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直肠癌的分子生物学诊断进展研究

欧阳方丹;郭劲霞;刘蓉

关键词:结直肠癌, 分子标志物, DNA, RNA, 蛋白质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于结直肠癌的关注度随着其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而逐渐增长。早期的诊断是减少病情恶化、死亡的关键,本文对结直肠癌的分子生物学诊断进展进行综述,为当前的结直肠癌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挑选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心理照顾与全面的吞咽功能练习,给予合理饮食指导;纳入同期行常规护理的70例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经治疗与康复练习后,运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吞咽困难程度,观察组41例痊愈,18例显效,9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97.1%,与对照组87.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让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致吞咽困难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张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来本院接受诊治的8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都实施同样的一般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较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莫亚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急腹症患者的手术麻醉分析

    目的:对老年急腹症患者手术麻醉的分析与探讨。方法从我院所收治的老年急腹症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患者,根据患者自身实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麻醉方法,之后对麻醉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36例患者采用了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20例患者采用了气管内插管全麻,12例患者采用了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终麻醉有效的有59例,麻醉一般有效的有8例,麻醉效果较差的有1例。结论面对老年急腹症患者的手术麻醉方法,应当根据患者自身病情进行选择,这样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刘智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诊治疗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诊治疗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8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高压氧急性治疗,评价对患者的治疗措施和临床效果。结果为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后发现,患者的治愈42例(49.41%),恢复39例(45.88%),无效4例(4.71%),总有效率为81例(95.29%)。结论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葛鑫;申育琳;高俭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彩超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究彩超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这50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均接受阴道彩超检查以及腹部彩超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式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阴道彩超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准确率(98.00%),优于腹部彩超诊断的准确率(74.00%),P<0.05。结论阴道彩超在早期异位妊娠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收治的8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70.73%,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采用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不仅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有效性,还可改善患儿的治疗预后。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吸入药物的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的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使用吸入药物的正确情况,为加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中老年COPD患者,采用直接问答及现场操作的形式,调查患者对吸入药物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操作吸入药物准确性,临床症状评分,急性加重的次数,分析总结。结果调查例数80例,完成例数76例,完成率95%,吸入药物基本知识正确掌握53.9%,气雾剂正确操作46.2%,信必可干粉制剂正确率60%,舒立迭(准纳器)正确率58.3%,思力华正确率72.7%,掌握两种或以上吸入药物的正确率52%,正确与不正确吸入组COPD自我评估(CAT)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1年急性加重住院次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中老年COPD患者对吸入药物基本知识掌握水平低,正确操作率偏低,临床症状控制不佳,导致反复急性加重住院,应加强健康教育,科学管理。

    作者:靳秀宏;赵晶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七氟醚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对比

    目的:探究七氟醚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56例患者,随机分组,各28例。研究组予以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予以异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结果两组术后1 h MMSE评分均下降,研究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MMSE评分较术后1 h均上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异氟醚均会对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造成影响,但七氟醚影响较小。

    作者:刘新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小儿哮喘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在治疗小儿哮喘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甲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方法治疗,乙组采用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法,丙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式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乙组(77.5%)、丙组(85.0%)。结论氧驱动式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较好。

    作者:刘志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评分诊断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的探讨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评分诊断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6例甲状腺良恶性占位患者作为联合组,同时选取采用单纯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种诊断技术的特异度、敏感度、粗符合率以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占位时其特异度、敏感度、粗符合率以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明显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疾病的诊断率。

    作者:吕新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纳洛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8.8%;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和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动脉血氧分压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纳洛酮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呼吸情况,且安全性强。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2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优于对照组76.09%(P<0.05)。结论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疗效理想。

    作者:尹鹏;李玉梅;李晓雯;王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DC-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免疫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DC-CIK细胞免疫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1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所有患者DC-CIK细胞免疫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CD3+T、NK细胞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Treg细胞表达水平降低(P<0.05);INF-γ、IL-2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效控制癌变病情进展。

    作者:周冬霞;陈艳;蔡茂怀;庄志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浅析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手术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恢复期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的90例非心脏手术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探讨硬膜外麻醉和全麻的临床效果,分成两组,均有45例,术后第1天和第7天对患者的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进行评分,观察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全麻组要高(6.3±1.1分vs.3.5±1.2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要低(1.1%vs.2.3%),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对患者恢复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硬膜外麻醉的影响要比全麻小,临床中推介选择硬膜外麻醉。

    作者:倪孝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关于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目标教学的运用

    诊断学在医学中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对于诊断学的教学而言不仅要重视理论上的传授,还要让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操作。本文提出在诊断学实验教学中要在课前制订出科学的目标计划,以目标计划为基础开展示范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强化对学生的辅导,利用先进科技设施达成教学目标。

    作者:杨雅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石膏固定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腕部舟骨新鲜骨折

    目的:探讨石膏固定和空心螺钉内固定修复腕部舟状骨新鲜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2例腕部舟状骨新鲜骨折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及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分别采取石膏固定和空心螺钉内固定方法,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在Cooney腕关节功能中疼痛评分比较、腕关节功能恢复、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石膏固定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腕部舟状骨新鲜骨折均有疗效,但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法在修复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上优于石膏固定法,空心螺钉内固定可作为腕部舟状骨新鲜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李常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总结归纳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原因,总结预防措施,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资料,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总结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的剖宫产术后出血发生率为4.28%,平均出血量为(1027±812) ml,实施预防措施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剖宫产术后出血发生率降至2.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剖宫产术后出血高危患者有效的临床干预。可降低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围产期产妇安全性。

    作者:徐晓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分析

    降钙素原(PCT)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人们所发现,发现于脓血症患者的血清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技术的发展进步,降钙素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全身细菌感染的诊断、鉴别、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判断中,与各种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于ICU病房、内科、外壳、急诊科、肿瘤科。

    作者:张原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组2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取氨氯地平治疗,而研究组50例采取氨氯地平+缬沙坦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化,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并改善血压水平,安全性高。

    作者:罗华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放疗患者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放疗患者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收的74例行食管癌放疗患者,随机分组,各37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于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血液异常、放射性肺炎、皮炎、食管炎发生率均远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生活质量(53.6±3.8)分,高于常规组(40.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放疗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放疗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一先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