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4152
  • 国内刊号:42-1154/R
  • 影响因子:2.06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42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护理学杂志   2008年7期文献
  • 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保证患者安全.方法 对9个病区6 840例住院患者实施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包括全面评估、高危跌倒标识醒目、对高危跌倒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制订住院患者应急预案等.结果 实施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后住院患者跌倒率由3.80‰下降至0.15‰,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均P<0.01),患者满意度由90.80%上升至98.10%.结论 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可以有效地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但尚需不断提高护士心理护理水平,制订更为有效的跌倒危险评估工具,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作者:刘琼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医保护士执行《医保药品目录》管理刍议

    探讨医保护士在严格执行<医保药品目录>管理中的作用及其采取的管理方法,对住院医保患者的用药全过程进行监控、审核、管理.结果 出院医保患者的人均药品费用、药品支出费用占总医疗支出费用的比例都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和降低,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提示医保护士在<医保药品目录>管理中,确保了医疗用药,使医保基金的使用更加公开、公平,合理、有效,保证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确、平稳、持续地安全运行.

    作者:李方;刘智慧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环节质量管理中设置首席护理质控师尝试

    目的 探讨首席护理质控师督导在重点护理环节管理中的效果与作用.方法 在全院符合首席护理质控师条件的72名中具有中高级职称护士中推荐出26名首席护理质控师,经过培训、讨论制定护理关键环节质控点,有重点地对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质量进行督导、检查,并建立追溯机制,追踪整改效果.结果 除基础护理外,护理病历书写合格率、急救物品药品完好率、常规器械消毒灭茵合格率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护理环节质量管理中实行首席护理质控师督导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叶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医疗服务中心质量管理实施综合绩效考核尝试

    目的 探讨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法对员工进行考评,从而提高员工素质、保障服务质量.方法 根据部门工作特点制定量化考核指标对员工每月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考评;根据月考核成绩得出年终考核结果.结果 考核683人次,月考核成绩≥120分608人次,占89.0%;年度考核共有23人评为优秀员工并受到医院奖励,3人因考评不合格被辞退.结论 自行制定的综合绩效考核指标可用于医疗服务中心的质量管理,做到考核时有据可依,体现考核的公平、公正,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李芬;赵光红;朱佳晖;吴美琼;孙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鳝鱼血热敷配合针灸火罐治疗面瘫效果观察

    面瘫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由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多由头面部受冷风吹袭后发病.我科2004~2007年采用鳝鱼血热敷配合针灸火罐治疗面瘫80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程琨;陈惠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废弃麻醉药品盒制作药物过敏试验抢救盒

    临床上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TAT等药物前必须做药物过敏试验,操作中用物准备除注射用物外,另需备药物过敏试验抢救盒(下称抢救盒),抢救盒内盛0.1%盐酸肾上腺素1支、地塞米松1支、1 ml注射器1支、2 ml注射器1支[1].

    作者:李小峰;陈磊;刘丹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握持反射用于新生儿手背静脉穿刺固定

    新生儿输液多选用头皮静脉,但有的患儿由于皮肤颜色较深或新生儿黄疸等原因,使头皮静脉暴露不佳,便会选择四肢静脉穿刺.选择新生儿手背静脉穿刺时,因患儿手较小,且存在握持反射,同定有一定的难度.

    作者:罗月岚;朱荣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不锈钢液氮冷冻仪的设计与应用

    在皮肤科传统液氮冷冻疗法以棉签蘸液氮涂搽皮损区致使局部坏死而达到治疗目的[1],治疗时常多次重复动作,且棉签大小不一,易致皮损局部冷冻不足或超出冷冻范围.

    作者:朱晓麟;李海燕;尤艳;王红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增大进针角度减轻穿刺疼痛效果观察

    静脉输液是患者住院治疗的重要内容,减轻静脉穿刺疼痛一直倍受护理人员关注.我科对82例住院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增大穿刺角度减轻疼痛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周书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新型吸痰车的制作与应用

    吸痰是临床救治工作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方法.良好的吸痰用物配制及合理的摆放,能提高抢救的及时性,更能有效地控制呼吸道感染.我科于2006年3月研制出一种新型吸痰车,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周远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开塞露治疗便秘方法的改进

    开塞露为临床中常用的缓泻剂,但有些患者按常规方法使用后仍不能排便,为此我们将常规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焕梅;刘桂香;王艳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护理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实施及其作用

    目的 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教学效果.方法 完善护理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如以开放时间为主线的分时管理,以开放项目为主体的分层次管理等开放实验室,根据不同对象进行管理.结果 学生方面,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动手、科研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了慎独品格;教师方面,增强了教学活力,促进了实验管理队伍的建设;其他方面,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结论 护理实验室开放管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验教学队伍水平,有助于资源的优化.

    作者:葛新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应用错误文化分享理论进行护理师资培训

    目的 通过错误文化分享理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主动呈报护理差错的态度及意愿.方法 对120名护士采用三段式培训法,即学习错误文化分享相关理论知识阶段、分析讨论阶段、组织与策划能力培训阶段,培训内容包括相关理论知识讲授、分组讨论和分析、专职教师指导下的情景演练等.调查培训前后护理人员错误文化分享相关理论知识、主动呈报护理错误事件的态度和意愿.结果 培训前后护理人员错误文化分享理论知识、主动呈报护理错误事件的态度和意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错误文化分享培训可提高护理人员主动呈报护理错误的态度和意愿.

    作者:刁冬梅;林岩;冼雪红;陈丽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应用病例报告法提高护理心理学教学效果

    目的 探讨提高护理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以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方法 时78名二年级本科护生的护理心理学实践课教学采用病例报告法,并通过笔试考试的病例题得分和自设的调查问卷评价效果.结果 笔试考试的病例题得分为7.97±1. 41;55人(70.5%)喜欢和非常喜欢病例报告法,75人(96.2%)认为病例教学法有效和非常有效;认为比以前好的内容排在前面的分别为自身对护理心理学学科的认识(67人,85.9%),自身的小组学习能力(74人,94.9%),自身对护理专业职业价值的了解(73人,93.6%),护理心理学知识的理解(70人,89.7%),护患沟通技巧(67人,85.9%),自身的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护患间沟通技巧.结论 病例报告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促进护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作者:赵海平;郝素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循证护理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防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护理问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0例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原因分析,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应用性作出评分,确定结论,制定防治对策,再施以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 循证护理干预前后不同类型透析性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循证护理是临床护理的基础,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对患者有益,且可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血液透析护士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作者:吴红兰;李洪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中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运动疗法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7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饮食、心理疗法及药物治疗.对照组自行锻炼,干预组对运动疗法中的运动方式、强度、时间、时机等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干预组血压改善明显(均P<0.05),血糖水平控制总有效率达80.00%(均P<0.05).结论 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实施护理干预,可使运动安全有效,不但减少了降糖药物的用量,缩短疗程,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雪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自护理论在脑卒中后继发癫(疒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Orem自护理论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予常规整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Orem自护理论进行护理干预,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并发症及护理意外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定ADL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并发症及护理意外(除压疮外)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自护理论可降低致残率和护理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卫梅;苏秀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PDCA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PDCA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慢乙肝患者寻找一种科学、安全、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模式.方法 将132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行常规家庭护理指导,研究组采用PDCA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实施家庭护理干预,为期1年.6、12个月后检查患者肝功能,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12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测评.结果 干预6、12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1年后两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对慢乙肝患者应用PDCA家庭护理干预能巩固住院疗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桂凤;李静娣;张四凤;莫艳芬;朱现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踝肱指数对糖尿病足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 了解踝肱指数(ABI)与糖尿病足发生的关系,以有效预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糖尿病足发生.方法 随机选择64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为监测对象,用心电监护仪测量双上臂及双下肢踝部血压,取双侧上臂收缩压平均值(即肱动脉血压指数)和双下肢收缩压低测值(即踝动脉血压指数),计算踝/肱血压指数比值.结果 不同ABI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及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年龄、病程糖尿病患者AB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ABI越低发生糖尿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的概率越高,可作为对糖尿病足发生的预测指标;老年及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应成为重点监测对象.

    作者:张玉娟;王玲;吴淑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群体性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

    对3起89例群体性细茵性食物中毒患者采取启动急救程序,有效催吐、洗胃,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准确观察和分析病情,做好消化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心理护理等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后遗症,提示科学的护理是抢救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有力保障.

    作者:刘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兴奋冲动行为癫(疒间)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特点及其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伴兴奋冲动行为的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特点,以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5例伴兴奋冲动行为与25例不伴兴奋冲动行为的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伴兴奋冲动行为的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较不伴兴奋冲动行为患者年龄轻和病程短(均P<0.05);伴兴奋冲动行为的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在NOSIE中总积极因素和总消极因素较差(均P<0.05).结论 兴奋冲动行为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具有发病年龄轻、病程短、治疗效果差的特点,应针对疾病特点进行评估及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春红;汤妙瑜;黄瑞儿;吴树跃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内科患者住院期间人性化护理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人性化护理服务需求,为更好地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自设调查问卷对160例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院环境设施方面(1个维度)6个条目的需求率达44.38%~96.26%,其中以提供报纸杂志、广播需求高(96.26%).护理服务方面5个维度需求中,仪表96.25%~100%,语言89.38%~100%.健康教育80.00%~96.87%,护理服务62.50%~93.75%,患者管理90.00%~96.26%;各维度中分别以护士着装整洁(100%)、护士语言温和而有礼貌(100%)、讲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96.87%)、做检查前得到相应的指导(93.75%)、与患者交谈(96.26%)需求较高.结论 内科住院患者对人性化护理服务需求高,护理人员须改变护理理念,针对患者的需求提供行之有效的人性化服务.

    作者:张会芝;吴晓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青年慢乙肝与脂肪肝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差异比较

    目的 比较青年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慢乙肝)与脂肪肝炎(脂肪肝)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差异.方法 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44例青年慢乙肝患者和40例脂肪肝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慢乙肝和脂肪肝患者面对分值显著高于常模(均P<0.01);慢乙肝患者回避分值显著高于常模和脂肪肝患者(均P<0.01);脂肪肝患者屈服分值显著低于常模(P<0.05);男性肝炎患者面对和屈服分值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职工/工人、其他职业肝炎患者面对分值均较常模高(均P<0.05);高中和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干部/大学生、职工/工人、其他职业的肝炎患者回避分值均较常模高(均P<0.05);农民、职工/工人肝炎患者屈服分值较常模低(均P<0.05).结论 青年慢乙肝与脂肪肝患者因病种、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医学应对方式,应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改善患者医学应对水平.

    作者:陈纯柳;陈文娜;彭碧文;陈肖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癌症患者对终末期治疗和死亡的态度调查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时终末期治疗和死亡的态度,为临终关怀的开展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02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大部分患者既赞同无痛苦、有尊严的安乐死亡,又表现出对生命强烈的留念,希望医护人员和家属进行积极救治;能够接受死亡,但同时存在否认或侥幸心理.结论 应充分认识和理解癌症患者的矛盾心理,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事业,满足广大癌症患者需求,帮助他们克服癌症和死亡的恐惧.

    作者:曾铁英;陈凤菊;杨笑梅;方鹏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态,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6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炎组)、6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酒精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肝炎组SCL-90总分及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P<0.01);酒精组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P<0.01).两组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肝炎组B/C级与A级在押郁、精神病性、饮食睡眠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酒精组除饮食睡眠外,其它各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均较差,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韩莲英;郑春英;黄春梅;王亚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药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101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6例),观察组经辨证分型后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应用青霉素80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配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疗程2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实验室主要检验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实验室主要检验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中药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显著缓解症状,疗效肯定、安全.

    作者:纪英莲;万文文;陈艳;韩莹;郭伟君;郭晓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去铁胺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健康教育

    目的 指导家长正确掌握利用除铁灵泵应用去铁胺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方法,提高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除铁质量.方法 对89例重型地中海贫血通过操作示范及健康教育,使家长掌握正确使用除铁灵泵的方法.结果 89例均输注顺利,未发生不良反应,其中3例发生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经调整进针角度后缓解.42例家长掌握了该项操作,能独立在家中当患儿进行除铁治疗.提高了患儿治疗时的舒适度,节约了患儿和家长用于往返医院的时间,提高了除铁的效果及患儿的生活质量.结论 健康教育可提高患儿使用除铁灵的依从性,方便患儿及家长,提高患儿及家长生活质量.

    作者:刘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农民工与艾滋病有关的性态度性行为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农民工与艾滋病有关的性态度、性行为现状,为开展农民工人群预防和控制高危灶行为及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基线资料.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西安市9大建筑工地符合入选标准的936名男性农民工进行与艾滋病有关的性态度、性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农民工性态度的总分为10.5±4.1;19.8%同意或非常同意婚前性行为,12.7%同意或非常同意婚外性行为,10.1%同意或非常同意多个性伙伴,4.9%同意或非常同意卖淫,6.4%同意或非常同意嫖娼.在已婚农民工中,27.1%有婚外性伙伴,48.9%初次性行为在20~25岁,26.8%有2个及以上性伙伴;69.4%初次性行为时不使用安全套,43.1%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53.9%性生活时自己不愿意使用安全套,51.7%性生活时性伙伴不愿使用安全套,47.0%与配偶性生活时从不使用安全套;20.6%与配偶性生活时不知道使用安全套的目的;婚外性行为时47.0%从不使用安全套,仅16.1%知道使用安全套的目的;性行为前自己及其性伙伴饮酒、吸毒分别占23.0%和9.2%.在未婚农民工中,62.2%有过性行为,44.3%初次性行为年龄<20岁,47.8%有2个及以上性伙伴;89.4%初次性行为时不使用安全套,67.0%不会正确使用安全套,31.1%性生活时自己不愿意使用安全套,25.2%性生活时性伴侣不愿意使用安全套;婚外性行为时43.6%从不使用安全套,16.2%不知道使用安全套的目的;性行为前自己及其性伙伴饮酒及吸毒分别占45.1%和12.6%.结论 农民工人群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对婚前、婚外及多性伴性行为和卖淫、嫖娼等商业性性行为比较宽容和开放,农民工人群中婚外、婚前及多性伴性行为的发生率较高,发生婚前、婚外及多性伴性行为时避孕套的使用率及正确使用率低,加强农民工有关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作者:赵书敏;董芳芳;李小妹;方华;王娣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护士生命质量测评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基层医院护士生命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菏泽市基层医院的479名护士.对其采用WHOQOL-BREF量表中文版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生命质量总分为305.34±39.48,其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体健康感觉得分分别为63.46±9.23、62.20±10.75、67.59±11.23、50.29±11.98和62.34±11.98.不同职称,年龄、区县及科室护士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护士生命质量与年龄、工龄、婚姻状况、睡眠时问、近食欲、更换岗位频数、担心失去工作、上夜班的频繁度、担心感染疾病程度、工作承担风险大小、受社会尊重程度、每月总收入、工作环境满意度等因素相关;家庭和睦程度、食欲状况、工作压力程度以及对所在单位的信心程度为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基层医院护士生命质量总体程度不高,且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基层护士的综合关怀,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刘素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防针刺海绵泡沫胶布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 探讨一种更为经济有效的预防针刺伤的方法.方法 将8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0例,均由相同10名护士进行输液操作,对照组输液时用常规胶布固定;观察组用自制防针刺泡沫胶布固定,拔取针头后立即将针头插入泡沫内,将输液器连同泡沫胶布一同置入锐器桶或预处理桶.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不适及局部反应;处理针头时对照组操作者均有恐惧心理,观察组仅1名有恐惧心理;观察组护士被针刺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拔针及处理针头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防针刺泡沫胶布能安全有效防止针刺伤,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

    作者:胡艳;王海燕;赵君健;任玉秀;张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静脉输液加药泵的研制与应用

    自行研制一种新型静脉输液加药泵,该加药泵主要由机械部分和无菌部分组成,与传统手持注射器加药方式比较,具有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污染环节等优点,可为患者接受治疗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

    作者:郭爱清;池金凤;刘玉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低出生体重儿早期人工通便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人工通便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 将30例低出生体重儿按出生后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予早期人工通便即出生2 h即予腹部按摩后行人工通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通便,即出生20h观察出生后首次排便时间,以后如24 h仍未排便,即予腹部按摩后行人工通便.结果 两组首次排胎便时间、胎便排净时间、光疗时间和腹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早期人工通便可促进胎便及早排出,促进肠蠕动,使早期胃肠喂养顺利,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

    作者:姜红;王一鸣;于凤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烧伤三号冰敷预防热化疗致灼伤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热化疗致肿瘤患者灼伤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 将200例全身热化疗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热化疗过程中行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患者感觉局部发烫时在胸腹部矩形加温区予烧伤三号湿纱布覆盖,纱布上置冰袋冰敷至治疗结束.结果 观察组灼伤发生率及灼伤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烧伤三号冰敷可有效预防热化疗所致灼伤并减轻其程度,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

    作者:闻曲;鲁汉英;蔡丹;罗丹;LUO Dan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OMOM胶囊内镜检查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OMOM胶囊内镜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3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A、B、C三组各10例.A组检查前晚口服25%硫酸镁200 ml,再饮水1 500 ml,检查当日晨口服20%甘露醇250 ml,并禁食禁饮;B组检查前晚口服25%硫酸镁200 ml',再饮水1 500 ml,检查当日晨口服25%硫酸镁200 ml,并禁食禁饮;C组检查前晚口服25%硫酸镁200 ml,再饮水1 500 ml,检查当日晨口服25%硫酸镁200 ml,并禁食禁饮,检查前1 h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10 mg.结果 B组、C组肠道清洁效果显著优于A组;C组胶囊内镜的胃排空时间较A组,B组显著缩短(均P<0.05);A、B、C组分别有7、8、10例完成全小肠检查.结论 口服硫酸镁加莫沙比利可为胶囊内镜检查提供良好的肠道准备,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作者:张先翠;匡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急诊危重病抢救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设计一种新型的急危重病抢救护理记录单,其由眉栏及表格两部分组成.该记录单设计思路严谨、形式简洁明晰,使用方便,能很好地体现专科特点.

    作者:张华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内化学指示卡放置方法探讨

    目的 提高快速压力蒸汽灭茵器内化学指示卡灭茵监测效果.方法 快速蒸汽灭菌时将化学指示卡分别置于纸盒(控制1组)、用纱布包裹(控制2组)、常规裸露放置(对照组).在温度监测及生物监测合格的情况下,比较三组灭菌监测效果.结果 控制1组化学指示卡变色合格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控制2组(均P<0.05),控制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灭菌锅合格的情况下,用纸盒放置化学指示卡,可提高化学指示卡的变色合格率,达到规范消毒效果.

    作者:康洁;徐金美;车平杰;李彩萍;刘宏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硝酸甘油湿热敷配合负压穿刺法用于小静脉穿刺的观察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湿热敷外加按摩配合负压穿刺法在小静脉穿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400例门诊输液患者按日期分为两组,单日为观察组(n=200),双日为对照组(n=200),均选择右手手背小静脉进行穿刺.观察组采用硝酸甘油湿热敷外加按摩配合负压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静咏穿刺法.结果 观察组热敷后小静脉直径较热敷前显著增加(P<0.01);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过程中液体渗漏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硝酸甘油湿热敷外加按摩配合负压穿刺法应用于小静脉穿刺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且操作简便、无任何不良反应.

    作者:杨杰;韩英慧;郝迎翠;刘妹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定时器在药物过敏试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定时器在临床药物过敏试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药物过敏试验患者按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护士执行药物过敏试验时将观察时间记录在治疗单上,届时观察试验结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定时器提示护士准时观察试验结果.分别统计两组患者试验结果准时观察率.结果 对照组试验结果准时观察率为75.0%,观察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在临床药物过敏试验中应用定时器能起到准确报时,及时观察试验结果的作用,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虹;章晓云;李正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拔河式大角度快速穿刺法在肿瘤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拔河式大角度快速穿刺法行静脉穿刺减轻肿瘤患者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对469例肿瘤输液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双日采用拔河式大角度快速法穿刺(快速法),单日采用常规方法操作(常规法).结果 快速法静脉穿刺时患者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法(均P<0.01).结论 使用拔河式大角度快速穿刺法行静脉穿刺,可减轻肿瘤患者疼痛程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万诗燕;鲍幸兰;徐雪琴;王传英;黄金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改变侧卧度数预防早期压疮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预防早期压疮的方法.方法 采用Braden评分表对伴有意识或运动功能障碍的卧床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将评分≤12分的20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观察组采用仰卧位身体向左或右倾斜20°~30°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进行翻身,对照组采用90°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进行翻身.结果 两组预防早期压疮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采用仰卧位身体向左或右倾斜20°~30°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进行翻身,可有效预防早期压疮发生,且操作简便易行.

    作者:邵培双;胡宝芹;金彩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胰岛素注射笔使用中常见问题及其护理指导

    总结200例患者在使用4种胰岛素注射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注射笔过程中有43例出现常见问题,发生率21.5%,其包括更换药物笔芯时常出现的问题、注射中常出现的问题、笔芯快用完时常出现的问题、使用中没电等.提出针对不同种类胰岛素笔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加强及改进护理指导示教方法,提高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注射笔的技能.

    作者:高月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人工测量脉率时间探讨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的人工测量脉率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 将100例正常心率患者(正常组)、50例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动过速组)、50倒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心动过缓组)均分别测定脉率15 s、30 s、60 s,将15 s脉率乘以4,30 s脉率乘以2,各得到60 s脉率,并与60 s实际测得脉率进行比较.结果 心动过缓组在15 s测得脉率与30 s、60 s实测脉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心律正常及心动过速者可用15 s测得脉率乘以4得出1 min脉率;而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需测30 s乘以2才能得出1 min脉率,但在临床应用中尚需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而定.

    作者:陶筱琴;言镜玲;刘静;刘沫;张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途径之我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在众多社会不和谐的现象中,医患关系的不信任是一项关键内容.在推动和谐医患关系建立的进程中,护士利用其工作的特殊性,通过历练精湛的护理技术,在置患者利益为高点的同时,努力寻求医患之间的利益共同点,在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上,为和谐医患关系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刘传红;杨字凤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