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中;雷招宝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SARS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460例SARS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检,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并详细记录全部临床资料及转归.患者各项资料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并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460例患者中有344例(74.8%)使用了糖皮质激素,其中血钾降低为17.2%,血钙降低为32.0%,血糖升高为30.5%,精神障碍20.1%,细菌感染53.5%,真菌感染14.8%,肝功能损害60.2%,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用激素组.②激素大剂量≥320 mg@d-1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320 mg·d-1组.结论:SARS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须严格掌握适应症;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使用大剂量宜慎重,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须尽可能减少剂量,切忌盲目增加剂量.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作者:王育琴;闻满华;常明;丁庆华;曾艳;孟莉;吴晓光;汤哲;牛光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31岁.于2003年8月8日因牙痛自服甲硝唑片0.4 g,tid.服药至第4天晨,发现躯干部出现约3~4片荨麻疹,可自行消退,反复发作2~3次,未治疗.当晚,又口服甲硝唑片0.4 g,4 h后出现上口唇肿胀、麻木,即来我院就诊.
作者:徐康;杨北湘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68岁.因头晕、走路不稳、精神差3天,于2002年10月25日住院.入院时查体:神智清、精神差,说话欠流利,肥胖体型,检查合作.血压130/88 mmHg,HR78次·min-1,R 18次·min.眼球活动正常,瞳孔正常,反射存在.
作者:张青山;刘淑芳;金仲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46岁.因铁钉刺伤右手食指1 h,于2002年12月24日来院就诊.伤口给予局部无菌清创包扎,破伤风抗毒素(TAT)常规脱敏注射.
作者:徐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致肾损害问题.方法:对本院1995年1月-2003年8月收治的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患者60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00例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50~75mg·d-1)的患者中,16例发生肾损害,并且剂量越大,疗程越长,肾损害发生数越多.在发现后及时停用阿司匹林,全部病例肾功能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小剂量长期服用也可致肾损害.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应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
作者:张秋霞;王玉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41岁.因右手无名指甲癣多年,先后外用克霉唑软膏、脚癣一次净、帕特药合、达克宁霜等药治疗,均未显效,故来医院就诊.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任何传染病史及药敏史,体检时发现有胆结石,查体各系统正常,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
作者:王明清;姚健;吴娟;李影平;张荣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8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0年,加重伴呼吸困难,于2002年12月28日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Ⅱ型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术后急诊收住院.住院后给予抗炎、解痉、平喘、化痰及一般对症治疗,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正压给氧.
作者:朱兵;骆雷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30岁.停经39周,于来院途中娩出胎儿,急诊入院.因患者在途中分娩时未采取常规的消毒措施,产科处理后,医嘱肌注破伤风抗毒素(TAT)预防破伤风发生.取TAT(规格:每支1ml,1500 u)0.1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0.9ml配制成皮试液,右前臂屈侧皮内注射0.05ml.约3 min后患者突然晕厥,面色苍白,出冷汗,呼之不应,血压测不到,脉搏微弱.立即吸氧,先后给予肾上腺素1 mg、地塞米松10 mg、异丙嗪25 mg,im,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加25%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滴.病情逐渐好转,1h后恢复正常.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住院3d出院.
作者:梅青彬;董魁臻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药物所致血液学反应常见,约占药物不良反应(ADR)总数的10%.比例虽不高,但病情多严重,死亡率可高达32.5%,占药物引起相关死亡的40%.
作者:常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年,卡马西平临床严重不良反应时有报道,本文通过检索1994年-2003年国内相关文献,就其主要报道进行归纳,并探讨在护理工作中,如何加强对卡马西平不良反应的防治.
作者:崔宝珠;唐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例1女,34岁.因心前区不适、胸闷、憋气,于2001年12月16日收入我院治疗.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6.2℃,P 82次·min 1,R 20次·min,BP 125/75 mmHg(1 mmHg=0.133 kpa),心界不大,心音低钝,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的病理性杂音,未见其他阳性体征.
作者:孟淑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年,随着促红细胞生成素临床应用的增多,其引起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道有所增加,本文根据国外文献报道,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引起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及其诊断、治疗和预防.
作者:陈香美;冯全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地处桂西边远山区,是一所拥有600余张病床的三甲综合性教学医院.由于种种原因,2001年10月以前,我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还是一个空白.
作者:潘杰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既是各种药物治疗的实施者,也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护士参与住院患者的用药全过程,能了解患者的主观及客观反应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为医师和临床药师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及诊疗依据.因此,护士在ADR监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明;王慧霜;刘桂霞;田丽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例1女,19岁.因带状疱疹来我院就诊.给予阿昔洛韦750 mg,地塞米松10 mg静滴治疗.当晚,患者自觉腰酸、恶心、呕吐.次日来院经给予甲氧氯普胺等药对症治疗后,恶心、呕吐稍有好转,但仍觉腰胀,随之出现尿量减少,再次来院就诊.
作者:方宰平;方恒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21岁.因发热伴盗汗,胸片示右上肺结核,于2003年1月31日入院.查体:T 38.5℃,HR105次·min-1,R 18次·min-1,120/80 mmHg(1mmHg=0.133 kPa),神志清楚,精神尚可,查体合作,无皮肤瘀点及瘀斑,无鼻衄及齿龈出血;双肺呼吸音低,右下肺为甚,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律齐,心音有力;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存在.
作者:樊国霞;孙立茹;杨德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10岁.因发热、咽痛、伴全身不适,于2003年4月6日来我卫生队就诊.查体:T 38.5℃,咽部红肿无滤泡,余未见异常.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2 ml,im,以退热.5 min后,患者自感恶心、呕吐、腹痛、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汗淋漓,并出现眼睑、口唇水肿,全身出现红色风团,奇痒.
作者:王金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20岁.因发热3 d,于2002年12月20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T 37.8℃,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可见脓性分泌物,双肺呼吸音清,HR 88次·min-1,律齐,腹软,无压痛.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环丙沙星0.2 g静滴.
作者:宋杰;王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