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蜜枣中检出甲醛次硫酸氢钠

陈灵虹

关键词:蜜枣, 样品, 甲醛次硫酸氢钠, 散装, 农贸市场, 工商部门, 包装, 香味, 送检, 颗粒, 红色, 处理, 超市
摘要:斗门区工商部门送检10份怀疑被甲醛次硫酸氢钠处理过的蜜枣,其中4份为来自农贸市场的散装样品,6份为来自超市的包装样品.散装样品呈淡黄至棕黄色.包装样品呈褐红色,颗粒完整,有蜜枣的天然香味.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大豆异黄酮加钙复合剂对卵巢切除大鼠骨密度和骨钙含量的影响

    利用卵巢切除大鼠模型,研究大豆异黄酮+钙复合剂对骨密度和骨钙含量的影响.卵巢切除大鼠分为3个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6.7 mg/kg BW大豆异黄酮+16.7 mg/kg BW钙(低剂量组)、13.3 mg/kg BW大豆异黄酮+33.3 mg/kg BW钙(中剂量组)和40.0 mg/kg BW大豆异黄酮+100.0 mg/kg BW钙(高剂量组),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和假手术组.12周后测定股骨骨密度(MBD)、骨矿含量(BMC)和骨钙含量.结果发现假手术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股骨干骺端BMD、BMC和股骨钙含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表明大豆异黄酮+钙复合剂能增加卵巢切除大鼠的骨密度,对雌激素缺乏所诱发的骨丢失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文仙;刘兆平;于波;霍军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蜜枣中检出甲醛次硫酸氢钠

    斗门区工商部门送检10份怀疑被甲醛次硫酸氢钠处理过的蜜枣,其中4份为来自农贸市场的散装样品,6份为来自超市的包装样品.散装样品呈淡黄至棕黄色.包装样品呈褐红色,颗粒完整,有蜜枣的天然香味.

    作者:陈灵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研究

    为制定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对山东、四川、浙江、辽宁和北京的瓶(桶)装饮用水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所获的1 556个数据的研究分析,结合有关国际标准,提出了我国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建议值:色度≤10,浑浊度≤3,不得有异嗅异味,不得有肉眼可见物;亚硝酸盐≤0.005 mL/L,耗氧量≤2.0 mL/L,铅≤0.01 mL/L,砷≤0.05 mL/L,铜≤1.0 mL/L,余氯≤0.005 mL/L,挥发性酚≤0.002 mL/L,三氯甲烷≤0.02 mL/L,226镭放射性≤1.10 Bq/L,溶解性总固体≤250 mL/L,钠≤8 mL/L.菌落总数≤50 CFU/mL, 大肠菌群≤3 MPN/100mL, 霉菌≤10 CFU/L,酵母菌≤10 CFU/L,致病菌不得检出.

    作者:李瑞英;石兴岭;魏仁均;张法明;王旭太;梁进;陈玉真;王锡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乳酸菌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抑制作用的研究

    为探讨乳酸菌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ATCC43895(E.Coli O157:H7)的抑制作用,在培养基上进行了研究.将E.Coli O157:H7与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乳酸乳球菌和瑞士乳杆菌同时接种在培养基中,E.Coli O157:H7的活性不受影响;将E.Coli O157:H7接种到培养了24 h的乳酸菌培养液中,E.Coli O157:H7活性显著下降.以乳酸调整的低pH值对E.Coli O157:H7有一定的杀灭作用.本研究表明:乳酸菌的代谢产物乳酸对E.Coli O157:H7有杀灭作用.

    作者:李志刚;杨宝兰;徐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同种类蛋白质与大鼠锌代谢关系的研究

    通过给予SD种Ⅱ级成年雄性大鼠4种不同蛋白质的合成饲料,研究不同种类蛋白质对锌代谢的影响.大鼠随机分成谷类蛋白质组(Ⅰ)、大豆蛋白质组(Ⅱ)、酪蛋白质组(Ⅲ)、谷豆混合蛋白质组(Ⅳ)四组,每组11只,自由摄食饮水.实验结果显示,锌摄入量:Ⅳ组>Ⅱ组>Ⅲ组>Ⅰ组,但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粪锌含量:Ⅰ组>Ⅲ组>Ⅱ组>Ⅳ组,其中Ⅳ组与Ⅰ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尿锌含量:Ⅰ组>Ⅱ组>Ⅳ组>Ⅲ组,但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表观锌吸收率:Ⅳ组>Ⅱ组>Ⅲ组>Ⅰ组,其中Ⅳ组与Ⅰ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表观锌潴留率:Ⅳ组>Ⅱ组>Ⅲ组>Ⅰ组,Ⅰ组与Ⅱ组、Ⅲ组、Ⅳ组组间皆差别有显著性(P<0.05).谷类蛋白质与大豆蛋白质混合后,其生物利用率提高,能较明显地增加锌的吸收率与潴留率.提示大豆蛋白质尤其谷豆蛋白质是一种改善锌缺乏的优质食品.

    作者:王充;关玉群;胡锡珉;文孝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泰安市检出部分啤酒添加色素

    泰安市卫生防疫站在2002年7月对泰安市的啤酒卫生质量进行了调查.共检查啤酒81份,其中51份为瓶装啤酒.在51份瓶装啤酒中发现21份含有人工合成色素柠檬黄、亮兰.柠檬黄的检出量为11.2~20.8 mg/kg,亮兰的检出量为10.7~14.5 mg/kg.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柠檬黄和亮蓝不得添加在啤酒中,应引起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注意.

    作者:王玉莲;刘冰;许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调节血脂作用及机理研究

    为研究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调节血脂的效果,选用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观察原花青素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脂质的影响.实验根据大鼠体重、血脂水平进行随机分组,设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对照组、原花青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25、100、150 mg/kg BW).受试物每天经口灌胃给予.6周末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ACT)活性,同时测定肝脏TC、TG,粪总胆汁酸(TAB)的排出量.结果显示:原花青素各组与高脂饲料对照组比较,大鼠血清TC、TG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花青素使高脂大鼠血清TC水平降低了18.1%(高剂量);使血清TG水平降低了34.4%以上.原花青素对高脂大鼠肝脏胆固醇、甘油三酯有显著的降低作用(P<0.01).原花青素对高脂大鼠血清LCAT活性有升高的作用(P<0.05).实验各组粪胆汁酸每日排出量高于高脂饲料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原花青素有降低高脂大鼠血脂水平的作用.

    作者:闫少芳;李勇;吴娟;肖颖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卫生部关于印发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与评价准则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关于做好2003年春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浙江省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情况分析

    为提高浙江省食品卫生执法水平,对1997年~2002年尤其是2002年的全省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及罚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全省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2002年与前5年相比,食品卫生监督力度得到加大,卫生行政处罚水平明显提高.

    作者:陈江天;王正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几种常见食品中甲醛本底值的调查研究

    为了解唐山市居民日常饮食中甲醛的本底值,用乙酰丙酮比色法检测了唐山市出售的来自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75份食品的甲醛含量.75份食品包括腐竹12份,粉丝、粉条16份,水发海产品17份,面粉13份,白糖9份,竹笋罐头4份,其他4份.75份样品全部检出甲醛,69份含量小于4.0 mg/kg,占样品总数的92%,5份样品含量较高,8~35 mg/kg,还有1份食品高达464 mg/kg.由于食品原料、包装材料、加工方法、检验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食品中可能会存在一定量的甲醛或产生甲醛反应的物质.从本次检验结果看,低于4.0 mg/kg的甲醛含量可被看作是本底值.而6份甲醛含量在8~464 mg/kg的样品可以认定是在食品中非法使用了甲醛.

    作者:郭会芝;徐静清;赵菲琦;陈秉云;李彦伯;孙艳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温州市部分食品中致病菌检测分析

    为了解温州市农贸市场的食品的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我们于2002年7月对部分农贸市场出售的生熟肉、水产品、即食腌小菜抽样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春;章乐饴;石箐;王良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食品微生物危险性评估

    食品中来自微生物性危害的危险性密切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确定的微生物危险性评估框架包括四个主要步骤:危害的确定、危害特征的描述、暴露评估和危险性特征的描述.这些步骤构成了评估食用可能污染致病菌或/和微生物毒素的食品而对人产生不良健康后果及其发生概率的系统过程.本文结合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对微生物危害危险性评估框架的各个部分及其相关因素作了综述性介绍.

    作者:赵志晶;刘秀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溶藻弧菌引起暴发型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研究

    为研究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对分离的可疑菌进行了培养、鉴定、动物毒力实验及ST毒素测定,结果显示分离菌为溶藻弧菌,该菌对小白鼠的LD50为3×107CFU/g鼠体重,存在ST毒素,证明这起食物中毒的病原为溶藻弧菌.

    作者:封会茹;游京蓉;刘玉堂;李珊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卫通[2003]1号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FAO/WHO《食品益生菌评价指南》

    作者:吴蜀豫;冉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一起食用养殖鲢鱼引起的克伦特罗食物中毒

    对安徽省广德县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经临床表现分析及实验室检验,确认中毒食品为人工养殖的鲢鱼,致病物质为鱼体生物富集的盐酸克伦特罗.食谱分析表明73人分别在5个不同饮食场所共同进餐,其中50人食用了该批鲢鱼,50人均中毒,未食用者不中毒.50名中毒病人中进食鲢鱼量为100至400 g不等,折合一次性食入盐酸克伦特罗小量为0.0059 mg.中毒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四肢乏力、手足震颤等,少数病人伴有呕吐,无腹泻,部分病人血压下降,多数病人心率较快,严重者血钾偏低.在剩余鲢鱼、病人呕吐物和养鱼塘的鲜活鱼中均检出盐酸克伦特罗,从而形成了科学的证据链.本起鱼体受盐酸克伦特罗污染的原因可能是养鱼户使用或误用了添加盐酸克伦特罗的动物饲料喂鱼所致.

    作者:叶玲霞;刘霞;董仕林;李军;杨志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公共场所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预防和控制非典型肺炎工作的紧急通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一起甲醇超标案的调查处理

    2001年9月中下旬,我们对生产流通领域的食品进行了卫生监督检测.发现某小白酒厂生产的稼轩二曲和烧刀子白酒的甲醇含量严重超标(分别为5.1~5.4 g/L).

    作者:夏淑红;段林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卫生部关于可将大麦嫩苗作为新资源食品进行管理的批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