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凤伟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采用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黄疸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23例,总体治疗有效率92.11%,相比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3.16%)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存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ALD)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肝功能指标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效果理想。
作者:李亚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对体检者的体检结果及亚健康状态评定量表进行分析,将1834例亚健康状态者分为2组,对照组不执行健康管理策略,干预组执行健康管理策略,1年后评价两组体检者亚健康状态的得分状况。结果亚健康状态者1834例,占体检者总数的56.97%,通过执行健康管理策略,生理子量表,心理子量表,社会子量表得分及亚健康总分均低于未执行健康管理的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健康体检中的亚健康人群实施健康管理可促进亚健康状态者向健康方向发展。
作者:马琳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 43)的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及ACS危险分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拟诊ACS患者88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CAG结果确诊ACS 70例作为研究组,18例冠脉无狭窄者为对照组。研究组又分为不同的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X 43浓度。结果 ACS组血清CX 43高于对照组(P<0.001);STEMI组CX 43水平高于NSTEMI组及UA组(P<0.05);三支病变组CX 43单支及双支病变组(P<0.05);高危组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CX 43与病变程度及GRACE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血浆CX 43增高,且与血管损伤程度及疾病的危险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卢丽利;孙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耳后注射与鼓膜穿刺给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70例分为2组,分别接受耳后注射和鼓膜穿刺给药。结果两组治疗前及停药3个月后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时,耳后注射组听阈低于鼓膜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后注射组并发症少于鼓膜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注射与鼓膜穿刺鼓室灌注甲泼尼龙远期效果相似。但耳后注射可加快听力恢复,避免鼓膜穿刺的并发症。
作者:于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行程序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7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资料,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加程序化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改善疗效。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改善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彩燕;陈彬彬;施丽华;张春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接受诊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患者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略有升高,血细胞积压水平,死亡风险率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神经保护方面的作用,同时未见明显死亡率的增加和红细胞压积水平的升高。
作者:薛炬君;陈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在小儿癫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生活质量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丁曦;蒋雯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呼末二氧化碳监测的临床麻醉应用与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1月行手术采取临床全麻的患者56例作为研究病例,监测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结果在整个手术期间,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比较稳定,全麻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升高,全麻2 h后上升(P<0.05),术中各时间点监测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在临床麻醉中应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对于疾病诊治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施治规律进行探讨。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38例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探究,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针灸治疗,用BELL氏慢性疲劳综合征积分表作为评判标准,分析针灸施治规律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在进行针灸诊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诊治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秦丽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取血栓通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7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5例患者在基础治疗同时采取血栓通的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仅采取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取血栓通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很少有不良反应的出现。
作者:白庆梅;许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在乳腺癌手术者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品质链的效果。方法借助抽签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乳腺癌手术者112例等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前者应用品质链进行护理,后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评分依次为96.43%、(97.9±1.4)分,对照组为83.93%、(87.1±1.3)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品质链护理模式积极用于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可提高其优质护理的水平,有利于护患友好关系的维持。
作者:石英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青年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短节段内固定术后螺钉断裂的原因。方法54例行胸腰段椎体骨折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短节段内固定术的中青年患者中,4例术后发生螺钉断裂,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出现螺钉断裂为7.40%,原因为椎弓根钉置入角度不适,连接棒弯度过大。对比剩余50例螺钉未出现断裂病例(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自身的力学稳定性和重力负荷是导致螺钉断裂的重要原因。
作者:高飞;阿日奔吉日嘎啦;姜富祥;王兴;张弘来;王高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点提出的新意见,要求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进行培养。前者侧重于基础理论水平的提高及基础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侧重于培养临床实践能力。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已渐趋成熟,然而现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存在临床与科研能力发展不均衡,虽临床技能达标、但科研能力薄弱等问题,导致其较难在后续工作中承担科研任务,成为个人发展的短板。本文从专科培养角度出发,介绍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临床科研能力的经验。以科研带临床,以临床促科研,可实现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的协同高效发展,可有效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徐宇伦;王磊;杨辰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可视喉镜在临床麻醉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可视喉镜在临床麻醉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与传统方式气管插管教学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可视喉镜并发症发生率27.9%,低于传统方式气管插管的49.1%,学员对教学满意度、解剖掌握、操作自信、学习兴趣均高于传统方式气管插管教学,与传统方式气管插管教学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气管插管教学中,应用可视喉镜能够提高教学满意度,增加学生的操作自信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掌握解剖。
作者:詹莎莎;刘炳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鼻窦炎手术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的92例鼻窦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有46例,实验组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完成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痊愈率是47.8%,治疗有效率是50%,无效率2.2%,对照组的痊愈率是26.1%,有效率是60.8%,无效率是13.1%,对两组的临床满意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对照组平均(59.2±7.4)分,实验组平均(75.1±8.3)分,两组患者的痊愈率、无效率、满意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优秀(P<0.05)。结论鼻窦炎手术治疗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提升治愈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比较高,所以在鼻窦炎手术治疗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抑郁症患者,对其治疗方法进行讨论与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患者情感低落、活动减少,思维迟滞、焦虑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达到预期治疗目标。结论在临床治疗上对抑郁症患者采取联合治疗的方式,可提高疗效。
作者:孙贤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3 D打印技术在肾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8例肾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分为研究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通过MRI和CT重建图像分析,研究组通过3 D打印技术重建图像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结果经分析,研究组估计出血量、血流阻断时间、手术时间、血肌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肾肿瘤治疗,3 D打印技术在术前模拟和切除术指导,可减少手术风险,降低肾功能损伤率。
作者:王锋;赵淼;马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胃癌切除手术后肠内外营养对其并发吻合口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胃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实施肠内外结合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能减少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王国俊;符洋;刘光辉;叶延伟;张谢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将产前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对其焦虑情绪、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110例,将其简单随机化分2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再给予产前护理干预,对比2组焦虑状态、生活质量等。结果观察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焦虑平均分值、生活质量平均分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实施产前护理干预的效果可观。
作者:邹红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