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湖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
  • 国际刊号:1005-6483
  • 国内刊号:42-1334/R
  • 影响因子:0.71
  • 创刊:1993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84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 外科学
临床外科杂志   2000年3期文献
  • 无B超引导的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探讨

    目的探讨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经皮肾穿刺造瘘的方法.方法用自行设计的经皮肾穿刺针无B超引导对肾积水患者作肾穿刺造瘘并置引流管引流.结果 32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94.7%,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无B超引导的经皮肾穿刺造瘘术为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嗣星;方丽萍;王玲珑;张孝斌;吴荣扬;钱辉军;张杰;吕胜启;周江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改良张力带固定治疗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探讨改良张力带固定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应用改良张力带固定治疗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32例.结果 32例术后X线片检查显示肩锁关节间隙恢复正常.获随访30例中,平均随访时间3年1个月.术后20~30 d,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45~70 d取出张力带,2~3个月可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结论改良张力带固定治疗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创伤小,操作简单,可早期活动肩关节,疗效满意.

    作者:欧国潮;邱植栋;卢生香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老年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老年自发性气胸的患者于全麻插管下,开胸行肺大疱切除及部分壁层纤维板切除术.结果平均住院15 d,无一例复发.结论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尽管术前肺功能低下,若心功能≤Ⅲ级,肝肾功能无明显障碍,可采取开胸手术这一积极的治疗方式.

    作者:陈宝钧;曹道德;詹惟;程义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20例报告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技巧.方法施行20例电视胸腔镜手术.其中包括肺大疱切除及胸膜粘连松解术8例,肺楔形切除术6例,胸膜活检3例,纵隔肿瘤摘除1例,创伤性血胸止血术1例,肺棘球蚴内囊摘除1例.1例中转为开胸术.结果 20例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患者均顺利康复.结论正确掌握电视胸腔镜手术技巧,结合具体情况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冯新海;刘锟;王忠华;刘培良;李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跟腱断裂3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各类跟腱断裂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近10年间手术治疗33例跟腱断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获6个月至8年随访,其中优27例,占90%.可2例,占7%.差1例,占3%.术后感染3例,跟腱再断裂3例.结论准确评估伤情,手术设计操作合理,严格康复程序,有望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罗维富;顾洁夫;平安松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脊柱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伤的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损伤的诊断方法,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80~1998年本院收治的84例脊柱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比各种诊断方法与手术结果.结果腹腔穿刺阳性率82%,CT阳性率74%,B超阳性率70%.12 h内手术病死率9.8%,72 h后手术病死率36%.结论脊柱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损伤易发生误诊,漏诊.其病死率与手术时机有明显关系,腹腔穿刺是一种有效、简便的诊断方法.

    作者:马进;王正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儿童股骨颈骨折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儿童股骨颈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儿童股骨颈骨折9例,采用切开复位斯氏针或螺纹钉内固定治疗Ⅰ~Ⅲ型骨折6例,骨牵引及石膏外固定治疗Ⅳ型骨折3例.结果随访2年至11年3个月,平均5.5年,疗效满意.除1例经骺骨折(Ⅰ型)发生轻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骺早闭,1例粗隆间骨折(Ⅳ型)发生髋内翻外,其余患儿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无明显受限.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Ⅱ~Ⅲ型骨折,骨牵引及石膏外固定治疗Ⅳ型骨折是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Ⅰ型骨折疗效欠佳,尚需进一步探索.

    作者:彭昊;袁仙桃;钟俊;刘世清;陈家禄;李家元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改良内镜鼻胆管负压引流治疗手术后胆瘘

    目的改进胆瘘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根据胆瘘发病的病理生理和解剖特点,用改良内镜鼻胆管(MENBD)负压引流的方法,对6例术后持续胆瘘进行治疗.结果使保守治疗6~90 d未愈的胆瘘在6~15 d闭合.结论 MENBD治疗胆瘘,具有保留Oddi扩约肌生理功能,造影显示胆管解剖和胆瘘部位,效果确切,安全,并发症少,避免再次手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等优点.

    作者:孙志为;付德庄;莫一我;金焰;朱秀芳;张新俊;乔欧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非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疗效.方法采用TRMZS型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保列治及单用保列治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各20例.结果治疗后1个月及1年随访,IPSS评分联合治疗组的5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功能前列腺治疗仪+保列治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詹鸣;吕胜启;王玲珑;张孝斌;詹炳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小儿腹膜后肿瘤病理与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小儿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儿腹膜后肿瘤病理与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22例获随访4个月~9年,良性肿瘤7例均成活,恶性肿瘤存活5年以上4例,3年以上4例,1年以上2例,死亡4例.复发5例,其中3例再手术.结论手术切除辅助化疗是小儿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不同病例应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詹少清;李时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人造血管在股浅静脉瓣膜包瓣术中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人造血管在股浅静脉瓣膜包瓣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人造血管替代大隐静脉片、阔筋膜作包瓣术的包瓣材料,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性疾病25例,共25条肢体.结果随访6~24个月,疗效良好者23例,占92%,疗效一般者2例,占8%,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人造血管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包瓣材料.

    作者:刘咸罗;钱小星;陈克辉;许浩;柳小刚;李琰;张培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微量肝素预防外科DIC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手术后可能并发DIC的患者预防性应用微量肝素,观察伤口是否渗血、血小板计数(BP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d)等指标与用药前有无变化.方法 30例外科术后患者,于术后当天静脉滴注肝素0.2~0.3 mg/kg.d,连用3 d.结果无一例发生伤口渗血,BPC、PT、APTT及Fd等指标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对手术后可能并发DIC的患者预防性应用微量肝素,不但安全简便,而且不需实验室监测.

    作者:唐显玲;徐亮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支气管剔除术在左肺下叶并舌段支气管扩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支气管剔除术在左肺下叶并舌段支气管扩张(支扩)中的手术治疗价值.方法采用左肺下叶切除加舌段支气管剔除治疗左肺下叶并舌段支扩1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并发肺不张经纤支镜吸痰治愈.随访1~5年,全部病例症状消失,X线检查术侧肺膨胀良好.结论该术式操作简便,创伤小,能较好替代舌段切除术,是治疗大多数舌段支扩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徐业新;谢再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经椎弓根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7例报告

    目的提高下颈椎骨析脱位治疗水平.方法经椎弓根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析脱位17例.结果手术经过顺利,未发生脊髓及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随访4~32个月,截瘫平面下降2~3个脊髓节酸,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明显进步.结论经椎弓根钢极内固定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有效方法.

    作者:邵云伟;黄士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胆管结石致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体会

    我院1995年至1998年8月间共收治胆管结石所致门静脉高压症病人8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毅本;刘济明;柳玉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食管贲门术中医源性脾损伤的探讨

    我科自1980~1996年共行食管、贲门等手术1658例,术中发生脾损伤33例,总损伤率为2.0%,后期1990~1996年损伤率为1.4%.医源性脾损伤与术式的选择、术者操作技能及对脾损伤的认识程度等有关,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刚;王德;白晓明;杨更朴;冯云;任侯奴;孟河贵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先天性膈肌完全缺如的外科治疗

    我们于1998年连续治疗了3例先天性膈肌缺如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阮亚明;陈坤棠;陈群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脾动脉栓塞止血治疗外伤性脾破裂11例报告

    外伤性脾破裂能否采用保脾治疗,主要取决于脾损伤的程度与伤者的全身情况.我院自1992年5月~1998年3月采用脾动脉造影加明胶海绵栓塞止血保脾治疗11例获得成功,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杰;陈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胸骨后甲状腺肿手术体会

    我们自1993~1998年以来,共手术治疗良性巨大甲状腺肿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合并甲亢患者60例,报告如下.

    作者:苏立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粘堵止血法在难于处理的术中出血与渗血中的应用

    缝扎、结扎及电灼等传统的止血方法是处理术中出血有效、常用的手段.但对扩张的薄壁静脉(丛)破裂出血以及术野解剖关系不清,盲目缝扎导致严重副损伤的出血,这些手段多不便应用或难以奏效.近年我们采用粘堵止血法处理此类出血、渗血6例,均获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谢文彪;刘国文;杨文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外科处理

    1984~1998年我们共收治梗阻性左半结肠癌31例,依其病情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法,现结合本组资料,就治疗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刘力;史陈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62例腹部危重病术后治疗体会

    1994~1996年,我们共治疗不同类别的腹部危重病术后患者62例,报告如下.

    作者:曲明;姜希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十二指肠乳头癌11例诊治体会

    我科于1989年3月~1999年3月,共收治十二指肠乳头癌11例,现就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建飞;李福新;胡浩忠;浦国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贲门癌手术径路选择体会

    我院1993年1月~1998年12月施行贲门癌手术144例,现就手术径路选择提出讨论.

    作者:肖细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非心脏手术急性心包填塞误诊分析

    急性心包填塞因病情危笃,常可在短期内导致心跳骤停,如无快速准确的早期诊断和果断正确的处置,常丧失抢救时机.我们总结近5年内2例外伤性急性心包填塞和1例出血性心包炎、急性心包填塞误诊误治的经验教训,以期提高对本症的正确诊治.

    作者:殷桂林;姚国庆;张殿堂;张晓明;梁军号;宋晓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深组低位一期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慢性缺血七例

    我院于1994年5月至1998年12月采用深组低位一期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慢性缺血病人7例,7条肢体,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国华;刘巍立;刘龙江;梁春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微型竹帘夹板在手指外固定的应用体会

    自1984年8月至1998年7月我们应用自制的微型竹帘夹板,用于手指外固定的治疗共127例,取得了肯定的效果.

    作者:吴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髌韧带离断伤的修复

    髌韧离断伤后,由于股四头肌强有力的收缩,断端分离大,大上移可达5 cm,单作吻合,愈合将不良.我院自1996年始,应用吻合后加用Mclaughlin固定方法进行减张,修复髌韧带离断伤,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巫智强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漏、误诊原因与对策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漏、误诊常常出现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诊断,剖腹探查四个阶段.临床医师主观上的错误判断和各种检测手段客观上的误差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作者从这两个方面探讨了漏、误诊的原因,并对防治对策进行了归纳.

    作者:陆京伯;石汉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慢性胰腺炎疼痛的外科治疗

    难以忍受的疼痛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作者简要综述了慢性胰腺炎疼痛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其预后.

    作者:冷建军;陈维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胰腺动脉解剖在区域动脉灌注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为区域动脉灌注(LAI)疗法中胰腺动脉的选择提供解剖学的依据.方法对有关胰腺动脉解剖学研究及重症急性胰腺炎LAI治疗的文献进行回顾、总结.结果胰头部血液供应主要依靠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以及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弓,胰颈、胰体部的动脉血液供应主要依靠胰背动脉.结论对于胰头部炎症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或肝总动脉灌注较为理想;胰颈、体、尾部炎症经脾动脉或胰背动脉灌注较为理想.对于胰腺疾病的LAI治疗,动脉的超选或联合灌注是其发展方向.

    作者:张翀;李非;孙家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腹腔镜在闭合性腹部外伤中的应用

    对于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摆在医生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先确立是否有腹内脏器(实质或空腔器官)损伤,一旦发现有了损伤,还需决定是否有手术治疗的必要.毫不怀疑,一个有严重出血发生失血性休克和严重腹膜炎症状、体征的病人,急诊手术是好的选择,而对那些腹部外伤后有某些临床症状、体征而又可疑内脏损伤的病人,腹腔镜探查术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1].

    作者:陈训如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急救处理

    腹部闭合性损伤(blunt abdominal trauma,BAT)的急救处理从空间上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两个阶段;从内容上包括基本创伤生命支持(basic trauma life support,BTLS),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及确定性处理(definitive care,DC)三个过程.BTLS应该在院前完成,DC只能在院内完成,ATLS可能始于院前,并持续至院内.BTLS、ATLS是所有创伤急救的共同要求,但其内涵可能因创伤部位、性质、程度不同而有所侧重.

    作者:石汉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术后监测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设的加快和工业交通的迅速发展,各类事故不断增多,腹部损伤的发生率有了增加的趋势.挤压、坠落、车祸等所致的腹部闭合性损伤,在和平时期占腹部损伤的70%~80%.由于其受伤机理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该类损伤术后监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作者:雷文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思路

    腹部闭合性损伤常见于车祸、高空坠落、挤压伤等.一般对其诊断并不困难,但临床上时有失误.究其原因除多部位损伤掩盖腹部闭合性损伤外,大多因伤后早期腹部体征不明显,致使诊断犹豫不决或走了弯路.哪怕是短时间的耽搁都有可能酿成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其死亡率可高达15%.腹部外伤病人大多来势危急,伤情复杂,要在短期间作出正确处理,不仅要求有多学科基础知识,并应具有敏捷的诊断思路.简述之,要在短时期内判别三个主要问题:有无同时危及生命的腹部外器官损伤,有无腹内脏器损伤,该不该手术探查.

    作者:姚榛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CT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作用

    腹部闭合性损伤发生率逐年增加,其死亡率高达20%~30%.由于CT广泛地用于病人检查和急症医疗服务系统的建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对血液动力学稳定的病人,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它发现外伤及其程度高度敏感、特异和准确,已成为腹部损伤临床评价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田志雄;孙骏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与创伤评分系统

    创伤是当今37岁以下年龄段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腹部损伤则占创伤死亡患者的16.5%[1],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死亡率要高于腹部开放性损伤,而且有时很难确定有无腹腔脏器损伤,以致延误有效的救治.因此,如何采用创伤评分系统对腹部闭合性损伤进行科学化、计量化管理,在指导快速有效的救治、并发症的预防、预后的判断等方面均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广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超声诊断价值

    B超是以二维图像显示腹腔脏器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并能实时显示脏器组织上下、前后与左右间的毗邻关系,故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中有着其它检查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鉴于超声对水的穿透力极强,所以不管是腹腔实质脏器或大血管损伤引起的大出血,还是空腔脏器破裂导致的腹腔积液,B超声像图上均显示为无回声区.超声对腹部损伤所致的腹腔积液的诊断敏感性为100%,对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诊断准确率为92%~95.2%,误诊率为0.5%,漏诊率为0.1%.

    作者:李北平;蒋宇;李青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腹股沟输卵管异位疝并卵巢囊肿一例

    患者女性,28岁,农民,未婚.20余年前开始发现左侧腹股沟处一小肿物,因无明显症状,未作任何治疗.但随年龄的增加肿块已渐进增大,尤其是在近3年来肿块明显增大,在平卧时略有缩小,但不能完全消失.于1998年10月11日以腹股沟斜疝(难复性疝)收住我院外科.检查所见:患者发育正常,左侧腹股沟处可见约5 cm×3 cm圆形肿物,质中等硬,有弹性感,平卧时肿块活动不大,压迫肿块略有缩小,但不能完全还纳至腹腔.

    作者:高安莉;龚年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双肝管畸形一例

    患者,女,65岁,因持续右上腹胀痛16 h,于1996年10月23日入院.临床表现为突发右上腹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体检:巩膜、皮肤轻度黄染,右上腹肌稍紧张,莫菲氏征(+),压痛明显,反跳痛(±).实验室检查:WBC10.2×109/L,N0.75,L0.25.B超:胆囊增大,胆囊结石,胆总管轻度扩张并结石.以结石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收入院.立即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

    作者:李忠友;戴宗晴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妊娠期胆石阻塞性黄疸致多器官功能不全二例

    例1,女性,25岁.既往有胆石症病史3年,此次因妊娠5个月,畏寒发热,巩膜黄染15 d,下腹有规律性疼痛,阴道少量流血,少尿2 d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效果不明显而入我院.入院后4 h发现胎心音消失,经引产娩出一死婴,之后患者出现少量血尿,继而无尿,全身皮下出现出血点和紫斑,呕吐少量血性胃液,解少量柏油样大便.查体:急性痛苦面容,神清.

    作者:陈右江;文明波;赵为国;龚海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颅内巨大金属异物摘除三例

    例1,男,27岁,头左颞被他人用刀刺伤3 h,于1993年12月31日入院.查体:病情危重,深昏迷,左颞有刀刺入颅内,刀柄外露.双瞳孔等大,约4.0 mm,光反应均消失.四肢肌张力增高,肌力0级,腱反射活跃,双侧病理征(+),阵发性去大脑强直抽搐.头颅X线片显示颅内有约13.0 cm×2.2 cm的金属异物(匕首刀)残留,已过颅中线,外侧与颅骨嵌顿,试拔出困难.诊断:颅内巨大金属异物并脑干损伤.急诊在全麻下行颅内金属异物摘除术.行左颞直切口,牵开头皮,颅骨钻四孔,线锯拉开,将骨瓣与金属异物一起取出,无活动性出血,骨瓣复位固定,术后行头颅CT扫描,显示左颞及中脑损伤,经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周志武;衣志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新生儿法乐四联症并冠状动脉畸形一例

    患儿,男,33 d,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出生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无青紫,食奶好.体检:生长发育尚可,哭时未见唇周发绀.听诊:L3-4Ⅲ/ⅥSM,P2减弱.心脏彩超:主动脉根部内径1.3 cm,骑跨率40%~50%,右室流出道内径0.5 cm,室间隔近主动脉根部见连续中断约0.7 cm,房间隔连续中断0.3 cm.诊断为法乐四联症+卵圆孔未闭.

    作者:林红;张华;江泽熙;杨楚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重视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多发伤的防治

    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工伤和交通事故日益增多,闭合性腹部损伤已在各种损伤的前列,病死率高,且多为青壮年.因此,早期防治是急诊外科的重中之重;各级医护人员必须以高度负责精神,按照急、快、准的要求,争分夺秒的挽救病人.

    作者:史海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循证外科

    外科治疗在不断变化,朝向提高手术效果而又减轻病人痛苦.例如腹股沟疝的术式,就经历了修补腹股沟管前壁的各种术式变为修补后壁即腹横筋膜的各种手术.这是由于前者复发率高,以及认识到腹外疝的根本原因是腹横筋膜缺损.

    作者:张应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开展无张力网片疝修补术的体会

    无张力网片疝修补术自1984年6月首次应用以来,正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我们自1993年7月~1998年12月共进行各种腹壁疝修补手术161例,其中应用人工材料聚丙烯网片(polypropylene mesh,PPM)行各类疝修补术24例,效果满意.

    作者:李云;范德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胃癌c-erbB-2癌基因与增殖细胞核抗原癌胚抗原的相关表达及意义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c-erbB-2癌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癌胚抗原(CEA)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肿瘤生物学意义.

    作者:叶超平;黄种心;吴瑞兰;郑兴中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个有多种炎症因子如细胞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一氧化氮(NO)、氧自由基(OFR)、磷脂酶A2等参与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炎症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引发急性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1].本实验采用牛磺胆酸钠诱发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MOSF,观察血清中TNF-α、NO及OFR的改变,同时观察乌司他丁对TNF-α、NO及OFR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作者:王春友;赵刚;张维康;润晓勤;周峰;屈新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右肾动脉-下腔静脉动静脉瘘

    病例报告实习医师:男性患者,29岁,因上腹部多处刀刺伤伴休克,于1996年3月7日在某医院行急诊剖腹探查,腹腔不凝血1500 ml,胃体前后壁穿通性裂伤,立即缝合,脾下极3 cm裂伤,予以缝合修补,胰体中部裂伤1 cm,予以缝合.术中发现腹膜后有较大血肿,未作进一步处理,术毕胰体尾处置引流.术后10 d患者感右上腹及腰背部胀痛,检查未发现异常,但听诊闻及微弱收缩期杂音,腹部B超拟有腹主动脉瘤,因患者腰背部疼痛加剧,右上腹及腰背部杂音逐渐明显,故疑有腹主动脉瘤破裂先兆,于第一次手术后43 d再次剖腹探查,术中见粘连较多,腹主动脉未发现异常.

    作者:时德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