但终不离肝、肾、脾三脏,随其病因而治之.复旧之法则根据患者情况,或调经,或种子,或善其后.

    作者:宋婷婷;张晓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李发枝治疗白塞病经验

    白塞病多以湿热、热毒为患,湿热内扰,毒气熏蒸,扰乱神明,湿热化生虫毒,腐蚀人体,外发痈疡,故有咽喉、前后二阴溃疡.早期多为实证,中晚期多为本虚标实,病变涉及肝、脾、心、肾诸脏,重点在脾胃.脾胃是生湿之源,湿热贯穿本病始终.本病治疗初期清热利湿、解毒祛邪为主,中晚期则以补虚佐以祛邪解毒之法.湿热内蕴,治宜清热除湿,方用甘草泻心汤;湿热蕴蒸,日久化热,治宜清热泻火解毒,方用金匮泻心汤;阴虚内热,病及于肾,治宜滋肝肾、清虚热,方用十味地黄丸.

    作者:师卿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与伏邪探析

    遗传因素是伏邪伏藏于机体的前提,肥胖、脂代谢紊乱是伏邪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龄、病程是伏邪从量变到质变形成有证可循的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必要条件.故对于易患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高危人群,要提早进行教育,饮食有节,劳逸结合;若已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即使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只要抓住伏邪这一核心,治疗上便可提纲挈领,化繁为简.

    作者:方俪鹃;赵雪惠;刘晓可;富晓旭;周秀娟;李玲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瑶药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

    目的:观察瑶药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瑶药外敷,对照组采用暖宫贴贴敷.观察两组患者痛经症状积分、痛经缓解程度、月经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痛经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改善不明显.观察组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有效率为64.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月经持续时间为(4.80±0.82)d,恢复了正常月经持续时间,对照组月经持续时间(6.92±1.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痛经程度改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瑶药外敷法在减轻痛经程度、改善痛经症状、缩短月经持续时间等方面均优于暖宫贴,且安全性高.

    作者:李林;李水妹;韦玲夏;陈日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西药外治机制和特点分析

    在药源性疾病高发的今天,药物外用以不良反应小、应用方便、疗效确切等优势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中西药外治疗法的应用现状,对中西药的外用机制、外用特点及异同点进行了总结和综述,提出了“双微调平衡”的中药外治机制观点,同时指出,中药外用以传统的中药配伍应用为主,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西药外用以作用机制清楚明确的成分为主,具有单成分、单靶点的特点.中西药外治疗法可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就目前而言,外治疗法存在研究方法不完善、用药方法不规范、用药剂量不精确、缺少规范的动物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等不足,尤其是中药,缺乏外用功能的确证,有必要对中西药外用机制和功能进行进一步地研究,使中西药外用疗效有证可循.

    作者:彭孟凡;田硕;刘保松;方晓艳;苗明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六合丹外敷治疗产科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

    目的:探讨六合丹外敷治疗产科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产科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湿敷静脉炎部位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药六合丹外敷治疗,并给予患者对应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肿、疼痛、血管硬化改善时间及治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六合丹外敷应用于产科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促进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且操作安全方便.

    作者:文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李月梅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经验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机以本虚标实,肾虚为本,肾虚以肾阳虚为主,气机失调,痰湿瘀积为标,肾虚、痰瘀引起冲任失调继而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孕.治当以温肾助阳化痰活血立法.李月梅教授在继承“通督调神,引气归元”的基础上联合西药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针刺与药物双管齐下治疗顽固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针灸疗法有利于胚胎着床,可促进单卵泡生长,提高卵子的质量,增加优势卵泡数,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增加子宫内膜受容性.

    作者:陈雨婷;陈雨佳;李月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肥胖型少弱精子症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调体防治

    少弱精子症是男性不育面对的主要问题,其中肥胖是诱发少弱精子症的重要病因.研究发现,肥胖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提高,而氧化应激过程中活性氧簇过量则会影响精子数量、质量、活动度等,因而氧化应激是肥胖型少弱精子症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痰湿体质和湿热体质是肥胖的易发生体质,研究发现该两种体质未病状态下即存在,因而推断通过调理肥胖易发的偏颇体质状态,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减少氧化应激对精子的损伤,进而降低肥胖型少弱精子症的发生率.

    作者:董阳;孟翔鹤;王鑫;郑燕飞;王济;赵蔚波;王琦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