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丽
目的:研究呼末二氧化碳监测的临床麻醉应用与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1月行手术采取临床全麻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病例,监测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结果在整个手术期间,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比较稳定,全麻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升高,全麻2 h后上升(P<0.05),术中各时间点监测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在临床麻醉中应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对于疾病诊治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瘀胆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药物性瘀胆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常规保肝治疗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以及总胆红素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能有效地降低药物性瘀胆型肝炎患者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以及直接胆红素等指标。
作者:李俊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呼吸中枢损伤致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1月因呼吸中枢损伤致呼吸衰竭于我院ICU住院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28例采用有创通气,后以PSV方式直至撤机,观察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VAP)更高,院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监护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则均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呼吸中枢损伤致呼吸衰竭效果良好。
作者:林文福;许利凯;蔡跃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索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236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中医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病情对中药方辨证加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的83.62%,P<0.05。结论在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法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治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丹参结合不同内固定方案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明确丹参对于骨折愈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承钢医院骨科226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急诊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根据丹参使用分为丹参组114例(丹参与加压板亚组、丹参与锁定加压钢板亚组以及丹参与髓内钉亚组)和内固定组112例(加压钢板固定亚组、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亚组以及髓内固定亚组),在治疗后1周、2周、4周以及8周时对比各组间骨痂形成情况,同时对比分析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2周以后在相同时间点,丹参组的骨痂计分优于内固定组,并且骨折愈合用时、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内固定组,其中丹参与锁定加压钢板组的各项指标优于其他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联合内固定能够改善骨折愈合,丹参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可以作为胫骨首选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显著、愈合快。
作者:董晓强;王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1+3+3”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优势。方法选取我校2013级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67名(观察组),在其主要课程中采用“1+3+3”教学模式,与2012级医学检验专业64名学生(对照组)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学生在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3”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者:郭改玲;张月玲;贾新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4年7月门诊LEEP刀治疗的315例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12 min,平均手术时间(5.3±2.8)min;出血量2~25 ml,平均出血量(6.7±1.2)ml;4例出现术后宫颈出血,3例患者3个月后复查宫颈柱状上皮外翻严重,经2次LEEP宫颈塑性,结果满意。结论 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手术对患者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且恢复快,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小,安全性高。
作者:廖红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根据起病症状、过程与体征诊断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92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均按照常规疗法给药治疗,实验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Portmann评分在15天与22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康复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
作者:肖水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收治真菌性阴道炎患者165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84例)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措施,研究组(81例)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在全程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指标及对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真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董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以及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5.0%、90.0%,均优于对照组的67.5%、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效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本文基于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市场需求,提出几点PBL教学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措施,仅供参考与借鉴。
作者:李建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共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穴位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穴位疗法的基础上联合人性化护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体重、BMI、腰围以及S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以上数据与护理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时,可以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向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深入探讨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将1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结果经资料整合,两组患者护理后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中,加入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邢玉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86例成人缺铁性贫血的血常规改变及铁参数的检测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成人缺铁性贫血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体检健康的100例志愿者作为观察组,对患者进行血常规、血清四铁及铁蛋白检测。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DA患者能够通过MCHC、MCH、SAT、SI等指标进行诊断,敏感性较高。而FER特异性及敏感性均比较高,若患者FER降低则提示机体缺铁。
作者:郝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体内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92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依据eGFR水平分为DN 1组57例和DN 2组35例作为观察组,筛选出体检健康员30例作为对照组。本文检测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UAE。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N 1组与DN 2组UAE、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增高(P<0.05)。而DKD 2组与DKD 1组UAE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高于DKD 1组(P<0.05)。并且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eGFR呈负相关。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肾脏病严重程度有关,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可作为早期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指标,为病情发生及发展程度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作者:李天艺;焦文君;吴聪;王文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肺气肿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对2010年10月~2013年11月我院接收的88例老年慢性肺气肿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常规护理组43例和舒适护理组4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舒适护理组患者的临床住院时间比常规护理组短,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后,其临床整体护理效果有所提升,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
作者:赵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讨论临床检测妊高征产妇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例妊高征孕产妇与45例健康孕产妇进行研究,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妊高征孕产妇与健康孕产妇体内血清DBIL、TBIL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浆ALB与Ca 2+浓度低于健康孕产妇,其他ALT、AST、ALP、BUN、Cr以及UA、TG、CHO各项生化指标高于健康孕产妇,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孕产妇,妊高征孕产妇体内各项生化指标发生变化,临床应该加强对妊高征孕产妇各项生化指标的监控与治疗。
作者:李昕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可视喉镜在临床麻醉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可视喉镜在临床麻醉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传统方式气管插管教学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可视喉镜并发症发生率27.9%,低于传统方式气管插管的49.1%,学员对教学满意度、解剖掌握、操作自信、学习兴趣均高于传统方式气管插管教学,与传统方式气管插管教学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气管插管教学中,应用可视喉镜能够提高教学满意度,增加学生的操作自信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掌握解剖。
作者:詹莎莎;刘炳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非洛地平缓释片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2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9%进行统计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应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降压效果显著。
作者:甄公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口咽通气管吸痰应用于重症肺炎患儿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吸痰方式,观察组患儿采取口咽通气管吸痰,比较两组患儿的单次吸痰量、24 h吸痰次数、气管插管时间、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各项观察指标对比,观察组患儿单次吸痰量更多、24 h吸痰次数更少、气管插管和重症监护室入住时间更短,各组数据与对照组患儿对比,均具有明显优势,且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咽通气管吸痰应用于重症肺炎患儿中,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儿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洪淑芳;赖延忠;黄佩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