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晨间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制定晨间护理质量标准,将护理实际与护理标准对比,找出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改进目标,采取整改措施,并评价效果.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对晨间护理的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的综合满意率由92.0%上升到97.0%,健康教育覆盖率由84.0%上升到100.0%.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永恒目标.
作者:邵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人性化护理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通过倡导人性化服务理念,注重人性化护理管理,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可以更好地满足护理服务对象的需求,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升护理质量,增强医院竞争力,进一步体现护理人员的社会价值.
作者:潘杰;钱念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系统培训提高骨科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和急救水平的效果.方法对50名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进行应急能力培训,并应用应急能力评价表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应急配合能力、急救动手能力均显著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对护士进行系统的应急培训,短期内能迅速提高其应急能力,尤其是应急配合能力提高较快,可增强患者对护士的安全感和护士的工作信心.
作者:李莉;张德荣;郭华英;赵世芬;彭燕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泡钳罐是用来浸泡和盛放无菌持物钳(镊)的广口容器,盖子上有使持物钳通过的开口,灰尘常从此处落入容器内.特别是夏季,常有蚊蝇、飞蛾等小昆虫掉入而污染消毒液及无菌持物钳.无菌持物钳是用来夹取无菌物品的,一旦污染,就有可能发生医院感染.临床上对此情况通常采取更换消毒液的方法,重新浸泡消毒,造成浪费,增加了经济成本.笔者用塑料输液瓶制成泡钳罐防尘罩,能够有效避免灰尘、蚊虫等异物污染.介绍如下.
作者:张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铺床是一项常规的护理技能操作,能保持病室整齐美观,使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和护理.临床常规采用对齐折叠物品法铺床,该方法在放置床单时,由于标识不清,容易放错,导致操作费时.为了提高铺床效率,笔者将对齐折叠物品法改为错层折叠物品法,介绍如下.
作者:薛军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关节镜技术是近年来骨科领域的一大进展,推动手关节外科向有限化、微创化方向的飞速发展[1].踝关节镜是近年来关节镜技术又一新的发展,它可以通过关节镜直视下观察踝关节内部结构的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采集病理标本.由于踝关节间隙较小,关节间隙暴露困难,因而影响手术操作.笔者利用踝套牵引带及颈椎牵引器等物品自行设计踝关节镜手术体位,于2004年应用于踝关节镜手术患者,效果满意.现将手术体位介绍如下.
作者:游春梅;曾俊;岳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外科手术中,大量的医用真丝缝线用于缝扎、结扎组织.市售医用真丝缝线规格均为60 cm长,多根束状包装,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将多束缝线压于单层治疗巾之下,易致各束缝线混淆,且添加不方便.我科于今年5月试行将治疗巾呈梯形折叠后固定缝线,试用于2 000余例手术,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程富英;周娅颖;曾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教学效果.方法将2003级护理本科4个教学班随机分为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组(传统组,98人)和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组(开放组,104人),分别实施不同的实验室管理方案,课程结束后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2种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开放组学生操作技能综合评分、掌握知识牢固程度、技能操作水平、学习兴趣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组(均P<0.01).结论护理实验室开放管理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护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张静;井夫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护理教育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内容包括加强通识教育是护理学科迅速发展的要求、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要求、是我国护理教育现状的要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堂通识教育、全方位通识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可提高护理教育质量.
作者:徐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护生实习期间职业防护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1级高职护理专业3年制阶段实习回校后的42名护生进行职业防护问卷调查.结果护生实习期间锐器损伤发生率为100.0%,职业安全意识较差;防护知识严重缺乏,防护意识不强;对职业防护知识需求较高.结论在护理学教学中及实习前需对护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防护教育,避免发生职业性损伤.
作者:胡春玲;张建军;樊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ICU患者家属的心理情感体验、行为表现以及对此采取的相应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为促进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提供借鉴.
作者:沈玮;曹枫林;娄凤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系统呼吸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2例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行常规胸部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下行缩唇呼气训练及深呼吸训练6个月,并于术前、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肺功能(FVC,FEV1,FEV1/FVC).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段肺功能均较术前下降(P<0.05,P<0.01).观察组术后3、6个月肺功能较术后2周显著改善(均P<0.05);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仅FEV1在术后3、6个月有所改善,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呼吸训练能够改善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
作者:周雁荣;熊静;罗亮春;董翠萍;鲁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70例ICU重症患者实施经皮气管切开术.结果70例患者气管导管置入均获成功,术中出现插管不畅2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皮下气肿1例,经处理后均好转.提示加强术前准备,熟悉手术步骤,术中密切配合,做好术后护理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保证手术安全、顺利.
作者:廖礼平;唐春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5例采用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予以术前心理护理和常规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结果均无甲状腺功能损伤,伤口甲级愈合,患者对术后的美容效果满意;其中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治疗痊愈;住院4~7 d出院.提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腔镜甲状腺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赵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规范式护理程序的实施效果.方法对48例行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实施规范式程序护理,即根据循证护理制定规范的护理程序,包括术前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手术体位训练、适应性行为的训练和脊髓腔造影的护理)和术后护理程序(体位要求、椎间隙感染的观察及护理、脑脊液漏的观察及护理、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结果患者住院(9.3±2.2) d出院,疗效优良率达97.9%,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由以往87.0%上升至98.0%.结论规范式护理程序的实施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霍建珊;陈妙霞;罗春晓;危笑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27例老年心脏粘液瘤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摘除术,结果患者住院8~20 d痊愈出院,无术后并发症.提出积极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宣教;术后注意观察神志,加强循环、呼吸系统管理,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调控血压及预防栓塞是保证手术效果的主要措施.
作者:李黎明;智红晓;吴丽;张世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265例胰头及壶腹部肿瘤患者行区域性胰腺切除术,术后发生出血18例、胰瘘6例、胆瘘4例、胃瘫综合征21例、切口感染8例、腹腔脓肿9例、淋巴瘘2例、门静脉栓塞3例;死亡5例.对其术后并发症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其主要致死并发症为大出血,术后全面的观察、早期发现和科学处置及护理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张宁;左晓艳;丁洪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28指)末节手指离断患者采取断指再植术并进行指端侧小切口放血,加强围术期护理,即术前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再植指的血液循环;定时进行指端小切口放血;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做好保温、疼痛护理,防止血管痉挛;加强夜间观察,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结果成活26指(92.9%),失败2指(7.1%).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和观察是再植指成活的保证.
作者:沈蛇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为了解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对28例肝移植术后并发神经精神疾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发生与患者的原发疾病有关.提出护士了解肝移植术后患者发生神经精神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和临床表现,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傅巧美;崔恒;祁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回肠膀胱术后患者应用Orem自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30例回肠膀胱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术后根据患者自理能力应用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7.35±1.54) 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8.00±3.73) h,与对照组比较,其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提早(P<0.05),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回肠膀胱术患者的护理中应用Orem护理模式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高凌燕;陈一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19例乳糜尿患者经后腹腔镜行肾蒂淋巴管离断术治疗.结果患者术后乳糜尿消失,住院(4.7±0.7) d痊愈出院.提出术前做好病情观察、饮食指导、改善营养状况及心理护理,术中严密监护,术后加强病情监护、引流管护理、并发症的防治及出院指导,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减少并发症,防止复发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潘爱红;董翠萍;何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70例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术前做好患儿和家长的心理支持与指导,做好手术器械、用物准备;铺设变温水床,检查调试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选用大小合适的硅胶软垫保护骨突出部位;术中根据手术方式准确传递手术器械并记录尿量和出血量,注意输液、输血速度.结果 70例手术均获成功.结论护士熟悉手术方法,应对各种变化,严格无菌操作,能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谢庆;李双梅;卢嫦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1例男性易性癖患者进行男变女的变性手术.提出术前做好患者心理及资料准备、物品及环境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程,根据手术要求准确传递各类手术器械及物品,严格手术间管理;术后严格消毒、处理物品及手术间,是手术成功的主要措施之一.
作者:尤祥妹;裘佶烈;庞凌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外科手术患者需置引流管,术后常规将引流管经胸腹带缝引出后再固定,系胸腹带时易对引流管产生不同程度的压迫,导致引流不通畅,引起膈下脓肿,给患者带来痛苦.我科采用自制多孔活瓣胸腹带用于固定引流管,临床应用近500多例患者,效果满意.
作者:路桂英;崔玉玲;宋静波;陈淑媛;王丽娟;张艳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上常采用热水袋热敷保暖或以此减轻静脉输液肢体肿痛、发凉等不适;或高热患者采用冰袋冷敷以降温,但常存在安全及舒适等问题.我科采用输注完毕的伸宁注射液空袋(下称空袋)制作简易热水袋及冰袋,介绍如下.
作者:郝孟然;付淑平;罗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局部麻醉下乳腺肿物切除术患者状态-特质焦虑心理状况,以指导护士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方法对50例乳腺肿物患者在手术前采用状态-特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乳腺肿物切除术患者S-AT显著高于其他手术者(P<0.05),尤其是≤50岁、文化程度较高及已婚的患者,其S-AT显著高于T-AT(P<0.05).结论局麻乳腺肿物切除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心理,建议对患者实施有效心理干预.
作者:何小玲;钟玲;林平联;汪冬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64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2例.两组术中均采取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连续恒量硬膜外镇痛,围术期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前进行认知疗法、疏导法、系统脱敏法、示范法、心理暗示法等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无痛率为87.1%,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可提高产妇镇痛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胡喜红;郝燕萍;张新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治疗肛周湿疹的疗效.方法将86例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用醋酸肤轻松软膏涂于患处,2次/d;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每次30 min,早晚各1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为6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治疗肛周湿疹可以通过热力和药力作用使肛门周围血管扩张,药物直达病所,效果显著.
作者:余小女;关利敏;陈志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静脉滴注联合穴位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将8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行颈部按摩,并行穴位针刺治疗,1次/d,疗程20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盐酸丁咯地尔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盐酸丁咯地尔静脉滴注联合穴位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提高.指导患者正确进行颈部功能训练,做好健康指导可巩固疗效,避免复发.
作者:周平;谢来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院内健康教育的效果,并将健康教育延续至院外.方法对225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进行电话回访.结果 90.2%患者对电话回访比较认同,97.3%对健康教育印象深刻;82.7%患者能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应在健康教育前全面评估,找出影响患者遵循健康教育指导的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宣教措施;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对特殊病例进行选择性家访.
作者:常英;刘凤菊;刘红艳;宋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肿瘤康复科医护人员对癌痛管理的认知状况,为完善临床癌痛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38名肿瘤康复科医护人员进行癌痛管理的态度和知识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对癌痛管理的态度较积极,但对癌痛管理知识相对缺乏;对癌痛管理的态度医生和护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药物成隐性发生的知晓情况医生与护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癌痛管理知识缺乏是临床癌痛不能有效控制的主要因素,医院管理者应当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的培训措施,以加强癌痛管理力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邱彩锋;赵继军;周玲君;秦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住院初期早产儿父母心理需求的满足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CCFNI需求量表调查200名早产儿父母需求的满足状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住院初期早产儿父母对信息的需求和接近患儿需求的满足程度低;早产儿父母对需求的满足与其学历、母亲妊娠次数、早产儿是否处于监护、早产儿入院体重及母亲的分娩方式有关(P<0.05,P<0.01).结论应同时关注患儿及其父母的生理、心理需求,并合理满足其需求,以家庭为单位对早产儿进行护理,真正体现人性化护理.
作者:卢岩;姜红;王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产后家庭角色的适应情况,并探讨可能影响家庭角色适应的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初产妇及其丈夫在角色认同、亲子依附的建立及照顾行为的实施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角色适应情况总体良好.初产妇及其丈夫在与新生儿进行语言沟通、抚触等亲子依附行为以及在购置婴儿用品、为新生儿换尿布、为新生儿洗澡三方面照顾行为的适应情况相对薄弱.良好的夫妻关系有助于产后家庭角色认同(t=2.04,P<0.05),计划妊娠有助于产后家庭全面的角色适应(t=3.51、2.64、2.64,均P<0.01);对新生儿性别满意的家庭在角色认同(t=3.51,P<0.01)和亲子依附的建立(t=2.21,P<0.05)方面适应较好.结论产科护理工作者应根据产后家庭成员角色适应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及产后家庭随访,以促进家庭角色的适应.
作者:耿笑微;陆虹;刘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1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急性胰腺炎、胆囊炎患者通过术前心理护理、预防子痫,术后加强多器官功能监测、引流管护理、营养支持、产褥期护理、预防和控制感染等,患者住院13 d,安全出院.
作者:王彩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加强提肛肌训练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80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提肛肌训练.结果对照组发生尿潴留11例(27.5%),排尿时有膀胱刺激症状者12例(30.0%);观察组分别为2例(5.0%)、3例(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行有效的提肛肌训练,可减少尿潴留及膀胱刺激症状的发生率.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14例卵巢过度刺激征患者进行自体腹水回输.结果住院15~42(28.0±9.5) d,13例继续妊娠.提出做好腹水回输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可保证妊娠安全.
作者:刘素梅;吴瑞婷;李莉;田春燕;程振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改良拆线法减轻伤口疼痛的效果.方法将748例拆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6例)和对照组(32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拆线,即用无齿镊夹起缝线结,再用线剪剪断缝线;观察组采用改良法拆线,即用蚊式钳夹住线结,再用眼科剪贴近皮肤平面剪断缝线.结果观察组拆线时疼痛发生率为56.3%,Ⅲ级及以上疼痛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拆线方法可减轻患者拆线时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林裕华;吴朝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霉素不同给药方法对静脉血管的损伤情况.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对20只家兔进行微量泵(实验组)和手工(对照组)静脉注射阿霉素,48 h后活检穿刺局部组织,光镜下观察穿刺部位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静脉血管炎性反应发生率为30.0%,对照组为100.0%,两组比较,χ2=21.54,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微量泵静脉注射给药可减少静脉血管炎性反应发生率.
作者:黄霞丽;陈世厚;朱咏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防止男性导尿患者尿道损伤.方法按时间顺序将120例男性导尿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导尿前润滑导尿管并向尿道注入无菌液体石蜡5 ml,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润滑导尿管.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100.0%,尿道粘膜损伤发生率为1.7%,患者出现中重度不适反应8例(13.3%),与对照组尿道粘膜损伤发生率及中重度不适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导尿前尿道注入液体石蜡可以预防男性尿道损伤及插管所致的不适.
作者:杨惠吟;佘惠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丹参红花浸液外搽配合TDP照射治疗肌内注射(肌注)后硬节的效果.方法对34例肌注后硬结患者采用中药丹参红花乙醇浸液局部外搽配合TDP照射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局部肌注硬结完全消除,治愈率100.0%.结论该疗法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散结止痛功效,可消除肌注后硬结,
作者:隆长泉;马嘉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介入术后压迫止血的有效方法,控制局部并发症发生.方法将行介入治疗的患者4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96例)和观察组(256例),对照组介入术后用高弹性胶布压迫止血,观察组用自制鱼形沙袋压迫止血.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无局部出血及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局部发生出血16例(8.16%),皮肤过敏反应128例(65.31%)、水泡50例(25.5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介入术后患者采用自制鱼形沙袋压迫止血,止血效果显著,且能有效控制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梁仕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喉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6例全喉或部分喉切除的喉癌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并参照华盛顿医科大学生存质量量表(UW-QOL)自行设计测定量表对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量化测定.结果干预后患者在总体生存质量以及机体机能、喉功能、心理状态、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关系方面均处于良好状态,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喉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秀莲;王秋芹;冯桂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CU术后患者实施音乐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将39例全麻手术后进入ICU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音乐干预,即提出临床问题,查找文献资料,寻找实证,评价相关实证,制订并实施音乐干预措施.于术前及术后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视觉模拟焦虑(VAS)法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术后第5天观察组STAI、SDS、VA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且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改善.对照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抑郁等表现.结论音乐干预可降低ICU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视觉模拟焦虑水平.通过循证护理为ICU术后患者实施音乐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
作者:张琰;韩斌如;王欣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模式预防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并发症.方法对75例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术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即确定需要循证的护理问题,检索相关文献,对查出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选出佳证据,指导护理实践,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7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占8.45%,其中膈下感染2例,切口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1例,胆漏1例.结论循证护理能减少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术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凌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