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1005-8982
  • 国内刊号:43-1225/R
  • 影响因子:0.92
  • 创刊:1991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3
  • 全年订价:12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2000年、2002年二次被省科技厅、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2年4期文献
  • 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938例报告

    探讨体外冲击碎石(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适应征.方法:对ESWL治疗的输尿管结石9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成功率97.7%.无效22例,均为合并肾中-重度积水者.结论:ESWL仍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重要方法.肾积水的程度是选择ESWL治疗输尿结石与否的重要依据.

    作者:杨立刚;石永雄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变异型心绞痛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探讨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 VAP)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本组对44例VAP患者临床特点及其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44例VAP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有24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4.5%.快速和缓慢心律失常均有发生.结论:VAP可并发闭塞期和再灌注期心律失常,以前者多见;右冠状动脉痉挛引起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时,易造成缓慢心律失常,而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痉挛引起V1~V3或/和V4~V6导联ST段抬高时,则易发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VAP发作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心律失常发生具有相关性,且直接影响预后.

    作者:魏美秀;刘尚乔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肠恶性平滑肌母细胞瘤的临床诊治体会

    该文报告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恶性平滑肌母细胞瘤6例.方法:肿瘤根治性切除术3例,姑息性切除术3例;对肝转移2例,术中肝动脉结扎、冲击化疗,栓塞术;术后6例均采用口服中药和增强免疫剂配合化学治疗.结果:随访分别于51,32,26个月死亡各1例,至今16个月尚健在者1例.结论:低张性十二指肠造影和B超检查是基层医院检查的首选方法,也是小肠肿瘤早期诊断的手段.对其手术治疗应按胃肠道癌肿要求进行根治术,如出现肝转移者,除了行小肠肿瘤切除外,还要行肝动脉结扎、冲击化疗、栓塞术及术后综合治疗.

    作者:邱少桥;许少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颅脑损伤后一氧化氮、内皮素活性变化及其意义

    测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NO,ET含量,探讨在颅脑外伤中的作用机理.方法:测定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脑脊液中NO,ET含量,按GCS分组,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全组病人伤后均出现血、脑脊液NO,ET含量显著升高,以GCS≤8分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且以脑脊液中NO升高为显著.结论:NO,ET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病理生理变化,对于伤情判定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晓;陶志宇;肖龙坡;卜振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21例住院病人带状疱疹的临床分析

    探讨带状疱诊发病以及治疗情况.方法:对本院121例住院带状疱疹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大于50岁的患者多,占62%,其中5例发生疹后神经痛;春夏季为好发季节;有明确诱因者71例,其中有45例合并有各种内脏疾病;皮损好发部位为三叉神经和肋间神经,分别占39.2%和31.7%;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以40岁以上年龄为主.结论:带状疱疹的好发季节为春夏季,合并有内脏疾病、年龄较大者发病率较高,如处理不及时,可出现疹后神经痛.

    作者:阳元珠;万苗坚;黄怀球;廖醒欢;区风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及意义

    进一步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77例病例均采用常规的脑脊液离心玻片法完成细胞学检查.结果:本组5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急性期74%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而脑脊液细胞学异常为100%,且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反应为多见(92.5%).结论:病脑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异常率高于常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化脓性脑膜炎经正规治疗后CSF淋巴细胞数仍升高的原因主要与感染后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贺德安;张育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病患者内皮素、一氧化氮、心钠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探讨慢性乙型肝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心钠素(AN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相互关系.方法:测定60例慢性乙肝、6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心钠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肝功能水平,并选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ET、NO明显升高,CGRP明显降低,ANP无变化,肝硬化患者治疗后ET明显下降,CGRP明显上升,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后NO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结论:ET、NO、ANP和CGRP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尹少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火药爆炸致吸入性损伤108例分析

    总结火药爆炸致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08例火药爆炸致吸入性损伤病例,并就伤情特点及治疗重点进行探讨.结果:108例中爆炸复合伤92例(85.2%)出现呼吸功能不全84例(77.8%),引起肺部感染63例(58.3%).本组治愈78例,治愈率72.2%,死亡30例,占27.8%.结论:及时解除火药爆炸致吸入性损伤的呼吸道梗阻,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呼吸机,清除气道内吸入物,维持有效气体交换,正确,及时肺复苏治疗,连续血气监测纠正低氧血症,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阳纯兵;游贵方;罗新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乙状结肠扭转52例临床分析

    总结乙状结肠扭转的诊治经验.方法:对52例乙状结肠扭转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乙状结肠扭转中,大部分是逆时针方向扭转,扭转原因主要是粘连和系膜过长;本组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行乙状结肠扭转复位系膜缩短术24例,无复发.结论:乙状结肠扭转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防止肠坏死的关键;对无肠坏死的病例,乙状结肠扭转复位、肠系膜缩短术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作者:潘小季;彭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古拉定和TAD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对比

    初步观察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国家四类新药古拉定(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方法:用TAD(意大利的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作对照,共观察50例,用隐藏的随机双盲法分为三组,验证组和对照组各15例,开放组20例.药物剂量、疗程相同.结果:总有效率验证组为80.0%,对照组为66.7%,开放组为70.0%,各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951).3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验证药与对照药治疗酒精性肝病均效佳,疗效相近,使用安全,无严重副作用.

    作者:李武;黄慧俐;刘秋红;游晶;唐宝璋;杨微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罗哌卡因和布吡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比较

    比较罗哌卡因和布吡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20例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罗组)和布吡卡因组(布组),观察两种药物的阻滞起效时间,病人满意度,术后1,2,3h疼痛VAS分和阻滞持续时间.结果:两组阻滞起效时间、病人满意度和阻滞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罗组术后2,3h VAS 分较布组高.结论: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和布吡卡因效果相当,没有明显优势.

    作者:刘绍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根据不同手术及不同类切口进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分析.结果:对于不同类别的手术切口有计划、有目的、选择性地使用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降低围手术期的感染.结论:在围手术期是预防还是治疗感染,都要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作到有的放矢,避免滥用抗菌素.

    作者:刘筱衡;刘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药物治疗异位妊娠三种方法的比较

    寻找一种简单、有效、成功率高、毒副反应小又不影响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对66例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分米非司酮(Ru486)(A组)、氨甲喋呤(MTX)(B组)及两者联合用药(C组)进行比较.结果:第一疗程B组和C组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血β-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转阴的时间明显低于另二组(P<0.01),C组药物副反应较B组明显减轻.结论:MTX和Ru486联合用药治疗异位妊娠降低了单独用药剂量,具有疗效高、疗程短、副作用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东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应用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临床价值

    评价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中及术后溶栓、抗凝治疗中预防因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0例,术前经健侧股静脉置入滤器于肾静脉下方的下腔静脉内,患侧采用超声消融和Forgary导管手术取栓治疗,术后继续溶栓、抗聚治疗,临床观察有无出现肺栓塞症状,定期透视观察滤器的形态与位置.结果:除1例置放位置不满意外,其余均获成功.经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症状及体征消失,无肺栓塞发生,近期随访滤器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是预防肺栓塞的有效措施.

    作者:郭曙光;陈翠菊;周兴立;尹存平;张晓云;赵青;张利;董希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54例诊治体会

    探讨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特点,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临床诊疗资料.结果:54例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全部行手术治疗,29例行胆囊切除或胆囊造瘘及胆总管切开取石,20例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4例胆总管空肠Roux_en_Y吻合,1例行胆囊空肠吻合.其中38例合并不同的慢性疾病,术后8例出现死亡,死亡率为14.8%.结论: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在把握好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同时,积极处理合并症,就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唐斌;蒋传成;陈恰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龄胆石症87例围手术期处理

    探讨高龄胆石症病人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7例70岁以上胆石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内科疾病者67例.非手术治疗16例;手术治疗71例,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9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12例,胆囊大部切除3例,胆囊造瘘术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16例.术后并发症6例,无手术死亡者.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治疗方法个体化及加强术后处理是治愈病人、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范立侨;张阳德;范钦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毒鼠强隐匿性中毒14例临床分析

    提高毒鼠强隐匿性中毒临床诊断的正确率,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湘雅医院急诊科2001年5月诊治的14例毒鼠强隐匿性中毒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均于发病后半月到湘雅医院就诊,经血液毒物品种及含量测定,确诊为毒鼠强中毒.结论:毒鼠强隐匿性中毒,早期症状轻,易误诊为其它疾病,加强病史的询问,提高对该类中毒的警惕性,尽早行血液毒物品种及含量测定有利于确诊.

    作者:蒋钢;曹晓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米菲司酮与氨甲喋呤联合治疗宫外孕的疗效观察

    观察氨甲喋呤(MTX)、米菲司酮及两药联合应用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寻找佳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予以MTX50mg/m2体表单次肌内注射;B组用米菲司酮200mg口服QDX3d;C组为A组与B组用药方法的联合.观察三组的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B组、C组治愈率分别为77.3%、76.5%、95.2%,血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分别为(15.2±3.4)d、(14.8±3.1)d、(10.2±2.7)d.结论:MTX单次肌肉注射及米菲司酮口服均为治疗宫外孕的有效方法,米菲司酮因无副反应更易于被接受.两药合用显著提高治愈率,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缩短,且不增加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刚毅;文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00例早期新生儿胃液细菌学检查分析

    了解早期新生儿胃液细菌学状况,探讨预防早期新生儿感染的时机.方法:对出生1h内的新生儿,无菌操作吸取胃液,作光学显微镜检(下称镜检)与普通细菌培养(下称培养).结果:胃液中白细胞镜检与细菌培养阳性率随破膜至分娩时间延长及第二产程延长而增加.结论:胎膜早破6h以上或第二产程延长2h以上者,可酌情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作者:宋新民;尹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空气净化对老年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探讨

    探讨空气净化对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对48例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应用MKJ型空气洁净器进行每日24h空气净化1个月,对照组43例行运动疗法,分别于治疗后1,2,3和4周抽血查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在净化后第3周、糖化血红蛋白在净化后第4周下降明显,胰岛素在净化后第4周上升明显(P<0.01).上述指标在第4周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病程在2年以内的患者净化有效率为89.7%,病程在2年以上者有效率为66.7%.另有17例患者(35.4%)的降糖药物用量有所减少.结论:对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行空气净化能有效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其疗效与运动疗法相似.

    作者:汪涛;张胜兰;何虹;郭志军;韩文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网状支架位置与术后疗效观察

    探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网状支架位置与术后疗效.方法:40例进行网状支架治疗的BPH,对支架的位置及术后疗效进行3~5年观察.结果:近精阜组22例中,术后近期内(3月)向远端移位者3例,向近端移位者1例.远期(3~5年)向近端移位并结石2例,前列腺持续生长并尿潴留1例.近外括约肌组18例中,仅前列腺持续生长并尿潴留1例.结论:网状支架位置位于尿道内口距外括约肌5mm之间者术后疗效优于网状支架位于尿道内口与精阜之间者.

    作者:钟以全;刘正球;胡正光;李俊芳;戚小培;周小峻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重症胆石性胰腺炎34例治疗分析

    探讨急性重症胆石性胰腺炎(ANGP)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时机和指征及手术方式.方法:总结1996年1月~2000年10月收治的ANGP 34例治疗情况.结果:对伴有化脓性结石性胆囊炎或梗阻性胆管炎患者19例,早期(72h内)行急诊胆囊切除,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腹腔冲洗,胰周及腹腔多管引流术.治愈16例,占84.2%,好转1例,术后1例死于ARDS,1例死于MOF.对胆囊结石但无明显化脓性炎症及胆总管梗阻15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是禁食,胃肠减压,中药清胰致泻,抗感染,抗休克,使用生长抑素及营养支持等.待胰腺病变治愈或稳定后再择期行胆道手术.本组治愈12例,占80%,好转1例,死于胰性脑病1例,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结论:用此方案治疗ANGP治愈率高,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作者:艾可为;黄新茹;李越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眼内磁性异物大小与视功能预后的关系

    探讨眼内磁性异物大小与视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手术方法(包括经平坦部切口玻璃体异物取出、经角膜缘切口前房或晶体异物取出、经后巩膜切口球壁异物取出)将眼内磁性异物定位后用永磁取出,且晶体异物行了白内障囊外摘除;比较不同大小异物的术前入院视力及术后随访视力情况.结果:不同大小眼内磁性异物与异物引起的视力损伤及取出异物后的视功能预后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眼内磁性异物的大小与视功能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粟友敏;肖天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远端尿道缩窄症病因探讨

    远端尿道缩窄症是女性尿道综合征常见的一种形式,本文从形态学及电生理学两方面探讨远端尿道缩窄症的病因.方法:对20例远端尿道缩窄症患者行尿道括约肌肌电图、骶潜反射及皮层诱发电位测定;对52例尿道松解术尿道阴道膈组织学研究.结果:20例DUS患者会阴部肌肉EMG示18例异常,骶潜反射潜伏期为43±5.11ms,皮层诱发电位潜伏期为35.7±2.17ms,与10例正常人相比,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52例DUS患者尿道松解术尿道阴道膈组织光镜及电镜均证实平滑肌数目减少、细胞间有大量胶元纤维沉积,弹力纤维数量明显增多,VG染色切片彩色图象分析显示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胶元组织增多明显.结论:远端尿道缩窄症患者的病因与远端尿道纤维组织增生、外括约肌痉挛、骶潜反射潜伏期延长有关,但是否三者是同一发病机理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发病机制有待证实.

    作者:张军卫;金锡御;宋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临床观察

    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联合肝固有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对预防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30例肝癌切除术后(A组)与29例肝癌切除后联合肝动脉置管化疗栓塞(B组)病人情况,两组对比研究观察术后3年复发率.结果:患者术后1,2年B组复发率比A组低,术后3年复发率A,B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肝癌切除术后联合动脉插管化疗栓塞能明显降低术后1,2年复发率,对术后3年以上的复发率控制影响不大.

    作者:林社民;唐朝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研究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Pu)的主要因素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检测血清中HBV标志物HBsAg,同时通过胃黏膜尿素酶试验及组织学染色,进行Hp检查.用果胶铋、灭滴灵、四环素、雷尼替丁治疗2周,治疗前后用内镜观察.结果:HBsAg阴性患者Pu的发病率是21.59%(65/301),Hp感染率38.36%(115/301),Pu治愈率81.54%(53/65);HBsAg阳性患者Pu的发病率是41.27%(26/63),Pu治愈率46.15%(12/26),Hp感染率56.45%(36/63),伴有门静脉高压的Pu占73.08%(19/26).结论:HBV感染者Hp感染率高,Pu发病率高,治愈率低,Pu的发病机制可能与HBV对胃黏膜直接或间接损害等有关.

    作者:梁仲惠;伊虹羽;耿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人流术后再次妊娠200例临床分析

    探讨人工流产术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人工流产术后再次妊娠孕、产期情况与同期分娩无人流史者200例孕、产期情况对比分析.结果:人工流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前、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羊水过少等孕、产期并发症及胎儿宫内窒息,新生儿低评分发生率均较无人流史者增高.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积极落实避孕措施,搞好计划生育宣传,不作或少作人流,提高人流质量是预防或减少人流术后再次妊娠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吴仕元;袁劲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8例颈前异位甲状腺结节临床分析

    该文对18例颈前异位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认为:该病与异位甲状腺有区别,临床上应严格区分,同位素131I扫描及B超检查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该病也极与甲状舌管囊肿相混淆.甲状腺结节有恶变倾向,恶变率为5.6%.治疗以彻底手术切除为宜.

    作者:王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肺心病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研究肺心病患者血液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和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演变,进一步阐明肺心病发病机制,为临床观察病情、评估预后及探讨新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该文采用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5例,缓解期20例,正常对照者18例血液中ET-1及IL-8.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ET-1、IL-8较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显著,肺心病缓解期ET-1、IL-8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显著(均P<0.05);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浆ET-1与PO2呈负相关(r=-0.72,r=-0.53,均P<0.05),与PCO2呈正相关(r=0.55,r=0.53,均P<0.05);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经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ET-1降低,IL-8降低(均P<0.05),病情无好转及死亡者,ET-1、IL-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清IL-8水平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50,P<0.05);肺心病缓解期血浆ET-1水平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表明肺心病患者存在有炎性因子与炎性细胞变化,ET-1、IL-8可作为肺心病病情观察、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唐勇军;李再清;尹本义;黄志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视网膜母细胞瘤p53,bcl-2,bax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研究

    研究p53,bcl-2,bax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Rb及其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抗人p53,bcl-2,bax和PCNA单克隆抗体,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法,对21例Rb常规石蜡标本和6例正常视网膜常规石蜡标本行p53,bcl-2,bax和PCNA表达的测定.结果:bcl-2,bax和PCNA在Rb中的表达较高,与正常视网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分化型Rb组织的bcl-2阳性表达率较高,和未分化型Rb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53,bcl-2,bax在Rb中的表达与PCNA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结论:Rb的发生与多个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异常有关,测定及分析Rb的bcl-2,bax和PCNA表达,对于Rb的诊断和分化程度有重要意义.

    作者:雷霍;金克炜;李琳;袁天国;杨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雷公藤多甙(GTW)抗雄性生育活性的研究

    研究雷公藤多甙(GTW)的抗雄性生育活性机制.方法:给Wistar雄性大鼠灌服GTW 8周后,观察其睾丸、附睾形态及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睾丸内的精子细胞及精子减少、曲细精腔缘出现病理形态的细胞及多核巨细胞.附管内可见精子断头及脱落细胞,睾丸间质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平均密度下降.结论:雷公藤多甙的雄性抗生育作用对精子细胞及睾丸间质细胞等有影响.

    作者:张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毒素清对肺炎双球菌肺炎老龄大鼠急性反应相蛋白的作用

    从急性反应相蛋白(AP)方面研究毒素清对肺炎老龄大鼠组织损伤的防护机制,为其防治老龄肺炎提供依据.方法:老龄大鼠(20~22月龄)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毒素清高剂量组、毒素清低剂量组织和头孢氨苄组.以肺脏病理和外周白细胞数量改变做对照,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铜蓝蛋白(CP)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CRP和CP含量高于正常组.毒素清高剂量组和头孢氨苄组血清CRP与CP含量低于模型组,毒素清低剂量组和模型组CRP与CP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肺炎双球菌肺炎老龄大鼠肺组织损伤的病理机制与CRP和CP有关.毒素清能有效降低CRP和CP含量以保护肺组织以免损伤.

    作者:李贻奎;张杰;李建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p27和p53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探讨食管鳞癌p27和p5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2例食管鳞癌组织p27和p53基因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27阳性表达多见于高分化组(Ⅰ~Ⅱ级)及临床早期(Ⅰ~Ⅱ期)病例;而p53阳性表达多见于低分化组(Ⅲ~Ⅳ级)及临床晚期(Ⅲ~Ⅳ期)病例(P<0.05).p27与p53阳性表达相平行.结论: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p27和p53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指标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评价食管鳞癌的恶性程度,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守惠;洪东旭;叶欣;吴若华;葛惠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慢性胃炎胃黏膜细胞凋亡的检测及意义

    检测慢性胃炎各阶段黏膜细胞凋亡状况及探讨其意义.方法:用TUNEL法检测6例正常胃黏膜、5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及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状况.结果:凋亡指数(AI)CSG>CAG>正常胃黏膜(P<0.05),而且炎症黏膜凋亡细胞分布与正常有所不同;在CAG,AI在肠化区<非肠化区.结论:细胞凋亡在CAG黏膜萎缩及肠化发生中起重要作用.CAG黏膜AI下降可能与胃癌发生有关.

    作者:郝志明;苌新明;吴玉娥;周秦蜀;罗金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测定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测定在肿瘤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SGF快速诊断试剂盒,对14类279例恶性肿瘤,24例良性肿瘤,31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进行TSGF测定.结果:恶性肿瘤组、良性肿瘤组、感染疾病组及正常人TSGF值分别为71.00±13.36,57.71±5.82,64.91±11.30和57.20± 5.57u/ml,恶性肿瘤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在恶性肿瘤中,治疗好转组TSGF下降(P<0.01),治疗后恶化组TSGF上升(P<0.05).结论:TSGF测定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有良好的辅助价值.

    作者:赵帆;曹原能;刘湘生;孙延亮;肖拥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与TNFα,IL-1,IL-6,IL-8的关系及奥曲肽的作用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变化及奥曲肽的治疗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ANP生理盐水处理组(ANP+NS组), ANP奥曲肽治疗组(ANP+奥曲肽组)和假手术组(SO组).测定血清TNFα,IL-1,IL-6,IL-8含量的变化,并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胰、肺、肝组织标本.结果:ANP+NS组血清TNFα,IL-1,IL-6,IL-8显著增高,与ANP+奥曲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NP+NS组大鼠的胰、肺、肝严重受损,而ANP+奥曲肽组大鼠的胰、肺、肝受损程度轻较.结论:TNFαIL-1,IL-6,IL-8水平增高参与ANP发病机制,奥曲肽能抑制其增高,对ANP大鼠的胰、肺、肝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郝云龙;闻勤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症(附378例报告)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TURP)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可行性.方法:采用TURP治疗重度的BPH 378例.前列腺平均重量73.8g.膀胱灌洗压力50~60cmH2O,平均流量250~350ml/min.术中血电解质监测,血钠降低10mmol/L,肌注速尿20mg.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32min.前列腺组织的平均去除率75.3%.发生经尿道切除综合征(TURS)1例(0.26%).术后排尿通畅率为100%.3个月后大尿流率由术前(5.9±2.5)ml/s升至(22.6±7.3)ml/s(P<0.01).术后随访,生活质量(QOL)良好者95.6%.结论:术中低压、低流量膀胱灌洗,监测血电解质变化,及时治疗低钠血症,增加手术时间,TURP治疗重度BPH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吴志亮;陈彤;李学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胰液细胞抑癌蛋白表达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在胰液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探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抑癌蛋白的表达异常在提高胰腺癌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共20例进行ERCP术并静注100u促胰泌素收胰液.胰液经离心后行细胞涂片.胰液细胞涂片进行巴氏染色,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Envision System检测p16,p21,p53和p27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胰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巴氏染色),10例胰腺癌患者的胰液中6例找到瘤细胞,而非癌组10例均未找到瘤细胞.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检测p53和p16蛋白的表达改变,又有2例胰液中的可疑细胞被判断为瘤细胞,总阳性率为8/10(80.0%),特异性为100.0%,准确性为90.0%.结论:胰液脱落细胞形态学结合免细胞化学法检测抑癌蛋白的表达异常对鉴别胰腺疾病的良、恶性有帮助.

    作者:徐彤;陆星华;胡育新;钱家鸣;邹江;温小恒;穆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低胆红素血症对机体抗氧化能力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VitE的干预效果

    探讨低胆红素血症对机体抗氧化能力和脂质过氧化的不良影响并观察VitE的干预效果.方法:从体检健康人群中有意选择45例胆红素水平偏高者(≥15μmol/L)和40例胆红素水平偏低者(≤9μmol/L)作为研究对象,抽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及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并给低胆红素组每人每天口服VitE 100mg,连续2周,复测上述指标.结果:与高胆红素组比,低胆红素组T-AOC明显降低(P<0.01),而MDA和Ox-LDL明显升高(P<0.05和P<0.01),但低胆红素组补充VitE干预后,T-AOC显著升高,而MDA和Ox-LDL显著降低(均P<0.01),分别达到甚至超过了高胆红素组的相应水平.结论:低胆红素血症可显著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脂质过氧化,但这一不良影响可以通过补充VitE得到有效纠正.

    作者:张英;黄维义;邓辉胜;李著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儿醒胃液药效学研究

    研究小儿醒胃液对食滞脾虚动物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酚红定量法测定脾虚小鼠胃排空速度;用炭末法测定小肠的推进速度;用NaOH滴定法测定胃液的总酸度;用Anson_Mirshy改良法测定胃蛋白酶的活性.结果:小儿醒胃液治疗组小鼠胃内酚红含量降低,小肠推进速度减慢;大鼠食量增加,胃液总酸度增加,胃蛋白酶活性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儿醒胃液是治疗儿童食滞脾虚证的良方.

    作者:赵劲风;申海菊;唐小玲;卢爱华;舒坤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Graves病治疗后敏感TSH基础值与TRH兴奋值的关系

    探讨简化TRH兴奋试验及敏感TSH基础测定取代TRH兴奋试验作为Graves病停药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比较敏感TSH基础值(bTSH)与TRH兴奋后各时间点TSH值以及反应值(△TSH)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TSH与30min,60min和90min TSH值均明显相关(均P<0.001),与△TSH亦显著相关(P<0.001).以bTSH反映△TSH敏感性为77.2%,特异性为85.0%.结论:TRH兴奋试验时90min这一次抽血已无必要;但60min的点尚不可以随便省略;bTSH尚不可以取代TRH试验作为Graves病的停药指标.

    作者:李万根;麦坤仪;庄万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与血清HBV标志物关系的研究

    探讨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与血清HBV标志物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52例血清标本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及放射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HBV标志物.结果:经荧光定量PCR检测94例HBsAg、HBeAg、HBcAb均阳性的标本,其血清HBV-DNA全部阳性,DNA测值范围4.8×105~2.8×108copy/ml;81例HBsAg、HBeAb、HBcAb均阳性的标本,其血清HBV-DNA43例阳性(阳性率为53%),DNA测值范围1.0×104~1.4×107copy/ml;39例HBsAg、HBcAb阳性的标本,其血清HBV-DNA24例阳性(阳性率为61%),DNA测值范围3.5×103~1.6×107copy/ml;100例HBVM全阴性的标本,血清HBV-DNA全部阴性.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准确灵敏,可反映乙肝患者病程变化,对于乙肝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晓春;龙苏;李文凯;骆亚萍;徐绍锐;罗向波;黄顺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

    为了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呼吸系统症状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方法:对18例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进行了食管测压和24h食管pH值监测,并分析它们与症状的关系.另以92例呼吸系统症状的GERD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食管24h pH监测的各项指标均高于无呼吸系统症状的GERD患者(P<0.01,0.05);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反流类型以卧位型为主,而无呼吸系统症状的GERD患者以立位型为主.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咳嗽和哮喘与酸反流的症状指数均很高,分别为85.5±14.1(98.3~55.4)和82.02±11.88(92.9~56.5),提示症状与酸反流密切相关.两组患者食管测压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酸反流比普通GERD患者重,并且患者可以呼吸系统症状为唯一临床表现,而无食管症状,因此临床上极易误诊,我们在临床诊疗中要对这类患者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谢勇;黄德强;周小江;王崇文;黄缘;陈江;祝金泉;张昆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在心脏起搏器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并结合心电图(ECG)诊断起搏器综合征(PMS)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具有详实临床及ECG资料的心室按需(VVI)起搏器安置患者60例及对照组48例进行CDEI检查,观察起搏组与对照组的三尖瓣返流(TR)的发生率、返流程度,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起搏组出现逆传P波(即PMS阳性)者15例,CDFI检测出现TR者2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MS阳性者TR发生率明显高于PMS阴性者,表明安置VVI起搏器后出现逆传P波与TR的发生相关性良好.结论:CDFI对PM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将ECG与CDFI结合应用有助于诊断率的提高.

    作者:周立明;周青;郝力丹;郭瑞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房室缺修补术体外循环前后肺通气和肺血流的变化观察

    观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CPB)前后肺通气和肺血流的变化.方法:监测40例患儿体外循环前和体外循环后30,60min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气终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以及二者的差值(Pa-ETCO2)、肺顺应性(Cmpl)、气道峰值压力(Peak)的变化.结果:CPB后的PaCO2与CPB前明显增高(P<0.01),Pa-ETCO2明显加大(P<0.01),Cmpl、Peak明显升高(P<0.01).结果:表明CPB前因为血液左向右分流,肺血增多,CPB后手术矫正畸形,肺血减少,二氧化碳在体内蓄积,同时肺部存在明显的无效腔通气,通气/血流比失调,肺顺应性降低,建议重点监测PaCO2及PaO2,同时加强循环管理.

    作者:刘曼;梁荣毕;黄洁;吴洪翔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蜈蚣油性提取液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探讨蜈蚣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开拓抗肿瘤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蜈蚣油性提取液加入至肝癌细胞株中一起培养,检测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蜈蚣油性提取液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为(82.2±8)%,碘化油及对照组抑制率为(53.4±3)%,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蜈蚣油性提取成份对肝癌细胞增殖有较强抑制作用.

    作者:刘国清;田秉漳;皮执民;刘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小剂量三尖杉酯碱治疗紫癜性肾炎

    观察小剂量三尖杉酯碱治疗紫癜性肾炎的近期疗效.方法:三尖杉酯碱1mg+生理盐水500ml/d静脉滴注,5~7d为1疗程,间隔2~3周,总共3~6疗程.结果:20例中显效12例(60%),有效8例(40%)总有效率(100%).结论:小剂量三尖杉酯碱治疗紫癜性肾炎有效、安全,使用方便、费用低廉,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钟建庭;王璇;刘丽;席春生;姜一真;陈菁;叶夏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口服或阴道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对初孕妇女宫颈扩张的影响

    探讨米索前列醇和米非司酮对初孕妇宫颈扩张的佳给药方式及剂量选择.方法:通过247例初孕妇人工流产,随机比较不同给药方式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对宫颈的扩张作用、减少术中出血及减轻药物副反应等.结果:各用药组对宫颈的扩张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米索阴道放药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阴道放置米索组术中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米索组出血量低于米非司酮组及对照组,给药途径与出血量多少无关(P>0.05);阴道给药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给药组(P<0.01).结论: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不仅能扩张宫颈,而且能减轻药物副反应,值得人工流产前应用.

    作者:詹瑛;李丽;冯敏;高少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异体骨关节移植修复肢体大段骨缺损的内固定选择

    对肢体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同种大段异体骨关节移植的不同内固定方法进行评价.方法:87例患者应用不同内固定方式行深低温冷冻异体骨关节移植,平均随访35.5个月.结果:不同内固定方式术后骨不连的发生率不同,而骨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别;与内锁髓内钉和异体骨段复合人工关节相比,应用加压钢板和自制内锁髓内钉的患者术后更易发生与内固定相关的并发症(χ2=9.69,P<0.01),但两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差异不显著(χ2=2.99,P>0.05).结论:内锁髓内钉、异体骨段复合人工关节置换术固定牢固,结果总评优于普通自制内锁髓内钉和加压钢板.

    作者:刘继中;王臻;胡蕴玉;李明全;韩一生;戴先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经络锻炼与养身

    人们有许多保健养生的经验和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何以使人健康长寿?奥妙何在?一个共同的原因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体中有个总调度、总控制系统,它无时无刻地都在控制人的身体健康,这个总调度、总控制系统就是经络.

    作者:张建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1医院信息化的重要性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其地位日益重要.在全球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之际,如何实现管理自动化,网络普及化,服务综合化和系统智能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医院作为信息密集的单位,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及时获得外部信息和处理内部信息,加强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益和管理效益,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作者:郑万松;金桂秋;胡子荣;吴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试论医院财务的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现代医院制度构建的医院经营活动必然面临许多宏观、微观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风险贯穿于其经营运转活动的全过程,尤其是医院正处于日趋激烈的竞争中,风险将不断扩大,怎样认识风险,如何回避风险,就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来说,风险因素可分为:

    作者:黄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医学院校的Internet护理教育研究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和因特网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使用Internet技术也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应用Internet 获取护理信息提供查询方法.

    作者:何国平;肖江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药理学干预近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一种新生儿危重症,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目前,本病尚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既往多采用脑代谢激活剂及一些对症治疗,获得一定效果,疗效有限.近几年来,随着HIE发病机制研究的进步,我国学者针对发病机制开展的药物治疗性早期干预,已成为当前HIE研究的主导方向,并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将药理学干预的有关文献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韦立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胰腺癌的基因治疗

    胰腺癌发病率占常见恶性肿瘤的1%~2%,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有明显增多趋势[1],位居美国肿瘤死亡第5位.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目前胰腺癌的预后较差.在美国每年约有27*!000例新发病例,而同期死于胰腺癌的患者有26*!000例.就诊时大约50%的患者伴有转移病灶,仅10%原发病灶能够手术切除.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虽然近年来出现了如术中放射治疗和经门静脉化疗等治疗措施,但胰腺癌总体5年生存率仍不到4%,总的中位生存期不到20月,出现转移后中位生存期则低于6月.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人们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为胰腺癌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文就近年来胰腺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平红;姚礼庆;秦新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草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报告

    随着中草药在临床广泛应用,有关中草药及制剂引起肾损害的病例逐年增加。本组3例因服中草药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现报告如下。

    作者:蓝文;成小苗;敖翔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阑尾切除切口入路的改进

    自1997年1月~2001年1月,我院采用腹横纹切口为入路,行阑尾切除术,应用80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100例,年龄大82岁,小5岁,均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员均恢复良好.

    作者:谭维;林光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白血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与层粘连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透明质酸(HA)和层粘蛋白(LN)是细胞外间质(ECM)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观察了1999年4月~200年7月我科收治的49例成人白血病患者血清HA与LN水平,探讨其在白血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进茂;白海;欧英贤;恵瑞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