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华彬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阑尾炎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各个时点的VAS评分更低,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中具有确切的护理效果。
作者:王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手术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恢复期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的90例非心脏手术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探讨硬膜外麻醉和全麻的临床效果,分成两组,均有45例,术后第1天和第7天对患者的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进行评分,观察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全麻组要高(6.3±1.1分vs.3.5±1.2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要低(1.1%vs.2.3%),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对患者恢复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硬膜外麻醉的影响要比全麻小,临床中推介选择硬膜外麻醉。
作者:倪孝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饮食护理对急慢性肝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与饮食护理。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21.7%,对照组复发率10%,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饮食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慢性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宏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近年来人们对于结直肠癌的关注度随着其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而逐渐增长。早期的诊断是减少病情恶化、死亡的关键,本文对结直肠癌的分子生物学诊断进展进行综述,为当前的结直肠癌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作者:欧阳方丹;郭劲霞;刘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深度烧伤创面植皮后使用不同敷料对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根据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的69例深度烧伤合并创面植皮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植皮后使用的覆盖物是凡士林油纱,观察组植皮后使用的覆盖物是聚酰胺薄纱。比较两组的创面蒸发量、各时间点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换药时间等。结果术后5天,实验组的创面蒸发量平均(25.3±6.1)ml/h、对照组的创面蒸发量平均(35.8±4.9)ml/h,两组的敷料表明蒸发量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比正常皮肤表明蒸发量高;术后10天,15天,20天愈合率具有差异性,观察组较优秀。结论相比与传统的凡士林油纱,聚酰胺薄纱更有利于深度烧伤创面植皮后的愈合,且减轻了患者换药时的疼痛。
作者:刘振宝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在牙体牙髓病的治疗中分别使用一次性和多次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42例行一次性治疗的患者与其余42例行多次根管治疗的患者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进行一次性治疗的患者日后随访满意度优于行多次根管治疗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7%,多次根管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数据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一次性和多次根管应用于牙体牙髓病的治疗中,均具有治疗良好的效果,但是相比于治疗总有效率,一次性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米海尔古丽·克力木;阿依古丽·阿合买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2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26例。西咪替丁组予以甲硝唑片、阿莫西林及西咪替丁片治疗,奥美拉唑组予以甲硝唑片、阿莫西林及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西咪替丁组临床总有效率69.2%,低于奥美拉唑组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咪替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2%,高于奥美拉唑组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生素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胃溃疡可提高其临床效果,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程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在治疗小儿哮喘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甲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方法治疗,乙组采用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法,丙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式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乙组(77.5%)、丙组(85.0%)。结论氧驱动式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较好。
作者:刘志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不同血液透析模式对尿毒症患者β2-微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7月进行血液透析54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7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统计两组患者透析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液透析β2-MG与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常规组患者β2-MG(24.3±2.2)mg/L、hs-CRP(10.7±2.6)mg/L均高于观察组β2-MG(18.2±2.5)mg/L、hs-CRP(8.3±1.4)mg/L,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尿毒症患者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β2-MG与hs-CRP的清除效果更佳。
作者:曲矿云;杨雅丽;樊英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手术中大出血患者接受麻醉处理的方法和容量治疗的效果,为临床中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我院326例手术大出血患者来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归纳麻醉方式和容量治疗情况。结果全部患者中有269例接受气管内插管全麻容量治疗获得成功,有57例使用硬膜外麻醉,其中20例治疗无效,转为全麻。结论术中出血非常危险,需要进行术前评估,对出血患者的出血容量进行分析,通过积极止血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处理。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脑血管疾病患者,探讨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深圳理邦经颅多普勒超声对5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颞窗、枕窗、眶窗3个检查部位记录血流速度,脉动参数,分析频谱形态变化。结果50例患者通过TCD检查发现20例短暂性脑血管缺血,1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例缺血性脑卒中,8例血管性头痛。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采用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可以及早发现颅内血管病变并及时为治疗提供客观的血流动力学依据,对早期干预减少发病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对产妇和临床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前置胎盘产妇作为观察组,40例同期时间入院的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产妇不同对新生儿的影响是否不同。结果观察组中的产妇在出血、休克合胎盘植入等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的新生儿在窒息、体重低和死亡等新生儿常见症状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对产妇和婴儿都存在威胁,未进行提前的预防和处理,会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宋桂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PBL和教学法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新理念,将上述两种教学模式引入实验教学中,探讨对不同专业或学制学生采用不同实验教学模式,培养新型的医学专业人才的方法。
作者:王群;杨莹;周新文;叶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急性胃肠炎持续腹痛的患者实施硫酸镁治疗,观察并分析其效果。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我院2015年3月~12月收治的38例急性肠胃炎患者分为两组,使用阿托品进行治疗的对照组(18例)和使用硫酸镁治疗的观察组(20例),通过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硫酸镁对急性肠胃炎持续腹痛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康复速度快。
作者:吴建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在诊断时使用超声的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33例肺动脉瓣狭窄,对其使用超声时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3例肺动脉瓣狭窄患者均采用超声进行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将超声进行结合运用,可提升诊断时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准确率高,是对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调整的关键所在。
作者:李云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并总结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夜间低血糖者16例(37.2%),观察组为2例(4.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8.931,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帮助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夜间低血糖,从而避免因为低血糖引发的其他并发症,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吕艳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迷你临床测评(Mini-CEX)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对75名中医内科实习学生应用Mini-CEX测评,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此种测评方法的满意度达90.67%。结论 Mini-CEX可以提高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水平,促进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者:孙妲男;郑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评分诊断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6例甲状腺良恶性占位患者作为联合组,同时选取采用单纯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种诊断技术的特异度、敏感度、粗符合率以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占位时其特异度、敏感度、粗符合率以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明显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疾病的诊断率。
作者:吕新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012年7月、10月采收珊瑚菜叶片中挥发油,并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分别鉴定出34、58种成分。10月叶片挥发油以萜类、芳香族成分为主,7月叶片以萜类成分为主,且7月叶片不含醛酮类、酯类和其他类成分;10月叶片挥发油成分所含酸类、芳香族、醇类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增加,而萜类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则减少。
作者:崔海燕;张永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带胸腔闭式引流管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胸外科2013年10月~2015年12月50例带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按专科护理小组成立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对两阶段出院患者情况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第二阶段并发症发生率、二次住院率显著低于第一阶段,住院时间显著短于第一阶段,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第一阶段,两组对比(χ2=1.79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带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进行出院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并且对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二次住院率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解慧;杨彩凤;刘美兰;曹春雪;白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