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曲肽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叶林华;黄路圣;黄云;刘建平;肖飞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小儿, 奥曲肽,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奥曲肽在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兴市人民医院自2006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34例急性胰腺炎患儿,随机分为奥曲肽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分别为20例和14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好转,血血尿淀粉酶正常时间,判断其疗效.结果 奥曲肽治疗组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3%(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使用奥曲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明显减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减低转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可能.且未发现其对小儿造成任何临床副反应,可以有效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结论 奥曲肽在小儿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疗效确切.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中不同给药方法对产妇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缩宫素在剖宫产手术中不同给药方式对产妇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1组于患者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静脉注射缩宫素,剂量为10 U;研究2组患者推注方法、时间与1组相同,剂量改为20 U;对照组不予缩宫素注射.记录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各时期变化值.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各检测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2组患者于缩宫素注射后2 min血压明显下降、心率明显上升,与同时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10 min后才逐渐恢复正常.三组患者各时期比较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2组应用缩宫素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缩宫素在剖宫产术中对于产妇循环功能短期内具有极明显的影响,可降低血压、升高心率,但对血氧饱和度无影响.

    作者:谭景;余立波;周艾;叶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德阳市院前急救现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德阳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 选用德阳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救护记录单为调查表,调查对象为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德阳市急救中心所有院前急救患者,共16 265例,采用现况研究.结果 ①16 265例患者平均年龄(45.23±17.46)岁,男女性别比为1.18:1,职业以工人(38.26%,6223/16 265)多.院前急救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分别为(1.89±0.82)min、(14.22±5.23)min、(14.33±4.34)min、(13.12±4.35)min.院前急救病种前5位是创伤(38.80%,6311/16 265,)、脑血管病(18.73%,3047/16265)、心血管病(17.54%,2852/16 265)、呼吸系统疾病(9.67%,1573/16265)、中毒(6.00%,975/16265).院前急救病例一年中以冬夏季多(62.99%,10 245/16 265);一天中以昼多夜少分布,高峰时间是8:00 ~24:00(86.74%,14 108/16 265).院前急救出诊半径为(8.15±3.25)km,区域分布以市区为主(52.36%,8517/16 265),城郊与农村次之.②死亡病例与非死亡病例调度时间、到达时间、返回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时间死亡病例比非死亡病例明显延长(P<0.05);院前死亡病例以>60岁多,占54.30%(638/1175);死亡原因以脑血管疾病(28.34%,333/1175)、心血管疾病(24.94%,293/1175)和创伤(22.38%,263/1175)为主.结论 德阳市院前急救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本调查为德阳市院前急救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鄢涛;王森;谭鸿;姜伟;刘辉;李远建;胡壮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采用Bard肝穿枪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1年4月5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围手术期临床观察和护理,包括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指导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采取措施.结果 53例患者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成功率100%,出现局部切口疼痛28例,胸闷、心悸2例.经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后缓解,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在肝穿刺术中具有重要作用,完善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术中配合,采取舒适体住,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安全实施肝穿刺活检术的关键.

    作者:乔艳;汪素琴;沈萃;张妹;王云;郑春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ICU护士核心能力N1级培训计划的制定及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适合ICU低年资护士N1级核心能力培训的方法,为低年资护士ICU培训方案的制定依据及方法参考.方法 评估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确定岗位职级,制定并实施层级护士培训手册,通过一对一带教、集中授课、现场观摩、操作示范及教学查房等方式,进行核心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评价包括培训完成情况、理论及操作考核、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临床工作绩效.结果 有116名护士完成预定的培训计划,通过率为97.48%,其中20人完成N1-2阶段临床学习、13人完成N1-3阶段临床学习.N1-2和N1-3阶段临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临床护理绩效评分与N2层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专业核心能力N1级培训制度有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及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陈洁雅;李静;李平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类风湿关节炎社区防治路径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分析社区服务中心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普查和疾病防治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上海浦东新区新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人群共计1000例,首先对所有人群进行血清学指标初筛,包括抗CCP抗体、RF、CRP和ESR;对于血清学指标异常的120名体检者进行专家会诊,以确认是否为RA;同时对这部分人群进行《类风湿关节炎危险因素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结果 本次研究中,120名血清异常的体检者共确诊23例RA患者,其抗CCP抗体均为阳性,其中女性19例,男性4例;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结论 本研究从早期普查、快速确诊、长效随访和危险因素分析等方面初步验证了类风湿关节炎社区防治路径探索的可行性.

    作者:陶惠红;陆建民;褚亚萍;诸佳丽;倪卫红;鲍勇;沈福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改良Nuss手术矫治小儿漏斗胸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和分析改良Nuss术的手术配合要点,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方法 对50例漏斗胸患儿进行术前访视,做好心理护理,认真准备手术物品.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程,保持密切配合.结果 所有5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死亡及复发病例.手术时间40~6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10~25 ml,平均出血10ml;住院时间6~10d,平均住院时间7d.术后伤口皮下淤血2例,矫形板轻度翻转1例.随访1~12个月,平均10个月.患儿活动量明显增加,对矫形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Nuss术矫治小儿漏斗胸具有创伤小、切口小而隐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活动早、矫形效果好等优点.术前对患儿的全面评估、充分的物品准备,术中与医生的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陈琨琨;周琦;雷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危重症患者并发腹胀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目的 总结ICU常见并发腹胀的危重症类型、腹胀产生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2月收住在蚌医一附院ICU的重症患者且出现腹胀并发症的共60例,观察和分析其腹胀的发生情况以及致病原因,根据不同的致病因素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改善机械通气、鼻饲方法、加强胃肠功能康复护理、血气监测以及心理压力疏导等,60例患者的腹胀大多在1~3d有明显好转.其中,38例基本消失,22例腹胀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 ICU重症患者腹胀产生的原因与机械通气、腹部术后肠道功能紊乱和感染、鼻饲、应用抗生素、长期卧床和年龄因素有关,通过积极的医疗护理措施的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腹胀的程度.

    作者:章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联合检测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与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CHD患者来自苏州市立医院心内科根据国际CHD诊断标准诊断的住院患者,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冠脉病变支数进行分为1,2,3支血管病变组;正常对照组来自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员;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匹配,具有可比性.CHD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冠脉病变支数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LP(a)水平.结果 CHD组HCY、LP(a)水平均值都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2,3支血管病变组HCY、LP(a)浓度呈逐级增高趋势但两者增高程度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HCY、LP(a)与冠脉粥样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CHD的两个危险因素,如两者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顾秀玉;张霞;张国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对2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长期随诊观察

    目的 通过对26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双向转诊与转出是为了更准确定地进行诊断和准确地治疗;同时还可对社区医院诊断符合率予以验证,利于基层医院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方法 对26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双向转诊与转出,对转回的26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每月一次的连续随访.结果 在随访过程中关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变化,随PSA高低选择是否再继续给予激素、化疗或放射治疗.健康体检时要进行PSA筛查,以助早期发现前列腺癌,以便早期接受治疗,控制率达到96.2%;连续跟踪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反馈给上级医院,使患者及时获得新的救治,相对生存率为100%(26/26),弥补了大医院不能按时追踪随诊的缺憾.回访率100.0%.结论 对转回的26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每月一次的连续随访,防止了不连续或漏访现象的发生.不仅方便患者,也减轻了大医院就诊压力,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矛盾.

    作者:李虹;张玉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为肝硬化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以肝硬化为主要表现的肝豆状核变性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12例误诊为肝硬化的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和误诊原因.结果 12例误诊患者中,发病年龄11 ~46岁,平均年龄32.6岁,主要见于中年人.病程5d~6年,平均2.6年,误诊时间长达29个月,有阳性家族史者3例,均为同胞一代发病.分别有11例和5例患者有血清铜蓝蛋白降低和尿铜增加;裂隙灯下角膜K-F环阳性10例.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被误诊,中年不明原因的肝病要注意本病的可能性,此外还应对确诊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筛查,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刘红娟;张骏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院前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09年12月-2010年12月的376名院前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院前心肺复苏影响因素.结果 抢救半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年龄、心搏停止时间、现场电击除颤早晚及基础原发病均直接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是否有基础原发病对CPR抢救成功率影响不大.结论 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很多,必须做到快速到达现场,快速诊断,快速心肺复苏,采用改良胸外按压术,尽早除颤并及时、有效、合理地使用复合药物,才能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在复苏过程中,应用冰袋冰帽可有效降低脑组织代谢,降低脑氧气消耗量,在有效地辅助心肺复苏的同时可有效促进脑复苏.另外,加大心肺复苏术在公众中的普及力度也尤为重要.

    作者:袁庆密;李夫民;史先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浅议医院营养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目的 为了了解医院营养健康教育的状况,为医院营养教育的全面展开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检索相关文献,了解医院营养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状况.结果 营养健康教育在医院是缺失的.其原因有:高校临床营养教育的缺失,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本、专科生,几乎没有一所院校把《临床营养学》设为必修课,只有少数院校把它作为选修课;薄弱的继续教育,医院未把营养教育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2002年中国营养学会调查显示,只有47%的医院设有营养科,营养科建制的不完善也是营养教育在医院缺失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疾病谱的变化,不断攀升的慢性病发病趋势以及居民相对缺乏的营养知识都与营养的关系非常密切,对慢性病的防控也应加强营养教育;营养支持的快速发展与营养科建设在医院的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在医院大力开展营养健康教育,以促进营养科的建设,促进营养知识的普及和传播.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在医院的全面展开显得十分紧迫.

    作者:王一舒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6例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研究高龄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高龄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化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指导康复训练,术后加强基础护理,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积极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结果 16例高龄患者均顺利完成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3~5d坐起,7~10d下床,2周左右拆线,未出现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 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患者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整个围手术期需要护士有预见性地提供精心细致的护理,精心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患者早日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子女负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者:葛多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上海市全科医师培训工作的回顾与展望(续完)

    (接2011年第9卷第11期)2.1.2 建立政策文件体系 上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立两个层次的文件.一是《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7]主文件,二是若干具体操作性文件,包括《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劳动人事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住院医师培训医院和师资管理办法》、《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考核管理办法》、《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同时在市人事局、市府法制办的指导下,制定了统一规范的《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暨劳动合同》.

    作者:许铁峰;王涛;张勘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颈Ⅵ区淋巴结清扫治疗cNO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cNO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规行颈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28例初诊的cNO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病灶根治性切除加同侧颈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颈Ⅵ区淋巴结阳性8例(占28.6%);并发症2例(占7.1%),其中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1例,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1例,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cNO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Ⅵ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常规行颈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李雷;张年庆;杜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社区老年患者误吸的原因及预防护理进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2009年10月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的新统计显示,全国老年人口有1.62亿,占总人口的12.79%,从2010年起老年人平均增加800~900万人,预计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1].加剧的人口老龄化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护理、保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而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疾病和留置胃管的因素及照顾者的认知不足等各种原因已成为发生误吸甚至死亡的高危人群.误吸是指进食到口咽部的食物或反流的胃内容物不能及时咽下或吐出而误入气管内,刺激气道,引起呛咳、气喘甚至窒息[2].有文献报道[3]:因误吸所致的吸入性肺炎病死率高达40%~60%.现将老年患者误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综述如下,为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提供指导.

    作者:林永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扬州市两社区55岁以上人群生活习惯与脑卒中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扬州市城市社区中55岁以上中老年人脑卒中的患病情况,调研中老年人生活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病趋势相关性,并以社区为基点对影响脑卒中的相关因素,提出促进健康的建议和措施.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方法,对扬州市两个城市人口较为集中的社区共701位55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应调查结果进行健康状况及影响脑卒中发病发展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两社区55岁以上中老年人有一定比例的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3%和5%,其生活习惯、基础疾病、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均参与和影响脑卒中的发病与发展.结论 制定防范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生的措施,有效干预影响脑卒中发病的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提高社区医疗中心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全面降低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顾健;顾蔚;李晓波;李华;伏正予;闪丹;孙幸;朱晓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肩痛

    目的 研究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和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10d为一疗程,休息3d后开始下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66.7%,好转率2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率为33.3%,好转率为40%,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在减轻疼痛,增加上肢运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和单纯康复训练都对偏瘫肩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的疗效.

    作者:徐磊;江勇;曹小芳;张学云;史伟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毛母质瘤31例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毛母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以提高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方法 对术前误诊为皮脂腺囊肿、钙化性粉瘤、慢性淋巴结炎,表皮样囊肿,纤维瘤,脂肪瘤等31例病例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大体所见:大部分肿瘤有完整的包膜,壁薄,质地较硬,切面呈灰白色,表面有钙化,有“沙粒”、“豆腐渣样”或“石灰样”颗粒;镜下所见:肿瘤细胞呈不规则团块状,外周的细胞类似基底细胞,核深嗜碱性,向中央细胞核逐渐浓缩消失成为影细胞.影细胞境界清楚、弱嗜碱性,细胞中央有一不着色消失的核影子.部分细胞巢中央间钙化,间质内可见巨细胞反应.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毛母质瘤.结论 进一步增强对毛母质瘤临床及病理特征的认识,以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张佳音;钟咪;曹志翔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驻岛官兵守礁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目的 探讨南海驻岛礁官兵守礁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免疫功能改变的因果,如何进行改善,为守礁部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BD FACSAria流式细胞仪检测守礁官兵守礁前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16+ CD56+)百分率.结果 南海官兵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16+ CD56+守礁前百分率分别为(59.32±8.48)%,(38.67±3.17)%,(20.31±4.32)%,(10.27±1.64)%,(14.37±5.89)%.守礁后百分率分别为(55.17±9.16)%,(34.73±4.64)%,(26.56±3.66)%,(13.63±2.73)%;守礁前后CD4 +/CD8+比值分别为1.90±0.11,1.31±0.17.与守礁前相比,守礁后官兵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16+ CD56+,CD4+/CD8+显著降低(P<0.01,P<0.05),CD19+,CD8+明显升高(P<0.05).结论 驻岛官兵守礁期间部分免疫功能发生改变,与官兵的心理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心理状态,长时间日照和仪器辐射,高温高湿等恶劣生活条件,初次接触异样微生物、海洋生物、空气离子有关.

    作者:樊龙中;李裕标;周赤龙;何俐勇;王萍;谭燮伦;陈正;仇建国;刘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