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玉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评分诊断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6例甲状腺良恶性占位患者作为联合组,同时选取采用单纯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种诊断技术的特异度、敏感度、粗符合率以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占位时其特异度、敏感度、粗符合率以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明显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疾病的诊断率。
作者:吕新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4例消化道出血小儿患者,随机分组,各27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于此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止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3%,高于常规组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血时间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小儿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治疗,临床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组2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取氨氯地平治疗,而研究组50例采取氨氯地平+缬沙坦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化,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并改善血压水平,安全性高。
作者:罗华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的8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除此外增加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对两组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支气管哮喘症状临床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1%,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57.5%,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可以选择沙美特罗替卡松辅助治疗,临床中能够提升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且没有不良反应情况存在,安全性较高。
作者:苗金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在近视眼患者行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74例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近视眼患者,共92只眼,随机分组,各37例,常规组48只眼,研究组44只眼。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7.7%高于常规组8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的患者予以精细化护理,取得疗效颇佳。
作者:荆文华;霍复君;张园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复方甲氧那明胶囊(阿斯美)对老年咳嗽变异型哮喘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老年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44例,采用数字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22例采用阿斯美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中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老年咳嗽变异型哮喘效果佳。
作者:姚庆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手术中大出血患者接受麻醉处理的方法和容量治疗的效果,为临床中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我院326例手术大出血患者来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归纳麻醉方式和容量治疗情况。结果全部患者中有269例接受气管内插管全麻容量治疗获得成功,有57例使用硬膜外麻醉,其中20例治疗无效,转为全麻。结论术中出血非常危险,需要进行术前评估,对出血患者的出血容量进行分析,通过积极止血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处理。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妇科急腹症使用腹腔镜治疗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选取了84例急腹症妇科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2例。观察组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开腹手术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镇痛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62.4±12.6)min,手术出血量平均(37.2±8.5)ml、平均住院时间(4.6±1.3)d,对照组以上数据为(90.4±24.3)min,(73.5±14.7) ml,(8.7±2.3)d,对照组共有3例术后使用镇痛剂,对照组共有31例,两组研究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急腹症患者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效果比较好,术后恢复快,对抢救和术后恢复的帮助较大。
作者:闫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PICU患儿在高频震荡通气中气道管理的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5月~2013年3月25例收治在PICU行高频震荡通气给予常规护理的患儿为对照组;2013年4月~2014年2月收治在PICU行高频震荡通气并给予相关护理策略的28例患儿为治疗组。对比两组患儿的PaO2、PaCO2变化及治愈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采集高频震荡通气后8~12 h、12~24 h、24~48 h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中PaO2、PaCO2变化,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死亡3例,放弃治疗1例,治愈率88.9%;对照组死亡6例,放弃治疗2例,治愈率73.9%,有统计学差异。治愈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组为(7.8±2.6)d,对照组为(13.2±4.8)d,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高频震荡通气的PICU患儿采取相关的护理策略,能够有效改善氧合,提高治愈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郭洁;李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骨折患者卧床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72例下肢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36例。单一组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于此基础上,联合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防治效果。结果联合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8%远低于单一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凝血综合指数、肿胀指数均远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防治下肢骨折患者卧床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
作者:刘万周;张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分析PCT检测在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2例细菌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局部感染组(23例)与重症感染组(19例),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PCT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各组血清PCT水平。结果局部感染组PCT水平为(2.13±0.27)ng/ml,重症感染组PCT水平为(11.67±7.49)ng/ml,对照组PCT水平为(0.33±0.24)ng/ml。局部感染组、重症感染组患者的PCT水平高于对照组,且重症感染组高于局部感染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T检测在细菌感染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临床对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于瑞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饮食护理对急慢性肝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与饮食护理。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21.7%,对照组复发率10%,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饮食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慢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宏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改良巩膜缩短术治疗单纯限局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效果。方法单纯限局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2例32眼,应用改良巩膜缩短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3~9个月,32眼视网膜均成功复位。结论改良巩膜缩短术治疗单纯限局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良好。
作者:焦健;苏玉涛;李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肘关节骨关节炎和剥脱性骨软骨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行关节镜治疗的32例肘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及28例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分析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为依据,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判定。结果术后关节活动能力评分优良率83.33%,相较于术前4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手术操作的简便性、准确性以及安全性,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马立学;陈曦;赵巍;高志国;孔庆波;赵建罡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服务。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门诊收治的14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把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5%,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服务,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培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不同血液透析模式对尿毒症患者β2-微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7月进行血液透析54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7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统计两组患者透析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液透析β2-MG与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常规组患者β2-MG(24.3±2.2)mg/L、hs-CRP(10.7±2.6)mg/L均高于观察组β2-MG(18.2±2.5)mg/L、hs-CRP(8.3±1.4)mg/L,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尿毒症患者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β2-MG与hs-CRP的清除效果更佳。
作者:曲矿云;杨雅丽;樊英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青少年近视屈光参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并对比矫正前后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参差度及远立体视觉正常例数。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前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参差度及远立体视觉正常例数分别为(4.01±0.23)、(4.95±0.27)、(5.16±1.23)D及23例,与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后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参差度及远立体视觉正常例数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可有效矫正青少年近视屈光参差,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控制近视的发展。
作者:张运英;李原;李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探析儿童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64例儿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监测情况进行研究并针用药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可知不同的用药对儿童的身体、器官、精神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中应加大对儿童用药过程监测,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用药,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李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细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33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3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治疗后,痊愈22例,好转11例,治愈率为66.67%。结论对细菌性角膜炎患者行对症治疗,积极进行抗感染措施,可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快速康复。
作者:李宏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设计外科规培医师的职业素养评估量表,并对其初步进行信效度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学习、专家访谈等方式设计外科规培医师职业素养评估量表。以我院外科基地内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研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其信度和效度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回收有效问卷27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7%。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15,折半可信度的Spearman-Brown系数为0.851,内容效度指数为0.9,KMO值为0.892。因子分析表明,量表由3个主要因子组成,分别是道德品质、人际交往和工作态度,累计方差解释贡献率为85.22%。结论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参加外科规培的住院医师职业素养状况评估。
作者:李全;徐卫东;陈晰辉;袁鹏群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