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靖;张勇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例1女,46岁.因发热1天来我院就诊.查体:T 39℃,咽部轻度充血,一般情况好,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利复星)200mg,静脉滴注,bid,20 min后,患者自觉全身瘙痒,继而症状加重,面颈部及前后胸出现红色皮疹,瘙痒难忍,喉头水肿、憋喘,张口呼吸.
作者:胡晏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81岁,因头晕、胸闷半年于2002年8月29日以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入院.入院查体:BP 160/80 mmHg(1 mmHg=0.133 kPa),P86次·min,心、肺、腹未见异常.电解质:Na+144 mmol·L-1 K+ 3.5 mmol·L-1 Cl- 104 mmol·L.
作者:乔薇;郑知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例1女,34岁.因心前区不适、胸闷、憋气,于2001年12月16日收入我院治疗.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6.2℃,P 82次·min 1,R 20次·min,BP 125/75 mmHg(1 mmHg=0.133 kpa),心界不大,心音低钝,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的病理性杂音,未见其他阳性体征.
作者:孟淑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地处桂西边远山区,是一所拥有600余张病床的三甲综合性教学医院.由于种种原因,2001年10月以前,我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还是一个空白.
作者:潘杰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SARS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460例SARS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检,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并详细记录全部临床资料及转归.患者各项资料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并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460例患者中有344例(74.8%)使用了糖皮质激素,其中血钾降低为17.2%,血钙降低为32.0%,血糖升高为30.5%,精神障碍20.1%,细菌感染53.5%,真菌感染14.8%,肝功能损害60.2%,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用激素组.②激素大剂量≥320 mg@d-1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320 mg·d-1组.结论:SARS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须严格掌握适应症;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使用大剂量宜慎重,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须尽可能减少剂量,切忌盲目增加剂量.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作者:王育琴;闻满华;常明;丁庆华;曾艳;孟莉;吴晓光;汤哲;牛光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PubMed(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是世界上著名和使用广泛的免费MEDLINE网上检索系统,由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附属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研制.PubMed上的文献更新及时,链接丰富,检索功能强大灵活.目前,PubMed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获取专业信息资源的窗口.本文详细介绍如何利用PubMed资源,以方便医生进行网上检索.
作者:张莉;郝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78岁.因头昏、头晕、乏力1 d,于2003年5月28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多年,有青霉素过敏史.初步诊断为:①原发性高血压Ⅲ级;②脑动脉硬化.
作者:黄建中;雷招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8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0年,加重伴呼吸困难,于2002年12月28日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Ⅱ型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术后急诊收住院.住院后给予抗炎、解痉、平喘、化痰及一般对症治疗,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正压给氧.
作者:朱兵;骆雷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73岁,因鼻塞、流涕、咳嗽、咳痰,于2002年9月14日在我卫生所就诊.当时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三九感冒灵冲剂、半夏糖浆口服,症状未见好转.9月16日开始出现明显咽痛,咳嗽、咳痰有所加重.
作者:鲁邦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46岁.曾有青霉素过敏史.本次因右踝关节扭伤,疼痛,使用麝香壮骨膏7 cm×5 cm贴于患处.数小时后,患者右踝关节处出现肿胀、皮疹、瘙痒难忍.
作者:郭金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例1男,74岁.因反复咳嗽、咯痰20余年,伴心悸、喘息6年,及双下肢浮肿1月余,于2002年6月4日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并心肺功能不全Ⅲ级收入院.既往尚有高血压病、脑梗塞、冠心病、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高粘血症、慢性胆囊炎等多种病史.
作者:黄智钢;周英;吴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21岁.因发热伴盗汗,胸片示右上肺结核,于2003年1月31日入院.查体:T 38.5℃,HR105次·min-1,R 18次·min-1,120/80 mmHg(1mmHg=0.133 kPa),神志清楚,精神尚可,查体合作,无皮肤瘀点及瘀斑,无鼻衄及齿龈出血;双肺呼吸音低,右下肺为甚,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律齐,心音有力;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存在.
作者:樊国霞;孙立茹;杨德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药物所致血液学反应常见,约占药物不良反应(ADR)总数的10%.比例虽不高,但病情多严重,死亡率可高达32.5%,占药物引起相关死亡的40%.
作者:常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有关中成药致肝损害的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998年-2002年确诊为中成药所致41例肝损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例患者均出现黄疸、消化系统症状及肝功能异常.经停药,并给予保肝治疗,1~4周内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近年来有关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包括肝损害,应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重视.
作者:梁兵;周光友;尹玲;张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10岁.因发热、咽痛、伴全身不适,于2003年4月6日来我卫生队就诊.查体:T 38.5℃,咽部红肿无滤泡,余未见异常.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2 ml,im,以退热.5 min后,患者自感恶心、呕吐、腹痛、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汗淋漓,并出现眼睑、口唇水肿,全身出现红色风团,奇痒.
作者:王金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