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华
目的 建立盐酸雷尼替丁制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方法 以甲醇为溶剂制备溶液;采用GC-MS法检测,使用DB-5MS色谱柱,载气为氦气,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方式为SCAN和SIR.结果 实验条件下,20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能很好分离检测;各组分的检测限(S/N=3)大于2μg·g-1,线性范围在2~40 μg·mL-1之间,r>0.99;加样回收率在79%~99%之间,RSD<10.8%.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对色谱柱和仪器污染小,进样残留少,可同时测定口服固体制剂中的20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作者:海丽萍;王雪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我国假药案件“行刑衔接”存在的问题,为完善该制度提供建议.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和数据统计的方法.结果 现有制度存在立法不足、药监部门以罚代刑、公安部门处理不及时、信息沟通不畅、联席会议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结论 应完善相关立法、规范药监部门移送案件行为、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健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促进我国假药案件查处中“行刑衔接”机制的完善.
作者:杨彬;邵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测定二硫化硒洗剂中硒含量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方法 利用HClO4-HNO3湿法消解,对二硫化硒洗剂中的硒进行原子荧光测定.结果 硒在0~100 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3%(RSD=0.5%,n=9).结论 所建立方法简单、结果准确,可有效控制二硫化硒洗剂的质量.
作者:刘彦刚;刘伟;李晓燕;李卫红;李显峰;毕雪艳;赵连兴;李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测定单硬脂酸甘油酯含量的高效液相-示差检测器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Sunfire C18色谱柱,柱温为30℃,以四氢呋喃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采用示差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30℃,进样量为20 μL.结果 单硬脂酸甘油酯在1~4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RSD=1.8%,n=6).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快捷,适用于单硬脂酸甘油酯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作者:杨锐;孙会敏;张丽颖;于丽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找寻不良反应、药品、用药人群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关联模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有效降低由药源性疾病带来的额外经济负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必要的保障.方法 应用SQL构建多维数据仓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挖掘数据中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结果与结论 得到江苏省2004~2009年6年多维关联结果以及6年纵向多维关联规则比较结果,共获得7组具有强的关联性的三维关联组合和5组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三维关联组合.
作者:冯变玲;杨世民;贺小红;雷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修订暖宫七味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方法,鉴别暖宫七味丸中豆蔻、天冬、肉豆蔻、沉香、手掌参及丁香;采用GC法,鉴别暖宫七味丸中豆蔻的主成分桉油精;采用HPLC法,测定暖宫七味丸的总丁香酚含量.结果 显微鉴别及气相色谱鉴别专属性强.含量测定丁香酚线性范围为0.08560~3.264μg;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87%(n=6).结论 此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暖宫七味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侯峰;施法;田金苗;沈书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所面临的问题.结果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中存在重复建设、资源分散、园区产业链短、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复合型人才问题.结论 应从大力发展地方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提高园区创新水平、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
作者:王帅;陈玉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处方合格率,促进处方规范和合理用药.方法 明确“大处方”的定义,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与结论 通过实施处方点评,加大奖惩力度,可有效避免和减少“大处方”现象的发生,提高处方质量.
作者:王琦;高加蓉;杨怀平;张恩娟;张云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抗结核药物中异烟肼、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利福平、利福喷丁、利福布丁等化合物的HPLC快速确证方法.方法 采用Alltima TM HP C18 RocketTM色谱柱;将以上化合物按物理性质分为3组,分别确定每组化合物的色谱分离体系;采用相对容量因子和紫外光谱相似度双指标进行定性;相对容量因子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根据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或结构,将其分组,确定每组化合物的色谱分离体系,以实现尽可能用较少的色谱体系分离较多化合物,减少HPLC分析过程中流动相的切换,加快药物分析速度;采用双指标进行定性,增加了HPLC定性的准确性;相对校正因子含量测定法,能有效减少对照品的使用,加快HPLC分析速度.结论 抗结核药物HPLC快速确证方法快速、简便,适用于药品的快速检测,为HPLC法快速检测药品提供了指导原则.
作者:王金凤;尹利辉;朱俐;杨化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十二五”初期,中国政府的多项发展规划提出了医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政策目标.对中国医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路径进行探索和研究,旨在为各级政府实现“十二五”期间战略目标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基于产权分割和专业化分工理论,采用Panel Data模型的实证分析研究方法,对中国医药产业的相关交易费用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分化分层和兼并重组是医药产业组织结构调整的两种方案,医药产业的研发和生产领域要以选择分化和分层的组织调整方式,以实现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作者:王广平;丁冬;张小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借鉴PIC/S工厂主文档的内容要求,为完善我国GMP认证申报资料提供建议.方法 比较我国GMP认证申报资料和工厂主文档的差异.结果与结论 我国GMP认证申报资料应当与时俱进的增加相应内容和要求,如产品疑为假药/劣药后的处理方法描述等.
作者:马云鹏;叶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为完善我国药品电子监管制度提出建议.方法 通过系统比较中美两国药品电子监管制度的实施绩效与监管范围、流程、措施等方面的政策内容,在此基础上借鉴美国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 我国应尽快完善药品电子监管制度,更好地发挥其效能,达到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作者:丁锦希;徐卓环;蒋蓉;陆慧;高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为临床合理、安全应用静脉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临床药师查房中收集的输液问题进行整理,从药物的配伍浓度、溶媒选择、药物配伍、静脉给药速度、光敏药物处置及液体的微粒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临床静脉给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药学监护,将失误和相关的药品不良反应降至低.
作者:魁学梅;张华;杨彦彪;冯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情况,分析其合理性及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的改进.方法 查阅我院2010年11~12月和2011年11~12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例,记录相关用药医嘱,对照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与2010年相比,2011年我院工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使用率由100%下降至87%,总预防用药时间明显下降,预防用药选择在术前0.5~2 h以内的上升到43.8%,药物选择趋于合理.结论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规范医师用药行为.
作者:张世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医嘱的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和分析我院两年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嘱审方中不合理用药的实例.结果 不合理用药主要为配伍禁忌、溶媒的不合理选择、药物超剂量、不合理给药方式等问题.结论 对静脉用药不合理医嘱的分析和干预,提高了静脉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廖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加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方法 阐述了药检行业应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现实意义,针对提高检验业务工作规范化程度、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决策支持、系统整合、检验数据自动采集等本行业特点提出了系统建设的具体目标;并从开发商选择、系统选型原则、项目实施建议等方面总结了系统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与结论 通过LIMS系统的实施,规范了实验室的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必将使我院的检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全面提升.
作者:李健;陈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为保障医用氧的质量安全提供建议.方法 对本地区医用氧的使用和生产进行市场调研.结果与结论 必须加强对医用氧的监督检验,增强使用单位的质量安全意识,医疗机构必须健全医用氧的自检能力,药品检验部门应加大对医用氧的监督抽验力度,保障医用氧的质量安全有效.
作者:王浩;张霞;王文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退药原因,总结经验,为减少和规范退药情况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全年住院患者的退药案例32641条,按类别、科室、金额等进行统计.并具体对2010年5月的2408条退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退药类别以抗生素居多,占16.83%;退药科室前3位为肝胆、中西医、胰腺肿瘤科;退药原因主要为医嘱停药、患者转科、病人出院、死亡、药房库存不足、病人拒绝用药和发生不良反应等.结论 应加强药品管理,尽量避免退药现象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张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针对中药注射剂的特点,研讨其生产设备清洁验证的意义和方法,为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提供建议.方法 从中药注射剂的特殊性入手,结合质量风险评估的理念对制药设备清洁验证中的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阐述和分析.结果与结论 建立一个全面、科学、严谨的清洁验证方案,是确保药品质量,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个必要条件.
作者:彭菲;叶正良;杨亚宁;李德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测定北豆根中蝙蝠葛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TC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三乙氨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4 nm;柱温为35℃.结果 蝙蝠葛碱在0.149~2.67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8.14%(RSD=0.83%,n=6).不同产地的11批北豆根样品中蝙蝠葛碱的含量为0.30%~0.79%.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作者:李井涛;李东飞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