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李振洲;曹燕滔;王文妍
28岁男性患者,因再发溃疡性结肠炎,口服柳氮磺胺吡啶1 g,4次/d,1周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绞痛,恶心、呕吐,血清淀粉酶601 U/L,尿淀粉酶1703 U/L,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入院.立即停用柳氮磺胺吡啶,经对症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2年7个月未再复发.
作者:张道理;李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美国FDA继对儿童和青少年之后再次发出警告:应用抗抑郁药物的18~24岁青年患者,在用药初始1~2个月,其自杀意向和行为的风险增加.
作者:张亚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肝功能异常女性患者,56岁,于肝脏CT增强扫描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碘普罗胺注射液300 50 ml.10min后,出现面色潮红、胸闷、气促,随后昏迷.立即给予吸氧、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肌内注射异丙嗪25mg,患者BP155/75 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急查血糖14.5mmol/L、WBC 13.74×109/L、血钾2.0 mmol/L.经输液、补充电解质、抗过敏治疗后,患者恢复神志.
作者:吴敏;蒋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男,79岁.因前列腺增生症并结石不定期口服诺氟沙星胶囊400 mg,2次/d,且剂量不断加大,6年后剂量增加到1 200mg,3次/d,患者面部开始出现色素沉着,不断加重,停药则变淡.
作者:曾健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5-羟色胺综合征是一种由治疗药物引起的可能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为5-羟色胺(5-HT)在神经系统内积蓄,过度激活突触后5-HT受体,导致5-HT能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其临床特征为精神障碍、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及神经肌肉功能异常.本综合征常发生于抗抑郁药联用或与其他药物联用时,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包括停撤可疑药物、密切观察、控制激越行为、给予5-HT拮抗剂、对症治疗、并发症的处理等.本综合征重在预防.
作者:张小澍;鱼爱和;耿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女,46岁,入院诊断为脑梗死,首次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0.6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时,约50 min后突现严重烦燥、软弱无力、大汗淋漓;实验室检查:血钾2.7 mmol/L,ECG示T波低平,U波增高.治疗后血钾恢复至4.5 mmol/L,3 h后患者安静入睡,第2天症状完全缓解.
作者:李丽华;姜维;刘璐;张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女,39岁.因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2次/d,2 d后出现呼吸困难、低血压和Kussmaul征阳性,胸部CT显示心包及胸腔积液.停药和心包穿刺及胸膜腔穿刺引流术后痊愈.
作者:刘娜;扈江伟;侯彩妍;舒向荣;吴晔;李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者女,57岁,因患类风湿关节炎服用超剂量附子、川乌、草乌等中药方剂治疗,1 d后出现全身麻木、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诊断为乌头碱中毒,即予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后静脉滴注1 mg,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作者:何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奥利司他(orlistat)是一种新的局部作用的减肥药,为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能减少脂肪的吸收使体重减轻.奥利司他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紊乱,少见不良反应为肝损害、过敏反应等.本文目的是为临床合理应用奥利司他提供依据.
作者:訾梅;李祥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对碘普罗胺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及程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使用碘普罗胺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4114例.分成2组:实验组2363例,于静脉注射碘普罗胺90~100ml增强扫描前20 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对照组1751例,只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碘普罗胺.对2组患者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和程度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发生过敏反应15例(0.6%),对照组发生过敏反应35例(2.0%),2组过敏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反应程度:实验组轻度9例,中度6例,对照组轻度19例,中度16例,2组间轻度和中度过敏反应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增强造影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可降低碘普罗胺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而对过敏反应程度无影响.
作者:马素文;李坤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例76岁糖尿病女性患者,口服二甲双胍10年后,加用瑞格列奈1mg,2次,d治疗,后又加服罗格列酮4 mg,1 次/d,5个月后出现出汗、乏力、气短、面色苍白等症状.实验室检查:Hb 84 g/L,RBC 2.87×1012/L,HCT 0.26.停用罗格列酮并对症治疗,1个半月后血红蛋白上升至110 g/L,红细胞及红细胞压积正常.
作者:董延芬;李秋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蓖麻毒素(ricin)为提自蓖麻子的一种强效毒素,其对细胞毒性作用的主要机制为抑制细胞蛋白的合成从而导致细胞死亡.人能通过多种途径接触蓖麻毒素而中毒.其临床表现取决于暴露的途径和剂量.严重蓖麻毒素中毒患者可出现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迄今为止蓖麻毒素尚无特效解毒药,蓖麻毒素类毒素疫苗尚处于动物试验阶段.蓖麻毒素中毒的治疗主要采用支持疗法将中毒效应降到低程度.
作者:王英;邱泽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例患者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引致严重过敏反应.第1例为91岁男性帕金森病患者,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40 mg,滴注10 min后出现寒战、心悸、全身冷汗,BP由入院时的155/70 mmHg降至130/60 mmHg.第2例为84岁男性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脑缺血患者静脉滴注60 mg,滴注结束后5min出现胸闷、心悸、头晕、寒战、四肢厥冷、全身冷汗、神志淡漠,BP由入院时的150/80 mmHg降至90/60 mmHg.2例患者经过抗过敏治疗和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停用该药后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作者:肖文凯;骆雷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8岁女性胶质瘤术后患者,给予苯妥英钠100 mg,3次/d预防癫痫发作.治疗16 d后出现发热(38.2℃),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后第2天出现红斑、水疱、高(40℃).立即停用对乙酰氨基酚,仍见皮肤水泡,眼结膜、口腔黏膜糜烂,查WBC 15.59×109/L,ALT 87U/L.停用苯妥英钠,予激素抗过敏治疗及其他对症支持处理,治疗45 d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张丽;段丽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名35岁宫外孕女患者,行开腹探查术后经不同的静脉途径输注左氧氟沙星0.2 g/d,及卡巴克络80 mg/d.第2天,卡巴克络滴注后不久患者四肢出现皮疹,约20 min后出现呼吸困难.停用卡巴克络,继续输注左氧氟沙星,2h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
作者:黄倩秋;王育琴;史录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63例冠心病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辛伐他汀+阿昔莫司组(32例)和辛伐他汀组(31例).2组患者均接受正规的抗心肌缺血治疗,辛伐他汀+阿昔莫司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阿昔莫司500mg/d;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均较治疗前下降,辛伐他汀+阿昔莫司组TC、LDL-C、TG下降更为显著,并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辛伐他汀+阿昔莫司组除皮肤反应发生率较高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相近.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昔莫司能降低LDL-C和TC,并能升高HDL-C,是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安全有效的疗法.
作者:骆雷鸣;叶平;朱启伟;张灵;朱兵;杨雪;史军;张明华;刘国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患血栓栓塞性疾病并伴有各种中度疼痛的患者,常联合华法林和曲马多用于防止凝血和缓解疼痛.近年研究发现,曲马多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导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升高,增加出血风险.临床若需该2药联用,华法林的剂量应减少,以避免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
作者:崔颖;刘治军;傅得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例42岁女性关节疼痛患者服用冰凉花煎剂(1 ml相当 2 mg冰凉花)200 ml,2次/d,共2 d.患者出现头晕、心悸、黄视、恶心、呕吐.入院后,心电图监护显示心房扑动,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吸氧及对症治疗,第3天心电图恢复正常.
作者:王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1名82岁2型糖尿病男患者,用格列吡嗪5 mg,3次/d,治疗1~2年.然后,患者停用格列吡嗪,改用阿卡波糖50 mg,3次/d,并增加到100 mg,3次/d.治疗3个月后,出现昏睡.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糖2.1 mmol/L,ALT 62 U/L,AST 55 U/L.患者在静脉给予50%和10%葡萄糖注射液后逐渐清醒.停用阿卡波糖,改用复方α-酮酸片和水飞蓟宾.3个月后,实验室检查显示:空腹血糖6.2 mmol/L,ALT 30 U/L,AST 26 U/L.
作者:冯晋光;施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对右布地奈德鼻喷雾荆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并与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比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符合入选标准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共222例,分成2组:右布地奈德组(试验组)110例,布地奈德组(对照组)112例.试验纽给予右布地奈德鼻喷雾剂,25μg/喷,每次每个鼻孔2喷,早晚各1次;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64μg/喷,每次每个鼻孔1喷,早晚各1次.2组均连续用药14 d.疗效评价以症状积分下降指数作为主要指标,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作为次要指标.结果:试验组和治疗组相比,症状积分下降指数、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均相似,即0.78+0.24,0.76+0.23;96.4%,94.6%;以及13.6%,14.3%.结论:右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与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同样安全有效.
作者:顾建青;郑宏良;薛卫国;张宏誉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