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惠;李金照;赖百塘;杨学惠;张春彦;岳文涛;湛秀萍
目的研究去除C末端356~393氨基酸p53对人肺癌细胞恶性增殖抑制的影响.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去掉C末端356~393区37个氨基酸残基p53和全长p53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EGFP-p53(del),pEGFP-p53].p53缺失和突变的人肺癌细胞系801D为受体细胞,lipofectin介导质粒转染细胞.G418筛选,建立转染克隆细胞系.以PCR、荧光显微镜检查外源基因的表达;以集落形成和裸鼠移植瘤试验检测细胞体内外恶性增殖能力;以移植瘤或接种部位细胞团印片检查荧光蛋白表达.结果建立了转染克隆细胞系pEGFP-p53-801D、pEGFP-p53(del)-801D和pEGFP-801D,证明有外源p53基因存在和外源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pEGFP-p53(del)-801D体外集落形成抑制率为99.6%,pEGFP-p53-801D为81.1%,pEGFP-p53(del)-801D细胞恶性增殖能力明显低于pEGFP-p53-801D(P<0.01).pEGFP-p53(del)-801D形成的少数集落也有外源p53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裸鼠移植瘤试验显示,对照组801D和pEGFP-801D移植瘤为阳性(4/4,4/4),pEGFP-p53(del)-801D和pEGFP-p53-801D移植瘤为阴性,接种细胞部位仍有残留细胞团存在,有少数表达荧光蛋白的活细胞.结论去除C末端356~393氨基酸的p53,在体外可明显增加对p53突变和缺失的人肺癌细胞恶性增殖的抑制作用.外源p53对癌细胞恶性增殖抑制作用表现为异质性.
作者:汪惠;李金照;赖百塘;杨学惠;张春彦;岳文涛;湛秀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膀胱癌螺旋CT增强早期的表现,探讨癌灶的强化程度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53例膀胱癌患者术前行盆腔CT平扫与螺旋CT(SCT)增强扫描(在对比剂开始注射后40~45 s进行扫描),测得肿瘤灶的CT强化值.术后对每一个病灶行病理分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研究,用统计学分析癌灶的CT强化值与病理分级、VEGF、MVD等的相关性.结果 73个膀胱癌灶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不同病理分级癌灶的CT强化均值、MVD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1).CT强化均值与MVD呈高度相关(r=0.936,P<0.001),与病理分级相关(r=0.75,P<0.001),与VEGF表达不相关.VEGF与MVD、病理分级不相关.结论膀胱癌在SCT增强早期的CT强化值与MVD、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此期膀胱癌的CT强化值可反映癌灶内的微血管生成情况与血供情况.
作者:谢琦;张静;江新青;陈胜利;王奇玲;许进;古杰洪;郑一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肿瘤细胞分泌Ⅳ型胶原和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AS)阳性物质在血管生成拟态(VM)中的作用,以及VM对肿瘤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收集双向分化恶性肿瘤石蜡包埋样本158例,制作成组织芯片,进行CD31和VEGF双重染色及Ⅳ型胶原染色.通过网格计数法,比较CD31与PAS阳性图案围成的管道面积差别及分布特点,以及有VM的点阵和无VM的点阵VEGF表达的差别.结果 VM的基底膜样结构表现为PAS及Ⅳ型胶原阳性;无VM的双向分化肿瘤VEGF表达高于有VM者,其中在恶性黑色素瘤及腺泡型横纹肌肉瘤中,二者VEGF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AS阳性物质和Ⅳ型胶原参与构建了VM的管壁,VEGF表达的差别表明VM的存在可以提供肿瘤细胞氧气和营养物质.
作者:郝希山;孙保存;张诗武;赵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验证单克隆抗体制剂注射用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商品名赫赛汀(R))对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经病理诊断的晚期乳腺癌应用赫赛汀(R)治疗.第1次给予负荷剂量4 mg/kg静脉滴注,以后剂量改为2 mg/kg,每周1次.注射3个月以上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31例患者中,治疗后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7例,进展(PD)16例,CR+PR共8例,有效率为25.8%(ITT分析).患者年龄、一般状况对疗效有一定影响,而病理类型、病变部位、既往治疗和病理her-2阳性程度对疗效无明显影响.该药不良反应轻微,而且和一般化疗不同.结论赫赛汀(R)对中国乳腺癌患者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为一较安全、有效的新型乳腺癌治疗药物.
作者:孙燕;李丽庆;宋三泰;许立功;于世英;王金万;江泽飞;印季良;熊慧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既往使用紫杉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30例既往紫杉类药物治疗过的ⅢB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能状况评分(ECOG)0~1分.15例用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治疗,15例用MVP方案(丝裂霉素+长春地辛+顺铂)治疗.结果 NP组和MVP组有效率分别为13.3%和0(P>0.05).NP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较MVP组长(分别为6个月和3个月,P<0.05),NP组中位生存时间较MVP组长(分别为9个月和6个月,P<0.05),NP组1年生存率(40.0%)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5).两组Ⅲ、Ⅳ度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可以耐受.结论 NP方案对既往使用紫杉类的、体能状况较好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一定疗效,可使患者疾病进展推迟,中位生存期延长,1年生存率提高,且毒性可耐受.
作者:张文;曹军宁;印季良;洪小南;许立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例1患者女,48岁.右鼻渐进性鼻塞伴间歇性出血6个月.检查:右侧鼻中隔前中段有1.5cm×1.0 cm×0.5 cm的粉红色肿物,界清,表面光滑.鼻甲无肿大,总鼻道有少许淡红色分泌物.
作者:凌玲;周水洪;任国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4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药试验组(A组):盐酸吉西他滨1 000 mg/m2加生理盐水100ml或200 ml,于30~60min内静脉滴注,第1,8,15天各1次,每28 d为1个周期;联合试验组(B组):在单药方案基础上加顺铂30 mg/,2,60~120min内静脉滴注,第1,2,3天各1次,28 d为1个周期;联合对照组(C组):以健择代替盐酸吉西他滨.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入组的124例中,可评价疗效病例115例.A组40例中,9例(22.5%)达PR;B组36例中,15例(41.7%)达PR;C组39例中,15例(38.5%)达PR.B组与C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552).第二周期后,有117例患者可评价不良反应.Ⅲ~Ⅳ度恶心、呕吐、纳差的发生率以B组为高,C组的血液学毒性高于A组,B、C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国产盐酸吉西他滨是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药物,使用安全,联合顺铂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健择联合顺铂相近.
作者:刘淑俊;邸立军;王洁;李蓉;杨岚;孙红;张茂宏;黎莉;刘基巍;高亚杰;孙辉;徐光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开普拓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237例大肠癌患者分为开普拓单药治疗组、开普拓+DGM方案组和开普拓+Mayo方案组,单药组开普拓剂量为270mg/m2,联合化疗组开普拓剂量为150 mg/m2.开普拓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不少于30 min.结果 全组可评价疗效者186例,其中开普拓单药组的有效率为27.9%,开普拓+DGM方案组为32.7%,开普拓+Mayo方案组为27.3%.在初治55例患者中,开普拓单药组、开普拓+DGM方案组和开普拓+Mayo方案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3.3%、28.9%和50.0%;复治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26.4%、34.8%和22.2%.本组主要不良反应有胆碱能症状、迟发性腹泻和粒细胞减少,有2例患者死亡.结论开普拓的疗效和毒副反应与国外研究结果相似.
作者:开普拓临床研究协作组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扁桃体痛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4例扁桃体癌进行手术治疗.根据病变情况不同,采用经口入路、下颌骨切开外旋入路、下颌骨切除入路、经舌骨入路等4种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肿瘤,以胸大肌肌皮瓣、胸骨舌骨肌筋膜瓣、舌瓣后置、软腭黏膜瓣修复组织缺损.所有患者术后行放疗.结果 3年生存率为76.0%,5年生存率为60.8%.患者咀嚼、吞咽、呼吸、语言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大限度地重建患者的口咽功能,并辅以术后放疗,可显著提高扁桃体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张立强;解光;潘新良;栾信庸;魏奉才;王勇;杨秋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变性隐窝病灶(aberrant crypt foci,ACF)被认为是在光镜下观察到的早期大肠黏膜癌前病变.我们对结直肠肿瘤不同阶段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D34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进行研究,以探讨在结直肠肿瘤形成各阶段中细胞动力学变化规律,以及iNOS对细胞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作者:徐梅华;邓长生;朱尤庆;赵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患者女,66岁.查体发现右肺下叶及右肾上腺占位病变5 d,于2002年12月25日入院.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史8年.
作者:刘丽丽;孙莉莉;张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由于对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激素替代治疗(HRT)是否增加复发的危险性尚存争议,妇科医师对卵巢癌术后的HRT持谨慎态度.我们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探讨了雌、孕激素对卵巢上皮癌的影响及机理,旨在为卵巢上皮癌患者合理的HRT奠定基础.
作者:李力;高琨;张玮;陈心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治疗难治或复发恶性血液病的联合化疗方案,评价托泊替康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性和毒性.方法以托泊替康为主,联合阿糖胞苷、安吖啶或环磷酰胺治疗21例难治或复发的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1个疗程的拯救化疗.结果完全缓解9例(42.9%),部分缓解4例(19.0%),1个疗程总有效率达61.9%.所有患者均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持续中位时间为12.6 d,NHL为7.5 d.有16例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全部患者均需成分输血支持治疗.有15例患者出现发热及感染,脏器毒性反应轻微.结论以托泊替康组成的联合化疗对难治或复发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有显著效应,毒性反应轻微.
作者:吴德沛;唐晓文;孙爱宁;仇惠英;付铮铮;马骁;阮长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确定结肠癌细胞中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4E,eIF-4E)是否在帽依赖翻译水平上调控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并对乙酰肝素酶表达和肿瘤细胞侵袭性改变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eIF-4E被阻抑后其转录和翻译水平的改变.乙酰肝素酶活力是以其将大分子放射性元素(35S)标记硫酸乙酰肝素底物降解为小分子的能力来确定.癌细胞侵袭力改变使用膜浸润培养系统来检测.结果反义寡核苷酸(asODN)经脂质体转染LS-174T细胞后,eIF-4E基因表达明显抑制,其蛋白表达也显著下降.伴随eIF-4E被阻抑,LS-174T细胞乙酰肝素酶的活力和蛋白表达量均下降,并伴有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下降.结论 eIF-4E在翻译步骤对乙酰肝素酶表达具有调控作用,可作为调节乙酰肝素酶表达的治疗靶点.
作者:杨玉捷;张亚历;赖卓胜;王继德;吴保平;王亚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活体动物实验,研究肝动脉栓塞后对微波凝固范围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实验犬的24个适合肝叶,分别进行单纯微波凝固(对照组)和肝动脉碘化油+明胶海绵栓塞后微波凝固(实验组),每组12个肝叶.微波输出功率50 W,输出时间为300 s和400 s.测温针与微波天线平行放置于其两侧5~20 mm范围内,测量温度分布情况.术后处死动物,沿穿刺针解剖肝脏,观察比较凝固灶的大小、形态.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微波凝固术时,天线周围温度由内向外呈递减分布,实验组温度下降梯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当微波输出功率50 W、输出时间300 s时,对照组单极微波凝固形成纵径25~33 mm、横径13~22 mm的椭球形凝固灶,实验组形成纵径33~44mm、横径24~32 mm的椭球形凝固灶.输出时间400 s时形成的凝固灶略大于输出时间300 s时的凝固灶,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肝动脉栓塞后可使肝动脉血流引起的散热效应消失,使微波凝固的范围明显增大.
作者:刘岩;申宝忠;李任飞;杨光;董宝玮;梁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鉴定在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差异表达的转移相关分子,探讨肺巨细胞癌的转移机制.方法以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即PLA801D、PLA801C)为转移模型,通过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实验,验证高、低转移株间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差异.以明胶酶谱实验,分析肿瘤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活性;以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肿瘤细胞分泌的MMP-2、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和TIMP-2)的蛋白水平,以及p53、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p16、CD44(V6)异构体、细胞骨架蛋白(CK18)、上皮细胞间黏附分子(E-cadherin)和肿瘤转移抑制蛋白(nm23-H1)的蛋白水平;以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细胞内MMP-2、MMP-9、TIMP-1、TI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水平.结果肺巨细胞癌高转移株PLA801D的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显著高于低转移株PLA801C,大约为后者的4倍.PLA801D细胞株分泌的MMP-2活性高于PLA801C细胞株,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分泌的MMP-2蛋白以及细胞内MMP-2 mRNA水平显著增高所致.在PLA801D细胞株内,p53、PCNA、CK18蛋白和VEGF mRNA为显著高表达,p16、E-cadherin和nm23-H1蛋白为显著低表达,而MMP-9、TIMP-1、TIMP-2和CD44(V6)蛋白的表达在高、低转移株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间存在转移能力和转移表型的显著差异,经鉴定的差异表达分子可能在促进或抑制肺巨细胞癌细胞的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蒋代凤;陆应麟;邱宗荫;贺福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健择(gemcitabine)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经病理细胞学证实的4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健择+顺铂方案:健择1 000 mg/m2,第1,8天;顺铂80mg/m2,第1天或分3 d应用,21 d为1个周期.结果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0例,稳定(SD)19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45.7%.初治24例中,CR+PR 14例,有效率58.3%;复治22例中,CR+PR 7例,有效率31.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毒副反应以白细胞技血小板下降为常见,但均可耐受.结论健择联合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王丽萍;梅其达;高国谦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辅助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英国早期乳腺癌协作组(EBCTCG)的资料显示[1],乳腺癌术后用三苯氧胺作为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使乳腺癌术后复发率相对减少47%,死亡率相对减少26%.近年来,随着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逐渐地被用于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沈坤炜;陈灿铭;沈镇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转入反义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基因片段后的肝癌SMMC-7721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敏感性改变,初步阐明其机理.方法台盼蓝排斥实验检测活细胞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bcl-2、bax和bad蛋白的表达.结果转入反义DNMT1基因片段的肝癌SMMC-7721细胞与转入正义DNMT1基因片段和空载体的细胞相比,活细胞率显著降低(P<0.05,P<0.01),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P<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转入反义DNMT1基因片段的SMMC-7721细胞,其bax和bad表达,尤其是bax的表达,明显高于转入正义DNMT1基因片段和空载体的细胞,但对bcl-2的表达无影响.结论转入反义DNMT1基因片段的肝癌SMMC-7721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明显增强,可能与bax和bad的表达增强有关.
作者:李小安;房殿春;张宏;杨金亮;司佩任;张汝刚;杨柳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影像学肉眼肿瘤区(gross tumor volume,GTV)与病理学GTV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明确NSCLC患者影像学GTV与病理学GTV之间的关系,明确NSCLC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电镜下侵袭关系,以精确确定CTV边缘.方法 2001年2月~2002年2月间4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术前行CT检查,确定肿瘤在冠状轴(X轴)、矢状轴(Y轴)、人体长轴(Z轴)三维径线上的大小;术后病理检查,确定肿瘤在X、Y、Z轴径线上的大小及各径线上的侵袭距离.结果在不考虑电镜下侵袭的情况下,影像学的GTV与病理学的GTV在三维方向上是基本吻合的;腺癌平均侵袭范围为2.18 mm,鳞癌为1.33 mm(P=0.001).腺癌的侵袭范围95%在7 mm之内,鳞癌为5 mm.结论影像学的GTV与病理学的GTV是基本吻合的,在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靶区定位时,可以用影像学的GTV代替病理学的GTV.从GTV到临床靶区的扩充区,腺癌需要7 mm包括95%的侵袭范围,而鳞癌仅需5 mm.
作者:李万龙;于金明;刘国华;仲伟霞;李文武;张百江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