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萍;赵春凤;王莹;王海英
目的:研究选择三踝骨折患者分别应用内、外固定术治疗术后功能恢复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二科三踝骨折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实施内固定手术和外固定手术治疗。结果内固定组中,32例术后痊愈,16例术后基本痊愈。外固定组中,38例术后痊愈,9例术后基本痊愈。结论在三踝骨折中,内固定和外固定的治疗效果均有明显优势。
作者:宋阳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血液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空腹血糖监测、血清甘油三酯检验、2 h糖耐受试验等血液生化检验,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各项血液生化检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2 h糖耐受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意义重大,具有简单、方便、快捷、费用低、痛苦小等优点,可提高糖尿病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孙春琼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分析CT诊断应用于肺内孤立结节的诊断效果。方法将我院120例肺内孤立结节患者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中良性结节患者是56例,占该组的46.7%;恶性结节病例是64例,占该组的53.3%。结论肺内孤立结节可以通过CT诊断进行确诊,这有助于良性恶性肺内孤立结节的区分。
作者:陈瑞鑫;李丽;吴晓丽;庞然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索有效的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静脉留置针的1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与预防对策。结果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7%(41/198),从高到低依次为:皮下血肿、穿刺部位感染、液体渗漏、套管堵塞、局部静脉炎。结论临床需要高度重视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合理控制留置时间、规范操作、严密遵循无菌操作流程、予以相应的护理对策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郭晓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分析乙肝血清检验的三种不常见现象,探讨是否是因为试剂所导致。方法根据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的200例乙肝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取3 ml静脉血进行检验,每位患者均接受了两种ELISA试剂检验。根据结果分析不常见现象发生几率。结果 A组患者有10例出现不常见现象,B组有9例患者出现了不常见现象,两组的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血清检验出现不常见现象时,需要进行复查,将干扰因素排除,提升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郭春梅;刘然;赵浩淼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双幽门是一种罕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既往人们对其认识比较局限,随着消化内镜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视和体检的不断普以及消化内镜成为常规体检的一个项目,双幽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但是对于其形成的原因和机制还不甚明了。对于先天性双幽门,据大部分文献报道和研究表明,可能是与其在胎儿形成过程中的组织发育变异有关。后天性双幽门的患者大部门是由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有关,随着患者及时就医,溃疡得以修复,但由于患者饮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各种原因,导致溃疡复发。随着溃疡的修复、损伤及再修复的过程。胃部的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粘连带将幽门管一分为二,从而在患者行胃镜检查时会在内镜观察下形成双幽门。
作者:国海超;党彤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建立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入学选拔考核的方式,为选拔学员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实施流程和考核内容方面介绍我院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对学员的选拔考核方法,并对实施入学选拔考核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探讨。结果我院按照考前准备、实施考核、成绩评定和录取4个步骤,以笔试结合面试的方式实施入学考核,对学员的理论知识储备、综合工作能力和工作学习态度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学员。结论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举行入学选拔考核,有利于全面考察学员的工作和学习能力,做到公平公正,择优录取,促进学员自我完善,推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管理工作规范化发展。
作者:钱懿轶;何瑾;柳汝明;卢珊珊;张峻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精准医学计划的提出引领当代医学向新的方向发展,新医学时代下精准消化病学同样有着长足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一名消化内科见习带教老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自身临床技能,掌握学科新精准医学研究,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见习教学水平。
作者:董向前;张颖慧;马岚青;南琼;张海蓉;缪应雷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72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划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康复护理组,每组人数各36例,根据分组对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康复护理措施。结果经分组护理与观察后发现,康复护理组的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常规护理组,Barthel评分较常规护理组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一步实施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左志辉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临床检查诊断的对照组(30例)和采用MRI诊断的观察组(30例),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结果与临床手术确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MRI诊断,准确率高,效果显著。
作者:申斯原;马守成;刘大勇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明确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佳时机。方法将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按早期与超早期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围绕并发症、死亡、再出血、预后(ADL)以及Barthel指数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死亡、再出血、预后(A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或超早期对HCH患者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均可起到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术后风险的目的,但超早期接受治疗临床意义更大。
作者:高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评价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抗氧化剂治疗对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临床针对25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患者采用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抗氧化剂治疗为观察组,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检测精液常规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C),并挑选20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评价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患者治疗前后精液质量情况。结果术前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患者的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动、TAC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精索静脉曲张不育Ⅱ°和Ⅲ°患者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动、TAC水平高于术前,P<0.05。结论采用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抗氧化剂可提高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
作者:高文杰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参麦配合西药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及对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91例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参麦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血浆脑钠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高于对照组的73.33%,BNP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配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疗效显著。
作者:杨柳青 刊期: 2016年第26期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已全面展开。本文以骨科为例,介绍了该培养模式的背景情况并分析了该模式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有效提高“双轨合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蔡筑韵;钱齐荣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双层螺旋CT检查肺部单发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2013年2~10月我院的80例肺部单发结节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使用双层螺旋CT诊断,对患者的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病例数以及类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双层螺旋CT诊断出恶性结节42例,良性结节30例,有8例患者没有确诊,此次诊断的灵敏度是87.5%、特异性是93.8%、准确性是90%,和终病理诊断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单发结节使用双层螺旋CT诊断的效果突出,灵敏度、准确率以及特异性高,临床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野 刊期: 2016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临床病理生理治疗教育模式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74例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妇产科实习教学方法,实验组以CPPT教学模式进行培训。结果实验组实习生的各项比较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CPPT教学模式更符合妇产科临床实习生的临床学习需求。
作者:王景;李小梅;徐卫霞 刊期: 2016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