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mad4基因对胰腺癌细胞E-cadherin、β-catenin表达及增殖的影响

刘庆宏;于鸿;黄俊星;王朝夫;施达仁

关键词:胰腺癌, Smad4, 上皮型钙黏蛋白, β-连环蛋白
摘要:目的 探讨Smad4基因对人胰腺癌细胞BxPC3 E-cadherin、β-catenin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为试图运用Smad4对胰腺癌进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经脂质体介导将含有Smad4重组表达质粒转染人胰腺癌细胞BxPC3,用G418筛选及RT-PCR、Western blot鉴定;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阳性细胞克隆E-cadherin、β-catenin表达改变;又分别采用噻唑盐(MTT)比色法及5-溴-2-脱氧尿苷(BrdU)掺入法检测阳性细胞克隆的增殖活性.结果 成功建立表达Smad4的阳性BxPC3克隆(S4-8,S4-23),并证实其E-cadherin、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MTT法和BrdU掺入法显示,S4-8与S4-23细胞克隆增殖显著降低.结论 Smad4可增加胰腺癌细胞E-cadherin及β-catenin的表达并抑制其增殖,Smad4可能对胰腺癌具有基因治疗的效果.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Bcl-w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对化疗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Bcl-w(B细胞淋巴因子-w)在胃癌中的表达对化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人胃癌组织中Bcl-w的表达.结果 ①100例胃癌中Bcl-w表达的阳性率为69.0%.②胃癌组织中Bcl-w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1).③Bcl-w表达与胃癌的整体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阴性预后好(P <0.01);Bcl-w阳性患者中化疗患者与非化疗患者预后无显著差异;Bcl-w阴性者化疗患者预后优于非化疗患者.结论 ①Bcl-w在抑制胃癌细胞凋亡,促进胃癌侵袭转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②Bcl-w在胃癌中的表达与预后负相关,Bcl-w在胃癌中的表达干扰了化疗效果,可作为胃癌预后以及化疗敏感性的评价指标.

    作者:郝占伟;姜德清;黄继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红肉和肉制品摄入增加癌症风险的研究进展

    肉类食品在当今的饮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肉类是水分和脂肪的重要来源,含有20% ~ 30%蛋白质,提供所有的主要脂肪酸,富含多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等[1].近年的研究发现,红肉和肉制品(主要指添加防腐剂保藏或者通过烟熏、腌制或盐渍以及煎炸烤等方式加工的肉)的大量摄入与多种癌症相关.笔者结合近年来各国的研究成果,综述了红肉类和肉制品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现状、致病机理,简要分析了研究的不足,并对下步研究做出展望.

    作者:韩鹏飞;唐偲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阴道镜下LEEP治疗宫颈病变83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高频电波刀(LEEP)对诊断及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及电子阴道镜下可疑病变定点活切,病理检验诊断为宫颈良性病变及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级的837例患者行阴道镜下LEEP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疗效及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 阴道镜下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9.5%,平均手术时间6 min、出血量4.5ml.2例继发性出血,无术后感染发生.手术标本经病理学检查与术前诊断符合率90.5%.结论 阴道镜下LEEP治疗宫颈良性疾病及CIN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治疗效果佳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

    作者:王艳;张泽莉;赵德华;廖玲;张士玲;张晓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气管支架置入术联合经动脉灌注术治疗恶性气管狭窄

    目的 探讨气管支架置入术联合经肿瘤供血动脉灌注术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气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并与同期仅行气管支架置入治疗的恶性气管狭窄进行比较.方法 16例恶性肿瘤致气管狭窄患者,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50~70岁,平均57.5岁.引起气管恶性狭窄的原因有肺癌7例,食管癌6例,气管肿瘤2例,纵隔肿瘤1例.联合组6例在先行气管支架置入术的基础上,3~7d后再经肿瘤供血动脉灌注术进行治疗,对照组10例仅行气管支架置入治疗.结果 16例患者共置入Gianturco Z型金属支架8枚,镍钛合金Wallstent支架10枚,支架置入后患者呼吸困难立即缓解,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到自然呼吸时90%~95%.联合组6例患者经肿瘤动脉灌注治疗后均有轻度的消化道症状,对症处理后缓解.随访3个月~2年,联合组支架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期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气管恶性狭窄患者,予以气管支架置入治疗,缓解了呼吸困难,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时机,再联合肿瘤动脉灌注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魏宁;祖茂衡;徐浩;顾玉明;张庆桥;许伟;崔艳峰;刘洪涛;王文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联合检测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与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CHD患者来自苏州市立医院心内科根据国际CHD诊断标准诊断的住院患者,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冠脉病变支数进行分为1,2,3支血管病变组;正常对照组来自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员;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匹配,具有可比性.CHD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冠脉病变支数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浆HCY水平,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LP(a)水平.结果 CHD组HCY、LP(a)水平均值都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2,3支血管病变组HCY、LP(a)浓度呈逐级增高趋势但两者增高程度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HCY、LP(a)与冠脉粥样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CHD的两个危险因素,如两者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顾秀玉;张霞;张国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CIK细胞与DC-CIK细胞抗肿瘤效应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结合CIK细胞抗肿瘤效应.方法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法测定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 CD56+细胞比率较相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d,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TNF-α水平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水平高(P<0.01),DC-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与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1).结论 DC-CIK细胞比CIK细胞有更强的抗肿瘤效应.

    作者:董毅;朱太岗;李月红;葛曦;长飞虎;汤继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血肌酐水平(SCr)分为4组:A1组(UAER< 20 μg/min,SCr≤109.6μmol/L),A2组(UAER20-200 μg/min,SCr≤109.6μmol/L),A3组(UAER >200μg/min,SCr≤109.6 μmol/L),A4组(UAER≥0.5 g/24 h,SCr> 109.6 μmol/L),同时选择正常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肾动脉血流参数Vsys、Vm、Vdias、PI、RI和每分钟肾动脉血流量(Q),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Vsys、Vm、Q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肾损害的加重,肾动脉Vsys、Vm、Vdias、Q呈逐渐下降的趋势,RI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彩色多普勒测量肾动脉血流指标对判断糖尿病肾损害的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作者:陈景钗;肖燕榕;袁清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硝呋太尔制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硝呋太尔制霉素和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效果,为妇科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某医院门诊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确诊年龄18 ~50岁、治疗前未经其他药物治疗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88例,随机分为硝呋太尔制霉素组(试验组)和甲硝唑组(对照组),每组94例,分别给予阴道后穹隆放置硝呋太尔制霉素和口服甲硝唑治疗.停药3d后进行复诊,分别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试验组硝呋太尔制霉素治疗总有效率为95.7%(90/94),甲硝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2%(82/94),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43,P>0.05);试验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生率为3.2%(3/94),对照组为13.8%(13/94),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83,P<0.05).结论 硝呋太尔制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疗效好,且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矞颖;朱震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奇神经节治疗肛周会阴痛

    肛周会阴痛是病因不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顽固性疾患,给患者带来肉体和精神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效率,其对常规药物治疗反应性较差,更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及痛苦.针对该类疼痛,近年采用奇神经节阻滞及毁损的方法获得满意疗效,并针对不同患者开展多种穿刺入路及操作方法,为患者提供安全、快捷、可重复的肛周会阴痛治疗方法.

    作者:孙玉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奥曲肽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奥曲肽在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兴市人民医院自2006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34例急性胰腺炎患儿,随机分为奥曲肽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分别为20例和14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好转,血血尿淀粉酶正常时间,判断其疗效.结果 奥曲肽治疗组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3%(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使用奥曲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明显减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减低转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可能.且未发现其对小儿造成任何临床副反应,可以有效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结论 奥曲肽在小儿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疗效确切.

    作者:叶林华;黄路圣;黄云;刘建平;肖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新凋亡抑制因子Livin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Livin是新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s)中的新成员之一,是从人类基因组cDNA文库中克隆得到的一种蛋白质,特异性表达于人的胚胎组织及大多数人实体瘤细胞和组织,Livin是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APs)中的新成员[1].研究表明其抗凋亡功能远远强于Bcl-2家族.人类IAP家族的存在,使肿瘤细胞对缺血、缺氧、放化疗等作用产生耐受,从而使肿瘤细胞得以持续生长,而且Livin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凋亡抑制因子,以其为靶点的抑制物及反义Livin能够不仅保护细胞不凋亡,而且具有广谱和低毒的副作用,为肿瘤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现在就将Livin的结构、功能以及其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方名;王文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有机溶剂致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有机溶剂致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分析.方法 对24例有机溶剂致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头颅CT、MRI及治疗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该组24例患者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明确的有机溶剂接触史.临床表现无特殊性,以全脑症状和严重的颅高压为主要临床表现;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病变早期CT及MRI检查可显示弥漫性脑水肿和脑肿胀,头颅MRI示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小脑齿状核、苍白球对称受累,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较明显高信号.经长期、足量使用脱水剂、糖皮质激素治疗,20例患者症状好转,部分遗留有后遗症,4例死于脑疝.结论 认识有机溶剂致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使本病患者能得到及时诊治,早期、长程、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脱水降颅压治疗是关键.

    作者:程卫国;张剑平;李在望;沈柯及;汤群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临床护士被锐器刺伤的危害及对策

    锐器刺伤是医务人员常见的一种职业损伤.自1981年McComick等[1]首次报道针刺伤对卫生保健人员的职业危害以来,护理人员受到针刺伤害的相关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由于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临床护士成为职业性针刺伤害暴露及其引起血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每年全球大约有10万名护士发生针刺伤害[2].作为高校医院的护士服务对象来源广泛,更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有鉴于此,本文对临床护士锐器刺伤的发生和危害及对策做一总结,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制定更加完善的对策,从而减少临床护士因锐器刺伤引起职业感染的危害.

    作者:佟亚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院整体搬迁中ICU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

    目的 在医院整体搬迁中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有效管理,为临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提供依据及方法参考.方法 对医院综合ICU12例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情况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①运用合理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②根据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指引,制定应急预案;③新旧病区转运管理.结果 12例ICU危重症患者得到安全、快速、有序的转运,转运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未出现病情变化或加重,正常的治疗护理未受影响,患者家属正常探视时间未受到影响.结论 医院领导及护理部高度重视,科室详细计划,规范转运工作流程,充分做好患者转运前期准备,充足的物品准备,每个转运单元相当于一个移动ICU的配备,中期严密监护和后期严格交接查对,医护患密切配合,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情况,全员参与安全管理,使转运工作顺利完成.因此,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及方法,优化转运流程,树立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观念,是确保ICU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关键.

    作者:李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老年病科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老年病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细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有力证据,以降低细菌耐药率及多重耐药菌的产生.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该院老年病科患者住院期间所有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晨起痰标本送检培养结果进行筛选,收集痰培养阳性菌株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009年痰培养细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53.3%),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30%),后为真菌(16.7%).2010年细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42.9%),其次为真菌(38.1%),后为革兰氏阳性球菌(19.0%).2009及2010年排名前3位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依次为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而革兰氏阳性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及粪肠球菌.结论 2009~2010年的痰培养结果提示革兰氏阴性杆菌在院内感染中占首要位置.2010年真菌感染的几率较2009年有所上升.

    作者:吴培生;郭莉;郝艳霞;吴晓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内皮祖细胞对狭长窄蒂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对狭长窄蒂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5只,12只大鼠背部两侧各设计制作1块皮瓣,皮瓣设计为:蒂宽=蒂长=0.8 cm,蒂部所携带直径为3.5 cm的皮瓣,形状类似“乒乓球拍”,建立皮瓣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另3只大鼠,冲洗骨髓腔,密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EGM-2MV培养液)培养出EPC;鉴定细胞CD34、CD133、vWF及VEGFR-2表型,并将目的细注射移植于皮瓣,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皮瓣进行大体观察,测量皮瓣成活面积,计算局部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注射EPC的皮瓣的存活面积以及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部位(P<0.05).结论 EPC移植于狭长窄蒂皮瓣后,加速皮瓣缺血缺氧组织再血管化,改善皮瓣缺血缺氧状态,扩大皮瓣成活面积.

    作者:余道江;赵天兰;徐又佳;孟庆友;谢晓明;陈琦;韩文雅;伍丽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11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的23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穿刺术后并发颅内感染23例.其中脑实质穿刺引流3例,占13.04%;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7例,占30.43%;侧脑室穿刺引流13例,占56.52%;脑脊液漏5例,占21.73%;引流管污染3例,占13.04%;年龄>65岁8例,占34.78%;糖尿病9例,占39.13%;无菌操作不规范8例,占34.78%;置管时间长5例,占21.73%.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尤其是侧脑室或出血破入脑室穿刺后更易并发颅内感染,应加强无菌观念,注意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颅内感染.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联合鞘内注射有明确疗效,可有效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尚芙蓉;胡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颈Ⅵ区淋巴结清扫治疗cNO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cNO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规行颈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28例初诊的cNO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病灶根治性切除加同侧颈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颈Ⅵ区淋巴结阳性8例(占28.6%);并发症2例(占7.1%),其中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1例,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1例,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cNO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Ⅵ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常规行颈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李雷;张年庆;杜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341例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的疾病谱,探讨急诊抢救室资源利用情况,从而提高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医惠纠纷.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2月2年期间急诊抢救室的所有死亡病例,共计341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猝死在抢救室死亡病例中所占比例高为18%,其次为恶性肿瘤、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病等,这些是造成死亡的主要疾病.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在抢救室的时间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猝死患者呼吸机使用比例和胸外按压比例高,但在抢救室时间短.结论 急诊抢救室需要配置充足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同时需要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并加强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抢救技能的培训,提高急救队伍的急救能力.

    作者:孙晔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ICU护士核心能力N1级培训计划的制定及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适合ICU低年资护士N1级核心能力培训的方法,为低年资护士ICU培训方案的制定依据及方法参考.方法 评估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确定岗位职级,制定并实施层级护士培训手册,通过一对一带教、集中授课、现场观摩、操作示范及教学查房等方式,进行核心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评价包括培训完成情况、理论及操作考核、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临床工作绩效.结果 有116名护士完成预定的培训计划,通过率为97.48%,其中20人完成N1-2阶段临床学习、13人完成N1-3阶段临床学习.N1-2和N1-3阶段临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临床护理绩效评分与N2层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专业核心能力N1级培训制度有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及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陈洁雅;李静;李平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