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数字虚拟技术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曾宁;范应方;杨剑;项楠;祝文;白小屏;石磊;方驰华

关键词:三维可视化, 3D打印, 虚拟现实技术, 肝胆外科, 临床教学, 解剖
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3D打印、虚拟现实技术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三维可视化3D打印、虚拟现实技术用于肝胆外科研究生临床教学,引导学生对三维重建3D打印肝脏实体模型进行立体观察学习;三维可视化3D打印模型形象逼真,立体感强,清楚显示肝内各管道、肿瘤大小、位置及其与肝内各管道的空间解剖关系;再结合实际病例对三维重建3D打印模型进行讲解,进行术前虚拟手术,观摩手术过程,再次学习术前三维可视化3D打印、术前虚拟手术与术中真实情况是否一致.结果 肝胆外科研究生通过三维可视化3D打印模型、术前虚拟手术教学,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并掌握复杂肝脏解剖特点,并对术中解剖及手术方案有基本理解.结论 三维可视化3D打印技术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肝胆外科研究生临床教学是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后牙微创拔牙自然愈合与位点保存后种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磨牙拔除后自然愈合后种植与位点保存后种植的种植体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1月就诊的磨牙需拔牙的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在拔牙后的牙槽窝内即刻植入人工骨材料Bio-ss collagen,且在其拔牙创口处覆盖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对照组拔牙后彻底清创牙槽窝冲洗止血缝合.6~9个月后植入种植体,终上部修复后随访1年,观察种植体保留情况及种植体周情况.结果 永久修复完成1年后,两组种植体近中侧骨吸收量、远中侧骨吸收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永久修复当天及永久修复完成后的第1、3、6、12个月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PD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拔除后应用位点保存术不仅可修复重建因牙周炎、根尖周炎症而缺损的部分牙槽骨,且防止拔牙后剩余牙槽骨的再吸收.保存并增加牙槽骨嵴的骨量,有利于后期的种植和义齿修复.

    作者:林柳香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和教育领域的深化改革,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伴随着医学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却呈现下滑的趋势.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高层次人才的主力军,为了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繁荣,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文从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明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从多方面阐述了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质量评价体系对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琳;吴丹桂;陈烨;刘世明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南宁市某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是否与年级和专业有关.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在广西某高校抽得7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后回收得有效问卷671份.问卷采用手机成瘾指数表(MPAI),被调查对象对MPAI共17个条目中的8个条目做出肯定回答即被称为手机依赖者.结果 手机成瘾人数为202人,成瘾率为30.10%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二、大三年级学生的成瘾得分均高于大一年级和大四年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大学生手机成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专业大学生手机成瘾得分上均低于口腔、预防和卫生管 理专业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率较高.大二、大三年级大学生成瘾率高于大一年级和大四年级大学生,大一、大四年级学生的较低手机成因率可能与新生刚入学的特性及大四生临近毕业有关.临床专业大学生手机成瘾率低于口腔、预防和卫生管理专业大学生,可能与临床专业课程繁多、考试频繁有关,该专业学生无太多时间分配在手机上.手机成瘾预防应重点着手大二、大三、口腔、预防和卫生管理专业的学生.

    作者:臧慧;潘小炎;李秋华;滕红艳;姚海燕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女性环状混合痔手术中肛门整形术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女性环状混合痔手术中肛门整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共68例女性环状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4例,实施内扎外切术.试验组34例,实施内扎外切肛门整形术.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虽然高于对照组,但试验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创面皮肤水肿发生率、排尿困难发生率、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女性环状混合痔患者应用肛门整形术,有利于提高手术有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创面皮肤水肿、排尿困难、出血等不良反应,符合临床需求.

    作者:徐达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器械管理程序表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器械管理程序表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调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的工作资料,设为对照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问题,应用器械管理程序表给予记录,并拟定优化措施,在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的管理工作中应用该表,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管理效果和工作满意度.结果从两组的管理结果上看,观察组清洁、消毒合格率、保存完整率、缺失率分别为97.08%、96.90%、0.36%,对照组三项指标分别为90.72%、89.05%、3.53%.同时,医护人员对观察组工作的满意度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82.98%,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器械管理程序表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突出.

    作者:胡国芳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持续性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研究持续性剖宫产瘢痕妊娠(PCSP)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其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PCSP患者的临床特点、初次治疗失败原因、再次治疗前评估、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结果6例Ⅰ型患者中,4例经Foley球囊压迫止血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其余2例Ⅰ型和2例Ⅱ型患者经子宫动脉栓塞后行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3例Ⅱ型和5例Ⅲ型者均行瘢痕切除加子宫下段修补术.结论 治疗前全面评估病情指标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是有效避免PCSP的可行性方法.

    作者:李萍;何国英;刘洪珍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GnRH-a联合不同反向添加方案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保留生育功能术后GnRH-a联合不同反向添加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给予GnRH-a治疗,观察1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坤泰胶囊治疗,观察2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替勃龙治疗,观察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雌二醇水平、疼痛评分,并统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雌二醇水平、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三组上述指标降低,且观察1组、观察2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1组、观察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组、观察2组子宫出血、潮热出汗、烦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给予GnRH-a联合不同反向添加方案效果理想,不同方案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九平;刘进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两孔、三孔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肺癌的效果

    目的 比较两孔、三孔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103例行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双孔组(44例)和三孔组(59例),分别行双孔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另选择传统开胸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53例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双孔组、三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清扫站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孔组、三孔组上述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孔、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但两孔法对机体损伤更小.

    作者:余操;韩云峰;徐翼;纪沛君;张涛;刘兴元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系统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疾病知识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诊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17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诊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1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孕妇糖尿病基本知识、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血糖监测、常见并发症等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期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可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薛小敏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数字虚拟技术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3D打印、虚拟现实技术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三维可视化3D打印、虚拟现实技术用于肝胆外科研究生临床教学,引导学生对三维重建3D打印肝脏实体模型进行立体观察学习;三维可视化3D打印模型形象逼真,立体感强,清楚显示肝内各管道、肿瘤大小、位置及其与肝内各管道的空间解剖关系;再结合实际病例对三维重建3D打印模型进行讲解,进行术前虚拟手术,观摩手术过程,再次学习术前三维可视化3D打印、术前虚拟手术与术中真实情况是否一致.结果 肝胆外科研究生通过三维可视化3D打印模型、术前虚拟手术教学,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并掌握复杂肝脏解剖特点,并对术中解剖及手术方案有基本理解.结论 三维可视化3D打印技术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肝胆外科研究生临床教学是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作者:曾宁;范应方;杨剑;项楠;祝文;白小屏;石磊;方驰华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气道管理的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早期气道管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气管切开及气道湿化及气管内吸痰等管理措施,分析早期气道管理实施作用.结果 患者在气管切开期间没有一例出现脱管或套管堵塞的情况,19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7.3%,51例患者气管切开前后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实行治疗时,尽早开始采取气道管理措施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文传志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口腔颌面外科的护理带教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口腔颌面外科2016年5月—2017年10月在职的接受培训的护士2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带教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常规组和临床路径组,对比两组的护理带教效果.结果 培训4周后,临床路径组护士的理论知识得分、实践操作知识得分均高于常规组护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临床路径组护士对带教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护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带教中应用有助于提高带教效果,促进护士业务能力提高,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

    作者:刘迪娜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可手术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TK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可手术胃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K1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可手术65例胃癌、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TK1表达情况,并分析TK1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1)65例患者术前血清TK1阳性6例(阳性率9.23%).(2)SPSS Pearson相关性结果表明:血清TK1的表达男性明显为多(χ2=4.13,P<0.05)、并且TK1表达与Her-2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46,P<0.05),而与年龄、T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无贫血之间均无相关关系.(3)术SPSS Pearson相关性结果表明:TK1表达阳性患者的Ki-67水平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正相关性(r=0.396,P<0.01),而与Hb水平无相关性(r=-0.261 6,P>0.05).(4)术前TK1表达与年龄、T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贫血均无关(P>0.05).(5)随访至2018年9月,结果为:TK1阳性死亡3/6(50.0%)、存活3/6(50.00%), TK1阴性死亡率8.47%(5/59)、存活率91.53%(54/59),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98,P<0.01).结论 胃肠道癌症患者术前血清TK1的表达与Her-2表达和Ki-67表达有关.检测术前血清TK1对于指导合理治疗和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潘湘涛;程旭;仇慧珠;陆晔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中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中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所收治的118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采取的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西医组和综合组,每组各59例.西医组采取单纯的西医治疗,综合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观察并对比西医组和综合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综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22%(55例)高于西医组的77.97%(46例),综合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的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排血量(CO)等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刘洋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连花清瘟胶囊在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时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9月—2017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流感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连花清瘟胶囊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治疗10天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花清瘟胶囊对于儿童流行性感冒的治疗退热时间短,病症缓解快,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郑伟伟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浅谈放射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的培训流程和管理模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放射专业的培训更是实践中的重要环节,其规范化的住培教学流程及管理模式仍在探索中.我院放射科在长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规范化培训流程与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模式化的入科教育、个性化的亚专科方向、信息化的过程管理、均一化的科研投入、公开化的激励机制、严格化的出科考核.规范化的培训流程及管理模式既注重对规培医生临床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又注重其科研素养的培养,大大提高了放射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

    作者:付月;刘梦琦;陈志晔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不翻瓣即刻牙种植术对患者口腔内软硬组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牙种植术对患者口腔内软硬组织的影响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科收治的即刻牙种植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上颌前牙区翻瓣即刻牙种植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上颌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牙种植术治疗.结果 术后7天后,研究组牙槽嵴顶和植体间距离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嵴顶吸收与龈沟深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牙种植术对患者口腔内软硬组织的影响要比传统的治疗方法的影响小,且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小.

    作者:赵希;熊宇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结果 实验组小儿肺炎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憋喘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小儿肺炎患儿的临床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儿肺炎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几率为7.14%,低于对照组小儿肺炎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儿肺炎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肺炎患儿接受优质护理,能够促进患儿病情的好转,使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有较高的满意度.

    作者:邓晓霞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Wet-Iab教学模式提升眼科生临床教学质量的研究

    目的 探讨wet-lab的教学法在眼科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7月到本院眼科进行临床实习的85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的学生采用wet-lab教学法,完成眼科学临床的教学任务,对照组的学生采取传统教学法,完成眼科学临床的教学任务.考核包括眼科临床实践考核采用随堂现场考核方法,眼科理论考核采用统一试卷考核.结果 实验组总成绩、临床实践操作及理论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et-lab的教学模式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提高眼科临床的教学质量.

    作者:陈丽;高珊;刘钊;崔丽珺 刊期: 2018年第33期

  • 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

    目的 探究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子宫切除术治疗方式,观察组接受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各指标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6.84±9.61)min、(65.65±11.64)ml、(7.52±3.25)d,优于对照组的(82.65±12.65)min、(95.64±20.35)ml、(11.72±4.92) d ;临床不良反应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治疗效果,降低术中损伤,提升恢复效率,安全性高.

    作者:仲林 刊期: 2018年第33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