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 主管单位:湖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湖南省护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6-6411
  • 国内刊号:43-1229/R
  • 影响因子:0.70
  • 创刊:2001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42-319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护理学
当代护士(中旬刊)杂志   2008年9期文献
  • 腹部穴位按摩联合提肛运动对骨科长期卧床便秘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部穴位按摩联合提肛运动对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 将骨科手术1周后发生便秘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口服果导片剂,观察组实施腹部穴位按摩联合提肛运动,比较2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及伴随症状.结果 2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1月内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及伴随症状观察组患者状态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腹部穴位按摩联合提肛运动能有效解除骨科长期卧床患者的便秘,改善人体胃肠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患者体质.

    作者:张弢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强化干预对胆囊切除患者术前应激反应和焦虑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强化干预对胆囊切除术患者硬膜外麻醉前应激反应和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5月~2007年3月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术前11日均给予常规术前指导,干预组除给予常规术前指导外,再给予强化指导,比较2组患者术前晚上睡眠时间长短、焦虑程度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血糖水平.结果 干预组较对照组术前晚上睡眠时间和焦虑程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组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及血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强化干预可明显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和对手术的应激反应.

    作者:范翠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脊柱结核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总结75例脊柱结核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的护理要点.认为全面系统的术前术后的观察、指导及护理,对脊柱结核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玲;张伏元;李鹏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围手术期全麻患者低体温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全麻开腹手术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生协会麻醉评估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分别测定麻醉开始时、麻醉后30min、60min、90min、120min、手术结束时的肛温值,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中体温未降低,对照组体温下降,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使术后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机会增多,术中监测体温,实施患者保温措施,维持术中体温的恒定,能有效地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作者:汤寿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甲状腺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780例需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简单的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分别于入院时和手术前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对比2组患者焦虑、血压、心率、术后头痛等指标差异.结果 2组患者焦虑、手术中血压、血率变化、术后头痛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血压、心率的稳定性起到积极的作用,减轻术前焦虑、减少术后头痛等不良反应.

    作者:吕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在重症胆管炎病人中的应用

    根据13例重症胆管炎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临床问题,进行文献检索,将实证与患者实际情况、病房实际人力、物力资源,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经过循证护理,为重症胆管炎病人提供全面、优质、个性化的护理,有效预防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平均住院日,提高了治愈率与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认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重症胆管炎病人的护理中,可提高治疗与护理质量.

    作者:焦红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恢复操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恢复操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恢复操锻炼,比较2组肠呜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便秘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便秘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恢复操能有效促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张元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总结了49例食管带膜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循证护理方法 ,包括针对术后存在的问题,查阅文献,寻找科学的解决方法 ,并应用于临床实践.认为循证护理运用可利用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愿望,对支架置入术患者采取佳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支架置入的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促使护理人员主动学习,丰富了专业知识,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刘芬;艾俊梅;丁月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微创治疗上尿路结石并肾功能衰竭的护理

    总结32例微创治疗上尿路结石并发肾功能衰竭的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病情观察,术后专科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护理措施.认为合理完善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唐新菊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配合

    总结40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配合.包括术前、术中、术后配合,病情,见察及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认为进行术前访视,做好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密切观察病情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严丽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危重病人护理记录中的缺陷分析

    总结了329例危重病人护理记录中的缺陷;包括护理记录单内容的缺陷,时间的缺陷及抢救危重病人后的补充记录存在的问题等.认为护理文书必须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书写原则,才能减少护理记录中缺陷的发生,减少医、护、患之间的纠纷.

    作者:李维萍;李昌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医嘱缺陷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结2004年6月~2006年6月临床医护人员在开具及执行治疗性医嘱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包括电脑医嘱与病历不一致、电脑医嘱执行后而病历未签名、电脑有医嘱而病历未开医嘱、开写医嘱时间与实际不符、执行时间不一致或未执行、错执行等.认为要不断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及风险意识,才能有效防范医疗差错和事故.

    作者:蔡妮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292份中医护理病历的缺陷分析及对策

    总结292份中医护理病历中存在的缺陷原因,包括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三测单中存在的记录缺陷.认为应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强化专业知识,做好质量控制管理,加强医护沟通,可有效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

    作者:张彩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骨科患者外出检查中的安全管理

    总结25008人次骨科患者外出检查时的安全管理对策.包括注重陪同检查人员素质培训,合理选择和使用运输工具,及时启动陪同检查程序,抓好核心制度的落实,动态掌握病情变化,准确搬运与救治.认为加强骨科患者外出检查中的安全管理,可有效地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是确保骨科患者安全的关键.

    作者:彭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手术病人接送中50例缺陷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结手术病人接送中50例缺陷发生的原因,包括管理制度不健全,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经验不足,器械质量性能差.认为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术前访视,选择质量好的器械及适宜于病人的运输工具,可减少手术病人接送中缺陷的发生.

    作者:高元芝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护理风险管理与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影响.方法 2年内规范8个临床科室的护理风险管理,包括比较2006、2007年1620例病人与2004、2005年1620例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和护士长管理的满意度.结果 后2年较前2年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护理质量与安全得到了保障.结论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与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可以减少护理纠纷与差错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打造护理文化品牌.

    作者:郭宇宏;冯术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新护士上岗初期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结了新上岗护士上岗初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不熟悉制度、职责、常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相关法律法规,三基理论和操作与实践联系不够,专科护理常规及专科护理操作知识缺乏,护理文书书写知识缺乏等,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集中培训、个别指导、放手锻炼等.认为科学合理的带教,能提高带教质量,缩短带教时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王志琴;袁琼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风险管理在骨科病人长途转诊中的应用

    总结582例骨科病人在长途转诊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包括转运前做好急救物品准备和病人病情交接,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完善相应转诊工作制度,制定系统和专科风险防范措施与预案,加大风险监控.认为加强风险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

    作者:梁启玲;黎裕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硫酸镁清洁肠道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和比较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硫酸镁清洁肠道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门诊120例需做结肠镜检查或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口服50%硫酸镁溶液,B组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分析和比较末次清水样便率、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的依从率.结果 B组患者末次清水样便发生率为88.3%,肠道清洁率为70.0%和依从率为98.3%,明显高于A组的71.6%、51.6%和86.7%(均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A组的41.7%(p<.005).结论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效果好,是一种较好的结肠镜检查的肠道准备药物.

    作者:蒋水英;刘伟;刘尚忠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125例颈内静脉永久性留置双腔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结125例颈内静脉永久性留置双腔导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在血管条件差、内瘘建立困难或多次动静脉内瘘闭合使肢体血管耗竭的长期性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护理措施包括:严密观察、健康宣教、防止导管内凝血、无菌操作、防感染、防栓塞等.认为颈内静脉永久性留置双腔导管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是延长留置导管使用寿命、防止感染和血栓发生的关键.

    作者:杨丽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结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的护理体会.包括重点做好在预防感染、防止导管脱落与移位等方面的精心护理.认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PICC可确保住院期间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改进的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对减少皮下出血的作用

    目的 通过改进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的方法 ,进一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少出血面积.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将每例患者的10次皮下注射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进行自身对照.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 改进组不仅局部出血例次明显减少,而且未发生较大面积的瘀斑(小于0.2cm×0.2cm),p<0.01.结论 采取改进的注射方法 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避免较大面积的出血.

    作者:李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腹部手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常见问题与护理对策

    目的 了解腹部手术后患者使用自控镇痛泵的问题与需求,提高镇痛效果和护理质量.方法 对105例腹部手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记录其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其它常见问题与需求.结果 97%的患者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腹部手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其次是腹胀、嗜睡.结论 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有关自控镇痛泵知识的再培训,在自控镇痛泵应用前对患者进行正确宣教;在自控镇痛泵应用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自控镇痛泵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慧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气道灌洗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气道灌洗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8例气道切开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0例采用气道灌洗加传统气管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B组18例采用传统间断滴注湿化法.结果 A组患者刺激性咳嗽、脓痰、痰痂形成、气道出血,以及肺部感染率的发生均低于B组,均p<0.01.结论 气道灌洗对保持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优于传统的间断滴注湿化法.

    作者:雷蕾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探讨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吞咽障碍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5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31例)和晚期康复组(28例).早期康复组是指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h~14d开始予以康复训练.晚期康复组在发病后15~30d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早期进行康复组与晚期康复组效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有较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唐颖;石跃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营养治疗的护理

    总结78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营养治疗中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能量的供给及营养治疗途径,根据评估资料选择恰当的营养治疗方式方法 ,做好胃肠内及胃肠外两种营养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护理.认为加强营养治疗可以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病死率,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机会,而正确的护理配合为这一方法 提供了有力保证.

    作者:黄鹏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实践在血液透析病人失衡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循证护理实践解决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失衡综合征的防治护理问题.方法 对64例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失衡综合征的病人,进行原因分析,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确定结论 ,制定防治对策,再施以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 64例病人循证护理前后1个月透析失衡综合征总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循证护理不但为临床护理实践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了护理质量,对病人有益,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血透室护士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作者:马行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总结了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认为做好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是促进其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胡林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2种补钾方法对治疗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比较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2种补钾方法 的效果.方法 将84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补钾及普通静脉补钾,实验组给予微泵持续静脉补钾.结果 实验组血清钾1~2d恢复正常,无高血钾症状,无心律失常.对照组血清钾4~7d恢复正常(p<0.01).结论 使用微泵持续补钾,患者血清钾浓度缓慢而持续上升,并稳定在正常水平,避免高钾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东健;罗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均给予糖尿病足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2组患者情绪变化,同时观察皮肤皲裂、麻木感、疼痛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足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但对照组干预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干预组干预后足部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糖尿病足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血糖控制,改善足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卢宜芳;余小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各49例,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在入院时及6个月时,对2组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linical nerve function limitation score,CNS)、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评定进行比较.结果 6个月时2组CNS及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评定结果 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雪红;吕瑜莲;王艳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联合瓣膜病变患者的术后护理

    总结75例联合瓣膜病变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包括呼吸、循环系统的护理、引流管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认为做好联合瓣膜病变患者手术后护理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促进康复.

    作者:范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焦虑状态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伴焦虑患者血压及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均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并测量、记录血压水平.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在采用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情绪心理、认知行为和社会支持等方面护理干预,出院时再次评估2组焦虑及血压水平.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低(p<0.05)、焦虑评分低(p<0.01)、焦虑发生率低(p<0.0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控制高血压.并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焦虑状态.

    作者:赵婉丽;王婷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实施糖尿病知识、技能的教育,对应用胰岛素、并发症防治、自我血糖监测、饮食、运动指导教育.结果 随访100名糖尿病患者,教育后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明显提高(p<0.001).结论 护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的遵医行为,提高对糖尿病控制率.

    作者:曾美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1例手指再造术后动脉顽固性痉挛的护理

    本院于2007年5月17日对1例左示中指冲压伤,末节部分缺损的患者进行游离双足第二趾再造左示中指术,术后出现动脉顽固性痉挛.经对症治疗,精心护理,再造指血运循环良好,手指成活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晓萍;蒋国栋;申海斌;张丽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1例高血钾致心跳呼吸停止病人的抢救和护理

    总结1例高血钾导致心跳呼吸停止病人的抢救和护理经过.抢救护理措施包括:住确评估、准确给药、血液透析以及机械通气、生活及心理护理等.认为准确评估病情,黄金时段内进行心肺脑复苏,加上有效的治疗措施及精心的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毛艳君;陈月媚;黄艺仪;刘向群;黄婉兰;岑美珠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臀肌挛缩症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51例臀肌挛缩症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认为精心护理,正确指导患儿进行早期、系统、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戴冬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危重新生儿的转运护理

    总结984例危重新生儿的转运护程.主要包括转运前准备,转运中护理,转运后护理等.认为配备有专业素质高的新生儿专科医生护士,转运前的病情稳定及转运中的密切监护,是危重新生儿转运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月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21例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护理等.认为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围手术期护理,要强调因人而异,选择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需具备多学科护理经验,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光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86例小儿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了86例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观察和护理的体会.主要护理措施为: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出血、用药期间的观察与护理,避免损伤,减少出血,预防感染,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等措施,认为以上措施能使所有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护理效率、减少并发症、保证疗效.

    作者:郑月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小儿喉乳头状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

    总结了13例喉乳头状瘤患儿气管切开术的护理.包括术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及病情观察;术后护理重点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气管套管的护理,仔细观察并发症,加强出院指导.认为做好小儿喉乳头状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是促进患儿康复的关键.

    作者:陈绩;张小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245例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总结了245例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的护理问题,主要包括新生儿环境的改变、体温的改变、哺乳方式的改变、皮肤损伤的危险、体液不足及对光疗知识缺乏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认为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观察和巡视,满足新生儿的需要,做好皮肤护理,合理喂养等措施,能有效地防止护理并发症发生,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黄瑾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护理中的应用

    总结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包括损伤患者在入院初期、术前准备期、术后康复期及出院前期,针对患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健康需要,采取阶段性强、目的 性明确的健康教育形式,进行持续的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融会贯通于患者的整个住院过程,并向出院后延续.认为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对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治疗、护理及康复的认识,增强了遵医行为,强化了康复能力和自查能力,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医院对患者的追踪和提供连续性的服务,保留就医人群.

    作者:李建群;唐四元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对预防Ⅱ型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效果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预防Ⅱ型糖尿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影响程度.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24例Ⅱ型糖尿病反复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前后比较进行调查评定.结果 124例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 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

    作者:白焕峰;韩红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在截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实施和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截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实施和效果.方法 将142例截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组,健康教育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根据手术后天数和康复疗效进行比较,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教育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住院日期明显缩短,p<0.05;康复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在截瘫患者的早期康复中起关键作用,在临床护理中应该积极应用.

    作者:王卫星;谭晓菊;王金文;蒋河清;刘亚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临床路径在子宫切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的方法 ,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的达标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对子宫切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教育效果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作者:金益芝;尹满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体会

    总结15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等.认为做好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光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提供心理、社会支持,指导术后康复训练等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使用SPSS12.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作者:兰艳平;胡群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抚触对人工流产综合征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抚触对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f术中进行抚触干预)6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60例,记录术中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中3例患者出现了人工流产综合征,需用阿托品纠正,对照组中11例患者出现了人工流产综合征.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术中抚触可有效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在人工流产手术中有实用价值.

    作者:晏香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硫酸镁湿热敷加同步远红外线照射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疗效

    目的 观察硫酸铁湿热敷协同同步远红外线照射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疗效.方法 将128例乳房胀痛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温热水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15~20min.实验组采用硫酸镁湿热敷协同同步远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每次15~20min.观察2组产妇产后第4天乳房硬度及胀病情况.结果 2组产妇产后第4天乳房硬度及胀痛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硫酸镁湿热敷协同同步远红外线照射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温热水湿热敷,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姚宗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

    总结分析分娩过程中引起新生儿锁骨骨折的产科因素和护理.包括助产过程中的护理,锁骨骨折新生儿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等.认为临床发现难产和助产方式不当是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重要原因.助产中要注意切忌暴力牵引,正确处理肩难产.

    作者:向亚利;郑乐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输液卡序号的排列在多组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临床上住院病人根据病情,医生往往需开出多组静脉输液药物,在病人多、护理人员少的情况下,为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方便病人,利于工作,我们将输液卡按序号排列,应用于多组静脉输液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立新;曾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病人服的改良与应用

    病人服是病人的外在标志,与病人的种种不便及繁多的治疗护理相比,就显得过于简单呆板而缺乏与各项医疗操作相匹配的灵活性与功能性,常导致病人和医务人员的不便与尴尬.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1],我们在促使病人生理疾病康复的同时,更应注重其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整[2],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应尽量避免过多暴露病人身体,尊重其隐私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作者:石艳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一次性引流袋改制一次性灌肠器的制作与应用

    妇科病人手术前一般须常规清洁肠道,而大量不保留灌肠是临床上常用也是有效的清洁肠道措施.以前我科护理人员曾用一次性输液瓶接一次性输液管来制作灌肠器并应用于临床多年,但该方法存在操作繁琐、插管不易和流速较慢、清洁肠道不彻底等缺点,后来本院引进的一次性灌肠袋虽然克服了上述缺点,但成本上升,每人次增加成本6元,而我科灌肠器用量较大,故未能广泛使用.

    作者:覃曼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护生临床实习前焦虑的调查及干预对策

    目的 了解进入临床实习前护理专业学生焦虑的特点,为做好实习前的焦虑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9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焦虑的占57.93%,实习前焦虑与个人经济条件、生活自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专业发展、就业压力、学习态度及能力等因素相关.结论 实习前焦虑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积极应对能缓解实习前焦虑,消极应对则反之.

    作者:李毓琴;刘枫;吴燕;程颖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专卫校药理实验课的合理安排

    总结了药理实验室的安排经验.包括合理安排实验动物、实验时间、实验项目等.认为根据药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合理安排卫校各专业药理实验课,既能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培养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冒爱红;隆更初;朱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心静脉压模拟测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将中心静脉压模拟测量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可行性.方法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通过演示,将操作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且通过学生动手,进行讨论和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巩固知识.课后运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教学质量反馈.结果 从学生的反馈调查和考核成绩来看,中心静脉压模拟测量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操作合格率达96.9%,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合格率达97.9%.结论 中心静脉压模拟测量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林青;张玉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

    导尿是一种基本的诊疗手段之一,广大医护人员通过临床实践对导尿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改进,如在导尿管的改良、导尿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近年来,随着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相关问题已引起广大护理同仁及有关学科的重视.

    作者:李晓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常见并发症之一,Virchow 1856年提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淤滞、血管内膜损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1].近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有所增加、尤其是手术后发病率很高,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引发肺栓塞死亡是其主要原因[2].

    作者:孙福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患者疼痛的测量和评估方法

    疼痛是近年来非常受重视地临床体征,疼痛治疗的恰当性和普及性是临床上常被探讨的问题⑴.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而日益受到重视.在对疼痛的控制过程中,疼痛的评估是第一重要环节,只有主动、客观和持续地评估疼痛,才能采取正确合适的控制措施,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⑵.

    作者:唐珂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术中护理干预对全麻术后眼部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中护理干预对防止全身麻醉术后眼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428例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228例,对照组200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干预措施,而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并于术后分别观察比较眼部充血水肿、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结果 术后2~4h、4~6h及6h以上,干预组眼部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术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全身麻醉术后眼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作者:张亚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病毒性盘状角膜炎局部应用激素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现察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毒性盘状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85例(87眼)病毒性盘状角膜炎分为对照组(42眼)和治疗组(45眼),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球注时加用地塞米松0.5~1mg,观察视力及角膜恢复情况,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痊愈率23.86%,治疗组痊愈率88.89%,2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常规抗病毒的同时局部加用糖皮质激素,疗效好,疗程缩短,是治疗病毒性盘状角膜炎的有效方法 .

    作者:刘术宜;汪氡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数字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

    总结了512例数字化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护理方法 及意义.包括造影前的准备、造影中的配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以及造影后的护理.认为在进行造影过程中,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配合尤其重要;全面的护理观察是保证数字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安全的重要因素.

    作者:胡敏;李玉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的探讨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摘除术后卧床时间与下床再次产生腰腿痛的关系.方法 随机将90例腰椎间盘摘除术后的患者,分成A、B、C 3组(n=30),A组为术后7~10d内下床,B组为术后11~15d内下床,C组为术后16~21d下床.比较3组患者腰腿痛发生情况.结果 在腰椎间盘摘除术10d内下床活动的患者有43%可能再次出现腰腿痛.而在手术后11~15d与术后16~21d下床活动者,再次发生腰腿痛者较A组明显减少,其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发生率分别为10%和6.7%(p<0.01).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应绝对卧床3周以上.

    作者:冯芳;刘社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技术的改进

    目的 为妇科手术前肠道准备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50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头低臀高侧卧位,使用无茵生理盐水作为灌肠液,一次性输液管代替橡胶管,吸痰管代替肛管,插入深度延长至30~50cm;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普通肥皂水灌肠法清洁肠道.结果 观察组灌肠后的灌肠次数、每次灌肠量、有便意的时间、腹痛情况、术中效果、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洁灌肠时采用头低臀高侧卧位和增加导管的插入深度,可以提高妇科手术前肠道准备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顾祖文;陆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护士长要做到更新观念、提升素质、强化管理

    从更新观念、提升素质、强化管理等3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探讨,提出更新观念要引入现代化护理管理新理论、树立人性化星级护理服务新理论、拓宽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内涵;提升素质要着重提升思想、业务和心理素质;强化管理要注重在科学管理、运用管理艺术和率先垂范.

    作者:龚红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慢性重型肝炎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结90例慢性重型肝炎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及护理体会.其原因包括摄入的食物中含钠较低、机体排钠增多、稀释性低钠血症等.认为及时动态监测肝功能及电解质变化、进行饮食指导,补充高渗氯化钠溶液,及时纠正低血钠,对提高重症肝炎的治愈好转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谢彩丽;王翠玉;周莹;陈瑾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14例登革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总结了14例登革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措施,包括一般护理,即休息、饮食、消毒隔离等;对症护理,即对发热、皮疹、腹痛、口腔以及并发症的护理.认为加强临床护理,协助医生早期诊治,密切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对病人的痊愈十分重要.

    作者:储云艳;换英;桂依;张金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高血压人群的社区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干预对改变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高血压病治疗费用的效果.方法 对2个社区45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健康普查,检出的287名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其中一个社区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干预.结果 经过社区医疗干预,2年内患者血压控制率显著升高(P<0.01),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患者用于高血压病药物治疗的年平均费用降低(p<0.01).结论 社区健康干预能提高高血压的治疗效果,降低医药费用.

    作者:张丽芳;李燕;冯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产后家庭访视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产后家庭访视对产妇及婴儿的影响.方法 将388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00例)在产妇出院后第3天,产后第10~14天,产后第28天对产妇及婴儿进行3次产后访视.对照组(188例)仅在产妇出院后第3天进行1次产后访视.结果 实验组母婴患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婴儿进奶量及体重的增加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产后访视有利于降低母婴患病率.促进婴儿健康成长.

    作者:彭年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

    总结了93例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及效果.包括现场处理、急救、伤情判断,在转诊途中保持呼吸道、静脉通路等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转诊记录,保障通讯工具的有效等.认为对多发伤患者实施科学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为后期治疗与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陈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急诊抢救与护理

    总结了20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急救护理措施.包括反复洗胃,正确使用镇静止痉药物和解毒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血液净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措施.认为毒鼠强中毒宜采取综合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抽搐和尽快地排除毒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熊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会阴水肿早期应用硫酸镁冷湿敷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50%硫酸镁冷湿敷对会阴水肿早期的治疗疗效.方法 将52例会阴水肿产妇随机分为冷、热湿敷2组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冷湿敷治疗在减轻疼痛、控制组织肿胀、利于水肿消退方面明显优于热湿敷治疗(p<0.05).结论 会阴水肿早期采用硫酸镁冷湿敷效果更好.

    作者:钟卫平;邓艳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