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杰;王芳
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既是各种药物治疗的实施者,也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护士参与住院患者的用药全过程,能了解患者的主观及客观反应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为医师和临床药师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及诊疗依据.因此,护士在ADR监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明;王慧霜;刘桂霞;田丽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8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0年,加重伴呼吸困难,于2002年12月28日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Ⅱ型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术后急诊收住院.住院后给予抗炎、解痉、平喘、化痰及一般对症治疗,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正压给氧.
作者:朱兵;骆雷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例1女,4岁,因发热、局部水疱,于2003年5月20日前来我院就诊.检查:T 38.5℃,血象:WBC9.6×109·L-1,L 0.571,N 0.429,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予更昔洛韦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qd.次日患儿恶心、头痛,查血象:WBC 3.1×109·L-1,L 0.451,N 0.549,立即停药,改用利巴韦林2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滴,qd,连续使用5 d,口服板蓝根冲剂6 g,tid;吗啉胍0.1 g,tid;局部使用滑石粉、烧伤油处理,5 d后,疱疹结痂,观察2 d后,查血象:WBC 7.3×109·L-1,正常出院.
作者:许晓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46岁.因铁钉刺伤右手食指1 h,于2002年12月24日来院就诊.伤口给予局部无菌清创包扎,破伤风抗毒素(TAT)常规脱敏注射.
作者:徐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本文概要介绍了对甲状腺功能和临床检测有较大影响的主要药物,并对其发生率、影响机制和可能的临床干预进行了探讨.旨在加深医药界人士对药物影响甲状腺功能及检测这一临床课题的认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作者:李中东;丁俊杰;王大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地处桂西边远山区,是一所拥有600余张病床的三甲综合性教学医院.由于种种原因,2001年10月以前,我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还是一个空白.
作者:潘杰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30岁.因尿频、尿急、尿痛1d,于2003年7月20日来本院门诊就诊.经检查诊断为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给予盐酸洛美沙星片200 mg,po,bid.服药2 h后,患者突然感觉全身瘙痒,继而出现口唇发绀,呼吸困难,急诊送入本院.入院后,患者自述恶心、胸闷、头晕、心慌、四肢发凉.继之面色苍白,意识模糊.查体:T 35.6℃,P118次·min-1,R 30次·min-1,BP80/50 mmHg(1 mmHg=0.133 kPa).
作者:黄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致肾损害问题.方法:对本院1995年1月-2003年8月收治的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患者60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00例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50~75mg·d-1)的患者中,16例发生肾损害,并且剂量越大,疗程越长,肾损害发生数越多.在发现后及时停用阿司匹林,全部病例肾功能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小剂量长期服用也可致肾损害.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应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
作者:张秋霞;王玉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PubMed(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是世界上著名和使用广泛的免费MEDLINE网上检索系统,由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附属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研制.PubMed上的文献更新及时,链接丰富,检索功能强大灵活.目前,PubMed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获取专业信息资源的窗口.本文详细介绍如何利用PubMed资源,以方便医生进行网上检索.
作者:张莉;郝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64岁.于2003年2月24日开始服用银屑敌:每次5粒,每日3次;共7次,服药35粒后,患者自觉皮肤瘙痒,同时发现全身散在钱币至手掌大小的紫红色斑疹,伴发热,T 38℃.遂去当地医院皮科就诊,给予氯苯那敏、西替利嗪等药口服,外用复方康纳乐霜治疗.
作者:杨秋亚;沈司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78岁.因头昏、头晕、乏力1 d,于2003年5月28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多年,有青霉素过敏史.初步诊断为:①原发性高血压Ⅲ级;②脑动脉硬化.
作者:黄建中;雷招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53岁.因肝功能异常3个月,于2003年9月1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因高血压于2001年12月开始服用福辛普利钠片(蒙诺)治疗:剂量范围为10~40 mg·d-1,单次服药,初始剂量为10 mg,qd.约4周后,根据降压情况给予适当调整剂量.
作者:付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男,10岁.因发热、咽痛、伴全身不适,于2003年4月6日来我卫生队就诊.查体:T 38.5℃,咽部红肿无滤泡,余未见异常.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2 ml,im,以退热.5 min后,患者自感恶心、呕吐、腹痛、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汗淋漓,并出现眼睑、口唇水肿,全身出现红色风团,奇痒.
作者:王金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例1女,43岁.原发疾病为甲亢,于2003年5月13日来我院复诊.患者要求注射甘露聚糖肽以增强免疫力,经询问无支气管哮喘史、无过敏史后,医生处方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于下午5时左右在我院门诊注射室肌注甘露聚糖肽5 mg.5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喉头水肿、痉挛,全身重度发绀、眼睑水肿、呼吸急促、全身大汗、乏力.HR128次·min-1,脉弱.考虑为甘露聚糖肽过敏,立即给予平卧、吸氧,同时给予肾上腺素1 m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20mg,iv,异丙嗪25 mg,im,5 min后转入急诊科抢救.
作者:张宇靖;张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30岁.停经39周,于来院途中娩出胎儿,急诊入院.因患者在途中分娩时未采取常规的消毒措施,产科处理后,医嘱肌注破伤风抗毒素(TAT)预防破伤风发生.取TAT(规格:每支1ml,1500 u)0.1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0.9ml配制成皮试液,右前臂屈侧皮内注射0.05ml.约3 min后患者突然晕厥,面色苍白,出冷汗,呼之不应,血压测不到,脉搏微弱.立即吸氧,先后给予肾上腺素1 mg、地塞米松10 mg、异丙嗪25 mg,im,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加25%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滴.病情逐渐好转,1h后恢复正常.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住院3d出院.
作者:梅青彬;董魁臻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患者女,21岁.因子宫炎伴少量出血,于2003年7月7日来院就诊.既往无药物过敏史.给予司氟沙星(巴沙)治疗.患者首次服用1片,服药2 h后,患者于四肢、颈、面部出现少量红疹,逐渐蔓延至全身,全身无力,立即来院就诊.
作者:黄莉莉;葛卫红;凌春燕;韩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有关中成药致肝损害的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998年-2002年确诊为中成药所致41例肝损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例患者均出现黄疸、消化系统症状及肝功能异常.经停药,并给予保肝治疗,1~4周内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近年来有关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包括肝损害,应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重视.
作者:梁兵;周光友;尹玲;张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药物所致血液学反应常见,约占药物不良反应(ADR)总数的10%.比例虽不高,但病情多严重,死亡率可高达32.5%,占药物引起相关死亡的40%.
作者:常瑛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