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赵丹丹

关键词:心理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 围手术期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应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治疗的1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71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71例(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应用SDS量表和SAS量表评价患者心理状态,对比组间心理评分的差异性。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心理状态,避免不良情绪的出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癌患者的HE4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人附睾蛋白(HE4)在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高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6年3月收治子宫病变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子宫内膜癌组(A组)、子宫良性病变组(B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测定血清HE4、CA125表达。结果 A组、B组患者HE4、CA125指标显著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病情越严重,HE4和CA125指标越高。CA125诊断子宫内膜癌敏感性为26.5%。HE4指标诊断特异性均达到100%.结论 HE4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标志检测物,设定为80 pmol/L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佳。

    作者:周丹;环晶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循证护理在心内科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心内科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2例分成2组,每组各61例。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SDS评分、SAS评分及并发症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能有效改善患的焦虑和抑郁心理,避免并发症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浅析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其档案的作用

    首先阐述了继续医学教育及其档案的定义,其次描述了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专业技术人员及其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再次分析了继续医学教育与专业技术人员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档案管理发挥的作用,后总结得出继续医学教育及其档案对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起重要作用。

    作者:杨兴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医护患协同管理防范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跌倒的探讨

    目的:对外科住院患者实施医护患协同防跌倒管理,降低围手术期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根据医护患协同管理的需要,病区建立防跌倒管理小组,医护协同查房,共同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并制定措施,与家属一起共同落实。对患者防跌倒措施落实情况实行四级质量控制管理,对发生的跌倒病例进行资料回访,定期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结果2015年外科患者跌倒发生率较2014年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人员对跌倒危机评分准确率和防跌倒护理措施落实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患协同管理可提高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对跌倒预防措施的依从性,减少跌倒的发生,并有利于建立合作性医患关系。

    作者:丁亚;买轩;邹启云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120例患者心电图ST-T改变情况,与冠脉造影进行比较,对心电图ST-T改变在诊断老年冠心病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ST-T改变45例,ST-T未变75例,ST-T改变患者中冠心病诊断符合率为73.3%,ST-T未变75例患者中冠心病诊断符合率为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具有一定的价值,ST-T有改变的患者更易患冠心病,可将该方法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瑾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预防肿瘤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剖析预防肿瘤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接收的肿瘤重症患者128例。以随机分组原理为依据,将128例患者均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都接受ICU常规护理,试验组加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统计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例数。结果试验组深静脉血栓者4例,对照组11例。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积极用于肿瘤重症患者中,可降低其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临床应用价值颇高。

    作者:冯文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观察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干预治疗糖尿病前期(IGT)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干预治疗IGT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我院就诊的13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健康管理干预,实验组患者予以中药穴位敷贴法结合健康管理干预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FPG、2hPG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干预治疗IGT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其糖耐量异常情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波铃;白云;王娜娜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将同期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利培酮治疗,予以观察组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刘希华;聂纪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依照不同治疗措施进行分组,A组实施中医治疗方式(150例),B组实施西医治疗方式(150例)。结果 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模式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成效更为明显。

    作者:石志坚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和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和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孕产妇12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施以常规产后出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比两组产妇出血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出血情况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在剖宫产产后出血预防和治疗过程中,能有效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

    作者:陶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骨关节骨折的有效护理方法研究及分析

    目的:探讨骨关节骨折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的对象是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75例骨关节骨折患者,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综合组。普通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给予综合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1)骨关节骨折护理满意度;(2)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患者焦虑情绪;(3)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综合组患者骨关节骨折护理满意度比普通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综合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组,患者焦虑情绪显著比普通组轻,P<0.05;(3)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普通组低,P<0.05。结论骨关节骨折给予个体化护理方法效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焦虑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加速骨折愈合,患者满意。

    作者:黄现平;李淑贤;郭萌萌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舌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IL-21及BATF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舌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1(IL-21)及B细胞活化转录因子(BAT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58例AR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采用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免疫治疗,比较两组的IL-17、IL-21及BATF表达。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IL-17、IL-21、BATF 表达分别为(19.65±4.23)pg/ml、(74.19±22.08) pg/ml、(1.13±0.45)低于对照组的(29.14±5.36)pg/ml、(86.52±24.43) pg/ml、(1.95±0.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可以作用于BATF环节,减少IL-17、IL-21等炎症介质的产生,改善患者的过敏症状。

    作者:杨庆军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心理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应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治疗的1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71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71例(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应用SDS量表和SAS量表评价患者心理状态,对比组间心理评分的差异性。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心理状态,避免不良情绪的出现。

    作者:赵丹丹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探讨急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急诊手术的护理方法

    目的:急诊手术的护理方法对于急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临床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护理的62例急性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手术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急诊手术护理模式,分析对比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手术所需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所需时间则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手术护理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冰梅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对肝脏肿瘤患者采用超声造影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经数字表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50例肝脏肿瘤患者,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后均接受增强CT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效果和临床价值。结果超声造影检查和增强CT检查的疾病诊出率分别为90.00%、62.00%,超声造影诊出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细胞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等疾病类型的病理诊断符合情况统计结果显示超声造影病理符合情况明显优于增强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脏肿瘤患者采用超声造影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提高临床诊断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刘芳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产后大出血护理应急预案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产后大出血的护理应急预案与护理对策及其效果。方法选取76例在我院生产并发生产后大出血的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性护理,研究组给予大出血护理应急预案,并实施有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产后出血产妇大出血护理应急预案和护理干预,有助于缩短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美莺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保护及术后低钙血症的预防处理

    目的:探讨分析甲状腺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措施及对术后低钙血症的预防处理。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3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53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方法按照患者具体疾病类型和病理情况进行选择,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各组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及低血钙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不同术式治疗后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由低到高依次为单侧/双侧甲状腺叶大部分切除术、单侧腺叶次全切除和对侧腺叶部分切除术、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一侧腺叶全切和对侧腺叶部分切除术和双侧甲状腺叶全切除和中央区淋巴清扫术,除单侧腺叶次全切除和对侧腺叶部分切除术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术后出现低钙血症症状的患者有36例,28例经3个月钙质补充治疗后治愈,其余8例为永久性甲状旁腺损害。结论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严格操作,避免对甲状旁腺和周围血供造成损伤,以降低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对于永久性甲状旁腺损害患者,术后需长期进行补充钙剂维持治疗。

    作者:陈澎涛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腹部正中切口在胃肠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部正中切口在胃肠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手术切口不同将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46例胃肠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3例,患者行腹部正中切口;对照组23例,患者行经腹直肌切口,观察两组基本手术指标及切口疝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122.8±31.6)ml,平均切口长度(7.6±1.3) cm,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腹部正中切口施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临床以此进行胃肠手术治疗时可优先考虑,但仍需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仔细斟酌,切不可盲目使用。

    作者:赵祥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检测与耐药性调查分析

    目的:探究老年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检测与耐药性调查分析。方法102例患者均实行临床检测,并对其耐药性实行调查。结果耐药率前三位从高到低依次为复方磺胺、头孢唑林、头孢曲松。而敏感率前四位从高到低依次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102例老年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依照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治愈、好转、无效各占60.79%、33.33%、5.88%。结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细胞菌,早期实行临床检测,并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宜的敏感抗生素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玉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PFNA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3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行PFNA治疗,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再次行植骨PFNA内固定后愈合,PFNA治疗总有效率98.41%。结论以PFNA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实现早期不负重活动,对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沈素祥;王国喜;刘玉林 刊期: 2016年第25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