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血栓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

刘庆东

关键词: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脑血栓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护理脑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脑血栓患者为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等。结果根据患者出院时填写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09%(35/46),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83%(45/46)。结论应用优质护理对脑血栓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诊断学见习课教学体会

    诊断学是研究如何运用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技能、和诊断思维对患者提出诊断的一门学科,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学科的入门,是从基础到临床的桥梁课,诊断学的教学质量关系临床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主要从教师、学生、教学方法3方面将见习课的一些教学体会作总结归纳。

    作者:谭小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评价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综合护理效果。方法2015年上半年,对照组、干预组各4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9.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综合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毕春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脑血管疾病患者,探讨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深圳理邦经颅多普勒超声对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颞窗、枕窗、眶窗3个检查部位记录血流速度,脉动参数,分析频谱形态变化。结果50例患者通过TCD检查发现20例短暂性脑血管缺血,1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例缺血性脑卒中,8例血管性头痛。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采用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可以及早发现颅内血管病变并及时为治疗提供客观的血流动力学依据,对早期干预减少发病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组2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取氨氯地平治疗,而研究组50例采取氨氯地平+缬沙坦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化,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并改善血压水平,安全性高。

    作者:罗华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总结归纳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原因,总结预防措施,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资料,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总结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的剖宫产术后出血发生率为4.28%,平均出血量为(1027±812) ml,实施预防措施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剖宫产术后出血发生率降至2.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剖宫产术后出血高危患者有效的临床干预。可降低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围产期产妇安全性。

    作者:徐晓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石膏固定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腕部舟骨新鲜骨折

    目的:探讨石膏固定和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腕部舟状骨新鲜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2例腕部舟状骨新鲜骨折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及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分别采取石膏固定和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法,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在Cooney腕关节功能中疼痛评分比较、腕关节功能恢复、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石膏固定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腕部舟状骨新鲜骨折均有疗效,但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法在修复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上优于石膏固定法,空心螺钉内固定可作为腕部舟状骨新鲜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李常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改良巩膜缩短术治疗单纯限局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目的:观察改良巩膜缩短术治疗单纯限局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效果。方法单纯限局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2例32眼,应用改良巩膜缩短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3~9个月,32眼视网膜均成功复位。结论改良巩膜缩短术治疗单纯限局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良好。

    作者:焦健;苏玉涛;李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康柏西普联合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联合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78例(78只眼)确诊为DME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39只眼)。治疗组给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芪明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后视力恢复情况,黄斑水肿恢复情况,黄斑水肿的复发时间及玻璃体腔内注射的次数。结果治疗组治疗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后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74%,高于对照组71.79%,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例患者(2只眼)在治疗3个月后水肿复发,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出现5例患者(5只眼)水肿复发。治疗组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的次数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促进黄斑水肿恢复,延长复发时间,降低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的次数。

    作者:王家良;金学民;栗小丽;姚宁;李铮;王彩霞;高笑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2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26例。西咪替丁组予以甲硝唑片、阿莫西林及西咪替丁片治疗,奥美拉唑组予以甲硝唑片、阿莫西林及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西咪替丁组临床总有效率69.2%,低于奥美拉唑组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咪替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2%,高于奥美拉唑组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生素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胃溃疡可提高其临床效果,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程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探讨护理干预对带胸腔闭式引流管出院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带胸腔闭式引流管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胸外科2013年10月~2015年12月50例带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按专科护理小组成立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对两阶段出院患者情况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第二阶段并发症发生率、二次住院率显著低于第一阶段,住院时间显著短于第一阶段,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第一阶段,两组对比(χ2=1.79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带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进行出院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并且对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二次住院率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解慧;杨彩凤;刘美兰;曹春雪;白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冠心病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冠心病选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效果。方法研究2015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6例,采用数字法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时应用曲美他嗪,28例;治疗实验组时应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28例。结果两组中实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持续时间短,各项指标优,治疗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治疗联合采用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效果较佳。

    作者:唐博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腹腔镜微创治疗对肝硬化并胆囊结石免疫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分析腹腔镜微创治疗对肝硬化并胆囊结石免疫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选择2014年6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所采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5)给予开腹手术,研究组(65)给予腹腔镜微创治疗,对两组免疫水平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术后3天CD 4、CD 8、CD 4/CD 8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对肝硬化并胆囊结石免疫功能的影响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褚晓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免疫组化指标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ER、PR、CerbB-2、p 53、Ki 67免疫组化指标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采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我院60例乳腺癌患者ER、PR、CerbB-2、p 53、Ki 67阳性率,并分析年龄、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ER、PR、CerbB-2、p 53、Ki 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0%、46.67%、56.67%、50.00%、73.33%;41-60岁患者PR、CerbB-2、Ki 67阳性诊断率较高,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Ki 67较高,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结论 ER、PR、CerbB-2、p 53、Ki 67均为乳腺癌的有效观察指标,且各指标存在一定联系,联合检测有利于准确诊断及病情评价。

    作者:张新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PBL和Sandwich教学法初探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PBL和教学法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新理念,将上述两种教学模式引入实验教学中,探讨对不同专业或学制学生采用不同实验教学模式,培养新型的医学专业人才的方法。

    作者:王群;杨莹;周新文;叶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探讨亲情护理模式在心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亲情护理模式在心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心脏外科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组应用亲情护理模式,在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将患者当做亲人,将护士视为姐妹,以“家庭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在患者满意度、患者术后疼痛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护理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亲情护理模式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与关怀,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提升了护理任运的综合素质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提升,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王立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来本院接受诊治的8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都实施同样的一般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较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莫亚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栏目介绍

    一、继续教育实践以继续医学教育研究为主要内容,探讨继续医学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交流继续医学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成果,反映国内外继续医学教育动态。按不同的论文格式和内容分为论著、学术观点、经验交流、综述等子栏目。

    作者:《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病原因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究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7月在本院接受临床治疗的5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临床治疗,31例患儿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6例患儿的病情好转,只有3例患儿临床治疗无效。结论了解、掌握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病原因,能够有效的推动佳临床治疗方式的选取。

    作者:王瑞丽;李磊;王保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吸收留学生参加免疫学PBL小组学习的探索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国内多所院校在中国学生中开展了PBL教学。而留学生教育PBL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循序渐进在留学生教育中引入PBL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尝试。我们在实践中依照PBL教学的理念,在组织中国学生建立文献学习兴趣小组进行PBL学习的时候,吸收部分学有余力的留学生参与,通过这种创新形式的PBL,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新型的PBL教学促进了留学生文献学习,有利于中国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促进中外学生的友谊,密切了师生关系,对于所有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伟;魏林;曾瑞红;马翠卿;邓郁青;钱雪松;杨丽娟;宋小天;姚智燕;张征峥;李文建;高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全程营养管理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全程营养管理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随机分组,各28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全程营养管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lb、BMI及PG-SGA评分。结果干预后,研究组Alb、BMI及PG-SGA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营养管理应用于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可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耐受力。

    作者:张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