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忠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许多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脏器(如肝、肾)发育尚未完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与成人有一定差别,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与成人也有所不同,因此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有差别.分析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特点,为儿童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张宇靖;张昌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因药物导致的肺部疾病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药源性肺部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具有涉及的药物范围广、疾病的种类多、发病机制复杂、起病方式差异大等特点.本文综述了可导致药物性肺炎、肺纤维化、哮喘、肺水肿、肺栓塞、肺出血、肺癌、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炎等疾病的药物及可能的致病机制.提示药源性肺部疾病在其诊断、治疗、预后及其潜在的用药危险因素等方面均应引起医师足够的重视.
作者:王健康;董晓莉;李忠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54岁.因肝炎后肝硬化病史2年,双下肢浮肿7 d,于2005年3月7日入院.既往有饮酒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拟给予硫普罗宁(凯西莱)0.3g/d静脉滴注,胸腺肽50 mg/d稀释后静滴.当硫普罗宁静脉滴注5 min后,患者感觉胸闷,随后出现双侧颌下腺、腮腺肿大,均约40mm、质中等、无触痛.查体:T 36.2℃,BP 100/80 mmHg(1 mmHg=0.133 kPa),P 72次/min,R 20次/min,无皮疹、皮肤瘙痒、面色潮红、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症状.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曾使用过胸腺肽治疗,无不良反发生.立即停用硫普罗宁,改用肌苷注射液治疗,20 min后双侧颌下腺、腮腺逐渐缩小至消失.
作者:张彦芳;张卫民;王凤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女,32岁.因流涕,发热,咽痛,咳嗽,吐痰3 d,于2004年4月17日就诊.查体:T 38.6℃,P 82次/min,R 21次/min,BP 100/60 mmHg(1 mmHg=0.133 kPa),咽充血,扁桃腺Ⅱ度肿大,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电图正常.化验血:WBC 14.1×109/L,N 0.86.胸透:两肺纹理增粗.
作者:李丽;荣金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女,65岁.因高脂血症,于2005年3月21日自服阿昔莫司胶囊250 mg.30 min后,感胸闷,憋气、呼吸急促,伴大汗,立即来我院就诊.查体:T 36℃,P110次/min,BP112/68 mmHg(1 mmHg=0.133 kPa),R 32次/min.气喘,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强迫坐位,大汗淋漓,双肺闻及广泛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临床诊断:支气管哮喘.立即给予低流量吸氧,2 L/min,地塞米松1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氨茶碱0.25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缓慢静滴,雾化吸入博列康尼(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5 mg.30 min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经询问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哮喘发作、哮喘病家族史.
作者:郭江宁;黄华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30岁.因发热2 d,于2005年3月26日入院.入院前2 d在院外诊所就诊,化验检查:血常规WBC 9.3×109/L,N 0.912,疑为存在感染,给予头孢氨苄500 mg口服,4 h后出现全身皮肤广泛红斑,伴皮肤瘙痒、乏力、尿黄如浓茶、灰白便.无慢性肝病、饮酒及输血史.查体发现皮肤巩膜明显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肝脾肋下均未触及,莫氏征(-),肝区无叩痛.
作者:刘泽;蔡少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临床治疗药物的发展,药物引起的肾损害亦日渐增加.当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既能发挥治疗作用,也可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特别是肾脏的损害.已有的临床资料表明,药物引起的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肾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约25%肾衰竭患者,其病因与药物引起的肾损害有关[1].因此,药物性肾损害应引起各级临床医生的注意,认识和警惕药物的肾毒性,对降低肾损害的发生率十分必要.本文对2002年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集的有关肾损害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马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例1女,56岁.因患慢性乙型肝炎15年,肝功能异常,于2003年2月13日住院治疗.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皮肤黏膜中度黄疸,双眼睑无浮肿,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肝功能:ALT 72 U/L,AST 78 U/L,T-Bil 92.2 μ mol/L,ALB 37g/L;HBV DNA2.58×107copies/mL;乙肝系列示HBsAg(+),HBeAg(+),HBcAb(+),余(-);B超显示肝脏弥漫性病变,无腹水,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入院后给予甘利欣,肌苷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保肝治疗,茵栀黄口服消退黄疸,同时口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入院第3天,患者出现双下肢及双眼睑浮肿,疑为甘利欣所致水钠储留,故停用甘利欣,但患者浮肿未见缓解,出现腹胀,B超发现少量腹水,此时患者诉于入院前两周曾因服用1周拉米夫定,亦出现过类似情况,停药后浮肿即消失,因此立刻停用拉米夫定,第2天浮肿明显减轻,第5天完全消失,B超显示腹水消退.
作者:马烈;李明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74岁,主因间断乏力33年,加重伴腹胀半个月,于2004年4月22日收入院.无胸腺素输注史,无特殊药物过敏史.入院诊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腹水,腹腔感染,脾切除术后.入院后第2天上午8:40开始给予胸腺素5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5 min后,患者出现燥热、皮肤搔痒、面部潮红.1 min后,面部潮红加重、双眼睑红肿、呼吸急促,随即呼之不应、不能回答问题.立即停止输胸腺素,更换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吸氧4 L/min,给予地塞米松2 mg静脉滴注,异丙嗪25 mg肌注.
作者:冯亮;池频频;黄玉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31岁.因乏力伴活动后心悸2个月,于2004年11月27日入院.查体T 36.5℃,P 80次/min,R 20次/min,BP 120/60 mmHg(1mmHg=0.133kpa),重度贫血貌,眼结膜苍白,表浅淋巴结及肝脾肋下未触及,胸骨无叩压痛.实验室检查:WBC11.0×109/L,RBC 2.04×1012/L,PLT 170×109/L.骨穿,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粒、淋混合型).治疗前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给予甲氨蝶呤(MTX)600 mg,于30 min内静脉注射;继而给予4800 mg,在12 h匀速静滴;同时碱化尿液,48 h后应用亚叶酸钙(CF)30mg,2次/d,共4 d,进行解救.治疗第7天,患者从眼眶周围开始,逐渐整个面部出现浮肿,胸背部出现皮疹,唇、咽出现溃疡,阴囊局部糜烂,腹胀明显.
作者:张俊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败血症败血症病情危急,一旦临床诊断确立,应即按患者原发病灶、免疫功能状况、发病场所及其他流行病学资料综合考虑其可能的病原,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44岁.因昏迷、呕吐、伴尿便失禁17 h,于2005年4月12日9:00就诊.否认外伤史、心脑血管病史,有精神病史(狂躁型)15年.长期居住精神病医院接受综合治疗,3d前其亲属探望病人一切如常.查体:T 37.6℃,P 96次/min,R 24次/min,BP 100/80 mmHg(1 mmHg=0.133 kPa).呈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存在.颈软,气管居中,双侧肺部呼吸音清,偶有痰鸣音.心脏无异常.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浅反射和深反射减弱,未引出病理反射.
作者:杜军;白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27岁.因咽喉部疼痛伴发热2 d,自行含服喉痛消炎丸10粒.服药后约20 min,出现口唇麻木、咽喉部灼热不适、有异物感,继而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查体:BP 90/60mmHg(1 mmHg=0.133 kPa),脉搏细弱,P 108次/min,呼吸急促,R 34次/min,全身皮肤黏膜发绀,咽喉部黏膜高度充血水肿,扁桃体Ⅱ度肿大.
作者:张建明;李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儿男,13岁.因面色苍白、乏力10余天,发热1周,于2000年5月17日入院.既往健康,查体:T 38.2℃,P 102次/min,R 24次/min,BP 104/70 mmHg(1 mmHg=.133 kPa),体重34 kg.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界不大,HR 100次/min,律规整、心音有力无杂音,双肺未闻及啰音,肝脏肋弓下2.0 cm,脾脏肋弓下1.5 cm,躯干及肢体可见散在小出血点.血常规:Hb 46 g/L,WBC 2.46×109/L,N 0.62、L 0.36、M 0.02,PLT 4.8×109/L.骨髓细胞学检查: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占55%,诊断:急性非淋巴细胞型白血病(M3型),肝功、尿常规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
作者:张春雨;江立;胡宝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调查舒芬太尼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诱发因素,为药物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173份使用舒芬太尼注射剂的完整住院病历进行调查,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3例使用舒芬太尼注射剂的不良事件33例(19.08%),其中不良反应17例(9.83%).不良反应的临床类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血管与胃肠道反应较为常见,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合并用药无关(P分别为>0.05),与给药剂量和方法有关(P<0.01),不良反应多出现在用药2~6 h(P<0.05).结论:掌握舒芬太尼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诱发因素,使其应用更为安全.
作者:冯霞;张春梅;钟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长期、大面积外用糖皮质激素进行皮肤病治疗有可能产生诸多不良反应,近来出现了一类可以局部外用的免疫调节剂,由于其疗效好,安全性高,长期使用也不会有外用糖皮质激素所产生的副作用,是一类在皮肤科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药物.
作者:汪科;朱学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33岁.因躯干、四肢反复红斑、丘疹4年,全身皮肤潮红1周,于2004年4月11日以红皮病入我院治疗.院外多次诊断为毛发红糠疹.入院后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给予甲氨蝶呤15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60滴/min),每周1次,共3周;静滴20 mg,每周1次.用药1周,后改为阿维A酯10 mg,2次/d口服.
作者:李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和诱发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硫普罗宁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在线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2000年1月-2005年6月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中有关硫普罗宁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道28篇,共计38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38例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1);全部患者使用常规剂量静脉给药;86.84%(33/38)的患者在用药后30min内发生过敏性休克(P<0.01);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症状以血压剧降、胸闷、呼吸困难和寒战等为主,皮肤过敏反应不多见;81.58%(31/38)的患者过敏性休克在1h内被纠正(P<0.01);97.37%(37/38)的患者经抗过敏性休克治疗痊愈(P<0.01).结论:掌握硫普罗宁所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将有助于该药的合理使用.
作者:丁小丽;雷招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妊娠结核是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起母婴的严重不良后果.了解妊娠结核的发病率、妊娠与结核病的相互影响等的新动态,掌握妊娠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药物治疗以及不良反应处理等方面的新知识,将有利于保护妊娠结核的母婴健康.
作者:林明贵;王巍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