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5-羟色胺综合征是一种由治疗药物引起的可能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为5-羟色胺(5-HT)在神经系统内积蓄,过度激活突触后5-HT受体,导致5-HT能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其临床特征为精神障碍、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及神经肌肉功能异常.本综合征常发生于抗抑郁药联用或与其他药物联用时,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包括停撤可疑药物、密切观察、控制激越行为、给予5-HT拮抗剂、对症治疗、并发症的处理等.本综合征重在预防.
作者:张小澍;鱼爱和;耿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63例冠心病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辛伐他汀+阿昔莫司组(32例)和辛伐他汀组(31例).2组患者均接受正规的抗心肌缺血治疗,辛伐他汀+阿昔莫司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阿昔莫司500mg/d;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均较治疗前下降,辛伐他汀+阿昔莫司组TC、LDL-C、TG下降更为显著,并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辛伐他汀+阿昔莫司组除皮肤反应发生率较高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相近.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能降低LDL-C和TC,并能升高HDL-C,是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安全有效的疗法.
作者:骆雷鸣;叶平;朱启伟;张灵;朱兵;杨雪;史军;张明华;刘国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53岁女性患甲亢、心房颤动17年,入院后因头晕和血栓史,给予疏血通注射液8 ml静脉滴注,1次/d.患者1年前患脑梗死,口服华法林片3.125 mg,1次/d,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在1.9~2.5之间.入院治疗2周后复查凝血酶原时间49.7 s,凝血酶原活动度12.3%,部分凝血活酶时间74.8 S,INR 3.70,PLT254×109/L.停用疏血通并将华法林3 mg,1次/d改为1.5 mg,1次/d.3 d后复查凝血酶原时间24.3 s,INR 1.91.恢复华法林3 mg,1次/d,患者无出血症状.
作者:刘燕;李振洲;曹燕滔;王文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名患者服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引致肝功能异常.第1例为65岁女性高血压伴脑供血不足患者,长期服用降压0号和银杏叶片.2004年2月24日开始加用仙灵骨葆胶囊1.5 g,2次/d,6个月后体检发现其ALT和AST分别为85 U/L和93 U/L,停用仙灵骨葆胶囊,继续服用降压0号和银杏叶片.追踪随访,停药约20个月后,患者的ALT和AST分别下降为17 U/L和28 U,L.第2例为68岁女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长期服用西沙必利,2004年1月患者开始服用仙灵骨葆胶囊1.5 g,2次/d.2个月后,实验检查显示:ALT 158 U/L,AST 123 U/L.停用仙灵骨葆胶囊,仍服西沙必利,并加服葡醛内酯200 mg,3次/d,连续服用15 d.约6个月后,患者的ALT为35 U/L,AST为23 U/L.
作者:杨毅恒;周艳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63岁.为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而服用阿托伐他汀钙10 mg,1次,d.15 d后,实验室检查示:AST和ALT分别由原35 U/L升至153 U/L,37 U/L升高至228 U/L.停用该药后,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5 d,AST 73 U/L、ALT 90 U/L.30 d后,AST和ALT值均恢复正常.
作者:李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女,38岁.因甲癣口服酮康唑200mg/d,共服2.5个月,出现厌食伴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实验室检查:ALT 213.5 U/L,AST 317.5 U/L,TBil 597.9 μmol/L,DBil 269 μmol/L,PTA 47.5%.病毒标记均为阴性.肝穿病理诊断:亚急性肝坏死.结合临床诊断为:酮康唑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及对症治疗后,复查ALT 16.4 U/L,TBil 36.9 μmol/L,PTA 92%,住院45 d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满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名35岁宫外孕女患者,行开腹探查术后经不同的静脉途径输注左氧氟沙星0.2 g/d,及卡巴克络80 mg/d.第2天,卡巴克络滴注后不久患者四肢出现皮疹,约20 min后出现呼吸困难.停用卡巴克络,继续输注左氧氟沙星,2h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
作者:黄倩秋;王育琴;史录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了解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对高血压的长期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回顾抗高血压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如心脏抑制、肾损害及血钾异常等,其目的为有助于预防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温绍君;刘洁琳;刘雅;王佐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8岁男性患者,因再发溃疡性结肠炎,口服柳氮磺胺吡啶1 g,4次/d,1周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绞痛,恶心、呕吐,血清淀粉酶601 U/L,尿淀粉酶1703 U/L,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入院.立即停用柳氮磺胺吡啶,经对症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2年7个月未再复发.
作者:张道理;李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75岁老年男性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 300万IU肌内注射,约20 min后,出现寒战、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冷汗.查体:T 38.5℃,BP 200/100 mmHg,R 40次/min,HR 130次/min,精神恍惚,听诊双下肺湿性啰音,伴哮呜音,心电图示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患者经对症治疗后逐渐好转.
作者:戴亦晖;王小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2岁女童患哮喘病,服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5 mg,1次/d,同时服用酮替芬1 mg,2次/d.2 d后出现遗尿,每晚1次,第6天时遗尿增加到每晚3次.停用酮替芬后仍然遗尿.遂停用孟鲁司特钠,1周内无遗尿现象,再次服用该药又出现遗尿,停药后随访4月余,未出现遗尿.
作者:陈金月;茹爱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血栓栓塞性疾病并伴有各种中度疼痛的患者,常联合华法林和曲马多用于防止凝血和缓解疼痛.近年研究发现,曲马多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导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升高,增加出血风险.临床若需该2药联用,华法林的剂量应减少,以避免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
作者:崔颖;刘治军;傅得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名82岁2型糖尿病男患者,用格列吡嗪5 mg,3次/d,治疗1~2年.然后,患者停用格列吡嗪,改用阿卡波糖50 mg,3次/d,并增加到100 mg,3次/d.治疗3个月后,出现昏睡.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糖2.1 mmol/L,ALT 62 U/L,AST 55 U/L.患者在静脉给予50%和10%葡萄糖注射液后逐渐清醒.停用阿卡波糖,改用复方α-酮酸片和水飞蓟宾.3个月后,实验室检查显示:空腹血糖6.2 mmol/L,ALT 30 U/L,AST 26 U/L.
作者:冯晋光;施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女,39岁.因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2次/d,2 d后出现呼吸困难、低血压和Kussmaul征阳性,胸部CT显示心包及胸腔积液.停药和心包穿刺及胸膜腔穿刺引流术后痊愈.
作者:刘娜;扈江伟;侯彩妍;舒向荣;吴晔;李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名57岁女性右侧丘脑出血患者,因肌痉挛用巴氯芬5~15 mg,3次,d治疗.3个月后,停用巴氯芬改用盐酸替扎尼定1 mg,3次/d.服药后第2天,患者出现兴奋、欣快,思维紊乱,言语杂乱.血、尿、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查正常,头颅CT未见新发病灶,内科及神经系统查体无新发体征.停用替扎尼定后,患者情绪逐渐稳定,未再出现类似精神症状.
作者:赵跃;谢瑛;郝永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55岁女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既往有甲状腺机能减退3年,现口服左甲状腺素钠6.25μg,隔日1次.静脉滴注棓丙酯注射液(欣洫通)180 me,/次,1次/d.在静滴棓丙酯注射液同日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时,患者诉头痛、头胀,血压由原126~130/70 mmHg升至150/90 mmHg,口服氯沙坦钾(科素亚50 mg/片)100 mg后血压下降至140/80 mmHg.2 d后再次合用时,血压又升高到146/90 mmHg.
作者:刘长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蓖麻毒素(ricin)为提自蓖麻子的一种强效毒素,其对细胞毒性作用的主要机制为抑制细胞蛋白的合成从而导致细胞死亡.人能通过多种途径接触蓖麻毒素而中毒.其临床表现取决于暴露的途径和剂量.严重蓖麻毒素中毒患者可出现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迄今为止蓖麻毒素尚无特效解毒药,蓖麻毒素类毒素疫苗尚处于动物试验阶段.蓖麻毒素中毒的治疗主要采用支持疗法将中毒效应降到低程度.
作者:王英;邱泽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丹麦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5月29日报告了25例肾衰竭患者在使用含钆类造影剂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后的2周到3个月发展成肾源性系统纤维化/肾源性纤维性皮肤病(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ephrogenic fibrosing dermopathy,NSF/NFD).
作者:宣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利奈唑胺(linezolid,商品名:Zyvox)为合成的(口惡)唑酮类(oxaxolidinones)抗菌药,对肠球菌和葡萄球菌起抑菌作用,对链球菌的多数菌株起杀菌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控制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所致的系统感染,包括败血症、肺炎等.
作者:宣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7年5月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网站上的一项研究报告称,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药物罗格列酮(rosigtitazone,商品名:文迪雅,Avandia)具有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可能大幅增加心脏病风险,导致死亡率增加.
作者:宣芸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