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0T磁共振DWI在胃癌诊断中弥散敏感系数选择的初步研究

赵国胜;马恩潭

关键词:3.0T磁共振DWI, 胃癌, b值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3.0T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胃癌诊断中合适的弥散敏感系数(b 值)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6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病变患者的 MRI 原始资料,包括常规 MRI 和不同 b值的 DWI(b 值为400 s/mm2、600 s/mm2、800 s/mm2、1000 s/mm2)。运用 Philips ADW 4.2工作站,分析记录不同 b 值胃癌与正常胃壁的 ADC 值,计算不同 b 值时测得的胃癌 ADC 值与正常胃壁 ADC值的差异,后运用统计学分析确定合适的 b 值。结果当 b=0,400 s/mm2、600 s/mm2、800 s/mm2、1000 s/mm2时,胃癌 ADC 值平均值分别为:(1.637±0.796)、(1.299±0.625)、(1.356±0.538)、(1.209±0.510)(×10-3 s/mm2),均小于正常胃壁 ADC 值平均值:(3.042±1.562)、(2.644±0.807)、(2.321±0.689)、(2.065±0.496)(×10-3 s/mm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 b=0,400 s/mm2、600 s/mm2时胃癌与正常胃壁的 ADC 值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3.0T 磁共振弥散加权诊断胃癌时,b 值为600 s/mm2时胃癌与正常胃壁 ADC 值差异显著,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受血流灌注及 T2投射效应影响更小,测得的 ADC 值更接近组织的真实扩散值,可作为较合适的成像 b 值。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32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分析并研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2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62例,对照组16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对症干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配合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效率较好,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干预的基础上汇集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护理的有效率,促进患者的预后和恢复。

    作者:杨巧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改良右腋下小切口经胸食道超声引导下房缺封堵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改良小切口经右胸壁食道超声引导下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3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儿,均在全麻食道超声引导下经右腋下胸壁小切口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进行治疗,并与术后第2 d 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服用6个月。结果23例患儿均封堵成功,手术操作时间31~65 min,平均(50.8±9.9) min,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8±1.2)d,随访1个月~1年,复查心脏超声无残余分流,二尖瓣、三尖瓣无反流,封堵伞无移位。结论改良右腋下小切口经胸壁食道超声引导下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忠建;翟波;王鹏高;石磊;杨房;董向阳;崔亚洲;陈振良;于文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脑瘫足内、外翻发生机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脑瘫足内、外翻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脑瘫患儿510例,设计调查表,统计脑瘫足内、外翻的发生例数、伴随的下肢异常姿势的情况、各相关肌群肌张力变化情况。结果脑瘫足内、外翻的发生率分别为14.3%和19.0%。足内、外翻伴尖足的发生率分别为75.3%和75.2%,足外翻伴下肢外旋者占67.0%,足内翻伴下肢内旋者者46.6%。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增高例数多于其他肌群。结论脑瘫足内、外翻主要由小腿内、外侧肌群肌张力不平衡所致,而下肢旋转也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张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清热活血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与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使用清热活血法进行治疗的效果以及机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活动期关节炎患者,将其根据抽签的方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都使用西药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中药清热活血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以及 DAS28改善情况。结果使用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的患者6个月 ACR20以及 DAS28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对比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清热活血法能够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作者:杨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易发生的严重致死性的感染。早期评估 SBP 发生的危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减少 SBP 死亡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评价了现有实验室指标诊断 SBP 能力。方法入选2015年1~12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的180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其中男116例,女64例。将入选患者分为 SBP 组(100例)和非 SBP 组(80例)比较现有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e, ROC)曲线,分析其诊断 SBP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WBC (Z =-2.023,P =0.043)、NEU%(Z =-2.216,P =0.027)、ALB (Z=-3.416,P=0.001)、TBIL(Z=-2.056,P=0.040)、DBIL(Z=-2.890, P=0.004)、PT(Z=-3.690,P <0.0001)、PT-INR(Z=-3.090, P=0.001)、PT-A(Z=-3.531,P <0.0001)和 PCT(Z=-3.352, P=0.001)在 SBP 组和非 SBP 组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而 PLT、TP、AST、ALT、APTT、FIB、TT 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LB ≤30 g/L,PCT >0.2 ng/ml,PT-A ≤62%和 TBIL >54μmol/L 时,诊断 SBP 的敏感性分别为88%、68%、88%和44%,特异性分别为65%、80%、60%和90%。且 ALB, PT-A 和 PCT 联合诊断 SBP 的灵敏度为99.5%,特异度为31.2%。结论联合使用 ALB,PT-A 和 PCT 评价有腹水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发生 SBP 的危险,可能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 SBP 的能力,从而减少 SBP 导致的死亡。

    作者:李峰;荀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三维心理护理对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三维心理护理对行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乳房再造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这50例患者均接受了 DIEP 皮瓣乳房再造术,对这些患者采取三维心理护理,应用 SCL-90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来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结果通过比较,干预后患者 SCL-90评分较干预前降低(P 均<0.01);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降低(P 均<0.01)。结论三维心理护理可降低术后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

    作者:陆文婷;董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高于对照组的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射血分数及 QT 离散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心率、射血分数及 QT 离散度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给予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加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控制病情,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吴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情景模拟模式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眼科教学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眼科临床实习的医学生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的30名学生编入 A 组并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带教,2015年的30名学生编入 B 组并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带教,观察比较两组学生教学的应用效果。结果 B组学生考试成绩优良率高于 A 组,考试时不紧张人数 B 组多于 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眼科教学中的实施,能有效减轻学生紧张心理,提高考试成绩,说明该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教知识更好地掌握。

    作者:马君择;刘子瑶;熊蕾;冯海晓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手术室护士继续教育途径与存在问题的对策探析

    当前形势下,微创手术技术和高精尖手术技术不断发展,医学研究不断进步,护理新概念和新理论层出不穷。学校教育已经无法对护士需求和临床护理需求进行满足,在职护士应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接受继续教育,以便适应护理学科的发展。在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过程汇总,组织护士业务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举措,下面就探析手术室护士继续教育途径与存在问题的对策。

    作者:武丽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银川市社区老年人抑郁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银川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的发生情况,探讨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银川市5个社区的538例老年人,采用老年人抑郁量表(GDS)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538例老年人抑郁症发生率为35.5%,其中轻度抑郁89.0%,中重度抑郁11.0%;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兴趣爱好、固定收入,老年人抑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低文化程度、无配偶、无兴趣爱好、无经济收入是老年人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文化程度低、无配偶、无兴趣爱好和无经济收入的老年人是抑郁发生的高危人群。

    作者:孔繁智;尚玉秀;吴文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观察药物联合血液透析单超脱水治疗原发性肾病伴重度浮肿的疗效

    目的:为了进一步观察药物联合血液透析单超脱水对原发性肾病伴重度浮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52例原发性肾病伴重度浮肿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糖皮质激素等)和治疗组(药物联合血液透析单超脱水),每组各有患者26例,治疗期限均为1~4周,对比两组患者浮肿消退、肾功能、血清蛋白、尿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浮肿消退、肾功能、血清蛋白、尿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治疗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原发性肾病伴重度浮肿是临床常见病症,会给患者的治疗计划带来严重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药物联合血液透析单超脱水法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且并发症较少、浮肿消退快。

    作者:王晶;李银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他克莫司对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评定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以供参考。方法临床研究对象是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成 A 组和 B 组,均给予常规治疗。A 组患者加环磷酰胺,B 组患者加他克莫司。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总胆固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总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B 组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总胆固醇优于 A 组(P<0.05)。结论他克莫司对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海日古丽·麦提库尔班;艾比布拉·艾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关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效果观察。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10例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患者采用钢板螺钉进行固定治疗;观察组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5.63±5.24)min]、骨折愈合时间[(18.25±1.44)w]优于对照组。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术在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治疗过程中效果显著。

    作者:杨润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浅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护理

    目的:针对临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的护理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1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测定食管压力结果的有关资料,并采用有效护理措施使患者减轻检查过程中的痛苦。结果经采取正确的操作方法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所有患者都顺利通过食管压力测定,对于提高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作用。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缓解不良情绪,进而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刘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应用 B 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58例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 B 超检查,分析检查的结果。结果58例患者诊断准确的有54例,其中有29例为腺癌,18例为鳞癌,7例为平滑肌肉瘤,有4例误诊患者,其中有2例为肝癌,1例为胆囊腺瘤,1例为胆囊腺肌增生症,B 超诊断的准确率为93.1%,胆囊恶性肿瘤声像图主要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隆起型、厚壁型、实块型及混合型。结论应用 B 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以用于临床的诊断中,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炜璐;王海宁;张晶;谢小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无张力手法在老年患者Ⅱ期褥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Ⅱ期褥疮护理中无张力手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90例Ⅱ期老年褥疮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行无张力手法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褥疮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无张力手法护理后,在护理第3 d 及第7 d 的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经对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张力手法带有较强的力学原理,在老年患者Ⅱ期褥疮护理中可以加速患者的疮口愈合,护理效果较好。

    作者:徐飞;刘玮;鞠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服对于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儿科就诊的135例肺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8例,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药穴位贴敷,对于小儿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快速改善患儿的症状、缓解痛苦。

    作者:李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科住院并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85例,其中2014年1~10月9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11月~2015年10月9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乳腺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术后延续性护理。采用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定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FACT-B 评分5个领域得分、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 FACT-B 评分5个领域得分、总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延续护理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海燕;刘丽娟;王理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心内科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研究

    目的: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5年2~12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82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0例,对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达标率高于对照组(95.4% vs.75.6%),并且实验组患者在合理饮食、戒烟戒酒、合理用药以及适当运动等遵医行为均优于实验组,组间差异经t 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十分满意,对患者遵医行为以及健康教育达标率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洪巧;李婷;韩娜;刘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脑脊液转阴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