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玙
目的 探析对产后出血患者以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产后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子宫腔纱布填塞治疗,研究组采取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止血有效率为100%,子宫切除率为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血时间、总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出血患者以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杨晓燕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区别,寻求优的治疗剂型.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表虚盗汗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饮片煎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配方颗粒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1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67%,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满意率达9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中药饮片比较,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有保证,临床效果优于传统饮片.
作者:高云华;张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和分析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7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啶进行泵注,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则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泵注,将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的MMSE评分、麻醉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以及应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以及24 h,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手术患者中使用右美托咪啶,能够有效防止其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
作者:杨坤渹;胡颖;李扬;李敬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6年12月门诊收治的56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为92.8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个月复发率为32.14%,观察组为3.57%,观察组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近期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视网膜血管微循环,缓解视网膜炎性反应,有效提高患者视力.
作者:薛玙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在急诊科年轻护士培训中应用情景教学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86名年轻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培训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12月,将其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护士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培训,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培训,对两组护士培训前后考试成绩以及培训前后各项能力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护士培训前考试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护士成绩均提高,研究组护士的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培训后各项能力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科年轻护士在培训中实施情景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护士的实操能力、综合能力.
作者:马蕾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对比核酸检测技术与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检中的初步应用.方法 收集10000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作为测试对象,制作成三管标本,均在4小时内进行离心处理,实施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和核酸检测技术.结果 10000份血液标本中,NAT(+)为61份,NAT(-)为9939份,EIA(+)为57份,EIA(-)为9943份,其中5份为EIA(-)NAT(+),且均HBV DNA定量检测,可发现大部分结果<3.0×104拷贝/ml,且经NAT试剂再次检测后,仍为阳性.结论 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检中诊断价值性更高,能够提高HBV检测灵敏度.
作者:李鑫;季玲;季宇凡;余倩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总结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105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然后选取同时期我院正常妊娠的105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并且将患者情况与正常产妇情况比较.观察指标主要为患者妊娠期和生产时的并发症产生,主要包括早产、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和新生儿情况等.结果在对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后,观察组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新生儿情况等方面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来说,对于患者的妊娠、分娩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是在经过科学及时的临床治疗后,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与正常产妇在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情况的比较差异不明显.
作者:牛丽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分析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进行鼻饲时应用多功能肠内营养泵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治疗的118例ICU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多功能肠内营养泵进行鼻饲,对照组应用常规输液泵进行鼻饲,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鼻饲管堵塞发生率为5.08%,低于对照组的25.42%,且鼻饲管清洗所需时间为0 s,短于对照组的(21.76±2.11)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ICU危重患者鼻饲时,采用多功能肠内营养泵的堵塞率低,安全性及自动化性能高.
作者:冯皞宇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剖析耐药肺结核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取电脑随机双盲法的方式.对88例耐药肺结核患者进行分组:A、B两组,每组各44例.A组应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B组应用常规健康教育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A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为97.73%、护理满意率为100.0%,均高于B组的86.36%、84.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健康教育路径积极应用于耐药肺结核病患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可显著提升其疾病认知度,增强护理效果.
作者:许巧珍;宋如梅;张燕娟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对扁桃体摘除术麻醉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扁桃体摘除术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3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麻醉维持期持续泵注,持续静脉泵入剂量为0.5μg/(kg·h)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泵注相同体积的0.9%NS溶液,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相关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S以及PAED分数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阿托品使用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以及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内疼痛介质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预防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安全性强,可减缓扁桃体摘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麻醉苏醒期舒适度.
作者:李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进行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
作者:苟骏宏;李月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分组,每组各有38例.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治疗,治疗组则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效果;体温正常时间、哮喘控制时间、肺部征象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E、白细胞介素-8、大呼气峰流速.结果 治疗组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E、白细胞介素-8、大呼气峰流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病情,改善外周血指标和肺功能,缩短疗程.
作者:张丽;左艳芳;王荣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探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并发营养不良与肺部感染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耐多药结核病并进行抗结核病治疗1年以上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治疗前个人的营养情况分成正常营养组(72例)与营养不良组(4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营养不良与肺部感染相关性.结果 正常营养组中,肺部感染超过3次的患者占34.7%;营养不良组中,肺部感染超过3次的患者占70.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耐多药结核病并发营养不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可能性更高,更容易发生复发感染,针对该类患者需要补充营养以支持治疗.
作者:王卫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影像质量,是成像链的各个质量环节的综合体现,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终的图像质量,本文通过对放射科所拍摄影像进行质量控制,找出影响图像质量的各个环节的因素,加以分析总结,并改正,规范摄影流程,提高影像质量.方法 通过对PACS系统里DR所摄影像质量进行质控,分析影响DR影像质量的各种因素.结果 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影像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结论 DR摄影操作必须规范化,再经过科室影像质量控制与保证,大大提高了影像的质量.
作者:张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分析维生素A缺乏与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抽选2017年1—3月本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61例作为观察组,另抽选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开展维生素A检测,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亚临床可疑缺乏率和维生素A缺乏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VAD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亚临床可疑缺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A缺乏同呼吸道感染存在密切关联,通常缺乏维生素A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概率较高.
作者:高萌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毒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益气养阴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毒副反应较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尚兴平;齐敏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本文就舒适护理在四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近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4例.术后均坚持功能锻炼,在此期间,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舒适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措施下,两组患者的疼痛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5±0.3)分,低于参照组的(2.1±0.5)分;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2/44),低于参照组的20.45%(9/44);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73%(43/44),高于参照组的84.09%(37/44);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四肢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对减轻功能锻炼时的痛感、减少并发症均有积极作用,还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静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院校合作办学模式在助产专业学生培养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的助产专业院校合作妇幼保健方向教学班的护生31名作为观察组;在校助产专业的护生38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院校结合模式教学,对照组护生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对两组护生毕业前的核心课程理论成绩及专业实践技能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生毕业前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校合作办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助产专业护生的理论及实践能力,促进护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作者:施燕禧;陈添玉;柯丽清;李彩凤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开始肠道准备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消化科收治的154例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前肠道准备开始时间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手术当日肠道准备,77例)和对照组(手术前日肠道准备,77例).对比观察两组术中肠道清洁度,统计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肠道清洁优良率(96.1%)与对照组(9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用药后恶心13.0%、腹痛2.6%、呕吐1.3%、饱胀感9.1%,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当日早晨一次性肠道准备可获得与手术前日起分次肠道准备相当的肠道清洁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不干扰患者前日生活及睡眠,安全有效.
作者:乐红琴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月经失调(无排卵型)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采用随机对照组的方法分为3个组,每组各50例患者,分别给予每日100 mg、200 mg、300 mg三种剂量的黄体酮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低剂量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8%,中剂量组临床有效率为90%,高剂量组临床有效率为92%,虽然随着剂量的增加,患者临床有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三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中剂量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高剂量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随着剂量的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100 mg、200 mg、300 mg三种剂量的黄体酮治疗无排卵型的月经失调,临床效果相当,但是剂量越大不良反应越大,临床推荐从小剂量开始使用.
作者:刘细意 刊期: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