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常置放引流管,引流期间,保证引流管的妥善固定及引流液通畅是手术成功、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1].目前,大多数科室采用胶布和胸腹带加压固定的方式固定引流管,但这种固定方法安全性差,在患者躁动时,胸腹带容易移动,造成引流管脱出.因此,我科采用蝶形胶布固定引流管,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建华;刘金榜;罗洪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前,临床使用的离被架均为固定式结构,其体积大小不能改变,不能满足离被架下空间与形状的要求,且占用空间大,给安装、拆卸、运输及存放带来不便.为解决以上问题,2009年2月笔者制作了一种新型可折叠离被架.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魏彦红;刘洋;费政;徐殿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根据1995年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医疗场所室内环境空气采样方法所作规定,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应采用直径9 cm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 min后送检培养,采样高度应与地面垂直80~150 cm;室内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00 c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 m2,采样点设东、南、西、北、中5点,其中东、南、西、北点均要求距墙100 cm[1].
作者:郭睦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我院手术室年手术量近2万例次,各科常规手术器械包和特殊手术器械包达50多种,包内器械种类繁多,管理难度大.自2006年开始,我院手术室利用废旧驱血带制作成包内物品清单,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 材料与制作将废旧驱血带剪裁成15 cm×15 cm左右(橡胶片),用黑色或蓝色油性记号笔依次书写器械包名称,包内器械的名称、数量、型号等,字迹晾干后使用.
作者:李雪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石膏绷带是临床常用的材料.由于固定患者的部位不同,患者身高、体质量及肢体周径的差异,使石膏绷带类型和尺寸不能满足临床固定的要求,常常需用剪刀或手术刀剪裁.我们改进了石膏绷带的断开和折叠方法,应用撕叠石膏绷带的技术,收到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高彩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上大面积烧伤患者因特殊的治疗及护理需卧翻身床,给卧翻身床的患者清创换药时,清洗液、坏死组织的分泌物常从翻身床便孔处渗入床垫,浸湿翻身床的海绵垫,给患者造成不适.鉴此,我们2009年1月自制了一次性防渗湿床套,经临床应用26例患者,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张翠红;芦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足下垂是重型颅脑外伤或脑出血致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多采用手向上推握患者的足部并活动踝关节,足部不活动时用被褥、衣物、硬板或垫子保持足底功能位,使足部趾屈位或利用木板或厚纸板,使足关节保持背屈位[1-4],但费时、费力,且效果不确定.鉴此,笔者设计了一种硬板靴,于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用于36例长期卧床患者,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郭小叶;贺慧兰;赵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设计制作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执行表,纵栏为17项基础护理服务项目,横栏为日期、床号及执行者签名.应用于临床基础护理实践后,夯实了基础护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晓红;潘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对200例下肢骨折血压正常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正向缚扎法和改进后的反向缚扎法测量血压,连续6次,取平均值.结果 两组缚扎法所测血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反向缚扎法测量血压准确,操作简便,有利于节约成本.
作者:王秀珉;蔡冬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提高口腔冲洗效果.方法 将47例牙颌面畸形正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采用改良法行口腔冲洗,即将吸唾管放置口角低位处,用1.5%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进行口腔冲洗,同时用棉签按先上后下、由后向前擦拭牙面及口腔黏膜.对照组23例行常规口腔冲洗.结果观察组冲洗后牙菌斑指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正颌术后患者采用改良口腔冲洗法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方法.
作者:吴玲;徐佑兰;陈中会;雷雨;郭青;谭亚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瘦型手背静脉输液后拔针按压的佳方法.方法 将37例需静脉输液治疗的瘦型手背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左手采用传统按压法74例次,即拔针即刻以中等力度按压5 min;右手采用改进按压法74例次,即拔针前先用左手示指、中指和无名指置于患者掌侧穿刺静脉下部位,将掌侧蚓状肌和骨间肌向背侧顶压,间接将位于掌骨间隙的静脉顶压出掌骨间隙.结果 改进按压法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发生率显著少于传统按压法(均P<0.01).结论 改进后的按压法可提高瘦型手背静脉穿刺后的按压效果,有利于保护静脉.
作者:李丽荣;刘彦希;王红;肖玲;李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模拟启发式教学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17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58人)和对照组(59人).对照组按教学大纲采用传统模式教学.实验组采用模拟启发式教学,即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融合理论和实验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及反馈矫正等.课程结束后评价效果.结果 理论、操作及综合素质考核成绩,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91.38%~98.28%肯定模拟启发式教学方法,96.55%学生继续选择该教学模式.结论 运用模拟启发式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从被动式学习转向主动探究式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徐艳;金松洋;赵彦忠;向萍;魏映红;黄惠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提升本科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方法 将80名本科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按4年制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实验组从大一开始,护生以义工身份周末或节假日一对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照护患者或见习.采用自编职业认同问卷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前职业认同6个维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学年后情感认同、职业期望2个维度,干预2学年后增加职业意志、职业认知共4个维度,干预3年后增加职业价值共5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本科护生以护理义工的形式早期介入临床,可提高其职业认同感.
作者:李亚玲;周辉;袁杰;冯晓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信息意识的影响,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及实践经验.方法 将2008级护生17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86人)和对照组(84人).对照组进行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实验组进行两个学期的PBL教学.以护理专业大学生信息意识量表及理论成绩评价效果.结果 信息意识总分在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上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对照组干预前、中、后测信息意识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干预前、中、后测信息意识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后实验组信息意识及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BL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护理本科生信息意识的提高,且有持久的作用效果.
作者:王缘;李莎莎;杨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综述了职业认同的相关概念,国内外护生职业认同的评估工具、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护生职业认同评价提供较全面的参考资料,亦为今后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文献基础.
作者:刘媛航;颜君;尤黎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国内手术中压疮的概念、发病率、临床表现、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等进行综述,提出术中压疮的相关研究多为临床经验总结,较少涉及基础领域;缺乏普遍认可的风险评估量表,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周楠;黄绿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介绍指导关系理论的定义和基本特征,认为指导关系理论用于临床护理教学,有助于建立科学规范的临床带教模式,可使职业支持和心理支持相互补充,在临床教学中更应重视指导关系的初始阶段,以改善临床老师与护生的指导关系,提高临床教学效果,保证临床实习质量.
作者:张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医护理模式的精髓是辨证施护,中医护理模式的内涵包括整体观、中医生命观、人文观及民族观;护理程序的应用,环境形神护理,病、症、证护理、护理路径的应用及中西医结合护理构成中医护理模式现状.提出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健全中医护理模式及评价体系,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等对策,以发展我国中医护理.
作者:李平;牟善芳;刘淑娟;张爱莲;吴红;甘召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减小全胃肠外营养(TPN)连续治疗时的血糖波动范围.方法 将60例ICU需要进行TPN治疗7 d以上、无糖尿病病史的复合外伤危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在输入治疗药物的同时,24 h匀速输注营养液;对照组按每日输液先后顺序,后输注营养液.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血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胰岛素注射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TPN连续治疗时血糖波动小,有利于治疗.
作者:万佳;黄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采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PICCO)技术在重度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4例重度烧伤患者行PICCO技术监测,做好PICCO置管前准备,置管配合,置管后做好导管护理、PICCO校正、预防感染等.结果 5例监测5~10 d,依据监测结果调整补液计划.拔管后,5例患者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康复出院.结论 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进行PICCO监测,以及做好各项护理,有利于针对性治疗和患者康复.
作者:傅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PICC透明贴为二层敷料治疗浅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6例浅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换药,清除坏死表皮后用凡士林纱布和无菌纱布覆盖;观察组用无菌注射器针头刺破水疱,保留疱皮,用凡士林纱布和无菌纱布覆盖后外用PICC透明贴.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显著缩短,换药疼痛程度显著减轻(均P<0.01).结论 PICC透明贴用于浅度烧伤换药,创造了湿性愈合环境,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方华;吴双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从护理和临床角度比较仰卧位与俯卧位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效果,探讨仰卧位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130例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住院患者按手术体位分为仰卧位组(53例)和俯卧位组(77例),仰卧位组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时采用腰肋悬空仰卧位;俯卧位组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时采用俯卧位.结果仰卧位组舒适度显著优于俯卧位组(P<0.01);两组出血、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两种体位手术均安全有效,但腰肋悬空仰卧位手术的舒适度更佳,且更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王敏;钱卫红;潘铁军;刘昊;李功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4例脑功能区肿瘤患者实施唤醒麻醉下肿瘤切除术.术前访视详细讲解相关知识,输液部位选择患侧下肢,于清醒下导尿;术中改进肢体约束方法,侧放手术灯,用保温毯保温;术后探访患者告知术后表现与应对方法等,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提出针对患者特点不断总结护理经验,改进护理方法,可有效提高手术配合水平,利于拓展手术适应证.
作者:王芙蓉;王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11例慢性骨髓炎患者实施髓腔清创、抗生素骨水泥链珠填塞手术.平均随访12.0个月,髓腔感染均得到控制.提出术前访视患者时增强其手术治疗信心、做好保护患肢的健康指导及措施;术中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及时提供各种冲洗液,制备骨水泥链珠,严格无菌操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朱艳;李红;代肖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4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患儿行脐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提出手术室护士熟悉脐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手术步骤,术前对患儿皮肤的评估,及术中所需特殊物品的准备,密切关注移植手术进展和病情的观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翟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手术室患者安全核查现状,为制定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黑龙江省36所医院104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61.1%~100%的医院核查使用器械与植入物、使用腕带及手术患者安全核查表对患者进行核查;63.9%的医院有专门监管机制对患者安全核查定期检查;92.3%的护士认为应定期对员工进行患者安全核查相关知识的培训.结论 黑龙江省医院对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及手术室护士安全核查相关知识培训情况不乐观;管理者应针对手术患者安全核查的薄弱环节,完善管理机制,保障手术室患者安全.
作者:王丽波;杨玉美;曹俊环;刘新宇;程洪波;邱礼荣;金春玉;毛静馥;印涛;程金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26例心脏术后胸部顽固性疼痛患者行胸椎旁阻滞治疗,18例康复,另8例中4例间断应用非甾体抗炎药,3例治疗3个月后缓解,1例缓解不满意.治疗过程中仅1例发生气胸,无其他并发症.提出护士治疗前严格评估,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中毒及过敏反应、高位或全脊髓麻醉并发症;治疗后观察有无低血压、穿刺部位出血、感染、晕针等,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志英;闫旭明;王翠萍;于宏;马昀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14例巨结肠患儿实施经肛门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手术顺利,患儿均24 h后通气,7~10 d后临床痊愈出院,无临床并发症.术后1个月开始扩肛.随访2~8个月,患儿恢复良好,无腹胀不适,大便每日1次.提出做好访视、物品及环境准备,术中巡回护士将患儿置于改良截石位使术者获得佳术野,器械护士了解病情,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及各种手术器械的使用,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罗敏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编写并应用<骨科新护士培训指南>,使骨科新护士岗位培训科学化、规范化.方法 由编写人员参考相关资料、医院工作制度,结合骨科护理实践及骨科新护士必备能力调查结果编写<骨科新护士培训指南>,报批审阅和修订后应用.采用多导师带教、分阶段性培训、多形式教学方法对18名新护士进行培训.结果 18名新护士经7~24周培训,考核成绩≥85分,均按期独立上岗;独立工作5~30个月,无一人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无一例护患纠纷投诉.新护士对培训方法的评分为90.5分.结论 <骨科新护士培训指南>的编写和应用,使新护士培训规范、有序、高效,有利于护理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李天红;黄玲琍;谭小艳;彭娟;姚文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产科护士维护患者安全的护理行为现状,为实施针对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维护患者安全护理行为问卷对122名产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8个维度自评得分3.40±1.03~4.70±0.67,其中正确识别患者得分高,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照护得分低;34个条目中排序前5的为执行侵入性操作前主动沟通与确认并有书面记录、为出院患者提供治疗药物服药指导、交接或移动患者后立即检查并确认留置管道正常等(得分4.76±0.62~4.86±0.49),排序后5的为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与医护人员主动沟通、鼓励患者及其家属询问、提醒专业人员洗手等(得分3.08±1.02~4.01±0.97).结论 产科护士维护患者安全的护理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照护等行为不足,其他方面亦有较大提升空间.护理管理者应加大管理力度,提升产科护士维护患者安全护理行为水平,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作者:孙丽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利用信息化管理优化临床输血护理流程,完善输血护理管理.方法 设计临床输血管理护理子系统,在43个住院病区护理单元使用,分析输血申请与取血后输血相关护理操作.结果 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临床38 210例次输血申请中21 556例次(56.41%)需要配血标本,其中标本布置15 397例(71.43%);发放血液115 479 U/42 540袋,进行输血确认和输血反馈11 769袋(27.67%)和8 992袋(21.14%).结论 临床输血管理护理子系统的应用有效优化了临床输血护理流程;但标本布置、确认和反馈率低;需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充分发挥该系统的作用.
作者:彭道波;郭叔珍;周宏珍;赖福才;谢新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腔镜组护士规范专科化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成立腔镜专科组,编写腔镜专科护士培训手册,制定轮转组员和固定组员培训内容及方法,每3个月进行1次理论与技能考核.结果 2010年腔镜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90.0分,腔镜仪器使用、超声刀使用及体位摆放3项技能考核成绩93.0~95.0分;2010年手术医生满意度显著高于2007年(P<0.01).结论 腔镜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适应外科手术日益专科化发展的需求,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作者:谭红梅;戴红霞;常后婵;邹丽娟;黄绿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背景下基层卫生机构护士岗位能力群及核心能力项目.方法 自行设计能力项目调查与咨询表,对岳阳市280名农村卫生机构护理负责人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20名总护士长进行咨询.结果构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护士岗位职业素质能力群15项,其中5项核心能力为人际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发展能力;专业能力岗位群14项,其中5项核心能力为整体护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基本技能操作和动手能力、健康评估能力、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结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护士岗位能力群包含职业素质能力和专业能力;可参照本能力群对基层卫生机构护士进行培训,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的护理水平.
作者:彭兰地;陈四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能客观评价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体系.方法 以通过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的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下称评价体系)为依据编制自评式问卷,采用此问卷对138名急诊专科护士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评价体系的内在品质进行检验.结果评价体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66,5个一级指标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508~0.972;一级指标与评价体系的相关系数r值为0.701~0.886(均P<0.05);16个二级指标区分度检验,1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评价体系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可用于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护理管理者可将其作为培养和评价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参考依据.
作者:樊落;席淑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缩短脊柱专科新入科护士培训周期,提高其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术及人文素养.方法 2005~2007年新入科护士采用传统带教方法,6个月后独立上班;对2008~2010年新入科护士采用培训新法,包括科内成立培训小组,集体发放资料、理论授课、实地示范指导、应急演练等,为期3个月.结果 2008~2010年新入科护士检查、考核结果优于2005~2007年新入科护士,护理缺陷、投诉减少.结论 对新入科护士实施脊柱专科护理培训,可缩短新入科护士独立上班时间,提高其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
作者:匡静;李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优质护理示范病区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为稳步推进示范病区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对南通市3所医院的9个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1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个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床护比为1∶0.30~1∶0.46,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3.12±0.48,8个维度得分为2.18±0.62~3.91±0.33;不同级别医院及不同学历护士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床护比偏低,护士工作满意度偏低,其中护士对福利待遇、专业发展机会不满;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高学历护士满意度相对低于相应类别者.应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增加护理项目收费,改善福利待遇,以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作者:刘经纬;李虹;王志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部分综合性医院高年资护士从事社区护理意向、影响因素及需培训内容.方法 采用自制的高年资护士从事社区护理愿意调查问卷对270名在职高年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6.7%高年资护士愿意从事社区护理,88.1%认为从事社区护理能发挥才能;影响因素主要是待遇低(占39.3%)、欠缺社区护理知识(占35.6%)及工作压力大(占34.1%);社区护士应具备全科基础(46.7%)及相应的英语知识(41.5%)等;认为需培训的内容列前2的是营养与膳食(52.6%)和家庭护理知识(45.2%).结论 高年资护士愿意从事社区护理比例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是待遇低,需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积极引导,提高待遇,以充实社区护理力量,避免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
作者:齐玉梅;王生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全髋置换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强化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120例全髋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60例.两组全髋置换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康复护理,包括预防术后脱位、术后感染、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术后异位骨化四个方面的强化康复护理;分别于术后2周、12周评价患者的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各时间段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于术后12周干预组的关节脱位、术后感染、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异位骨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 全髋置换术后预防并发症的强化康复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早期并发症,促进髋关节的功能恢复.
作者:杜杏利;方汉萍;方忠;李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香薰按摩减轻产褥期妇女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 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10~19分的初产妇15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7例.对照组实施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香熏按摩至产褥期结束.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第7、14、28、42天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产褥期香薰按摩能改善产后抑郁症状,提高产妇睡眠质量.
作者:黄丽燕;陈毓婵;罗震;贺辉;刘伟平;廖拾零;余凤仙;赵红莲;蔡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病房与手术室护士协作完成术前访视在妇科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术前访视方法,观察组术前1 d由病区和手术室护士通过沟通、协调、合作,以团体讨论、互动教育的形式进行术前访视.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知识认知、遵医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手术室与病房协作的术前访视满足了患者的术前访视及健康教育需求,保证了术前访视质量.
作者:林爱英;彭少萍;刘芬;胡成燕;高雅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1例宫颈碰撞癌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化疗过程中癫痫发作,经及时对症处理和后续针对性护理,治疗按计划完成,癫痫未再发作.住院21 d出院.出院后2个月后复查,结果正常.提出护理人员掌握多专科护理知识,实施综合性护理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于会敏;马明娜;何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干预方法对重度子痫前期病史妇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为降低其远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将55例重度子痫前期病史产后1~3年妇女随机分为常规组(26例)和强化组(29例).常规组行常规饮食和运动指导、开放式咨询;强化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按照食物交换份法制定每人每餐饮食方案,每月定期追踪强化.连续干预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强化组收缩压、体质量、腰围、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10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分数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均P<0.05),常规组收缩压、舒张压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常规和强化干预措施均可改善重度子痫前期病史妇女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强化干预措施较常规干预措施更有效.
作者:卢(契);郑修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准确、快速、完整地记录抢救过程,完善诊疗资料.方法 设计急诊急救传呼记录单,用于526例患者的急救记录.结果 记录全面、规范,使用该记录单后纠纷从2008年的10起降至2010年的2起,患者满意度从94.5%升至98.7%.结论 急诊急救传呼单设计合理,应用于临床有利于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作者:孙培森;韩佳南;杨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较好的腕式电子血压计袖带的保护隔离方法,预防交叉感染.方法 选用市售针织布制作袖带套,对40例住院脑卒中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应用腕式电子血压计套用袖带套和不套用袖带套各测量血压2次,取其平均值.结果 两种方法测量的血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袖带套可较好地保护、隔离腕式电子血压计袖带,一定程度地避免交叉感染,对血压测量值无影响.
作者:林辛霞;许素芃;刘晓为;邵美英;叶称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护士核心能力研究状况,为开展核心能力的理论研究及实证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以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和万方数据1998~2010年收录的护理核心能力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结果 共检出护理核心能力相关文献108篇,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方法主要为经验与述评(64篇)、调查研究(16篇)及综述文献(14篇);研究对象以专科护士(36篇)、护生(26篇)及通科护士(17篇)为主;研究内容主要为护士核心能力培养(33篇)、护生核心能力培养(22篇)及护士核心能力调查(14篇).结论 国内研究者对护理核心能力的研究越来越关注,研究对象广泛,但研究方法及文献的研究质量有待提高.
作者:宋春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有效处理方法.方法 统计585例(1 164眼)LASIK术者的资料,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 1 164眼LASIK术后发生并发症32眼(角膜瓣移位5眼、角膜瓣皱褶7眼,瞳孔区层间异物12眼及层间出血8眼),发生率2.75%.经对症处理均好转,未影响手术效果.结论 LASIK术后并发症在手术室及时处理可有效减少手术后遗症,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度.
作者:吴萍;任巧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鱼油脂肪乳在短肠综合征(SBS)患者肠外营养中的作用,探讨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对15例SBS并发淤胆患者经腔静脉置管给予添加鱼油脂肪乳的肠外营养治疗,1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12例患者直接胆红素恢复到正常水平,15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获得相应改善,凝血功能正常;未发生导管、感染相关并发症,1例出现高血糖,经对症处理好转.结论 在SBS患者肠外营养液中添加鱼油脂肪乳可有效预防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的发生.在营养液配制、输注通路的建立与维护,血标本采集,肝脏穿刺后监测中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可保证肠外营养安全顺利实施.
作者:杨秀芳;徐丹丹;彭南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简述爱尔兰医院对患者和护士以人为本的服务及管理理念和方法,对待患者注重营造温馨的环境、给予心理支持、保护患者隐私、注重服务细节、鼓励患者自理及全程健康教育;对护理工作注重硬件建设,关注、尊重护士,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等.
作者:戴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1例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伴阿斯匹林三联征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提出针对患者的疾病特征和护理需求,对患者及时实施心理干预、症状护理、并发症观察、健康教育等措施,可使患者平稳渡过围术期.
作者:田梓蓉;张平;梁晶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