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于飞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摘要:目的:探讨彩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超分别对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颈动脉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情况。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83.3%,对照组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软斑27例,硬斑3例,混合斑30例,颈动脉狭窄57例。对照组动脉粥样斑块软斑2例,硬斑10例,混合斑1例,颈动脉狭窄1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较高,且能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范围和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可明显改善患者意识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且不良反应较少,应纳入急性脑损伤的常规治疗。

    作者:佘以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药物对常用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

    目的:分析药物对常用检验指标结果带来的影响。方法:从医院诊治的各类患者当中在服用药物后的检验指标结果中随机抽取,然后总结和分析选取的结果。结果:通过对患者反复地进行尿检,发现主要影响因素为治疗药物以及患者的代谢物。结论:部分患者在服用有些药物后,会直接影响临床检验指标的终结果。临床检验的治疗医师以及工作人员应该从思想上重视患者服用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所带来的影响,对于检验结果要仔细研究与筛选。

    作者:韦剑梅;李雅琴;彭林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动脉穿刺点封闭方法与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比较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不同封闭方法的动脉并发症发病率,提高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将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动脉穿刺点封闭方法分为器械组及非器械组,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器械组术后血管并发症明显低于非器械组(P<0.01)。结论: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如条件允许,建议使用动脉穿刺点器械封堵法,可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方雁彬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晚期妊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上呼吸道感染的晚期妊娠孕妇2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正常晚期妊娠孕妇2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胎儿情况和新生儿预后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以及产妇产后、术后持续发热>5d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以及高胆红素血症、轻微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妊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对患者的妊娠结局具有直接影响,并且对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有所提高,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手段对晚期妊娠孕妇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有效防治。

    作者:李馨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托烷司琼不同给药时间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托烷司琼不同给药时间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30例,采用统一的全身麻醉方案,A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静推托烷司琼5 mg和手术结束前5 min静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B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静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和手术结束前5 min静推托烷司琼5 mg,对照组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 min和手术结束前5 min各静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结果:术后24 h A组和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7%和26.7%,显著低于对照组C组的53.3%(P<0.001和P=0.035);且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托烷司琼可有效用于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恶心呕吐,且麻醉前给药效果更佳。

    作者:苏健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儿童牙颌畸形的预防与早期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牙颌畸形预防与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2009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牙颌畸形儿童患者100例,对其治疗情况进行整理回顾,分析治疗效果及发病原因。结果:随访6个月后,患者满意度99.0%,并发症1例,未出现畸形情况。结论:对于儿童牙颌畸形的治疗,加强对儿童刷牙等正确方法的引导,形成良好习惯,替颌期乳牙滞留拔除,保证个人口腔卫生,可以降低发病率,及早发现治疗,掌握佳时机,可以有效提高矫正效果。

    作者:王毅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祛毒汤熏洗在混合痔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祛毒汤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疗效。方法:将200例混合痔患者行外剥内扎术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100例,在术后常规换药治疗前,试验组给予祛毒汤肛周熏洗,对照组予常规生理盐水和碘伏冲洗,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及术后创口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和出血停止时间。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试验组术后创口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混合痔术后应用祛毒汤肛周熏洗可提高总体疗效,促进患者创口疼痛、水肿、出血等并发症的消退。

    作者:田文景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CD3-CD19+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儿童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患者外周血CD3-CD19+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20例UC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CD19+的比例。结果:US组CD3-CD19+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UC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CD3-CD19+的表达值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提示CD3-CD19+可能在UC的病理机制中发挥作用。

    作者:金蓉;武庆斌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硝酸酯类药物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比对照组(62.5%)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酯类药物在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治疗中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霆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心功能与心肌梗死部位及面积的关系

    目的:探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心功能与心肌梗死部位及面积的关系。方法:临床确诊心肌梗患者利用QGS软件分析相关参数,把患者分为LAD(左前降支梗死)组、LCX(回旋支梗死)组、RCA(右冠状支梗死)组和混合组(两支及以上梗死),分析不同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各组间关系。结果:正常组与心肌梗死组各检测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与LAD组、LCX组和RC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组、LCX组和RCA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评价心肌梗死部位、大小与心功能的关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冠民;刘德峰;朱峰;丁雪梅;谭叶颖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阅读疗法在医院图书馆领域中应用可行性分析

    目的:阅读疗法是图书馆学与心理医学的交叉学科,是药物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之外的一种新疗法,对心理疾病患者的辅助疗效尤其明显,且已被国家精神研究专家所证实。阅读疗法在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普及,尤其是许多精神病医院已经将阅读疗法作为重要治疗手段来使用,心理医生在开具药物处方的同时还开具“书方”,甚至还有的医院设置阅读治疗床位。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上海、北京等城市中4%~8%的人群患有抑郁症。阅读疗法是尤其独特的应用市场。

    作者:宫岩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自拟中药方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6.7%,不良反应发生率3.3%,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0.0%,不良反应发生率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聂建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剖宫产瘢痕部妊娠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的诊治情况。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剖宫产瘢痕部妊娠患者18例。18例患者既往剖宫产术式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均有停经史及阴道流血。3例肌注甲氨蝶呤治疗加清宫术,其中2例保守治疗成功,其中1例因突发大量阴道流血而中转开腹手术行子宫切除术。6例先肌注甲氨蝶呤后行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病灶电切术,其中5例治疗成功,1例因宫腔镜手术突发大量阴道流血中转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再行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病灶电切术。9例先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肌注甲氨蝶呤,再行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病灶电切术。结果:18例患者术后28~56 d血HCG均降至正常范围以下,除1例子宫切除的患者,其余17例患者于术后2~5个月月经来潮,术后2~4个月子宫下段瘢痕部包块完全吸收。结论:剖宫产术后的育龄期女性再次妊娠时有发生瘢痕妊娠的可能,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下剖宫产瘢痕部妊娠病灶电切术在治疗瘢痕妊娠时具有更大的优势。

    作者:王堃;秦瑞;曹璐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伴有疼痛的肿瘤患者60例,实施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干预、指导咨询及发放宣传材料等护理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评估其依从性和疼痛程度。结果:干预后癌痛患者的认知性提高,口服止痛药依从性增加,癌痛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疼痛明显缓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癌痛患者对口服止痛药的认知性,从而提高口服止痛药的依从性,明显降低癌痛患者疼痛的程度。

    作者:缪同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盐酸胺碘酮片临床不良反应50例分析

    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片所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类型与特点。方法:对国内应用盐酸胺碘酮片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盐酸胺碘酮片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以消化系统、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呼吸系统较为常见。结论:盐酸胺碘酮片所致药物不良反应日渐增多,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及时对应处理。

    作者:张作芳;杨振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创血压监测的临床运用体会

    目的:探讨有创血压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于左侧桡动脉搏动强处穿刺22号留置针,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压力延长管,连接至心电监护仪,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60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并正确连接心电监护仪,无穿刺不成功及穿刺后感染和假性动脉瘤现象发生。结论:有创血压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动态直观地连续反应血压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和抢救成功率。

    作者:夏田;孙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安络化纤丸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早中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早中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应用安络化纤丸联合拉米夫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早中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服用拉米夫定,观察组同时服用安络化纤丸和拉米夫定。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HBV-DNA转阴率上没有明显差异,但观察组治疗后球蛋白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低于对照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中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安络化纤丸联合拉米夫定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良好,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更佳,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巩瑞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中喉罩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身麻醉中喉罩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试验组使用全身麻醉喉罩通气方式,对照组使用气管内插管进行通气。观察各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各个阶段的平均动脉压和时间点的心率,并将观察结果认真记录作为临床分析的依据。结果: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与时间点的心率皆高于试验组,故喉罩通气的临床效果优于气管内插管。结论:全身麻醉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气和麻醉效果良好,操作方便,患者恢复快,且无并发症现象,相对于其他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朱海燕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内分泌及免疫紊乱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内分泌及免疫紊乱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6月收治复发性流产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选择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自身免疫抗体、细胞因子、生殖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免疫组化检测并比较。结果:试验组中免疫抗体阴性24例,免疫抗体阳性6例。试验组中均存在内分泌失调,出现单项或多项生殖激素异常。试验组子宫内膜ICAM-1阳性。结论:女性内分泌及免疫紊乱在复发性流产中可以并存,对复发性流产的患者进行生殖激素和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赵晓英;高美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在感染性休克疾病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收治重症患者52例,将其按照是否出现感染性休克分两组,发生感染性休克28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感染性休克2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患者治疗期间与治疗结束后的第1天、第3天和第5天对其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点,PCT值显著降低,且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CT值略有下降,但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与治疗后的不同时点,CRP的变化均呈现出第3天的值高的情况,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都能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变化,且降钙素原对患者病情轻重的反应更加敏感、迅速,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奎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