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治疗,7d为一疗程,一般用2个疗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基本痊愈率、显著好转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β-七叶皂甙钠治疗脑血栓形成对改善症状,恢复脑功能有较好疗效,使用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邱源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白术对小鼠造血功能和IL-1产生的影响.方法:用100%白术浸出液给小白鼠连续灌胃10d,1次/d,检测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反应和IL-1的产生.结果:白术组对以上两项免疫学指标均有明显增强作用,均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应用白术可明显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牛新华;邱世翠;丁长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十二指肠瘘的预防与处理措施.方法:对28例外伤性十二指肠瘘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恰当的处理及加强围手术期治疗.结果:该组28例患者并发十二指肠瘘1例,十二指肠梗阻1例,创口感染3例,26例痊愈出院,死亡2例.结论:迅速确诊、正确处理是预防十二指肠瘘的关键.
作者:许逸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因素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994年3月~2001年10月间诊治的31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中,胆囊切除加腹腔引流术20例,治愈16例,死亡4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置管引流11例,治愈10例,死亡1例.术前误诊14例.结论:作为临床少见病,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靳亚勋;李质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索MED(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该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均采用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3~10个月观察临床效果.结果:52例椎间盘突出病人经MED椎间盘镜治疗后近期疗效满意.结论:本术式是现代微创技术和内窥镜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具有创伤小、脊柱稳定性破坏少、临床疗效佳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志忠;张文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外科术后并发肺炎的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分析胸外科术后出现肺炎的92例病人致病菌分类及抗生素治疗效果和耐药性.结果:92例病人标本分离出106株菌,菌株数居前5位的依次排列为大肠杆菌、金葡菌、绿脓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脆弱类杆菌.药敏试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对以上肺炎常见菌的耐药率达35%~95%.结论:抗生素的选择应以细菌培养结果为基础,未有细菌培养结果前应注意目前细菌耐药情况,同时避免滥用抗生素.
作者:龙荣尊;罗德源;张孟贤;吴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头痛脑神经病损者临床分析,总结鼻咽癌诊断的经验.方法:分析47例表现为头痛脑神经症状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特点.结果:47例鼻咽癌患者头痛100%,脑神经损害占70.21%,有的病例同时伴有多条脑神经的损害.鼻咽部CT检查具有特征性改变.结论:不明原因的顽固性头痛,或头痛伴有脑神经症状的患者,应考虑鼻咽癌的可能.应常规行鼻咽部的检查.
作者:高正伟;王华义;李中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保肾手术治疗脓肾的方法.方法:对31例脓肾中的19例行一期手术,12例术前行经皮肾造瘘引流,然后行二期手术.31例术中在解除梗阻后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5例同时置肾造瘘管.结果:28例术后获得良好疗效,1例住院期间需2次手术切肾,2例随访期间因再发脓肾而行肾切除.结论:如果处理方法得当,多数脓肾不需切肾.
作者:刘恩靖;王洪同;严泉剑;程玉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老年人医院内获得性肺炎(NP)的临床特征和病原学特点,以便指导临床选择有效抗生素.方法:以1997~1999年间60例老年人NP为分析对象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NP多有明确的诱发因素(85%);其临床表现多样,呼吸困难可作为一重要表现(51.7%);病原菌以绿脓杆菌和克雷伯杆菌为多见(65%).结论:常用头孢菌素不宜用于老年NP,氟喹诺酮类可作为老年人NP经验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王琼;陈弘群;陆品相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加丹参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应用维生素C3~5g和丹参注射液150~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并设立对照组观察,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6.87%,对照组显效率70.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加丹参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
作者:林兰英;朱希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的死亡原因及主要并发症,进一步提高存活率.方法:对154例重型肝炎的死亡原因及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重型肝炎的死亡率仍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直接死亡原因以肝肾综合征高(36.36%),其次为严重感染(28.57%)、上消化道大出血(21.43%)、肝功能衰竭伴肝性脑病、脑水肿(10.09%).结论:降低重型肝炎的死亡率首先做好预防,减少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早期阻止免疫病理和肠源性的内毒素继发性损伤,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是减少重型肝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隋云华;许家璋;张宇兵;高蕾;何长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采用经腹小切口,长1.5~2.0cm,行疝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7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8~22)min,无手术并发症,随访52例无复发.结论:经腹腔行小儿疝修补术是一种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安全术式.
作者:张喜成;束芳明;郝立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CHF患者168例分成加优甲乐(左旋甲状腺素钠)组(ET组)和常规组(R)组,R组86例按常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原发病等治疗;ET组8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优甲乐,从入院第1天开始,每天50~100μg 1次口服,连用5~7d.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胸片或胸透等情况评定每天的心功能级别以及Boston计分,评判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ET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69.5%,95.1%,R组为50.0%(P<0.01),87.2%(P<0.05);住院时间ET组平均(11.1±6.2)(8~25)d,R组平均(16.1±9.1)(10~31)d,P<0.01;Boston计分动态评判两组病人的病情变化,从入院第4天起有显著差异,直到出院;两组毒副作用无差异.结论:优甲乐治疗CHF具有改善症状快、缩短疗程、提高近期疗效的作用.
作者:彭发吉;李碧波;陈裕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辛伐他汀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脂血症及原发肾病综合征患者高脂血症的降脂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心血管病组A组40例,肾病组B组40例,两组均每晚顿服辛伐他汀20mg 4周,比较两组服药前后血清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LP(a)]及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的浓度变化.结果:A、B两组用药后TC、TG、LDL-C、LP(a)浓度均下降,以B组下降明显,两组比较P<0.05.A组用药后ALT、AST升高1例,CK无变化.B组用药后AST升高27例,ALT升高23例,CK升高25例.结论:辛伐他汀对A、B两组均有效,以B组疗效更显著(P<0.05),但对B组的毒副作用较大,提醒肾科医生慎用辛伐他汀药,提倡小剂量使用.
作者:王运红;文荣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及免疫球蛋白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设早产儿组(n=139)、足月儿组(n=28),测定血中甲状腺素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早产儿与足月儿组血中免疫球蛋白比较,前者均低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窒息、感染及愈后对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无影响(P>0.05);早产儿血清值均低于足月儿组甲状腺素(P<0.01),而早产儿窒息对T3、T4水平无影响(P>0.05);早产儿感染者T3水平低于无感染者(P>0.05);早产儿T4水平低者,转归时间较长(P<0.05).结论:早产儿尤其是有感染者,考虑适当补充甲状腺素及免疫球蛋白,有利于早日康复.
作者:宋燕燕;张要必;郑惠童;吴育群;刘岩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对以普通肺炎方式出现的结核性肺炎的认识.方法:对20例结核性肺炎进行回顾性的综合分析.结果:20例均起病急骤,伴有咳嗽,15例体温在38.5~39.5℃,血白胞(11.0~18.0)×109/L,胸部X线片显示大片致密阴影,抗生素联合使用治疗效果不佳,CT检查提示结核样改变,PPD试验呈强阳性,抗结核治疗效果明显.结论:早期血清结核抗体PPD试验、肺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孙洁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80例,分别测其空腹血糖,将其分为正常血糖组和高血糖组,观察血糖增高与脑卒中类型、病灶大小、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血糖升高在脑梗塞与脑出血中均无明显差异(P>0.05).高血糖组病灶显著大于正常血糖组(P<0.05).高血糖组的重型患者数和死亡人数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无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汤清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形成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以及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5年资料,有3例病人因胆肠瘘发生胆石性肠梗阻.结果:3例胆石性肠梗阻病人,胆道疾病病史都在10年以上,术前诊断1例,术后诊断2例,均痊愈.结论:胆石性肠梗阻诊断较困难,仔细追问既往胆系疾病史,对诊断胆石性肠梗阻有裨益.
作者:夏志雄;陈友村;曾良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小儿烧伤感染致中毒性心肌炎临床资料分析,提出临床防治措施.方法:对13年中所收治的2 018例小儿烧伤病人中37例由于感染并发中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结果:正规治疗开始得越晚,感染越重,并发中毒性心肌炎的比例越高,死亡率越高.结论:小儿烧伤后应及早开始正规治疗,积极防治感染,以避免中毒性心肌炎的发生.
作者:于爱香;申焕霞;张国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ZT胶与皮内逢合关闭手术切口的效果.方法:5只家兔在同部位作成对切口分别用两种方法关闭,术后24h观察切口的抗张强度及镜下改变.并对临床1999年4月~2000年4月采用两种方法关闭手术切口的愈合及切口皮肤裂开进行观察.结果:两种方法关闭的切口,早期抗张强度增强,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见切口内均有纤维素成分,但无细胞增生现象.临床上两种方法关闭的切口均可按期愈合,切口形态美观.结论:两种方法关闭手术切口早期都是物理性因素使切口抗张强度增强,在其保护作用下均能良好愈合,但ZT胶较皮内逢合关闭手术切口优越.
作者:任建军;邱树敏;李一万;王弘略;黄明辉;李太品;武建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提高急性梗阻性自发性尿外渗(SUEAO)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我院近20年来收治的SUEAO 11例诊治经验,并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机制.结果:本病多以肾绞痛起病,逐渐发展为持续性腹部疼痛,出现腹膜炎症状和体征,同时患侧肾区有极敏感的叩击痛;尿路造影或CT对诊断具有肯定的价值.结论:一旦明确诊断,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解除尿路梗阻是治疗的主要原则.
作者:梁培育;肖劲逐;张祖洪;吴清章;许海波;欧善际;颜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偶发性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9例肾脏偶发占位性病变的诊治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B超检查发现28例,CT检查发现11例.肾癌31例,高密度肾囊肿5例,肾错构瘤3例.肾癌术后死亡1例,术后超过5年生存者18例.结论:偶发性肾脏占位性病变定性不明者应在术中冰冻活检;偶发性肾癌病理分期低,肿瘤体积小,术后远期生存率高;早期得到诊治是偶发肾癌预后较好的主要原因.
作者:酒涛;赵明义;朱海鹏;孔朝晖;冯旭升;刘建军;康郑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对早期、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低盐低磷低蛋白饮食)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综合疗法,治疗组加用前列腺素E1治疗,21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BUN,Scr,Ccr,Alb,Hb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BUN,Scr下降,治疗组下降明显;两组治疗后Ccr,Alb均明显上升,治疗组上升明显.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Hb上升不明显,P>0.05,治疗组Hb上升明显,P<0.05.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GE1能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保护残余肾单位的储备功能,改善肾功能.
作者:叶夏云;刘丽;钟建庭;席春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阴道瘘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6例输尿管阴道患者进行了病史询问、排尿情况、IVU、膀胱镜、逆行肾盂造影及美蓝染色等检查.结果:术前确诊100%.患者除1例行肾切除术,1例行输尿管插管外,其余均采用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治愈率94%.结论:我们认为通过上述检查可以确诊输尿管阴道瘘,并与张力性尿失禁和膀胱阴道瘘相鉴别;治疗方法以保护肾功能为目的,保守治疗失败后可采用输尿管膀胱吻合术.
作者:刘春雨;张卫;姚庆祥;白铁男;马腾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评估外科治疗30例心脏穿透伤效果.方法:抗休克治疗的同时紧急手术.伴血胸患者先行胸腔闭式引流.诱导麻醉后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静脉复合麻醉维持.经伤侧前外侧切口进胸进行心脏修补.结果:30例全部治愈,无1例死亡.结论:心脏外伤,病情凶险,致死根本原因是失血性休克心脏压塞,要迅速救治.对冠状血管伤和心脏异物要正确处理,争取自血回输.
作者:张先家;喻驰龙;程端;黎明;何峻;袁继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老年人体格状况及几项常用生化指标,为实施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及其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长沙市130例老年人的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清胆固醇、血清钙、锌、铜进行测定,并计算铜/锌比值.结果:按性别分组,测定指标进行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血清铜/锌比值偏高者占73.8%;各单因素分析:老年人收缩压与其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血糖、血清铜相关;血清铜与收缩压、舒张压、血清锌及铜/锌比值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提示:老年人血糖、年龄影响其收缩压水平(P<0.01);血清铜与血清锌、铜/锌比值、收缩压呈正相关(P<0.01).结论:研究提示老年人的血糖增高对血压可能有影响,应注意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及所占热能比例.老年人铜/锌比值高于正常,怎样供给适宜的铜/锌比值饮食,亟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敏予;黄忆明;周光宇;朱明元;林茜;任国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经结肠途径治疗系统对慢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腹泻病人32例(试验组):用结肠途径治疗系统将结肠内的粪便、细菌、毒素等清洗排除体外,然后将肠泰口服液60ml注入结肠内,2~3d/次,每例治疗5~7次;对照组31例服肠泰口服液,每天3次,治疗2周.结果:试验组显效21例,好转89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显效18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87.10%.结论:微生物制剂经结肠途径治疗系统治疗慢性腹泻效果好.
作者:梁仲惠;宁梅;耿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B超介入宫腔镜输卵管插管将输卵管不孕症进行分类的标准.方法:采用B超介入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推注亚甲蓝液,观察推注阻力、推注量、亚甲蓝液有否回流及直肠子宫陷凹液性暗区的变化,对输卵管情况进行分类.选取每一类半数病例进行腹腔镜下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检查.结果:输卵管性不孕的输卵管分为四类:其标准为Ⅰ类:管腔丝状粘连或通畅;Ⅱ类:峡部或间质部阻塞;Ⅲ类:输卵管周围粘连、管腔不畅,Ⅳ类:输卵管伞端粘连闭锁.判断其输卵管通畅度和阻塞部位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和特异性均与腹腔镜检查相似.结论:此分类标准有实用性.
作者:左越;夏恩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合并射频迷宫术的体外循环(CPB)方法。方法:76例风湿性心脏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患者实施瓣膜置换时,采用心内直视射频消融迷宫术对其合并的心房纤颤予以治疗。先期的13例(A组)患者在CPB转流阻闭升主动脉后进行射频消融术和二尖瓣置换;后期63例(B组)采用阻断上下腔静脉后先射频消融右心房,再行二尖瓣置换和左房射频消融。结果:A组13例患者CPB转流(104±5)min,主动脉阻断(61±11)min。B组63例患者CPB转流(81±19)min,主动脉阻断(47±11)min;应用冷晶体心肌保护患者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率55.9%,应用冷血心肌保护患者心脏自动复跳率71.4%。术后恢复窦性心律64例,占84.2%。结论:在二尖瓣置换合并射频迷宫术的体外循环中阻闭升主动脉前先射频消融左房可以明显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应用冷血心肌保护液可以加强心肌保护效果且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顽固性房颤效果明显。
作者:段大为;万明明;张铁柱;邵继风;陈德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HBsAg,CEA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二院1990~1995年间收治的582例结直肠癌病例,对术前HBsAg和CEA进行过测定,分别观察它们与肝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HBsAg、(+)结直肠癌病例的肝转移明显低于HBsAg(-)病例(P<0.05);CEA(+)结直肠癌病例与CEA(-)病例的肝转移率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但CEA(+)病例的5年生存率31%明显低于CEA(-)病例的84%(P<0.01).结论:结直肠癌较少转移至感染乙肝的肝脏,CEA不能作为判断肝转移倾向的指标,可以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刘金林;肖谷欣;何韵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聚合酶链反应(PCR)-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价值.方法:应用结核病细菌学涂片、培养常规检测方法及PCR-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138例结核病患者痰标本,42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痰标本.结果:用常规细菌学方法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杆菌敏感度为37%(51/138),用PCR-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敏感度为56%(77/138),高于常规检测法19%.用PCR-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临床标本特异性为100%.结论:PCR-微孔板杂交技术将PCR扩增、核酸杂交的技术及酶免技术相结合,简便、快速、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是结核病辅助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赵铭;李国利;庄玉辉;王巍;徐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及微探头超声内镜(MPS)检查在评价进展期食管癌中的价值.方法:32例进展期食管癌术前行CT扫描和MPS检查并与术后病理学比较.结果:CT扫描能发现84.4%的食管癌病灶,但不能准确诊断癌肿浸润深度,诊断纵隔结构受侵准确率75%,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90.9%,特异性81.8%,对纵隔内远处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80%.MPS检查能检出所有病例的进展期食管癌病灶,癌肿浸润深度诊断准确率81.3%,诊断纵隔结构受侵准确率50%,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敏感性81.8%,特异性72.7%,而对纵隔内远处转移的淋巴结均未能探及.结论:CT扫描在评价进展期食管癌纵隔内结构受侵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的意义较大.而MPS检查在判断癌肿管腔浸润深度的准确率较高.
作者:林顺发;黄旭旋;陈俊辉;王少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提高6-羟基多巴胺(6-OHDA)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成功率的方法,并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取SD大鼠90只,将6-OHDA立体定向微量注射于左侧黑质区及黑质纹状体通路,观察大鼠行为及黑质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90只大鼠中经阿朴吗啡诱导后有64只(占71.1%)恒定转向右侧且结果稳定,旋转圈数>210r/30min,被视为成功P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观察发现注射侧黑质区多巴能神经元(NDN)较对侧明显减少,电镜观察发现其普遍存在凋亡及坏死样改变.结论:用6-OHDA选择性损毁NDN可较快建立稳定的类似于人类中晚期PD行为病理的大鼠模型,但在病理和行为学等方面同自然PD病人仍有较多差异.
作者:周厚广;鲍远程;杨文明;汪瀚;朱红艳;杨志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中病毒复制程度的变化并探讨其原因.方法:采用FQPCR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并与血清ALT和TSB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率分别为72.1%,60.5%和40%.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8.7%,68.4%和53.3%,轻、重度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HBVDNA定量在轻、中、重度组分别为(8.26±1.12),(7.95±1.02)和(7.35±0.94),轻、重度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HBVDNA定量与血清ALT和TSB呈负相关(P<0.01,P<0.02).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中,HBV复制程度逐渐下降.CTL的细胞毒作用可能是重要原因.
作者:马士恒;王占国;杜博勋;钱尼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苦菜总黄酮对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以GPT,GOT为指标;用乙醇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以GPT,GSH为指标,分析苦菜总黄酮的保肝效应.结果:苦菜总黄酮能使四氯化碳所致GPT,GOT下降,能使乙醇所致GPT值下降,减轻乙醇所致肝脏GSH的耗竭,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苦菜总黄酮对四氯化碳、乙醇所致的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苦菜总黄酮减少肝脏GSH耗竭、抑制肝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卢新华;陈虎云;戴俊;熊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医院氯氧发生器处理医院污水的效果.方法:进行污水处理前后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HBsAg的测定以及繁殖体、芽胞、真菌的现场消毒杀菌试验.结果:处理前后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显著性减少(P<0.05),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16.67%(P>0.05).现场消毒杀菌试验中除芽胞杀菌率低于90%,其余均为99%以上.结论:医院污水处理符合标准要求.表明氯氧发生器的杀菌力较强.
作者:黄昕;谢红;安飞云;高泽宣;杨立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例正常妇女为对照组,应用玫瑰花试验检测红细胞补体C3b受体花环(C3bRR)及免疫复合物花环(ICR)2项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各组C3bRR均明显降低(P<0.05),ICR均明显升高(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各组间C3bRR和ICR无显著差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CD3、CD4比率及CD4/CD8的比值均低于对照组,CD8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子宫内膜异症的发生有关.
作者:尹国武;杨丽媛;邵秋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为了探讨伤寒短程治疗的有效药物.方法:应用左旋氧氟沙星(LFX)0.2g口服或静脉滴注,2次/d,治疗经血培养或骨髓培养确诊的伤寒50例,疗程7d;另用氧氟沙星(OFX)42例作对照,剂量0.2g口服或静脉滴注,2次/d,疗程7d.结果:LFX组有效率为100%,与OFX组100%相似,显效、有效病例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副作用均少而轻微.结论:左旋氧氟沙星LFX是短程治疗伤寒的又一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杨建国;丁昌平;张敏;柳健;陈宝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甘草酸在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肾蒂造成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以甘草酸腹腔注射后,测定肾损伤修复中的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后给药组大鼠血BUN,Cr升高幅度降低,恢复时间缩短,血MDA,LDH升高幅度降低.结论:甘草酸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肾损伤修复.
作者:焦文建;李笑宏;徐潮;周玉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胸水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56例肺癌合并胸水患者施行胸膜全肺切除并于开胸前静推顺铂60~80mg和环鳞酰胺800~1000mg,术毕关胸前用43~45℃的蒸馏水浸泡胸腔30~45min,然后用含抗癌药物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后3d每日静点鬼臼乙叉甙100mg.1月后开始化疗或放疗.结果:全组病人术后均控制了胸水和呼吸道症状,手术并发症6例,无手术死亡.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3%,58.3%,24.4%.结论:胸膜全肺切除配合围手术期化疗和热疗能有效地控制肺癌合并胸水的临床症状,减少局部复发,延长患者生命.但对预防远期转移尚不满意.
作者:袁五营;窦迎利;李遂莹;梁庆正;高夏;蔡祖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观察肉毒毒素A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对150例HFS病人进行面部多点肌肉注射肉毒毒素A,复发者重复注射.部分病人行MRA和EMG检查.结果:76例完全缓解,62例明显缓解,9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重复注射后,总有效率94%,24例出现副作用短时恢复.结论:肉毒毒素A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亓法英;周广福;赵孔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微侵袭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并发症.方法:46例颅咽管瘤患者,30例行显微手术切除,其中25例行全切除,5例行大部分切除后予γ刀治疗,6例行单纯γ刀治疗,10行MRI立体定向囊内放射治疗.结果:手术组25例全切除患者,术后21例恢复正常工作,2例需生活照顾.随访2年以上16例,CT或MRI检查未见肿瘤复发,2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下丘脑损害.γ刀治疗组11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6~30个月,MRI检查显示4例肿瘤完全消失,5例缩小,2例无变化,无术后并发症.囊腔放疗组10例经手术排除囊液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3~30个月,MRI显示3例肿瘤完全消失,7例瘤腔明显缩小,无手术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结论:显微手术全切除颅咽管瘤仍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γ刀治疗适用于实质性和部分实质性,体积较小(<3~4cm)的肿瘤.对囊性体积较大的颅咽管瘤行立体定向囊腔内放疗是一种十分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东虹;邹咏文;许民辉;陈广鑫;邓洵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诊断癌性胸腔积液快速、准确的方法.方法:用免疫放射分析法联合检测45例癌性胸液中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50(CA50)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水平,并以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作对照.结果显示癌性胸液中CEA、CA50及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A50和EGF单指标诊断癌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EA(P<0.05).三项指标联测诊断癌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为84.4%,特异性为94.4%,准确性为92.3%.结论:CEA、CA50及EGF的同步检测对诊断癌性胸腔积液有重要价值.
作者:邵润霞;张铁栓;刘荣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该院10年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的优势、不足之处和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患者531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收入该院治疗,其中6例行静脉造影对照.结果:531例565条肢体中确诊为DVT526例560条,其中股青肿3例3条.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5例5条.绝大部分经保守治疗和个别必要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从而证明了彩超诊断的准确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及其后遗症完全可以替代静脉造影,为评价DVT疗效的佳手段.
作者:黄雪玲;叶有强;常光其;李松奇;王深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变化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微生态制剂的调节机制.方法:取5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0.5g新鲜粪便按10倍稀释法稀释致10-10,用滴注法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选择肠道中具有代表性需氧菌和厌氧菌共8种.采用基质偶氮显色法实验定量测定外周血内毒素.给其中30例口服整肠生胶囊,4粒/次,3次/d,共30d.结果:50例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血浆内毒素明显高于健康组(P<0.001),与杆菌减少呈正相关关系;口服整肠生后,内毒素明显下降(P<0.01),肠道中杆菌增加(P<0.01).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和高内毒素血症,肠道微生态制剂能够调整肠道失调菌群,降低血浆内毒素,对慢性重症肝炎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邵祥稳;李克勤;王秀卿;张庆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芳香脂酶(ArE)活性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测定CRF早期、晚期与终末期患者血清ArE活性、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氧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脂蛋白(a)[Lp(a)]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的水平,进行分析.结果:CRF患者血清ArE活性与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ox-LDL、Tc与LP(a)水平高于对照组.三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ArE活性与HDLc水平降低程度自小至大依次为早期、中期与晚期,血清ox-LDL、Tc与LP(a)升高程度在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别,其中以终末期高.血清ArE活性与HDLc、白蛋白、Ccr呈正相关,与血清肌酐呈负相关,和Lp(a)无相关性.结论:测定CRF患者血清ArE活性不仅了解其血脂与脂蛋白的代谢异常,还可为了解肾功能损害程度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钱庆文;钱书虹;王书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孤立性胃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从1990年1月~1999年12月10年间共收治门脉高压946例,发现孤立性胃十二指肠静脉曲张5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病率5.9%.肝硬化35例,占62.5%;胰腺疾患11例,占19.6%;其他10例,占17.9%.21例患者呕血、黑便,出血率为37.5%.外科手术治疗19例,内镜下硬化治疗8例,急诊止血3例,血管介入栓塞治疗1例,余30例内科保守治疗.结论:孤立性胃十二指肠静脉曲张大部分由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部分病因是胰腺疾患.治疗据病因不同采取不同措施,有手术适应证者尽量争取手术治疗,内镜下硬化治疗可作为孤立性胃静脉曲张急性出血时的止血手段.
作者:房太勇;鞠爱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每年,我们湘雅医院内科要接受40余名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进修医生,他们是县级以上医院或医药卫生院校选送的.
作者:涂丽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院管理越来越受到各级管理部门的重视.病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对加强医院医疗工作的深入发展和开展医疗、教学、科研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领导评价医疗效果、综合分析、作出正确决策的依据.如何实现病案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作者:吕淑桃;尹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医德,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要求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对医术精益求精,不谋私利,廉洁奉公,使患进早日康复.
作者:钱立洁;贺志忠;胡亚凡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编辑是科技期刊工作的中心环节.医学杂志编辑是医学杂志的文章处理中心,编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为读者服务的宗旨的落实程度.为了使读者能够方便正确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编辑部必须加强质量管理.为此,笔者结合担任多年医学杂志编辑的工作实践,就如何抓好质量管理谈三点体会.
作者:余宜芳;张茜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关于前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生物学特性、损伤及治疗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研究比较成熟.而与其相对应的后交叉韧带的研究相对较少.近些年,随着对后交叉韧带解剖结构、生理作用、生物学特性、伤后的自然转归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的研究深入,对后交叉韧带损伤有了新的认识,临床治疗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在国外已成为常规,国内己有相关报道.本文根据国外目前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手术的开展情况并结合相关的后交叉韧带基础研究状况,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林霖;王立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一种由基因调控的主动而有序的细胞死亡过程,参与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及病理过程.目前认为许多参与全身炎症反应的细胞和介质均可对细胞凋亡产生影响,因此细胞凋亡已开始成为全身炎症性疾病的研究热点.
作者:黄英;刘国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心肌梗死心跳骤停抢救成功的机会不多,现作者报告1例心肌梗死心跳骤停10min后复苏成功的病例如下:
作者:陈盛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肝创伤由于首次手术处理不当或伤势严重转诊,我们称为晚期肝损伤.并按转诊时间为前、中、后期[1].我院外科自1987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此类病人16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邱振明;朱正练;王敏;林祖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急性肺栓塞是呼吸科急危重症之一,其临床症状和体症均是特异性的,生前漏诊和误诊较多,误诊率在70%以上,未经治疗的患者死亡率达25%~30%,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若能及时诊治,死亡率可降至7%.因此早期诊断肺栓塞极为重要,现将我院临床诊治的4例肺栓塞报告如下.
作者:诸兰艳;陈平;周淮英;吴尚洁;黄灿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多数学者认为:IR可能是高血压、冠心病的共同发病基础,故了解降压药物降压的同时弄清其对IR的影响,已成为治疗高血压的热点.本研究目的为探讨高血压伴IR的患者在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的同时药物对IR影响.
作者:郑小璞;吕卓人;孙超峰;耿涛;王哲训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