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

李俊山;樊双义;温莜煦

关键词:葡萄糖酸, 依诺沙星注射液, 静脉滴注, 地塞米松注射液, 葡萄糖注射液, 多巴胺注射液, 抗感染治疗, 急性胃肠炎, 过敏性休克, 意识模糊, 意识恢复, 头晕, 肾上腺素, 皮肤瘙痒, 临床诊断, 患者, 化验检查, 腹部, 病人, 药治疗
摘要:患者男,34岁,于2005年8月27日因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 38.2℃,BP 110/80 mm Hg,心、肺无异常,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腹肌紧张,肝、脾未及,四肢活动好.化验检查:血常规WBC 12×109/L,N 0.931,大便常规:稀水样便,潜血(-),镜检WBC 12-15/HP,腹部B超:肝、脾、胰、肾、腹腔未见异常.临床诊断:急性胃肠炎.给予补液、抗感染治疗.静脉滴注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100 ml,约10 min,患者即诉皮肤瘙痒、头晕、胸闷、心慌,随之面色苍白,意识模糊,测血压60/40 mm Hg,考虑为依诺沙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鼻导管吸氧,给予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 ml肌注,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多巴胺注射液4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约15 min后,病人意识恢复,血压升至110/70 mm Hg,面色红润,休克纠正,观察1 h,病人神志清楚,无头晕、头痛症状,继续按常规改用其他药治疗,未见异常.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阿奇霉素致腓肠肌疼痛

    患者男,20岁.因尿频、尿急、尿痛伴腰背部疼痛7 d,于2004年9月16日就诊.7 d前有不洁性生活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尿常规WBC(++),淋球菌(-),血荧光抗体检测支原体(+).诊断为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感染),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阿奇霉素0.5 g静脉滴注,1次/d.治疗第2天患者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减轻,但出现双下肢腓肠肌隐痛,并逐日加重.治疗第4天,出现行走困难.查体未见病理反射,腓肠肌压痛(+),肌力2级.治疗期间未用其他药物,考虑为阿奇霉素所致.停药后患者双下肢腓肠肌疼痛渐减轻,3 d后恢复正常.2004年11月24日因支原体肺炎再次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阿奇霉素0.5 g静脉滴注,第2天又出现双下肢腓肠肌疼痛,可证实疼痛为阿奇霉素所致.

    作者:陈升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喹诺酮类药物致老年患者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多、老龄化速度非常快的国家乙之一.老年人由于全身器官功能减退,储备能力下降,慢性疾病增多,药物治疗十分普遍,药物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现将我院1995-2004年期间120例老年患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作者:李洪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四)

    6药物引起的其他神经精神障碍下述神经精神障碍,可存在于各种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中,也可作为症状单独存在.因此,在分析下述神经精神障碍与药物的关系时,首先应除外前文所述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

    作者:张小澍;鱼爱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地塞米松致呃逆3例

    地塞米松是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我院在使用该药过程中观察到3例(1例肌注,2例口服)与其相关的呃逆反应,并均在重复使用后又再次诱发相同症状.现将其中一个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史广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二妙丸与四妙丸的组方及临床合理应用

    二妙丸(散)和四妙丸均以燥湿清热为主,用于湿热病症.二妙丸(散)用于湿热证湿重于热的各种病症,而四妙丸则是以二妙为底,主要治疗湿热痿痹症等.在药理作用方面,由于二妙丸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对于某些以变态反应为诱因的疾病疗效颇佳;而四妙丸中因加味的牛膝、薏苡仁能增强免疫功能,故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不宜用于以变态反应为主要病因的疾病.

    作者:史学军;张立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左氧氟沙星致严重胃肠道反应和黄疸

    患者男,71岁.因右股骨颈骨折于2005年3月17日入院.入院查体:T 37.3℃,P 80次/min,R 21次/min,BP 150/80 mm Hg(1 mm Hg=0.133kPa).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术前检查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丙氨酸转氨酶16.0 U/L,碱性磷酸酶60.5 U/L,乳酸脱氢酶190.8U/L,总胆红素18.1 μ mol/L(正常值2~17μ mol/L),直接胆红素3.7 μ mol/L(正常值0~4 μ mol/L).既往无药物过敏反应史,家族中无高血压、肿瘤、糖尿病及其他遗传病史.

    作者:王惠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氧氟沙星片致重症药疹

    患者女,27岁.因急性膀胱炎口服氧氟沙星片(奥复星,Ofloxacin)0.1g,1.5 h后,依次在颜面、头部、颈部、躯干、四肢近端出现对称性红斑、皮疹、水疱,瘙痒微痛,轻度呼吸困难.当天下午,就诊于某院急诊科,静滴地塞米松,稍觉改善.患病第4天,体温38℃,皮肤红斑、皮疹、水疱泛发全身,双侧膝关节对称性红肿.

    作者:赵学伟;周焕芝;魏戈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系列问答91--阿司匹林不耐受性和阿司匹林哮喘有何关联?

    阿司匹林不耐受性(aspirin intolerance)又称阿司匹林过敏性(aspirin hypersensitivity)或阿司匹林敏感性(aspirin sensitivity),是指一些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其临床特征为支气管痉挛、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鼻炎及休克等.某些哮喘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会诱发哮喘剧烈发作,称之为阿司匹林哮喘(aspirin-induced asthma).1922年Widal首先发现这类患者常伴有鼻息肉或鼻窦炎,因此有人称其为阿司匹林三联症(aspirin triad)或哮喘三联证(asthma triad).

    作者:《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地西泮注射液致小儿哮喘严重发作

    患儿,2岁4个月,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12h,拟在全麻下行疝松解、疝内容物回纳、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检查:体重13kg,心率105次/min,律齐,呼吸22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晰,双侧阴囊高度肿胀,以右侧明显,患儿哭闹不止.入室前肌注鲁米那40 mg、阿托品0.3 mg,入室后给氧、ASC-553监护仪监护:SPO2:98%、HR:108次/min.

    作者:李温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复方苯乙哌啶片致婴幼儿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分析

    本文通过我院收治的1例复方苯乙哌啶片中毒及既往报道的中毒病例,对复方苯乙哌啶片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进行临床分析,以期对临床安全使用该药有所警示.

    作者:胡波;娄亚莉;李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接种乙肝疫苗致严重荨麻疹

    患者女,18岁,2004年9月10日入学查体时检验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转氨酶正常.为实施健康免疫,10月16日下午于校医院在左上臂三角肌内首次注射乙肝疫苗10 μ g,3 h后周身出现皮疹伴搔痒、恶心,急来校医院就诊.查患者神志清楚,血压110/70 mmHg(1 mmHg=0.133 kPa),颜面部及周身皮肤可见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鲜红色风团,有的融合成片,以双上肢和胸部为著.心率76次/min,双肺未闻干湿罗音,化验血、尿常规正常.近日未进食任何其他新鲜异样食品.既往无食物、药物过敏病史.考虑为因乙肝疫苗过敏导致荨麻疹,立即肌内注射氯苯那敏(扑尔敏)注射液10 mg,口服扑而敏4 mg/次,3次/d.第2天皮疹基本消失,搔痒明显好转,3 d后痊愈.

    作者:刘安平;王宝玲;张在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及其滥用、成瘾和依赖性

    2005年11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新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为此,本文就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及其药物依赖性的一些基本问题介绍如下,供读者参考.

    作者:刘志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正红花油致支气管哮喘

    患者女,40岁.因左上、下肢软组织扭伤,涂抹正红花油后约10 min,即感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四肢乏力,不能站立,于2004年6月28日送我院急诊科.查体:T 36.4℃,P 124次/min,R 40次/min,BP 70/50 mmHg(1mmHg=0.133 kPa).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端坐呼吸,神志尚清,两肺布满哮鸣音.患者未合用其他药物,故诊断为正红花油导致的支气管哮喘.立即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地塞米松20 mg静滴,甘露醇250 ml静滴,清洗皮肤,吸氧.抢救20 min后,患者呼吸、心跳、血压均恢复正常.

    作者:李红;王连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丙戊酸钠注射液致血小板、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

    患者男,56岁,因酒后呕血于2005年3月26日入院,入院诊断为贲门黏膜撕裂症、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代谢性酸中毒,急诊行剖腹探查、局部缝扎止血术,术后消化道出血停止,但出现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肺部感染、脑脓肿等并发症.4月16日病人出现癫痫,呈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考虑癫痫可能继发于脑脓肿,给予丙戊酸钠注射剂(德巴金)治疗.

    作者:何清;王菁华;刘亚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鱼腥草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20例文献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鱼腥草注射液引致过敏反应的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年-2005年1月清华同方数据库收录的120例鱼腥草过敏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鱼腥草注射液过敏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给药途径有关,静脉滴注易发生不良反应(P<0.05).该药致敏的临床特点是:以速发型为主,起病急,进展快,92.50%反应发生在30min以内(P<0.05),且多为多系统损害.其主要症状为胸闷、心悸、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口唇发绀、意识模糊、血压急剧下降.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较高,为30.83%(37/120),其中23例为重度过敏性休克.结论:鱼腥草注射液引起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应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作者:杨晓庆;姚海;黄益民;刘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四部分续)

    阴道感染阴道感染根据病因和病原体的不同,可分为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和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的常见病原体为阴道加德纳菌、各种厌氧菌和动弯杆菌属.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的病原体80%以上为白念珠菌;10%~20%为其他念珠菌属,如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滴虫性阴道炎的病原体为毛滴虫,可同时合并细菌或念珠菌感染.

    作者: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FDA关于达菲引起小儿不良事件的问答

    近,有媒体报道防治流感药物达菲引起日本儿童发生神经精神不良反应及死亡事件.FDA于2005年11月17日在其网站中就达菲不良事件及相关问题做了回答,现摘译刊登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醋谷胺注射液致寒战、高热

    患者女,49岁.因脑外伤于2005年4月1日入本院颅脑外科,既往无食物和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 37.3℃,R 20次/min,P 82次/min,BP 130/85 mmHg(1 mm Hg=0.133kPa);头皮裂伤.血常规:WBC 9.8×109/L,RBC 4.84×1012/L,HGB 134g/L.头颅CT检查:颅底骨轻微骨折但颅内未见出血和脑挫伤的影像学改变.诊断为外伤性颅底骨折.

    作者:徐运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何首乌致重症肝损伤

    患者男,35岁.因全身乏力、恶心厌油、尿呈酱油色1周,于2005年1月12日来我科就诊.既往体健,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否认家族有肝病史.自述1个半月来为治白发应用何首乌(即制首乌)30克煎汤并同时煮鸡蛋两枚,饮汤食蛋,每日1次,于1月7日始突发上症,其间未服用过其他药物.

    作者:杨德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静脉滴注艾迪注射液致严重过敏性反应

    患者男,42岁,有青霉素过敏史.因肺癌术后50余天,第2次化疗后1个月,于2005年5月8日10:15再入我院.CT示:右上肺叶后段及下叶背段占位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理示:低分化鳞癌.术后曾给予顺铂(DDP)联合丝裂霉素(MMC)化疗2次.本次入院拟行化疗.

    作者:曹永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