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吴志强

关键词:胺碘酮,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2例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高于对照组的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射血分数及 QT 离散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心率、射血分数及 QT 离散度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给予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加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控制病情,临床效果明显。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九安士纸杯在小儿包皮包茎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儿包皮包茎术后,如何避免阴茎头与衣裤的摩擦,减少患儿的不适。方法将6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n=30),观察组术后使用九安士纸杯,避免阴茎头与衣裤接触,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的方法包扎未作其他处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舒适度93.3%、满意度96.7%、换药依从性为96.7%,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包皮包茎术后,配合使用九安士一次性纸杯,可以减少患儿术后阴茎头与衣裤的摩擦,减轻不适。

    作者:周萍丽;许平;齐爱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七氟醚与丙泊酚在成人开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对七氟醚与丙泊酚在成人开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随机将52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成人患者分成七氟醚组与丙泊酚组。结果两组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 组不良反应率低于 S 组(P <0.05)。结论对行开颅手术的患者应用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效果较好。

    作者:杨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B超诊断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应用 B 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58例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 B 超检查,分析检查的结果。结果58例患者诊断准确的有54例,其中有29例为腺癌,18例为鳞癌,7例为平滑肌肉瘤,有4例误诊患者,其中有2例为肝癌,1例为胆囊腺瘤,1例为胆囊腺肌增生症,B 超诊断的准确率为93.1%,胆囊恶性肿瘤声像图主要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隆起型、厚壁型、实块型及混合型。结论应用 B 超诊断原发性胆囊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以用于临床的诊断中,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炜璐;王海宁;张晶;谢小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医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诊治的41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实施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年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内侧平台后倾角和外侧平台后倾角明显改善(P<0.05),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2%。结论后侧入路手术应用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治疗中的效果确切。

    作者:余俊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临床作用

    目的:研究心电图用于急性下壁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罪犯血管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4~2015年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心电图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60例急性下壁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对象,将患者的造影检查结果作为标准,判断心电图对急性下壁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预测价值。结果本次研究的60例急性下壁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其心电图检查结果和造影检查结果差异 P >0.05。结论将心电图用于急性下壁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罪犯血管预测中,其临床预测价值显著。

    作者:张新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对策探讨

    目的:探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6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132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对两组护理效果予以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要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中,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作者:李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行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对照组单纯行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疼痛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效果理想,安全可靠。

    作者:刘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012年10月~2014年5月)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气分析指标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患者采取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进行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董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应用品管圈降低普外科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

    目的:应用品管圈对降低普外科 ICU 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未实行品管圈活动的40例普外科 ICU 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实行品管圈活动的48例普外科 ICU 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对照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为37.5%,实施品管圈管理后,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为4.2%,达到目标计划<5%,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比较(χ2=15.554,P <0.05),经过品管圈的管理,提高了圈内员工的自信心、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工作热情,使医院的整体护理效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结论应用品管圈对降低普外科 ICU 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作用效果明显。

    作者:鞠红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3.0T磁共振DWI在胃癌诊断中弥散敏感系数选择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3.0T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胃癌诊断中合适的弥散敏感系数(b 值)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6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病变患者的 MRI 原始资料,包括常规 MRI 和不同 b值的 DWI(b 值为400 s/mm2、600 s/mm2、800 s/mm2、1000 s/mm2)。运用 Philips ADW 4.2工作站,分析记录不同 b 值胃癌与正常胃壁的 ADC 值,计算不同 b 值时测得的胃癌 ADC 值与正常胃壁 ADC值的差异,后运用统计学分析确定合适的 b 值。结果当 b=0,400 s/mm2、600 s/mm2、800 s/mm2、1000 s/mm2时,胃癌 ADC 值平均值分别为:(1.637±0.796)、(1.299±0.625)、(1.356±0.538)、(1.209±0.510)(×10-3 s/mm2),均小于正常胃壁 ADC 值平均值:(3.042±1.562)、(2.644±0.807)、(2.321±0.689)、(2.065±0.496)(×10-3 s/mm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 b=0,400 s/mm2、600 s/mm2时胃癌与正常胃壁的 ADC 值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3.0T 磁共振弥散加权诊断胃癌时,b 值为600 s/mm2时胃癌与正常胃壁 ADC 值差异显著,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受血流灌注及 T2投射效应影响更小,测得的 ADC 值更接近组织的真实扩散值,可作为较合适的成像 b 值。

    作者:赵国胜;马恩潭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

    目的:评价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产科400例阴道试产孕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见难治性产后出血。结论预见性护理可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风险。

    作者:孟庆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昌吉州284例新生儿始发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收集昌吉州新生儿黄疸资料,了解初发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收治的新生儿初发高胆红素血症的资料。结果初发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足月儿组感染、ABO 溶血的发病率高于早产儿组;而早产儿组肺部感染、宫内感染、脓毒血症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足月儿与早产儿、溶血性与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差异。

    作者:何朝晖;高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升检验科管理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提升检验科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分析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检验科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门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检验科门诊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 <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升检验科管理质量。

    作者:金冠;杨明妍;胡桂玲;窦丽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情景模拟模式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眼科教学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眼科临床实习的医学生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的30名学生编入 A 组并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带教,2015年的30名学生编入 B 组并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带教,观察比较两组学生教学的应用效果。结果 B组学生考试成绩优良率高于 A 组,考试时不紧张人数 B 组多于 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眼科教学中的实施,能有效减轻学生紧张心理,提高考试成绩,说明该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教知识更好地掌握。

    作者:马君择;刘子瑶;熊蕾;冯海晓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服对于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儿科就诊的135例肺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8例,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药穴位贴敷,对于小儿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快速改善患儿的症状、缓解痛苦。

    作者:李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00例研究组(接受心理护理)和100例对照组(不接受心理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和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通过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作者:高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县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策略研究

    制定县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方案,有助于县政府在辖区内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及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和模拟了县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并提供部分建议。

    作者:谷玉红;王文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评价双环醇治疗肾病综合征合并药物肝损害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双环醇对肾病综合征合并药物肝损害的治疗效果与药物安全性。方法根据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74例肾病综合征合并药物肝损害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口服双环醇片)和对照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每组各有患者37人,治疗期限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各项肝功和血清指标以及药物副作用的产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治疗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药物副作用。结论双环醇是近年来使用效果较好、治疗效率较高、药物副作用较小的一种肾病综合征合并药物肝损害的治疗药物,且其药效起效快、药力持续时间长,且无过多的用药限制。

    作者:马可;李银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分析四维超声在中孕期胎儿唇腭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定中孕期胎儿唇腭裂诊断中推行四维超声方案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2月接收的中孕期胎儿共17958例,后期证实唇腭裂胎儿40例,均接受四维超声方案,观察所有入选胎儿诊断结果。结果入选的胎儿中,四维超声检测发现唇腭裂胎儿共39例,其符合率97.50%,与后期追踪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中孕期胎儿唇腭裂诊断中,推行四维超声方案具有可行性,操作便捷。

    作者:李妍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改良右腋下小切口经胸食道超声引导下房缺封堵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改良小切口经右胸壁食道超声引导下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3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儿,均在全麻食道超声引导下经右腋下胸壁小切口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进行治疗,并与术后第2 d 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服用6个月。结果23例患儿均封堵成功,手术操作时间31~65 min,平均(50.8±9.9) min,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8±1.2)d,随访1个月~1年,复查心脏超声无残余分流,二尖瓣、三尖瓣无反流,封堵伞无移位。结论改良右腋下小切口经胸壁食道超声引导下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忠建;翟波;王鹏高;石磊;杨房;董向阳;崔亚洲;陈振良;于文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