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俊;梁红锁;李林;李红波;韦程寿;黄克
目的:分析中药大承气汤灌肠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护理效果。方法87例行中药大承气汤灌肠治疗的中枢性高热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及退热时间。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771、26.805,P<0.05);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为(3.95±0.76)h、完全退热时间为(7.68±1.75)d,研究组分别为(2.12±0.54)h、(5.21±1.46)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083、7.178,P<0.05)。结论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中枢性高热患者可改善其心理状态,缓解负面情绪,并缩短退热时间,具推广价值。
作者:丁秀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常压高浓度氧疗综合治疗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单胎FGR孕妇随机分为A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30例)和B组(给予常压高浓度氧疗+药物治疗,30例),选择同期30例在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作为C组(定期孕检,不予任何处理)。比较三组胎儿生长参数、脐血流波形、新生儿出生体重及5 min Apgar评分情况,产后1个月追踪A、B两组新生儿存活率。结果①治疗2周后, B、C组的孕妇宫高、孕妇腹围、孕妇体重、胎儿双顶径(BPD)、胎儿股骨长增长值明显高于A组(P<0.05)。②治疗后A、B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脐动脉收缩末期峰值(S)/舒张末期峰值(D)(S/D)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0.01), B组降低程度优于A组(P<0.05)。③ B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A组(P<0.05), A、B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均低于C组(P<0.05)。B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7分多于A组(P<0.01)。④B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A组(63.33%)(P<0.01), B组新生儿存活率(96.67%)高于A组(73.33%)(P<0.05)。结论常压高浓度氧疗联合药物治疗FGR安全有效,能够促进胎儿生长,增加新生儿体重,改善新生儿预后及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作者:任国平;王保莲;袁社霞;毕春燕;赵小慧;杨健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不同剂量奥美拉唑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18例。实验组实行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参照组实行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实验组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输出量、止血时间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实行小剂量奥美拉唑具有出血量少、止血效果好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玉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常规对症治疗联合动脉溶栓治疗)与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每组44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4 h、2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本治愈27例(61.4%),显著进步10例(22.7%),进步6例(13.6%),无效1例(2.3%),总有效率为97.7%(43/44),对照组基本治愈20例(45.5%),显著进步8例(18.2%),进步5例(11.4%),无效11例(25.0%),总有效率为75.0%(33/4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动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广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针灸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52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7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9~2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2.7±4.5)个月,两组患者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满意,脊柱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术后治疗组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针灸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获得良好的脊柱稳定性,明显改善损伤脊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俊;梁红锁;李林;李红波;韦程寿;黄克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行下肢深静脉瓣膜外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PDVI行下肢深静脉瓣膜外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效果。结果38例患者手术顺利,共计手术56条下肢,其中单侧肢体患者20例,双侧肢体患者18例;行股浅静脉瓣膜外修补28条,行股浅静脉带戒术20条,行股浅静脉瓣膜外修补并带戒术8条。随访有4例患者肢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经置管溶栓后恢复,另2例置管溶栓后示手术部位狭窄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球囊扩张术恢复。结论下肢深静脉瓣膜外成形术能较好的纠正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牛志鹏;杨会锋;王春雨;席力森;张定成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分析脑卒中患者口服给药差错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临床措施。方法96例接诊的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给药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口服给药差错的原因以及口服给药差错发生率,并提出有效的临床措施。结果观察组口服给药差错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92%(P<0.05)。服用量错误、服用时间错误、药名错误、给药对象错误以及漏给药是主要的口服给药差错。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针对性的给药护理,并增加对护理人员相关的培训以及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脑卒中患者口服给药差错的发生率。
作者:姜蕾;朱洁;高园林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镇静的效果。方法10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行妇科手术患者,经随机抽签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通过咪达唑仑、舒芬太尼联合麻醉,对照组通过咪达唑仑麻醉。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给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分别为(2.17±0.41)、(3.97±0.89)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遗忘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和镇静的效果较好,且患者遗忘的程度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马少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析宫腔镜手术在治疗子宫纵隔畸形的不孕不育患者中的效果。方法86例子宫纵隔畸形的不孕不育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实行宫腔镜手术,对照组实行经腹子宫纵隔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分娩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观察组有4例分娩,分娩率为9.30%;对照组有5例分娩,分娩率为11.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05)。两组患者术后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7,P>0.05),且均明显高于术前。结论子宫纵隔畸形的不孕不育患者应用宫腔镜手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曙铮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胰岛抗体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3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采取相应的检查,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探讨胰岛抗体在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380例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阳性患者86例(22.63%),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b)阳性患者32例(8.42%),此外有26例(6.84%)患者合并有2种自身抗体阳性,380例患者中共有144例患者出现1种及以上的抗体阳性,占本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37.89%。IA-2Ab阳性、GAD-Ab阳性、2种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2种自身抗体阴性患者(P<0.05);2种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以及餐后2 h C肽水平低于IA-2Ab阳性、GAD-Ab阳性、2种自身抗体阴性患者(P<0.05)。结论胰岛抗体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指导价值,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霍继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究对老年便秘合并肺炎患者予以通腑泻肺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老年便秘合并肺炎患者,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通腑泻肺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便秘合并患者予以通腑泻肺汤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情况以及肺炎症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作者:金鸿斌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以及血液采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市的两个固定献血点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对照组,3152例)及整体护理模式来进行护理(观察组,3241例)。观察比较经过不同采血护理后,两组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合格率、献血不良反应率、二次以上献血者比例。结果观察组无偿献血者献血合格率为7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P<0.05);观察组无偿献血者的献血不良反应率为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P<0.05);观察组无偿献血者二次以上献血者比例为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4%(P<0.05)。结论在献血的过程中,对献血者展开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整体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所出现的献血不良反应,并能够更好的促进其身体的健康发展。为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深入人心奠定基础。因此在采血点进行招募采血的过程中,可将整体护理模式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刘丹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治疗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62例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采用单孔胸腔镜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术中输血,手术时间30~80 min,术中出血10~120 ml,胸引管留置时间2~5 d,术后引流量60~150 ml,术后住院时间4~6 d,总住院时间5~10 d。随访5~12个月,均无复发。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可进一步减小创伤,疗效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肺大泡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治疗。
作者:曹纪伟;朱红军;韩玉龙;曹志坤;朱富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春秋分时节预防治疗风寒湿痹症临床效果。方法186例痹症患者在春秋分节气采用中医药预防性治疗,春分、秋分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186例患者经过春、秋分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48%、97.85%。结论通过在春秋分调节免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医药发挥了中医简、便、廉、验的优势,具有预防风湿免疫性疾病复发,减轻临床症状,控制病情活动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洪华;付天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不孕不育妇女支原体感染的类型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618份不孕不育妇女的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618份送检标本共有376份检出支原体,感染率为60.8%,以单纯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为主,其次是Uu合并人型支原体(Mh)感染,单纯Mh感染少。体外药敏结果显示:Uu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比较耐药;Mh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罗红霉素比较耐药;Uu合并Mh对环丙沙星、司帕沙星、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本地区不孕不育妇女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支原体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和壮观霉素的总体耐药率较低。
作者:高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使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对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98例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出血性脑梗死的一般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则使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3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8%;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5.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发生药物过敏2例,治疗组患者发生过敏反应1例,发生呕吐症状2例,用药停止后症状消失,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没有发生明显异常。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0.2±2.8)分,对照组为(16.5±2.5)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药物使用的安全指数也较高,因此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冀书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孕期非遗传因素作用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方法30例出生后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母亲作为病例组,同期30例出生后健康的新生儿母亲作为对照组。分析孕期非遗传因素作用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结果两组新生儿母亲在年龄、孕产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民族、居住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噪音、装修、工厂等13项是诱发先天性心脏病的非遗传因素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工厂[OR=1.862,95%CI=(1.033,3.246)]、负性生活事件[OR=2.162,95%CI=(1.264,3.696)]、感冒[OR=1.904,95%CI=(1.197,3.038)]为诱发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补充复合维生素[OR=0.434,95%CI=(0.253,0.749)]和补充叶酸[OR=0.468,95%CI=(0.261,0.853)]是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孕期非遗传因素中的工厂、负性生活事件及感冒等可能增加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而在孕期补充复合维生素和叶酸能够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
作者:江海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律失常的应用疗效及对MHD的影响。方法26例MHD中发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透析前口服美托洛尔片,对照组透析前未予特殊处理。比较两组患者MHD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次数和种类。结果治疗组14例患者共MHD 1006次,发生心律失常19次,发生率为2%;对照组12例患者共MHD 866次,发生心律失常219次,发生率为25%;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9.63,P<0.05)。结论美托洛尔用于MHD患者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蒋兰晔;彭茜;麦丽珊;何淑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变应性咳嗽患者,参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应用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甲氧那明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咳嗽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为(4.1±1.3)d,对照组患者平均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为(6.3±2.0)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治疗组患者平均咳嗽积分为(1.4±0.3)分,对照组患者平均咳嗽积分为(3.3±0.6)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疗效确切、起效快,可作为变应性咳嗽患者理想用药方案。
作者:吕明明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采用低分子肝素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6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选用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选用低分子肝素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24.19±3.10)g/L,24 h尿蛋白量(6.28±0.84)g,总胆固醇(5.11±0.75)mmol/L;研究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32.35±4.62)g/L,24 h尿蛋白量(3.03±0.21)g,总胆固醇(3.07±0.17)mmol/L。研究组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19%,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治疗选用低分子肝素与卡托普利联合方法,效果较佳,建议运用。
作者:张大为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