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研究

孙洪帅;吴雪峰;丛占杰

关键词:溶血现象, 临床生化检验, 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方法选取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0例健康者均取4 ml血样,置于2支试管,1支试管内的血样使用肝素抗凝作为对照样品,另1支试管内的血样使用人工方法进行溶血作为观察样品,对两组样品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样品的总胆固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血钾与对照组样品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现象会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产生影响,需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二次剖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二次剖宫产术中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接收的二次剖宫产病例,共计68例。采用电脑随机盲法原理,将68例病例分成A、B两组,每组均34例。A组予以腰硬膜外联合麻醉,B组予以持续硬膜外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A组麻醉起效时间与麻醉阻滞完善时间短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有效率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法对二次剖宫产术者进行麻醉,可显著提升麻醉效果。

    作者:王毅;彭国庆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0例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不良反应发生率(10.0%)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73.74%、33.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效果理想,安全可靠。

    作者:金雪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探索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160例冠心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诊断和动态心电图诊断,每组各80例患者。结果观察组阳性率和对照组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在对比分辨心律失常种类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中更具有诊断价值,其不仅可明确患者心律失常种类,还可判断患者心肌缺血程度。

    作者:季欣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6例,分析患儿在临床发病过程中的相关特点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出现了肺炎支原体感染典型症状。在治疗后基本好转患儿31例,其肺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会严重损害患儿的肺部功能,并会导致很多并发症,因此需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李江兰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冷沉淀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止血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冷沉淀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中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止血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中给予冷沉淀止血。对比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术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和术后出血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使用冷沉淀止血的效果显著。

    作者:朱东;赵晓程;李海龙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探讨CGF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在牙周炎患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GF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在牙周炎患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就诊并诊断为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需拔出患牙46颗,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3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实验组使用CGF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行牙周炎患牙位点保存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GF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行牙周炎患牙位点保存术,可有效提升该类病症的治疗效果。

    作者:满云娜;刘菁;丁锐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超长垂体降调节对改善子宫腺肌病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价值

    目的:探究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超长垂体降调节对子宫腺肌病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生殖医学中心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胚胎移植前是否进行GnRH-a垂体降调节,将其分为GnRH-a人工周期组(n=103)和单纯人工周期组(n=66),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子宫内膜厚度、平均胚胎移植数等。结果 GnRH-a人工周期组患者黄体酮日内膜平均厚度(9.65±1.66)mm、冻融胚胎移植胚胎数目(2.02±0.66)个及妊娠率45.63%(47/103),GnRH-a人工周期组患者妊娠率与单纯人工周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超长调节具有改善子宫肌瘤腺肌病患者妊娠结局的优势。

    作者:王孜涵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对比两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状况。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护理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丽平;张静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和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效果明显。

    作者:郑迎春;李佳慧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试论中药处方调剂给药规范化及相应对策

    目的:分析中药处方调剂给药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加以分析并且规范化。方法加强管理掌握常用药材的鉴别知识、熟悉中药性能,理解炮制的意义以及掌握配伍禁忌用法和常用量等,从中药处方书写、用名、药味的错配、漏配几个方面发现问题并且分析问题的关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规范中药调配的流程、建立起处方调配差错的分析制度、提高中药调剂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才可确保中药处方调剂给药规范化。结论提高中药调剂质量,除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外,还应具有扎实的中药专业知识和中医理论基础。中药处方调剂给药规范化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与疗效的基础,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全方位药学服务,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梁万玲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血清C反应蛋白在64例小儿肺炎诊断中意义分析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在支原体肺炎以及细菌性肺炎患儿中的不同表达。方法144例小儿肺炎患儿按照患儿疾病类型将所有患儿分为A组为支原体肺炎患儿,B组为细菌性肺炎患儿,对比两组患儿入院前C反应蛋白阳性率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B组C反应蛋白阳性率88.89%高于A组2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在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以及鉴别方法具有一定意义,可将C反应蛋白阳性作为细菌性肺炎的参考性检验。

    作者:甘红红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血清YKL-40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血清YKL-40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1)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血清YKL-40高于另外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中,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Gensini评分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其血清YKL-40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临床可将该指标作为评估2型糖尿病病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曾一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急诊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9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盐酸普罗帕酮片,观察组在加强监护的情况下,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比较两组心电图检查QTd值、血浆 NT-proBN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QTd值(61.77±7.83)ms及NT-proBNP水平(1256.43±425.63) pg/ml低于对照组(70.63±7.72)ms,(1957.53±356.2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急诊治疗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效果理想。

    作者:王吉珍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胫骨平台骨折后护理与康复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实施系统护理与康复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6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与康复措施,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与康复措施,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步行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步行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3%、93.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7.7%和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系统有效的护理及康复措施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以及步行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爱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选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较佳。

    作者:陈欣;马赟英;关兰芳;尹少华;李淑英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机性分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护理效果,但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MLHFQ分差、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及简易心智状况量表评价方面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所有差异经比较后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起到更加有效的效果,可明显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孙晶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基于岗位能力提升的高职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培养高职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是适应素质教育,培养新形势下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多途径、多方式地采取具体手段来加以实现。本文结合我院高职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实际对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进行探索研究。

    作者:茹官璞;李燕燕;刘鹏;周天良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

    目的:探讨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住院治疗的25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资料,采取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等手术指标,采用Harris评分工具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例手术患者,平均游离腓骨时间(16.12±2.34)min,平均单髋手术时间(84.26±4.79) min,平均手术出血量(132.56±10.25)ml,平均(髋部)切口长度(7.44±1.09) cm,平均住院时间(8.10±0.38)d。术前Harris评分为(66.42±4.71)分,术后(87.36±5.24)分,术后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改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

    作者:董帅;蔡喜雨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139例诊治经验

    目的:总结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治要点及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改善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新生儿外科收治并经手术治疗的新生儿肠旋转不良139例病例资料。结果急性发作的胆汁状呕吐及高位肠梗阻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患儿术前经腹部立位X线片、消化道造影检查、X线钡剂灌肠及腹部超声等检查考虑肠旋转不良诊断,所有患儿施行了剖腹探查术,术中证实肠旋转不良后行Ladd’S手术,发现97例(69.7%)合并中肠扭转,10例(7.2%)因伴有肠坏死而行肠切除吻合术,6例患儿因严重肠扭转肠坏死无法手术治疗,死亡率4.3%。133例治愈,治愈率95.7%,术后随访1~5年生长发育正常。结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容易合并中肠扭转是新生儿期完全性急性高位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之一,早期诊断、早期行手术行手术治疗,避免肠管坏死。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及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刘会锋;孙忠源;王献良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

    目的:试析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胆碱酯酶恢复的时间、平均昏迷时间、阿托品用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显著。

    作者:白斌 刊期: 2016年第28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