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民
目的:探讨骨髓形态检验在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6例难治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26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骨髓形态检验,然后对比观察两组检验结果。结果除巨幼变中幼红细胞胞体大小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骨髓形态检验诊断结果可以看出,在难治性贫血方面要多强调巨核系病态造血,尤其是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现象;而在巨幼细胞性贫血方面,则以其巨幼变幼红细胞胞体、核红细胞PAS阳性为观察重点。
作者:刘磊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输液泵控制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8例新生儿重症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输液泵控制换血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输液泵控制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配合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耿洪维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分析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方式。方法根据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的12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进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00.32±20.53)ml、手术时间(4.32±1.54)h、住院时间(6.34±1.42)d及生存质量(92.42±1.44)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患者的出血量,让患者的手术时间缩短,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洪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应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4%,优于对照组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低于对照组的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予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良昌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中药处方的调配差错原因以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50例调配差错中药处方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出现差错的原因,并寻找相应的应对对策。结果调剂人员责任心不足造成的差错24例,所占比重为48%,因为医师处方不规范造成的差错16例,所占比重为32%,因为药品不合理摆放所造成的差错10例,所占比重为20%。结论中药处方调配差错原因错综复杂,因此要针对引发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采用针对性的对策进行有效预防与解决,以此来提高中药处方管理水平,降低差错发生率。
作者:郭朝民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玻尿酸注射美容填充50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美容填充患者50例,收取时间为2013年3月~2015年12月,并对美容填充患者均注射玻尿酸,分析其注射的效果。结果50例美容填充患者注射后,有1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过度矫正5例、过度矫正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感染3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00%,局部淤青2例、局部淤青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局部红肿5例,局部红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结论本院认为美容填充患者进行玻尿酸注射后,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以过度矫正、局部红肿为常见,应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注射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川颖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析口腔修复中运用快速成型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2例行口腔修复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口腔修复,而观察组则运用快速成型技术,对两组修复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修复满意度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快速成型技术运用在口腔修复中,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
作者:陈新亚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PICC置入上腔静脉中下1/3处理想位置的体外测量方法,以提高导管置入长度的准确性,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7月本院行PICC置管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横L法”即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返折至第三肋间;实验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的长度加上根据身高确定的长度的数值,就是置入的长度,置管成功后予以胸片定位。结果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入长度的准确性,实验组PICC置入的准确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置管的测量方法,采用改良后的技术即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加上根据身高确定的增加数值即为置入长度,提高了导管置入上腔静脉中下1/3理想位置的准确性,减少了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
作者:赵翠云;张巧凤;刘凡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分析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彩超特点和表现。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选取了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接受了心脏彩超检查,有11例患者的彩超表现出心脏扩大,13例肺动脉压力增高,10例室间隔壁或左心室壁增厚、8例心脏阶段性运行障碍、5例心脏收缩功能减弱、3例瓣膜关闭不全。患者临床中会有胸闷、心悸、心律失常、心衰等症状出现。结论甲状腺亢进性心脏病患者临床中需要获得对症治疗才能够缓解病情,对其他导致甲亢的心血管疾病给予排除,通过彩超诊断能够了解患者的心脏形态,因此该项检查对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妍;史虹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与透析后1年、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3年后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作者:陈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出院指导加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出院后30天内再入院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12月心衰患者出院后给予出院指导加随访86例,作为随访组;回顾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心衰出院患者未规范随访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30天内再入院情况。结果出院后30天内再次住院情况随访组为13例,再入院率15.5%。对照组再次住院为24例,再入院率30%。再入院率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后给予出院指导加随访可明显减少出院后30天内的再住院率。
作者:张祖峰;余娟;张玉芝;王晓红;王彩歌;郝晓慧;朱秋平;张超;赵明中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课堂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证实了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结合笔者在《妇产科护理学》的施教体会,分析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临床课的规律及特点。
作者:刘志平;岳梦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比较翻转骨膜包裹自体肌腱移植、单纯自体肌腱及骨膜正常包裹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腱骨愈合的组织学变化过程。方法取60只新西兰白兔120膝,随机平均分为翻转骨膜组、正常骨膜组及肌腱组。切除兔双膝前交叉韧带,取其双侧拇长伸肌腱,及需要切取骨膜侧胫骨上端内侧骨膜,大小约1.5 cm×0.5 cm。同侧肌腱折成2股重建兔双膝前交叉韧带。采用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重建术后3、4、8及12周时移植物腱骨愈合的变化情况。结果显微镜下观察重建术后随着时间推移,翻转骨膜组较其他两组腱骨界面可见成纤维细胞、纤维软骨细胞更多表达;12周时,翻转骨膜组腱骨界面间的胶原纤维数量及排列较其他两组无明显差异;生物力学测试术后3、4、8周骨膜翻转组抗牵拉力明显大于其他两组,而术后12周组间对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骨膜包裹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兔前交叉韧能够在愈合期12周内促进腱骨结合部成纤维细胞、骨细胞及软骨细胞的再生;对腱骨愈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超过愈合期则无差异。
作者:崔巍;时剑辉;刘振中;王岩;曲颖;吕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下颌阻生齿拔除涡轮钻法与骨凿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海斌口腔诊所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84例下颌阻生齿患者,按照其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治疗方法分别采用高速涡轮钻法以及骨凿法进行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其创口疼痛程度和张口受限程度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高速涡轮钻法应用于下颌阻生齿患者治疗中疗效良好。
作者:王海斌;谢珲;贺剑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分析腹泻患者接受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72例腹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中治疗有效率是97.30%,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1.43%,观察组的腹泻改善时间、大便改善时间、发热时间要比对照组短,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泻患者临床中接受综合护理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均有所改善。
作者:辛鑫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梁丽;张琰;张为;刘文伟;周雅英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注甲泼尼龙与丙种球蛋白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33/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5%(26/3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较为安全。
作者:张海霞;黎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已确诊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50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以及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增加患者满意度,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林娟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实施阴道分娩与再次剖宫产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分析,观察组试行阴道分娩,对照组行再次剖宫产,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新生儿Apgar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而言,在产妇实际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可选择阴道分娩。
作者:兰岚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