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磊;孟晨;李双;王洲
目的 探究分析氯沙坦钾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氯沙坦钾,试验组给予氯沙坦钾联合肾炎康复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ysC、Scr、尿β2-MG、mAlb、UTP等肾功能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氯沙坦钾的基础上加用肾炎康复片能有效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蛋白和血肌酐水平.
作者:吴大琴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在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桡动脉穿刺的冠心病患者128例,其中70例患者桡动脉穿刺处采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应用方法为观察组;另外58例患者采用纱布包扎弹力绷带包扎方法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桡动脉穿刺处并发症发生、患者舒适率、护理干预时间及效果和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舒适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干预平均总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应用于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穿刺处疼痛麻木,增进患者舒适,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了服务满意度.
作者:崇云红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6S管理模式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44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2例.一组患者实施对症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6S管理模式指导下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上述4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6S管理模式取得的效果较好.
作者:居素芹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 总结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方法 通过诱导治疗缓解病情,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并进行预处理,回输至患者体内;回输前后行专业细致的护理操作,包括回输前入层流病房的护理、回输后一般护理及并发症护理,以及全程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7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18 d内,所有患者均顺利转出层流病房.结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合专业细致的护理,在MM患者的治疗及造血重建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解艳艳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L组,n=29)和胰岛素组(Y组,n=29).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C、TG、LDL-C、HDL-C)、BMI水平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BG、2 hPG、HbA1C、TC、TG、LDL-C、HDL-C、BMI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治疗组的TC、TG、LDL-C、HDL-C、BMI较胰岛素治疗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拉鲁肽和胰岛素均能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但是利拉鲁肽的效果更显著.
作者:李海娟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在颈椎病患者康复中采取放射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计算机表法将我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64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为对照组(n=32)与实验组(n=32),将采取我院常规康复教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我院放射诊断康复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经不同康复干预后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88%)、症状消失时间(4.12±0.56)d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8.13%)、症状消失时间(6.89±0.76)d,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放射诊断康复干预应用在颈椎病患者中具有确切疗效,可以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徐永波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小组系统护理干预对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重症急救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ICU病房收治的52例重症急救患者,选取其中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患者30例实施小组系统护理干预,另外同类手术患者22例接受传统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病情平稳所需平均时间、气切局部出血量、辅助呼吸撤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小组系统护理干预的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围手术期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
作者:孙建兰;丁玉琴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高渗盐水和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88例变应性鼻炎儿童,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儿44例.参照组患儿予以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治疗,实验组患儿予以高渗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43/44),高于参照组的84.09%(37/44),经比较,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3/44),与参照组的4.55%(2/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应用高渗盐水进行鼻腔冲洗的效果优于生理盐水,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孟晓东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且分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FOLFOX方案在晚期胃癌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4年7月~2015年7月所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46例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FOLFOX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予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FOLFOX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之后,观察组在临床治疗中的总有效率(69.57%)比对照组(39.13%)高,且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的不良反应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晚期胃癌的临床患者予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FOLFOX方案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提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潘琴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临床疗效,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双醋瑞因对骨破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为对照组(n=30)和甲氨蝶呤组(n=30)、雷公藤多甙联合双醋瑞因组(n=30),在第0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第24个月时,比较血清中IL-1、TNF-α、OPG、RANKL.结果 雷公藤多苷联合双醋瑞因组血清中IL-1、TNF-α、RANKL水平低于甲氨蝶呤组(P<0.05),OPG的水平高于甲氨蝶呤组(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双醋瑞因可能通过降低IL-1、TNF-α水平和RANKL/OPG比值,延缓RA患者的骨破坏.
作者:马华;殷寒秋;殷松楼;王凯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肺结核空洞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诊治的48例肺结核空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8例患者分别应用胸部X线片和CT影像学检查,分析影像诊断结果.结果 48例肺结核空洞患者经X片检查,检出有38例40个空洞,48例肺结核空洞患者经CT检查,检出48例75个空洞.对比两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检出例数与空洞例数、空洞壁厚薄(3 mm),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48例患者空洞外病变情况,对比卫星病灶、支气管播散病变、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胸部CT检查分别为39例、22例、9例、12例,X线片检查分别为27例、12例、0例、2例,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小叶斑片实变、干酪性肺炎及胸膜增厚,两种影像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于肺结核空洞诊断好于X线检查,可以掌握肺结核患者空洞病变及周围征象,为患者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的评估标准.
作者:赵虹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与分析急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17例行急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该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该组患者共117例,其中113例均顺利完成了手术,占96.58%,4例因急性发病后在院外接受保守治疗的时间较长,存在严重的组织机化以严重的粘连,后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占3.42%.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后,住院6~10 d后,康复出院.结论 急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效果较好.
作者:姚卫国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 探析根管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在牙体牙髓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98例牙体牙髓病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根管治疗,干预组采用根管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并发症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牙体牙髓病患者实施根管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治疗,相比于常规根管治疗虽然治疗时间较长,但是术后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并发症情况少于对照组,治疗方式安全有效.
作者:胡敏;包旭英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TSE的动态CT及临床表现,将TSE分为:消退型、稳定型、进展型和演变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记录与观察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结果 15例消退型和7例稳定型保守治愈;稳定型、进展型各1例和9例演变型采取钻孔引流术,1例演变型术后复发,再次钻孔治愈.2例演变型因慢性硬膜下血肿小于30 ml而行保守治疗吸收;1例进展型因拒绝手术,自动出院后死亡.治疗后患者GCS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可根据积液量和质的变化,以及其临床表现而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大多预后良好.
作者:吴越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维持性透析治疗的21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等临床资料.结果 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血液透析患者为12.7%,腹膜透析患者为17.9%,低于非透析的慢性肾病患者.结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仍存在高尿酸血症,仍需要进一步治疗.
作者:周兴磊;孟晨;李双;王洲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脏器衰竭的临床特征、诱因与治疗预后.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脏器衰竭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合本次分析可以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脏器衰竭相关性因素较多,其中以感染为主要诱发因素.在本次治疗中治愈率为91.25%(73/80),死亡率为8.75%(7/80).结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多脏器衰竭诱发因素较为复杂,为实现对该类患者健康的有效保障,必须结合临床特点、诱因等实施针对性治疗.
作者:肖京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分析个体化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的作用.方法 选取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发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不佳者2例,用药依从率为93.1%(27/29),高于对照组的72.4%(21/29);观察组患者用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分别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作者:周爱侠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Sandwich教学法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专业学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研究组采用Sandwich教学法教学.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研究组出科成绩平均(87.9±4.4)分;对照组出科成绩平均(78.4±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教学方法知识涵盖点、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Sandwich教学法用于肿瘤学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
作者:李伟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胃溃疡应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胃溃疡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差异分为三组,分别为奥美拉唑组、泮托拉唑组、兰索拉唑组,比较三组患者胃溃疡愈合率、腹痛缓解率.结果 泮托拉唑组、兰索拉唑组患者胃溃疡愈合率高于奥美拉唑组,P<0.05.泮托拉唑组、兰索拉唑组患者腹痛缓解率高于奥美拉唑组,P<0.05.结论 胃溃疡应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但相对来说,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的治疗效果优于奥美拉唑.
作者:杨苗苗;伍建业 刊期: 2016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经气管镜肺活检分析应用于肺部周围型病灶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将在我院2014年3月~2016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部周围型病灶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经气管镜肺活检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对研究对象进行诊断,分别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气管镜肺活检分析的检出率为65.0%与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的检出率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气管镜肺活检分析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低于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的并发症发生率3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气管镜肺活检分析应用于肺部周围型病灶中的诊断效果确切,操作简便且可控性强,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
作者:范红艳 刊期: 2016年第36期