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祥
本院近10年来共收治小细胞肺癌(SCLC)54例,合并有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9例,其中8例进行了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6例低钠血症基本纠正,SIADH减轻或消失.现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鲁扬;胡娟娟;吴晓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自1986年~2001年5月共收治胰管结石1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6.7岁.主要临床表现:上腹痛12例,糖尿病4例,黄疸3例,腹泻2例.11例伴有慢性胰腺炎,其中5例伴发酒精性慢性胰腺炎,4例伴发慢性胆源性胰腺炎,2例伴特发性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癌2例.
作者:白延霖;郭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文对1997年7月~2001年7月我院妇产科手术发生的36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讨论如下.
作者:吕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危重新生儿不同体位对呼吸及消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对各种原因导致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及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采用仰、俯卧位时测定其呼吸频率及经皮测氧饱和度,同时经胃管观察胃内排空情况.结果俯卧位时供氧流量减少,氧饱和度增加(P<0.01).胃潴留液明显减少(P<0.01).结论危重新生儿间断采用俯卧位,可改善低氧血症及胃潴留.
作者:刘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男,72岁.因胰头癌术后寒战高热3周于2001年8月22日入院.患者2001年7月上旬体检时发现胰头部占位性病变而于2001年8月1日于外院行胰头癌十二指肠切除术,分别于文氏孔和主胰管处各置引流管1根.术后予以头孢他啶2.0 g静滴,每日2次,抗感染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体温在37.8 ℃以下.作者简介:毕丽岩(1966-),女,辽宁大连人,医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作者:毕丽岩;万献尧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外科手术常需输血,输血后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否下降目前还有争议[1].本文通过比较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输异体全血或自体回收血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的变化,探讨输异体或自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对临床合理输血提供实验根据.
作者:马传根;郭素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近几年来欧美国家开展网塞填充疝修补术亦称无张力疝修补术,取得很好的疗效.我科自2000年6月以来开展此手术,共26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书信;刘会协;张宏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行病灶清除术后常遗有大小不一的骨缺损,其充填材料往往取自体骨或异体骨,手术取自体骨植骨给病人造成新的创伤,增加病人痛苦,应用异体骨常出现免疫反应.为了选择更佳充填材料,我们根据脱钙骨诱导成骨作用[1,2]并在此基础上.我院骨科自1995年3月~2002年5月应用自制的脱钙骨治疗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93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永顺;肖鹏;崔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脾脏对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eAg在血中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对术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术前对病人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表达采用PCR法进行常规检测;术中分别抽取脾动、静脉血后送检,外周血分别在手术前1周及手术后1周从外周血管中抽取;HBeAg的定量检测采用微量酶免分析法(MEIA).结果在HBVDNA表达为阳性组的病人中,脾动、静脉血中HBeAg的定量检测,无统计学差异,手术后HBeAg的定量值较术前明显升高,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01;在HBVDNA表达为阴性组的病人中,脾动、静脉血及手术前后外周血中的HBeAg的定量检测,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HBVDNA表达为阳性的病人中,脾脏起到一定的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应行保留脾脏的分流手术;对HBVDNA阴性表达组病人,可以通过切除脾脏来达到降低门脉压的治疗作用.
作者:丁海;薛迪广;周镇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重症胰腺炎手术后22例全静脉营养、肠内营养的阶梯性营养支持(A组)与20例全静脉营养(B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组全静脉营养(TPN)时间(8.6±4.8) d,管饲肠内营养(EN)时间(21.6±9.3) d;B组TPN时间(19.7±5.6) d,胰腺炎胰周感染5/22例,B组为10/20例,A组病人住院时间(62.1±30.4) d,B组病人住院时间(78.5±31.3) d,A组病人平均医疗费用(18 280±2 500)元,B组病人平均医疗费用(25 922±2 750)元.结论急性胰腺炎病人早期采用阶梯性营养支持治疗安全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张茂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现将我院2001年2月~2002年5月确诊的4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住院患者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周现武;吕德祥;王秀兰;李多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我院自1999年10月~2002年3月共收治男性乳腺肿块病人15例,均在术前做常规超声检查,经术后病理证实,仅1例误诊,介绍如下.
作者:李萍;冯悦年;刘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描述成人腺病毒(ADV)3型(ADV3)、7型(ADV7)和11型(ADV11)感染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804例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和156名同期平行健康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ADV3、ADV7、ADV11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1)804例中,9.7%ADV3-IgM、6.6%ADV7-IgM、4.6%ADV11-IgM、和16.0%ADV3、ADV7和/或ADV11-IgM阳性;(2)13.1%社会获得性肺炎、12.5%COPD急性加重、21.2%哮喘急性发作、33.3%支气管扩张、18.4%肺部感染、24.3%败血症、20.0%急性支气管炎、57.1%肾移植后病人血清ADV3、ADV7和/或ADV11-IgM阳性;(3)9.4%慢性肺心病ADV3-IgM阳性;15.5%哮喘、25.9%支气管扩张ADV3 -IgM阳性;11.1%支气管扩张ADV11-IgM阳性;7.4%COPD、11.1%支气管扩张 ADV7-IgM阳性;(4)ADV3-IgM阳性78例中,≤46岁组多数无基础疾病,>46岁各组病人,50%~90%有基础疾病;而ADV7、ADV11也有相似的分布;(5)ADV3、ADV7和ADV11-IgM阳性多见于秋季、冬季和春季.结论 (1)ADV3、ADV7、ADV11是成人社会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中重要的致病原;(2)部分气流限制性疾病急性加重与ADV3、ADV7、ADV11感染有关;(3)ADV3、ADV7、ADV11感染与基础疾病和年龄有关;(4)ADV3、ADV7、ADV11感染在秋冬春季高发.
作者:张忠鲁;于晓然;胡晓慧;孙莉丽;高秀兰;高岩;张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肿瘤的认识也日益深化.通过对细胞癌变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等过程的研究,发现癌细胞能分泌产生一些活性物质,包括癌细胞的一部分结构或其代谢产物,也可因癌组织直接侵犯或代谢改变引起宿主组织反应产生某些物质.它们存在于癌肿组织及宿主的体液中.这些与肿瘤关系密切的,并能通过现代实验手段检测出来的活性物质称为肿瘤标志物.
作者:李德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骨转移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是发生骨转移第二常见肿瘤,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据国内报道高为81.8%、低为38.9%[1,2],国外报道为22%~64%.骨转移主要转移到中轴骨,特别是脊柱、骨盆、肋骨;四肢骨较少,肱骨和股骨的转移也可见.
作者:王靖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组病例采用限制性椎板切除后根切断治疗创伤性痉挛瘫1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孙纲;西中海;杨清芳;吕德铎;王延凯;王勃;于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甘利欣在肝介入治疗时保肝作用.方法 2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在肝介入治疗当天给予甘利欣保肝,并设18例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无变化,对照组胆红素(BIL)3 d升高,2周末降至正常,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3 d,7 d明显升高,2周降至正常,白蛋白(ALB)7 d开始下降,2周回升,但未至正常水平.结论甘利欣可防止正常肝细胞损害,保护肝功能,增强对介入治疗的耐受性.
作者:张会荣;张美华;吴秀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干粉碎性骨折临床观察.方法应用小切口切开复位,选择性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胫骨干粉碎性骨折26例.结果本组26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4周.无术后感染、脂肪栓塞、断钉、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关节僵硬、再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本组股骨、胫骨干粉碎性骨折均属不稳定型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疗效是确切的,可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并选择性扩髓,不主张早期负重或做动力化处理.
作者:姜亚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文对我院门诊随诊的30例血脂增高的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肝功能及肝脏B超检查,并观察经治疗1.5~2.0年后各项指标的变化,以探讨高脂血症与脂肪肝的关系.
作者:金献江;游欢庆;项如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时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变化和丹参对其影响,并探讨丹参对急性胰腺炎(AP)治疗作用.方法急性胰腺炎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A组),观察组35例(B组).A组用基础治疗+丹参+654-2;B组除丹参外治疗方法与A组相同.两组治疗前后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浆ET、NO和血尿淀粉酶(somogyi),同时以健康体检者15例(C组)作对照.结果急性胰腺炎时血浆ET、NO较C组明显增高,其增高程度与AP病变程度相关.A组经丹参治疗后血浆ET、NO变化较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值时间、病程的缩短和治疗费与B组相比亦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ET、NO异常变化可能是AP发生、发展主要因素之一.丹参具有改善胰腺微循环和拮抗ET、NO产生,对AP有一定治疗作用.
作者:刘建生;张晓红;付极;卫新革;袁耀宗;吴云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